內控28項
1. 內部控制審計五要素是什麼
第一,內部控制環境,即評價以公司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和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在內的內部控制環境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影響。
第二,風險評估,即分析企業風險控制目的設置的合理性,評價開展風險評估范疇的全面性、風險評估結果的有效性和風險應對策略的科學性。
第三,控制活動,即評價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設置的內部控制措施的科學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
第四,內部控制信息和溝通,即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相關信息在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的科學性,分析信息技術在內部控制信息和溝通中所發揮作用的情況,判斷企業在反舞弊工作重點領域相關工作機制的有效性。
第五,內部監督制度,即分析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其他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許可權情況,判斷企業實施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目的等要求的科學性,有效性。
(1)內控28項擴展閱讀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內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須符合國家的法規政策,不得制定與國家法規、政策相抵觸的「內部管理辦法」。
2、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最好由各部門討論並經管理層審議通過,從而增強內部控制制度的權威性。
3、既要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穩定性,又要使內部控制制度在實踐中得到補充、完善。
4、避免內部控制制度重疊現象。解決責任不明、環節太多,人人有責而結果是人人都不負責的問題。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為解決「閑置」幹部就業,從而形成多人簽字,環環蓋章,而無人承擔具體責任,遇事相互推諉的不負責的後果,致使有些本應盡快處理的問題終因手續不全而拖延。
5、定期檢查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結合本單位目前工作實際,測試、評價某項具體內容是否實現了預期管理目標,看其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2. 內控、內部控制 是什麼意思
內控是內部控制的簡稱。指一般公司企業內部的控制運作。
我國財政部對內部會計控製做了如下的定義: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國際內部控制協會(Internal Control Institute,英文縮寫ICI )是2002年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Sarbanes-0xley Act」, SOX簡稱《薩•奧法案》出台後成立的專門致力於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教育組織和智囊機構。ICI開發完成了企業現實環境中實施內部控制所需的實務指南和評估方法,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領域量化評估工具的組織。
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資格認證項目是ICI在全球范圍推廣的職業人才教育項目。該資格認證項目建立了全球內部控制職業人士最基本的資格標准,並提出職業勝任能力持續改進的要求。
目前,ICI 的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資格證書分為兩個等級:
A 級: 高級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Certified Internal Control Professional,英文縮寫 CICP);B 級: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Certified Internal Control Specialist,英文縮寫 CICS)。
3. 什麼是了解內部控制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側重於從錢物分管、嚴格手續、加強復核方面進行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化,才逐步發展成近代的內部控制系統。
目錄
內部控制的定義
內部控制要素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事前防範
事中控制
事後監督
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階段
內部控制的作用(一)提高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二)保證生產和經管活動順利進行
(三)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四)保證企業既定方針的貫徹執行
(五)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
內部控制的種類(一)內部會計控制
(二)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十大問題
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原因內部控制的定義
內部控制要素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 事前防範
事中控制
事後監督
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階段
內部控制的作用 (一)提高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二)保證生產和經管活動順利進行
(三)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四)保證企業既定方針的貫徹執行
(五)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
內部控制的種類 (一)內部會計控制
(二)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十大問題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原因展開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定義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採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要素
提出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 內部控制是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組織內部經營活動而建立的各職能部門之間對業務活動進行組織、制約、考核和調節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內控管理不容樂觀。中小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優化控制環境,明確控制目標,改善控制技術,並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 目前,受到薩班斯法的影響,財政部加強了內控標準的修訂,這需要立法學的指導。 審計准則方面的定義:內部控制是被審計單位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由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 內部控制是指一單位內部的管理控制系統,即為保證單位經濟活動正常進行所採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僅包括單位最高管理當局用來授權與指揮經濟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審核,分析各種信息資料及報告的程序和步驟,還包括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綜合計劃,控制和評價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內部控制的目標,盡管理論界有多種表述,但最根本的是保護單位財產,檢查有關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提高經營效率,貫徹既定的管理方針等四個方面.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
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控製程序三個方面。 一般來說,企業資金的內部控制體系主要可以分為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監督三個環節。
事前防範
首先,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嚴格的內控規章制度,包括《企業財務管理辦法》、《企業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資金計劃管理辦法》、《企業資金授權審批管理辦法》等一些與資金管理相關的制度。 在企業的資金管理過程中,要合理設置職能部門,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各司其職,建立財務控制和職能分離體系。充分考慮不兼容職務和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各部門、各崗位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格局。 另外企業還應當建立嚴格的審批手續,授權批准制度,以減少某些不必要的開支。明確審批人對資金業務的授權批准方式、許可權、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辦理資金業務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體現在保障貨幣資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資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圍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應收應付票據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賬實盤點控制、庫存限額控制、實物隔離控制等。
事後監督
在資金管理過程中,除事前防範,事中控制環節之外,資金的事後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每個會計期間或每項重大經濟活動完成之後,內部審計監督部門都應按照有效的監督程序,審計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各職能部門也要將本部門在該會計期間或該項經濟活動之後的資金變動狀況的信息及時地反饋到資金管理部門,及時發現資金的籌集與需求量是否一致,資金結構、比例是否與計劃或預算相符,產品的賒銷是否嚴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貨的控制是否與指標的一致,人、財、物的使用是否與計劃或預算相符,產品的生產是否根據計劃或預算合理安排等。 這樣既保證了資金管理目標的適當性和科學性,也可根據反饋的實際信息,隨時採取調整措施,以保證資金的管理更為科學、合理、有效。同時,將各部門的資金管理狀況與部門的業績指標掛鉤,做到資金管理的責、權、利相結合,調動資金管理部門和職工的積極性,更好地進行資金管理。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階段
內部控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隨著外部競爭的加劇和內部強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縱觀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歷程,大致上經歷了以下六個階段: 1.內部牽制階段 2.內部控制制度階段 1936年美國頒布了《獨立公共會計師對財務報表的審查》,首次定義了內部控制:「內部稽核與控制制度是指為保證公司現金和其他資產的安全,檢查賬簿記錄的准確性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此後美國審計程序委員會又經過了多次修改。1973年在美國審計程序公告55 號中,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定義作了如下解釋:「內部控制制度有兩類: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和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且不限於組織結構的計劃,以及關於管理部門對事項核準的決策步驟上的程序與記錄。會計控制制度包括組織機構的設計以及與財產保護和財務會計記錄可靠性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措施。」 3.會計控制管理控制階段 (1)內部會計控制。(2)內部管理控制。 4.內部控制結構階段 5.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階段 1992年9月,COSO委員會提出了報告《內部控制——整體框架》。該框架指出「內部控制是受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影響,為經營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規的遵循性等目標的實現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1996年底美國審計委員會認可了COSO的研究成果,並修改相應的審計公告內容。 6.風險管理框架階段 2004年COSO委員會發布《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認為「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一個主體的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實施,應用於戰略制訂並貫穿於企業之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以使其在該主體的風險容量之內,並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該框架拓展了內部控制,更有力、更廣泛地關注於企業風險管理這一更加寬泛的領域。風險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作用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控制系統有助於企業達到自身規定的經營目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內部控制的作用會不斷擴展。目前,它在經濟管理和監督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提高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企業決策層要想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有效地管理經營企業,就必須及時掌握各種信息,以確保決策的正確性,並可以通過控制手段盡量提高所獲信息的准確性和真實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二)保證生產和經管活動順利進行
內部控制系統通過確定職責分工,嚴格各種手續、制度、工藝流程、審批程序、檢查監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單位生產和經營活動順利進行、防止出現偏差,糾正失誤和弊端,保證實現單位的經營目標。
(三)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財產物資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內部控制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對貨幣資金的收入、支出、結余以及各項財產物資的采購、驗收、保管、領用、銷售等活動進行控制、防止貪污、盜竊、濫用、毀壞等不法行為,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四)保證企業既定方針的貫徹執行
企業決策層不但要制定管理經營方針、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貫沏執行。內部控制則可以通過袱定辦法,審核批准,監督檢查等手段促使全體職工貫徹和執行既定的方針、政策和制度,同時,可以促使企業領導和有關人員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遵守國家法規紀律的前提下認真貫徹企業的既定方針。
(五)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
審計監督必須以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為依據,檢查錯誤,揭露弊端,評價經濟責任和經濟效益,而只有具備了睡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證信息的准確,資料的真實.並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總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項資源的浪費和錯弊的發生,提高生產、經營和管理效率,降低企業成本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種類
內部控制制度的重點是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和職務分工,實施崗位責任分明的標准化業務處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圍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內部會計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其范圍直接涉及會計事項各方面的業務,主要是指財會部門為了防止侵吞財物和其他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種會計處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無權經管現金和簽發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就是一種內部會計控制,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
(二)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管理控制范圍涉及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部門、各層次、各環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確保企業經營目標和有關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例如,企業單位的內部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就屬於內部管理控制。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目標
根據財會[2008]7號《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包括五大目標: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一般來說,金融機構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應遵循以下原則: 1.有效性原則。要使內部控制充分發揮控製作用,在各部門和各崗位得到貫徹實施,建立的內部控制必須具有有效性,即各種內部控制制度包括最高決策層所制定的業務規章和發布的指令,必須符合國家和監管部門的規章.必須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必須真正落到實處,成為所有員工嚴格遵守的行動指南;執行內控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人(包括董事長、總經理)不得擁有超越制度或違反規章的權力。 2.審慎性原則。內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範各種風險.為了使各種風險控制在許可的范圍之內,建立內部控制必須以審慎經營為出發點,要充分考慮到業務過程中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容易發生的問題.設立適當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步驟來避免和減少風險,並且設定在風險發生時要採取哪些措施來進行補救。 3.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必須滲透到金融機構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和崗位,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空白,做到無所不控。 4.及時性原則。是指內部控制的建立和改善要跟上業務和形勢發展的需要開設新的業務機構或開辦新的業務種類,必須樹立「內控先行」的思想.首先建章立制,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即使在金融創新的領域,也不能因為法律沒有規定或監管當局沒有要求而不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獨立性原則。內部控制的檢查、評價部門必須獨立於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執行部門,直接的操作人員和直接的控制人員必須適當分開,並向不同的管理人員報告工作;在存在管理人員職責交叉的情況下,要為負責控制的人員提供可以直接向最高管理層報告的渠道。
編輯本段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十大問題
一、出納領取銀行對賬單、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二、領導「一隻筆」審批,缺乏完善內控制度和流程保障。 三、過於依賴業務人員,企業資源掌握在個人手中,企業對業務開展失去控制。 四、內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性東西較多,清晰的流程圖和配套表單較少。 五、內部控制制度「救火式」的較多,制度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甚至政出多門,相互打架。 六、員工臨時休假或出差時,缺乏明確的工作交接制度。 七、人員招聘時注重筆試和面試的考察,忽視背景調查。背景調查是不難發現的。 八、關鍵崗位無強制輪換或帶薪休假制度。 九、過分強調控製成本,經常將效率作為弱化或逾越內部控制的理由。 十、說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原因
主要有二:一是制度本身制定得不合理,或過於理想化,或隨著新情 況出現,原有制度已不能適應卻沒有及時修改,從而使得制度不具可操作性,自然也就不會被執行;二是 缺乏保證制度執行的機制,一些單位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既沒有檢查監督,又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內部 控制制度成為牆上擺設和一紙空文也就不奇怪了。為此,企業一方面需要提高制度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 加強制度執行力,不能為制度而制度。
4. 內部控制包括哪些內容
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
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另外,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都是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
3、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要求
對各種自製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寫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
對各種賬簿記錄,要求帳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除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後,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外,還要規定財產物資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及時處理發生的差錯。
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許可權和控制方法
(1)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是比較容易的,比手工製作的憑證更規范、效率更高。
(2)電算化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的水平。
(3)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存取許可權進行控制。
5. 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1、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影響、制約企業內部控制建立與執行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政策、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反舞弊機制等。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正確因素並採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採取的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控制活動結合企業具體業務和事項的特點與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准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及時、准確、完整地收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並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信息與溝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機制及在企業內部和與企業外部有關的溝通機制等。
5、對控制的監督:監督檢查是企業對其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報告並做出相應處理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監督檢查主要包括對建立並執行內部控制的整體情況進行連續性監督檢查,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以及提交相應的檢查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內部控制監督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5)內控28項擴展閱讀:
五要素之間的關系:
內部環境是基礎,是企業建設內部控制的土壤,是一切內控制度、流程、控制點得以實施的根本條件。一個企業內控好壞,首先應對其內控環境進行評價,如果環境不好,就需要更仔細和深入的進行建設,換句話說,如果環境建設得好,具備良好的風險意識和內控文化,即使一些小方面存在控制不足,也並不重要。
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這是內控體系核心三個環節。監督檢查是使內部控製成為閉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這個環節內控工作就不是一個PDCA循環。
6. 財政部內控指引18項都有什麼
內部環境類:
1、組織架構。
2、發展戰略。
3、人力資源。
4、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等指引。
控制活動類:
5、資金活動。
6、采購業務
7、資產管理。
8、銷售業務。
9、研究與開發。
10、工程項目.
11、擔保業務.
12、業務外包.
13、財務報告。
控制手段類:
14、全面預算。
15、合同管理.
16、內部信息傳遞。
17、信息系統等指引。
4月26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國資委、銀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在北京召開聯合發布會,隆重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簡稱配套指引)。
配套指引由21項應用指引(此次發布18項,涉及銀行、證券和保險等業務的3項指引暫未發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組成。
其中,應用指引是對企業按照內控原則和內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業內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中佔主體地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是為企業管理層對本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提供的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是為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業務的執業准則。三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6)內控28項擴展閱讀:
關於發展戰略。發展戰略是指企業在對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制定並實施的長遠發展目標與戰略規劃。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想求得長期生存和持續發展,關鍵在於制定並有效實施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和自身實際情況的發展戰略。
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企業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或發展戰略實施不到位,結果導致企業盲目發展,難以形成競爭優勢,喪失發展機遇和動力;也有些企業發展戰略過於激進,脫離企業實際能力或偏離主業,導致過度擴張、經營失控甚至失敗;
還有一些企業發展戰略頻繁變動,導致資源嚴重浪費,最後危及企業的生存和持續發展。為此,我們制定了發展戰略應用指引,就上述重要風險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對措施。
一是,要求企業健全組織機構,在董事會下設立戰略委員會,或指定相關機構負責發展戰略管理工作。同時,對戰略委員會的成員素質、工作規范也提出了相應要求。
二是,明確要求企業應在充分調查研究、科學分析預測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發展目標,而不是靠拍腦袋,盲目制定發展戰略。在制定目標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宏觀經濟政策、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技術發展趨勢、行業及競爭對手狀況、可利用資源水平和自身優勢與劣勢等影響因素。
三是,強調戰略規劃應當根據發展目標制定,明確發展的階段性和發展程度,確定每個發展階段的具體目標、工作任務和實施路徑。四是,要求董事會從全局性、長期性和可行性等維度,嚴格審議戰略委員會提交的發展戰略方案,之後再報經股東(大)會批准實施。
四是,從抓實施的角度,要求企業根據發展戰略,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編制全面預算,將年度目標分解、落實,確保發展戰略有效實施。
五是,設立了發展戰略實施後評估制度,要求戰略委員會加強對發展戰略實施情況的監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關信息。對發現明顯偏離發展戰略的情況,要求及時報告;對確需對發展戰略作出調整的情形,明確要求企業要遵循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調整發展戰略。
7. 工程項目內部控制主要有哪幾點
1、項目部是成本控制中心,其成本核算對象是項目部的各個單項工程成本。項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預測、實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資料與編製成本報告。成本控制應按下列程序進行:
(1)有商務部會同項目經理部共同確定項目成本計劃;
(2)項目經理部編制目標成本;
(3)項目經理部實施目標成本;
(4)商務部會同工程財務部、物資部、生產管理部共同審定項目成本報告,監督目標成本的實施情況;
(5)項目經理部、生產管理部、合同預算部、工程財務部對反饋的工程信息進行分析考核,具體程序如下:項目部在承攬工程後,根據工程特點和施工組織設計,編制人工、材料、機械的成本計劃,對該工程進行成本預測,並將成本計劃報預算部審驗備案;項目部根據計劃成本,按成本項目制定出目標成本,財務部門會同合同商務部,生產管理部以計劃成本和目標成本為依據對成本實施控制。
2、建立嚴密有效的項目成本內控體系。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具體應包括3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項目部全過程中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制度,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第二個層次是在有關人員在從事業務時,必須明確業務處理許可權和應承擔的責任,對一般業務或直接接觸客戶的業務,均要經過復核,重要業務實行各職能部門簽認制,專業崗位應配備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員擔任此職,並納入程序化、規范化管理,將監督的過程和結算定期直接反饋給財務部門的負責人。第三個層次是以現有的稽核、審計、紀律檢查部門為基礎,成立一個由公司直接領導並獨立於被審計項目部的審計小組。審計小組通過內部常規稽核、項目審計、落實舉報、監督審查會計報表等手段,對項目部實施內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以上3個層次構築的內部控制體系對項目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防、堵、查,遞進式的監督控制,對於及時發現問題、防範和化解項目部的經營風險和會計風險,將具有重要的作用。
3、項目成本控制重在落實。項目成本控制貫穿於工程項目施工的全過程,要逐項循序地進行落實,責任到人,按照制度和有關章程辦理,努力抓出實效。在項目成本控制過程中主要注重以下內容:
(1)掌握工程基本情況。決策層及管理層要通過調查而了解該項工程的標書編制情況。定額的費用、取費標准、中標價、主要工程量、施工現場的周圍環境、掌握進入現場施工隊伍的技術狀況、人員素質、設備能量、工程工期以及要求的開工竣工時間、工程施工的難易程度,制定出科學的施工方案和有效的施工方法。
(2)分解成本控制指標,高度重視主要成本項目。在工程施工中,主要成本項目是工程直接材料,它在直接成本中一般要佔60%以上,所以,應高度重視該項目的成本控制,它是降低成本潛力最大的成本控制項目。首先,要從價格上予以控制。
(3)機械使用費的控制。合理確定機械台班定額,把單車單機核算落實到機型和操作者個人,做到事前測算、事中控制、事後考核,提高機械使用效率,爭取超額完成台班定額工作量,同時,注意控制機械設備的維護成本。
(4)控制人工費成本和現場經費。一方面抓好人員編制,定崗定員,工程項目組織結構要精幹、高效,盡量縮小中標人工費與實際工資標準的差距。另一方面注意間接費用的控制,保持一支筆審批經費制度,特別控制招待費、差旅費、辦公費、電話費、低額耗品的耗用等雜項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