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貧困戶
㈠ 貧困戶生活越來越難
應該是想要吞你家的扶貧款吧。你就把你一家人都帶到縣政府辦公室去
㈡ 困難戶的標準是什麼
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
拓展資料: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或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貧困的標准不同,目前國際貧困線標準是世界銀行提出的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 天1 美元收入的標准。
貧困戶的退出。貧困戶指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的退出以戶為單位,以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國家貧困標准、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為主要衡量指標。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超過當年國家貧困標準的低保家庭,視為脫貧人口。
㈢ 低保戶和困難戶有什麼區別
低保戶是住房或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
低保戶一般是因為病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生存條件惡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難的農戶,這些農民一般很難通過後期努力脫貧了,所以國家會給這些農民最低的生活保障金,讓他們可以在農民生活下去。
而困難戶其實並沒有準確定義,一般指得是特困戶,特困戶的認定要比低保戶嚴苛,只有未滿十六周歲的孩子,高於六十歲的老人,和殘疾人才能被認定為特困戶。
(3)最難貧困戶擴展閱讀:
民政部正式發布《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就特困人員的認定標准、申請程序等作了詳細規定。根據辦法。
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法履行義務能力的,應當列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第四條 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1.無勞動能力;
2.無生活來源;
3.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
第五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本辦法所稱的無勞動能力:
1.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2.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3.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級的肢體殘疾人;
4.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
㈣ 什麼條件才算貧困戶
貧困戶的界定,可以參照下面標准:
1.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
2.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
5.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
6.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7.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8.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對象)。
(4)最難貧困戶擴展閱讀:
「五看五比」精準識別貧困戶:
「五比五看」工作法:
一、看住房和穿著,就是看農戶的居住條件、穿著情況和生產生活條件,與村屯農戶比貧困程度;
二、看種養,就是看農戶的種養殖和家庭經營情況,與村屯農戶比農業收入和債務情況;
三、看勞力,就是看農戶的勞動力狀況和勞動技能掌握狀況,與村屯農戶比資產和外出務工收入;
四、看讀書郎,就是看農戶中有沒有家庭教育負債情況和在校生現狀,與村屯農戶比其教育支出和發展潛力;
五、看交通工具,就是看農戶有無耕牛或農用車、農機具、摩托車、小汽車等,與村屯農戶比有無便利的交通條件助其發展生產情況。
㈤ 扶貧戶和貧難戶一樣嗎
廣東究竟有多富?根據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08~2009)》顯示,其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成為名副其實「富可敵國」的省份。
然而,今年以來,廣東在總結改革之喜的同時,更在反思自身的改革之憂。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指出:「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到現在這個發展階段,最窮的地方還在廣東,這是廣東之恥,是先富地區之恥。」
7個月過去了,這些被譽為「廣東之恥」的地區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富」廣東有多窮?
連南瑤族自治縣位於粵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全縣總面積1306.7平方公里,總人口17萬,其中以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3%,是廣東省16個重點扶貧開發縣之一。
「外人根本無法想像我們的貧困情況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我縣仍有29個省級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未達到3萬元,2010年連南縣人均純收入2500元以下貧困人口仍然有6810戶」,連南縣委書記崔建軍說。
連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加上受歷史、區位、交通等因素制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仍較落後,因而集「老、少、邊、山、窮」於一身,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仍較艱苦。
2009年清連高速公路開通前,從連南縣城開車去廣州,至少要花費5小時以上,許多居住在大山裡的瑤民,一輩子也難得走出連南。
三排鎮光明村距離連南縣城20公里,四面環山,年降雨量稀少,水資源奇缺。據村幹部盤亞頭哥介紹,村人均水田大概在2—3分,種水稻是不夠吃的,需要在山地補種一些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秋、冬天幾乎沒有雨下,每年從9月旱到次年3月。加上石灰岩地區地表蓄水難,以致該村的水田和山地都成了「望天田」:下雨則有收成,不下雨則旱。乾旱缺水的村民,因為只能喝不衛生的山水而多患疾病。「全村人有30多人患過腎結石。」盤亞頭哥說,因病返貧的村民甚至占當地貧困戶3成。
連南只是粵東、粵西北諸多貧困縣中的一個。據統計,廣東有3409個貧困村,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58畝,其中屬於旱澇保收的耕地只佔49%,人均不到0.3畝。目前廣東雖然解決了通往行政村的公路,但許多自然村仍未能通機動車,交通不便制約農民發展生產和產品銷售。 「先天不足」成為廣東貧困地區無法享有改革開放絕大部分成果的重要原因。廣東省扶貧辦主任林果先認為,山區是廣東省的生態屏障,為了廣東的青山綠水,舍棄了許多工業項目,當地財政收入和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受到制約。如河源市,為了保護新豐江水庫的一泓凈水,庫區周邊廣泛地區的工業、旅遊項目發展受到限制,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和民眾收入水平。
事實上,在開發與保護之間找到一條平衡木,成為廣東必須面對的問題。在現有的財稅體制下,發達地區由於擁有更多資金進行配套投入,發展速度加快,而欠發達地區原有配套投入不足,出現了發展緩慢的情況。「長期薄弱的基礎,導致各項財政相當吃緊,因此在關系地區長遠發展的國家、省市項目,比如交通基礎設施、帶動型產業等方面,我們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有支持項目了,憂的是地方資金配套難……」崔建軍說,這是欠發達地區的無奈。
「我要脫貧」也要培養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發展的成果需要與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分享」,廣東省扶貧辦主任林果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汪洋書記的『廣東之恥』說揭示了當前廣東的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協調,貧富差距大的真實現狀。」廣東目前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
「貧富差距擴大像是進入了惡性循環,除了財富的『馬太效應』之外,由於信息閉塞造成的思想觀念的『馬太效應』更是困擾著欠發達地區的發展。」連南任縣委書記崔建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讓這些人的思維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林果先坦言,一些貧困地區的人們已經習慣於現狀,「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對扶貧致富沒有太多主動性,甚至認為扶貧是國家的事;一些貧困農民安於貧困,長期的貧困使他們變得麻木,只希望給錢給物,不願通過勞動擺脫貧窮;同時,以往的扶貧模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在幫扶責任、幫扶對象、幫扶方式上都不盡科學,以至於出現了扶貧就是「養懶漢」的現象。
當前,連南等地正在對高寒邊遠山區群眾進行移民工作。「汪洋書記來調研的時候,看到高寒邊遠山區的農戶居住環境惡劣,指出一定要讓他們下山來改變這一局面,後來省委還專門下了一個『加快實施移民搬遷工程、推進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步伐』的文件。」崔建軍告訴記者,但是,高寒邊遠山區的移民工作卻一直受到「故土」觀念的束縛。據統計,連南縣居住在高寒邊遠山區的農戶共有3278戶,其中只有1629戶農戶願意搬遷到縣城或中心鎮。移民下山是促進人們思想觀念改變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幫助貧困地區群眾開闊眼界,增強發展的動力。
據連南縣的規劃,從2009年開始,以每年搬遷300戶左右的規模,5年內將1629戶貧困戶分期分批搬遷到縣城移民新村。以連南縣三江鎮為例,正在規劃建設總投資4億元,總體規劃面積346畝,集「吃、住、游、購、娛」於一體的高寒山區自願移民村,使得高寒邊遠山區的農戶能夠「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
三年消滅貧困
2009年6月,廣東省正式實施「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扶貧新模式,通過建立扶貧工作的「問責機制」希望能夠改變把扶貧工作僅限於「走過場」的境地。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在此次廣東省「雙到」工作中,廣東省委省政府已經動員省直、中直駐粵單位、企事業單位和珠三角7個經濟發達市,以及粵東西北14個市及其所屬縣(市、區)的機關單位、企業,直接參與掛鉤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圍繞3409個貧困村和村內貧困戶進行定點、定人、定責幫扶。
以連南縣為例,全縣9916戶貧困戶、38個貧困村和31個非貧困村被分解,分別安排給15個省直單位、佛山順德區、12個市直單位和94個縣直單位結對幫扶。
「目前仍擺脫不了貧困的,大多數是居住在邊遠地區,自然環境差,幫扶工作難度大,脫貧成本高,是扶貧工作的 硬骨頭」,林果先告訴記者:「從以往的扶貧就是蓋房修路、送錢送物,到現在不僅有資金投入,還投入大量的人才、物力,還帶去了發達地區擁有的市場觀念和信息,同時,部門第一把手親自抓,每村派駐工作組和幹部,每戶有責任人,為貧困農戶的脫貧,真抓實干,不達目的不罷休。」
林果先介紹,在此次「雙到」工作中,廣東建立了瞄準機制,實施「靶向療法」,解決「扶誰的貧」的問題。核實清楚誰是貧困戶,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瞄準機制,更直接、更精確地配置機關、企事業單位扶貧資源,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定點清除貧困。
「我相信『雙到』工作三五年會見到明顯成效」,崔建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為了改變『救急不救窮』的局面,『雙到』工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不相同,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有入股分紅的,有小額貸款的,也有『公司+基地+農戶』發展種養的,有發展農產品加工的,有提供勞動力技能培訓的,有幫助轉移就業的,有整體搬遷移民的,有建設安居工程的,還有科技智力扶貧的等等。」
不過,相對於以往,目前廣東實施「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優勢,在於把資源配置到戶,把責任明確到人。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問題,解決貧困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能致富,這是根本和長遠之策。(鄒錫蘭 談佳隆)
㈥ 農村家庭困難戶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貧困戶的界抄定,可以參照下面標准:1.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2.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5.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6.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7.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8.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對象)。
㈦ 什麼條件才可以申請困難戶的
貧困戶的界定,可以參照下面標准:1.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2.相對貧困人口內(年人均純收入容628—865元);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5.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6.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7.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8.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對象)。
㈧ 國家扶貧關心戶,還是扶貧最困難戶
理論上是扶貧最困難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扶貧國家關心的戶。
㈨ 國家扶貧困難戶有哪些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貫徹生產自救方針,採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產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階段二,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產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眾互助,採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
階段三,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為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辟生產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