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中航油內控

中航油內控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14:33

㈠ 為什麼內部控制並非越嚴格越好,而是越有效越好

因為有的時候嚴反而會適得其反

㈡ 新舊COSO報告一個重大改變在於將原內部控制五要素,細化為八要素,你如何理解這一變

「巴林銀行滅頂之災」,「新加坡中航油事件」等等事件發生後,人們開始反思,這些問題公司大多是一些內部控制比較健全的組織,有審計委員會、內審部門等等,為什麼還會發生經營損失,報告舞弊呢?問題的本質不在於僅僅控制風險,而是如何管理風險。內部控制所能夠起到的作用只是在目標既定的前提下,通過採取一系列的控制活動來進行風險控制,五要素整合框架存在局限性,對風險強調不夠,無法與企業風險管理相結合。企業要想有效的管理風險,還必須藉助於目標設定、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因此,在2004年9月,COSO發布了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了4目標和八要素理論。第一次提出了戰略目標的結構,認為目標設定是在戰略層次上的,它為其餘三目標提供基礎。同時將「控制環境」要素更名為「內部環境」,並將風險評估細化為四個要素。

㈢ 風險管理與企業內部控制二者是一種什麼關系中航油

風險管理是個大概念,而內部控制相對風險管理來說就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了。
怎麼理解呢?我舉一個例子
首先了解一下固有風險和剩餘風險的概念。前者是當你設定好一個目標後還未開展任何風控活動就面臨的所有潛在風險。剩餘風險就是當你設定好目標後,認識了潛在風險,那麼通過一些列的控制活動來降低、規避、轉嫁這些潛在風險後還有未能被控制的潛在風險。
其中這個一些列的控制活動中對自身(內部)進行控制的稱為內部控制。因為外部風險是不可控的,只能預測。
在ISO31000的框架中,Internal Control 就是 Risk Management中的第四個關鍵點。

我想你這么理解可以方便一些。

㈣ 從五大要素分析企業內控存在的問題

風險可以分為三類,即可預防風險(內部風險)、策略風險和外部風險。為追求盈利而自願接受的策略風險和外部風險是無法通過制定規則來規避的,但規則卻可以協調員工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有效地改變或避免內部風險。內部風險,大多與企業內部的舞弊和疏忽有關,建立並執行嚴格的內部控制系統是降低此類風險的主要手段。

企業應當如何制定規則來控制內部風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會計學教授、EMBA學術副主任、首席財務官課程(CFO)學術主任蘇錫嘉在中歐管理論壇上,就「危機中的企業和企業中的危機」的主題,深入講解企業領導者如何在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有效管理風險,提升經營業績等問題。

COSO是在美國做舞弊調查的機構,延伸到了內部控制,提出內部控制的框架。COSO最基本的內部控制框架,(是)所謂的「三目標、五要素」。三目標,一是有效率且有效果的使用公司資源,後面兩個目標是COSO加上去的——財務報表和合規。在三個目標中形成了從下到上、從基本到高端的五個要素。

一、控制環境。控制環境就是要建立企業的文化,讓正直的人能得到重用。企業文化看不見、摸不著,但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做管理就是要形成企業裡面的小環境,這個小環境讓每個人都有意願把自己身上光明、陽光的一面展現出來,把自己身上負面、不體面的東西想辦法壓下去。前兩年美國有個團隊做了一個研究,對美國財富500強的大公司說請給我一張名單,去年你們公司管理團隊流失的人有多少個?列出來後告訴我有哪幾個人,公司如果有可能的話是一定想辦法留住他們的。他找這些人一個一個地去問,很多人給的理由居然是什麼?我看到辦公室里很多同事上班用公司的電話講私人的事情,或者用公司的信封寄私人的信件,我不願意和這些人成為同事。這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公司文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具有相同價值觀的人聚集在一起,把不認同這個價值觀的人驅離公司,久而久之,所有留在公司的人都是具有同樣價值觀的人。

公司是由人組成的,所以一個好的公司文化必須要從建立、從招到最合適的人開始。招聘員工其實風險非常大。因為環境誠信有問題,怎樣保證這些人正直、可靠,這是非常關鍵的。運作到後面,要建立各種各樣的機制、機構,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並形成一定的經營風格、管理風格;很多時候,一把手決定了這個企業做事情是什麼風格,而且很多風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環境中,防範風險的難度比其他環境大一些。

二、風險評估。風險是將來要發生的可能,在它沒發生之前就找出來,難度很大。風險有各種各樣的分類,一是內部風險,自己做事情能解決掉的風險;二是外部風險,市場環境突變、自然災害等等;還有固有風險、剩餘風險。

風險識別的關鍵是看到每個風險發生的幾率有多大?產生的損失有多大?如果發生的損失可能非常大而且發生的概率非常大,最好的辦法是咱們不幹這個事情。我造成的風險可能非常大,但發生概率並不是太高,什麼辦法?轉移,一個辦法是買保險,(把)部分(風險)轉移給別人;還有找人合資,找人分享。如果發生概率挺大(但)損失不會太大,最典型的是產品出質量問題,對策是加強質量控制措施,減少不良頻率的發生。如果我採取措施防範,可能成本抵不上得來的好處。

你真正樹立(風險)觀念以後,你的行動變得完全不一樣。有兩家公司在日本福島地震(中)的表現,告訴你(要)有風險意識。今天晚上誰都不要回家,立刻查出來世界上有什麼東西只在日本福島地區生產的,不管跟我們公司有沒有關系,全世界去找,不管價錢統統買下來,一個晚上整個公司撲在這個(事情)上面。第二天全部做完以後,現在回去睡覺,大家等著數錢吧!說起來道德上有點惡劣,但從商業敏感度來講絕對厲害。第二個例子是上海汽車在福島地震的第二天早上9點鍾緊急召開集團辦公會議,董事長只提一個問題,福島地區生產如果不恢復,上海汽車生產可以維持多少時間?因為汽車很多配件都是日本生產的。全公司立刻報上來,6個月。第二個問題,繼續查零配件世界上有沒有可代用的東西?一項一項落實,報告上來每一樣東西世界上都有替代品。又問,能不能用?不能。因為所有汽車零部件用上去必須要有一個認證過程,認證過程多長?最短9個月。董事長說從今天開始全公司全力以赴解決認證問題,一定要在6個月之內解決認證。公司對於風險防範的事情,一有點事情立刻想到(會)受什麼影響,一天都不能耽擱。

風險還有一些思考,第一是應不應該迴避風險?你要想清楚一點,做企業本質上講就是冒險,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願意冒險的,不願意冒險的人不可能會成功。但我們永遠想清楚,企業需要冒險,但必須是只冒可以承受的風險,絕對不冒不能承受的風險。比如,我說我掏1塊硬幣拿出來跟你玩,翻到正面你給我5塊錢,翻到反面你給我5塊錢,挺好玩的,玩一下。我再說,翻到正面你給我5個億,翻到反面我給你5個億?玩不玩?你這時候不會想萬一我今天賺了5個億晚上怎麼花這個錢呢?你首先想到(的是)萬一我輸了,我到哪裡拿5個億還給這傢伙?我能不能承擔起這個風險?我才做。如果成功了會有多大的好處?

企業冒險,影響生死存亡的風險是決定。中國人經常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非常虛偽的,因為在現代的商業社會里,疑不疑人是對他負不負責,最好的(是)我不給你任何犯錯誤的機會。所以我到每一家公司做獨董,給做風險控制、內部管理的人只給你八個字,相對獨立、合理歡迎。

我們鼓勵創新,創新是不是等同於冒險?是不是一旦創新、風險控制一定會差?越是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更多使用控制。創新和控制其實是不矛盾的,真正要創新有效,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投錢,這不是創新。

如果你面臨如下選擇,一種是犧牲核心員工以消除重大風險,二是保護核心員工但可能留下重大風險,你選擇哪一個?保護核心員工和消除重大風險,哪一個更重要?消除重大風險。首先把風險堵上再說,牽涉到不管什麼人以後再說,再冤枉這一刀必須斬下去。從道理上講,風險防範為上,保護核心員工為次;但真正叫你動手,那個人看上去那麼的無辜,你現在為了一點風險要把他先宰下來,你下得了手嗎?如果下不了手,臨陣畏縮,你覺得這個人有沒有罪?應不應該受到處罰?這些都是在實際風險控制中非常實際的問題。碰到這些讓你困惑的(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往往覺得下不了手,但下不了手,真的導致風險爆發的話很可能整隻船就沉下去。我讓大家想一想,被誤傷的這個人心裡會怎麼樣?會不會怨恨?電影裡面的「007」真是高尚,回到警察總部來毫無怨言,而且要繼續拼殺,實際工作中沒人做得到。沒人做得到會怎麼樣?帶來下面一個問題,這些人如果證明真的是冤枉的,應不應該、能不能夠讓他回來官復原職?基本規律是打死也不能讓他回來。

為什麼?告訴你一個簡單的例子。雷諾汽車前幾年發生一件事情,一個副總舉報、揭發另一個副總把公司機密的商業資料透露給競爭對手,拿出證據來,公司董事會震怒之下把那個副總和手下一幫人全部開除了。一年之後,事實證明舉報是陰謀報復,誣告的副總再開除,(被冤枉的)那個副總要求回公司,雷諾(說)要多少錢可以商量,回來一點商量(餘地)都沒有。為什麼?不僅是心態變了,你要想清楚,當時公司上下經過一場非常劇烈的政治變動,把那條線的人調出去了,現在如果讓它回來,公司不得安寧,他要回來(整)原來整過他的人,每個人重新站隊,這個公司折騰不起,(所以)不能回來。你要想清楚,個人對於公司來講永遠是次要的。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有很多措施。有一家公司,所有的存貨采購,任何東西采購進來,如果十天之內沒一個人領用的話,總經理的電腦上會有一個紅燈亮起來,(他)立刻查當初是誰提出請購的?請購理由是什麼?批准理由是什麼?為什麼買進來以後十天沒用?資金成本由誰承擔?這個(制度)建立起來以後,類似錯誤不會犯第二次。公司不怕犯錯誤,最怕犯重復性的低級錯誤,這是公司不能忍受的。

建立控制制度,有些事情非常重要:

一是區分不相容職務,就是奉行一個基本原則——兩個人干一件事情總比一個人自己干要安全,因為兩個人有一個監督和約束。有些工作天生不能由一個人干,比如會計和出納不能由一個人干。我舉一個例子,這是企業擔保的職能,把擔保這個環節中牽涉到幾個管理環節,我1、2、3、4、5、6、7列出來,至少有7個職能,哪幾個必須由不同的人做。現在,不相容職務如果劃分出來,做出來以後仍然出問題,這種風險在哪裡?什麼情況下不相容職務分離開來最後還是出事了?串通。所有的控制措施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串通。怎樣解決串通的可能?這是每個公司都絞盡腦汁的事情。有的比較小的企業、有些老闆會有一些私人的獨門秘訣。有些老闆說,我的獨門秘訣就是今天出納不在、會計在的時候說,你小子注意,出納反映好幾次了,你經常上班的時候遛出去,會計聽到(之後)對出納恨得都牙癢癢的;(但)等到他們兩個人哪一天說穿了、說透了,(老闆)就慘了,所以這不是控制,這是權謀。也有一些人說,我的基本原則是這兩個人絕對不能一男一女,特別不能年齡相近,一定不能是同鄉,不能(是)一個學校畢業的等等,讓你兩個人共同語言越少越好。怎麼解決串通問題始終是一個困惑。關鍵崗位必須強制連續休假10天以上,休假期間一定有人頂崗。比如新加坡把英國銀行搞垮的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工作特別辛苦,好幾年都沒有休假了。他怎麼可以休假?他一休假全部都要露餡的。

二是明確崗位責任,我一再強調必須要有書面的崗位責任承諾書,每年要簽一次,(這)帶來兩大好處。第一個好處是每年對每個崗位重新做一個復核,對他承擔的責任做一個提醒,盡管是例行公事但至少是一個提醒。第二個,一旦有什麼事情上法庭,有法律作用的文件,也就是說你承諾過必須盡到這個責任,如果你沒有做到,(在)法律上必須負責任。崗位責任承諾書,現在基本上大的公司一定要你簽,但崗位責任承諾書本身公司要有認證和復核,最怕你沒有準確描述。

三是作業流程圖,把每一個步驟落實到紙面上,你先走什麼、後走什麼。比如供應商評選,這件事情在每個公司中都是一個非常非常煩人的事情,為什麼?因為很多作業流程都是非正式的,一旦非正式的東西放在紙面上來會發現無窮無盡的爭吵。碰到類似的問題,四個部門的負責人放在一起,這個事情做下去了,一旦劃到流程圖不行了,必須先到他這里,我用流程做下去,四個人全部跳起來說,這怎麼行呢?現在的話如果我同意了,你們3個人分分鍾可以否決我,我說什麼意思啊?現在他們3個人不同意的東西,我連看到的機會都沒有了?一旦劃到流程誰有權做什麼,因為牽涉到不同部門的利益、牽涉到責任再劃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麻煩。

四、信息與溝通。現在是信息時代,讓信息在企業中間起到一個良好的作用,這是極其關鍵的。對於信息控制,關鍵的一點就是在合適的時間讓人得到合適的信息。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到太難了。現在每個企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統,但天量的信息每天在產生,究竟起什麼作用?企業里幾乎沒有人說得清楚。企業接觸信息的授權在絕大部分企業里都是不精細的,信息系統由於很多看不見的東西,只要有人在裡面有機會打一個補丁,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有的補丁損失還有一些,有的補丁帶來很大的(損失)。

上海有一家法資超市,歐尚超市,裡面有個小夥子管計算機系統,每天營業結束關門以後,他把營業數據匯總統計送到法國總部,這註定了他每天下班都在其他人之後。有時候他肚子餓,他有一天晚上肚子餓就走到超市拿麵包,我在上班工作,拿一個麵包吃,數量萬一和計算機的數字不對,要負責任的。(於是)他就吃一個麵包,打一個補丁,弄完以後發現這一招很簡單,肚子餓就到前面拿麵包吃。千不該、萬不該,一天有個裝卸工是他朋友,肚子餓不餓,要不要吃麵包?你隨便拿。你怎麼有這個本事?我保證你沒有問題。到底怎麼弄的?我老實告訴你們,我在計算機打一個補丁,誰也看不出來。那個人比他多一個心眼,麵包可以拿,那錢也可以拿啊!他說不對,錢我拿不到,錢都在收銀那裡。他說你別管了,收銀員我搞定,計算機你搞定,這個人就買通收銀員。他招募了20多名收銀員,計算機上做一個補丁。(後來)法國總部發現這家分店每天營業額不如以前,好幾個人查也查不出來。後來有一次法國來的人,非常偶然,撿起小票一看就知道,打出去有一個抵扣項,幾個月的時間(他們)拿了200多萬。超市是利很薄的行業,一個店拿掉200多萬是非常大的數字。

計算機系統如果被人做手腳是非常危險的,但計算機系統用得好,有時候可以幫助你控制,畢竟計算機是毫不留情的。我有一個學生經營星巴克咖啡,他說有一家店老是懷疑有問題,因為這家店的營業收入和消耗怎麼都對不起來,總覺得有問題。後來仔細分析發現,兩家店串通,我們賬上只進3杯,我給你還是給5杯,最大的可能就是每次收銀機(打開)出來的時候,如果要做手腳停留的時間一定比平時長。他就測算這家店每次超過多少秒的收銀行為出現的概率和其他分店是不是不一樣?一分析,明顯多,就知道這家公司肯定有問題,計算機告訴你的不可能有假,專門在收銀機上偷偷裝了攝像頭,一查就查出來了,所以電腦可以幫助你把握風險,這是信息的質量問題。

五、監控。監控是到了最後一關了,就像足球場上的守門員繞過你進球了,所以所有公司領導一定想辦法讓你知道,你承擔的是最後的責任。很多人沒意識到我這個責任有多大。企業領導最後做監控通常用什麼手段來做?簽名。但太多人簽名簽得太隨意。

我曾經在一家大型企業做獨董,我就看不下去了,我說簽名簽得太隨意,我開董事會的時候要求董事會給我一個授權,我這個要求太冠冕堂皇了,沒人有理由否定,董事會一致同意給我這個授權。我拿著授權把風險控制的人召集起來,我說現在(我)得到董事會正式授權,允許我對監控做一次檢查,現在你們只聽我的,不聽任何其他人的,做什麼?替我把公司上上下下,從董事長、總經理開始所有人去年的簽名隨機抽查100個,列成表,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這個人說,你去年幾月幾日在什麼東西上簽名,現在請你告訴我當時簽名掌握了什麼證據?有什麼理由相信你這個簽名是負責任的?十有八九被問的人一頭霧水。我把所有調查下來的結果列成一張表攤到董事會桌面上,我說這就是我們公司的簽名。我這樣做會對很多人以後簽名起到非常大的提醒作用。

我同時(還)要做一件事,減少公司簽名的數量,特別是要杜絕幾個人共同簽名。幾個人共同簽名說起來是集體負責,其實是沒有人負責的。一方面減少簽名,另一方面做到每一個簽名的人必須讓他明白你承擔什麼責任。

簽名意味著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你掌握了簽名所需要的所有證據;第二,你明白簽名以後可能產生的後果;第三,你願意承擔簽名帶來的所有責任。所以一個公司要建立文化,讓簽名的人知道簽名意味著三件事情,如果沒有想清楚這三件事情你千萬不要簽,在這個立場上監控所起的作用。

企業現在大量工作實際上用中介在做,怎樣善於利用中介的力量幫助你?比如審計師,審計師承擔法定的發表獨立審計意見的責任,但(這)並不妨礙你請他們幫你一個忙。我到很多公司都會對審計師說,我知道你法律上沒有這個責任,但就算你幫我一個忙。什麼忙?第一,你到下面去看,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請你幫我注意觀察一下我下面的人在干什麼?哪怕他們在聊八卦的事情請你幫我聽一聽下面的人關心什麼?有沒有問題?第二,請你告訴我,我下面的人稱不稱職?你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這樣一來好處是什麼?好處是審計費用一分錢也不增加,但額外得到了一些你想要的信息。企業所有的中介服務,你應該想方設法想一想,能不能讓他多提供一點有價值的服務?

內部控制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制度形成、裝訂成冊,鎖進抽屜,從此無人問津,這是最可怕的。所以每個企業要保證制度做下去有後續的行為,這時很多公司想有一套措施,保證制度的缺陷能夠得到及時的報告。所謂缺陷,一種是設計缺陷,一種是執行缺陷。有一家大型的集團公司採用的辦法是每一家分公司自己報,你今年內部控制有幾個設計缺陷,然後叫總集團審計部去查,兩個數字分別報到董事長這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羞辱,每一個分公司幾年以後要報內部控制結果的時候都戰戰兢兢的。你必須要有一個辦法讓下面的人不敢掉以輕心。

網上調查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最難的是什麼?絕對占第一位是一把手舞弊。這是中國特殊的問題。中航油在新加坡出事以後,當初我們想要一點面子,是不是讓中國證監會調查?新加坡交易所斷然拒絕,說讓我們調查,不能讓中國調查,他調查以後形成一個200多頁的調查報告,調查出來的第一個結論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第一個結論是中航油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世界一流的,他專門花了幾百萬的錢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而且他知道中國人比較講情面、講關系,兩個關鍵崗位,一個是風險控制官,一個是操盤手,(這)兩個崗位專門找了老外來做,兩個澳大利亞老外,這樣不講情面。但是這么好的一套制度居然會出這么大的一個漏洞,接下來的結論非常簡單,這套制度管住了所有人,除了陳久霖。換句話說,再好的制度只要有一個人可以置身制度之外,這個制度就是廢紙。好的制度涵蓋了所有人、所有的經營環節,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銷售付款,銷售、采購這兩個在所有製造性企業里都是最大的風險。銷售和采購正好是兩個階段,做采購的人在公司是孫子,在別人那裡是大爺;做銷售在公司里是大爺,到別人那裡是孫子。潛在利益非常多,銷售的人說我稍微晚一點付款行不行?最怕(的情況是)你給他的工資明顯低,而那個人還是每天陽光燦爛上班,十有八九這裡面肯定有補償機制在裡面。

內部控制,如果你的大老闆不是非常積極的想做這件事,我勸你千萬別去干,因為這件事情沒有真正高層的決心和熱情,你一定做不下去。因為這件事情牽涉到兩件事情對他影響最大。第一件事,利益格局;第二件事,成本。所謂利益格局是企業中間任何現行制度的改變,通常都會動到某些人的乳酪,你都不知道乳酪在哪裡,你無形之中會傷害一些人的利益。比如采購制度的改變、供應商的選擇,特別是一些公司推集中采購的時候,集團采購經常會碰到莫名其妙的障礙,這個障礙就是你動了某些人的乳酪。

公司做內部控制最經常出現的現象(是),公司老闆推一套新的控制制度,部門經理就會說,老總啊,我同意,我們公司真需要一套新的控制制度,這套控制制度我從心底里贊成,但恐怕今年業績完不成了,我個人覺得業績完不成沒關系,新的制度應該推。老闆一聽就急了,董事會承諾過。老總你不講理啊,你又要推制度,又要達到業績,這實在太難了,要麼這樣好不好?我知道業績承諾過、公告過,今年全力以赴先把業績做好,這個制度明年大家來推。這個話說完老闆會說什麼?老闆說看來也只有這樣了。明年還會不會推?十有八九提都不會有人提了。一個新制度推下去,如果你對阻力預先沒有足夠的估計,十有八九後果一定慘重。

二是收益與成本。你能夠防範的風險僅僅是一種可能,但你花下去的成本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字,很多人講我花錢有沒有必要?因為你說的風險怎麼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果你沒有思想准備就做不下去。

三是控制和效果。控製程序越多就越不爽、越不方便,節奏越慢。如果你要高效率的,能不能做到?這個東西有時候就是非常微妙的,有時候一個離奇古怪的念頭很可能證明是正確的念頭。恆大許家印當時投票(買足球隊),結果只要一票就夠了,許家印不管董事會其他人,做得風生水起。如果按照正常風險控制的程序,許家印這個足球(對)是無論如何不能買的,現在買下來對公司是正面還是負面的?看起來很可能是正面的。換句話說,風險控制如果嚴格按照程序未必讓你做出最有利的決策,(它的)作用主要是避免危險決策,但不能幫你形成最高效的決策。企業從根本而言是靠出好產品、好服務來掙錢的,不是靠好的風險控制掙錢的。所有企業的一切行為必須為企業創造價值。風險控制如果不能帶來經營改善,不能帶來價值增加,所有控制(行為)都不應該存在。所以必須要有經營觀念在風險控制裡面。

做風險控制本質上講,是一個非常讓人難受的工作。為什麼?風險控制(從)根本上來講,是一個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什麼呢?花的錢看得到,但真正產生的價值未必能看到。所以做這個行業的人非常苦惱的是風險控制要做到極致的是公司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點事情都不出,但如果公司一點事情都不出,公司就會問要這些人干什麼?

我舉一個例子。現在外面有H7N9,禽流感得了這個病一定會死人,你相信我,花500元買這顆葯,你吃下去,一年真的沒有得這個病,我現在問你一句話,你會不會感激我?100%不會。因為你一年之後看,張三、李四、王五都沒有得病。這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永遠沒辦法證明本來就不會得病還是吃了我這個葯不得病。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雅量,很多時候,在成本壓力大的時候,這方面會捨不得投入;(但)等到你真正看出拿掉(風險控制)的作用,通常就太遲了。

㈤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及其因素怎麼總結

長期以來,尤其是一系列國際大公司財務丑聞和經營失敗事件爆發之後,關於內部控制的研究和立法行動深受國際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我國也不例外,新《會計法》和財政部、證監會、國資委等部門先後通過的法律或制度規范都要求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然而,從實際經驗上來看,企業內部控制是否能夠發揮作用並不在於其內控制度條例是否詳細或者全面,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控制環境的好壞。目前,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的狀況不容樂觀,存在很多問題。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必須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尤其應該注意控制環境的建設。本文試通過典型而又影響比較大的中航油事件,分析中航油存在的內部控制環境問題,思考控制環境在內控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並且為完善內部控制環境提出一點構想。

㈥ 如何有效規避企業經營管理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避險方法:

1、明責與完善

公司治理實質的涵義就是基於一種受託責任的法律合同關系,並以此來規范各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和義務,並讓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基於受託責任下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即公司股東會、公司董事會、公司經理層以及對受託責任履行行為實施監督的公司監事會的權利和責任的法律確認和有效執行。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範企業經營風險,增加公司價值的組織保障。

從表面上看,安然、世通公司的倒閉是因財務舞弊引起的。但在實質上,這兩個公司都是由於在公司治理上存在嚴重缺陷,才導致公司在財務上造假行為成為可能,公司倒閉的根源在於公司治理。美國的公司治理科學性被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推崇,也是我國主要借鑒的。在美國公司治理中董事會設置最典型的特點是獨立董事制度,擔任大公司獨立董事的很多都是知名學者、教授,獨立董事在公司董事會人員中站多數,他們的作用主要是站在公正的立場,代表中小股東利益。但據調查,安然、世通公司的獨立董事是公司的獨立董事沒有在公司董事會中發揮應該起到的作用,導致公司治理失敗,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很好執行,造成公司經營風險。

我國在借鑒美國公司治理的獨立董事制度同時,也借鑒了德國公司治理的監事會制度。監事會在德國的公司治理中發揮著很關鍵的作用,但在我國,公司的監事會卻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因此,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不但要有完整的公司治理架構,更主要的是要有基於受託責任下的公司治理各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的有效履行。

2、內部控制

所謂內部控制,是為實現經營效率和效果,財務報告的可信性及相關法律的遵循等組織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其實施者為公司董事會、經理層和其他員工。內控制度是企業為有效實現其目標而設計的內部制度安排,它是為整個企業而設計的系統,企業不應該有任何人能脫離該系統的控制而自由運作。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根本就是授權和監督。公司所有人的許可權都是在這個組織中被授予的,並要得到有效監督。

世通公司所犯的錯誤在於公司大權握於個別人手中。公司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在公司董事會決議中發揮著絕對影響,並且首席財務官打破內部控制制度,下令有關部門違反行業慣例和會計准則調整會計處理。公司把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負有監督職能的內部審計的關鍵業務外包給會計師事務所,嚴重違反了內部控制原則。內部控制制度的失效,致使個人的權利不受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約束,導致公司財務舞弊成為可能,最終導致公司毀滅。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更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中航油集團先後給公司派去的兩任財務經理都被公司董事長以種種理由掉離,而集團派去的黨委書記在新加坡兩年多,一直不知道公司董事長從事場外石油期權投機交易,公司"一個人說了算",內控制度在這里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最終導致公司巨額虧損而破產。

正是由於注意到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會給企業造成重大風險,美國在2002年7月頒布了《薩班斯-奧克斯利》(sox)法案。Sox404條款要求公司在報送的財務報告中,對公司的內部控制架構和它的有效性進行評估,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都要達到Sox404條款規定的標准要求。可見,內部控制制度對防範企業風險的重要性。

3、風險管理

要能夠很好的防範企業經營風險,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企業風險防範制度。公司治理和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是從企業組織架構上控制因內部管理失誤造成公司經營風險。而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遇見的各種具體的風險,還必須建立相應的具體風險防範制度進行防範。如企業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資金流動風險,作業風險,法律風險,會計風險,信息風險,策略風險等。在中航油事件中,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認為,對油價走勢的錯誤判斷,沒有針對期權交易的風險管理規定,公司董事會特別是審計委員會就公司投機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盡職,是導致中航油新加坡巨虧的主要原因。巴林銀行的倒閉也要歸根於沒有一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太相信它的雇員造成的,讓一個人即做交易又管理風險,這樣就等於沒有風險管理。

4、風險審計與評估

以企業經營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稱為經營風險審計,通過專門的審計方法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區別於傳統的財務審計。審計關注的重點不僅僅是企業財務錯報,而是通過對企業的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經營策略、企業法律環境等方面的測試,評估企業的經營風險。以企業經營風險為導向的審計越來越被許多國家所重視。美國sox法案404條款要求公司管理當局在報送財務報告時對企業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聲明,由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的經營風險進行評估。隨著以企業經營風險為導向的新的審計方法在審計理論研究與實務運用中的日趨成熟,國際審計與鑒證准則委員會(IAASB)、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審計准則制定機構,都已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的相關准則,簡稱"風險審計准則"。我國也正在借鑒國際審計准則和其他國家審計准則的經驗,積極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風險審計"相關准則。

㈦ 中航油事件體現了哪些金融風險類型

中航油事件發生後,人們最先想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會發生規模如此之大的損失?從事衍生產品交易的中航油公司難道沒有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如果有,中航油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導致如此巨大規模損失的決策是如何作出的?這么大的損失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嗎?如果不是,那麼公司在損失逐步增加的過程中為何沒有及時採取止損措施?這些疑惑本質上反映了風險管理的一個基本問題,即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我國監管機構只批准少量企業從事以套期保值(即對沖風險)為目的的國際衍生產品交易,中航油即是一家為中國航空業進口油料並被監管機構許可從事石油套期保值衍生產品交易的公司。中航油從事的交易是如何由石油價格套期保值走向了石油價格投機的呢?為此我們不得不再次思考市場經濟中投資和風險管理的一個基本問題,即對沖與投機的區別。
近一二十年來,國際金融市場上因從事衍生產品交易而發生巨額虧損的事件屢屢發生,從英國巴林銀行、日本大和銀行到美國橙縣和我國的中航油,有些人對衍生產品已經談虎色變。面對這些慘痛教訓,我們今後還能否繼續利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衍生產品進行套期保值和管理風險?國內金融市場還能繼續開設和發展衍生產品交易嗎?由此我們將審視風險管理的另外一個基本問題,即衍生產品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中航油事件與英國巴林銀行、日本大和銀行和美國橙縣事件的一個共同之處是,事件的主角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業績,巴林銀行的尼克·里森、大和銀行的井口俊英和美國橙縣的羅伯特·西特羅恩在事發前都是經驗豐富、業績突出的交易高手,被市場譽為「明星交易員」。盡管中航油的陳久霖在衍生產品交易上還算不上「明星交易員」,但近年來也是頗為風光的「明星企業家」。然而,這些「明星」最後都成為了國際金融市場上著名的「流氓交易員」。為什麼闖大禍的往往都是「明星」?這種現象對企業風險管理工作有什麼意義?對此,我們有必要思考另一個問題,即如何認識風險的雙側性和管理「明星」風險。
關於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問題
作為在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上市的現代公司,作為少數幾個被批准具有從事海外衍生產品交易資格的國有企業,作為在國際能源產品市場上代表中國的重要交易商,中航油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內部控制架構。既設有風險管理委員會,也配置了專職的風險經理和風險管理主管。對每個交易員的虧損限額都有明確規定:凡損失2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都要提交給公司的風險管理委員會評估;累計損失超過35萬美元的交易,必須得到總裁的同意才能繼續;任何將導致50萬美元以上損失的交易,公司內部控制系統將自動平倉。據報道,中航油只有10位交易員,即便按照10位交易員同時虧損最大限額計算,整個公司的最大損失也不應超過500萬美元。然而,中航油最終的實際損失達到內部控制機制設定限額的100多倍,可見其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顯然早已淪為地地道道的「花瓶」。
現代風險管理有兩條基本的原則:一是風險管理自上而下的原則;二是風險管理獨立並建立在良好公司治理架構基礎上的原則。前者認為風險管理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強調的是公司高級管理層在風險管理方面的首要責任,他們負責在整個公司范圍內自上而下推動風險管理,職位越高,權力越大,風險管理的責任也越大,更重要的是,高級管理層本身也應該成為風險管理的對象和重點。後者認為,在股東所有和經理經營的現代企業制度中,風險管理應該獨立於具體承擔風險的經理和業務部門,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要直接向代表股東利益的董事會匯報。這是因為,在市場中承擔風險的經理可能由於多賺錢拿到更多獎金,賠錢則由公司(股東)承擔。這種不對稱的風險激勵而使得經理們具有承擔高風險的偏好,自我控制風險的動力減弱。中航油總裁陳久霖在新加坡以年薪高達300多萬美元而被譽為「打工皇帝」,而他給公司造成的5.5億美元的損失卻只能由公司的股東承擔。因此,如果中航油的風險管理系統能夠真正獨立於「打工皇帝」陳久霖並將公司的風險承擔和遭受的損失及時反映到董事會,中航油的損失料定會受到有效的控制。當然,中航油董事會也必須達到服務於股東和公司整體利益的良好公司治理的要求。
中航油風險管理技術手段和系統最終淪為「花瓶」,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內控制度的失效使得任何技術方法的有效性失去了前提基礎和根本保障,二是衍生產品交易由對沖風險的手段逆轉為承擔風險的投機甚至賭博的工具。中航油事件充分顯示了內控制度有效性對現代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有效性的基礎保障作用。正是認識到這個問題,基於國際風險管理最佳做法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倡導內部評級等高級風險量化方法和認可衍生產品等風險緩釋技術的同時,提出了採用這些方法的制度條件,即必須具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
對沖與投機的區別
投機和對沖是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兩種風險交易行為,但二者在概念上具有本質差異。前者的本質在於投機獲利,是交易者基於對某種產品價格走勢的預測,採取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基本策略,以期獲取投機利潤。投機本質上是以盈利為動機的風險承擔行為。對沖交易的本質在於降低甚至消除風險,是交易者針對某種風險已經在其他資產或業務(通常被稱為基礎資產或標的資產)中已經存在的情況,採取反向的操作方式將風險抵消,從而使被對沖的基礎資產或業務的未來價值和成本支出控制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套期保值。例如,以進口航油為主營業務的中航油公司在國際油價高漲時面臨進口成本上升的風險,因而具有套期保值的需求,可以選擇買進石油期貨或看漲期權,一旦石油價格上漲,買入的石油期貨或期權所實現的盈利便可以抵補進口現貨石油的成本上升。
盡管對沖和投機在理論上有本質區別,但實踐中二者的差別往往只有一步之遙,甚至模糊難辨。對沖是兩筆交易的組合,是對沖交易與基礎交易風險的沖抵,如果基礎交易不存在,衍生產品交易就成了以承擔風險獲取收益為目的的投機交易。比如,如果不是為了對沖進口石油麵臨的油價上升的風險,或者沒有對進口石油套期保值的需求,單純的期貨交易就是一種投機獲利行為。在5%的保證金制度下,5.5億美元虧損意味著中航油的衍生產品交易規模至少高達110億美元。以每桶50美元強行平倉價格計算,這相當於中航油要購買3000萬噸燃油現貨。但實際上中航油所供應的91家機場全年僅有500萬噸航燃油需求。由此可見,中航油的石油衍生產品交易已經遠遠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圍,成為了純粹的投機行為。
投機和賭博是市場經濟中最容易讓人們混淆的概念和行為。兩者的共同之處在於對風險的承擔和對盈利的追求。但前者在市場經濟中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正常的以承擔風險換取收益的投資行為。作為投資者的投機者,其所追求的盈利在理論上表現為風險溢價,即所投資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高於無風險收益率的那部分。然而賭博本質上偏離了投資的范疇,賭博者所追求的是缺乏科學投資分析的某種極端盈利,這種盈利目標的實現通常只能憑借運氣,但其結果大多是血本無歸。
我們可以假設,中航油在建立空頭倉位的初期還可能本著投機的心態,對世界石油市場的供求基本面和油價歷史數據進行了必要的分析並得出了油價下跌的預期。但隨著油價的上漲,損失的積累,中航油試圖加註扳本的賭博心理替代了最初的投資性投機心理,甚至在損失數億美元的情況下竟然冒著被指控內幕交易的風險將公司15%的股票出售換來1億多美元繼續維持陷入巨額虧損狀態的倉位。至此,中航油早已忘記了投資性投機所應該遵守的多樣化分散風險、交易止損限額等風險管理規則,其石油衍生產品交易事實上已經演變成為一場空前的「石油豪賭」,一場資金實力的對決。不幸的是,它遇到的對手恰恰是具有雄厚資金實力和豐富對決經驗的國際對沖基金。
衍生產品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風險經濟,市場價格——包括商品、匯率、利率和股票價格——總是不斷波動的,而衍生產品的基本功能就是為市場參與者以對沖風險的方式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衍生產品是一把雙刃劍,既可用於套期保值來降低風險,也可用於投機獲利從而增大風險。近二三十年來,金融衍生產品在全球的迅猛發展主要得益於在風險加劇的環境中廣大市場參與者普遍的風險管理需求,而並非少數市場參與者的投機獲利需求。在國際上,衍生產品用於對沖風險和套期保值是受到普遍認同和鼓勵的,而用於投機獲利則常常受到嚴格限制和監管制約。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開放和市場化,衍生產品在我國經濟體系中的作用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一方面,隨著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增加,以及國際投融資規模日益擴大,我國面臨的國際市場價格風險、匯率風險和國際利率風險等也在不斷加大,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國際金融市場上各種衍生產品來管理這些風險,否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必然會處於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由於缺乏對沖機制而給投資者管理風險帶來的局限日益明顯,近些年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呼聲不斷,加快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已成為市場經濟深化的必然需求。

㈧ 中航油案例, 從內控角度分析

二、原因分析
(一)控制環境失效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決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發揮作用,是內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礎,直接影響企業內控的貫徹執行,是企業內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於內部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外部治理對公司干涉極弱導致的。「事實先於規則」,成為中國航油(新加坡)在期貨交易上的客觀寫照。中國證監會的監管人士向媒體透露了這樣一個經過:中國航油(新加坡)在2001年上市後並沒有向證監會申請海外期貨交易執照,後來證監會看到其招股書有期貨交易一項,才主動為其補報材料。中航油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身份為掩護同國內監管部門展開博弈,倚仗節節上升的市場業績換取控股方航油集團的沉默,從而進入期貨和期權業務;而監管方對此不僅沒有追究到底,還放任其「先斬後奏」的行為,直至投機和虧損的真實發生。而中航油的董事會更是形同虛設,普華永道對公司董事會成員、管理層、經手交易員進行詳細問詢,出具了詳細的調查報告。透過當事人之口,中航油(新加坡)這家一度被認為是「樣板」的海外國企,內控混亂不堪、主事人不堪其任、治理結構闕如紙上談兵。
(二)風險意識薄弱
中航油內部的《風險管理手冊》設計完善,規定了相應的審批程序和各級管理人員的許可權,通過聯簽的方式降低資金使用風險;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風險管理軟體系統將現貨、紙貨和期貨三者融合在一起,全盤監控。但是自2003年開始,中國航油的澳大利亞籍貿易員Gerard Rigby開始進行投機性的期權交易;陳久霖聲稱,自己並不知情。而在3月28日獲悉580萬美元的虧損後,陳久霖本人同意了風險管理委員會主任Cindy Chong和交易員Gerard Rigby提出的展期方案。這樣,陳久霖親自否定了由他本人所提議擬定的「當任何一筆交易的虧損額達到50萬美元,立即平倉止損」的風險管理條例,也無異於對手下「先斬後奏」的做法給予了事實上的認可。
(三)信息系統失真
中航油(新加坡)通過做假賬欺騙上級。在新加坡公司上報的2004年6月份的財務統計報表上,新加坡公司當月的總資產為42.6億元人民幣,凈資產為11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為73%。長期應收賬款為11.7億元人民幣,應付款也是這么多。從賬面上看,不但沒有問題,而且經營狀況很好。但實際上,2004年6月,中航油就已經在石油期貨交易上面臨3580萬美元的潛在虧損,仍追加了錯誤方向「做空」的資金,但在財務賬面上沒有任何顯示。由於陳久霖在場外進行交易,集團通過正常的財務報表沒有發現陳久霖的秘密。新加坡當地的監督機構也沒有發現,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還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這么大的一個漏洞就被陳久霖以做假賬的方式瞞天過海般的掩蓋了這么久,以至於事情的發生毫無徵兆。
(四)管理失控,監督虛無
中航油(新加坡)董事兼中航油集團資產與財務管理部負責人李永吉身,沒有審閱過公司年報。其次,即使李永吉想審閱年報,也有困難。因為身為海外上市公司董事,他英語不好,所以不能從財務報表中發現公司已經開始從事期權交易。莢長斌兼任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長及中航油集團總裁。他強調,由於中航油集團並沒有其他子公司在中國以外上市,所以董事的職責對他而言是不熟悉的。他指出,直到2004年11月30日,董事會一直都沒有對陳久霖有「真正的」管轄權。與李永吉一樣,莢長斌聲稱,語言障礙使得他對中航油(新加坡)缺乏了解和監管,而且,盡管身為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長,他的財務信息卻來自位於北京的中航油集團財務部。同時,由於監事會成員絕大多數缺乏法律、財務、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素養,監事會的監督功能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內部審計平時形同虛設,這種監管等於沒有。在經營過程中內部控制失效、董事會和監事會監督功能虛化、缺乏必要的內部審計,中航油的悲劇就這樣產生了。
三、思考
中航油事件給大型國有企業敲響了警鍾。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企業的重視。中航油內部控制的失敗,更是引發了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新思考:
(一)必須健全管理機構,理清管理職責。
現代企業制度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導致經營管理者實質上擁有了企業控制權,由此管理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監督評價自己,勢必產生濫用職權、牟取私利、獨斷專行等後果。對內部控制而言,一個積極、主動參與的董事會是相當重要的。如何實現董事會對經理人員的監督,是企業日常監督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只有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和潛能,股東及其他利益團體的利益才能真正受到保護。
(二)應從細節控制轉向風險管理。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脫離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及企業內外部的各種風險因素。制定風險管理目標是控制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企業要在整個組織內部制定協調一致的目標,找出企業關鍵性的風險因素,進行風險評估,設置關鍵控制點。由於有限的管理資源和可觀的控製成本,使得企業的精力不能放在所有的細枝末節上,所以,就要求董事會和管理層特別重視可能發生重大風險的環節,且將風險管理作為內控的最主要內容,從而提高決策者判斷、控制和駕馭風險的能力。
(三)應從關注內控建立轉向內控運行和評價。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設計內控時,也是花了相當大精力的,但在如何保證實施制度方面,卻缺乏應有的措施。因此,內控必須要有一個監督機制來促使它的執行。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本身在企業中不直接參與相關的經濟活動,處於相對獨立的位置,但同時又處在各項管理活動中,對企業內部的各項業務比較熟悉,對發生的事件比較了解。公司的內部審計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任何重要的審計決策都經董事會批准。這既保證了公司內部審計的相對獨立性,又保證了其權威性。在這樣的前提下,內審部門通過對內控的審查和評價,可以從中找出控制薄弱點,發現內部控制不盡完善和執行無力之處,進而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以監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執行。
(四)內控的對象應從基層轉向高管。
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從根本上說是個人權力過大,缺乏對個人權力的有效制約和監管,使得個人凌駕於制度之上,制度得不到執行。一個表面看起來制度規章明確、組織健全、人員齊備、技術先進的內控或風險管理體系,其在實際運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風險和防止重大損失的發生,關鍵在於高層領導在這個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這不僅因為他們是內控的首要責任主體和最基礎的推動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所擁有的絕對權力,所以高層領導必須納入到以相互檢查和權力制衡為基本原則的整個內控體系中,成為控制和約束的重要對象。否則,高層領導將具有超越內控約束的特殊權力,從而導致整個內控或風險管理機制形同虛設,從根本上喪失有效性。

㈨ 中航油案例, 從內控角度分析

一、控制環境失效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決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發揮作用,是內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礎,直接影響企業內控的貫徹執行,是企業內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於內部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外部治理對公司干涉極弱導致的。

二、信息系統失真

中航油(新加坡)通過做假賬欺騙上級。新加坡當地的監督機構也沒有發現,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還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這么大的一個漏洞就被陳久霖以做假賬的方式瞞天過海般的掩蓋了這么久,以至於事情的發生毫無徵兆。

三、管理失控,監督虛無

中航油(新加坡)董事兼中航油集團資產與財務管理部負責人李永吉身,沒有審閱過公司年報。而內部審計平時形同虛設,這種監管等於沒有。在經營過程中內部控制失效、董事會和監事會監督功能虛化、缺乏必要的內部審計,中航油的悲劇就這樣產生了。

㈩ 企業業績如何和內部控制聯系起來,它們之間有和聯系,請用數據說話~~

房地產企業內部控制與業績後果的實證研究

內部控制近年來在我國越來越得到重視。但是內部控制是否一定能達到提高
企業經營效率效果的目的還缺乏實證支持。 本文以 136家房地產公司為樣本研究了企業內部
控制的執行和實施效果被認可的程度以及帶來的業績後果。研究發現,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
有效執行和實施對提高房地產企業的公司業績有顯著作用, 並且注冊會計師能夠准確地識別
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和實施程度,注冊會計師判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情況越好,企業績也越好。

內部控制是組織一種自我檢查、自我約束的機制,由一系列程序和制度組成,其目的是
控制組織行為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或者紕漏,保證組織的正常有序運行。國內外關於企業內部
控制制度與業績後果的實證研究並不多。 但不少研究者還是認為即使當審計師對財務報表出
具了無保留意見, 報表使用者如果看到對內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見的話, 也會將其視為壞消息。
例如Doyle et al.(2007) [1]
, Ashbaugh -Skaife et al.(2007) [2]
發現多數公布披露重大缺
陷的公司都是業績比較差的公司。在內部控制缺陷披露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收益重述、企業
重組或其他的壞消息。
實施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幾點:
一是有助於管理層改善經營方式, 實現經營目標;
二是保護企業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或損害;
三是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
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四是保證企業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如果內部控制的作用得到發
揮,企業經營效率將會提高,如果投資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內部控制情況的披露將會對企業的股價產生影響。 有的研究結果認為內部控制的披露會影響報表使用者對收益質量的認知
(例如,Altamuro和Beatty,2006[3]
)。Whisenant et al.(2003)[4]
研究檢驗了內部控制對股票
價格的影響,發現當報告說內部控制有嚴重缺陷時,股票價格導致負面的市場反應。Arnold
Schneider和Bryan K. Church(2008)[5]
搜集了來自111位貸款主任的數據,發現他們的判斷
受審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報告的影響。較之無保留意見,當公司收到否定的內部控制
審核意見時,貸款人對發放貸款的風險和概率的評價會受到負面影響。
20世紀80年代以來,制度基礎審計方法風行於世界各國。審計人員通過內部控制存在的
強點和弱點來確定進一步實施實質性測試的范圍、重點、方法與數量。因此,注冊會計師在
進入實質性測試之前,一定要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測試和評價,包括檢查和評價會計控制制
度、管理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的合理性、適應性與有效性;確定經營活動及業務處理同
方針政策、計劃程序、手續規定的相符程度;鑒定單位財務會計資料及其他經濟資料的真實
性、完整性與可靠性等工作。作為職業的審計師,通過一系列的測試程序應該能夠對公司的
內部控制制度提出正確的看法,因此我們假設,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和實施效果能夠得到注
冊會計師的認可。

假設Ⅰ:內部控制的執行程度和實施效果與注冊會計師的評價正相關
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其評價具有權威性。我們認為注冊會計師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評價與公司業績正相關。

假設Ⅱ:注冊會計師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評價與企業業績正相關
按照COSO框架,內部控制就是受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影響,為經營的效率
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規的遵循性等目標的實現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按照我
國出台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企業戰略;經營的效率和效果;
財務報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和完整;資產的安全完整;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
要求五個層次。可見保證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果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主要目標。我們有理
由相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實施得越好的企業業績越好,從而得到假設Ⅲ。

假設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實施得越好,能取得越好的業績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研究一直是立足於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和實施效果,而不僅僅考
慮企業有沒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因為如果企業領導人帶頭不實施內部控制的話,即便企業
有再先進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只能成為花瓶。 我們熟知的中航油是中國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資產
在國外上市的中資企業。在2004年曾被評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然而卻因從事投機行為
造成5.54億美元的巨額虧損,並被迫於2004年12月1日宣布向法庭申請破產保護令,消息震
驚國內外市場。國資委一位重要人士指出,「中航油內部不是沒制度,而是執行不力。」中航
油早在2002年時,在外部審計師的協助下,就制定了《風險管理手冊》 ,但由於執行不力,
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本文的研究立足於企業不僅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還要考
慮內部控制的執行和實施效果。

本文中通過公司內部控制的執行程度、公司對自己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的實施頻率
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效果三個方面來考察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情況。因此,我們可以分
別得到假設Ⅲa、假設Ⅲb和假設Ⅲc。
假設Ⅲa:公司內部控制的執行程度越高,企業能取得較好的業績
假設Ⅲb:公司對自己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的實施頻率越高,企業能取得較好的業績
假設Ⅲc: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效果越好,企業能取得越好的業績

二、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是在上海市進行房地產開發的企業。我們通過問卷進行調查,統計分
析收回的有效問卷。調查步驟如下:
(1)首先經過討論後設計問卷初稿;
(2)走訪某房地產
企業,在企業意見的基礎上再次討論修改形成第二稿;
(3)請若干企業試填再次討論修改並

形成第三稿(終稿) ;
(4)大規模發放,共合計發放並回收問卷 245 份。問卷發放及有效問卷發放途徑見表 1。
回收的問卷中,有部分問卷是同一家企業的人員填寫的。由於本研究要分析內控制度執
行情況和公司業績的關系,一家公司只產生一個樣本點,所以我們進行了挑選。挑選的原則
是,如果出現同一家公司填寫多份問卷的情況,首先刪除填寫不完整的問卷和填寫有明顯不
合邏輯的問卷,刪除之後仍然出現個別兩份以上完整問卷,我們發現問卷填寫的答案基本相
同,保留了職位高的被調查者填寫的問卷。最後得到有效問卷 136 份,所以分析樣本數為
136 家。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55.51%。 在 136 家樣本中,有 32 家公司分別在滬深兩地、香港或國外上市,有 104 家公司屬於非上市公司。另外,在 136 家樣本中有 46 家屬於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其他 90家企業為非國有企業。填寫問卷的被調查者均為房地產公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能較好地理解問卷中的問題。因此,被調查結果有一定可信度。

表 1:問卷的發放途徑
發放途徑 問卷發放回收 發放途徑 有效問卷
上海房地產協會 114 46.53% 上海房地產協會 65 47.79%
稅務系統 40 16.33% 稅務系統 18 13.24%
銀行系統 36 14.69% 銀行系統 23 16.91%
會計師事務所 5 2.04% 會計師事務所 3 2.21%
個別發放 50 20.41% 個別發放 27 19.85%
合計 245 100% 合計 136 100%

三、變數的界定和計量
(一)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實施
過去的研究中關於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業績後果的實證研究比較少。本文中,我們通過對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的問卷調查獲得數據。如研究假設中所述,我們從公司內部控
制制度的執行程度、公司對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自我評價的頻率、公司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效
果三個方面來判斷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我們要求被調查者回答3個方面的問題:

(1)
貴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是否真正執行了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按1-6表示由「完全不執行」到
「嚴格執行」分別填寫。
(2)
貴公司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以後的效果如何?按1-6表示由「完全無效」到「效果很好」分別填寫。
(3)
貴公司是否對自己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內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實施各變數的描述性統計。從表2中,我們發現在三個變數中,公司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價的實施頻率略差一些,中位數和眾數都只有3。

表2: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實施各變數的描述性統計
IMPLEMENT FREQUENCY EFFECT
變數界定 公司內部控制的執
行程度
公司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
評價的實施頻率
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
效果
均值 4.0882 3.4191 3.9853
中位數 4.0000 3.0000 4.0000
眾數 5.00 3.00 4.00
標准差 1.02177 1.25051 0.95828
理論范圍 1.00-6.00 1.00-6.00 1.00-6.00
實際范圍 2.00-6.00 1.00-6.00 2.00-6.00

(二)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評價(CPAPJIA)
Arnold Schneider 和 Bryan K. Church通過實驗研究,搜集了來自111位信貸主任的數
據,發現信貸主任對貸款風險的判斷受審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報告的影響[5]
。他們發現,較之無保留意見,如果公司收到否定的內部控制審核意見時,貨款人對發放貸款的風險和概率的評價會受到顯著負面影響。本文中,我們通過對問卷調查獲得數據。由於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首先會對公司的固有風險、控制風險進行判斷,從而確定可接受的檢查風險的水平。因此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必然進行判斷。我們要求被調查
者直接回答「注冊會計師對貴公司內部控制評價怎樣?」

按1-6表示由「不好」到「很好」
分別填寫。通過對136個樣本的描述性統計,CPAPJIA的均值為3.9926,中位數為4,標准差
為1.07838,實際范圍與理論范圍一樣都是1-6。

(三)公司業績(PERFORM)
對於企業業績的定義很多。許多管理會計研究採用的是一種主觀方法來評價綜合效益。
然這種自我排列打分的方法由於有時潛在寬松的偏見而被批評, 但由於該偏見是廣泛存在
,每個企業的代表都可能對自己有潛在寬松的偏見,因此也就減少了對相關性的影響。從
一個角度來說,引入與同行業比較的「相對業績」概念可以剔除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降低
價誤差。這種方法被許多研究者(Abernetby G LilIis 1995[6]
,S. Perera, G. Harrison & M
oole, 1997[7]
,Hoque & James 2000[8]
,Ittner et al. 2003 [9]
) 用於評價業績。與這些研究者類
,我們對公司業績的計量也採用一種自我排列打分的方法。具體做法是要求應答者評定在
去的三年裡,相對於行業平均水平,自己所在企業每一個方面的相對業績。然後將各個方
的得分加總,從而算出企業的 PERFORM 值。我們請被調查者在遠遠低於平均水平到遠
高於平均水平之間按 1-6 選擇。根據房地產行業的研究特點,我們考察了平均凈資產回
率(P1) 、平均銷售毛利率(P2)、償債能力(P3)、客戶滿意度(P4)、職工滿意度(P5)、產
質量(P6)、綜合社會貢獻(P7)、銷售額(P8)、房地產開發面積(P9)等九個方面的業績。各
方面業績的描述性統計見表 3。

表3:企業九個方面業績的描述性統計
理論范圍 實際范圍 均值 中位數 標准差
平均凈資產回報率 1.00-6.00 1.00-6.00 3.9559 4.00 1.08776
平均銷售毛利率 1.00-6.00 1.00-6.00 3.9191 4.00 1.01145
償債能力 1.00-6.00 1.00-6.00 4.1176 4.00 1.12256
客戶滿意度 1.00-6.00 1.00-6.00 4.3603 5.00 1.01597
職工滿意度 1.00-6.00 2.00-6.00 4.0662 4.00 0.96764
產品質量 1.00-6.00 2.00-6.00 4.3676 4.00 0.94914
綜合社會貢獻 1.00-6.00 2.00-6.00 4.3088 4.00 0.99267
銷售額 1.00-6.00 1.00-6.00 3.8382 4.00 1.01266
房地產開發面積 1.00-6.00 1.00-6.00 3.6250 4.00 1.13488
(四)控制變數
我們選用了 4 個控制變數來構建回歸模型。 在研究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評價與企業內
部控制制度執行的一致性時我們考慮了公司的上市情況和國有性質情況。 在研究公司內部控
制執行情況對企業業績影響時,我們考慮了公司的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

1.公司上市情況(LIST)
由於上市公司面向公眾籌集資金,必須接受更加嚴格的監管。一旦上市公司經營不善,
投資者將遭受嚴重的損失。因此,證監會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來規范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
建設和執行。那麼,相比非上市公司來說,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執行得更好呢?注
冊會計師在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的時候是否會更有信心呢?所以我們選擇把
公司的上市情況作為控制變數。如果公司是上市公司,取 1,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取 0。

2.公司國有性質(STATEOWN)
本文還考慮把公司是否具有國有性質作為控制變數。對於國有企業的經營,國資委有較
為嚴格的監管。例如,國資委於 2006 年 6 月 6 日發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來指
導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那麼,相比非國有企業來說,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
制度是否執行得更好呢?注冊會計師在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的時候是否會更
有信心呢?所以我們選擇把公司的國有性質作為控制變數。 如果公司是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
企業,取 1,否則取 0。
3.公司規模(SIZE)
公司規模是企業業績研究中的重要變數,對於公司規模的計量大致從資產總額、員工人
數、主營業務收入等方面考慮。結合房地產企業的特點,本研究以企業的年度房地產平均開
發量作為企業規模變數。分為特大型企業(開發量大於 50 萬 M2) 、大型企業(開發量 25-50
萬 M2) 、中型企業(開發量 10-25 萬 M2)和小型企業(開發量小於 10 萬 M2) 。其中,特
大型企業取 4,大型企業取 3,中型企業取 2,小型企業取 1。
4.經營范圍(SCOPE)
企業的經營范圍也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經營單一和多元化的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同,
會得到不同的業績後果。因此本文把經營范圍也作為控制變數。本研究中,如果企業僅經營
房地產業務取 1,如果除房地產業務外,向上下游延伸,經營與房地產業務有關的其他業務
取 2,如果除房地產業務外,經營與房地產業務無關的其他業務取 3。
表 4:控制變數的描述性統計
LIST STATEOWN SIZE SCOPE
變數界定 公司上市情況 公司國有性質 公司規模 經營范圍
均值 0.2353 0.3382 2.5588 1.7868
中位數 0.0000 0.0000 3.0000 2.0000
眾數 0.00 0.00 2.00 2.00
標准差 0.42575 0.47486 0.82340 0.64874
理論范圍 0.00-1.00 0.00-1.00 1.00-4.00 1.00-3.00
實際范圍 0.00-1.00 0.00-1.00 1.00-4.00 1.00-3.00

四、模型構建與數據分析
(一)內部控制的執行和實施效果與注冊會計師的評價
1.相關系數分析
為了驗證假設1,我們研究了內部控制的執行和實施效果與注冊會計師的評價之間的相
關系數,並進行了雙尾檢驗,結果如表5。
通過相關系數分析, 我們發現注冊會計師對公司內部控制實施情況的評價與企業內部控
制的執行嚴格程度、公司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實施頻率、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均成正
比。這初步驗證了我們的假設Ⅰ。
表5: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實施與注冊會計師評價的相關性分析
FREQUENCY IMPLEMENT EFFECT CPAPJIA
FREQUENCY 1 0.562*** 0.543*** 0.607***
IMPLEMENT 0.553*** 1 0.834*** 0.686***
EFFECT 0.532*** 0.824*** 1 0.659***
CPAPJIA 0.587*** 0.672*** 0.654*** 1
註:圖中右上角為pearson相關系數;左下角為spearman 相關系數。
*** 表示在0.01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0.05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0.1水平上顯著。
2.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假設Ⅰ。我們建立了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在構建回歸模型時,我們引入
了公司是否上市和是否屬於國企兩個啞變數。回歸結果見表6。
STATEOWN LIST EFFECT IMPLEMENT FREQUENCY CPAPJIA 5 4 3 2 1 0 β β β β β β + + + + + =
Model—(1)
表6:Model—1回歸分析結果
Model-1 B 標准差 Beta t Sig. VIF
常數項 0.628 0.274 2.292 0.024
FREQUENCY 0.246 0.061 0.285 4.018*** 0.000 1.524
IMPLEMENT 0.370 0.113 0.350 3.275*** 0.001 3.476
EFFECT 0.220 0.119 0.195 1.849* 0.067 3.385
LIST 0.239 0.150 0.094 1.590 0.114 1.066
STATEOWN 0.240 0.133 0.106 1.802* 0.074 1.042
*** 表示在0.01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 0.05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0.1 水平上顯著。
Adjusted R2
:

0.555,F=34.714,Sig.=0.000,Durbin-Watson=2.103
從表6中可以看出在控制公司上市與否和國有性質兩個啞變數以後,企業內部控制的執
行越嚴格、公司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實施頻率越頻繁、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越好,那麼注
冊會計師對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將會越高。 說明注冊會計師能夠根據符合性測試較為准確地
判斷出公司內部控制實施的情況。假設Ⅰ得到了驗證。
(二)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評價與公司業績
為了驗證假設Ⅱ,我們建立了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回歸結果見表7。
SCOPE SIZE CPAPJIA PERFORM 3 2 1 0 β β β β + + + = Model—(2)
表7:Model—(2)的回歸分析結果
Model B 標准差 Beta t Sig. VIF
常數項 17.889 2.368 7.555 0.000
SIZE 1.211 0.618 0.143 1.958* 0.052 1.106
SCOPE 0.960 0.776 0.089 1.237 0.218 1.081
CPAPJIA 3.471 0.458 0.537 7.576*** 0.000 1.041
*** 表示在0.01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 0.05水平上顯著。* 表示在0.1 水平上顯著。
Adjusted R2
:0.349,F=25.117,Sig.=0.000,Durbin-Watson=2.135
從表7中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公司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兩個控制變數之後,注冊會計師
對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與公司業績顯著正相關。 說明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
執行情況的判斷具有權威性,當注冊會計師判斷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較好時,公司能獲得較好的業績。假設Ⅱ得到了驗證。

進一步研究發現,公司業績與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嚴格程度、公司對內
部控制自我評價的實施頻率、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均成正比。考慮到公司的經營規模和
經營范圍會對公司的業績造成影響, 我們在控制了公司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兩個變數以後進
行回歸分析, 發現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越嚴格、 公司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實施頻率越頻繁、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越好,那麼公司業績將會越好。說明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有效實施有助於幫助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從而獲得更好的業績。

最後,在控制了公司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兩個控制變數之後回歸分析, 我們發現注冊會計師對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與公司業績顯著正相關。說明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的判斷具有權威性,當注冊會計師判斷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較好時,公司能獲得較好的業績。綜上所述,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和實施對提高房地產公司業績有顯著作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