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扶貧機制
A. 精準扶貧之後推出的機制有哪些
在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對今後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政策導向,就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求各地要在培育新型實體公司、提高發展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培育自主品牌、發揚「工匠精神」、發展加工業、擴大出口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按照這個政策導向,今後的精準扶貧一定要特別重視實體扶貧問題,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實體經濟,加快改造貧困農村的微觀經濟基礎,逐步建立「精準扶貧+產業扶貧+企業扶貧」的「三位一體」長效機制。
1.多樣化改組農村的微觀經濟組織。嚴格說來,目前我國農村的微觀經濟組織都是有制度缺陷的,不是完全的經濟實體。運用實體經濟改造這些組織要從現實條件出發,選擇多樣化的實現路徑,如以農戶為主建立獨戶的實體經濟,既有家庭農場和家庭牧場,也可建立聯戶實體,或者將專業合作社改造農業經營公司。改造的關鍵是要按照工商規定取得營業執照、納稅證明、衛生許可證、綠色產品證明等。經過這樣的改造,農村微觀經濟組織就可以基本實現實體化。
2.加快耕地和「三荒地」的流轉規范化進程。公司和企業運作模式的關鍵,是要素或者資源配置的效率化、價值化和價格化。既然農村微觀經濟組織實體化了,以耕地和土地為主的資源配置必須效率化。而目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加快各種土地的流轉速度。耕地和「三荒地」向經營大戶、公司流轉。通過流轉農戶可以獲得三個發展機遇:土地入股分紅、到公司打工領工資、外出打工。但是,一定要注意土地流轉的規范化問題,必須有合同和契約,不能再搞口頭協議。
3.做好易地搬遷點的配套產業布局。從「十一五」規劃開始,作為國家「1236」扶貧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大規模的生態移民、易地搬遷比較多。到2016年底,在全國14個貧困集中片區農村,已經建立了大量的移民點,多數貧困人口已經移居到位。但是,根據調查發現,相當部分的移民點周圍目前還沒有解決產業布局和資源開發問題,「移民產業」還沒有形成,移民不穩定。所以,今後的精準扶貧一定要把在移民點周邊搞好產業布局、資源開發、企業培育、商埠建設等作為工作重點。
4.重視培育農民企業家和職業農民。用實體經濟扶貧必須把培育農民企業家和職業農民作為基本措施。培育農民企業家是為了挖掘農民中的創造力、創新力,高效率開發農村的人力資本,培育職業農民是為了培養有素質、有技術和有職業道德的新型農民。如果這項工作做好了,貧困農村就會自然形成良性發展機制,對外部的依賴就會減少,「造血」功能就會增強。如果沒有做好,農村自身的資源不能很好地開發運轉起來,外部力量再大,也可能低效率甚至失效。
5.鼓勵城鎮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產業化和普及「公司+農民」經營模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鼓勵城鎮工商資本到農村投資辦企,帶動貧困農民實現發展轉型。目前,我省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成功做法。但是,有些地方政府擔心城鎮資本入村會加劇土地的兩極分化。實際上根據我們對臨夏八坊清河源公司和白銀市平川區黃嶠鎮的調研,這種擔心不必要。只要嚴格按照契約進行流轉,妥善處理好利益分配關系就可以發揮推動農村發展的作用。
B. 精準扶貧"四到縣"機制是指什麼
精準扶貧、「四到縣」制度、金融服務扶貧、幹部駐村幫扶、社會參與扶貧、貧困縣農村扶貧
C. 中國的扶貧機制體制為何如此之亂
我國扶貧政策、機制和 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
盡管中國在農村扶貧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扶貧實踐中也創造了一些有益的經驗,但在扶貧體制和治理結構方面還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從而影響了扶貧的效率。
(一)扶貧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資金短缺是扶貧政策失靈的一個重要因素。現行扶貧政策中存在的問題遠遠比資金短缺要復雜得多:(1)在扶貧理念上,重消極救助輕積極扶助,認為貧困地區是包袱、負擔,扶貧工作只是出於人道主義的幫助;(2)在扶貧目標上,重數量輕質量,短期行為嚴重,不注重對扶貧成果的鞏固;(3)在扶貧主體上,重政府行為,忽視了各種社會力量和因素對扶貧工作的貢獻;(4)在扶貧客體上,重貧困區域,輕貧困村、貧困戶等類型;(5)在扶貧內容上,重改善供給,輕刺激需求(即只重視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6)在扶貧方法上,重外部注入,輕內部培植經濟增長點:(7)在扶貧資源上,重經濟和物質,輕思想和精神;(8)在扶貧產業選擇上,重工業項目,輕農業項目;(9)在扶貧組織實施上,重被動服從,輕主動參與和自我發展;(10)扶貧效益評估上,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心理效益。
(二)扶貧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在扶貧對象瞄準上,還沒有形成動態的精準的識別和瞄準機制;(2)在扶貧項目選擇上,還沒有建立有效的選擇機制;(3)在扶貧資金使用上,還沒有形成多元化、突出重點的投入機制;(4)在扶貧管理工作上,還沒有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機制;(5)在扶貧監管評價上,還沒有形成信息對稱、及時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
D. 扶貧中落實的四個機制是哪四個
一、龍頭帶動。二、政府推動。三、群眾主動。四、綜合聯動。
E. 如何建立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強化源頭治貧、穩定脫貧、長效扶貧的觀念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針對近些年扶貧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轉變觀念、釐清思路,進一步加深了對扶貧攻堅工作規律性的認識。
轉變「抓扶貧就是給資金」的觀念,更加註重源頭治貧。堅持走「造血式」「開發式」扶貧的路子,瞄準致貧根源,實施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持、動態化管理,拓展中央及省級對口幫扶的政策內涵,著力從根源上解決長遠生計和持續發展。
轉變「抓扶貧就是搞幾個示範點」的觀念,更加註重穩定脫貧。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解決問題出發,通過逐戶精準幫扶實現整體脫貧致富,提高鞏固率,減少返貧率,堅決做到扶一個成一個。
轉變「抓扶貧就想一口吃個胖娃娃」的觀念,更加註重長效扶貧。從最貧困的村、最困難的戶和最急需辦的事入手,每年扎扎實實辦成一批實事,確保攻堅行動年年都有實際進展,貧困地區年年都有新的變化。
著力抓好「五大工程」下決心解決致貧關鍵問題
著力抓好產業扶貧工程。我們深入研究貧困地區資源優勢、人文優勢、生態優勢,做到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工則工、宜旅遊則旅遊,不搞「一刀切」,力爭2018年底每個貧困縣有10個規模以上扶貧龍頭企業,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覆蓋大多數貧困農戶的專業合作社,每個貧困戶有1個以上穩定增收項目。
著力抓好基礎扶貧工程。我們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扶貧攻堅的先導性工程,把路、水、電、房等向貧困村延伸、向薄弱環節傾斜,力爭到2018年實現「三個百分之百」,即實現100%的村通水泥路,實現人畜安全飲水達100%,實現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達100%。
著力抓好新村扶貧工程。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和舉措,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工作中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產村相融,保留田園風光,跟進公共服務,完善社區自治,著力建設一批「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著力抓好能力扶貧工程。教育是阻斷代際貧困的重中之重。我們把提高貧困地區群眾能力素質作為根本的治貧之策,圍繞「每戶貧困戶有1個以上掌握適用技能的勞動力,有1個以上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目標,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新成長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力爭到2018年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50萬人次,實現轉移就業30萬人。
著力抓好民生扶貧工程。我們按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全部將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做到新農保和新農合對貧困人口全覆蓋,將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優先納入民政生活醫療救助、教育補助、殘疾人救助、計生獎扶范圍,強化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安排專項資金切實解決農村群眾上學難、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等問題,實事求是地滿足貧困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建立健全「三大機制」創新新一輪扶貧攻堅方式方法
我們通過實踐探索,在扶貧工作中,總結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有生命力的方式方法,將其上升為制度和政策層面,確保扶貧開發工程成為群眾的滿意工程、幸福工程。
一是建立需求導向機制。分市縣鄉村各層級制定個性化、菜單式、可操作的脫貧方案,做到「五個一」,即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個增收致富項目、至少有一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至少有一人實現轉移就業、至少有一人享受農村低保、至少有一名對口幫扶人員,抓住制約具體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的症結問題,有針對性制定解決措施,扭住不放、久久為功。
二是建立精準幫扶機制。扶貧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的基礎上,精準確定扶貧對象,落實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保證統一有數、進退有據、應扶盡扶;推動幫扶措施精準,能量化的嚴格量化,能細化的堅決細化;推動資金使用精準,捆綁使用資金,實行項目化管理,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推動責任落實精準,派駐駐村幫扶工作隊,推動駐村幹部真正駐扎在村、下沉到戶,不脫貧不撤組,引導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三是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圍繞到2020年穩定脫貧的剛性承諾,重點是把好三個環節:一是落實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二是要求基層幹部對貧困情況心中有數心中有底,堅決反對和打擊弄虛作假、虛報瞞報的行為。三是嚴格落實目標考核,按照「一事一主體、一主體一責任人」的原則,規劃到村、落實到人,做到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到「問事必問人、問人必問責」,確保全市扶貧工作扎實推進。
F. 農村扶貧開發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什麼機制
面臨的困難,簡單的說:標准不一致,條件不一致,管理方式不一致,主版管部門存在職能區別,兩者權的有效銜接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政策銜接方面,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規定程序納入低保范圍;符合扶貧條件的農村低保家庭,按規定程序納入建檔立卡范圍。不在建檔立卡范圍內的農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員,統籌使用相關扶貧開發政策。在對象銜接方面,提出要完善農村低保家庭貧困狀況評估指標體系,以家庭收入、財產作為主要指標,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適當考慮家庭成員因殘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剛性支出因素,綜合評估家庭貧困程度。在標准銜接方面,規定農村低保標准低於國家扶貧標準的地方,按照國家扶貧標准綜合確定農村低保的最低指導標准;農村低保標准已經達到國家扶貧標準的地方,按照動態調整機制科學調整。在管理銜接方面,要求縣級民政部門、扶貧部門加強溝通,共享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名單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農村低保對象名單等相關信息。
G. 請問扶貧的四項機制一指的是什麼
只能說要定點扶貧,一定要有屆時的實際
H. 什麼是扶貧兩項制度
通過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形成政策合力,對符專合低保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屬口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確保到2020年現行扶貧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是國家扶貧戰略的兩個重要支點,農村低保是生活救助,扶貧開發是能力提升;農村低保是維持生存,扶貧開發是促進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8)什麼扶貧機制擴展閱讀:
明確職責分工。各地民政、扶貧、農村工作、財政、統計等部門和殘聯要各負其責,加強溝通協調,定期會商交流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民政部門牽頭做好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工作;扶貧部門落實扶貧開發政策,配合做好銜接工作。
農村工作部門綜合指導銜接政策設計工作;財政部門做好相關資金保障工作;統計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農村貧困監測,及時提供調整低保標准、扶貧標准所需的相關數據;殘聯會同有關部門及時核查殘疾人情況,配合做好對農村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殘疾人的重點幫扶工作。
I. 建立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有什麼重要意義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J. 扶貧123聯動幫扶機制是什麼
扶貧123聯動幫扶機制,
是落實 123 扶貧駐村工作機制,
在以往幹部駐村扶貧工作的基礎上,
建立健全了123(一聯、雙幫、三治)扶貧駐村的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