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38機關炮
① 戰列艦好還是日本戰列艦更強
美系的戰列艦,想想蒙大拿和衣阿華,我試過,在戰斗位置太平洋里密蘇里(衣阿華級)能把榛名及附近的驅逐艦都擊沉!給你看個數據。(聽說戰艦世界按歷史來的)蒙大拿級的設計人員最初希望將它的標准排水量限制在45000噸。但是,美蒙大拿級前部的主炮國海軍決定不再限制排水量,對於艦體寬度不得超過33米的限制(為了能通過「巴拿馬」運河)也被取消。到1940年夏,美國海軍決定建造五艘蒙大拿級戰列艦,經過反復的修改,實際上直到1941年3月才最終確定了技術性能。此時,蒙大拿級已經被設計成標准排水量60500噸,滿載排水量70500噸,艦長281.9米,寬37m的超級巨艦。大和級的設計標准排水量為62315噸,滿載排水量為68200噸,艦長263米,寬39米。蒙大拿級如果建成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蒙大拿級的設計重點是強化火力。出於射速、火力密度、後勤等方面的考慮,該艦繼續裝備MK7艦炮(406mm)。為了讓蒙大拿級戰列艦有較高的命中率和強大的夜戰能力,它上面安裝了新型雷達火控系統。與大和級的雷達相比,蒙大拿級的雷達在各方面都要比前者相比都要好得多。再加上它強勁的火力,就可以在戰時發揮出較高的實戰效能。除了這些裝備,蒙大拿級有著完善的防空能力。它安裝了十座四聯裝40mm高炮和五十六座單聯裝20mm高射機關炮。蒙大拿級的防護能力也是美國的戰列艦中最強的。蒙大拿級的舷側裝甲帶在水線處的厚度為409毫米,帶19度傾斜角,這比南達科他級和依阿華級厚100多毫米。蒙大拿級對於魚雷與火炮的防護也大幅度增強,比依阿華級減少了40000馬力,航速降為28節,續航力也降為15000海里/15節。由於蒙大拿級的最大排水量被設計為73500噸,所以該級將會取代當時服役的依阿華級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軍艦,只有戰後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才能開始取代它。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海軍需要建造大量的航空母艦、兩棲登陸艦和反潛艦,從1943年7月開始,美國海軍轉向以航空母艦為核心,從而戰列艦的地位由航空母艦所取代,於是蒙大拿級戰列艦也隨即取消建造。於是,依阿華級四艦成為了美國海軍實際建造的最後一個級別的戰列艦。值得一提的是,蒙大拿級由於太寬,不能像依阿華級那樣通過巴拿馬運河。但是當蒙大拿級設計計劃被通過時,美國政府已經打算開始在運河上建造一個更寬的閘門。這個新閘門比起舊的來講更寬並能夠讓蒙大拿級通過,從而使得蒙大拿級能夠順利的來往大西洋與太平洋。但運河改進計劃也隨著蒙大拿級建造計劃的取消而取消了。與大和級的對比雖然蒙大拿級僅可算作一個紙面戰艦,但以美國當時的技術條件完全具備建造的實力水平(可惜航母時代的降臨而被剝奪了出生資格)。單純的對比兩艘戰艦主要從機動、火力、防禦以及火控四個方面進行比較:機動方面大和級理論航速是27節,但在試航中曾達到了28.5節的高速,在26節航速下的迴旋直徑為624米,90度轉舵時為589米,迴旋系數(迴旋直徑與水線長度對比)為2.44。蒙大拿級理論航速是28節,但因其並未建成所以缺乏試航數據,但根據經驗蒙大拿級應具備比理論航速更高的沖刺航速,再參考北卡羅來納級的相關數據(27.5節迴旋直徑625米、迴旋系數2.87、水線長寬比例6.59),水線長寬比例更大的蒙大拿級(7.35)其迴旋系數也理應更大。綜合來看蒙大拿級在航速上擁有略微的優勢,但由於迴旋系數的增大在穩定性方面則劣勢於大和級。火力方面大和級九四式45倍徑460毫米艦炮,為有史以來威力最為強大的艦炮,其使用的九一式穿甲彈重達1460公斤,最大射程高達42000米,在20000米距離可以擊穿566毫米垂直裝甲。蒙大拿級裝備與衣阿華級相同的MK7型50倍徑406毫米艦炮,發射的穿甲彈重為1224公斤,最大射程38700米,在18300米的距離可以擊穿509毫米的垂直裝甲。綜合而言由於蒙大拿級的主炮數量為十二門(一次齊射可投擲彈葯總量14.7噸),所以在傾瀉彈葯方面並不遜色於只有九門主炮(一次齊射可投擲彈葯總量13.14噸)的大和級,還享有三分之一的數量優勢。雖然九一式穿甲彈在數據上不錯,但自服役便存在彈體強度不足的缺陷,當主炮以25度以上的入射角射擊時只能擊穿414毫米的裝甲,不過蒙大拿級的主裝甲帶厚度也不過409毫米和25.4毫米的鋼內襯,所以說即便是打出縮水數據的九一式穿甲彈仍存在擊穿蒙大拿級裝甲的可能。實際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海軍就已經著重改進穿甲彈,經過改裝後的一式穿甲彈就有效解決了彈體強度不足的缺陷,之所以大和級沒有參考一式穿甲彈數據,主要還是因為一式穿甲彈至今無法確定是否配備過大和級,目前關於一切一式穿甲彈的記錄都來自於金剛級,所以秉著公正的原則大和級依舊採用九一式穿甲彈作為參考,倘若大和級真的配備過一式穿甲彈,那麼蒙大拿級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承受大和級的打擊,順帶一提,按照41年的換彈計劃,大和、武藏極有可能根本沒裝過九一彈,而只裝過一式彈。反觀美製彈體由於其一流的金屬冶煉和加工工藝,彈體強度出類拔萃,甚少出現日方炮彈那種彈體強度不足或者引信延遲而導致的「無害通過」(所謂的無害通過就是命中目標觸發引信,但彈丸往往會在爆炸之前橫貫目標飛出艦外)。所以在火力方面大和級占優,炮彈可靠性上蒙大拿級占優,就實戰效果來看,日本的彈體強度不足的問題可能被誇大了,在1942年8月的第一次所羅門海戰期間,日本海軍第八艦隊重巡艦群向美軍重巡發射了1020枚穿甲彈,在命中率高達10%的前提下並未出現穿甲彈效果不良的報告。防禦方面大和級在水平裝甲防禦上有著明顯優勢,垂直防護方面則雙方差距不大(大和級410毫米帶20度傾斜角,蒙大拿級409毫米帶19度傾斜角)。美製滲碳A型裝甲鋼的滲碳深度由於過大,導致韌性不足很容易在巨大的沖擊下發生崩裂,而日制無滲碳VH型裝甲鋼在與滲碳裝甲鋼相當的前提下韌性更好。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大和級可以在23000至25000米的距離上擊穿蒙大拿級的裝甲,而後者必須逼近20000米左右才能擊穿大和級的裝甲(出現和衣阿華級一樣的尷尬)。不過考慮到二戰期間戰列艦主炮的最遠命中記錄也不過24000米,因此大和級想要利用這一優勢也不是那麼容易。並且美方戰後估算也認為,大和級至少在22000米的距離才可以擊穿蒙大拿級,這樣一看22000米對比20000米,大和級想充分的利用這2000米的優勢確實也不太容易。火控方面日本海軍始終以射術精準而著稱於世,長期保持者主力艦打靶命中率及散布精度的世界領先記錄,1936年扶桑號戰列艦曾在超過25000米的距離上取得命中率14.5%的佳績,1940年榛名號戰列艦也在20000米的距離創造了24.1%的高命中率,而長門號更是在1936年的27200米、1938年的30400米、40年的30900米分別創造了21.5%、17.2%、9%的命中率。而同時期美國海軍戰列艦在25000米的距離上罕有超過5%的成績,即便20000米以內的射程,通常命中率也在15%以下,從這方面來看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差了一大截。但從實戰角度的情形考慮,日本戰列艦卻表現的差強人意,以薩馬島海戰的大和號為例,第一輪和第二輪主炮齊射的確表現出較高的射擊水準,但在持續的降雨、美艦釋放煙霧、戰機和驅逐艦干擾之後卻把之後的104發460毫米彈全部打空。還有1942年11月12日霧島號、1944年10月24日扶桑號和山城號,他們都在實戰中沒有將訓練時的命中率展現出來,特別是霧島號還打出了1.7%的可憐命中率。而美方戰列艦的最大優勢則來自於火控雷達及觀瞄設備的運用,美製MK8型雷達的測距誤差不足300米,而日制22型雷達測距誤差高達700米上下,美製MK38型火控系統可以從航向、航速、風力、風向、大氣密度、氣溫、炮膛磨損等諸多因素進行解算,所得射擊諸元轉換成電信號傳遞給主炮伺服系統,控制主炮的旋轉和仰俯進行齊射,日制的火控系統依舊為傳統的九八式方位盤測量目標的狀態,解讀的數據也需要以人工的操縱方式進行調整,所以面對美軍接近半自動化的火控模式,日軍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所以也就不難理解日軍戰列艦在實戰中的頻頻令人大跌眼鏡了。但話說回來,即便是技術最為完善的美軍也不可能完全依賴這些設備,比較有代表性的戰例就是1944年2月17日美軍艦隊圍攻日軍特魯克基地,衣阿華和新澤西兩艘巨艦追擊日本野分號驅逐艦(日本三大祥瑞艦之一),兩艦在首輪均做到了跨射打擊,野分號似乎命中已定在劫難逃,但野分號艦長採取了一個聰明的做法:每當看到美艦炮口閃焰就下令轉向45度,直至炮彈落水後再轉回原航向,這樣一來美艦炮彈的飛行時間超過1分鍾,給了日艦足以避開炮彈的時間,直到34500米衣阿華和新澤西號對日艦進行了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艦炮射擊之後停止射擊,野分號也逃脫了美艦的追擊悻悻而逃。其他方面當時的主力戰艦普遍都裝載有為觀察校射的航空艦載機,其目的是為艦炮的射程延伸增加,蒙大拿級和大和級也同樣不例外,但蒙大拿級由於在設計構想中通常都會伴隨有航空母艦協同,所以自身航空能力非常有限,僅攜帶3架沃特OS2U-3型翠鳥雙座水上偵察機,而大和級為了配合射程高達42000米的九四式艦炮,配備了6至8架愛知零式三座水上偵察機(或者三菱零式雙座水上偵察機),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上都為日方占優,同樣引用書中原話「如果在兩艦交火之前彼此都放出偵察機,那麼很有可能會爆發出一場小規模空戰,但面對可以作為水上戰斗機使用的零式水上偵察機,翠鳥水上偵察機沒有任何的勝算,但零式水上偵察機依舊不敢過分靠近蒙大拿級,因為蒙大拿級的防空系統十分的強大,特別是發射VT無線電近炸引信的127毫米高射炮完全可以將日機拒之於防空武器射程之外」,不管怎麼說,這樣一來蒙大拿級將缺乏航空觀察校射的優勢,但大和級的航空觀察校射優勢又能佔多少呢?很遺憾,日本海軍只是在訓練中號稱創造過佳績,並且九一式機載觀測儀性能有限故障頻頻,實戰中鮮有出彩的表現,所以這航空校射的優勢大和級依舊占不了多少。最後的結論本人搞了一個虛擬對決,就是在戰場環境為氣候良好的白晝兩艦遭遇,作戰條件為一對一的交鋒排除其他艦艇和飛機的參與,誰能贏呢?看我的意思是有些傾向大和級的,直接這么說好了:由於最大射程炮彈散布高達千米,不僅命中率低更會浪費彈葯和炮管壽命,所以雙方都不會在剛一進入極限射程就大打出手,所以在戰斗開始階段雙方艦長都會選擇加速接敵以便盡快進入有效交戰距離,至於誰先開火很難確定,蒙大拿級可以憑借火控系統盡早完成射擊諸元解算並直接開始效力射擊,而日本海軍向來強調先敵開火的作戰理念也可能搶先射擊,雙方的射擊距離理應在30000米左右轉入小夾角近平行的航線狀態之時,假設30000米距離開始對射雙方炮彈都難以有效穿透對方主裝甲帶,只能對非裝甲區造成一定的破壞,考慮到蒙大拿級的彈葯投射數量和火控效能,在這一階段命中大和級的機會較多,但距離實在很遠,想做到決定性命中效果都不太可能,到了25000米的距離之後大和級的主炮開始能夠擊穿蒙大拿級的主裝甲帶,而後者依舊不能穿透大和級主裝甲帶,所以說這一距離對蒙大拿級而言將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此時大和級像泗水海戰及科曼多海戰那樣刻意保持距離進行炮戰,那麼對於蒙大拿級來說將是極為痛苦和不幸的。如果說進入了20000米以內的決定性交戰距離,那麼就真的不好說誰輸誰贏了,蒙大拿級主炮較多投送炮彈數量占優可以有效提高命中率,而大和級雖然在單次齊射投送炮彈數量上不如蒙大拿級,但在這個距離上以九一式穿甲所擁有的裝葯量和破壞力,即便單次命中蒙大拿級也足以使其致命,所以說到了這個時候就必然要考慮到運氣因素的存在,比如說炮彈的落點位置(直接命中指揮塔、彈葯庫之類的)足以像丹麥海峽的胡德號大戰俾斯麥號一樣。雖然蒙大拿級是為了對抗大和級而建造的,但美國考慮的是以數量取勝而不是質量,而且日本打算以單艦的戰鬥力來抵消美國海軍在數量上的優勢。因此蒙大拿級想要單挑大和級是需要冒極大的風險的。大和號是:標准排水量65,000噸滿載排水量72,808噸全長263米(水線256米)全寬38.9米吃水10.4米動力蒸氣渦輪引擎(4座4軸),153000馬力最高速度27節續航距離16節10,000浬(測試)乘員約2,300人偵搜系統22號對海雷達13級對空雷達21級對空雷達E-27偵測雷達零號水下聽音器(僅在改裝大和號時安裝)武器裝備竣工時:3連裝45口徑46厘米炮3座3連裝60口徑15.5厘米炮4座連裝40口徑12.7厘米高射炮6座25毫米3連裝機槍8座13毫米連裝機槍2座彈射器2座裝甲裝甲最厚部分:舷側410毫米甲板230毫米主炮防盾650毫米艦載機零式水上偵察機・零式水上觀測機其他、最多7架衣阿華是:標准排水量45,000噸滿載排水量58,000噸全長270.4米(水線262.5米)全寬32.92米吃水11米(最大)動力8座Babcock&Wilcox重油鍋爐4座Westinghouse蒸氣鍋輪機4軸推進最大功率212,000匹馬力最高速度31節[1]續航距離16,600海里(15節)9,600海里(25節)乘員2,700人(二戰至越戰時期)1,800人(冷戰及海灣戰爭時期)武器裝備二戰至越戰時期3座三連裝Mk.716英寸50倍口徑主炮10座雙連裝Mk.125英寸38倍口徑艦炮15座四連裝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60門厄利孔20毫米機炮冷戰及海灣戰爭時期3座三連裝Mk.716英寸50倍口徑主炮6座雙連裝Mk.125英寸38倍口徑艦炮32枚BGM-109戰斧巡航導彈16枚RGM-84魚叉反艦導彈4台20毫米方陣近防系統裝甲側舷裝甲帶307毫米(傾斜角19度)水密隔艙287毫米甲板裝甲190毫米炮塔正面裝甲500毫米炮座295至439毫米艦載機3架水上飛機(二戰時期)超大和級戰列艦:基準排水量:64,000噸全長:263.0米全幅:38.9米速度27節續航距離:16節7,200浬武裝45倍徑(或50倍徑)46厘米炮:3連裝3座60倍徑15.5厘米炮:3連裝2座65倍徑10厘米高射炮:連裝10座25毫米機槍:3連裝復數水上偵察機:7機再給你看個數據:主炮類型穿甲彈重量炮口初速(穿甲彈)大和45倍徑460毫米艦炮1,460公斤785米/秒衣阿華50倍徑406毫米艦炮1,225公斤762米/秒俾斯麥52倍徑380毫米艦炮800公斤820米/秒喬治五世45倍徑356毫米艦炮721公斤732米/秒知道為什麼要選美國船了吧!求採納。
② 美國「佩雷里烏」號兩棲攻擊艦的裝備怎麼樣
「佩雷里烏」號兩棲攻擊艦屬硫黃島級兩棲攻擊艦,同型共5艘,它是專為實施用直升機進行垂直登陸這一新兩棲攻擊戰術理論而建造的,至今已服役30餘年,是美海軍兩棲艦隊的老將了。垂直登陸使登陸部隊能夠迅速地集結和展開。在海灣戰爭中,美海軍就派遣了5艘硫黃島級兩棲攻擊艦參戰。它們除了利用所搭載的直升機將兩棲作戰兵力和物資迅速運送上岸外,還可用直升機和AV-8B「鷂」式飛機對登陸部隊實施空中保護,並對陸上軍事目標實施攻擊。
硫黃島級滿載排水量18300噸;艦長183.7米,寬31.7米,吃水9.7米;航速23節,續航力10000海里/20節;艦員686名。動力裝置為一台蒸汽輪機,功率2.2萬馬力。該級艦的艦體與商船船體頗為相似,干舷高,船腹大。
飛行甲板上有7個直升機起降區,可同時起降7架CH-46「海上騎士」直升機或4架CH-53「海上種馬」重型直升機。其機庫長70米,高6.1米,可容納20架CH46或ll架CH-53直升機,艦上還配備了4架AV-8B「鷂」垂直/短距起降飛機。除此之外,該艦還能運送1746名登陸人員及其作戰裝備,兩艘大型人員登陸艇和1500噸航空燃料等。
雖說在海灣戰爭中老將建功,但也有不幸,該級艦的特里波利號在1991年2月18日在波斯灣觸雷,遭致重創,不得不中途退出作戰,使人們再次認識到水雷的厲害。隨著黃蜂級的陸續服役,硫黃島級將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裝備數據
電子系統:SPS-48E型對空搜索雷達;
武器系統:3座Mk15型「密集陣」近防炮;6座Mk38型25毫米機關炮;2座「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裝載:1232噸航空燃料;
艦載機:12架CH-46D「海騎士」直升機或9架CH-53D「海種馬」直升機,6-8架AV-8B「鷂」式攻擊機;
艦載艇:一艘LCAC氣墊登陸艇,4艘LCPL大型人員登陸艇和1232噸航空燃料,45輛履帶式登陸車;4艘LCU1610通用登陸艇/2艘LCU通用登陸艇+2艘LCM-8機械化登陸艇/17艘LCM6機械化登陸艇。
③ 逆戰保衛戰怎麼刷
帶來鋼鐵森林的英雄過法,多方面進行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一、人員搭配
6位成員,最好互相認識或在同一個YY中,方便配合。
二、武器選擇
三個炮三個機槍。或者兩個炮四個機槍。其他武器完全沒有用。不需要無謂的嘗試!
三、技能選擇
首先有炮的必帶快速切槍,剩下的兩格帶給自己加血的技能(90秒冷卻,回滿血的)帶機槍的如果有加特林,就用快速換彈的那個,其他隨意。最好有個帶群體加血的。Ps:如果你要去一個誰都不認識的房中玩,技術又不太好,就帶暴走,第二關搶主炮。
四、通關攻略
第一關過法:第一關分為三個小關。第一小關是在護欄沒開之前:這時完全是炮手的天下。佩戴鋼炮的選手站在橋上,朝怪開炮就成,但一定要爆頭,如果不爆頭一炮打不死!
第一階段:猴子和激光一炮能打死,在第一階段機槍手最好拿手槍打。一是節省彈葯,二十機槍搶不過鋼炮
第二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柵欄肯定是會被摧毀的。這時站在橋上的炮手就該退回基地門口,繼續打炮~如果前面漏了很多怪,而自己沒有子彈了,就換手槍,按順序溜怪,呼叫戰友幫你清怪(一定要有順序,不然和隊友撞到一起了,那就都得死了)而拿機槍的戰士們,在柵欄破了的時候站在兩個上橋口處(一邊一個)一是清理牆上的猴子,二是幫助橋下的打怪。
當沒子彈時要在兩播怪中間空閑的時候買子彈,要不上怪時去買子彈保死!在最後幾分鍾時會有激光怪,打人很疼,優先殺之
第三關階段:當10分鍾過去後,會讓你在三分鍾內清理所有怪。這時萬不可以掉以輕心!如果血美滿,最好用加血技能補滿!我見過很多人都在這時候死了
第二關過法:按時間分為三階段15—12;12—9;9—0。第一階段,按照第一關的打法,用炮的應該有3300+的錢了,絕對技術好就立刻去開機甲,站在出怪口處少放子彈,多用大蹦和沖撞主炮在後邊快速刷分和錢。沒機甲沒主炮的跟在機甲旁邊遊走。邊炮根本沒用!!!
第二階段開始,兩邊也有怪了,而且有大怪!這時至少有三個機甲。中一個,兩邊各一個。這時除了主炮,沒開機甲的人很危險,大怪秒人!其中主炮在這之前可以換著開。互利互益,避免最後沒錢開機甲。
第三階段:從計時器顯示9分鍾開始就進入保衛戰中最難熬的時間了。樓主想說這九分鍾比第三關更難熬,不但考驗耐心,還考驗配合。下面開始說技巧:首先,這時開始要6個機甲了。站位分布是:每個邊炮台上各站一個機甲(站在購買子彈相平行的位置)剩下4個機甲站在基地下面與邊炮台上相平行的位置(或者再靠後些也行)。下面我們說說打怪技巧:打怪順序:大怪>紅色飛機>藍色飛機>小怪>猴子。站在邊炮台上的機甲主要任務就是打藍色飛機和兩邊的紅色飛機。這兩個位置比較浪費子彈,浪費錢,但打好了會有很多的積分!
靠近邊炮台的兩個機甲負責清理大怪和各種小怪,並幫助邊炮台上的機甲打灰機、(在打大怪是一定要照頭打,要不打不死)基地下最中間的兩個機甲比較輕松,打打中間的兩色飛機和兩邊漏的怪,無風險,但分也少在面對啃家的怪時可以用沖撞和大蹦殺怪,省子彈。————在子彈不足時不要搶著去買子彈,因為炮台太窄,只能允許一個機甲在上邊,所以要買子彈最好提前和炮台上的打好招呼。當機甲沒有血時就後退到牆甲,不開槍,回血很速度。這樣熬過九分鍾,第二關就過去了~
第三關過法:第三關就是俗稱的Boss 關,許多勇士總是倒在了Boss 腳下,大罵激光的坑爹,但由於此貼是全方位的講解,所以我會把所有的技能的破解之法都說一下!
Boss 的攻擊方式: ①小炮攻擊,boss身上會有六個黃點,如機槍一樣,看似打你一下不疼,你試試5秒給不給你轟殘?②爪子抓人。boss 前頭伸出來一個機械爪子,如果你只站著不動,被抓了就是秒殺!③導彈攻擊。boss 會低下頭,這時你的腳下會出現一個紅圈,快速逃出紅圈,否則粉身碎骨④召喚小猴子,就是那個從第一關開始就有,非常惡心的東西⑤激光
怎麼躲避boss的激光?boss技能化解方法:
同上面順序,我就按序號表示了~ ①當出現小炮時要優先打小炮,但也不能在小炮出來時立刻打小炮!因為小炮剛出來時會閃黃光,這時的小炮是無敵的,不掉血,當無敵過後就集中火力打小炮。不但加錢加分,也使Boss 掉血最大化!②面對爪子不要怕,即使爪子在你頭頂正上方,只要你在不停移動,它也不會抓到你;但即使它離你很遠,你不動,它也會爪死你。一句話,只要不停下腳步,你就不能被爪子爪死!
③當Boss 低下頭時,不要以為它屈服了,而是要發射導彈了!這時你的腳下會有紅圈,快速走到圈外,保證你得安全!但在脫離紅圈時不要過於著急以至於和別人的機甲裝在一起。否則你們會死在一起!④猴子無壓力,一個大蹦都搞定!因為猴子是平均攻擊,就是每個人腳下都有幾只猴子,所以每個人都要蹦一下⑤最困擾大家的應該就是Boss 的激光了。下面我為大家詳細講解下:首先是激光的時間順序,每一次激光都是跟在導彈後面的,當Boss 發射完一波導彈,就預示著激光要來了!激光分為三道,會隨機從兩邊掃過(三道同向)。這時不要往復活處那裡跑,因為那裡已經被導彈封死了。所以機甲躲避激光只能現在平台上。根據規律,將三道激光比作三道聲波的話。振幅不同,但波速相同。就是說在激光未到達波峰和波谷時,激光不會改變方向!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就在三個炮台和每相臨的兩個炮台之間所以,刨除激光發射的那邊炮台,和那邊與主炮台中間的那個位置外,還有三個位置很好躲激光,所以不見得激光來了就往中間跑,這樣機甲都湊到一起,一卡位,很容易團滅!一旦團滅,肯定過不去!,看好時機,一個shift 就能過去!真正讓Boss 受傷的是在激光前後Boss 露出的大腦,就是一個小紅點。只要看見了小紅點必須全力以赴的打,右鍵的導彈威力巨大當在規定時間內將Boss 弄殘後,就可以坐在飛機上打boss 的最後半管血了。這時飛機不用人控制,自由飛動,自游躲激光,人只需要用飛機上的加特林打boss ——只打紅點!(一共有三個紅點)在這期間會有附加分——屏幕上顯示什麼字母,你就恩一下鍵盤上對應的字母(WASD空格中的一個鍵子)每個1W5千分啊!最後一次在讀秒的倒數17秒處,打快的要等一等。最後打死Boss 系統顯示任務完成。直升飛機飛向月球,你可以很風騷的說一句:「嫦娥妹妹,哥哥來泡你啦。
④ MK38的艦炮型號
Mk-38 Mod2 型艦炮性能參數 全重 1042千克 武器站 方位角在正負15度到正負165度間可調,俯仰角在負20度到正40度 光電探測設備 方位角正負165度,俯仰角在負20度到正85度 火炮型號 M242型25毫米鏈式機炮 供彈模式 雙路供彈 備彈 200發 射速 單發--180發/分,五檔可調 人員 遙控:1人;供彈:2人 裝填時間 5分鍾 服役時間 2005年 海灣戰爭中,密布的水雷曾經給聯軍造成極大的行動困難。然而近程防禦系統卻在巡邏艇和小型艦只發揮了「點射」的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 直到2000年10月,停泊在葉門亞丁港的美國「科爾號」驅逐艦遭到1艘滿載烈性炸葯船隻的襲擊,致使17名美國士兵死亡。這時才讓美國人感到再厲害的軍艦也當面對近程襲擊的對手也無可奈何。
於是,美軍專門開發了用於近程防禦的25毫米火炮(區別於點防禦系統)也就是Mk-38 Mod2,該系統主要針對人為的近程襲擊,而點防禦系統(如美軍的「密集陣」、荷蘭的「守門員」)則用於打擊突防的敵軍反艦導彈與飛機。(需要區別的是這里說的Mk-38 Mod2與90年代推出的Mk-38 Mod(2)完全不同)
在2008年打擊「索馬裏海盜」的過程中,美軍的直升機與近程防禦系統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反艦導彈與76毫米主炮反而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⑤ 請問:海軍把12.7毫米和5.8毫米機槍整合成槍塔的形式,放在艦上使用,對付低價值目標,行不行
應該可以,這種武器用於打擊小型船隻,防止敵人登船,用5.8打人綽綽有餘,12.7則用於打擊船隻。
⑥ 塔拉瓦級通用兩棲攻擊艦的歷史發展
世界上首級真正的兩棲攻擊艦---「硫磺島」級沒有攜帶通用登陸艇,因此大部分人員和裝備只能換乘其它兩棲戰艦實施登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兩棲作戰能力。鑒於此,美國海軍於70年代開始建造功能更齊全的「塔拉瓦」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塔拉瓦級具有全通飛行甲板,右舷有一巨大的矩形艦島。直升機庫位於艦體後段飛行甲板下方,艦上有兩具升降機,一具位於左舷側,另一具位於艦尾飛行甲板中線。艦體內直升機庫層甲板的前方為各項的倉庫,如同硫磺島級一般,這些裝備由兩具小型升降機運送至飛行甲板上。直升機庫下方為一個巨大的船塢,可容納4艘1610級通用登陸艇。艦上並裝有船側推力器,以利進入或離開船塢。
「塔拉瓦」級級艦外觀如同航空母艦,艦內除直升機機庫外,還備有船塢登陸艦那樣的登陸艇用船塢,可作為直升機攻擊艦、兩棲船塢運輸艦、登陸物資運輸艦和兩棲指揮艦使用,能完成4~5艘登陸運輸艦的任務。同時,由於該級艦將登陸兵力及其裝備、直升機、登陸艇和車輛等按比例裝載在一艘艦上,故可避免一艘專用運輸艦被擊沉而喪失登陸部隊作戰能力,從而提高了其作戰效率。「塔拉瓦」級配有完善的醫療設備,因此還能作為醫院船。「塔拉瓦」級噸位大、航速快、續航力高,持續作戰能力強,因此適應遠洋作戰需要。
「塔拉瓦」級艦設有直通式飛行甲板、島式上層建築和機庫等與航母相同的設施。該級艦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艦中部右舷,上層建築頂部設有2個煙囪和2個格子桅。在飛行甲板上設有9個起降點,供直升機起降。飛行甲板上可供9~12架直升機同時操作。在飛行甲板尾部下方設有機庫,機庫長約65米,寬30米,高約8.5米,可容納19架CH-53D「海上種馬」大型直升機或26架CH-46「海上騎士」中型直升機。根據需要,也可將其中部分直升機換載為AV-8B「鷂」式垂直/短距起降飛機,以加強空中支援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1991年參加海灣戰爭的該級「塔拉瓦」號和「拿騷」號就搭有部分「鷂」式飛機。
在艏部飛行甲板下面,設有面積為450平方米的進行適應性訓練的大艙室,艙室內的溫度可由人工控制,可模擬登陸區的氣候條件。海軍陸戰隊員在登陸作戰前,通常都要在該艙室進行臨戰狀況訓練。
艦上共設有2部升降機,艉部機庫甲板下設有81.6米長、23.8米寬、三層甲板高的塢艙,可容納4艘41米長的登陸艇。塢艙前部從中間隔開,可通往車輛甲板。當壓載艙進水使艦艉下沉時,登陸艇可通過艉門下水或進塢。艇只調度室將船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供進塢艇用,一部分供出塢艇用,兩者互不影響。艇船以舌門與車輛甲板相連,車輛可進塢裝於艇,亦能進機庫或到飛行甲板裝於直升機。塢頂設一單軌,保證自動向登陸艇提供物資。
該級艦的車輛甲板有兩層,其間以2塊上下坡板連接。一層是主車輛甲板,用於裝載坦克、裝甲車等重型車輛;一層是副車輛甲板,用於裝載吉普車等輕型車輛。當用登陸艇運輸車輛時,車輛可沿下坡板直接降到塢艙甲板;當用直升機運輸車輛時,車輛可沿上坡板直接升到機庫甲板。車輛甲板裝載面積3135平方米。
「塔拉瓦」級裝備有對空導彈、艦炮和近防武器系統、電子戰系統,具有較強的防空、反導能力。在登陸戰中,該級艦具有3種能力:出動直升機實施垂直包圍;出動垂直/短距起降飛機進行空中支援;出動兩棲戰車和登陸艇實施攻擊。由於艦上火力較強,可提供一定的海上火力支援和近距離空中支援,所以可與其它艦艇一起擔負對特混艦隊的護航任務。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完備,使其也能作為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的指揮艦。該級艦十分重視防火。機庫內用2個防火門分隔成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設有一套自動滅火系統。此外,在塢艙、彈葯庫和貨艙等重要區域也都設有自動滅火系統。一旦發生火情,在30秒內即可把火熄滅。
該級艦建成服役後,幾經現代化改裝,比如用「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替代「海麻雀」艦空導彈,加裝2座「拉姆」近程艦空導彈系統,拆除127毫米艦炮,增加起降AV-8B「鷂」式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能力。
美國海軍多用途兩棲攻擊艦。共建有5艘,首艦「塔拉瓦」號(LHAL)於1971年動工建造,1976年5月服役 。該級艦長249.9米,寬31.8米,吃水7.9米,滿載排水量39925噸,航速24節,續航能力10000海里/20節。可搭載6架AV-8B「海鷂」垂直起降戰斗機、4架AH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12架CH-46「海上騎士」運輸直升機、9架CH-53「海種馬」運輸直升機和4架UH-1N「休伊」多用途直升機(或6架AV-8B「海鷂」垂直起降戰斗機、12架CH-46「海上騎士」和9架CH-53「海種馬」運輸直升機);2艘LCU通用登陸艇、1艘LCAC大型氣墊登陸艇和4艘LCPL大型人員登陸艇。 船員964人,其中軍官82人。一次可送載1900名陸戰隊員。艦上武器有:2座21單元「拉姆」(RAM)艦空導彈發射架、2座MK15型6管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和4門MK38型25毫米機關炮。
導彈:2座「拉姆」近程艦空導彈發射裝置。
舷號 艦名 開工 下水 服役 退役 母港
LHA-2 塞班 1972.3.21 1974.7.18 1977.10.15
LHA-3 貝勞·伍德 1973.3.5 1977.4.11 1978
LHA-1 塔拉瓦 1971.11.5 1973.12.1 1976.5.29
LHA-5 佩利洛 1976.11.12 1978.11.29 1980.5.3
LHA-4 拿騷 1973.8.13 1978.1.2 1979.7.28
裝載能力:1703名登陸人員;4艘LCU-1610型通用登陸艇,或2艘通用登陸艇(LCU)和2艘LCM-8型機械化登陸艇,或17艘LCM-6型機械化登陸艇,或45輛牽引登陸車,或1艘氣墊登陸艇和4艘輕型人員登陸艇;1200噸航空燃料;19架CH-53直升機,或26架CH-46D、CH-46E直升機,需要時可由6架AV-8B戰斗機替換部分直升機。
艦炮:2座Mk-15「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6座Mk-242型25毫米全自動艦炮,8挺12.7毫米機槍。
雷達:SPS-48E型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SPS-40E型對空搜索雷達,Mk-23型目標捕獲系統,SPS-67(Ⅴ)3型對海搜索雷達,SPS-64(Ⅴ)9型導航雷達,SPG-60型火控雷達,URN-25型「塔康」戰術導航系統,CIS Mk-XV型敵我識別雷達。
電子戰:4座Mk-36型6管固定式SRBOC誘餌發射裝置,SLQ-25「水精」拖曳式魚雷誘餌,北約「海蚊」SLQ-49型干擾浮標,SLQ-32(Ⅴ)3型電子戰系統。
指揮控制:ACDS-0型海軍戰術及先進作戰指揮系統,兩棲作戰戰術綜合數據系統,4A、11、14和16號數據鏈,SSR-1、WSC-3(UHF)、USC-38(EHF)衛星通信系統。
⑦ 美國Mk38型火炮有哪些能力
MK38型火炮是美海軍戰艦上的一種自衛近程防禦武器,提供艦艇自防衛能力,用於打擊近距離的水面威脅,該型火炮為25毫米口徑,目前採用的是炮位控制,炮座是非穩定的,具有大仰角和高度的靈活性。
海灣戰爭中,密布的水雷曾經給聯軍造成極大的行動困難。然而近程防禦系統卻在巡邏艇和小型艦只發揮了「點射」的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
直到2000年10月,停泊在葉門亞丁港的美國「科爾號」驅逐艦遭到1艘滿載烈性炸葯船隻的襲擊,致使17名美國士兵死亡。這時才讓美國人感到再厲害的軍艦也當面對近程襲擊的對手也無可奈何。
於是,美軍開發了專門用於近程防禦的25毫米火炮(區別於點防禦系統),該系統主要針對人為的近程襲擊,而點防禦系統(如美軍的「密集陣」、荷蘭的「守門員」)則用於打擊突防的敵軍反艦導彈與飛機。
在2008年打擊「索馬裏海盜」的過程中,美軍的直升機與近程防禦系統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反艦導彈與76毫米主炮反而沒有起到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