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工作交接
⑴ 內部控制都有哪些一般方法
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或者由企業章程規定的經理、廠長辦公會等類似的決策、治理機構,以下簡稱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企業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准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1、職責分工控制,要求根據企業目標和職能任務,按照科學、精簡、高效的原則,合理設置職能部門和工作崗位,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許可權,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便於考核、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企業在確定職責分工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職務通常包括:授權批准、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
2、授權控制,要求企業根據職責分工,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辦理經濟業務與事項的許可權范圍、審批程序和相應責任等內容。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業務經辦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3、審核批准控制,要求企業各部門、各崗位按照規定的授權和程序,對相關經濟業務和事項的真實性、合規性、合理性以及有關資料的完整性進行復核與審查,通過簽署意見並簽字或者蓋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處理的決定。
4、預算控制,要求企業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各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准,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採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
5、財產保護控制,要求企業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和處置,採取財產記錄、實物保管、定期盤點、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財產的安全完整。
6、會計系統控制,要求企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以及相關信息披露的處理程序,規范會計政策的選用標准和審批程序,建立、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確保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准確、完整。
7、內部報告控制,要求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報告制度,明確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處理程序,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內部報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報告、實時報告、專題報告、綜合報告等。
8、經濟活動分析控制,要求企業綜合運用生產、購銷、投資、財務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對比分析、趨勢分析等方法,定期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並提出改進意見和應對措施。
9、績效考評控制,要求企業科學設置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對照預算指標、盈利水平、投資回報率、安全生產目標等業績指標,對各部門和員工當期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兌現獎懲,強化對各部門和員工的激勵與約束。
10、信息技術控制,要求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程度,建立與本企業經營管理業務相適應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同時加強對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訪問與變更、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證信息系統安全、有效運行。
11、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被定義為一個流程,該流程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財務總監或類似人員設計並監督其運行,並由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相關人員實行;從而對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的編制是否符合公認會計准則提供合理保證。這一流程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
公司的相關記錄在合理的程度上正確和公允的反映了公司對交易的記錄和對資產的處置。
公司對相關交易的記錄能夠為公司按照公認會計准則准備財務報告提供合理的保證,以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都經過了公司管理層和董事的授權批准。
能夠防止和及時發現對財務報告產生重大影響的非法行為,這種行為包括對公司資產不合法的佔有、利用和處置。
⑵ 如何做好全面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准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1、職責分工控制,要求根據企業目標和職能任務,按照科學、精簡、高效的原則,合理設置職能部門和工作崗位,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許可權,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便於考核、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企業在確定職責分工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職務通常包括:授權批准、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
2、授權控制,要求企業根據職責分工,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辦理經濟業務與事項的許可權范圍、審批程序和相應責任等內容。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業務經辦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3、審核批准控制,要求企業各部門、各崗位按照規定的授權和程序,對相關經濟業務和事項的真實性、合規性、合理性以及有關資料的完整性進行復核與審查,通過簽署意見並簽字或者蓋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處理的決定。
4、預算控制,要求企業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各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准,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採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
5、財產保護控制,要求企業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和處置,採取財產記錄、實物保管、定期盤點、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財產的安全完整。
6、會計系統控制,要求企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以及相關信息披露的處理程序,規范會計政策的選用標准和審批程序,建立、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確保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准確、完整。
7、內部報告控制,要求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報告制度,明確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處理程序,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內部報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報告、實時報告、專題報告、綜合報告等。
8、經濟活動分析控制,要求企業綜合運用生產、購銷、投資、財務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對比分析、趨勢分析等方法,定期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並提出改進意見和應對措施。
9、績效考評控制,要求企業科學設置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對照預算指標、盈利水平、投資回報率、安全生產目標等業績指標,對各部門和員工當期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兌現獎懲,強化對各部門和員工的激勵與約束。
10、信息技術控制,要求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程度,建立與本企業經營管理業務相適應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同時加強對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訪問與變更、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證信息系統安全、有效運行。
11、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被定義為一個流程,該流程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財務總監或類似人員設計並監督其運行,並由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相關人員實行;從而對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的編制是否符合公認會計准則提供合理保證。這一流程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
·公司的相關記錄在合理的程度上正確和公允的反映了公司對交易的記錄和對資產的處置。
·公司對相關交易的記錄能夠為公司按照公認會計准則准備財務報告提供合理的保證,以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都經過了公司管理層和董事的授權批准。
·能夠防止和及時發現對財務報告產生重大影響的非法行為,這種行為包括對公司資產不合法的佔有、利用和處置。
⑶ 什麼是了解內部控制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側重於從錢物分管、嚴格手續、加強復核方面進行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化,才逐步發展成近代的內部控制系統。
目錄
內部控制的定義
內部控制要素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事前防範
事中控制
事後監督
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階段
內部控制的作用(一)提高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二)保證生產和經管活動順利進行
(三)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四)保證企業既定方針的貫徹執行
(五)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
內部控制的種類(一)內部會計控制
(二)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十大問題
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原因內部控制的定義
內部控制要素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 事前防範
事中控制
事後監督
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階段
內部控制的作用 (一)提高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二)保證生產和經管活動順利進行
(三)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四)保證企業既定方針的貫徹執行
(五)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
內部控制的種類 (一)內部會計控制
(二)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十大問題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原因展開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定義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採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要素
提出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 內部控制是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組織內部經營活動而建立的各職能部門之間對業務活動進行組織、制約、考核和調節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內控管理不容樂觀。中小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優化控制環境,明確控制目標,改善控制技術,並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 目前,受到薩班斯法的影響,財政部加強了內控標準的修訂,這需要立法學的指導。 審計准則方面的定義:內部控制是被審計單位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由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 內部控制是指一單位內部的管理控制系統,即為保證單位經濟活動正常進行所採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僅包括單位最高管理當局用來授權與指揮經濟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審核,分析各種信息資料及報告的程序和步驟,還包括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綜合計劃,控制和評價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內部控制的目標,盡管理論界有多種表述,但最根本的是保護單位財產,檢查有關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提高經營效率,貫徹既定的管理方針等四個方面.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
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控製程序三個方面。 一般來說,企業資金的內部控制體系主要可以分為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監督三個環節。
事前防範
首先,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嚴格的內控規章制度,包括《企業財務管理辦法》、《企業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資金計劃管理辦法》、《企業資金授權審批管理辦法》等一些與資金管理相關的制度。 在企業的資金管理過程中,要合理設置職能部門,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各司其職,建立財務控制和職能分離體系。充分考慮不兼容職務和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各部門、各崗位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格局。 另外企業還應當建立嚴格的審批手續,授權批准制度,以減少某些不必要的開支。明確審批人對資金業務的授權批准方式、許可權、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辦理資金業務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體現在保障貨幣資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資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圍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應收應付票據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賬實盤點控制、庫存限額控制、實物隔離控制等。
事後監督
在資金管理過程中,除事前防範,事中控制環節之外,資金的事後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每個會計期間或每項重大經濟活動完成之後,內部審計監督部門都應按照有效的監督程序,審計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各職能部門也要將本部門在該會計期間或該項經濟活動之後的資金變動狀況的信息及時地反饋到資金管理部門,及時發現資金的籌集與需求量是否一致,資金結構、比例是否與計劃或預算相符,產品的賒銷是否嚴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貨的控制是否與指標的一致,人、財、物的使用是否與計劃或預算相符,產品的生產是否根據計劃或預算合理安排等。 這樣既保證了資金管理目標的適當性和科學性,也可根據反饋的實際信息,隨時採取調整措施,以保證資金的管理更為科學、合理、有效。同時,將各部門的資金管理狀況與部門的業績指標掛鉤,做到資金管理的責、權、利相結合,調動資金管理部門和職工的積極性,更好地進行資金管理。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階段
內部控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隨著外部競爭的加劇和內部強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縱觀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歷程,大致上經歷了以下六個階段: 1.內部牽制階段 2.內部控制制度階段 1936年美國頒布了《獨立公共會計師對財務報表的審查》,首次定義了內部控制:「內部稽核與控制制度是指為保證公司現金和其他資產的安全,檢查賬簿記錄的准確性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此後美國審計程序委員會又經過了多次修改。1973年在美國審計程序公告55 號中,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定義作了如下解釋:「內部控制制度有兩類: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和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且不限於組織結構的計劃,以及關於管理部門對事項核準的決策步驟上的程序與記錄。會計控制制度包括組織機構的設計以及與財產保護和財務會計記錄可靠性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措施。」 3.會計控制管理控制階段 (1)內部會計控制。(2)內部管理控制。 4.內部控制結構階段 5.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階段 1992年9月,COSO委員會提出了報告《內部控制——整體框架》。該框架指出「內部控制是受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影響,為經營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規的遵循性等目標的實現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1996年底美國審計委員會認可了COSO的研究成果,並修改相應的審計公告內容。 6.風險管理框架階段 2004年COSO委員會發布《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認為「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一個主體的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實施,應用於戰略制訂並貫穿於企業之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以使其在該主體的風險容量之內,並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該框架拓展了內部控制,更有力、更廣泛地關注於企業風險管理這一更加寬泛的領域。風險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作用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控制系統有助於企業達到自身規定的經營目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內部控制的作用會不斷擴展。目前,它在經濟管理和監督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提高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企業決策層要想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有效地管理經營企業,就必須及時掌握各種信息,以確保決策的正確性,並可以通過控制手段盡量提高所獲信息的准確性和真實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二)保證生產和經管活動順利進行
內部控制系統通過確定職責分工,嚴格各種手續、制度、工藝流程、審批程序、檢查監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單位生產和經營活動順利進行、防止出現偏差,糾正失誤和弊端,保證實現單位的經營目標。
(三)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財產物資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內部控制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對貨幣資金的收入、支出、結余以及各項財產物資的采購、驗收、保管、領用、銷售等活動進行控制、防止貪污、盜竊、濫用、毀壞等不法行為,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四)保證企業既定方針的貫徹執行
企業決策層不但要制定管理經營方針、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貫沏執行。內部控制則可以通過袱定辦法,審核批准,監督檢查等手段促使全體職工貫徹和執行既定的方針、政策和制度,同時,可以促使企業領導和有關人員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遵守國家法規紀律的前提下認真貫徹企業的既定方針。
(五)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
審計監督必須以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為依據,檢查錯誤,揭露弊端,評價經濟責任和經濟效益,而只有具備了睡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證信息的准確,資料的真實.並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總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項資源的浪費和錯弊的發生,提高生產、經營和管理效率,降低企業成本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種類
內部控制制度的重點是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和職務分工,實施崗位責任分明的標准化業務處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圍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內部會計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其范圍直接涉及會計事項各方面的業務,主要是指財會部門為了防止侵吞財物和其他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種會計處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無權經管現金和簽發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就是一種內部會計控制,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
(二)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管理控制范圍涉及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部門、各層次、各環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確保企業經營目標和有關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例如,企業單位的內部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就屬於內部管理控制。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的目標
根據財會[2008]7號《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包括五大目標: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一般來說,金融機構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應遵循以下原則: 1.有效性原則。要使內部控制充分發揮控製作用,在各部門和各崗位得到貫徹實施,建立的內部控制必須具有有效性,即各種內部控制制度包括最高決策層所制定的業務規章和發布的指令,必須符合國家和監管部門的規章.必須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必須真正落到實處,成為所有員工嚴格遵守的行動指南;執行內控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人(包括董事長、總經理)不得擁有超越制度或違反規章的權力。 2.審慎性原則。內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範各種風險.為了使各種風險控制在許可的范圍之內,建立內部控制必須以審慎經營為出發點,要充分考慮到業務過程中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容易發生的問題.設立適當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步驟來避免和減少風險,並且設定在風險發生時要採取哪些措施來進行補救。 3.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必須滲透到金融機構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和崗位,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空白,做到無所不控。 4.及時性原則。是指內部控制的建立和改善要跟上業務和形勢發展的需要開設新的業務機構或開辦新的業務種類,必須樹立「內控先行」的思想.首先建章立制,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即使在金融創新的領域,也不能因為法律沒有規定或監管當局沒有要求而不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獨立性原則。內部控制的檢查、評價部門必須獨立於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執行部門,直接的操作人員和直接的控制人員必須適當分開,並向不同的管理人員報告工作;在存在管理人員職責交叉的情況下,要為負責控制的人員提供可以直接向最高管理層報告的渠道。
編輯本段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十大問題
一、出納領取銀行對賬單、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二、領導「一隻筆」審批,缺乏完善內控制度和流程保障。 三、過於依賴業務人員,企業資源掌握在個人手中,企業對業務開展失去控制。 四、內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性東西較多,清晰的流程圖和配套表單較少。 五、內部控制制度「救火式」的較多,制度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甚至政出多門,相互打架。 六、員工臨時休假或出差時,缺乏明確的工作交接制度。 七、人員招聘時注重筆試和面試的考察,忽視背景調查。背景調查是不難發現的。 八、關鍵崗位無強制輪換或帶薪休假制度。 九、過分強調控製成本,經常將效率作為弱化或逾越內部控制的理由。 十、說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
編輯本段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原因
主要有二:一是制度本身制定得不合理,或過於理想化,或隨著新情 況出現,原有制度已不能適應卻沒有及時修改,從而使得制度不具可操作性,自然也就不會被執行;二是 缺乏保證制度執行的機制,一些單位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既沒有檢查監督,又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內部 控制制度成為牆上擺設和一紙空文也就不奇怪了。為此,企業一方面需要提高制度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 加強制度執行力,不能為制度而制度。
⑷ 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有哪些以及有哪些局限性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內部控制(組成部分)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
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控製程序三個方面。
一般來說,企業資金的內部控制體系主要可以分為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監督三個環節。
事前防範
首先,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嚴格的內控規章制度,包括《企業財務管理辦法》、《企業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資金計劃管理辦法》、《企業資金授權審批管理辦法》等一些與資金管理相關的制度。
在企業的資金管理過程中,要合理設置職能部門,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各司其職,建立財務控制和職能分離體系。充分考慮不兼容職務和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各部門、各崗位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格局。
另外企業還應當建立嚴格的審批手續,授權批准制度,以減少某些不必要的開支。明確審批人對資金業務的授權批准方式、許可權、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辦理資金業務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體現在保障貨幣資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資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圍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應收應付票據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賬實盤點控制、庫存限額控制、實物隔離控制等。
事後監督
在資金管理過程中,除事前防範,事中控制環節之外,資金的事後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每個會計期間或每項重大經濟活動完成之後,內部審計監督部門都應按照有效的監督程序,審計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各職能部門也要將本部門在該會計期間或該項經濟活動之後的資金變動狀況的信息及時地反饋到資金管理部門,及時發現資金的籌集與需求量是否一致,資金結構、比例是否與計劃或預算相符,產品的賒銷是否嚴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貨的控制是否與指標的一致,人、財、物的使用是否與計劃或預算相符,產品的生產是否根據計劃或預算合理安排等。
這樣既保證了資金管理目標的適當性和科學性,也可根據反饋的實際信息,隨時採取調整措施,以保證資金的管理更為科學、合理、有效。同時,將各部門的資金管理狀況與部門的業績指標掛鉤,做到資金管理的責、權、利相結合,調動資金管理部門和職工的積極性,更好地進行資金管理。
內部控制的種類
內部控制制度的重點是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和職務分工,實施崗位責任分明的標准化業務處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圍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內部會計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其范圍直接涉及會計事項各方面的業務,主要是指財會部門為了防止侵吞財物和其他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種會計處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無權經管現金和簽發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就是一種內部會計控制,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
2、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管理控制范圍涉及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部門、各層次、各環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確保企業經營目標和有關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例如,企業單位的內部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就屬於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控制十大問題
1.出納領取銀行對賬單、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2.領導「一隻筆」審批,缺乏完善內控制度和流程保障。
3.過於依賴業務人員,企業資源掌握在個人手中,企業對業務開展失去控制。
4.內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性東西較多,清晰的流程圖和配套表單較少。
5.內部控制制度「救火式」的較多,制度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甚至政出多門,相互打架。
6.員工臨時休假或出差時,缺乏明確的工作交接制度。
7.人員招聘時注重筆試和面試的考察,忽視背景調查。背景調查是不難發現的。
8.關鍵崗位無強制輪換或帶薪休假制度。
9.過分強調控製成本,經常將效率作為弱化或逾越內部控制的理由。
10.說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
⑸ 企業內部控制該採取哪些措施
企業內部控制措施通常包括風險控制、授權審批、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系統自動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等。
企業內部控制措施通常包括的內容
1、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要求單位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
2、授權批准控制
授權批准控制要求單位明確規定涉及會計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準的范圍、許可權、程序、責任等內容,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3、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
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要求單位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許可權,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主要包括:授權批准、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
4、會計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要求單位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5、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要求單位加強預算控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准,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採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預算內資金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限額以上資金實行集體審批。嚴格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
6、財產保全控制
財產保全控制要求單位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採取定期盤點、財產記錄、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
7、系統自動控制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多數企業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統,應盡量使用系統自動控制代替人工控制。
8、內部報告控制
內部報告控制要求單位建立和完善內部報告制度,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企業應當結合風險評估結果,通過手工控制與自動控制、預防性控制與發現性控制相結合的方法,運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⑹ 如何提升公司內控管理
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內部控制規范及其指引,基本涵蓋了企業運營的各個領域、各項業務和事項,為企業制定和實施內控體系提供了具體的參考。然而,內部控制的關鍵不在設計,而在於執行。因此,如何全面落實整個內控體系成為下一步工作的重心。要真正貫徹落實好內控體系,企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提高全體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企業領導的重視是關鍵
如果沒有稱職的人去執行,設計得再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也不可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內控的成與敗,取決於企業全體員工的意識及行為,而企業領導人對內控的認識、態度與行為更是關鍵所在,直接決定了內控體系實施的好壞。要加強內部控制培訓,加大宣傳力度,讓企業領導和全體員工都充分認識內控的作用、為企業創造的效益以及具體流程,樹立起正確的內控觀念。只有提高了認識,才能提高自覺性和執行力,從被動執行走向主動實施,才能自上而下地貫徹執行企業的各項制度。在落實的過程中,領導要把內控作為日常重點工作來抓,自覺按照規定程序辦事,起好模範帶頭作用。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設置專門機構負責企業內控體系的建設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責、利的劃分,使之相互獨立、相互制約。明確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負責監督董事會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經理層負責組織執行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同時,在董事會下設立內部控制委員會,專門負責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監督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和進行內控自我評價、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等。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由上而下共同執行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推動企業內控的健康發展。
3.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和獨立性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被賦予了新的職責和使命,內部審計機構在幫助企業控制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首先,要保證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的獨立性;其次,拓展內部審計領域,把內部審計延伸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不僅要檢查發現財務差錯,還要通過對內控檢查和評價活動,及時發現內控缺陷、管理漏洞和隱患,針對審計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及時採取提出切實可行的、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措施;此外,要配備業務水平、職業道德素質較高的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特殊性,要求內部審計人員不僅是既精通財務會計、審計業務,又具備經濟法律、經營管理、計算機、工程技術等多方面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還要有相應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的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最後,加強與外部審計的交流與合作。藉助中介機構的力量,充分利用其從業人員業務素質較高、經驗較豐富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全面提高內控意識和風險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實施控制和監督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統合所有龐雜枝節的幹流作用和科學的導向作用,促進企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並使預算管理關注的重點從經營結果延伸到經營過程和資本運作過程。在實際工作中,由企業最高領導人進行決策、指揮和協調。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預算委員會把總預算細化分解,落實到每一個預算執行單位,具體到每一位員工,並附以相匹配的權、責、利。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修正,以適應經營市場與政策環境的變化。內部審計等部門負責監督和核查預算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執行中的偏差,確定偏差大小,提出改進建議。年終,進行預算業績考核和獎懲。
5.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考核和激勵機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薪酬體系、考核和激勵機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作,其核心是使企業管理者從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轉變為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首先,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董事長、董事會成員、總經理、副總經理的年度獎金,以稅後利潤作為計發的依據;其次,建立與內控相適應的薪酬福利體系。為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強化對內部控制體系執行、實施情況的檢查和考核。薪酬福利體系通過工資、福利、津貼、補助、獎金等形式,結合員工的個人能力和工作表現,與內部控制執行效果掛鉤,進行量化考核,以促進員工發揮積極性、創造性。
⑺ 內部控制的十大問題
1.出納領復取銀行對賬單、編制銀制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2.領導「一隻筆」審批,缺乏完善內控制度和流程保障。
3.過於依賴業務人員,企業資源掌握在個人手中,企業對業務開展失去控制。
4.內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性東西較多,清晰的流程圖和配套表單較少。
5.內部控制制度「救火式」的較多,制度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甚至政出多門,相互打架。
6.員工臨時休假或出差時,缺乏明確的工作交接制度。
7.人員招聘時注重筆試和面試的考察,忽視背景調查。背景調查是不難發現的。
8.關鍵崗位無強制輪換或帶薪休假制度。
9.過分強調控製成本,經常將效率作為弱化或逾越內部控制的理由。
10.說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
⑻ 如何加強內控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加強內部控制,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優化控制環境,明確控制目標,改善控制技術,並在管理實踐中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 (一)優化控制環境 企業的內部控制不能脫離現實情況,它受控制環境的影響,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實施。因此,優化控制環境,首要的是企業的管理者重視起來,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現代企業也要成為「法治企業」。 (二)明確控制目標 明確控制目標,前提是科學地制定目標。依據企業戰略目標制訂公司年度計劃,並將其細分至相關部門,確定企業的銷售、成本、工資、費用、利潤、資金等計劃,各部門再據以制定更詳細的目標。而更重要的,是必須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強化控制目標的剛性。企業的生產經營總是處於動態之中,實際的運行會與計劃有所偏差。 (三)改善控制方法 控制措施有效、到位,以國家法律、法規及財經紀律為准繩,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其他管理活動進行組織、調節和制約,以利於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揭露和糾正。考核和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明確衡量質量和業績的標准,內部控制標准,可以在業務預算、工作計劃中予以規定;每項經營業務的標准,都應書面成文;具體的內部控制標准可以單獨制定,也可以把他們並入各項經營業務的標准中去。 企業內部控制的具體實施 (一)組織結構控制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有效運行,有賴於企業內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維護出資人權益,對股東大會負責,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做出決策;監事會對董事會、公司的財務工作及經營者執行法律和公司章程情況進行監督;還應設立滿足企業監控需要的職能機構如審計部,對董事會負責並在業務上受監事會指導。 (二)授權批准控制 授權批準是指單位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以授權批准來進行控制。在公司,一般由股東會授權給董事會,然後再由董事會授權給企業的總經理和有關管理人員。企業每一層的管理人員既是上級管理人員的授權客體,又是對下級管理人員授權的主體。要建立必要的檢查制度,以保證經授權後所處理的經濟業務的工作質量。實踐證明,權利應受到制約,失去制約的權利極易導致腐敗。 (三)會計(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企業應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控制規范,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重點把好兩個關口:一是,加強對原始憑證的審核監督;二是,加強對財務收支的審核監督。對財務收支監督的內容包括: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渠道、資金支出管理范圍和支出標准項目等,監督的重點是合法性問題。 (四)資產保護控制 對實物的采購、保管、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限制接近、定期盤點、記錄保護、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控制。在實際工作中,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和存貨等變現能力較強的資產必須限制無關人員直接接觸,貨幣資金的收支管理只能限於特定人員管理,支票等票據的簽發,必須是單位指定的負責人,存貨的實物保護可以有專職的倉庫保管員控制,以防止資產流失。 (五)收支預算控制 預算管理是將企業的目標及其資源的配置方式以預算方式加以量化,預算管理由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控制、預算考評等環節構成,內容可以涵蓋單位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管理等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實行預算控制。在董事會下設預算委員會或由直接對董事會負責的內部審計部門進行預算的制訂、協調、監控、評價、考核等工作;預算的執行層由各預算單位組織實施,並輔之以對等的權、責、利,預算內資金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限額以上的資金實行集體審批,嚴格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企業在實行預算管理時要注意:1、所編制預算必須體現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並明確責任;2、預算在執行中,應當允許經過授權批准對預算進行調整,以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3、應當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的執行情況。 (六)風險控制 企業針對每個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的防範與控制。主要包括:1、籌資風險控制。企業的財務結構、籌資結構、籌資金額及期限、籌資成本、償還計劃等都要事先評估、事中監督、事後考核,關鍵是要保證有一個合理的資金結構,維持適當的負債水平。2、投資風險控制。無論是債權股權投資還是長短期投資,企業都要進行可行性研究並根據項目和金額大小確定審批許可權,預計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及對策。3、信用風險控制。主要指應收賬款引起損失的可能性。企業應制定客戶信用評估體系,確定信用授權標准,規定信用審批程序,進行信用實時跟蹤。4、合同風險控制。建立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履行監督和違約措施的控製程序,防止因發生法律糾紛而導致的企業訴訟。 (七)職工素質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好壞與否,取決於執行者,職工素質控制是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保證。招聘是重要環節,單位的人事部門和用人部門應共同對應聘人員的素質、水平、能力等有關情況進行全面的測試、調查,以確保受聘人員能夠適應工作的要求。同時應注重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打破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推行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使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
⑼ 內部控制具體是指什麼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側重於從錢物分管、嚴格手續、加強復核方面進行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化,才逐步發展成近代的內部控制系統。
⑽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方法
1. 不相容職位分離。不相容崗位。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作為一種控制體系中最基本的控制手段,集中體現了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則,其核心是內部控制。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控制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全面系統地分析、梳理單位組織層級和業務活動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科學劃分機構職能與分工,合理設置內部控制關鍵崗位,明確不同部門或崗位的職責許可權、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從而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可以從源頭上防止和遏制舞弊行為,有效預防,及時發現舞弊行為的發生。第二不相容崗位相分離,不僅可以進行事前預防,更能在事中起到相互監督,相互牽制的作用。第三,不相容崗位定期輪崗是杜絕舞弊、保證崗位新鮮血液的必要措施。
2. 內部授權審批控制。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非常重要的控制活動,授權審批控制直接關系著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對控制目標的實現產生直接影響。建立「三重一大」(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和大額資金使用)事項決策審批機制和會簽制度。授權審批控制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第一,授權的依據→依事而不是依人;第二,授權的界限→不可越權授權;第三,授權的「度」→適度授權;第四,授權的保障→監督。審批控制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則:審批要有界限→不可越權審批;審批要有原則→不得隨意審批。
3. 歸口管理。歸口控制包括歸口管理與歸口審核兩種方式。歸口控制是一種職能型的集中管理方式,體現了集中性、規范性和專業性。集中性體現在歸口控制按照單位各個業務的屬性,結合不同事項的性質,將同類的業務或事項由一個部門機構或崗位進行管理。也將授權審批和內部管理集中起來,便於單位業務集中開展。規范性體現在歸口控制,將同類業務或支出事項,用同一種或相似管控方式進行控制,可以設計規范而細致的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實現控制流程化。專業性體現在歸口控制是由一個部門機構或崗位負責同類業務或支出事項,必須熟悉和掌握同類業務的屬性和特點,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基礎,以提高管理效率。
4. 預算控制。預算控制是根據單位的職責、任務和業務發展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是單位財務工作的基本依據。單位應當建立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資金管控為核心的預算管理體系。預算是單位工作的起點和依據,是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的核心環節,單位所有業務最終都要通過預算管理銜接起來,從而實現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式控制制。預算控制要求單位加強預算的編審、內部批復、執行、決算和評價四個環節的管理,強化對經濟活動的預算約束,實現對經濟活動風險的控制。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的起點,預算批復是預算管理的核心環節,是將外部財政指標細化分解批復到預算指標的過程。預算執行要履行預算批復時所設定的相關規則,完成資金支付。決算與評價是根據資金支付記錄結果進行績效評價。
5. 資產保護控制。資產保護控制是單位資產購置、配置、使用和處置過程中對資產進行保護,確保資產安全和使用高效。資產保護控製作為實現單位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要求單位建立資產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採取資產購置、資產登記、實物保管、定期盤點、賬實核對、處置報批等措施,確保資產安全完整。單位應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實際情況,對資產類型進行區分,建立資產控制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強化檢查和績效考評,加強對資產安全和有效性的控制。
6. 會計控制。會計控制是指利用記帳、核對、崗位職責落實和職責分離、檔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會計控制方法,確保單位會計信息真實、准確、完整。會計控制為單位各項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是完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方法。會計控制要求單位嚴格執行各項會計制度,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薄和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
7. 單據控制。單據控制是明確經濟行為的出自單位外部來源的報銷憑證和單位內部表單的控制方式。單據控制從種類上來看可以分為單據控制和票據控制。單據控制要求單位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並結合內部管理需要和自身實際情況,明確能夠全面真實反映各項經濟活動內容及其流轉過程的表單與票據,做到合法合規,信息完整,填制規范。
8. 信息公開控制。信息公開控制是單位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將製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進行公開。讓相關部門和公眾知情的控制方法。單位公開政務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及時、准確地公開政務信息。
9. 信息技術控制。信息技術控制是it技術在內部控制的應用、方法的擴展和規范的延伸。單位通過規范信息系統開發、運行和維護流程,建立用戶管理制度、系統數據定期備份制度、信息系統公開保密和泄密責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將經濟活動及其內部控制流程嵌入單位信息網路系統中,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保護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