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三實
Ⅰ 銀行內控的三道防線是什麼
銀行內控三道防線是指預防性風險管理、存款保險制度、緊急救援制度,是商業銀行為防範內部風險設置的內部制衡與監督機制。
目前,對商業銀行如何設置「三道防線」,已無明確的監管要求。但是,經營管理中各項活動對既定目標的偏離和偏差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不但可能形成風險、造成損失,還可能釀成刑事案件,甚至導致商業銀行破產。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規定,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全面性。
銀行的內部控制不是只針對某一方面進行的,而應當滲透到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崗位和人員。不能留有死角和空白,要做到無所不控。
二、審慎性。
內部控制應當以防範風險、審慎經營為出發點,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尤其是設立新的機構或開辦新的業務,都應當體現「內控優先」的要求。
三、有效性。
內部控制應當具有高度的權威性,真正落到實處,任何人不得擁有不受內部控制約束的權力;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應當得到及時反饋和糾正。
四、獨立性。
內部控制的檢查、評價部門應當獨立於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執行部門,並有直接向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報告的渠道。
(1)內控三實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目標是:
一、保證國家法律法規、金融監管規章和商業銀行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
二、保證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全面實施和充分實現;
三、保證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四、保證業務記錄、財務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時、完整和真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銀行內控
Ⅱ 一直聽同事說內控內控,內部控制到底與公司有什麼關系
一、關於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概述
1.什麼是內部控制
我國新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所稱的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或者由企業章程規定的經理、廠長辦公會等類似的決策、治理機構,以下簡稱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以下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⑴企業戰略;⑵經營的效率和效果;⑶財務報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和完整;⑷資產的安全完整;⑸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要求。
企業內部控制涵蓋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層級、各個方面和各項業務環節。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組織形式、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
2.公司治理
在現代企業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公司治理即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有的也叫法人治理結構,主要是指在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界定企業各相關利益集團與所有者之間關系的組織方式、控制機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機構與制度安排。它是決定企業績效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本質意義上講,內部治理結構是指所有者和代理者之間的關系;從具體組織形式上講,是指股東會與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從法律的角度上講,是指所有者和代理者之間基於特定法律法規而形成的一種契約關系。
二、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互動關系分析
(一)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載體具有一致性
內部控制制度和公司內部治理都可以說是一系列制度安排,而好的制度安排要想發揮作用就必須依附於組織載體。脫離企業這個組織載體,內部控制和公司內部治理就好比是「鏡中花,水中月」,不論內部控制多麼健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多麼完善,也都只是憑空而論,不能發揮實際作用,更談不上實現企業的目標。另外,內部控制的加強和內部治理的完善都必須依靠企業的會計信息,二者具有共同的載體。信息是所有控制的前提,會計信息與內部治理相輔相成,內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可靠。而信息是公司內部治理的基礎。同時,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可靠也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本保證。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可以使管理者及時掌握組織的營運狀況,信息系統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也影響到內部治理成果的好壞。
(二)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一個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實際上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體現。內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已成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一,內部控制是實現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權利制衡的重要保證。公司治理結構分為外部治理結構與內部治理結構。內部治理結構受各利益相關方權利制衡的影響,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債權人等是代表各利益相關方的權力機構,它們之間權力的制衡構成了公司內部治理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內部控制是實現這些權力制衡的重要手段。
第二,內部控制能緩解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中股權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也有利於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企業的所有者希望能夠客觀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隨時監督企業經營者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並且希望企業經營者能夠採取有利於所有者自身利益的經營政策和管理措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規范單位經營管理行為,保證企業經營目標和財務報告可靠性的達成,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同時,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可以獲取可信賴的財務會計信息,評價經營者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實施對公司的間接控制。
第三,內部控制有利於董事會有效行使控制權。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情況下,董事會接受股東會委託行使對公司的控制權和決策權。董事會的經管責任和誠信的履行狀況,主要表現為向廣大股東提供可靠、有用的財務會計信息。
因此,董事會應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經營目標,建立高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和相應的信息質量監督保障體系,這是董事會行使控制權的重要保證。
(三)公司內部治理對內部控制的能動促進作用
健全的內部治理又是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保證。內部控制能否有效運行,與內部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關系。只有在完善的內部治理機構中,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與效果,並加強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首先,內部治理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和依據。內部治理是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基石,支撐和決定著其他要素。沒有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公司必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無論設計如何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會流於形式而難以收到既定效果。反之,內部治理完善,內部控制就可以行之有效。
其次,公司治理是內部控制的組織保障。內部治理具有權利配置功能、激勵約束功能和協調功能,可以解決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可以規范和約束代理人的行為,克服代理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可以激勵和約束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行為,從而影響內部控制的效率。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機制與公司治理結構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實際上是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體現。反過來,內部控制的創新和深化也將促進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四)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統一於實現企業的目標
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是減少虛假會計信息,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其基本目標乃是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而公司治理的目標是保證企業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防止董事、經理等代理人損害股東的利益。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企業目標得以實現的保證,只有實現企業目標,才能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
Ⅲ 內部控制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內部控制包括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它們源自管理層的經營方式,並與管理過程緊密相連。盡管此五項要素適用於各類企業,但是中小企業對其應用可能不同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業正式、組織性強,但其內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內部控制的五項要素為:
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決定了企業的基調,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控制環境提供了內部控制的基本規則和構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包括員工的誠信度、職業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權責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會的經營重點和目標等。
風險評估——每個企業都面臨諸多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有待評估的風險。風險評估的前提是使經營目標在不同層次上相互銜接,保持一致。風險評估指識別、分析相關風險以實現既定目標,從而形成風險管理的基礎。由於經濟、產業、法規和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需要確立一套機制來識別和應對由這些變化帶來的風險。
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指那些有助於管理層決策順利實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行為有助於確保實施必要的措施以管理風險,實現經營目標。控制行為體現在整個企業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部門中。它們包括諸如批准、授權、查證、核對、復核經營業績、資產保護和職責分工等活動。
有效性。 內部 控制的缺陷應該自下而上進行匯報, 性質嚴重的應上報最高管理層和董 事會。
這五項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統一體,對不斷變化 的環境自動作出反應。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的經營行為緊密相連,因基 本的商業動機而存在。
內部控製成為企業內部構架的核心部分和基本理 念時最為有效。這時內部控制可以支持經營質量和主動的授權,避免不 必要的花費,並對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反應。
內部控制的三類目標之間具有直接聯系,他們代表了企業努力的目標; 而五項要素代表了實現這些目標所需元素。 所有五項要素都與每一類目 標相聯系。
為實現每一類目標——如經營的效率和效果——需要五項要 素共同發揮作用,以說明經營的內部控制是有效的。 內部控制的定義——受人為因素影響、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這一
內在基本的概念——及其不同種類的的目標、內部控制要素、內控有效 性評價准則、與之相關的討論,構成這本內部控制基本構架的內容。 內部控制的目標:
提高企業運營的效果和效率。這里所謂的效果,就是實現組織目標 的程度(比如組織十分取得贏利、利潤的多寡等);效率就是一定資源 投入所帶來的產出。
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由於財務報表是綜 合反映企業經驗效果和效率的文件,也是企業風險控制的重要依據,因 此財務報告應該是可靠和完整的。
這里的可靠性是財務記錄應完全忠於 企業的資產財產狀況、經營過程和經營結果,同時要求對財務記錄進行 處理的手段和方法是正確的,技術和表達是准確的;所謂完整性,就是
財務報告要全面詳盡地反映組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結果, 而非有所保留 或有所遺漏。 法律法規和合同的遵循性。 法律法規和合同的執行可以從多個方面
反映企業的風險。一方面,違反法律和合同,會給企業帶來較高的違法 或違約層報(諸如罰款、索賠),另一方面,違反法律法規和合同的行
為,可能隱含著對企業資產或股東利益嚴重的危害(諸如轉移資產、破 壞企業信譽等)。
Ⅳ 內控、內部控制 是什麼意思
內控是內部控制的簡稱。指一般公司企業內部的控制運作。
我國財政部對內部會計控製做了如下的定義: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國際內部控制協會(Internal Control Institute,英文縮寫ICI )是2002年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Sarbanes-0xley Act」, SOX簡稱《薩•奧法案》出台後成立的專門致力於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教育組織和智囊機構。ICI開發完成了企業現實環境中實施內部控制所需的實務指南和評估方法,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領域量化評估工具的組織。
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資格認證項目是ICI在全球范圍推廣的職業人才教育項目。該資格認證項目建立了全球內部控制職業人士最基本的資格標准,並提出職業勝任能力持續改進的要求。
目前,ICI 的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資格證書分為兩個等級:
A 級: 高級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Certified Internal Control Professional,英文縮寫 CICP);B 級: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Certified Internal Control Specialist,英文縮寫 CICS)。
Ⅳ 內部控制包括哪些內容
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
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另外,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都是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
3、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要求
對各種自製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寫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
對各種賬簿記錄,要求帳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除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後,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外,還要規定財產物資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及時處理發生的差錯。
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許可權和控制方法
(1)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是比較容易的,比手工製作的憑證更規范、效率更高。
(2)電算化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的水平。
(3)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存取許可權進行控制。
Ⅵ 什麼是內控
准確來理解內部控制的定義:不同自部門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內控會有不同的看法。現代內控理論試圖提出能被普遍接受的內控定義,以便滿足不同單位的需要。美國審計權威機構COSO(1994)的定義是:內控是一個受某單位不同層次的人影響的過程,而設計這一過程是為了實現下述三大目標提供合理的保證:經營的效果和效率;財會報告的可靠性;對現行法規的遵守。
內控和內控制度是兩個概念:內控是一個過程,是為保證實現三大目標提供合理保證,而非絕對保證.內控制度是組織內部為實現經營目標,提高組織經營的效果及效率,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及准確性,保證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採取的各種政策和程序,是企業領導和各管理部門的有關人員在處理生產經營業務活動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種管理體系,包括為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採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
備注: COSO是全國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發起人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英文縮寫。
Ⅶ 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內部控制,是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性生活,從而能夠內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容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採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
控制要素包括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三)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四)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Ⅷ 審計,內控,風險管理,三者是什麼關系
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的始終,共同服務於企業經營、戰略日標的實現。風險管理為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提供了基礎和前提,也為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內部控制為風險管理提供了控制乎段,也為內部審計提供了審計對象;內部審計不僅直接以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作為檢查和評價的對象,而且通過審查、評價幫助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完善和優化。
風險是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如何有效的辨識、分析、評價,並適時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和控制這些風險,便構成了風險管理的內容。這里企業面臨的風險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類。
內部控制是指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主要是指對企業內部風險的控制。
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咨詢活動,用於改善企業的運作並增加其價值。通過引入一種系統的、有條理的方法去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一個機構實現其目標
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較為形象的說明風險管理、內控、內部審計三者之間的關系,某人開車從A地到B地去,那麼他的目標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快到達目的地。
在這里,把汽車作為一個主體,那麼在由A到B的過程中,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這一目標實現,即存在各種風險,既包括來自車輛自身的內部風險,對於汽車自身而言的風險無處不在,如車身質量、油電系統、動力系統、制動系統等都會影響由A到B目標的實現。也包括汽車之外的風險,如天氣、道路狀況、其他車輛等。概況起來說,存在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因此,為了順利到達,必須採取相關措施,來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
首先,從車輛本身角度來說,強化車身結構,保證車輛整體性,限制最高車速,進行事前控制。
需要加裝剎車、ABS等制動保障系統,胎壓監測、防爆胎系統等進行事中管控;加裝安全氣囊等進行事後控制。
制定、掌握正確的駕駛方法、流程,通過各種法律、法規加強對駕駛人員的監管和獎懲。
以上基於車輛的控制,被視為內部控制。
其次,除了汽車自身的存在的各種風險,天氣、道路狀況、其他車輛等外部風險也可能影響到出行目標的實現,對此,可以通過提前觀看天氣預報、收聽道路信息等,進行提前掌握相關信息,並採取相應防範和應對措施也就是對外部風險的管控。
從以上可以看出,既包括內部控制,也有外部風險管理,這些構成了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就是識別、分析存在的各種分析因素,檢查、評佑,內部控制、風險管控的有效性,定期檢查風險情況、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剩餘風險等,以此來改進、完善風險管控水平和能力,以便目標更好的實現。
對於企業而言,正因此存在各種風險影響經營目標的實現,因此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從內部管理的角度來規范各項流程、制度等,提高內部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規避、降低各種存在的風險,提升企業的績效。因此風險的存在是內部控制產生、發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內部控制並不等同於風險管理,企業面臨的風險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控制只能控制一部分內部風險,對於政策變化風險、經濟環境風險等外部風險,內部控制很難達到一個好的控制效果,需要進行風險的辨識、分析、評價,採取風險管控措施來規避、降低這些風險。也就是說,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風險管理是比內部控制更廣泛、更全面的管理理念。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之間是緊密聯系,二者共同為企業績效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效保障。一方面,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內部控制的檢查、評價,不斷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進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直接對象,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可以為內部審計提供良好的審計環境,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也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面對各種內外部風險,企業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辨識、分析、評價存在的各種風險,並採取措施,規避、降低風險,將風險控制的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內部審計,則獨立的對風險管理的過程進行審查,通過對風險管理有效性和剩餘風險的檢查、評價,不斷改進、完善風險管理,提升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因此,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具有獨立地位,是對風險管理的監控。
Ⅸ 內控缺陷分為哪三類
按照內部控制嚴重程度分類:
(1)重大缺陷
重大缺陷也稱實質性漏洞,是指一個或多個控制缺陷的組合,可能嚴重影響內部整體控制的有效性,進而導致企業無法及時防範或發現嚴重偏離整體控制目標的情形。
(2)重要缺陷
重要缺陷是指一個或多個一般缺陷的組合,其嚴重程度低於重大缺陷,但導致企業無法及時防範或發現嚴重偏離整體控制目標的嚴重程度依然重大,需引起管理層關注。例如,有關缺陷造成的負面影響在部分區域流傳,為公司聲譽帶來損害。
(3)一般缺陷
是指除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外的其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