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貧困戶984

貧困戶984

發布時間: 2021-03-07 13:00:37

A. 鄉村振興料迎稅收優惠「新紅包」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2020年1-11月,稅務部門落實支持脫貧攻堅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實現減稅984.62億元,同比增長38%。專家表示,防止返貧、支持鄉村振興未來仍需政策支持,更多鞏固性扶貧政策值得期待。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今年稅務部門可能針對支持鄉村振興出台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指引,更好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稅收優惠支持脫貧攻堅

在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城關鎮豐台村,7萬多貧困人口依靠羊產業實現脫貧。

「有了稅收支持,公司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企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上。」坐落在豐台村的羊產業企業鎮原中盛華美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稅務部門2019年、2020年兩年為企業減免各類稅費1117萬元。公司帶動全縣新建、改擴建養殖合作社81個,吸納貧困戶4542戶。

近年來,財稅部門從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涉農產業發展、激發貧困地區創業就業活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促進「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加大扶貧捐贈等六方面出台110項支持脫貧攻堅的稅收優惠政策,並分類列出政策內容、享受條件、政策依據等,三次更新發布《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指引》。

其中,在推動涉農產業發展方面,圍繞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促進農業生產、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促進農產品流通、支持農業資源綜合利用,財稅部門實施「公司+農戶」經營模式減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農林牧漁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等一系列稅收支持政策,助力貧困地區增強「造血」功能。

稅務部門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稅務系統共幫扶8782個貧困村、72萬多個建檔立卡貧困農戶。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表示,《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指引》覆蓋范圍廣、政策時效長,不少稅收優惠政策與落實稅收法定相結合,把其融合進長期性的法定式減免,這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穩定政策預期,促進社會繼續加大對扶貧攻堅事業的投資及幫助。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4500餘戶扶貧產品經銷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2.9%,增速比2019年和2018年分別提高19.4個和17.7個百分點,顯著高於2020年全國企業銷售總體增速。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日前介紹,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後,仍需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一是要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繼續實行「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二是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三是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

近期,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可以預期,相關政策仍會保持一定延續性,並進行結構優化。比如,四川提出,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陝西表示,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對接,推動蘇陝扶貧協作向區域經濟合作升級。

李旭紅認為,由於區域地理位置差異、要素稟賦不同,雖然一些區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但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仍存在。相關部門仍需出台一定的政策優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B. 華西村的經驗和教訓對新農村建設有何借鑒意義

一、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

華西於1961年建村。四十多年來,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人努力發揚「艱苦奮斗,團結歸口,服務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建設了一個富裕、文明、幸福、和諧的新農村。近年來,華西村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化典範村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工業園」等殊榮。並被國內外各界人士贊譽為「天下第一村」!

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發展道路坎坷曲折。七十年代初,華西村僅有667人,土地面積845畝,欠債1.5萬元。面對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吳仁寶團結帶領華西人,投入了27萬個勞動日,搬掉了984條田埂,削平了57座土墩,完成了110多萬土方,把原來1200多塊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塊,改造成了高產穩產農田,至1972年全村糧食畝產超過一噸糧,成為「全國農業先進單位」。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創辦小磨坊,到七十年代創辦小五金,吳仁寶又率領華西村人悄然發展起村級工業,至改革開放前,華西村已擁有固定資產100多萬元,銀行存款100多萬元,完成了第一次資本原始積累。1992年3月,與上鋼二廠簽下了合作協議,一年後上鋼二廠與華西聯營的申華線材廠建成投產。從1994年起,該廠以每月2.5萬噸的產量投放市場,成為華西村發展史上第一個10億元級企業。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吳仁寶大膽上馬熱軋帶鋼,並使之一舉成為華東地區的龍頭老大。1999年,「中國農村第一股」——華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籌資2.9億元,逐步擁有了鋼鐵、紡織、旅遊等多個優勢產業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成為華西村加快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在強烈的發展意識和科學的發展理念下,華西村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成為農業樣板村;「八十年代造廠」,實現農村工業化;「九十年代造城」,實現農村城鎮化;「二十一世紀騰飛」,實現農村現代化。從昔日貧窮落後的小村莊,發展成為了今日富裕、幸福的「天下第一村」;由本村村民的日益富裕,發展成為了現在帶動周邊16個村群眾走向共同富裕的典範。

二是發展成就舉世矚目。華西村的華西集團繼2003年實現銷售超100億、2004年銷售超200億後,2005年又一舉突破銷售300億大關,華西集團成功躋身全國1000家大型企業之列,排第94位。全村有60家企業,有8家上市公司,安排全國4萬多人就業。村級集體資產達30多億元,人均資產130多萬元。華西人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穩步推進「萬畝農林科技示範園」建設,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加快實施三產興村戰略,旅遊業比重佔全村經濟總量的20%以上,平均年接待遊客達100萬人次。華西村既無暴發戶,也無貧困戶,家家都是富裕戶,戶平存款最少的100多萬,最多的不超過1000萬。全村有小車600多輛,每戶家庭最少的有1輛,最多的有3輛。真正實現了「基本生活包,老殘有依靠,優教不忘小,生活環境好,三守促勤勞,小康步步高」。華西村的「精神文明開發公司」實施「富腦袋」工程,使全村村民實現了思想純凈化、知識科技化;提出了「六愛」教育、「十富贊歌」、「十窮戒詞」等,成為全村群眾簡明易懂的行為標准。華西村堅持以「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廠容、村容)作為做優環境的著力點,實現了農業園區化、居民社區化、土地利用集約化。管理民主:堅持了民主討論、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從2001年起,吳仁寶和華西人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統」(一分,就是村與企業要分開,把新合並的16個村規劃成12個村,合並後的原村委會還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選舉。五統,一是經濟由華西統一管理,二是勞動力在同一條件下統一安排,三是福利由華西統一發放,四是村莊由華西統一規劃建設,五是華西村黨委統一領導)的村級管理新思路 ,和周邊的16個村一起組成了大華西村。「一分五統」既體現了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又開創了超大型村莊民主管理體制建設的先例。華西村已經形成了「南有錢庄(工業經濟區)、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區)、北有糧倉(農林科技示範園區)」的現代化新農村格局。

二、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

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始終高揚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大旗。發展是華西的最強音,也是華西的主旋律。老書記吳仁寶給我們介紹說:「發展最科學,不發展最不科學」。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人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咬定目標毫不動搖,做到困難面前,迎難而上;順境面前,順勢而上;機遇面前,大幹快上。尤其是近幾年來,華西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使華西村不但經濟強,而且生活富、環境美,「美麗的華西村、幸福的華西人」,已成為華西獨特的品牌形象。我們學習華西村經驗,就是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致力於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以發展的成效來奏響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二是始終保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銳氣。華西人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將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因地制宜發展華西高度統一,表現出敢為人先、敢於超越的創新膽識。依靠創新,華西村積極發展合資、合作、股份和私營經濟,走出了一條以集體經濟為主,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經濟發展新路子;依靠創新,華西村率先與國內知名企業進行品牌合作,創造了有形資產到無形資產的發展奇跡;依靠創新,華西村積極推行企業合作制、廠長負責制、經理監管制、工代議事制,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活力;依靠創新,華西村把精神文明作為一種「產業」來開發,推動了「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我們學習華西村經驗,就是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活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解放思想破解難題,以實事求是開辟道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創前人沒有創過的業。

三是始終樹立自強不息、勇攀新高的志向。自強不息、勇攀新高,是一種志向,是一股銳氣,更是一種奮勇爭先、敢於超越的境界。華西村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發展成為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3萬、經濟總量超過300億元的聞名全國的富裕、文明、幸福村,靠的就是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遠大志向。面對「十五」發展的輝煌成就和巨大榮譽,華西人沒有陶醉,沒有停步,而是自我加壓,負重奮進,提出「各地學華西,華西怎麼辦」的思考,確保在未來5年內,實現「五個五」(即2010年實現銷售500億;幸福、富裕5萬人;投資5個億到外省、外市合作建5個旅遊景點;建一座50萬平方米的物流「商貿城」;接待國內外遊客500萬人,迎接建村50周年)的宏偉目標。我們學習華西村經驗,就是要有這樣一種自強不息、勇攀新高的志向,敢於同強的比、向高的攀、與勇的爭、跟快的賽,以更強的爭先意識、更大的發展步伐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四是始終牢記以人為本、共同富裕的宗旨。「有福民享,有難官當」是老書記吳仁寶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華西村歷屆領導班子成員的行為准則。華西村歷屆領導班子成員始終把服務群眾、造福百姓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傾心盡力為群眾辦好事、謀利益。華西村始終把「人才工程」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創造了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和環境。正是有了一個高素質的人才集群,才撐起了華西集團300億級規模的巨型大廈,並推動華西向更新、更高的目標攀登。我們學習華西村經驗,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善於凝聚人心,集聚民智,促進民富,為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營造強大合力。

三、參觀華西村後的幾點啟示

華西村的巨大變化不僅讓人驚嘆,更讓人深思。其發展經驗對我們建設新農村有諸多啟示。

——建設新農村必須有一個好的領路人。如果說華西村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完全是老書記吳仁寶一個人的功勞,可能連吳仁寶自己都不認可,但是,老書記吳仁寶在其中發揮的核心作用,卻是無人能夠取代的。沒有老書記吳仁寶,華西村固然也能像其它農村一樣能得到發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變,恐怕很難。正是由於有老書記吳仁寶這樣的好帶頭人,華西村才先後實現了「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因此,建設新農村必須要有一個無私奉獻、信念堅定、能領著群眾艱苦創業的好帶頭人。

——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華西村富就富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富就富在他們走出了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當人們「抓革命,促生產」時,華西村卻「抓生產,促革命」;當人家割資本主義尾巴時,華西村創辦了五金加工廠;當全國農村轟轟烈烈地包田到戶時,華西村卻決定由30名種田能手集體承包全村糧田,絕大多數勞力轉移到工業上去;當中央說「抓大放小」時,華西村卻「抓大扶小」,甚至要「抓小放大」;當華西村和老書記吳仁寶成了明星,參觀遊客絡繹不絕時,偏偏要收參觀者10元錢的講解費,幾年後,這個小小的接待站成為躋身全國20強的旅行社。這種始終從實際出發,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華西村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光。建設新農村千頭萬緒,各村情況千差萬別,同樣只有從實際出發,找准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道路,才能擺脫貧困,走上富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建設新農村必須大力發展經濟不動搖。老書記吳仁寶給我們介紹說:「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疼,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他還說:「是共產黨的幹部就要讓人民過好日子!如果我們這些幹部不能讓人民過好日子,算什麼共產黨員!」四十多年來,在「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引下,華西村興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並逐漸成為企業集團。目前江蘇華西集團擁有60家企業,8大上市公司,雄居全國2000萬個鄉鎮企業之首,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307.8個億。因為有這樣的經濟實力,華西的村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

——建設新農村必須壯大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讓所有的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共產黨人的一個理想和奮斗目標。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理想呢?華西村的實踐證明,只有走集體經濟道路,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在農村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在全國不少地方,農民自覺自願成立的新型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已經不斷涌現。這些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改變了過去村民一家一戶的散亂局面,在生產銷售、信息發布、農村弱勢群體扶助等方面,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這樣的組織只要引導得好,完全可以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統籌兼顧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建設新農村的龍頭。建設新農村,不僅僅是一個鎮村建設問題,而且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在制定規劃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小康指標相銜接。建設新農村的過程是一個與現代化建設同步的過程,需要經過幾年、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在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時,應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銜接,應把農業產業化、農業科技創新、農村教育衛生等規劃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充分體現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二)與經濟發展基礎相適應。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要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充分考慮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農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對農村的支持程度。在實施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針對不同情況、不同條件,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做到不急於求成、不一刀切、不齊步走。尤其是在建設農民集居區的問題上,不能搞強迫命令和形式主義,不能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特別要防止以各種名義增加農民負擔。

(三)與產業發展布局相協調。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新農村建設規劃應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大趨勢,依據當地實際,突出產業特色。可根據我市已形成的啤酒大麥、優質肉羊、無公害蔬菜和制種等特色產業,通過規劃進一步優化農業布局,努力建設一批高標准、有特色、上規模的現代農業。

(四)與城鎮化進程相結合。建設新農村,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按照「適度集聚、節約用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充分考慮今後城鎮化、工業化的長遠趨勢和鎮村布局的長遠發展,科學確定鎮村居民點的布局和數量,合理設計村莊形態。

(五)與農民群眾期盼相呼應。農民群眾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時,應廣泛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做好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愛益最直接的事情。新農村建設規劃,應突出飲水安全、農田水利、鄉村道路、農村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整體面貌。

第二、著力促進農民增收,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目的。(一)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當前,農民增收最大的難點是農業的增收。應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用抓工業的理念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加快推進農業的生產、加工、運輸、倉儲、營銷等現代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附加值。加強農村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加大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示範和推廣力度,進一步提高科技貢獻率。

(二)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近幾年,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因此,農民增收的最大潛力在非農收入上。應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企業配套產業和農村服務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進一步激發農民自主創業的熱情,為農民自主創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引導農民以多種形式參與投入,把散存資金轉化為資本,增加收益。鼓勵外出勞務人員回鄉創業,用外出打工帶回來的資金、技術和信息發展二、三產業,帶動家鄉農民增收致富。應倡導發展家庭手工業,幫助農民兼業創收,讓農民在家門口富起來。

(三)提高勞動力轉移程度。應加大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力度。按照市場需求、企業需要和工種要求,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提高培訓就業率,有組織有計劃地促進勞動力轉移。消除對農民進城務工的歧視性規定和體制性障礙。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努力達到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要求。

(四)擴大扶貧濟困覆蓋面。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收入水平,特別關注低收入家庭。應發動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農村工商企業、個體工商戶,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對象,採取科技扶持、就業支持、信息引導、項目帶動等多種措施,幫助低收入家庭提高自救能力,促進自我發展。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擴大覆蓋面,將家庭人均年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納入低保范圍,切實做到應保盡保。積極推進農村敬老院建設,對無依無靠、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老人實行「五保」供養,共同分享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第三、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添新農村建設後勁

(一)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設新農村,必須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村委會的作用。以開展「五好」村黨支部活動為契機,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創新黨組織建設的設置形式,積極探索建立跨村域、同行業的聯合建制。嘗試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在黨員人數較多、地域較廣的村還可以建立黨總支,下設黨支部、黨小組,方便黨員開展活動。

(二)培養「雙帶」型村幹部。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是建設新農村的具體組織者和實踐者。一是要抓好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培養和選拔,幫助他們強化「自己不能富,不能當幹部;只顧自己富,不是好乾部」的意識,努力形成一支帶頭致富能力強、帶民致富能力強的「雙帶」型村幹部隊伍。為調動村級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應提高村幹部的報酬。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村級後備幹部培養的長效機制,注重從外出務工人員、發展民營經濟帶頭人、種植養殖能手、退伍軍人以及有志於新農村建設的大專院校畢業生中培養選拔村幹部,進一步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

(三)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農村稅費改革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已成為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投入的主要途徑。凡是通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事項,應將目的、意義、用途通過村務公開欄或其他形式向村民解釋清楚,讓大多數村民參與討論決策,充分體現自覺自願原則。籌集的資金應規范運作,做到賬目清楚,支出有據,及時公布,讓群眾心中有數。

第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

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保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建設新農村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一)發展農村教育衛生事業。一是要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進一步整合優化城鄉職業技術培訓資源,加強職業培訓基地建設。完善培訓工作制度,分類型、分層次制定培訓內容和方法,著重加強科技文化培訓、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農民增強生產經營和就業創業能力。二是要增加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加快鄉鎮、村兩級衛生服務機構基礎建設,進一步擴大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農村醫療、葯品監管,提高廣大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機制。

(二)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加強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施廣播「村村通」工程,充分發揮廣播電視作用。加強文化市場管理,鼓勵農民自辦各種形式的文化設施,培養一批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組建一批農民書社,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深入開展農村形勢和政策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八榮八恥」教育為入手,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對普通農民群眾,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導他們自覺遵守各種文明公約和村規民約,創建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對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加強誠信教育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鼓勵他們依靠誠實勞動提高生活質量,反哺家鄉。對發展個體經濟、創辦民營企業而率先富裕起來的農民,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鼓勵他們通過合法經營發家致富,回報社會,在農村逐步形成科學文明的社會風氣。

第五、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形成新農村建設合力

(一)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推進新農村建設,關鍵在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把建設新農村作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議事日程。市、縣(區)主要領導應新自抓好調查研究和部署推進工作,分管領導應集中精力抓好綜合協調和督查落實工作。建立市、縣(區)領導幹部新農村建設工作聯系點制度。市、縣(區)應動員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並切實把支持新農村建設納入各級和各部門各單位工作考核體系,堅持考核結果與業績評定相結合,形成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嚴格執行財政支農政策。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勢在必行。中央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支農的政策,關鍵在於抓好落實。財政部門應確保實現「三個高於」:財政支農資金增量高於上年,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高於上年,並做到專款專用。科技部門每年的科技三項經費用於農業的比重應逐年提高。

(三)創新農村投資融資體制。金融部門應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轉變經營觀念,創新服務方式,著力在理順農村金融體制和機制上下功夫。政策性金融機構應進一步拓寬業務范圍,對比較效益低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率先投入啟動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向農業迴流。商業性金融機構應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經營特點,建立健全信貸管理體制,增強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農村信用社應完善組織體系,充發發揮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積極發展多種開式、多種渠道的農業保險,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范圍,更好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C. 農村電商:電商扶貧要怎麼做

平台:挖掘地區電商潛質

在運用電商對農村地區進行扶貧之前,先要考察該地區有哪些符合電商標準的產業或者產品。比如說,該地區有著完整的木器生產鏈,或者該地區的桔子甜度、個頭都遠超同類,那麼平台就可以依託這些基礎,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整合。電商平台可以將木器和桔子進行標准化和品牌化生產,放到網上進行跨地區銷售,從而增加銷量,獲取收益。而一旦形成規模,自然可以解決貧困地區的就業和收入問題。

政府:提供配套服務

要實現精確扶貧,首先需要政府對貧困戶的情況心中有數,如此才能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扶貧的大致方向和輕重緩急。其次,政府要提供農村電商發展所需的配套服務,政策、物流、金融、人才,這些要素缺一不可。最後,政府還要做好居中協調工作。

主體:調動主觀能動性

事在人為,業靠人築。許多貧困戶看不到脫貧的希望,因此都消極待業,想要扶貧就必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被動接受扶貧變為主動要求脫貧。在前期,政府和平台可以給予一定的補貼刺激,鼓勵其參與農村電商。而在嘗到甜頭之後,相信會有更多的貧困戶願意加入電商事業,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脫貧致富。

D. 1987年的世界50億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億個居民出生在原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他的名字叫馬特伊·加斯帕。後來薩格勒布市被定為第50億個居民城。當時世界各大報頭版都刊登了「全球人口闖入50億大關」、「50億意味著什麼」等非常醒目的發人深省的大標題。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宣布這一天為「50億人口日」。
從人類誕生到19世紀初,經過幾百萬年的漫長歲月,世界總人口才達到10億。進入20世紀以後,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到1930年,世界人口達到20億,比19世紀初翻了一番。到1960年,世界人口增長到30億,又過了15年,到1975年進入40億,而從40億到50億僅用了12年時間。據人口學家推算,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可望達到63億。世界人口正以每秒鍾3個人,每天25萬人的速度在迅猛增長著。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呼籲各國都要認真思考和討論人口問題,因為人口的這種持續高速的增長,對世界經濟乃至世界政治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這種影響的表現:
一是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戰後初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人均國民收入方面的差距是10∶1,盡管戰後30年內,發展中國家工業生產和國民收入增長略高於發達國家,但發展中國家因人口增長過快,到70年代末,這一差距反而擴大到13∶1。
二是繼續阻礙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口增長過快,消費基金占國民收入的比例就很大,國內投資率不得不下降,致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同時,人口與糧食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三是自然環境的惡化不斷加劇,這主要表現在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沙漠化嚴重和安全飲用水短缺。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口的增長,為了生存,不得不毀林造田,由於毀林造田又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乾旱地區沙漠面積不斷擴大。
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不僅影響他們自身經濟的發展,也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影響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1974年聯合國在布加勒斯特召開世界人口會議,促使各國對世界人口的發展給予更大的關注。10年後,全世界控制人口增長的國家已有85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等人口大國先後實行了以避孕節育為宗旨的人口控制政策。
「50億人口日」又一次向全世界敲響了警鍾。統計公報
《關於198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1988年2月23日
1987年,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務院領導下,進一步貫徹執行改革和開放的方針,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國內市場活躍,對外經濟交流擴大,科技、文教、衛生、體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初步計算,全年國民生產總值①10920億元,比上年增長9.4%。國民收入9153億元,比上年增長9.3%。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總需求仍然大於社會總供給,部分商品特別是主要副食品供應偏緊,物價上漲幅度較大。 農業增產。1987年農業總產值4447億元,比上年增長4.7%。主要農產品產量中,糧食總產量40241萬噸,比上年增產1090萬噸,接近歷史最高的1984年。棉花、油料生產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茶葉、烤煙、蠶繭、水果增產,糖料和黃紅麻減產。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1987年 比上年增長%糧 食 40241 萬噸 2.8
棉 花 419 萬噸 18.4
油 料 1525 萬噸 -3.5
其中:油菜籽 673 萬噸 14.5
甘 蔗 4685 萬噸 -6.7
甜 菜 797 萬噸 -3.9
黃 紅 麻 96 萬噸 -32.5
烤 煙 164 萬噸 19.5
蠶 繭 39.7 萬噸 7.6
茶 葉 49.7 萬噸 8.0
水 果 1551 萬噸 15.1
林業生產由於進一步調動了廣大群眾營林、護林的積極性,營林質量有所提高。平原地區的造林和西北、華北、東北的防護林建設取得新的成就,用材林、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有所進展。但有些地方亂砍濫伐林木的現象仍有發生。森林防火工作薄弱,大興安嶺林區發生了特大火災。
畜牧業生產中,草食牲畜穩步增長,大牲畜年末頭數增加,羊年末存欄數繼續回升。牛奶、綿羊毛、禽蛋增產。但生豬出欄數、肉產量、存欄數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頭數如下:
1987年 比上午增長%
豬 肉 1 780 萬噸 -0.9
牛 羊 肉 141 萬噸 16.9
牛 奶 319 萬噸 10.0
綿 羊 毛 20.8 萬噸 12.4
肉豬出欄數 25 513 萬頭 -0.8
大牲畜年末數 12 633 萬頭 6.2
豬年末數 32 640 萬頭 -3.2
羊年末數 17 835 萬只 7.3漁業生產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水產品產量940萬噸,比上年增長14.1%;其中淡水產品產量增長17.8%,海水產品產量增長11.5%。
農業投入增加,農田水利建設開始加強,生產條件有所改善。1987年末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472億瓦特,比上年增長7.7%;大中型拖拉機88萬台,增長2%;載重汽車56萬輛,增長11.8%;排灌動力機械679億瓦特,增長12.4%;化肥施用量2010萬噸,增長4.1%;農村用電量659億千瓦小時,增長12.3%。但農業後勁不足的狀況仍然存在,主要農產品生產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農村改革繼續深入,農村經濟發展較快。1987年農村社會總產值②9041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農村辦的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和商業總產值增長21.8%,所佔比重由上年的46.9%上升到50.8%,首次超過農業總產值的比重。 工業生產均衡增長。1987年工業總產值137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業為11820億元,增長14.6%。在工業總產值中,全民所有制工業增長11%,集體所有制工業增長25%,個體工業增長48%,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經營的工業增長98%。
輕重工業協調發展。1987年輕工業總產值6560億元,比上年增長16.8%;重工業總產值7220億元,增長16%。電力工業和支農工業發展明顯加快,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等基礎工業穩步發展。在消費品工業中,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特別是名優耐用消費品增長更快。但工業生產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的矛盾仍然存在,能源和一些原材料供應緊張。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1987年 比上年增長%
紗 432 萬噸 8.7
布 167 億米 1. 4
呢絨 2.6 億米 3.0
機制紙及紙板 1 008 萬噸 1.0
糖 511 萬噸 -2.6
卷煙 2 881 萬箱 11.0
自行車 4 091 萬輛 14.7電視機 1 938 萬部 32.8
其中:彩色電視機672 萬部 62.1
錄音機1 863 萬部 6.O
照相機239 萬架 18.2
家用洗衣機 992 萬台 11.0
家用電冰箱 398 萬台 76.8
原煤 9.2 億噸 2.9
原油 1.34 億噸 2.6
發電量 4 960 億千瓦小時 10.3
其中:水電 995 億千瓦小時 5.3
鋼 5 602 萬噸 7.3
鋼材4 391 萬噸 8.2水泥1.8 億噸 9.2
木材 6 843 萬立方米 5.2
硫酸962 萬噸 26.1
純鹼237 萬噸 10.5
化肥(摺合有效成份100%) 1 703 萬噸 22.0
化學農葯 26 萬噸 27.9
發電設備 960 萬千瓦 32.9
機床14.6 萬台 -10.6
其中:數控和高精度機床 4 267 台 6.4
汽車47.2 萬輛 27.7
拖拉機4 萬台 39.2
鐵路機車 909 台 11.1
民用鋼質船舶 192 萬噸 12.7
工業企業產銷銜接比較好,經濟效益逐步改善。1987年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和稅金1307億元,比上年增長9.9%;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由上年的109.1天縮短到105.4天;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7.6%;多數產品質量穩定提高;能源消耗下降,工業部門節約能源2000多萬噸,節能率達4%。但產品成本超支,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增長4.6%,少數滯銷產品庫存上升。
工業企業改革開始轉向內部機制配套改革。據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國營工
業企業中,已實行廠長負責制的企業佔68%;大中型國營工業企業中,實行了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佔82%;小型國營工業企業中,改成集體經營、租賃和個人承包的佔46%。橫向經濟聯合向縱深發展,范圍越來越廣,形式越來越多。到1987年末,全國已有縣以上工業企業為主的橫向聯合組織6780個,投入資金125.7億元。聯合組織的產值和實現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38%和38.1%,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
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趨緩。198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18億元多比上年增加498億元,增長16.5%,低於上年增長18.7%的速度;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2262億元,增長14.4%;集體所有制單位480億元,增長22.4%;個人投資776億元,增長19.6%。但投資總規模仍然偏大,計劃外在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過多。
各地貫徹基本建設「三保三壓」方針,投資結構改善。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投資1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在基本建設投資中,能源工業部門309億元,比上年增長25.5%;運輸郵電部門204億元,增長7.9%;原材料工業部門194億元,增長31%;輕紡工業部門67億元,增長15.9%。能源、原材料等基礎工業投資比重由上年的33.5%上升到38%。
重點建設繼續加強。國家按合理工期組織建設的206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62億元。重點油田、電站、煤礦、鐵路、港口建設的主要實物工程量都完成較好。全國建成投產的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102個、大中型項目的單項工程193個。
全國基本建設新增加的主要生產能力有:發電裝機容量810萬千瓦,是建國以來最多的一年;原煤開采1711萬噸,原油開采1631萬噸(包括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資增加的能力),新建鐵路交付運營里程272公里,鐵路復線433公里,鐵路電氣化里程204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984萬噸,乙烯30萬噸,水泥297萬噸,平板玻璃390萬重量箱。
企業技術改造穩步前進。1987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完成更新改造投資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用於增加產品生產能力的256億元,增長21.3%;用於增加品種的106億元,增長8.3%;用於提高產品質量的42億元,增長7.3%;用於節約能源的28億元,增長24.4%。全年建成投產更新改造項目4.2萬個,新增固定資產549億元。
建築業改革繼續深化。全民所有制建築施工企業實行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的工程達11.7萬個,施工面積1.6億平方米,佔全部施工面積的83.9%;其中投標承包的單位工程為1.8萬個,施工面積3693萬平方米,佔全部施工面積的19%。改革促進了生產的發展,1987年全民所有制建築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7.7%,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6.2%。
礦產資源勘查喜獲豐收。1987年新發現礦產地366處,涉及64個礦種,新探明煤炭儲量310億噸,探明相當多的黃金儲量,還探明了一大批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產資源。深海遠洋地質調查的開展,取得了豐富的海洋地質米。 運輸部門深化改革,加強技術改造,提高運輸能力。各種運輸工具完成的運輸量全面增長。
1987年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21 909 億噸公里 9.2
鐵 路 9 471 億噸公里 8.2
公 路 2 409 億噸公里 13.7
水 運 9 397 億噸公里 9.8
空 運 6.6 億噸公里 37.5
輸油輸氣管道 625 億噸公里 2.1
旅客周轉量 5 350 億人公里 11.0
鐵 路 2 843 億人公里 10.1
公 路 2129 億人公里 11.6
水 運 192 億人公里 5.5
空 運 186 億人公里 27.4
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 3.97 億噸 3.3
郵電通信事業有較大增長。1987年全國郵電業務總量完成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年末全國城市市內電話用戶達到29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7%。全國有196個大中城市開展了國內郵政快件業務。
運輸部門經濟效益進一步改善。鐵路部門大包干進入第二年,運輸效率繼續提高,平均日裝車量突破7萬輛,比上年增長1.6%;鐵路貨運機車平均日產量82.1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9%;鐵路運輸收入和實現利潤,比上年分別增長8.7%和2.6%;鐵路運輸人員勞動生產率提高5.3%。交通部直屬輪船貨運噸船產量5.01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4%。集裝箱運輸業務有較快發展,全年鐵路、海運集裝箱運量達1438萬噸,比上年增長27.7%。
運輸能力擴大。鐵路擴大旅客列車編組並增開旅客列車20對,同時改革乘務制度,部分直快列車減掛了宿營車、行李車,提高了旅客運輸能力。公路運輸部門積極開發長途客運,減輕鐵路負擔,全國跨省公路客運線已達2500條,汽車零擔貨運量比上年增長10.5%。但運輸郵電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狀況,仍然比較嚴重。運輸事故較多。
國內商業和物資供銷
國內市場持續活躍。1987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82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9.6%。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705億元,增長22.4%;消費品零售額5115億元,增長16.9%。由於有些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鋪張浪費、公費請客旅遊之風屢禁不止,社會集團購買力增長過猛,全年售予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達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7%。
各種經濟類型的商品零售額普遍上升,其中全民所有制增長15.6%,集體所有制增長15.4%,合營經濟增長26.3%,個體經濟增長24.2%,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增長24%。
各類消費品全面增銷。吃的商品除豬肉、蔬菜、食糖等少數副食品供應偏緊外,大多數食品供應比較充裕,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8.1%(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7.2%),穿的商品增長13.9%,用的商品增長16.7%。
商業體制改革繼續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到1987年末,大中型國營商業企業有60%以上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小型國營商業企業有80%改為集體經營、轉為集體所有制和租賃給個人經營。供銷合作社已有90%以上的企業實行了各種形式的內部承包經營責任制。城鄉集市貿易點由上年的6.8萬個增加到6.9萬個;全年集市貿易成交額1100億元,比上午增長21.3%。商業經濟聯合體繼續發展,1987年末達6792個,比上年末增長20.3%;全年營業額155億元,利潤6.5億元。
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的經濟效益有所改善。1987年每銷售百元商品開支的費用比上年下降1.4%,實現利潤增長6.4%,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由上年的220天縮短到203天。
生產資料市場進一步擴大,國家統一分配的物資所佔比重下降。鋼材由上年的53.1%下降為46.8%;水泥由16.2%下降為15.6%;木材由30%下降為26.2%。物資部門銷售額1567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其中物資貿易中心銷售額268億元,增長69.6%。
物價上漲幅度較大。1987年全年零售物價總水平比上年平均上升7.3%(其中12月份比上年同月上升9.1%)。分城鄉看,城鎮上升9.1%,農村上升6.3%。分商品看,食品類價格上升10.1%,其中肉禽蛋上升16.5%,鮮萊上升17.7%,水產品上升17%;衣著類上升3.5%,其中純毛線上升18.1%;日用品類上升6.1%;葯及醫療用品類上升4.6%;燃料類上升3.6%;農業生產資料類上升7%。
1987年全年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8.8%,有些大中城市上升幅度已突破10%。
農副產品收購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2%。
市場物價管理中的主要問題是:有些壟斷性行業、企業擅自抬價爭購和提價銷售緊俏商品,中間轉手倒賣牟取暴利等現象相當嚴重。不少商店和個體攤販變相漲價、以欠充好、短斤缺兩現象,也屢見不鮮。
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業
出口大幅度增長,進口有所控制。據海關統計,1987年進出口總額達8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出口總額395億美元,增長27.8%;進口總額432億美元,上升0.7%。進出口逆差由上年的120億美元縮小到37億美元。
非貿易往來繼續擴大。1987年全國非貿易外匯收入53.8億美元,支出19.9億美元,收大於支33.9億美元。
1987年全國實際利用外資達7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對外借款53.3億美元,增長6.4%;吸收客商直接投資22.4億美元,基本與上年持平。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取得新進展。1987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1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3%;完成營業額11.1億美元,增長13.5%。
經濟特區的經濟實力增強,外向型程度明顯提高。據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市統計,1987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1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出口貨物總額2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4%。引進外資的投向已逐步轉向生產性項目,全年有100多家外資工業企業建成投產。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5.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6%。
國際旅遊業興旺發達。1987年來自169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參觀、訪問以及從事各項交流活動的入境人數達26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9%。全年旅遊外匯收入1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 科技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1987年經國家批準的發明獎225項、技術進步獎807項多獲得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獎勵的科技成果9902項。獲得技術進步獎的微型中子源反應堆、國家激光波長標准系列、超精密軸系和超精密車床的研究等項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了跟蹤世界高技術的發展,1987年在生物工程技術、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7個領域,落實課題近800個,總投資2億元。「七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到1987年底已落實近4000項專題合同。以支持基礎研究和部分應用研究項目為主要對象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年批准各類資助項目2777項,資助金額1.3億元。以振興農村經濟為宗旨的「星火計劃」,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近兩年共完成項目2800多項。群眾性科技活動廣泛開展。技術市場方興未艾,全年成交各類技術合同13.2萬項,成交額33.5億元。
專利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6077件,被批準的有6811件,比上年增長1倍多。
氣象、海洋部門對天氣和海況作了比較及時、准確的預報,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和信息,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益。
測繪部門為了經濟建設和資源開發,全年測繪了各種比例地圖2.6萬幅,出版公開版地圖223種,總印數達8222萬幅(冊)。
科技隊伍繼續擴大。1987年全民所有制單位自然科學技術人員868萬人,比上年增加43萬人。年末縣以上全民所有制獨立的研究和開發機構5580個,職工人數105萬人。
教育事業在改革中得到進一步發展。1987年全國招收研究生4萬人,在學研究生12萬人,畢業研究生2.8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61.7萬人,在校學生195.9萬人,比上年增長4.2%,畢業生53.2萬人。成人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49.8萬人,在校學生185.8萬人。
中等教育結構趨向合理。各類職業技術高中在校學生516.9萬人(含技工學校學生104.6萬人),比上年增加37.7萬人,占高中在校學生總數1291萬人的40%,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168萬人,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學生736萬人。
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全國初中在校學生4174萬人,小學在校學生12836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由上年的96.4%提高到97.1%。已有1240個縣通過了普及初等教育檢查驗收。對弱智、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也有較大發展。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1987年生產電影故事片146部,發行各種新片(長片)195部。全國共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16.3萬個,藝術表演團體3089個,文化館2980個,公共圖書館2432個,博物館826個,檔案館3238個。全國共有廣播電台385座,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624座,電視台365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719座。全國性和省級報紙全年出版206億份,各類雜志出版26.4億冊,圖書出版62.5億冊(張)。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醫療條件繼續改善。1987年末全國醫院病床達到236.5萬張,比上年末增長3%。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60.9萬人,比上年增長2.9%;其中醫生148.2萬人(含中、西醫師77.7萬人),增長2.6%;護師、護士71.8萬人,增長5.4%。各種傳染病、慢性病的預防控製取得新的成效,傳染病的總發病數比上年下降20%。但城市「看病難」和農村缺醫少葯的現象仍較普遍,有12.2%的村無醫療點。
體育事業取得顯著成就。1987年中國運動員共獲得69個世界冠軍;41次打破和超過22項世界紀錄;392次打破171項全國紀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取得歷屆全運會的最好成績。 城鄉人民收入繼續增加。1987年全國職工工資總額1866億元,比上年增加206億元,增長12.4%。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1987年城鎮居民平均每人可用於生活費的收入為916元,比上年增長10.6%;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7%。農民平均每人純收入為463元,比上年增長9.2%;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5.3%。在農民純收入中,平均每人生產性純收入419元,增長11.7%。但城鄉各階層居民收入增長不平衡,有21%的城鎮居民家庭由於物價上漲,實際收入水平下降;有8.2%的農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在200元以下。
勞動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勞動就業增加。1987年全國城鎮安置待業人員349萬人。年末全國職工人數為131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81萬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實行勞動合同制的職工達726萬人,增加202萬人。城鎮個體勞動者為5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4萬人。
城鄉人民儲蓄大幅度增長。1987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07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38億元,增長37.5%。
城鄉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1987年城鎮新建住宅1.8億平方米,農村新建住房8.6億平方米。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1987年全國社會福利事業單位有3.7萬個,收養48.2萬人。城鄉由集體供養的社會散居孤老、殘、幼233萬人。城鄉的貧困戶得到了救濟和扶持,殘疾人就業學習的條件有了改善,老少邊地區扶貧致富工作有較大進展。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略有提高。據全國1%人口的抽樣調查資料和下半年核查推算,1987年人口出生率為21.04‰,死亡率為6.65‰,自然增長率由上年14.08‰上升為14.39‰,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0.8億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多萬人。
注――
本公報各項數字是年度的初步統計,都沒有包括台灣省的數字。公報所列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各項總產值數字,都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增長速度是按可比價格計算的。
①國民生產總值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以及來自國外的凈收入,不包括中間消耗的產品和勞務價值。
②農村社會總產值包括全部農業總產值,以及農村集體和個體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和商業總產值。

E. 華西村的發展變化談的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意義

一、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

華西於1961年建村。四十多年來,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人努力發揚「艱苦奮斗,團結歸口,服務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建設了一個富裕、文明、幸福、和諧的新農村。近年來,華西村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化典範村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工業園」等殊榮。並被國內外各界人士贊譽為「天下第一村」!

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發展道路坎坷曲折。七十年代初,華西村僅有667人,土地面積845畝,欠債1.5萬元。面對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吳仁寶團結帶領華西人,投入了27萬個勞動日,搬掉了984條田埂,削平了57座土墩,完成了110多萬土方,把原來1200多塊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塊,改造成了高產穩產農田,至1972年全村糧食畝產超過一噸糧,成為「全國農業先進單位」。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創辦小磨坊,到七十年代創辦小五金,吳仁寶又率領華西村人悄然發展起村級工業,至改革開放前,華西村已擁有固定資產100多萬元,銀行存款100多萬元,完成了第一次資本原始積累。1992年3月,與上鋼二廠簽下了合作協議,一年後上鋼二廠與華西聯營的申華線材廠建成投產。從1994年起,該廠以每月2.5萬噸的產量投放市場,成為華西村發展史上第一個10億元級企業。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吳仁寶大膽上馬熱軋帶鋼,並使之一舉成為華東地區的龍頭老大。1999年,「中國農村第一股」——華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籌資2.9億元,逐步擁有了鋼鐵、紡織、旅遊等多個優勢產業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成為華西村加快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在強烈的發展意識和科學的發展理念下,華西村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成為農業樣板村;「八十年代造廠」,實現農村工業化;「九十年代造城」,實現農村城鎮化;「二十一世紀騰飛」,實現農村現代化。從昔日貧窮落後的小村莊,發展成為了今日富裕、幸福的「天下第一村」;由本村村民的日益富裕,發展成為了現在帶動周邊16個村群眾走向共同富裕的典範。

二是發展成就舉世矚目。華西村的華西集團繼2003年實現銷售超100億、2004年銷售超200億後,2005年又一舉突破銷售300億大關,華西集團成功躋身全國1000家大型企業之列,排第94位。全村有60家企業,有8家上市公司,安排全國4萬多人就業。村級集體資產達30多億元,人均資產130多萬元。華西人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穩步推進「萬畝農林科技示範園」建設,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加快實施三產興村戰略,旅遊業比重佔全村經濟總量的20%以上,平均年接待遊客達100萬人次。華西村既無暴發戶,也無貧困戶,家家都是富裕戶,戶平存款最少的100多萬,最多的不超過1000萬。全村有小車600多輛,每戶家庭最少的有1輛,最多的有3輛。真正實現了「基本生活包,老殘有依靠,優教不忘小,生活環境好,三守促勤勞,小康步步高」。華西村的「精神文明開發公司」實施「富腦袋」工程,使全村村民實現了思想純凈化、知識科技化;提出了「六愛」教育、「十富贊歌」、「十窮戒詞」等,成為全村群眾簡明易懂的行為標准。華西村堅持以「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廠容、村容)作為做優環境的著力點,實現了農業園區化、居民社區化、土地利用集約化。管理民主:堅持了民主討論、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從2001年起,吳仁寶和華西人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統」(一分,就是村與企業要分開,把新合並的16個村規劃成12個村,合並後的原村委會還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選舉。五統,一是經濟由華西統一管理,二是勞動力在同一條件下統一安排,三是福利由華西統一發放,四是村莊由華西統一規劃建設,五是華西村黨委統一領導)的村級管理新思路 ,和周邊的16個村一起組成了大華西村。「一分五統」既體現了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又開創了超大型村莊民主管理體制建設的先例。華西村已經形成了「南有錢庄(工業經濟區)、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區)、北有糧倉(農林科技示範園區)」的現代化新農村格局。

二、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

華西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始終高揚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大旗。發展是華西的最強音,也是華西的主旋律。老書記吳仁寶給我們介紹說:「發展最科學,不發展最不科學」。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人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咬定目標毫不動搖,做到困難面前,迎難而上;順境面前,順勢而上;機遇面前,大幹快上。尤其是近幾年來,華西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使華西村不但經濟強,而且生活富、環境美,「美麗的華西村、幸福的華西人」,已成為華西獨特的品牌形象。我們學習華西村經驗,就是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致力於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以發展的成效來奏響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二是始終保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銳氣。華西人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將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因地制宜發展華西高度統一,表現出敢為人先、敢於超越的創新膽識。依靠創新,華西村積極發展合資、合作、股份和私營經濟,走出了一條以集體經濟為主,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經濟發展新路子;依靠創新,華西村率先與國內知名企業進行品牌合作,創造了有形資產到無形資產的發展奇跡;依靠創新,華西村積極推行企業合作制、廠長負責制、經理監管制、工代議事制,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活力;依靠創新,華西村把精神文明作為一種「產業」來開發,推動了「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我們學習華西村經驗,就是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活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解放思想破解難題,以實事求是開辟道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創前人沒有創過的業。

三是始終樹立自強不息、勇攀新高的志向。自強不息、勇攀新高,是一種志向,是一股銳氣,更是一種奮勇爭先、敢於超越的境界。華西村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發展成為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3萬、經濟總量超過300億元的聞名全國的富裕、文明、幸福村,靠的就是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遠大志向。面對「十五」發展的輝煌成就和巨大榮譽,華西人沒有陶醉,沒有停步,而是自我加壓,負重奮進,提出「各地學華西,華西怎麼辦」的思考,確保在未來5年內,實現「五個五」(即2010年實現銷售500億;幸福、富裕5萬人;投資5個億到外省、外市合作建5個旅遊景點;建一座50萬平方米的物流「商貿城」;接待國內外遊客500萬人,迎接建村50周年)的宏偉目標。我們學習華西村經驗,就是要有這樣一種自強不息、勇攀新高的志向,敢於同強的比、向高的攀、與勇的爭、跟快的賽,以更強的爭先意識、更大的發展步伐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四是始終牢記以人為本、共同富裕的宗旨。「有福民享,有難官當」是老書記吳仁寶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華西村歷屆領導班子成員的行為准則。華西村歷屆領導班子成員始終把服務群眾、造福百姓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傾心盡力為群眾辦好事、謀利益。華西村始終把「人才工程」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創造了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和環境。正是有了一個高素質的人才集群,才撐起了華西集團300億級規模的巨型大廈,並推動華西向更新、更高的目標攀登。我們學習華西村經驗,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善於凝聚人心,集聚民智,促進民富,為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營造強大合力。

三、參觀華西村後的幾點啟示

華西村的巨大變化不僅讓人驚嘆,更讓人深思。其發展經驗對我們建設新農村有諸多啟示。

——建設新農村必須有一個好的領路人。如果說華西村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完全是老書記吳仁寶一個人的功勞,可能連吳仁寶自己都不認可,但是,老書記吳仁寶在其中發揮的核心作用,卻是無人能夠取代的。沒有老書記吳仁寶,華西村固然也能像其它農村一樣能得到發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變,恐怕很難。正是由於有老書記吳仁寶這樣的好帶頭人,華西村才先後實現了「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因此,建設新農村必須要有一個無私奉獻、信念堅定、能領著群眾艱苦創業的好帶頭人。

——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華西村富就富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富就富在他們走出了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當人們「抓革命,促生產」時,華西村卻「抓生產,促革命」;當人家割資本主義尾巴時,華西村創辦了五金加工廠;當全國農村轟轟烈烈地包田到戶時,華西村卻決定由30名種田能手集體承包全村糧田,絕大多數勞力轉移到工業上去;當中央說「抓大放小」時,華西村卻「抓大扶小」,甚至要「抓小放大」;當華西村和老書記吳仁寶成了明星,參觀遊客絡繹不絕時,偏偏要收參觀者10元錢的講解費,幾年後,這個小小的接待站成為躋身全國20強的旅行社。這種始終從實際出發,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華西村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光。建設新農村千頭萬緒,各村情況千差萬別,同樣只有從實際出發,找准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道路,才能擺脫貧困,走上富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建設新農村必須大力發展經濟不動搖。老書記吳仁寶給我們介紹說:「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疼,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他還說:「是共產黨的幹部就要讓人民過好日子!如果我們這些幹部不能讓人民過好日子,算什麼共產黨員!」四十多年來,在「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引下,華西村興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並逐漸成為企業集團。目前江蘇華西集團擁有60家企業,8大上市公司,雄居全國2000萬個鄉鎮企業之首,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307.8個億。因為有這樣的經濟實力,華西的村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

——建設新農村必須壯大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讓所有的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共產黨人的一個理想和奮斗目標。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理想呢?華西村的實踐證明,只有走集體經濟道路,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在農村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在全國不少地方,農民自覺自願成立的新型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已經不斷涌現。這些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改變了過去村民一家一戶的散亂局面,在生產銷售、信息發布、農村弱勢群體扶助等方面,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這樣的組織只要引導得好,完全可以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統籌兼顧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

F. 求VeryCD注冊序列號!謝謝慷慨相助!

您好,我在一國營企業上班,1991年參加工作,身份是勞務外包人員,至今沒有轉正,2013年經內戶藉所在地村委會容研究被評為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辦理了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0000萬元,當時地方政府說是無息貸款,利息由國家財政補貼,但2017年7月15日地方政府通知說我是公幹家屬,精準扶貧戶被剔除,讓我把貸款還了,2013年評精準扶貧戶時村主任問我轉正了沒有,我說沒有,又問我月工資多少?我說就是1-2干元左右,身份是勞務外包人員,這筆貸款2018年11月23日到期,但2018年3月29日我把50000元本金全部還清以後當天又還了2158.61元的利息,原以為這筆貸款還清了,沒想到現在政府通知說我在各級自查和審計過程中反饋是公幹家屬,國家財政貼息4837.30元限我2018年11月15日前還請,否則,導致的相關法律後果自行承擔,請問這合理嗎?被企業沒有轉正的勞務外包人員是公幹家屬嗎?些筆貸款己提前還清,國家財政貼息的4837.30元的利息我現在該不該還?地方村委會,政府在精準扶貧評選審核過程中是否失職?他們有沒有連帶責任?我現在該怎麼辦,請指教。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