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扶貧經驗
Ⅰ 我國精準扶貧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其實湖南的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扶貧工作搞得就很好,一九九六曾經去過,結合旅遊業搞民族特色游,帶動的相關產業就是旅館和飯店,這些都是當地漢族人來做,同時解決了大量就業人口,政府也不用大力宣傳,宣傳也沒用什麼農產品噱頭(純粹是政績工程),政府精準宣傳(廣告就貼在大中城市的火車站候車大廳里),主要工作就是修通對外陸路,水路(當地很多水上游項目,可以品嘗小鮮魚,對生態也沒有負面影響)。二零零六年第二次去的時候,當地老百姓早已經不是刀耕火種了,商業意識很強,收入也不錯達到湖南省中等水平了,人均年收入兩萬元左右。最主要的是當地政府一遍搞扶貧一邊搞教育,當地老鄉的意識馬上就起來了,尤其是大力提拔當地的優秀大學生,政府全額提供大學費用,畢業後直接做工作回到當地縣、鄉政府部門工作,實話講當然不指望這些學生真的會帶動家鄉父老創業,只是把他們作為榜樣宣傳,多走出去看看,一味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觀念不變,就是播再多扶貧款也是精衛填海,政府倒是一廂情願,老鄉只等接錢,一百年還是老樣子。貴州的扶貧開發就是反面典型,政府倒是直接把扶貧款交到老鄉手裡了,結果呢,都吃喝玩樂了,生孩子,到現在基礎道路還沒修成,還是賴在山上等扶貧款,孩子們上學還是爬山溜索道。
Ⅱ 產業扶貧的典型經驗有哪些
產業扶貧委員會為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下屬二級分支機構。
協會主要從事的工作:專
1、推動產業扶貧開發;
2、開屬展扶貧資金技術信息服務;
3、發展會員;
4、加強扶貧開發國際交流與合作;
5、促進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和轉移;
6、加強扶貧政策研究、舉辦扶貧論壇;
7、接受政府和有關部門委託交辦的業務。
Ⅲ 中國扶貧經驗值得中等收入國家借鑒嗎
10月12日電,世界銀行行長金墉12日在華盛頓表示,中國解決了8億人口的貧困問題,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中國的扶貧經驗值得中等收入國家借鑒。
金墉是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7年秋季年會的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說,隨著中國經濟改革和融入全球市場,中國使8億人口脫離貧困。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比重從40%降到目前的不到10%,中國做出了絕大部分貢獻。
Ⅳ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都對他們有什麼正面幫助
隨著最後的8個縣退出了貧困縣,廣西省已經實現所有貧困縣“摘帽”。除了消除自身貧困以外,廣西省還將自己的脫貧經驗告訴給附近的東南亞國家。
同時,一名寮國的村民表示,他將會和其他村民一起將中國種養經驗運用到他的家鄉。除此之外,他們還一起成立養牛、種玉米和織布的生產小組。這些都是我們國家脫貧領悟出來的非常好的經驗,對於他們來說也非常的實用。俗話說,團結才是力量,一個人的力量可能不是很足夠,但是當貧困村民們成立的一個個的養牛,種玉米小組,人多力量大,你出錢,我出力的方法來一起脫貧,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正面幫助。
總而言之,我們國家脫貧經驗對於各個貧困國家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寶貴經驗。各個貧困國家也能來我們國家學習一下脫貧經驗,早日成為世界發達國家。
Ⅳ 從經濟生活總結脫貧致富的成功經驗
脫貧致富的一些主要的成功經驗:
第一,抓住機遇,充分把握國家給予的政策優惠和資金扶持等有利條件。
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歷來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為切實改善農村經濟狀況,緩解城鄉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黨和政府一直把「三農」問題作為國家經濟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先後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扶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相關政策法規。例如 2002年春季,國務院正式公布了全國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推廣單位名單(共有592家,DD市CC縣名列其中),並明確指出要對這些單位予以資金支持、科技扶持和政策保護。為將政策保障落到實處,今年年初,胡錦濤總書記上任以後,黨中央又下發了《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見》的一號文件,號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增加農業投入、深化農村改革、繼續做好全國的扶貧開發工作,進一步解決貧困人口和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政策實施以來,X省省委、DD市市委和CC縣縣委都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宣傳國家政策、下撥扶貧基金、開展科技下鄉等措施,對該縣經濟發展加以扶持,在該縣農村廣泛建立起各類扶貧開發重點項目,如大棚蔬菜種植、二元雜交豬養殖等為農民增收創收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切實保障。談到這些,潭灣鎮杉樹村村長歐建國深有感觸地說:「多虧黨的政策好哇,讓我們這個邊遠山區的貧困村也搭上了改革開放的順風車,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光明路。」
第二,加強組織建設、實行責任到人,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深入CC農村,我們發現這其中活躍著一支支優秀的基層領導隊伍,他們都是由X省委組織部派專人下基層,深入各村黨支部,牽頭建立起掛靠於各村支部的黨小組,帶頭負擔起各村的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任務。潭灣鎮杉林村村支委就是各村當中涌現出的「領頭羊」班子的典型代表。自2002年年初開始,他們每年都組織村民開展頗具特色的民主評議選舉活動,讓村民自主評議上任領導班子的業績和表現,並對下任村支委人員進行提名和不計名投票選舉。這樣,能者上,不能者下,保證了幹部隊伍的年輕有為。工作中,他們還結合村情,每年挑選10名具備較強經濟實力和致富能力的黨員與村支部簽訂聯戶責任狀,結對幫扶特困戶,先富帶動後富,以更好地實現全村人民共同致富,縮小貧富差距。杉林村黨支部將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齊抓共管的做法,受到了《X日報》的發文表彰,並被作為表率在全縣范圍加以推廣。
第三,深化制度改革,使扶貧工作做到有理有據、公正公平。
扶貧的終極目的並非「輸血」,而是要幫助農村建立起自己的「造血」機制,因而,CC縣扶貧工作組在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還注重推進農村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扶貧制度體系。例如去年年底,該縣扶貧辦與縣信用合作社商定了一項規范農村信用貸款的協議,要求縣信用社在各鎮村中心區域廣泛建立分支機構,方便農民在家門口進行貸款;另一方面,在貸款資格認定方面,他們也配備了一套有效章程,指出扶貧范圍和對象的確定必須經過三個步驟: 首先是農戶自行申請,其次是村民大會表決通過,最後要經由扶貧辦和信用社審核確定。扶貧標准為每戶信貸資金2000元,利率為每年7.43%,期限2年,若情況特殊,縣財政局還會給予適當的無償補助。在這些制度的規范下,兩年來,該村扶貧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村民也普遍感到滿意。
第四,實施科技扶貧戰略,確立因地制宜策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了組織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扶貧開發工作還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因此,該縣一開始就重視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學的發展思路。根據該縣地多田廣、人力充足的實際情況,他們確立了「近抓種、遠抓養,形成基地快致富,科技興農闖新路」的基本方針,進而明確了近三年需要著力實施的三大扶貧項目:
一是調結構,大力推廣優質稻。每年從省農科院直接引入兩優培九超級稻種,引導農民調整水稻品種結構。
二是走出去,積極發展養殖業。一方面在自願的基礎上,各村確定40-50個重點養殖戶,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另一方面還與正大集團簽定協議,由該集團提供豬種和飼料,並負責產品的收購與代銷。
三是請進來,向專業人士取經。該縣每年從外地邀請一些農業專家,面向各村鎮帶頭人開展科學技術講座,村鎮幹部負責技術推廣和落實。此外,他們還花重金聘請一些科學種養專業戶進村落戶,為農民實地示範優質高效農業。
基於上述原因,CC縣人民步步為營,逐漸擺脫了貧困落後的局面,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當然,CC的改變與當地農民的勤儉節約、吃苦耐勞也是分不開的。近幾年,該縣農民在搞好農業生產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還走上了發展副業的道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即是南下打工,形成了一種「農時耕種、閑時打工」的年生活作息規律,為農戶家庭創收開辟了新門路,同時也為東南沿海地區密集的鄉鎮企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目前該縣人民唯一的遺憾就是屬於各村鎮自己的鄉鎮企業還為數不多。CC人民普遍期待,有朝一日,鄉鎮企業能像雨後春筍一樣長滿湘西各地,到那時,他們就不用外出打工,而只需在家門口「上班」了。相信這個願望在不久的將來定能得以實現,也祝福CC的明天會更好。
Ⅵ 扶貧攻堅的經驗和做法
一、思想認識到位。自省、市召開精準扶貧動員大會以後,區委、區政府先後召開了區委常委會議、全區精準扶貧工作動員會、全區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等6次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對實施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推進措施到位。一是精準建檔立卡。二是精準制定措施。
三、統籌結合到位。
四、組織保障到位。
五、宣傳培訓到位。
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當然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術方面廠家會全程負責,你只需要跑單子就行,賺錢也非常容易。
Ⅶ 根據給定資料2-3全國各地扶貧攻堅工作中有許多成功經驗與做法,受到哪些啟示
瞄準對象,「精準滴灌」扶真貧
為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實現精準扶貧,要精準定位扶貧區域。可以從全市扶貧重點鄉鎮、重點村中,篩選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集中、扶貧難度最大、歷史欠賬最多的鄉鎮、村等劃分為若干個特困片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特困片區內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若干小片區,按照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賬一片、放手一片的要求,將領導力量、幫扶力量、項目資金向特困片區傾斜,突出工作重點,突破工作難點,分步驟、有計劃地扎實開展整村整鄉整流域推進,真正做到精準聚焦真扶貧,扶真貧。要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嚴把入戶調查、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關口,精準識別扶貧人群,建檔立卡,建立翔實的數據資料庫。對貧困人口堅持分類指導,對症施策,每戶一本台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綜合開展幫扶,有效解決扶不到點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貧上的問題。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監測管理,建立貧困人口進入退出機制,增強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整合資金,「並攏五指」破難題
項目資金「撒胡椒面」式的扶貧,難以實現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質的飛躍,也是造成年年扶貧年年貧的原因之一。為此,要注重打好涉農項目資金組合拳,建立「多條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項目整合機制和「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部門協作機制,把扶貧整村推進、以工代賑、財政一事一議獎補、農村危舊房改造、道路建設、安全人飲、文化和教育衛生、雙聯部門幫扶等項目資金整合起來,按照「集中管理、分類申報、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統籌使用,有效擴大項目資金使用效益。注重發揮財政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多地採取財政扶貧資金貼息支持農戶貸款、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發展互助資金項目、以獎代補扶持群眾發展產業等方式發放,為扶貧開發撬動更多資本。注重加快融資機制改革,著力推動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簡化程序,積極發放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貸款,緩解貧困群眾資金短缺難題,實現補助資金直接到戶,為扶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盯住短板,「綜合造血」強筋骨
勞動力素質偏低、產業支撐乏力、基礎設施滯後、生存空間狹窄,是貧困地區難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礙,不解決造血問題,單純輸血無疑是杯水車薪。要堅持標本兼治,突出治本,有效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提升致富本領「拔窮根」。積極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實現輸轉勞動力、貧困家庭、新增「兩後生」、中青年農業勞動力和自由創業者技能培訓全覆蓋,促進培訓與就業創業無縫對接。培育富民產業「改窮業」。因地制宜,立足比較優勢,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培育區域特色強、競爭能力強、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大的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穩定增加群眾收入的長效產業。強化基礎支撐「換窮貌」。綜合配套貧困鄉村水、電、路、房、通信等基礎設施,有效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堅實基礎。統籌推進貧困地區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打破公共服務水平低下導致脫貧難的鏈條。開展易地搬遷「挪窮窩」。針對特困片區部分村組自然條件差、資源匱乏、災害頻發的實際,積極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統籌推進安置區基礎設施、產業開發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拓寬群眾發展空間。
創新舉措,「多輪驅動」出實效
要堅持以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理念打好組合拳,促進扶貧模式轉變。推進電商扶貧融合發展。把扶持發展以特色農產品為主的電子商務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主體,通過招商引資搭建電商服務平台;把電商培訓作為扶貧培訓的重要內容,支持引導全民開辦網店,形成以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帶頭人、農產品購銷商等為骨乾的電商隊伍。推進旅遊扶貧融合發展。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大力實施生態扶貧項目。要推進交通扶貧融合發展。把改善農村交通條件作為扶貧開發和鄉村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在積極爭取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重大交通項目立項建設的同時,大力整合交通扶貧資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加快推進農村暢通工程建設,打通通戶路、產業路。
激發潛能,「社會齊唱」聚合力
要堅持把幹部力量、社會力量、群眾力量統籌起來,奏響扶貧攻堅「大合唱」。注重幫扶力量的合理搭配,盡力做到聯村單位職能與貧困村的村情相適配,幹部聯戶能力與特困戶扶持難度相匹配,實現貧困村全覆蓋聯系、特困戶全覆蓋對接、工作隊全覆蓋進駐。妥善制定幫扶計劃,完善發展規劃,逐鄉逐村建立幫扶台賬,逐戶逐人落實幫扶責任。積極開展社會幫扶。注重用好對口幫扶資源,統一確定幫扶重點,積極創造幫扶條件,充分發揮幫扶單位職能優勢,幫助群眾解決一系列發展難題;注重用好社會資源,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引導工業企業和社會知名人士投身扶貧攻堅。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引導群眾加強監督扶貧項目,積極樹立推廣先進典型,鼓勵支持群眾實施自建工程,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