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讀史書
㈠ 歷史上真實的機關術是怎樣的,發展到什麼水平
機關術是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無論是在生產、生活還是軍事乃至一切需要之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運用機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並達到神奇的效果,這是古人對世界的貢獻。而這一貢獻,源自於古代工匠們對自然深刻的觀察和思考。因此機關術才如此深奧玄妙。
㈡ 閱讀一部關於近代歷史人物傳記的書籍,撰寫心得體會,字數2000字左右,
看時間的話有好多人可以寫,比如孫中山,容閎,黃興,溥儀,周恩來,毛澤東等等,那我就給LZ兩篇我寫過的吧。
第一個:孫中山先生。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在20世紀初葉的中國大地上,民主資本主義正頂著遍地荊頑強發展,民族資產階級正沖破各種羈絆登上政治舞台,一個英氣勃勃的新型的知識分子群正迅速形成。中國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必然需要,也必會創造出站在革命前列,指導歷史行程的大人物------孫中山。就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的偉大的革命先驅者
孫中山,名文,1866年生於廣東省山縣翠亨村。他早年就讀於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但祖國的衰敗,讓他痛心疾首,繼而棄醫,投身於革命。1894年,孫中山北上到達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革命政治主張,但遭到冷遇。通過這件事,孫中山明白了「和平方法,無可復施」。從此,孫中山走上了為復興祖國而努力的革命的道路。就在這一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約集華僑志士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並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主張。1895年,廣州武裝起義因計劃泄露而流產,但同時因為這件事,資產階級已同清政府徹底決裂,以武裝起義邁出民主革命的第一槍。
他,最早提出了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統治的主張;他,一生都在為中國革命奔走;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心中惦念的依然是未盡的事業。他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曾自稱為洪秀全第二,並認為洪氏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孫接受西式教育,不受傳統忠君觀念束縛,才敢於如此自稱;中華民國歷史教科書亦採用此說。 至於「孫大炮」這個當時政治對手揶揄孫文的外號,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粵語「不切實際之人」的意思,暗諷孫文言辭誇大不實。 另外,孫文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時,常當眾倡言反清,聞者多膽怯走避,惟陳少白、尢列、楊鶴齡附和之,乃得四大寇之諢名。 清代政府、公家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點水部首,貶稱其為孫汶。「汶汶」一詞,出自《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註解此文的人,或說「汶汶,猶昏暗不明也」,或說「蒙垢塵也」,或說「玷污也」。
就民權和人權的觀念而言,孫中山最早接受的是民權觀念的影響。在其民權主義理論形成過程中,起先人權是被包含在民權之中的。他在針對封建君主專制主義制度進行批判時所討論的大量問題既是民權問題,也是人權問題,由於民權和人權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且在含義上有交叉和相同的方面,所以孫中山乃至近現代許多思想家在探討民權問題的同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不同程度上論及人權問題。孫中山對人權問題的探討既有自覺的一面,也有不自覺的一面,孫中山對西方民主、自由、人權、平等、博愛觀念作過大量的介紹和宣傳,此種介紹和宣傳最終是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民權主義綱領服務的。
孫中山的民權主義在充分借鑒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和中國傳統的民本主義精神的基礎 上,結合中國長期遭受封建專制統治的特點,對中國的政治發展目標及模式進行了有益 的探索,從而為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實現奠定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
首先,孫中山對民主共和政治的提倡,是由於他對清王朝封建專制制度反動性和腐朽性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封建專制制度對中國進行的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同時,也是造成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根源。因此,要挽救中國深重的民族危機和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的道路,就必須以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正如他所說的:「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所以必須進行政治革命,而「講到那政治革命的結果,是建立民主立憲政體」。其次,孫中山認為,在中國建立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國家進步的基本要求。孫中山指出,現在世界發展的主流已經到了民權時代,民主共和政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無法抗拒。應該說,孫中山的上述認識,反映了他對中國近代以來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准確把握。
此外,孫中山親自主持制訂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其它方面的一些有利國計民生的法令。《臨時約法》把反對封建專制的革命精神民主精神,用法肯定下來。它的最重要價值,是由根本大法承認主權在民。明確規定了「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毛澤東同志說,「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那個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當然,是不完全的,有缺點的,是資產階級性的,但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它的民主共和思想基本原則是有歷史借鑒意義的。
孫中山根據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國情,提出了各民族團結的「五族共和」原則。孫中山認為,為了「振興中華」,堅持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則,「和國內諸民族」,共處共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他在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多次申明,「五族共和」是立國基本原則之一。其根本在於各族人民的團結,其目的在於達到中華民族的統一。他說:「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日民族之統一。」對外:「持平和主義,與我友邦益增親睦,使中國見重於國際社會。」對於「滿清時代辱國之舉措,及排外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 「五族共和」思想,包含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一)在建設統一的新國家基礎上,各民族平等,團結和統一;(二)民族團結是以人民主權為靈魂的各族人民的民主大團結;(三)在國家、民族獨立的原則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自主,與各國各民族友好親睦,反對媚外辱國和盲目排外。
「五族共和」發展了孫中山革命民族主義,也充實了民主共和國思想的內容。它起了積極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鑒意義。如孫中山所說,它「不以復仇為事」,且有利於克服反動統治階級製造的民族隔閡,民族偏狹觀念,單純排他的復仇心理。在資產階級革命允許的范圍內,它把民族問題納為民主革命總問題的一部分,使反對民族壓迫和實現包括滿族在內的民族平等,互相聯系、結合起來,使破壞舊制度與建立、建設新制度,互相聯系、結合起來。正如列寧所說:「每個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都含有反對壓迫的一般民主主義內容,而我們無條件支持的正是這種內容」
在中國近百年人權思想史上,孫中山人權思想無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上面深深烙下了民權主義的印跡,反映出近現代中國人權思想的曲折歷程和艱難險阻,孫中山的人權思想是民權主義的,而不是人權主義的。這一點決定了孫中山人權思想在本質上是集體本位主義的。集體本位主義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界始終佔主導地位。與之相應,孫中山的民權主義的人權思想自形成以來便一直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發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以人權主義為標志為旗幟的人權思想在本質上是個人本位主義的。個人本位主義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界始終處於下風,與之相應,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研究孫中山的人權思想,不能不在總結近百年人權思想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重新認識孫中山思想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當代中國固然需要研究和宣傳民權主義,但更需要認識倡導人權主義
近代中國人權思想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沿著兩條路線進行:一條是個人本主義的思想路線。前者在理論淵源上更多地接受了近代西方個人主義人權理論傳統;後者在理論淵源上更多地接受了中國古代民本主義思想傳統的影響。孫中山的人權思想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問題上徘徊於兩條路線之間。然而,從總體上和結構上看,孫中山的人權思想具有明顯的集體本位主義傾向。孫中山的民權主義的人權思想與嚴復、陳獨秀、胡適等人代表的主義、自由主義的思想路線在性質上有很大的區別。
誠然,實事求是地分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孫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論學說並非十全十美,他的行為實踐也非完美無缺。譬如,他對當時舊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狀態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特點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對袁世凱、段琪瑞、陳炯明、一類新舊軍閥的兩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對革命黨內部嚴重的矛盾分歧團結乏力,他對建立革命軍事力量的認識姍姍來遲等等,都是他個人思想行為的局限性。但是,與當時舊中國的歷史大范圍和社會大環境的客觀現實相比照,他個人的這些局限性皆屬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誤,無礙於整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方向大局和歷史軌跡,更無損於他創立革命學說、領導革命運動和開創歷史新篇的光輝形象。
所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未能徹底實現革命目標,是時代的局限和國情的制約,決非孫中山個人的思想行動所能左右;同理,中國近代史上這場舊民主主義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正是這場轟轟烈烈和正義悲壯的革命,為其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經驗、准備了條件。故而,中國之所以能夠打倒帝國主義,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孫中山不僅是革命的先行者,而且是創造歷史的第一功臣,這也是歷史的不爭事。
關鍵字:新民主主義革命,三民主義,封建主義。
參考文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第二個:溥儀
末代皇帝——溥儀
溥儀, 清朝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後,宣布和平退位。國民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惠條件,承諾支付溥儀400萬銀元的年薪,並同意溥儀保存皇室。1917年,溥儀在張勛、康有為等人的擁護下,再次登上皇位,史稱「丁巳復辟」,在孫中山、段祺瑞等人的反對和聲討下,「丁巳復辟」僅12天就失敗了。
九一八事變後,在日本支持下建立大滿洲帝國,登上大滿洲帝國之皇帝,年號康德。
日本敗戰後,溥儀和日軍一起企圖逃亡東京,在機場被蘇軍捕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在1959年9月17日劉少奇主席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特赦令被第一批特赦,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宣統帝,名愛新覺羅·溥儀,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胞弟載灃的長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
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正式登基,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初次登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寶座,即位時年僅3歲。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的結束。
溥儀雖然退位,但根據優待條件「皇帝」尊號仍存不廢;仍在紫禁城過小朝廷生活。
他在大學士陸潤庠和侍郎陳寶琛輔導下學習漢文,在都統伊克坦教導下學習滿文,在庄士敦指導下學習英文。除了讀書外就是惡作劇了。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我在童年,有許多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駱駝、喂螞蟻、養蚯蚓、看狗打架之外,更大的樂趣是惡作劇。」譬如他曾想用藏有鐵砂的油糕給太監吃,用鉛彈向太監窗戶打。是貧苦出身的乳母王焦氏教了他一些做人的道理。
溥儀退位仍在宮中的時候仍用宣統紀年,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內監,故臣贈謚,不改衣冠。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袁世凱對小朝廷仍然效忠,於民國二年元旦派人給溥儀拜年,隆裕太後於2月22日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全國下半旗致哀。
鑒於溥儀放肆,參政院於1914年11月提出「維持國體建議案」,要求政府對小朝廷予以管制。袁世凱不得不派人向溥儀提出7條「善後辦法」:1、尊重中華民國,廢止與國法令抵觸行為;2、用民國紀年;3、賞賜只能用於家庭和家族,官民只能賜物,不能賜謚;4、皇室機關不能對人民發告示,給處分;5、皇室人員用民國服裝;6、由民國司法廳辦理宮內犯罪案件,執事、太監違規由專任內廷警衛的護軍長官處理;7、裁內務府慎刑司。
小朝廷內部機構臃腫,用費浩繁,太監為非作歹,盜竊成風。溥儀不得不加以整頓,遣散內監,裁撤機構,削減官員。即使這樣,有限的經費還是難以維持小朝廷,溥儀乃大肆出賣宮中古物,如金器、名畫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日軍將領土肥原賢二等人的幫助下,從天津逃離,來到滿洲。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在滿洲建立「滿洲國」。1932年9月與日本簽訂了《日滿議定書》,日本政府正式承認滿洲國,而滿洲國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利益,但溥儀始終與日本關東軍周旋,一心一意為了滿洲爭取最大的利益,值得尊重。[5]
溥儀自1932年3月1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滿洲國執政,建年號為「大同」。 滿洲國執政愛新覺羅溥儀至1945年,滿洲國已經悄然超越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其生產總值在全球僅次於美、蘇、英。
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3月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緒的縮稱,意在紀念,並寄託了祗承清朝基業之願。溥儀還兼任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滿洲國協和會名譽總裁。
1935年4月和1940年5月溥儀兩次訪日。在新京滿洲皇宮內,溥儀性格乖戾,對人時而兇狠,時而溫柔。他喜歡玩具、高爾夫球、網球、檯球、弓箭,好騎馬和自行車,喜歡集郵,能駕駛汽車。但溥儀實際上卻一直「宵衣旰食」,勤勉地處理公事 大滿洲帝國皇帝溥儀,使滿洲國成為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到1945年,滿洲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7]溥儀作為世界級政治家兩上時代周刊,是「遠東四大元首」之一。[8]溥儀受到滿洲國百姓的敬仰,甚至在滿洲國垮台後,仍有人在家中懸掛溥儀的照片。[9]
溥儀の野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企圖潛逃日本,與日本關東軍的將兵們於奉天機場的候廳室被蘇聯紅軍抓獲。在蘇聯被監禁5年。在軟禁5年期間曾有一次去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為日本統治者在中國的罪行做證明。《我的前半生》記錄了這他人生的重大經歷。滿洲時期的溥儀(22張)
二戰後,溥儀被定性為戰犯。在蘇聯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監禁了五年。1946年8 溥儀的囚服月曾返回東京,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作證。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受到了約十年的「革命教育」與「思想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關鍵字:末代 皇帝 滿偽
參考文獻:《我的前半生》。
㈢ 歷史系怎樣報考公務員
根據最新發布的的國家公務員專業與專業要求類別對照表,歷史學屬於歷專史學類,在報考公務員的時屬候,一方面可以報考限歷史學專業的崗位,也可以報考不限專業崗位。
政策研究室、史志辦 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 等都是歷史類公務員就業的好地方。
㈣ 學歷史可以找什麼工作
比較窄,一是老師,二是文史研究院,三是歷史檔案局,總的來說都是機關工作。
㈤ 讀歷史學的學生,畢業後,除了從事教師,還可以做什麼呢
歷史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
一、歷史學專業就業前景
1、就業現狀
歷史學作為基礎性長線學科,其就業前景相對所謂的熱門專業來說面臨著更大的困難。下面是一組北京某重點高校歷史系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2012年,歷史系共32名畢業生,其中有13名考上碩士研究生,占畢業生總數的40.62%。簽約5人,用人單位證明2人,剩下的12位畢業生戶口和檔案雖然回到生源地,但大部分仍然留在北京一邊尋找工作,一邊繼續復習,爭取來年考取碩士研究生。截至2006年6月28日,共簽約5人,單位用人證明2人,回省待就業者12人,就業率為62.5%。
2013年,歷史系畢業生共76人,其中繼續深造的21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27.6%,出國的2人,簽訂就業協議的11人,服務基層的2人,簽訂勞動合同和用人單位證明的28人。截止2014年4月31日,簽訂就業協議的11人,簽訂勞動合同和用人單位證明的28人,就業率為84.21%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貌似就業率呈上升趨勢,但是實際就業並簽約者並不多,多為單位用人證明,就業形式依然很嚴峻。
2、就業前景
(1)前景分析
因為歷史學專業屬於長線專業,社會需求以教學單位為主,且由於盲目擴招、畢業生數量膨脹,使得本就飽和的該專業就業市場始終處於供大於求的不良局面。競爭非常激烈,因而職業發展空間不大,薪水也不太高。
從用人單位情況看:
①對學歷層次要求越來越高。若在大中城市的高等教學科研單位就業,均要求畢業生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且大多需求博士畢業生。而大中城市的中等教學單位,待遇較好者均要求畢業生具有碩士以上學位,部分重點中學甚至需求博士畢業生。
②特別看重畢業生的專業,必須是用人單位所需的專業。由於該專業就業市場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的形勢,故用人單位除了要求畢業生擁有良好的名校教育背景和高學歷之外,對專業對口程度要求十分嚴格。
③看重復合型人才,既注意考察畢業生學習成績、在校表現,還要求英語四級且現基本傾向於英語六級,計算機能力國家二級以上,取得雙學位相對更受歡迎。
④用人單位多要求相關工作經驗豐富的求職者,這是應屆本科畢業生所不具備的劣勢。
當然歷史系也具有自身的優勢,歷史學涉及面廣,包含文史哲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不僅在考研時能較輕松地進入其他領域,也能夠勝任一些其他文科性專業的工作。
二、歷史學專業就業方向
1、就業方向
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專業對口的職業相對需求較少。就業方向相當廣泛,畢業生可適應策劃、咨詢、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2、就業方向職業的崗位職責
大部分畢業生在各類學校、文博科研單位、黨政機關、新聞出版部門、著名企業就業,有將近一半的本科生通過考研繼續深造。
3、就業方向職業的能力素質要求
①科研單位:
包括各高校及相關研究單位,從事教師、研究員職位。要求畢業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全面的人文素質。要有踏踏實實做學問的精神和對歷史學濃厚的興趣以及刻苦專研的精神。
②黨政機關:
主要是公務員系統。要求畢業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政治素質以及行政能力,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校期間就能入黨的同學無疑具備優勢。
③新聞出版部門:
主要從事記者、編輯等職位。具有較強的新聞意識和出色的寫作能力,良好的悟性和執行能力;思路開拓,文筆流暢,富創新精神,中文功底扎實,知識面廣;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氣質形象;工作責任心強,具備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
④企業:
由於歷史是基礎性學科,可以嘗試對專業要求較低的一些職位。需要較強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㈥ 大學在歷史系學習好不好這個專業怎麼樣學習什麼內容啊
歷史學專業是一門以人類過去的生活軌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主要研究人類發展演變的軌跡、不同地域社會時期的文化生活、不同民族的發展軌跡,以及先人所遺留下來的古籍、文獻、歷法、制度,通過分析研究總結,為今天的社會生活所借鑒
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導論、中外關系史、古代漢語、斷代史、專題史、歷史文獻等,同時要接觸一定的外文資料.對於歷史學的學習,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觀察法、調查法、比較法等.在學習中還需要運用一些計算機應用知識,進行文獻的檢索和整理,也會穿插實地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博物館或考古發掘現場等內容.
歷史學專業就業現狀
(1)就業方向
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專業對口的職業相對需求較少.就業方向相當廣泛,畢業生可適應策劃、咨詢、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科研單位:包括各高校及相關研究單位,從事教師、研究員職位.要求畢業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全面的人文素質.要有踏踏實實做學問的精神和對歷史學濃厚的興趣以及刻苦專研的精神.
黨政機關:主要是公務員系統.要求畢業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政治素質以及行政能力,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校期間就能入黨的同學無疑具備優勢.
新聞出版部門:主要從事記者、編輯等職位.具有較強的新聞意識和出色的寫作能力,良好的悟性和執行能力;思路開拓,文筆流暢,富創新精神,中文功底扎實,知識面廣;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氣質形象;工作責任心強,具備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
企業:由於歷史是基礎性學科,可以嘗試對專業要求較低的一些職位.需要較強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2)前景分析
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專業對口的職業相對需求較少.就業方向相當廣泛,畢業生可適應策劃、咨詢、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因為歷史學專業屬於長線專業,社會需求以教學單位為主,且由於盲目擴招、畢業生數量膨脹,使得本就飽和的該專業就業市場始終處於供大於求的不良局面.競爭非常激烈,因而職業發展空間不大,薪水也不太高. 雖然歷史學就業前景非常嚴峻,但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還是會成為用人單位的香餑餑,所以如果將來找不到工作,要怪的只有自己,因為你不夠出色.
㈦ 求推薦幾部好看的歷史書籍!
《三復國演義》沒得說,喜歡制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喜歡;
強烈推薦《明朝那些事》,別樣的文筆,深邃獨到的見解;
如果對日本的歷史感興趣,《德川家康》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易中天的說歷史系列的書也相當不錯,像《漢朝風雲人物》
㈧ 問下讀歷史專業以後能做什麼工作
我是讀會計學(注冊會計師專門化)的,不喜歡,痴迷歷史。我查了相關回資料,歷史可以供選擇的答也不少:
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的,可以在高等院校、有關部門、管家機關、新聞出版、文物考古和博物館等地任職
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可以從事野外探索、博物館研究和檔案管理
歷史地理的,可以在區域規劃、環境保護、新聞出版、方誌地名、水利建設方面有所成就
歷史文獻,可以在學校從事理論科研、文獻整理,也可以在出版社、報社、一般的行政機關任職,范圍較廣
不知道你是哪個學校的
㈨ 我想自學歷史專業,請各位推薦一下歷史本科專業或以上的教科書及必看書!
實際上,歷史專業的書籍還是不在少數,但是要從最基本的書籍開始,我推薦一下這些內專業書籍容:
《中國歷史》六卷本,張豈之主編。這套書包括,《先秦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明清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
世界史(六卷本 )這套書包括:古代史(上下編)、近代史(上下編)、現代史(上下編),高教出版社 。
《歷史地理學》 高教出版社
還需要看看中國歷史文獻或者中國歷史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的,不過是繁體字排版。
以上這些書目是歷史本科專業比較重要的書籍,六卷本的歷史教材,可以選擇比較重要的部分閱讀和參考。
㈩ 歷史上機關門有哪些
不太清楚,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