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陝扶貧平台
❶ 陝西上半年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多少戶
從陝西省國土資源廳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陝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開工28.45萬套,按照國家標准入住14.95萬戶共50.88萬人。
此外,陝西國土部門在56個貧困縣(區)按照國家政策傾斜支持43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將新增耕地面積近5萬畝,直接受益人口10萬人。
❷ 脫貧攻堅專題組織生活會個人對照檢查材料
脫貧攻堅專題組織生活會個人對照檢查材料:
根據市紀委、市委組織部《關於認真開好脫貧攻堅巡視考核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的通知》要求,按照委黨組的安排部署,現將我的對照檢查情況簡要匯報如下,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一、存在問題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能認真系統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六次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細學精學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
政策要求和中央第四巡視組脫貧攻堅專項巡視、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精神,切實增強推進脫貧攻堅、做好整改落實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脫貧攻堅工作的政治責任和整改提高的思想自覺有了一定的提升。通過開展走村入戶大走訪和組織相關單位。
召開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座談會等活動,認真聽取基層群眾、包扶村鎮、相關單位的意見,虛心查找自己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在思想認識、攻堅責任、工作措施、任務推進和紀律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現將有關問題剖析如下:
1、思想認識方面。雖然我能夠一貫自覺全面系統的學習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方針政策,特別是能充分利用各種時機,藉助現代媒體深入的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有關重要講話精神,但仍然存在著學習不夠深入、不深刻。
精神實質理解把握不精準的問題;對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性、嚴峻性認識還有些局限性,總認為在大家五年多的不懈努力下,去年已經實現包扶村商鎮北坪村整體脫貧出列,就算完成了整個脫貧攻堅工作任務的片面認識,沒有認識到村脫貧還有不到位的地方。
對低保戶、兜底戶仍然需要認真精心細心的做好工作的突出問題思考研究還不夠深入;在包扶村整村出列後,特別是在當前全市經濟工作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感覺到對脫貧攻堅工作投入精力不足,思考的不多,做的不夠的現象時有發生,偶爾有松一口氣的想法。
沒有從政治和全局高度正確看待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脫貧攻堅政治責任擔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攻堅責任方面。雖然依然能夠按照各級要求,穩步有序的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特別是對包扶村的扶貧工作從來都是按照《北坪村脫貧攻堅2015-2020實施計劃》有序穩步推進沒有放鬆,但今年總有去年已經實現包扶村整村出列。
對包扶村脫貧攻堅工作投入不夠的問題,對委里部分包扶幹部的脫貧攻堅工作責任落實,還夯得不實,還有不到位的地方,總有這樣那樣的細節問題處理不到位;在抓黨建促脫貧方面研究不夠,在調動包扶黨員幹部的創造性工作方面,工作開展的力度還有待加強。
在指領引導北坪村書記和村班子成員發揮「領頭雁」作用方面做法太過單一,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在夯實村整改主體責任落細落實方面,還存在著村幹部工作狀態不佳、對村子底數不清、督導檢查不嚴、相關問題屢改屢犯整改不徹底的問題時有發生。
3、工作措施方面。在指導委駐村工作隊和村「四支力量」開展工作時,雖然能夠嚴格按照對中央脫貧攻堅精準方略和委黨組《北坪村脫貧攻堅2015-2020實施計劃》來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市發改委連續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單位。
市發改委駐村工作隊連續三年被丹鳳縣商鎮黨委、政府,丹鳳縣縣委、縣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優秀駐村工作隊」的成績,但在具體工作中還有產業扶持不精準,把握不到位的地方;對「兩不愁三保障」理解認識還不夠精準,在處理基本醫療有保障和慢性病。
大病保障方面認識上還存在誤區;在做好「兩個確保」時,認識還存在偏差,包扶村人居飲水因季節性影響,還有部分村民的安全飲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整體人居飲水安全保障還有待完善;對非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做的還不夠不扎實,有不到位的地方。
在扶貧對象的產業扶貧方面,方法不多,路子不廣,想的不夠,做的不到位。
4、任務推進方面。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能夠嚴格按照組織編制的《丹鳳商鎮北坪村景觀提升設計方案》和《北坪村產業與基礎設施規劃》來穩步有序推進,但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著包扶村基礎設施建設貪大求全和村裡人居環境整治不扎實、不徹底、整治工作質量不高的問題。
易地扶貧搬遷,在解決搬得出的問題上力度很大,包扶村58戶搬遷戶全部實現交鑰匙,但在搬遷後就業保障方面,想的不多,做的還不到位,搬遷戶舊宅基地騰退復墾工作開展不扎實;蘇陝扶貧協作經濟效益發揮不明顯,分紅落實力度不大,成效不是特別明顯。
5、紀律作風方面。在開展具體工作中,能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各級要求,從不給包扶村和村所在地政府添麻煩,多年來從未在村上拿過任何東西,也從沒吃過村上一口飯,自己這樣做,也嚴格要求所有包扶幹部這樣做。但在開展「精準脫貧日」、入戶走訪。
「四扶五風六化」扶智扶志等活動中,存在著統籌檢查督辦不到位的現象,總有這樣那樣的細節問題處理不到位;對「以案促改」工作有部署、有安排、有措施,但工作開展不深入、不細致、不全面,對馮新柱在扶貧領域造成的惡劣影響肅清工作,力度還不夠,步子還不大。
二、原因分析
剖析自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自己在思想上有所放鬆,政策理解把握不精準,工作措施不夠所致。具體表現在:
在思想上,沒有真正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思想,政策理解上還存在著偏差,更多的時候只是講得多,沒有將它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總認為現在包扶村已經整體出列,大任務已經完成,沒必要投入過多的精力,發展全市經濟才是主要的。
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好全市重大項目、營商環境營造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的工作中,放鬆了抓脫貧攻堅工作的力度,看到別人怎麼做,自己也跟著那樣做,隨大流走,有盲目從眾心理。在具體工作中,沒有嚴格要求自己,放鬆要求,沒有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帶動身邊的同志。
沒有把脫貧攻堅工作和整個全局工作通盤考慮,整體統籌安排,認識有偏差,有誤區,總認為包扶村已經整體出列,村裡基礎設施已經全部到位,包扶村已經通過省市縣「57」達標驗收,「兩不愁三保障」「兩個確保」已經實現並通過中央組織的第三方評估驗收。
村集體經濟組織早已建成營運並實現首次分紅,自己所包扶的包扶戶已經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可以放心了,有僥幸心理存在。
三、整改方向
針對自身存在問題,我將從自己的思想源頭抓起,從實際行動做起,真正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好。針對查找出來的問題,我將進行如下整改:
(一)加強學習,增強思想認識。作為單位的分管領導,我將帶頭認真系統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六次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細學精學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
政策要求和中央第四巡視組脫貧攻堅專項巡視、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精神等相關材料,不斷強化學習,提高政治站位,把脫貧攻堅工作當做當前的頭等大事、第一政治任務抓好做好落地生根,把各級精神落實落細落到實處。(二)改變作風,強化責任,提高服務能力。針對存在問題,撲下身子帶頭整改,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要圍繞年度目標任務落實,加快推進中央第四巡視組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要舉一反三,深入分析,准確研判。
做到徹底整改,改徹底。要明確分工,強化責任落實,提高工作效率。要創新思路,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兩個確保」中心目標任務,不斷提高工作成效。
(三)嚴格自律,切實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嚴格按各項制度辦事,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認真執行中央有關規定,帶頭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
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六次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精準實施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政策要求和中央第四巡視組脫貧攻堅專項巡視、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精神,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之風。
牢固樹立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的觀念,樹立將脫貧攻堅工作長期做,做長期的思想,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商洛社會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❸ 建檔立卡貧困戶怎麼查詢
你可以看看自己所在地區的「建檔立卡戶查詢系統」的查詢功能是否開通,
有些地區開放了「建檔立卡戶查詢系統」,可以直接上網後在系統中輸入姓名及身份證號進行查詢自己是否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若是沒有開通,建議去當地咨詢是否在檔或扶貧政策,或者直接向相關人員咨詢。
低收入農戶信息不便對外公開。所有低收入農戶、低收入村信息統一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
錄入信息包含低收入農戶的基本信息、收入、就業、幫扶等各類私人信息,為保護個人及家庭隱私,參照國家扶貧信息系統的使用方式,不對外公開
(3)蘇陝扶貧平台擴展閱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
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專項扶貧措施要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❹ 鄉村振興料迎稅收優惠「新紅包」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2020年1-11月,稅務部門落實支持脫貧攻堅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實現減稅984.62億元,同比增長38%。專家表示,防止返貧、支持鄉村振興未來仍需政策支持,更多鞏固性扶貧政策值得期待。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今年稅務部門可能針對支持鄉村振興出台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指引,更好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稅收優惠支持脫貧攻堅
在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城關鎮豐台村,7萬多貧困人口依靠羊產業實現脫貧。
「有了稅收支持,公司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企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上。」坐落在豐台村的羊產業企業鎮原中盛華美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稅務部門2019年、2020年兩年為企業減免各類稅費1117萬元。公司帶動全縣新建、改擴建養殖合作社81個,吸納貧困戶4542戶。
近年來,財稅部門從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涉農產業發展、激發貧困地區創業就業活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促進「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加大扶貧捐贈等六方面出台110項支持脫貧攻堅的稅收優惠政策,並分類列出政策內容、享受條件、政策依據等,三次更新發布《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指引》。
其中,在推動涉農產業發展方面,圍繞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促進農業生產、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促進農產品流通、支持農業資源綜合利用,財稅部門實施「公司+農戶」經營模式減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農林牧漁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等一系列稅收支持政策,助力貧困地區增強「造血」功能。
稅務部門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稅務系統共幫扶8782個貧困村、72萬多個建檔立卡貧困農戶。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表示,《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指引》覆蓋范圍廣、政策時效長,不少稅收優惠政策與落實稅收法定相結合,把其融合進長期性的法定式減免,這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穩定政策預期,促進社會繼續加大對扶貧攻堅事業的投資及幫助。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4500餘戶扶貧產品經銷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2.9%,增速比2019年和2018年分別提高19.4個和17.7個百分點,顯著高於2020年全國企業銷售總體增速。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日前介紹,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後,仍需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一是要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繼續實行「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二是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三是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
近期,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可以預期,相關政策仍會保持一定延續性,並進行結構優化。比如,四川提出,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陝西表示,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對接,推動蘇陝扶貧協作向區域經濟合作升級。
李旭紅認為,由於區域地理位置差異、要素稟賦不同,雖然一些區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但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仍存在。相關部門仍需出台一定的政策優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❺ 扶風縣是貧困縣嗎
扶風縣是陝西省貧困縣哦。
陝西省集中43個連片特殊貧困困難縣(區)
西安市:周至縣。
寶雞市:扶風縣、隴縣、千陽縣、麟游縣、太白縣。
咸陽市:永壽縣、長武縣、淳化縣。
榆林市:橫山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清澗縣、子洲縣。
漢中市:南鄭縣、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佛坪縣、留壩縣。
安康市:漢濱區、旬陽縣、紫陽縣、漢陰縣、石泉縣、平利縣、白河縣、嵐皋縣、寧陝縣、鎮坪縣。
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山陽縣、丹鳳縣、商南縣、鎮安縣、柞水縣。
其中就有扶風縣哦。
扶風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為佛骨聖地、佛教聖地法門寺所在地。位於陝西省中西部,寶雞市境東部湋河流域。介於東經107°45′—108°03′,北緯34°12′—34°37′之間,總面積720平方千米。
扶風縣是寶雞市的東大門,因「扶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地勢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為主。扶風縣屬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境內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礦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隴海鐵路、G30西寶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過境。被稱為東方佛都。
(5)蘇陝扶貧平台擴展閱讀
扶風縣的各方面情況:
1、扶風縣水資源總量49.86億立方米,其中渭河、水和漆水過境流量即達46.5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僅33018萬立方米,余均暫難開發利用。可開發利用量占資源總量的6.6%,居民人均786立方米。
2、以蘋果為主,品種以秦冠為主,還有多種雜果如桃、梨、杏、葡萄、柿子、山楂等。乾果以核桃為主,是「隔年核桃」的原生地。
3、有針葉用材樹6種;闊葉用材樹48種;灌木18種;刺槐和油松在山區大面積成林;水杉在渭河南岸灘地有成片栽植;農田林網以楊樹為主,泡桐次之;村莊院落多栽楊、桐和椿、榆、楸、槐等4個鄉土品種。
4、扶風縣野生動物獸類主要有:狼、豺、野兔、豹、野豬、獾、狍、黃鼠狼、蝙蝠。
5、扶風縣礦產資源多為建材原料,北部山區下古生代地層盛產灰岩,儲量約15億立方米,碳酸鈣含量50%以上,現正大量開采。
6、截至2018年末,扶風縣戶籍人口44.3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719人,人口出生率為8.25‰;死亡人口2155人,死亡率為4.7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7‰。
7、2018年,扶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9.87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0.82億元,比上年增長2.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78.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0.26億元,比上年增長7.5%。
三次產業結構為14.9:56.3:28.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33055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78.9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42%。
8、2018年,扶風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38億元,比上年增長4.8%。郭野路、扶法路拓寬改造工程已通車。
9、截至2018年末,扶風縣共有普通中學21所(含私立高中1所),小學83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35人,小學專任教師1437人。全年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8372人,小學在校學生21230人。普惠性幼兒園佔比86.4%。
❻ 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的主要成績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校緊緊依託市場,圍繞市場需求辦學,在辦學實踐中,始終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建特技隊伍、育特長學生、辦品牌學校」的辦學理念;二是堅持把學校辦成「在全區有很大美譽度、在全市有核心影響力、在全省有重要地位的」辦學目標;三是堅持「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服務三農、職教富民;適應市場、創新專業」的辦學特色,走內涵建設之路,施強校發展方略,培養了一大批技能型、應用型的專業人才,為促進地域經濟的發展與騰飛作出了積極貢獻。 發展是永恆的主題,質量是生存的根本。我校能緊緊把握發展機遇,緊緊抓住質量這個中心,強化內涵建設,大力實施「2223」工程。
1、確立兩個定位:既辦好各個層次的學歷教育,又辦好各種類型的短期培訓班;既培養面向社會、走向市場的應用型人才,又著力培養能繼續深造可持續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2、實現兩個轉變:從單純追求學生數量的增加和辦學規模的擴大,轉變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辦學效益的增長;從單一追求辦學條件的改善轉變為辦學水平的提高和服務功能的拓展。
3、實施兩個重點:一是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一是畢業生就業和創業。
4、狠抓三項工程:以學生為主體,狠抓「素質工程」;以教師為主導,狠抓「師表工程」;以教學為中心,狠抓「質量工程」。
由於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明晰的辦學目標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由小到大,由弱變強,跨越發展,成果輝煌。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由一所普通職校躋身於國家級重點職校行列,學校由一所農村職校挺進到現代化職校團隊。 師資隊伍的結構和質量,是職業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我校一直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加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採取「外部引進,內部培訓,鼓勵進修」等多種形式,努力培養一支「基礎知識寬、專業技能精、教育理論新、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1、外部引進,師資來源「四源並進」。一方面,主動與科研院所、行業協會聯系,聘請專家、教授加入我校專業建設委員會和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二方面,與企業強化合作,聘請企業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實習指導教師;三方面,從優秀大學畢業生中招聘,補充新鮮血液。四方面,築巢引鳥,種梧引鳳,出台優惠政策,吸納社會上高技能人才充實專業教師隊伍。
2、內部培養,師資培訓「四位一體」。一是統籌安排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出國培訓、「四新」培訓、國家、省、市骨幹教師培訓等項目,近三年,平均每年組織近70人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其中40多人參加省級以上培訓,11人參加出國培訓;二是所有的專業教師都經歷了企業頂崗實踐培訓,從生產和服務一線帶回大量經驗;三是開展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有陣地、講實效,通過不離校、不離職、不離崗的校本培訓,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升了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四是加強自我研修,讓教師在自我研修中提高,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潛能。
3、鼓勵進修,職業成長「四能並舉」。我校以課程改革為動力,以專業建設為契機,鼓勵教師加強業務進修,多方位為教師搭建成長、提高和發展的平台,逐步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教學業務能力、教學科研能力和課程改革能力,取得了「一師多能」的積極效果,實現了「四能並舉」的發展目標。
4、建立機制,實施培養「四大工程」。實施「名師工程」,培養領軍人才;實施「雙師工程」,造就技師人才;實施「青藍工程」,積蓄後備人才;實施「課改工程」,培養課改精英。同時藉助於名師工作室平台,充分發揮高水平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學校成立了以李傳珊、朱明松等南京市學科帶頭人領銜的「名師工作室」,建立起全校優秀教師間合作互動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5、教科研推動,加大教師自我發展力度。用三年,學校建立健全了相關教科研製度,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動。學校有2位教師被聘為江蘇省中心教研組成員,6位教師被聘為南京市中心教研組成員。學校研究完成國家級課題一項,正在研究省級「十一五」課題一項、市級「十一五」課題一項;有關教師參與研究國家級課題四項、省級課題一項、市級課題四項,三年時間,全校教師有216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在江蘇省第四、第五屆職業教育創意論壇中有9人獲得一等獎,39人分獲二、三等獎,學校連續兩年獲得江蘇省優秀組織學校獎。2007年以來的江蘇省技能大賽中,我校有6位老師獲獎,而在江蘇省三屆創新大賽中,我校共有21名老師指導的學生創新作品獲得一、二、三等獎。 我校認真貫徹實施《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堅持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課程改革為動力,由於全面推進力度大,全方位實施效果好,專業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課程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緊貼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我校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堅持科研引領、專家指導,聘請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學校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科學規劃,指導學校的專業建設和發展。那時,我校有四大專業群13個專業:一是根據長三角地區機械、數控行業飛躍發展的態勢,確立以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為龍頭專業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二是結合本地區電子行業的需求現狀,確立以電子應用技術為龍頭專業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群;三是依據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市場趨勢,確立以計算機應用為龍頭專業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專業群;四是依據本地區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飛速發展的趨勢及對高素質財會人員的迫切需求狀況,確立以會計和電子商務為雙龍頭專業的經貿專業群。在這四個專業群中,重點建設好各龍頭專業,做大做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群和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樹立精品意識,打造品牌專業,強化主幹專業,由於加強專業建設的力度大,效果好,電子技術應用和機電技術應用兩個專業均被認定為省級示範專業。
2、服務地方經濟,開發特色專業。「天賜國寶 中華一絕」雨花石的主產地在南京六合,六合自古以來就是譽滿海內外的「雨花石之鄉」。六合雨花石產業已越做越大,當時在六合從事雨花石生產的企業和公司有200多家,加上個體工商戶和在全國各地銷售雨花石的代理商,總數超過1000家,年銷售收入不下3億元,從業人數超萬人。此外,雨花石工藝品、首飾等加工產品的生產也漸成大觀。為了擦亮「雨花石之鄉」這塊「金字招牌」,充分挖掘雨花石千百年來積淀的深厚文化底蘊,用文化提升六合的雨花石產業,為六合區培植扶持龍頭企業,開發深加工產品,把雨花石產業做成六合的特色產業、招牌產業和支柱產業,我校主動邀請南京市和六合區雨花石協會的領導和專家召開論證會,並與開發、生產雨花石工藝品的企業聯合開辦「工藝美術」(雨花石雕刻)專業,為雨花石產業提檔升級並做大做強培養專門人才。
3、不斷加大課改力度,課改工作穩步推進。我校以《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為指導,建立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建立健全了課程改革組織機構,成立學校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指導各專業課程改革團隊的工作,劃撥專款確保課程改革的經費需求。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堅持專家引領、科研先導,制定了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課程改革方案,堅持邊實驗邊推廣的原則,逐步深入。堅持深入市場調研,以市場需求定專業、以崗位能力分析為基礎,從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評價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整合課程內容,大力推行項目化教學、理實一體化等以實踐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構建「三以一化」課程體系;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開設選修課,努力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空間,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職業素質的培養,確定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技能為特長的學生培養規格要求。文化課課改結合專業教育,突出「必須」和「夠用」的原則,加強對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專業課課改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構建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實施項目教學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技能均有較大提高。
學校課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分獲南京市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成效一等獎,數學學科獲得二等獎。2008年11月,我校成功舉辦了南京市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現場會,為全市兄弟學校提供了鮮活的課程改革經驗。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被認定為省課改實驗點,2009年2月學校被認定為省首批課程改革實驗學校。
4、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學校制定了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的制度及其管理辦法,以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來激勵教師、學生刻苦訓練,提升技能水平。學校既高度重視省市級技能比賽,做到有賽必參並力爭取得好成績,同時又高度重視更多學生和專業教師技能水平的提升,明確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技能競賽目標。近兩年來,學校每年舉辦技能節,力求做到技能比賽覆蓋到全校每一個專業、每一位專業教師和每一位學生,在校內形成「學專業、長才幹、練技能、展風采」的良好氛圍,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技能訓練管理機制和選拔機制。當時三年,我校師生在省級各類教學、技能、技術創新大賽中獲獎達69人次,在全市乃至全省產生了較大的反響。2007年,在首屆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大賽活動中,共產生六個一等獎,我校沈明老師指導學生設計的創新作品在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也是南京市唯一的一個一等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學校」稱號。2009年,我校師生在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上,學生組的趙亞明、王凱一組選手獲得電工電子類光機電一體化設備組裝與調試的一等獎,教師組的李家墅獲得電工電子類電子產品的裝配與調試二等獎、孫書雲獲得電工電子類光機電一體化二等獎、郭發軍獲得機電類車工組二等獎,獲獎的等級和人次在南京市的五個郊區縣中位列第一。
5.擴大國際交流,提高學生成材規格。我校積極拓展辦學空間,努力讓更多的師生走出國門研修,提高就業質量和成才規格。近幾年,我校先後選派了多名學生赴澳大利亞、日本留學深造,2007年,儲竹雲、宋文珊、章曉娟、郝曉燕、楊芳芳、陳紅霞、焦慧等8名學生經過嚴格的心理測試、檔案選調、個別面試等程序,考核合格後,到日本米有奇化成株式會社邊學習、邊工作。2008年,王蒙同學順利通過雅思考試,遠赴澳大利亞留學,成為南京市中職學生走出國門進行深造的第一人。 學校始終把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作為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學校對實訓基地建設逐年加大了投入力度,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產教結合為模式」的實訓基地建設思路,創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集教學、培訓、鑒定、產學研為一體的實習訓練基地。
1、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提升綜合辦學能力。作為一所地處城鄉結合部的職業學校,在市、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實訓基地建設進行了高起點規劃,高標准要求,高力度投入。機電實訓大樓、電子實訓大樓、多功能活動中心等相繼建成。已建成兩個省級實訓基地——數控實訓基地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的培訓項目涵蓋全校所有專業大類。還建成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六合經濟開發區人才培訓基地、六合區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基地等。各實訓基地的實訓實驗設備設施配置齊全,數量足夠,現代化程度高,與本地區企業所用的設備相比,達到了先進性和實用性的要求。
2、實訓基地建設有特色,產、學、研做到了有機結合。我校的實訓基地實施產教結合模式,使消耗性實訓轉變為生產性實訓,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實訓基地除具備教學、培訓、生產三項職能外,還建成了勞動部門批準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具有全國、省、市技能大賽和技能鑒定相匹配的設備設施。06年我校是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大賽的承辦單位之一,08年、09年、10年連續三年承辦了省技能大賽南京市選拔賽。實訓基地的建設促使了我校辦學理念、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日益更新和突飛猛進。
3、學校各專業均建有對口、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數已達16個,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制訂實習計劃,由實習單位安排有經驗的技術或管理人員負責學生實習工作,做到定崗位、定師傅、定期考核、定期輪崗。同時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選派指導教師全程參與,做好實習期間的管理和相關服務工作。建立學生實習管理檔案,學校定期檢查實習情況,加強對實習學生的實習安全教育,確保學生實習工作的正常開展。學生實習效果優良,受到實習單位的一致好評。
4、校企合作,堅持產教結合。根據市場需求,學校與本地區多家企業聯合辦學,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實行「訂單式」培養和「定向式」培訓,建立緊密型的合作關系,不斷推動校企合作向「寬領域、多模式、深層次、緊密型」方向發展,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形成了職業教育與企業生產的「零距離」接觸。企業為學生實習訓練、就業創業提供平台,學校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雙方互動雙贏,互利互惠,充分發揮了育人功能。 學校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大力提升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社會競爭力。
1、積極落實信息化建設。學校始終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學校擁有設施先進、功能完備的校園監控系統、有線廣播系統、校園通訊系統、校園區域網。
學校以創建數字化校園為目標,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建有質量較高的校園網系統,並建有校園網站,電信百兆光纖電信接入,千兆光纖主幹,辦公區支持萬兆主幹,千兆接入到桌面,網路終端數量與學生數比達到1:6以上,覆蓋全校辦公區、教學區、實訓區、生活區、運動區等。
學校共有計算機1200台,教師人均一台計算機(筆記本),100%能獨立製作並開發多媒體課件,並能利用電子教室等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教學。
2、學校的圖書館是南京市合格圖書館,有館藏紙質圖書11.2萬冊,生均31冊;電子圖書3.9萬冊,生均10.8冊;專業圖書達52%,各學科均有配套的多媒體音像資料,閱覽室座位達310個,有100座的電子閱覽室,圖書館已成為師生的第二課堂和精神家園。
3、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大體衛藝設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和增加學生的生活、活動設施,切實提高師生文化素養和健康水平。 在學校管理中,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認真貫徹落實《江蘇省職業學校管理規范》,採取扎實有效的措施,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取得了顯著的管理效益。
1、教學管理,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工作校長全面負責,分管校長具體負責,形成了由教管處全面協調、各專業辦側重開展專業建設和管理的管理體制。通過教代會形成了完備的教學管理制度,各部門責任明確、責權清晰、分工合作、精幹高效,形成了整體教學工作有序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管理效果。二是強化教學過程管理。通過教管處、專業辦等教學職能部門,健全和完善了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和監控體系。實行校行政人員每天教學巡視制,全天對教學情況進行監控。教管處、專業辦、教研組、備課組全方位管理,確保各項管理工作落在實處。教研組、備課組每學期正常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教管處、專業辦對教研組、備課組開展活動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記錄,期末對教研組開展的教研活動進行量化打分,評選「先進教研組」和「先進教研組長」。每學期組織兩次對教師的教學五認真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定期開展學生評教活動,期末依據過程管理記錄,對全體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量化打分,評選「優質教學獎」。三是積極關注教師的成長,開展「校優秀青年教師」等評選活動,強化對名特優教師的考核管理,建立了教師業務檔案。四是開展各具特色的校本研究,兩周一次教職工大會集中進行專題校本培訓,教管處、專業辦根據各專業學科特點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活動。
由於強化教學管理,狠抓教學質量,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均逐年提高,那三年,畢業生取得本專業或相關專業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以上證書或相關行業執業資格證書達96%,10%以上的畢業生取得兩個以上相關證書。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對口就業率達到85%左右,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達到98%。
近幾年,我校在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同時,下大力氣做好綜合高中的升學工作,對口單招考試本科上線率不斷提高。2006年普通高校單獨招生考試中,我校高三單招班200人參加考試,本科上線73人,上線率36.5%。2007年對口單招考試中,我校考生在600分以上的有23人,本科達線人數居全市第二,呂傳來同學獲得全省建築專業第一名,石明霞獲得全市旅遊專業第一名。2008年對口單招考試中,綜合高中251人參加考試,取得了本科上線人數、本科上線率、8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數南京市三個第一的佳績。其中建築專業的朱兵林同學、機電專業的塗玲玲同學分別以高考總分895分和835分的優異成績分獲南京市兩個專業的狀元。2009年在普通高校單獨招生考試中,我校本科上線人數和上線率以及技能考試過關率再居南京市第一。
2、學生管理,重視職業素養的養成。學校能夠依據管理與教育並重、管理與服務並重、管理與發展學生個性並重的原則,全面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中小學生守則》,規范運行三級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了各種學生管理制度,努力通過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水平;通過加強學校、家庭、社會聯系,構建立體化德育工作網路。一是彰顯時代特色,追求德育創新。把握時代脈搏,德育內容求新;貼近學生需求,德育形式求活;注重提高實效,德育管理求實;堅持科學態度,德育評價求精。在求新求活求實求精中,不斷開創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二是立足學校實際,提高學生規范水平。學校堅持「示範引領、底線約束」的管理理念,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依據,制定了《六合職教中心學生管理手冊》,進一步明確學生行為規范要求,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地開展行為規范教育和訓練。學校組織開展了「五星級」(遵規守紀星、衛生健康星、學習競技星、文明禮儀星、特色和諧星)班集體、文明宿舍、校園十佳、三創學生評選等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三是堅持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扎實開展禮儀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學生活動有載體,活動形式多樣化。學校舉辦了廣場書畫大賽、教室文化大賽、課本劇大賽、班級排球對抗賽、演講比賽、職校形象大使比賽、師生對話活動、校園歌手大賽、班徽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特別是2007年以來,我校開展的「教學做實踐周」德育活動,踐行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教學做實踐周活動的開展,為同學們提供了向生活學習的實踐空間。在教學做實踐周的活動中,學生除了模範地遵守學校管理的各項規定外,還參與了學校規范管理、紀律管理、生活管理、環境管理,使學生以學校主人的身份參與了學校的各項管理,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得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自主能力、自律意識、勞動觀念、服務意識、集體榮譽感進一步得以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愛學校、愛集體、講文明、講禮貌在學生中蔚然成風。
3、後勤管理,強調服務意識的增強。學校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衛生防疫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和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學校財務、衛生、校園、基建修繕工程等管理的要求和規定,建立健全了各種後勤管理制度,努力從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為教育、教學、科研、生產、生活提供優質服務,保證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多年來,學校後勤服務工作一直深受廣大師生員工的好評。學校被評為南京市綠色學校、學校食堂被也被評為南京市A級學校食堂。 學校廣泛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與培養,把知識、技能和價值觀與就業崗位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行為規范。學校重視學生「三創」能力培養,形成了組織健全、氛圍濃厚、保障有力的「三創」能力培養體系和跟蹤服務體系,學生既了解了專業內涵,養成了專業興趣,又拓寬了就業領域。
1、加強專業文化建設,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學校經過二十多年的積淀、發展,已形成了具有本校特點的校訓、校風、學風、教風。那些年學校在秉承團結進取、自強有為的厚重文化的同時,積極倡導以「厚實」為核心的新一輪學校文化建設,打造具有職教特色的學校文化,學校成為省首批廉潔文化示範點。學校高度重視專業文化建設,教學區、實習區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學校課程建設突出對學生專業文化、職業道德等「軟技能」的培養。班級管理注重與企業接軌,引進了5S管理等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2、加強「三創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學校立足區域經濟,依據六合區域經濟特點和企業需求,弘揚「三創」的新江蘇精神,植根本土經濟,不斷創新求變,在變化中求發展,在變化中創特色,實現了高質量辦學目標。
學校重視學生「三創」能力培養,學校成立了「學生創業服務中心」,已建立「創藝手工坊、美園回收公司、快樂城堡影視放映中心、新起點網店、換換愛租賃中心、速新家電維修中心、伊樂洗衣中心、陽光天使報亭、青蘋果視覺藝術工作室、極速地帶網路服務中心」等10個服務項目,為學生開展「三創」活動提供了一個寬廣的舞台。學校還組建了各類興趣小組、學生社團,開展職業生涯設計、創業實務培訓和勤工儉學實踐活動,培養了一大批有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的畢業生,有多名學生被表彰為省「三創」先進個人,有眾多畢業生走上了成功創業之路,學校榮獲南京市首屆「三創」主題德育活動榮譽獎。 學校非常重視社會培訓工作,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兩輪驅動,比翼齊飛」的發展戰略。幾年來學校圍繞職教富民主題,主動適應、服務六合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兩個率先」,科學配置職教資源,堅持面向市場,以職教富民為己任,服務農村、服務企業,不斷拓展培訓空間,適應各類培訓對象的需求,積極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做好各級各類培訓工作,分別與區農林局、區勞動局、區民政局、區中小企業局和區商業局簽訂了培訓合作協議,深入廣泛地開展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在職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致富工程培訓、城市新市民培訓、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返鄉農民工技能培訓等,取得較大的成績。年培訓3766人次,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年均600人次以上。我校還積極倡導成立「一校百村合作組織」,加強校村的合作與聯系,實行職業教育與村組、村民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職教服務「三農」的功能,實現職教富民的目標。由於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工作成效顯著,學校榮獲南京市勞動力轉移先進單位、南京市「促就業、助致富」培訓工作先進集體,還被認定為江蘇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定點培訓基地,國家職業技能培訓考核站。
我校還是南京市經濟協作辦公室對口支援處的辦學點,在辦學實踐中,實行東西掛鉤,橫向聯合,招收陝西省商洛市的優秀貧困學生,進行教育扶貧,班級定名為「寧商春暉班」。自2002年以來,經過學校的培養培訓,已有多批次的陝西籍學生走向上海、蘇州等地的工作崗位。「寧商春暉班」的成功舉辦,達到了「學成一人,脫貧一戶,致富一家,帶動一方」的辦學效果,對於轉變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群眾的思想觀念,改善農村的勞動力結構和促進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作用大,意義深。這一做法不僅與江蘇、陝西兩省省委、省政府的「以智力扶貧為切入點,著眼長遠,積極培育更多蘇陝扶貧協作典範」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完全一致,還是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也為兩地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我們堅信有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厚愛,有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在新的發展征程中,我校前進的步履會更加堅定,發展的步伐會更加快速,一定能為職教事業的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校校址: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城北朱家山
❼ 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的辦學方向
以深化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主線,以改革課堂結構為突破口,不斷強化學校教學研究工作。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師徒結對」等形式加強教師培訓,對新教師提出「一年入門、三年合格、六年成才、九年成名」個人成長目標。
2011年4月20日,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與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締結為友好共建學校。學校每年將選派數名優秀學生直接進入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就讀,進行全方位的重點培養。依託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優秀資源,學校將在師資培訓和資源共享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
學校在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方位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起鳳》、《教研簡報》、《梧桐》等「兩報一刊」,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舞台。學校團委以《起鳳》為陣地,為廣大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教研簡報》刊載教師的教學心得,為展示教師教研成果搭建平台;刊登文學作品的《梧桐》,則是師生自由抒寫性靈的天地。學生會、梧桐文學社、軒雨閣詩社、戀梓等學生自發組織的社團,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學校每年一度的紀念「一二·九」演講比賽、紅歌大賽、校園集體舞大賽、校園歌手大賽、元旦書畫展、教師管樂展演、運動會等,既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沃土,也充分展示了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累累碩果。
學校對於家庭貧困的優秀初中畢業生給予濃厚的人文關懷,通過「免、減、緩、助」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實行幫助。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美國燃燈助學金、光華勵志獎學金、海河助學基金、蘇陝扶貧助學金、省特困生助學金等,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對考上本科的貧困優秀高中畢業生,學校積極配合做好「紅鳳助學」和「西部助學」等各種助學工程,幫助其完成大學學業。
學校校務團隊團結務實,民主和諧,始終堅持「文化立校、創新興校、管理強校」的治校理念,點燃學生奮進激情,成就教師生命價值。面對嶄新的學校,校務班子特別加強了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力度,使學校管理更加高效、規范、有序,辦學思想有品位,管理水平上檔次。
在學生宿舍管理上,學校推行樓長負責制。每幢宿舍樓作為一個管理單元,由樓長、校警、保潔員組成管理團隊,由樓長負責。各成員既分工又合作,對住宿生的就寢紀律、內務、公物、衛生等進行全面監管,為學生創造良好而有序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這片沃土上健康快樂地成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檢委書記賀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視察了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對學校提出了殷切希望。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有了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環境,要辦成一流的學校,還要有一流的師資,培養出一流的學生。」全校師生正以「五個一流」囑咐為動力,牢固樹立「構建和諧文明校園、奠基師生終身發展」的辦學理念,恪守 「寧靜致遠、強智立德」的校訓,致力於「創百年強校、育一流人才」,「讓師生可能可為可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校定會發展成為一座具有現代意識、人文情懷的綠色校園和特色名校。
三千里漢水之源,三千年氐羌故地。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這顆承漢源靈水滋潤、受氐羌文化孕育的明珠定會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輝! 2011年4月20日,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結對共建簽約儀式在寧強縣天津中學舉行。陝師大附中校長邊團結、寧強縣天津中學校長付祥武在協議書上簽字,兩校正式締結為友好學校。
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縣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陳宏主持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結束後,陝師大附中語文高級教師、陝西省考試與評價中心專家組成員宋建社為天津中學的教師作了題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誤區及思考》的專題報告。陝師大附中教師張炳勇、符潔、何麗燕分
別上了語文、數學、英語示範課,並在課後與天津中學相關學科教師進行了座談交流。
❽ 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22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工作;承擔機關財務、資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工作。
(二)發展規劃處。
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生產力布局的建議,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中長期發展、總量平衡及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政策;組織擬訂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測與評估;提出全省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統籌協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綜合協調全省開發區的規劃和發展工作;綜合分析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組織擬訂全省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組織實施清潔發展機制工作。
(三)國民經濟綜合處。
監測分析全省宏觀經濟形勢,進行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測預警;研究總量平衡,提出宏觀調控的目標以及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開展宏觀調控政策評估;組織擬訂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年度重要商品平衡的總量目標和相關政策建議;提出全省重要物資儲備政策建議,擬訂並協調全省重要物資儲備計劃;組織研究和提出全省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戰略及政策建議。
(四)經濟運行調節辦公室。
監測經濟運行態勢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組織煤、電、油、氣及其他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交通運輸協調;組織應對有關重大突發性事件,提出安排重要應急物資儲備和動用省級物資儲備的建議。
(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處。
研究全省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組織擬訂全省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參與研究和銜接委內處室及有關方面擬訂的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推進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指導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和改革試驗區工作;協調解決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的重大問題。
(六)固定資產投資辦公室。
監測分析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狀況,擬訂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政策、措施;起草我省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有關法規規章草案;提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和修訂投資核准目錄的建議;安排中央、省級財政性建設資金,按國務院和省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核重大建設項目;指導全省工程咨詢業發展;承擔省重大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七)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與省利用國外貸款項目辦公室合署辦公)。
綜合分析國際資本動態及全省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狀況;提出全省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戰略、規劃、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的目標、政策,協調有關重大政策;承擔全省全口徑外債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會同有關方面組織擬訂全省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規劃並提出重大備選項目;會同有關方面提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修改建議;按國務院和省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核外商投資重大項目、境外資源開發類重大投資項目和大額用匯投資項目。
(八)區域經濟協調處。
組織擬訂全省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政策;協調國土整治、開發、利用和保護政策,參與制定土地政策,參與編制水資源平衡與節約規劃、生態建設與環境整治規劃;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指導地區經濟協作;編製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經濟開發計劃和以工代賑計劃;協調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提出重大項目布局建議並協調實施;承擔陝南突破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九)西部開發處。
組織實施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有關重大問題;提出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重大項目布局等建議並協調實施。
(十)農村經濟處。
綜合分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提出全省農村經濟發展戰略、體制改革及有關政策建議,協調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銜接平衡農業、林業、水利、氣象等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提出重大項目布局建議並協調實施。
(十一)基礎產業處。
統籌全省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綜合分析交通運輸運行狀況,協調有關重大問題,提出有關政策建議;承擔省鐵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二)省能源局。
1.能源綜合處。
負責能源綜合業務;承擔能源行業統計、預測預警工作;研究提出能源發展戰略的建議;研究提出全省能源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區域發展規劃、年度指導性計劃和產業政策;參與能源體制改革有關工作;組織擬訂能源行業標准,承擔能源國際合作工作;協調境外能源開發利用;擬訂能源對外開放戰略、規劃及政策;承擔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2.煤炭電力處(省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辦公室)。
組織擬訂並實施全省煤炭工業發展戰略、規劃,擬訂煤炭資源開發礦區總體規劃;擬訂煤炭加工轉化為清潔能源產品、火電、核電和電網有關的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協調有關部門開展煤層氣利用工作;承擔全省電力行業管理、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工作。
3.石油天然氣處。
承擔全省石油、天然氣行業管理工作;擬訂全省油氣開發、煉油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參與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有關工作;承擔全省石油儲備管理工作,監督管理商業石油儲備。
4.能源節約和新能源處。
指導能源行業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承擔科技進步和能源裝備相關工作;組織擬訂能源行業標准;指導協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農村能源發展;組織擬訂新能源、水能、生物質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
(十三)產業協調處。
綜合分析全省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統籌工業、服務業的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協調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和重大產業基地建設;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服務業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協調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承擔省蘇陝扶貧協作與經濟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服務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四)高技術產業處。
綜合分析全省高技術產業及產業技術的發展態勢,組織擬訂高技術產業發展、產業技術進步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做好相關高技術產業化工作,組織重大產業化示範工程;統籌全省信息化的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組織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學研聯合;推動全省國民經濟新產業的形成。
(十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
綜合分析全省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組織擬訂全省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和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參與編制環境保護規劃;協調環保產業和清潔生產促進有關工作;組織協調全省重大節能減排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承擔省節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六)社會發展處。
綜合提出全省社會發展戰略,組織擬訂和協調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人口和計劃生育、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影視、旅遊、政法、民政等發展政策;推進全省社會事業建設;協調全省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的重大問題;綜合分析提出全省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和政策建議;推進相關體制改革,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
(十七)經濟貿易處。
監測分析全省市場狀況,承擔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相關工作;組織擬訂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劃並監督執行,根據經濟運行變化提出計劃調整建議;會同有關方面管理糧食、棉花、食糖等儲備;擬訂現代物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協調流通體制改革中的重大問題。
(十八)政策法規處。
起草重要文件;組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和國際經濟的重大問題;承擔新聞發布和信息引導等工作;組織起草有關法規規章草案;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機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
(十九)財政金融處。
研究分析全社會資金平衡;研究全省財政政策和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執行情況,並提出建議;提出直接融資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建議,按分工核准非上市公司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牽頭推進全省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的發展及制度建設。
(二十)人事處。
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隊伍建設等工作;負責全省經濟系列職稱改革工作。
(二十一)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省裝備動員辦公室)。
組織擬訂全省國民經濟動員規劃、計劃;研究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關系,協調相關重大問題;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動員有關工作;協調國民經濟平戰轉換能力建設;承擔省裝備動員辦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二)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辦公室。
組織開展對全省重大建設項目的稽察;跟蹤檢查相關行業和地方貫徹執行國家投資政策和規定情況;對違規問題,按國家有關規定提出處理意見。
1.稽察一處:負責農、林、水利、社會事業、交通、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稽察工作。
2.稽察二處:負責城市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公檢法司、倉儲物流、能源、工業等方面的稽察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委管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處負責機關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工作。
紀檢組、監察室按有關規定設置。
❾ 建檔立卡戶查詢系統怎麼查
建檔立卡貧困抄戶查詢襲系統是國家為了精準扶貧開發設計的一套系統。只有政府內部扶貧辦相關工作人員才有權力輸入專用賬號密碼登錄查詢,而且每個地區只有自己轄區的許可權,外部無法進入。
(9)蘇陝扶貧平台擴展閱讀:
建檔立卡貧困戶是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專項扶貧措施要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❿ 省脫貧攻堅辦屬於省級還是省直部門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農業廳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粵府辦〔2009〕116號),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擬訂扶貧開發工作的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和指導全省革命老區建設工作;協調組織省直、中直駐粵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珠江三角洲對口幫扶山區和東部發達地區支持小組西部貧困地區的扶貧協作工作;承擔省扶貧開發領導的日常工作。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行政編制20名,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由省農業廳一名副廳長兼任,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2名
國家扶貧標准比省級扶貧標准低, 國家扶貧標準是全國性質標准許高不許低。
記者10日從全國扶貧辦主任會議獲悉,目前我國共有14個省份的地方扶貧標准高於2300元的國家貧困線。
2011年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把農民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這個標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各地按照可根據當地實際制定高於國家扶貧標準的地區扶貧標準的精神,先後明確了地方扶貧標准。
據了解,目前執行2300元國家扶貧標準的省份有17個,以中西部省份為主;標准高於2300元的省份有14個,以東部省份為主,例如浙江4600元、江蘇4000元、遼寧3200元等;此外,重慶、廣東正在探索扶貧標准動態調整機制。
在扶貧重點區域,對於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各地本著「高出低進、出一進一、總量不變、嚴格程序」的精神進行了調整,共調出38個縣,調進38個縣。同時,國家劃定了11個連片特困地區和3個已實施特殊政策地區,並公布了14個片區680個縣的名單。各地也相應劃定了一批省級連片特困地區,統籌資源給予重點扶持。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表示,隨著中央財政投入力度和各省、各有關部門政策傾斜力度的加強,我國針對扶貧對象和貧困地區的扶貧政策體系已經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