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一類內控機制

一類內控機制

發布時間: 2021-03-06 05:28:37

⑴ 如何理解集團管控中內控與制度的區別

中大咨詢的專家顧問認為制度是圍繞著子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的效率性的一些動作,而內內控是從保護容出資人利益出發進行的若干制度性設計,它對子公司的效率是有一定的損害的。我所在的企業之前與中大咨詢有過企業集團管控這方面的合做,它們對這一類業務比較有經驗而且有很多成熟的案例

⑵ 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 事業單位在對經濟活動進行管理時所採用的一種管理手段,是企業、 事業單位有效的管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任何一個單位,盡管規模大小不一,企業性質特點不同, 都應該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建立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 所謂內部控制制度即指各級管理部門在本單位、 本部門內部因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基礎上, 採取一系列具有控製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並即時以規范化、 系統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嚴密的控制機制, 也稱為內部控制系統。 內部控制制度的范圍極其廣泛,控制的手段也多種多樣。例如: 為了保證企業的會計系統能夠及時、 正確地提供財務會計信息而制定的記賬程序和賬賬核對制度; 為了保護企業的財產安全而建立永續盤存制度和定期財產清查制度, 以及為了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制定的質量控制制度、 計劃控制制度,以及業務操作規程等等,均屬於內部控制的范疇。 內部控制制度按其控制的范圍和控制的手段, 可以基本上劃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內部會計控制, 另一類稱為內部管理控制。上面列舉的三種情況中, 前兩種情況屬於內部會計控制范疇,後一種情況屬於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主要運用會計的手段以及其它與會計有關的方法對財務 會計系統所進行的控制; 採用會計以外的方法對管理系統進行的控制,便是內部管理控制。 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往往更為關心內部會計控制,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 審計學中所指的內部控制制度通常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只有在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下, 例如對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進行管理審計時,會涉及到內部管理控制。

⑶ 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急

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事業單位在對經濟活動進行管理時所採用的一種管理手段,是企業、事業單位有效的管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個單位,盡管規模大小不一,企業性質特點不同,都應該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建立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

所謂內部控制制度即指各級管理部門在本單位、本部門內部因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基礎上,採取一系列具有控製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並即時以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嚴密的控制機制,也稱為內部控制系統。

內部控制制度的范圍極其廣泛,控制的手段也多種多樣。例如:為了保證企業的會計系統能夠及時、正確地提供財務會計信息而制定的記賬程序和賬賬核對制度;為了保護企業的財產安全而建立永續盤存制度和定期財產清查制度,以及為了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制定的質量控制制度、計劃控制制度,以及業務操作規程等等,均屬於內部控制的范疇。內部控制制度按其控制的范圍和控制的手段,可以基本上劃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內部會計控制,另一類稱為內部管理控制。上面列舉的三種情況中,前兩種情況屬於內部會計控制范疇,後一種情況屬於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主要運用會計的手段以及其它與會計有關的方法對財務會計系統所進行的控制;採用會計以外的方法對管理系統進行的控制,便是內部管理控制。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往往更為關心內部會計控制,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審計學中所指的內部控制制度通常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只有在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下,例如對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進行管理審計時,會涉及到內部管理控制。

⑷ 地勘單位內部控制概述

一、地勘單位內部控制現狀

地勘單位由於受各方面條件限制,在經營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戰線拉得過長、項目時間跨度過大、資金投入及資金佔用過大,項目資金回籠滯後,銀行貸款壓力增大;來利潤率就不高的項目,因為時間跨度大,銀行利息等原因,造成項目完成後掙不到錢,甚至賠本賺吆喝,只講效果,沒講效益;金回籠方面,一是清欠力度不夠,協調配合不到位:二是國外資金因受政局變化等原因,佔用過大,回籠緩慢。另外一些實體公司由於市場的原因沒有活干,造成資源浪費,也影響到單位的效益及職工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影響到職工的信心。

因此根據十八大三中全會,加強事業單位改革的精神,積極穩妥推進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即保留必要的公益性地質調查事業單位外,其他地質勘查單位在屬地化基礎上逐步向企業化過渡。由此,非公益性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在由事業向企業化過渡時期,任重道遠,必須統籌兼顧,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按現代企業制度方式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加強單位內部管理,成為商業性地質勘查市場的主體。

隨著地質勘探單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地質勘探單位的外部環境和內部運行機制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於受長期形成的管理慣性以及其特殊的經營管理模式的影響,其內部控制的理解還停留在基礎的階段,對內部控制目標的認識也還不夠清晰。同時,由於部分單位負責人缺乏內部控制的理念,導致內控制度不能跟隨業務變化而轉變,導致內部基礎管理薄弱。隨著事業單位改制進程的加快,企業規模擴大以及生產經營的復雜程度的提高,原有的單位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地勘單位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於加強內部監督管理,規范會計工作秩序,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地勘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保證地勘單位按照既定目標發展、實現經營目的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地勘單位管理成敗的關鍵,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內部會計控制模式是地勘單位發展的必然結果,將使地勘單位實現快速而穩定的發展。

二、地勘單位內部控制的涵義

地勘單位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製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範和管控。

(一)地勘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

地勘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包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範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二)地勘單位內部控制原則

(1)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則。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內部控制應當關注單位重要經濟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

(3)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單位內部的部門管理、職責分工、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

(4)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並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經濟活動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

地勘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應當根據本規范建立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並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包括梳理單位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系統分析經濟活動風險,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單位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並督促相關工作人員認真執行。

(三)地勘單位內部控制的依據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1]5號)出台後,各省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浙江、廣東、重慶和陝西等四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省市已出台了相應文件(國土資源部,2012)。基本上分為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和生產經營類等。分類改革後的地勘單位仍希望定位為公益事業單位,主要是公益一類,其次是公益二類。規范分類改革後地勘單位將發生一定變化:①重新核定事業單位編制;②出台一定支持政策,在一定時期內維持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目前財政撥款及離退休人員待遇政策不變;③規范事業單位管理,實行事企分離,地勘單位辦的公司要麼剝離,要麼注銷。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後,對不同類型的地勘單位,在諸如地質調查項目管理、預算和財務管理、礦權管理等方面,都面臨不同的管理要求,如何採用科學化、差別化的管理機制,需要給出明確的安排。在內部控制方面,對於劃分到公益一類地勘單位,嚴格執行財政部財會[2012]21號關於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通知精神執行;對於劃分到生產經營類的地勘單位,將按照財政部財會[2010]01號關於印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精神執行;介於二者之間的公益二類地勘單位,將具體區分實際業務類型,參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制定出本單位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本書主要基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通行做法做一介紹。

三、現代內部控制的發展

(一)內部控制的發展

內部控制的概念由以往的會計事項的審計逐步演變為由組織結構、崗位職責、人員條件、業務處理程序、檢查標准和內部審計等要素構成的較為嚴密的一種制度,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發展的。一般認為內部控制是從內部牽制發展而來,內部控制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即內部牽制階段、內部控制階段、管理控制和會計控制階段、內部控制結構階段、一體化結構階段

L.R.Dicksee最早於1905年提出內部牽制這個概念,指出內部牽制由職責分工、會計記錄、人員輪換構成。隨後,由E.Bennett發展了內部牽制的概念,並於1930年給內部牽制下定義為:內部牽制是賬戶和程序組成的協作系統,這個系統使得員工在從事本身工作時,獨立地對其他員工的工作進行連續性的檢查,以確定其舞弊的可能性。

1936年美國會計師協會(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前身)發布的《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的審查》文告中,將內部控制定義為:保護現金和其他資產,檢查簿計事務的准確性,而在公司內部採用的手段和方法。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審計程序委員會於1949年發表了題為《內部控制、協調系統諸要素及其對管理部門和注冊會計師的重要性》的專項報告,對內部控製作出如下定義:內部控制是企業所制定的,旨在保護資產、保證會計資料可靠性和准確性、提高經營效率、推動管理部門所制定的各項政策得以貫徹執行的組織計劃以及相互配套的各種方法及措施。

1985年6月,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學會、內部審計師協會、財務執行官協會和管理會計師協會共同成立了國家反舞弊性財務報告委員會,又稱Treadway委員會。該委員會所屬的內部控制專門研究委委員會發起機構委員會(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簡稱COSO委員會)。1988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了《審計准則公告第55號》。該公告中以內部控制結構的概念取代了內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同時也將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製程序界定為內部控制結構的構成要素,並且不再區分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

1992年,COSO委員會發布報告,即《內部控制——整體框架》(1994年進行了增補)。該研究報告標志著內部控制理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堪稱內部控制研究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COSO研究報告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層以及其他員工實施的,為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循性等目標的實現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同時,提出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包含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個互相關聯的要素。在五要素中,控制環境是其他要素賴以存在的基礎;風險評估是管理目標程序偏差時得以糾正的保證,是內部控制的依據。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理論在內部控制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有助於企業全方位構建內部控制系統。

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已成為內部控制的經典理論,國際上眾多知名企業紛紛借鑒這個框架建立了自己的內部控制體系,各國也參照其制定了本國的相關內部控制規范。然而,在以這個框架作為指導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時,在實踐中也發現了該框架存在的一些缺陷,主要體現在沒有充分關注企業的戰略風險控制。因此,2004年內部控制理論迎來了新的發展COSO《企業風險管理——總體框架》(以下簡稱《新框架》)。它是在原有的COSO內部控制五要素的框架體繫上,結合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簡稱SOX法案)的相關要求,通過引入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最終發展延伸而來的。新框架主要體現了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體是企業的公司治理機構和全體職工,范圍是企業內的所有層次和機構,而且還包括戰略目標的設定,目的是幫助企業更好的識別、分析、控制各種潛在風險事項,從而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完成。

(二)我國現階段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形成

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和保監會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於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並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業執行。該規范作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統一標准。2010年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和保監會出台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

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2012】21號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該規范由總則、風險評估和控制方法、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以及附則構成,共6章65條,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目前我國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是怎樣的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構成

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該配套指引由21項應用指引(此次發布了18項,涉及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的3項指引暫未發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與《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兩者以下合稱為評價與審計指引)所組成,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並計劃在上述施行公司的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連同2008年5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執行,以下簡稱為基本規范)共同構成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如果說目前已在上市公司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還只是一個框架結構,主要界定內部控制的內涵、目標、要素,說明制定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目的、依據及該規范的適用范圍,操作性指導還不強,還是一個方向性指南的話,那麼,《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則是企業加強和改進內部控制具體的、具有操作性的指南。

二、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評價

(一)對基本規范的評價

從基本規范來看,主要涉及到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內部控制的本質、目標、原則、要素(對象)與方法。規范提出的內部控制五原則: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效益性原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控制要素(對象)上,基本規范採用的是1994年COSO報告中的五要素觀,而沒有採用2004年風險管理框架的八要素觀,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實際上,這也涉及到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問題。內部控制主要體現在流程管理上。流程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業務流程,即規定完成業務的先後順序;二是管理流程,主要是對各風險管理點的標准。二者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流程管理」。

對於五要素之間的關系,內部控制環境是基礎(說明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開展控制活動),風險評估是前提(說明要重點針對什麼活動和在該活動的什麼方面進行控制),控制活動是核心(說明對需要重點控制的活動或環節運用什麼方法進行控制),信息與溝通是橋梁(以一定的方法對風險評估確定的應該控制的活動和環節開展控制,沒有信息的支持是無法達成目標的),監督是保障(沒有監督作為保障,控制的好壞在管理上沒有區別,則無法達到控制的目標)。就內部控制的方法來說,應該涉及到全部五個要素,既有內部控制環境的評價、改進方法,也有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的選擇方法;既有直接運用於控制活動的方法,也應有信息生產與溝通、監督的方法。

基本規范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1.在控制要素上僅提到內部監督,難以指導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指引,也說明基本規范與指引有不相銜接的地方;2.對控制方法的說明不集中,僅在第28條較詳細地闡述了控制活動的方法,對其他要素控制的方法很少說明,如風險評價的方法、信息生產與溝通的方法、監督的方法等;3.如何建立反舞弊機制問題放在信息與溝通要素部分不恰當,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內部監督的內容;4.對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清。如第12條規定,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但第13條又規定企業應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而在自我評價規范中又沒有具體涉及到審計委員會),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從這些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國仍然沒有處理好內部公司治理問題。

(二)對18項應用指引的評價

應用指引是對內部控制要素進行控制時的具體應用指南。從已公布的各項具體應用指引來看,重點突出了對風險的關注,這點值得肯定。已公布的18項應用指引都在總則部分說明了企業應關注的風險,這可看成企業風險評價的基礎和指南。就其他四個方面的要素來看,內部控制環境涉及到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5個具體指引。就控制活動來說,涉及到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9個具體指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生產控制的內容。在過去的徵求意見稿中有一個成本費用規范,現在也取消了。過去徵求意見稿中沒有全面預算規范,現在加了一個全面預算規范,筆者認為應將過去的成本費用規范與現在的全面預算規范結合起來。關於信息與溝通要素,涉及到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兩個具體指引。此次公布的18項應用指引歸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環境類指引,第二類為控制活動類指引,第三類為控制手段類指引,包括全面預算、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4項。第三類作為方法也可以,但並沒有和內部控制要素間的銜接。

⑹ 企業內部控制的定義是什麼

企業內控是企業為保證經營管理活動正常有序、合法的運行,採取對財務、人、資產、工作流程實行有效監管的系列活動。 企業內控要求保證企業資產、財務信息的准確性、真實性、有效性、及時性;保證對企業員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的監督機制。

作為企業面臨的新問題,企業內控如何實現,是企業和市場都急需解決的問題。經過實踐證明,通過對企業實行流程管理的改革,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實現企業內控。


(6)一類內控機制擴展閱讀:

企業內控的影響要素:

1、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5、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⑺ 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制定內控體包括的內容:職責分離、授權批准、相互制約、監督檢查,企業建立與實施內控體系應當遵循的五項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7)一類內控機制擴展閱讀:

企業的內控體系應當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各個階段、各個層級,涵蓋了營管企業每一項經理活動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內部控制的全面、全員、全過程式控制制的特性。

內部控制體系是為合理保證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

參考資料:網路-內控體系

⑻ 企業內部控制方法有哪些

一、企業內部控制方法:組織規劃控制
組織規劃是對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控制。企業組織機構有兩個層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結構問題,涉及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的設置及相關關系,二是管理部門設置及其關系,對財務管理來說,就是如何確定財務管理的廣度和深度,由此產生集權管理和分級管理的組織模式。職務分工主要解決不相容職務分離。所謂不相容職務分離是指那些由一個人擔任,即可能發生錯誤和弊端又可掩蓋其錯誤和弊端的職務。企業內部主要不相容職務有:授權批准職務、業務經辦職務、財產保管職務、會計記錄職務和審核監督職務。這五種職務之間應實行如下分離:
(1)授權批准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相分離。
(2)業務經辦職務與審核監督職務分離。
(3)業務經辦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
(4)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
(5)業務經辦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務相分離。
要建立健全組織規劃控制,目前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1)設立管理控制機構。例如,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中依據自身經營特點設立了審計委員會、價格委員會、報酬委員會等就是完善內部控制機制的有益嘗試。機構設置因單位的經營特點和經營規模而異,很難找到一個通用模式。比如設立價格委員會的企業大都是規模很大、採用集中采購方式且采購價格變動較大的企業,這些企業設立價格委員會能夠有效加強采購環節的價格監督與控制。再比如,對於規模大、技術含量很高、高知人員雲集、按勞取酬的企業,通過設立報酬委員會進行管理層持股及股票期權問題研究,能夠提高報酬計劃按勞取酬科學性、加強報酬計劃執行中的透明度和監控力度。(2)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杜絕高層管理人員交叉任職。交叉任職主要體現在董事長和總經理為一人,董事會和總經理班子人員重疊。在上市公司中,這一問題雖有了較大的改變,但從公司制企業的總體上看,仍普遍存在。這種交叉任職的後果是董事會與總經理班子之間權責不清、制衡力度銳減。關鍵人大權獨攬,一人具有幾乎無所不管的控制權,且常常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於一身,並有較大的任意性。交叉任職違背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必然帶來權責含糊,易於造成辦事程序由一個人操縱的現象出現。事實上,資金調撥、資產處置、對外投資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交叉任職,董事會缺乏獨立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做到董事長和總經理分設、董事會和總經理班子分設,避免人員重疊。
二、企業內部控制方法:授權批准控制
授權批準是指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以便進行控制,授權批准按其形式可分為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所謂一般授權是指對辦理常規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授權時效性較長;而特殊授權是對辦理例外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其時效性較短。不論採用哪一種授權批准方式,企業必須建立授權批准體系,其中包括:(1)授權批準的范圍,通常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都應納入其范圍。(2)授權批準的層次,應根據經濟活動的重要性和金額大小確定不同的授權批准層次,從而保證各管理層有權亦有責。(3)授權批準的責任,應當明確被授權者在履行權力時應對哪些方面負責,應避免責任不清,一旦出現問題又難咎其責的情況發生。(4)授權批準的程序,應規定每一類經濟業務審批程序,以便按程序辦理審批,以避免越級審批、違規審批的情況發生。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相應職權,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經濟業務。
三、企業內部控制方法:會計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要求單位必須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法規,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建立嚴密的會計控制系統。會計系統控制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規范和監督制度,且要充分體現權責明確、相互制約以及及時進行內部審計的要求。(2)統一會計政策,盡管國家制定了統一的會計制度,但其中某些會計政策是可選的。因此,從企業內部管理要求出發,必須統一執行所確定的會計政策,以便統一核算匯總分析和考核,企業會計政策可以專門文件的方式予以頒布。(3)統一會計科目,在實行國家統一一級會計科目的基礎上,企業應根據經營管理需要,統一設定明細科目,特別是集團性公司更有必要統一下級公司的會計明細科目,以便統一口徑,統一核算。(4)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與方法,遵循會計制度規定的各條核算原則,使會計真正實現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提供信息、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為企業外部各有關方面了解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標。
四、企業內部控制方法:全面預算控制
全面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達到企業既定目標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預算也是對企業經濟業務規劃的授權批准。全面預算控制應抓好以下環節:
(1)預算體系的建立,包括預算項目、標准和程序。(2)預算的編制和審定。(3)預算指標的下達及相關責任人或部門的落實。(4)預算執行的授權。(5)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 (6)預算差異的分析與調整。(7)預算業績的考核。全面預算是集體性工作,需要企業內各部門人員的相關合作。為此,有條件的企業應設立預算委員會,組織領導企業的全面預算工作,確保預算的執行。
五、企業內部控制方法:財產保全控制
財產保全控制包括:(1)限制直接接觸,限制直接接觸主要指嚴格限制無關人員對實物資產的直接接觸,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員才能夠接觸資產。限制直接接觸的對象包括限制接觸現金、其他易變現資產與存貨。(2)定期盤點,建立資產定期盤點制度,並保證盤點時資產的安全性。通常可採用先盤點實物,再核對賬冊來防止盤盈資產流失的可能性,對盤點中出現的差異應進行調查,對盤虧資產應分析原因、查明責任、完善相關制度。(3)記錄保護,應對企業各種文件資料(尤其是資產、財務、會計等資料)妥善保管,避免記錄受損、被盜、被毀的可能。對某些重要資料應留有後備記錄,以便在遭受意外損失或毀壞時重新恢復,這在當前計算機處理條件下尤為重要。(4)財產保險,通過對資產投保(如火災險、盜竊險、責任險或一切險)增加實物受損補償機會,從而保護實物的安全。 (5)財產記錄監控,對企業要建立資產個體檔案,資產增減變動應及時全面予以記錄。加強財產所有權證的管理,改革現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銷模式,減少備查簿的形式,使其價值納入財務報表體系內,從而保證賬實的一致性。
六、企業內部控制方法:人力資源控制
對於作為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的企業而言,人力資源要素的數量和質量狀況,人力資源所具有的忠誠、向心力和創造力,是企業興旺發達的活力和強大推動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調動企業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人力資源的潛能,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任務。人力資源控制應包括:
(1)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應聘人員符合招聘要求。
(2)制定員工工作規范,用以引導考核員工行為。
(3)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素質,更好地完成規定的任務。
(4)加強和考核獎懲力度,應定期對職工業績進行考核,獎懲分明。
(5)對重要崗位員工(如銷售、采購、出納)應建立職業信用保險機制,如簽訂信用承諾書,保薦人推薦或辦理商業信用保險。(6)工作崗位輪換,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工作崗位輪換,通過輪換及時發現存在的錯弊情況。同時也可以挖掘職工的潛在能力。(7)提高工資與福利待遇,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增強凝聚力。

七、企業內部控制方法:風險防範控制
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風險。風險控制要求單位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企業風險評估主要內容有:(1)籌資風險評估,如企業財務結構的確定、籌資結構的安排、籌資幣種金額及期限的制定、籌資成本的估算和籌資的償還計劃等都應事先評估、事中監督、事後考核。(2)投資風險評估,企業對各種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都要作可行性研究並根據項目和金額大小確定審批許可權,對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應制定應對預案。(3)信用風險評估,企業應制定客戶信用評估指標體系,確定信用授予標准,規定客戶信用審批程序,進行信用實施中的實時跟蹤。信用活動規模大的企業,可建立獨立信用部門,管理信用活動、控制信用風險。(4)合同風險評估,企業就建立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履行監督和違約時採取應對措施的控制科學試驗,必要時可聘請律師參與。風險防範控制是企業一項基礎性和經常性的工作,企業必要時可設置風險評估部門或崗位,專門負責有關風險的識別、規避和控制。
八、企業內部控制方法:內部報告控制
為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企業應當建立內部管理報告體系,全面反映經濟活動,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內部報告體系的建立應體現:反映部門經管責任,符合例外管理的要求,報告形式和內容簡明易懂,並要統籌規劃,避免重復。內部報告要根據管理層次設計報告頻率和內容詳簡。通常,高層管理者報告時間間隔時間長,內容從重、從簡;反之,報告時間間隔短,內容從全、從詳。常用的內部報告有:(1)資金分析報告,包括資金日報、借還款進度表、貸款擔保抵押表、銀行賬戶及印鑒管理表等。(2)經營分析報告。(3)費用分析報告。(4)資產分析報告。(5)投資分析報告。(6)財務分析報告等。

⑼ 內部控制包括哪些內容

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

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另外,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都是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

3、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要求

對各種自製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寫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

對各種賬簿記錄,要求帳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除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後,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外,還要規定財產物資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及時處理發生的差錯。

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許可權和控制方法

(1)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是比較容易的,比手工製作的憑證更規范、效率更高。

(2)電算化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的水平。

(3)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存取許可權進行控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