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1. 1985年原新疆烏魯木齊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書記甘靜琴
樓主也要考這里啊!都不知道在哪個地方!打118114說是在達坂城鎮,離烏魯木齊86公里呢~~葯監局的待遇都不錯!
2. 刀郎的歌,停在8樓的2路汽車是什麼東西啊
八樓,是烏魯木齊一家賓館的名字,大名是「新疆昆侖賓館」.
這是一座仿蘇式、帶民族特色的飯店。經理賈民樂說,它和北京前門飯店用的是同一張設計圖紙,都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建成,都是老資格涉外飯店。
當地汽車司機說:「八樓?烏魯木齊人都知道!過去很輝煌,叫它八樓,因為它是當時新疆最高的建築。」從一九五九年接待賓客開始,八樓這個「小名」就沿用了這么多年,王兵說,很多烏魯木齊人不知有昆侖賓館,卻都知道「八樓」。賓館門前的公共汽車站當然以「八樓」命名。
他說,名為「新疆昆侖賓館」的「八樓」建成時,烏魯木齊市區還在它的南面,周邊是一大片荒涼的戈壁灘,只在很遠的地方有一二處民房,友好路也不好走,公車站牌是一根鐵棍子上掛著印了站名的鐵牌子。
建成之際,「八樓」顯得結實、輝煌;能到「八樓」開一次會、吃一次飯,對於新疆人來說,是很體面的事情。
過去,新疆昆侖賓館在民眾心中也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新疆自治區的重要政治會議都在這里舉辦,常有衛兵站崗。服務設施最齊備的這家飯店,直屬於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旱澇保收。
時間一年年過去,宏偉、輝煌的「八樓」逐漸發現,周邊的樓房一幢幢建起來,高度上超過了它;烏魯木齊,高級飯店一家家地破土而出,檔次上超過了它。
尤其是後建的飯店,設施摩登,讓輝煌過的「八樓」顯得古老。照片如下:
http://pic.tiexue.net/pics/2005_10_23_24827_624827.jpg
3. 駐京辦事處的整改意見
國辦關於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京辦的意見
(2010年1月19日印發)保留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駐北京辦事處,經濟特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
已經設立的地級市、地區、盟、州人民政府駐京聯絡處,確因工作需要,經所在省(區、市)人民政府核准後可予保留。
撤銷地方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各類開發區管委會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職能單位以各種名義設立的駐京辦事機構。
撤銷縣、縣級市、旗、市轄區人民政府以各種名義設立的駐京辦事機構。撤銷駐京辦事機構的工作要在意見下發後6個月內完成。
撤銷名單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1月印發的《關於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2010年,共撤銷駐京辦事機構625家。本著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監督的原則,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日前公布了此次被撤銷的駐京辦事機構名錄。具體名單如下:
天津(4家)
市旅遊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天津港保稅區、市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河北(33家)
承德市、廊坊市、省外經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石家莊市發展改革委、張家口市信訪局、武安市、辛集市、肥鄉縣、懷來縣、平山縣、高邑縣、永年縣、張北縣、灤南縣、香河縣、鹿泉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遷西縣、臨漳縣、懷安縣、宣化縣、涉縣、省師范大學、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山海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唐山市海港開發區管委會、唐山市高新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山西(25家)
省商務廳、省農業廳、省水利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省扶貧開發局、省煤炭銷售辦公室、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省萬家寨引黃工程管理局、運城市發展改革委、侯馬市、運城市、孝義市、河津市、芮城縣、繁峙縣、河曲縣、襄汾縣、沁水縣、襄垣縣、朔城區、省風陵渡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駐京聯絡處,省駐京勞務管理處、文水縣駐京勞動力管理處、晉衛招待所(省衛生廳批准設立)
內蒙古(19家)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自治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農業廳、自治區糧食局、自治區交通廳、自治區廣播電影電視局、自治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牙克石市、烏蘭浩特市、阿魯科爾沁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額濟納旗、九原區、海拉爾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駐京聯絡處
遼寧(10家)
阜新市、省公安廳、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開原市、金州區、新撫區、新賓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吉林(20家)
省經貿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延吉市、洮南市、集安市、琿春市、梅河口市、德惠市、雙遼市、臨江市、大安市、汪清縣、長嶺縣、安圖縣、鐵東區、鎮賚縣、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通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黑龍江(22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委員會、省財政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省監獄管理局、省經濟委員會、省林業廳、哈爾濱市外事辦公室、佳木斯市財政局、肇東市、慶安縣、虎林市、蘭西縣、阿城市、雙城市、穆棱市、綏芬河市、五常市、雞冠區、梨樹區、黑河市經濟合作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上海(8家)
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松江區、嘉定區、金山區、市聯合產權交易所、市文化廣播影視集團駐京聯絡處
江蘇(31家)
省建設廳、海門市招商服務中心、泰州市建築工程管理局、南通市崇川開發區招商局、南通市建設局、淮安市建工局、江寧區、崑山市、宿豫區、亭湖區、常熟市、張家港市、宜興市、如東縣、如皋市、吳江市、錫山市、武進市、溧陽市、太倉市、海安縣、啟東市、通州區、射陽縣、句容市、丹陽市、泰興市、海門市濱海新區、高港區、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南通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浙江(54家)
省外辦、省交通廳、省外經貿廳、舟山市發展改革委、寧波市信訪局、富陽市招商局、臨安市外經貿局、西湖區招商局、蕭山區、餘杭區、餘姚市、慈溪市、鎮海區、鹿城區、甌海區、樂清市、瑞安市、永嘉縣、泰順縣、長興縣、紹興縣、諸暨市、嵊州市、上虞市、東陽市、永康市、溫嶺市、臨海市、玉環縣、景寧縣、鄞州區、龍灣區、文成縣、平陽縣、蒼南縣、嘉善縣、平湖市、海鹽縣、海寧市、新昌縣、浦江縣、普陀區、青田縣、奉化市、寧海縣、象山縣、淳安縣、寧波市開發區管委會、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省重點項目前期辦、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駐京聯絡處,省人才工作駐京聯絡處、下城區駐京商務聯絡處、舟山市駐京信訪工作聯絡處
安徽(14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監獄管理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金寨縣、宿松縣、懷寧縣、利辛縣、肥東縣、桐城市、涇縣、黃山風景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福建(20家)
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省交通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福鼎市、永安市、長樂市、石獅市、晉江市、福清市、福安市、清流縣、閩侯縣、寧化縣、周寧縣、柘榮縣、連江縣駐京聯絡處,省財政廳北京東海智企業管理中心(省財政廳批准設立)
江西(47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國防科工辦、省財政廳、省信息產業廳、省農牧漁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監獄管理局、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糧食局、省廣播電視局、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井岡山市、瑞昌市、永豐縣、瑞金市、金溪縣、鄱陽縣、婺源縣、於都縣、進賢縣、贛縣、豐城市、萬載縣、袁州區、奉新縣、都昌縣、萬安縣、泰和縣、彭澤縣、修水縣、高安市、銅鼓縣、黎川縣、永新縣、余干縣、樟樹市、宜豐縣、湖口縣、靖安縣、安遠縣、潯陽區、會昌縣、上高縣、浮梁縣、青城開放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山東(46家)
濰坊市、菏澤市、省交通運輸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建工局、泰安市財政局、章丘市、即墨市、萊西市、蓬萊市、龍口市、萊州市、海陽市、招遠市、寧陽縣、文登市、蒙陰縣、樂陵市、牡丹區、牟平區、榮成市、平度市、棲霞市、萊陽市、新泰市、東平縣、乳山市、臨朐縣、蒼山縣、費縣、陽谷縣、高唐縣、萊城區、蘭山區、成武縣、巨野縣、鄄城縣、芝罘區、福山區、陽信縣、沾化縣、東營經濟開發區、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煙台市開發區管委會、山東省經濟技術開發中心駐京聯絡處、陽信縣駐北京招商引資辦事處
河南(34家)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鶴壁市財政局、光山縣、扶溝縣、偃師市、林州市、禹州市、鹿邑縣、伊川縣、魏都區、鞏義市、商水縣、項城市、許昌縣、宜陽縣、殷都區、睢縣、洛陽市郊區、登封市、滎陽市、新鄭市、洛寧縣、范縣、溫縣、沁陽市、孟州市、襄城縣、柘城縣、上蔡縣、淮陽縣、鄲城縣、太康縣駐京聯絡處
湖北(66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水利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糧食局、省農業廳、省建設廳、東西湖區、孝昌縣、石首市、監利縣、漢川市、應城市、谷城縣、大悟縣、麻城市、蘄春縣、沙洋縣、丹江口市、嘉魚縣、紅安縣、巴東縣、南漳縣、枝江市、房縣、沙市、沙市區、咸安區、宜城市、咸豐縣、鶴峰縣、老河口市、黃梅縣、陽新縣、大冶市、洪湖市、公安縣、松滋市、鍾祥市、赤壁市、荊州區、江陵縣、宜昌市、襄陽區、樊城區、孝南區、京山縣、羅田縣、英山縣、浠水縣、崇陽縣、廣水市、襄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荊州市開發區駐京聯絡處,江岸區、江漢區、漢陽區、武昌區、新洲區、青山區、黃陂區、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洪山區、江夏區、十堰竹溪駐京群眾工作臨時專班
湖南(48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教育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省監獄管理局、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建設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中國貿促會湖南省分會、邵東縣信訪局、瀏陽市、華容縣、資陽區、新化縣、耒陽市、永興縣、長沙縣、祁陽縣、汨羅市、湘鄉市、武岡市、岳陽縣、雙峰縣、平江縣、祁東縣、望城縣、常寧市、寧鄉縣、衡南縣、衡山縣、雙清區、隆回縣、新邵縣、君山區、桂陽縣、嘉禾縣、東安縣、新田縣、江永縣、漵浦縣、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廣播影視集團駐京聯絡處,邵陽縣維穩工作組
廣東(12家)
汕頭海洋局、省人民政府外事辦、省農墾總局、增城市、台山市、三水市、潮陽市、番禺市、高要市、南海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駐京聯絡處
廣西(3家)
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自治區財政廳駐京聯絡處
海南(2家)
省農墾總局、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駐京聯絡處
重慶(13家)
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城鄉建委、九龍坡區、涪陵區、黔江區、南川區、永川區、酉陽縣、綦江縣、大足縣、開縣、武隆縣駐京聯絡處
四川(10家)
省交通廳、省發展改革委、儀隴縣、雙流縣、都江堰市、三台縣、高坪區、閬中市、仁壽縣、渠縣駐京聯絡處
貴州(1家)
仁懷市駐京聯絡處
雲南(6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省農業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人民政府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駐京聯絡處
西藏(10家)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自治區電力工業局、自治區商務廳、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水利廳、自治區林業局、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駐京聯絡處
陝西(11家)
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科技廳、橫山縣、周至縣、戶縣、神木縣、臨潼區、藍田縣、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甘肅(28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勞動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糧食局、省煙草專賣局、省商務廳、省農牧廳、省林業廳、省衛生廳、省外事辦、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工商局、省信訪局、省供銷合作社、華亭縣、崆峒區、臨洮縣、永登縣、榆中縣、涼州區、武都區、廣河縣、渭源縣、隴西縣、岷縣駐京聯絡處
寧夏(7家)
固原地區、吳忠市、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對外經濟貿易廳、自治區農墾事業管理局、自治區水利廳、青銅峽市駐京聯絡處
青海(14家)
果洛州、省發展改革委、省勞動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糧食局、省農牧廳、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扶貧開發局、省經濟委員會、省外事辦、省信訪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駐京聯絡處
新疆(7家)
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阿勒泰市、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駐京聯絡處
整改進展正規縣級駐京辦可「如期撤離」
據記者調查,面對國務院的禁令,436家登記在冊的縣駐京機構已基本完成注銷,部分暫未注銷的機構也聲稱「正在走程序」。各省政府在回應駐京辦的撤離進度時,答復也是「如期撤離」。記者在網上查詢駐京辦信息時發現,此前對外公布的縣級駐京辦網頁已經撤下,電話也極少在網上掛出。少數名為某縣駐京辦的電話,要麼無法打通,要麼打通後是賓館前台的電話。
2010年6月18日,以商談合作項目為由,致電河北張家口市、邯鄲市,山西大同市、晉城市等多個地區的駐京辦,均得到縣級駐京辦已撤離的答復。
「黑駐京辦」仍活躍京城
在外界看來,此次駐京辦的整頓最後會以「雷聲大雨點小」收場。
但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中央已經看到了這種結果的可能性,先期採取嚴厲措施進行了規避。不過,這只適用於登記注冊的駐京辦,對於一些壓根就沒登記,甚至連正當辦公場所都沒有的「黑駐京辦」,有關部門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記者在暗訪調查中發現,這些駐京辦多以家庭為單位,人數極少,無需辦公樓,仍然活躍在北京西站、北京站、三元橋等距離火車站或機場較近的小區。
19日,記者走進北京西站附近的北蜂窩路一小區,此前,該區域密集駐扎著10多家「黑駐京辦」,隨著風聲趨緊,掛出的駐京辦牌匾早已不見蹤影。但小區居民透露,這些人還沒有撤,經常拋頭露面的駐京辦已經轉入地下。
根據知情人指引,記者在小區樓道發現了江西省一縣級駐京辦的負責人。據他透露,該縣僅派倆人駐京,就是他們夫妻,因此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機構,「只能算是一個家庭聯絡點吧」。他說,平日里主要負責一些領導接待、有一定層次的老鄉關系維護,以及部分維穩工作。據悉,由於駐京以來積累了不少企業資源,這個沒有掛牌的駐京機構基本上可以自負盈虧,僅需縣政府報銷來往兩地的交通費、住宿費即可。因此,在這個「駐京辦」主任眼裡,「我根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官員,就是個跑腿的,也沒花國家的錢辦自己的事,不虧心」。
在距離首都機場只有30分鍾車程的三元橋,也是縣駐京辦聚集的一個地區。在新源里小區就發現,中部某省的農業廳駐京辦就藏在居民樓中。盡管國務院、省政府三令五申,嚴禁以各種方式存在,但該駐京辦仍然抱有幻想,期望和省發改委駐京辦一樣加入到省駐京辦的行列。該駐京辦沒見絲毫的動靜,所有駐京資產、職能均沒有變動,人員也未撤離,一切工作照舊,正如小區居民笑稱的「管它刮風下雨,我自獨享一隅」。
中國古代
駐京辦因數量眾多及其去留爭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實,駐京辦事處並不是近代才有的事物,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我們就已經能夠追尋到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影子——進奏院。
進奏院是唐後期地方藩鎮設置在當時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的駐京辦事機構,最早出現於唐代宗大歷十二年(777年 )。進奏院之前,早在戰國秦漢時代,其實就已經有了「駐京辦事處」的影子——邸。但邸僅僅是地方官員進京時的起居之地,還沒有固定的駐京代表來主持這些邸的日常工作,尚不具備聯系中央與地方的職能,因此它還只能算作是「駐京辦事處」的雛形。進奏院和邸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設置之初就有地方指派的進奏官主持日常工作。進奏官常駐京城,作為藩鎮的代表同朝廷進行溝通、交流,處理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各種事務。駐京機構——進奏院,駐京代表——進奏官,兩者的結合以及進奏院在信息上傳下達過程中發揮的中介作用,使其具備了現代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基本性質。
唐代長安城規劃嚴整,除去宮城、皇城以及居民居住的坊之外,還有東、西兩市作為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的場所,發揮著對長安城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作用。唐代進奏院就集中分布在東市周邊的幾個坊內,其中尤以最為繁華的崇仁坊和平康坊為多。北宋宋敏求《長安志》記載:「(崇仁坊)北街當皇城之景風門,與尚書省選院最相近,又與東市相連……因是一街輻輳,遂傾兩市,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長安志》卷8《崇仁坊》,《叢書集成初編》第3210冊)平康坊則是「諸妓所居之聚也」(孫棨:《孫內翰北里志》,《海論三曲中事》,《叢書集成初編》第2733冊)。而且現今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隨著大明宮和興慶宮的修建,以東市為中心,朱雀街東形成了貴族和官僚集中居住區。這就使以東市為中心的一片區域,成為唐後期長安城各種信息,尤其是政治信息的集散地。所以,進奏院選址於此,不僅便於進奏官的日常生活,而且便於他們搜集情報,交通權貴,開展日常工作。
進奏院不僅可以為來京的地方官員提供住宿之處等各種方便,而且由於唐後期中央式微,地方藩鎮勢力崛起,進奏官在京城也會狐假虎威,代表地方政府同中央斡旋,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尤其是勢力較強的藩鎮,其進奏官會更加有恃無恐。《資治通鑒》卷二四四載:文宗太和七年(833年),朝廷加盧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楊志誠為檢校吏部尚書,楊志誠的進奏官徐迪便用略帶威脅的口吻向朝廷抗議:「軍中不識朝廷之制,唯知尚書改僕射為遷,不知工部改吏部為美,敕使往,恐不得出。」這是盧龍鎮的進奏官公然地和朝廷談條件、邀利益。在當時藩鎮勢力強大的背景下,進奏官「作為藩帥的心腹,主要還是作為藩鎮對付朝廷的工具」(張國剛:《唐代進奏院考略》,《文史》第18輯,1983年)而存在,唐王朝對進奏官進行有效管理是有一定難度的。當然,若遇地方發動叛亂或拒命不遵,唐王朝也會拿這些地方政府代表——進奏官開刀,並加強對其進奏院的監管。文宗太和元年,橫海節度副使李同捷擅據滄、景,拒命不遵,朝廷便下詔:「(其)進奏官皇測等七人,並錮身分配羊、閬等州」(《冊府元龜》卷925《總錄部》,中華書局,1960年)。同時,因為成德節度使王庭湊暗助李同捷叛亂,朝廷也下詔:「其上都進奏院,宜令御史台、京兆府切加守捉,禁其出入,待敕後處分。」(《冊府元龜》卷123《帝王部》)
進奏院除了作為地方政府同中央博弈的工具存在而外,更重要的是作為兩者之間信息交流、往復的渠道而存在。安史之亂後,在唐前期中央與地方交流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朝集制度廢止,當時社會迫切需要一個溝通上下的新渠道。進奏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當時的進奏官通過進奏院狀報向藩鎮長官傳達其在京城搜集到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內容廣泛,包括官員任免、朝廷及他鎮的政治軍事動向等等,其中還包括一些通過非常規手段刺探而來的信息情報。因為進奏院向地方傳達信息的速度較快,所以朝廷也會通過進奏院向藩鎮長官下達相關文書、傳達政令。地方奏章、上貢、進奉等也以進奏院為中轉站上傳中央。中央與地方之間以進奏院為媒介,形成一個信息往來的通道,發揮了聯繫上下、溝通中央與地方的重要作用。
史料中可考的唐朝進奏院的數目為五十餘家,這與唐後期藩鎮數目基本一致。馬端臨《文獻通考》載:「五代以來,支郡不隸藩鎮,補人為(上都知進奏院官)者,聽其置邸,隸藩鎮者兼掌焉。」(《文獻通考》卷60《進奏院》,中華書局,1986年)也就是說,從五代開始,不隸屬於某個藩鎮的州也開始在京師設置進奏院。到宋初,隨著藩鎮的解體,進奏院設置許可權隨之下移,「逐州就京師各置進奏院」,進奏官皆由「本州鎮補人」為之(同上),從而使進奏院的數目激增,帶來了管理上的巨大不便。而且,隨著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重新走向正軌,作為州一級政府代表的進奏官,其地位同唐後期作為藩鎮代表的進奏官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地方將吏多不願背井離鄉,常駐京城擔任進奏官。地方政府轉而招募京城本地人擔任進奏官。這些京師人以私宅作為辦公地點,不僅不利於朝廷對其工作進行監督管理,而且使朝政信息毫無保密性可言。因此,對進奏院進行改革迫在眉睫。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4),政府對進奏院進行一系列改革,主要舉措為設置都進奏院對各州進奏院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對眾多進奏官進行厘選,從中挑選出一百五十名繼續擔任進奏官,每人負責「二三州軍」的聯絡溝通事宜。這樣,北宋朝廷不僅規范了對進奏院的管理,而且把進奏官的任免權收歸中央,從而加強了對進奏院的控制。雖然進奏院存在直至南宋滅亡,但自此開始逐漸失去了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性質,轉而成為朝廷控制下的、在中央與地方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媒介。
4. 新疆隊和新疆兵團隊是什麼區別啊
新疆兵團的全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其前身是由和平解放新疆的王震部隊集體就地轉業戍邊屯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別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簡稱「建設兵團」、「兵團」)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兵團屬於中國計劃單列的副省級單位,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受中國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雙重領導,總部駐烏魯木齊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The Xinjiang Pro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的雙重管轄,享有省級的許可權,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實行國家計劃單列。兵團的黨務和稅收事務由自治區分管,而行政、司法、經濟、財政等則由中央政府管理並依照國家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法律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在統計方面,兵團的人口和面積一般都計入地方政府的統計中(兵團四個城市除外),但國民生產總值等則單獨列出,不計入自治區的數據。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體系主要有兵團、師、團三級。兵團和師均設第一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司令員或師長三個主要職位。兵團的司令部設在烏魯木齊,曾遷至石河子,後又遷回烏魯木齊市。 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由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兼任。兵團黨委書記、政治委員兼任自治區的黨委副書記,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接任命,黨內級別為中央委員。兵團現任政治委員和司令員分別是車俊和華士飛。 兵團的師大都與自治區的地區行政中心分別對應,由相應的地委書記兼任師第一政委。師另設專職的政治委員和師長。 兵團的團級單位除了團場外,還有農場、牧場等,一般統稱為「農牧團場」,行政級別為縣處級。團場編以數字番號。四個師實行師市合一體制,如石河子市(建立於1957年,為新疆最早的城市之一,現為新疆第二大城市),後效仿石河子模式建立五家渠市,圖木舒克市,阿拉爾市等。這四個市均為縣級市。 在兵團總部、各師師部和團場密集的墾區,設有三級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機構,如:兵團公安局-農八師公安局-下野地墾區公安局,特例:兵團公安局-石河子市公安局(農八師公安局)-城區分局。 80年代以來,軍團的武裝連隊改編為武警,整編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武警指揮部及其隸屬的各支隊、大隊、中隊。副軍級建制的兵團軍事部執行省軍區的職責許可權,即兵役動員、預備役編組、民兵工作等。兵團的各支民兵應急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應分隊是新疆維護穩定、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力量。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人員大都是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十二兵團轉業而來的。目前兵團下設14個師(其中包含1個建築工程師)及185個農牧團場(其中包含11個建築工程團),插花地分布於自治區全境,位於1950年以前的荒地。2003年兵團總人口大約為248.05萬人,其中漢族人口約218萬。 農一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阿克蘇地區境內,師部駐阿克蘇市,擁有阿拉爾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五師,最早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聞名。 農二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庫爾勒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六師。 農三師:1966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區境內,師部駐喀什市,擁有圖木舒克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五軍步兵第十四師。 農四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原伊犁地區境內,師部駐伊寧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五軍步兵第十五師。 農五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博樂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六師。 農六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師部與五家渠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七師,即西北野戰軍新四旅。 農七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師部駐奎屯市,擁有奎屯市奎北新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五師。 農八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師部駐石河子市,師部與石河子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六師。 農九師:1962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北部邊境地區,師部駐額敏縣,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七師。 農十師:1959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境內,師部駐阿勒泰市北屯鎮,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騎兵第七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築工程師:1953年成立,以工業、工程施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工為主,師部駐烏魯木齊市,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工程部隊。 農十二師:即原烏魯木齊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市境內,師部駐烏魯木齊市。 農十三師:即原哈密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區境內,師部駐哈密市。 農十四師:即原和田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區境內,師部駐和田市。 二二二團:1959年1月19日創建,其前身是兵團農六師幹部大隊,地處舉世聞名的新疆天池腳下,團部北亭鎮距烏魯木齊市中心72公里,距阜康市中心18公里,吐—烏—大高速公路通過團場附近,交通十分方便。全團土地總面積32.6萬畝。2009年末,總人口11872人,職工2900人。現是兵團唯一的直屬團場。 組織機構 機關各部(局) 黨委辦公廳、辦公廳 黨委政策研究室 建設(環保)局 外事局(僑辦、僑聯、旅遊局) 保密局 兵直黨工委 水利局 信息化工作辦公室 機關事務管理局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糧食局) 農業局 信訪局 國資委 交通局 檔案局 安全生產監督局 商務局 黨史研究室(志辦公室) 質量技術監督局 衛生局 紀委、監察局 教育局(體育局)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分局 黨委組織部(人事局) 科技局 人口和計生委 黨委老幹部局 編委辦公室 審計局 黨委宣傳部(廣電局、出版局、文明辦) 財務局 經協辦 黨委統戰部(台辦)、民宗局 民政局 國土資源局 黨委政法委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統計局 人民團體 工會(婦聯) 兵團團委 工商聯(總商會)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殘疾人聯合會 兵團紅十字會 政法 公安局 檢察院 法院 司法局
編輯本段位置面積
新疆是我國國界線最長的省區,佔全國陸地國界線總長的1/4。兵團位於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分布在東起東經95°34',西到東經75°50',南起北緯35°30'、北至北緯48°34'的廣大地區,東西和南北相距各1500千米。新疆東部與甘肅、青海相鄰,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接壤,從東北至西南分別與蒙古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 國毗連。國界線長5700千米,其中與蒙古國交界1416千米,與俄羅斯聯邦交界54千米,與哈薩克交界1753千米,與吉爾吉斯斯坦交界1096千米,與塔吉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斯坦交界457千米,與阿富汗交界92千米,與巴基斯坦交界599千米,與印度交界233千米。 兵團的土地面積7.43萬平方千米,佔新疆總面積的4.47%,約佔全國農墾總面積的1/5,是全國農墾最大的墾區之一。
編輯本段兵團人口
2006年末兵團總人口257.94萬人,比上年增長0.4%。全年出生人口1.47萬人,出生率5.71‰;死亡人口1.19萬人,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1.10‰。2006年末從業人員98.70萬人,比上年下降0.1%。年末在崗職工66.3萬人,下降0.5%。全年開發就業崗位6.74萬個,實現就業再就業6.52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52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0.5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5%。 2007年末總人口258.47萬人,比上年增長0.2%。全年出生人口1.33萬人,出生率5.16‰;死亡人口1.01萬人,死亡率3.93‰。人口自然增長率1.23‰。 2007年末從業人員99.51萬人,比上年增長0.8%。年末在崗職工66.06萬人,下降0.2%。全年開發就業崗位6.88萬個,實現就業再就業5.78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9萬人,新增勞動力就業3.19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555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57%
5. 退休幹部的待遇求詳細
受黨中央早在1982年中發13號文件中,就明確指出,「老幹部離休以後,一定要很好的安排照顧,基本政治待遇不變,生活待遇略為從優,並注意很好的發揮他們的作用」這應該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堅定不移的政策原則之一。」一、 離退休幹部黨建工作。 中組發【1981】17號文件「關於安排和組織好離休、退休、退職黨員組織生活的通知」,要求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要把安排和組織好離休退休退職黨員的組織生活,列入重要議程。要定期檢查執行情況,注意總結推廣做得好的經驗,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切切實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二、 關於老幹部閱讀文件規定。1981年中組部和中央辦公廳下發廳(密)發【1981】36號、組通字【1981】40「關於離退休幹部閱讀文件的通知」,要保證離退休幹部能夠與同級在職幹部一樣閱讀文件,及時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大事,就地安置管理的離退休幹部,由原工作單位指定專人負責組織他們閱讀文件,並建立切實可行的閱讀制度。1、 按照中央文件規定的閱讀、發放范圍,根據離退休幹部人數,適當的增發中央文件,專供各級離退休幹部閱讀,需要增發多少份文件,各單位可以報市委辦公廳增發。2、 要讓離退休幹部和同級在職幹部一樣,閱讀文件材料。發給在職幹部的學習材料,應同樣發給離退休幹部。3、 各級黨委組織要建立定期組織離退休幹部學習文件制度,對行動有困難的可以用車輛接到單位來閱讀,在不違反保密原則的前提下,可指定專人到家裡和醫院向他們傳達重要文件精神。4、 要嚴格執行保密制度。發給離退休幹部的專用的文件、資料,要有專人負責保管,嚴防失密泄密。三、 關於老幹部報刊征訂工作新黨老字【1986】14號文件要求各級老幹部門要在尊重老同志何種報刊意願的前提下,為他們頂一種報刊,其費用從老幹部公用經費中列支。1、 公用經費包括活動經費和特需經費共計900元,特許經費主要用於解決離休幹部的特殊困難和必要的活動經費開支。(新人發【2002】40號、烏人字【2002】72號 )2、 活動經費主要用於組織離休幹部發揮作用,開展文體活動、訂閱學習資料、節日慰問活動、健康療養和參觀工農業建設項目等開支。公用經費不得平均發給個人或挪作他用,當年結余可以跨年度使用。四、《關於離退休幹部上老年大學學費報銷問題的通知》新黨老財基字【1992】19號文件的規定。1、離退休幹部在新疆老年大學及其分校學習,凡學習一個專業的,其學費由離退休幹部原工作單位全部報銷;凡學習兩個專業的,第二個專業的學費,由離退休幹部原單位報銷50%,個人負擔50%;從學習第三個專業起,學費全部由個人自理。2、離退休幹部上老年大學,因報銷的學費,在其單位離退休幹部活動費中列支。五、關於老幹部探親和享受一次性探親待遇的問題根據勞人老【1982】10文件《貫徹國務院關於老幹部離職休養中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的通知,老幹部離休後,除按國家規定享受探親待遇外,本人還可按現行差旅費開支標准報銷一次探視父母子女回原籍的往返車船費,住宿費和伙食費自理,陪同人員費用自理,另外只報直線,繞道費自理,時間不限。一、 離休幹部健康療養、參觀和車輛配置的規定1、 根據勞人老【1983】17號文件規定,組織老幹部健康療養要從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期分批地進行。2、 關於參觀工農業建設,可按照勞人老【1983】18號文件執行,這項活動以就近就地為主,原則上限於自治區境內。3、 離退休幹部用車配車標准,新黨辦【1995】30號規定,廳級離退休幹部4人配備一輛;其他離退休幹部、職工,50人配備一輛;超過200人以上,視單位情況適當增加。二、 關於幹部逝世後,喪事處理的具體規定 根據新黨老字【1993】28號《關於自治區國家幹部逝世後喪事處理的具體意見》1、 國家幹部逝世後,要移風易俗,從簡辦喪事。遺體火化後,提倡不留骨灰,可按各地陵園、殯葬館的規定辦理,個人和單位不得另建骨灰存放點,更不得將骨灰入棺土葬。採用其他方式保留骨灰的,費用自付,少數民族幹部逝世後, http://www.666zf.com可按本民族的風俗習慣辦理喪事,遺體不實行火化。對於符合新政發【1982】305號文件規定,可以進市烈士陵園的少數民族幹部,如本人生前有遺言,要求不如烈士陵園,而在公墓安葬的,可以尊重他們的生前遺願。2、 國家幹部逝世後,不成立治喪機構,不搞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根據實際情況可在殯儀館、公墓所在地舉行小型簡朴的送別活動,由家屬和單位的有關領導參加。3、 地廳級(含提高副廳級待遇的)和37年7月6日以前參加革命的幹部逝世後,可以由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人事廳、老乾局名義送花圈,費用由治喪單位報銷。關於送花圈的程序,93年12月由市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仆告處理程度備忘錄》規定:凡收到在我市曾任地市級以上的離退休幹部逝世的仆告,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合送一個花圈,由市委老乾局辦理。收到在我市曾任或現任各部門、各單位縣職領導逝世後的仆告,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合送一個花圈,離退休的由市委老乾局辦理,現任的由機關事務管理局辦理。4、 逝世者的生平由所在單位負責撰寫,按幹部管理許可權報任免機關審定,家屬和親友可以向組織提供逝世者的有關情況,但不能幹預。5、 根據中組部的指示精神,黨員幹部逝世後,凡家屬提出遺體上覆蓋黨旗要求的,經所在單位黨組織研究同意,可以覆蓋黨旗,但黨旗不能隨遺體火化,骨灰盒上可覆蓋5號黨旗(規格:長96厘米、寬64厘米)。6、 火化推行區的幹部逝世後,骨灰盒原則上就地存放,老紅軍骨灰盒可存放在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7、 地廳級和37年7月6日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幹部逝世後,可在《新疆日報》發布消息。8、 關於刊登去世消息的程序問題,離休的地廳級和老紅軍先報市委老乾局審核後報自治區老乾局,並附本人簡要生平和生前免冠照片兩張。 可以找你們原單位去咨詢一下他們會給你明確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