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投資籌資內控案例

投資籌資內控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3-03 19:11:24

A. 求助50分:納斯達克 籌資模式 資金籌集 內部控制與審計 資金內控資產內控

為什麼要上市
將私營公司變成上市公司無疑會使股東權益極大增加。由於很難找到買主,大部分私營公司一般只能清算掉,而不是被賣掉。統計數字表明私營公司股東若能有幸找到買家一般只能按公司純利潤的4至6倍作價出售自己的公司,但賣家未必都能拿到現金。相比之下,上市公司一般是按其利潤的25倍至30倍作價出售其股票。能以如此高的市盈率出售上市公司股票的原因是因為:
投資者不用去管理公司;
投資者可以買公司一小部分股份;
投資者可以將手中股票隨時拋出,獲得兌現;
股市上有數以億計的投資者。
舉例說明,甲公司的純利潤是每年$1,000,000。若能找到買家,由於甲公司是私營公司,它只能按利潤的5倍出售公司,獲得$5,000,000(減去傭金)。但由於競爭激烈,賣家不可能一次套現,有時賣家不得不同意買家分期付款,這就存在收不回錢的風險。
但甲公司若是上市公司,它$1,000,000 的利潤就會使其市值增加到$25,000,000。若甲公司只出售其公司20%的股份,公司股東可以獲得$5,000,000 的現金並仍持有$20,000,000 的股票及80%的控股權。
私營公司只有5倍的市盈率。上市公司卻有25倍的市盈率。
上市公司有甚麼益處?
許多人誤認為缺錢的公司才上市。不缺錢的公司沒有必要上市。其實不然,企業上市後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益處:
1. 股權資產上市後的變現性為私營企業股東提供了變現的方便;
2. 為企業與國內外大的上市公司並購提供了方便;
3. 提高對企業管理人員的吸引和刺激,便於保留公司高素質管理人才和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4. 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信譽地位和企業形象,極大方便企業對外交流和經營;
5. 獲得美國上市公司的身份便於獲得國外公司對企業的信任,從而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發展海外業務提供了方便;
6. 上市公司的實時貼現性為企業有集資需求時集資(公募或私募)提供了極大方便;
7. 少部分股權(20%-30%)對上市公司的控股性為私營企業股東向其它散戶股東轉移了企業 經營風險。
亞洲企業為什麼要在美國上市?
美國有龐大的融資市場,是國際資金的聚集地。紐約華爾街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聚集著 10 兆億美元的游資,股票日成交量達 30 多億股,成交金額達數百億美元,其股票日成交量佔世界總量的 55% 以上。
美國股民具有冒險精神,崇尚高風險高回報。美國部分投資者對購買外國股票,特別是經濟高速增長的新興國家公司的股票懷有極大興趣和很高的熱情,往年美國投資者購買外國公司股票達 900 多億美元,其中購買亞洲公司股票佔一半以上。
中國公司如何參與美國的資本市場
目前在中國,上市實行核准制,使眾多有發展前景,有較好業績又急需資金擴展的優良企業難以實現股市集資的願望。據有關報導統計,中國有 3000 多家企業希望上市,但每年能夠在中國上市的企業不足 100 家。由於政策限制,民營企業更難爭取到上市機會。再者,中國證券市場規模相對很小,實在也難以照顧到國有中小企業,更不用談民營企業了。隨著中國企業家對海外資本市場的逐步了解,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把目光轉向海外資本市場,尤其是具有世界最雄厚資金的美國資本市場。
美過有三大主要的證券交易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此外,也有針對中小企業及創業企業設立的電子櫃台市場OTCBB,OTCBB是由納斯達克管理的股票交易系統,眾多公司的股票先在此系統上市,獲得最初的發展資金,通過一段時間的擴張積累,達到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掛牌要求後升級到這些市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只要凈資產到400萬美元,年稅後利潤超過75萬美元或市值達5000萬美元,股東在300人以上,股價達到每股4美元的,便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小資本市場。凈資產到600萬美元以上,毛利達到1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股票還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市場。因此OTCBB又被為納斯達克的預備市場。
與納斯達克相比,OTCBB以門坎低而取勝,它對企業基本沒有規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3名以上的做市商願證券做市,企業股票就可以在OTCBB上流通了。也就是說到OTCBB上市本身是很簡單的:要有一賺錢的概念與一好的商業計劃就足夠了。
買殼上市是美國自1934年開始實行的一種簡捷的合法上市方法,上市成本低,時間快,而且欲上市企業採取此途徑可以100%保證獲得上市,避免了直接上市的高昂費用與上市流產的風險。因此目前採取借殼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去年借殼上市的企業比前年增加了三倍。
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借殼上市已有了先行者,中國北京一家企業與深圳一家公司是兩家實力並不強的IT公司,通過在美過借殼上市,獲得了巨額資金。其北京企業原注冊資金不過100萬人民幣,在美過OTCBB市場借殼上市,股價最高時達25美元,而市值(股票總價值)則超過4億美元。其深圳公司也只是新成立的極小極小的公司,注冊資金只有20萬人民幣,也是在美國OTCBB市場借殼上市,股價在開市一小時從6美元升至22美元,市值也超過4億美元。
所以「殼」是指有股票上市但沒有業務的公司。美國有很多上市公司因為種種原因失去業務,如高科技公司因為技術跟不上潮流而停業,開礦公司因儲備不足或產品價格低而放棄,製造業因工資太高、競爭無力而停工的。但這些公司仍保持上市的資格。「借殼」指收購這類公司,與之合並成為美國的上市公司。
「借殼」上市選擇個「好殼」很關鍵,首先殼公司必須「干凈」,公司可以沒有資產,沒有業務,但不能有債務與法律訴訟,也不能有違反證券法的問題。另外殼公司的上市資格必須保持完整,包括根據美證監局的要求,按時申報財務與業務情況。最後殼公司要有足夠的「大眾股份」和「大眾股東」,合並後交易才能活躍。所謂「大眾股東」是指殼公司最初上市時購買發行股票的股東。
在利用國際金融市場方面,與其它新興市場相比,中國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以上兩個中國企業的成功例子,對中國民營企業應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在過去6年中,已有超過百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上市並取得可觀資金,其中一部分取得了巨額資金。
在美國公開發行證券,使外國企業有機會進入一個異常廣闊和流動性首屈一指的資本市場。這個市場一直吸引著眾多的外國公司。隨著中國公司最近在美國公開發行證券成功的事例,使得其它許多中國公司考慮進入美國的資本市場。中國實體如何打入美國資本市場?應遵循哪些法律規定?
在美國發行或出售證券,均須遵守美國聯邦證券法律和法規,其中最重要的是 1933 年證券法和 1934 年證券交易法。證券法和相關立法的目的是保證發行公司將披露有關其經營的所有實質性信息,從而向可能的投資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公司能准確地分析投資於該公司所具有的潛在風險和收益。
在美國發行證券必須按證券法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管會")注冊。除非按規定可免於注冊,或在國外交易的證券滿足一定的條件,上市才不必經過注冊。
一,注冊
為在美國向公眾發行和出售證券,證券發行公司須向證管會報送注冊報告書。證管會主要審查注冊報告書中所披露的信息是否成分和准確。證管會官員有權要求發行公司修改注冊報告書。一旦注冊報告書被宣布有效,證券便可以按照注冊報告書所描繪的方式出售。
注冊報告書除了其它內容外,包括"招股說明書"。注冊報告書和招股說明書的內容包括有關發行公司的經營,資本結構,財務信息,管理和證券主要待有人的信息,等等。
二,豁免規定
發行公司不經注冊便發行證券的最通用的方式,是通過一般"私募"。依賴於私募而免於注冊的發行公司必須確保交易不涉及公開發行。並確保證券購買者不會繼而將其證券轉售給公眾。
三、在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美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將會為中國公司帶來諸多的好處:更高的交易效率,更大的市場影響,更多的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注意力,更高的公司形象,更好的接近資本市場以及更容易獲得交易數據。
希望在美國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規模和盈利:有形凈資為 1 億美元,稅前利潤為前 3 年累計 1 億美元(其中任何1年至少達到 2 千 5 百萬美元)。
在美國准務上市的中國公司應先准備當地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評定的 3 年的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公司簡介報於美國相關機構,進行評估。待評估合格後,再進行上市的准備工作。
關於在美國借殼及買殼上市
關於在美國借殼及買殼上市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上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
所謂買殼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過收購一些業績較差、籌資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剝離被購公司資產,注入自己的資產,從而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
借殼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
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一種對上市公司"殼"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活動,都是為了實現間接上市。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買殼上市的企業首先需要獲得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而借殼上市的企業已經擁有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AMSC 與投資者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擁有專業的金融報告撰寫人才、律師和審計師會員,這些人員的費用在美國不是以小時計算,通常是以項目核算單位。如果項目開始實行,那麼只有到完成之時,項目才能結束。同時需要負責完成所有的一切准備事項如各州政府以及聯邦政府所需文件草擬工作等。這些工作一般將是由證券公司財務部以及投資銀行財務部來完成的。
上市過程需要包括公司律師、證券律師、審計師、證券承銷商、證券承銷商律師參與工作,以及國家法律法規、金融印刷商、路演組織者以及公司企業的CFO和CEO等。在整個上市(買殼/ 借殼) 程序中,受僱傭並以小時計費的成員包括公司律師、審計師、證券承銷商律師以及公司證券律師。
企業如何在美國借殼上市
借殼上市是在美國公開集資的一種重要形式。這是一種經濟而快捷籌集資金的途徑, 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由於種種原因而停牌,變成空殼公司。然而,這類公司的股票仍可在電子報價系統(Over-the-Counter 簡稱OTC)進行交易。
准備到美上市的外國公司,花 20-60萬美元左右,可將這類公司 80 %至 90 %的控股權買過來一名義上稱為合並(Merge)。
合並後,即可在電子報價系統進行股票交易。經過 一段時間的培育,股價上升到一定價位,例如 4 美元一股,就可進入股票交易所,大規模進行股票交易和集資.合並過程二至三個月。如果公司本身實力雄厚,經營歷史良好,合井到正式進入股票交易所只需幾個月時間。

B. 內部控制風險的內部控制風險案例分析

一、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的含義
風險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由於各種結果發生的不確定性而導致行為主體遭受損失的大小以及這種損失發生可能性的大小。高校內部控制風險則是由於高校內部控制的構建和執行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使內部控制在發揮風險防範作用的同時,影響高校內部控制功效發揮和目標實現或導致內部控制失效的不確定性。
二、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的特徵
(一)普遍性
隨著高校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多元化發展,高校所擁有的資產和負債大幅增加,高校內部控制風險也日益顯現。高校內部控制風險客觀普遍地存在於高校管理的各個環節,它受到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監督等要素的影響。當內控制度五大要素對內部控制起到積極作用時,產生內部控制風險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就會越大。
(二)隱蔽性
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的隱蔽性表現為,由於疏漏未建立相應內部控制制度或者人為違反內部控制,如果這種行為沒有被發現,或者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損失,就形成了一種潛在的風險,當這種潛在的風險不斷地膨脹和累積時,就會形成現實風險,影響高校的發展。因此,高校的內控風險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三)可控性
高校內部控制風險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並不是說風險不可抵禦和控制。恰恰相反,只要高校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管理,建立風險評價機制,及時發現內部控制中的管理漏洞,並予以糾正,就會減少內部控制風險,促進高校健康持續發展。
(四)危害性
高校內部控制潛在風險一旦轉化成現實風險,危害是非常大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當高校制定一項籌資計劃時,如果沒有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對財務進行預警分析,不對籌資成本進行可靠估算,可能導致高額債務,資不抵債,資金鏈斷裂,甚至倒閉。因此,一定要加強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防患於未然。
三、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的主要內容
高校內部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招生就業管理等。每一個管理環節都應該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管理任務的完成,但並不是每項控制制度都能真正發揮控製作用,由此會產生各種內控風險。
(一)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高校內控制度中最重要的風險,也是內控制度的終極風險,所有的內控風險最後都會轉化成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主要包括不嚴謹的預算風險、高成本的籌資風險、盲目的投資風險、不嚴密的控制活動風險、不慎的合同風險,以及其他內控管理轉嫁的風險。如果各個環節的風險不進行合理規避,一旦形成現實風險,會影響資金使用效益,甚至資金鏈斷裂,使學校面臨重大財務風險。
(二)人力資源風險
高校人力資源風險主要是由於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復雜性和系統性的認識不足,在實施人力資源的工作設計與工作分析、人才招聘、績效管理、以及晉升、培訓等各個環節中管理不當所造成可能性危害。人力資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的整體水平,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校的發展前途,人才是高校競爭的重要手段。如果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出現漏洞勢必造成管理不善,資源浪費,人才流失,甚至喪失競爭的機會,影響高校持續發展。
(三)教學質量風險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存之本,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培養,而教學內部控制管理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如果沒有一套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內控制度,教學質量就會存在潛在的風險。當教學質量潛在風險轉化成現實風險時,就會造成教學質量下降,培養出的學生能力低下,就業困難。從而引發生源危機,最後轉化成財務風險。
(四)招生就業風險
高校招生就業情況的好壞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晴雨表,當高校培養出的學生得到社會認可時,學生的就業率高,招生生源好,學校經費來源充足,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出更受社會和職場歡迎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則會形成惡性循環,甚至退出辦學市場。因此,招生就業潛在風險的危害性不容忽視,除了提高教學質量外,招生專業科學設置,學生就業工作的指導應該納入招生就業工作重點,從而歸避因招生就業產生的風險。
四、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內部控制意識不強,內部控制環境弱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高校的經費來源出現了多元化的格局,經濟業務也相對復雜,為了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高校已經意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但由於高校不進行成本核算,不自負盈虧,受計劃經濟殘餘思想的影響,管理層和治理層對內部控制不夠重視,形成了「重事務,輕管理」的觀念,缺乏經營管理意識,弱化內部控制環境,由此產生內部控制環境風險。
(二)內部控制不健全,控制活動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內部控制活動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關鍵要素,控制活動通常包括兩個要素,即政策和程序。高校的內部控制活動是指為了實現高校管理目標,防止風險發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而目前高校內部控制存在不健全的現象,一方面,有的高校未建立基建立項、招投標,物資采購等控制制度,導致這些經濟活動中產生內部控制風險。另一方面,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部分內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控制活動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從而產生控制活動風險。
(三)信息和溝通不力,內控制度可執行性不強
信息與溝通是及時、准確、完整地採集與企業經營管理密切相關的各種信息,並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使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而在高校內控制度中存在片面性的問題,部門之間各自為政,不善於主動獲取信息,也不注重溝通和協調,造成內控制度可執行性不強,從而產生因信息和溝通不力造成的內控風險。
(四)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缺乏風險評估機制
從本質上來說,內部控制就是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活動,風險的存在是控制的原因所在,進行風險評估就成為整個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和關鍵。而在高校內部控制管理中,風險意識還沒有得到重視,更談不上風險評估機制。事實上高校存在諸如財務管理控制風險,人力資源控制風險,基建立項、招投標,物資采購控制風險等,如果沒有一系列的風險評估機制,這些風險一旦轉化成現實,將會給學校帶來巨大的損失。
(五)內部監督不健全,無法考核內控制度執行結果
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並及時加以改進。高校的內部監督主要依靠內部審計,然而內部審計制度並不健全,在內部審計中存在人情因素,由於「內部人」的原因,並不能公正、有效地進行內部審計,形成潛在的內部監督風險。
五、高校內部控制風險防範體系的構建
(一)強化內控風險理念,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所面臨的內外環境越來越復雜,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辦學風險也日益凸現。這就要求高校管理層要有高度的經濟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要以內部控制制度為切人點控制好每一個管理環節。既高校管理層要提高對內部控制制度及其風險的認識,並以身作則,帶頭嚴格執行內控制度;同時,對全體教職員工也要進行內控制度及其風險的教育和培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失控的危害性,並自覺執行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從而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加大內部控制執行力度
加大內部控制執行力度,內部控制功效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既定的管理目標。而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高校內部控制運行的首要環節。為確保執行力度,高校管理者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要注重科學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從計劃、制定到實施要形成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和程序,避免形成隨意破壞既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的現象發生。
(三)加強信息與溝通,提高內部控制效率
高校的信息與溝通包括內部信息與溝通和外部信息與溝通。高校應成立信息管理中心,統籌管理和協調學校內外信息。高校的內部信息與溝通是指高校在制定內控制度時,要廣泛徵求意見,特別是各個管理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既要相互牽制又要具有連續性和整體性,確保內控制度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必須讓學校每一位教職工都獲知承擔控制責任的信息,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了解自己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和應承擔的責任,以及與上級部門進行溝通的程序和方法。外部信息與溝通則是通過與外部相關單位進行溝通和聯系,獲得關於高校內部控制功能的重要信息,糾正高校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降低因信息與溝通不力造成的內部控制風險。
(四)構建內控評價體系,健全內部控制機制
高校為了實現辦學目標,應該建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對學校內部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價,查找內部控制存在的漏洞,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更好地發揮內部控製作用。
(五)提高內審人員素質,加強內部監督
高校內部審計不僅是內部控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控監督、評價體系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內審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的提升顯得非常重要。高校內審機構要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業務素質,使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呈現多元化,做到既精通會計、審計知識,又具備高校管理、基建工程、相關法律法規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知識,以滿足高校內部審計的要求,並對內控制度作出正確的評價,發現內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從而加強內部監督,降低內部控制風險。 內部控制是企業單位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和會計處理滿足國家法規的要求,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措施、管理方法、業務處理手續及其他為防止可能發生的風險而採取的一切措施的總稱。內部控制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各種制度、規定、規范、章程、計劃等一切必要的控制措施,其核心要求是及時發現、辨別各種經濟活動的風險以確保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應收賬款管理是內部控制制度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內控制度在應對潛在的風險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實現手段和方法。
一、應收賬款內控制度潛在的風險
(一)內控環境落後
應收賬款內控環境是指對應收賬款內控系統的建立以及對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有重大影響的各種因素的集合。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企業員工誠信意識和道德水準差,管理當局觀念落後,缺乏承擔責任能力的考慮,盲目賒銷,一味做大,造成應收賬款惡性膨脹。
(二)風險評估不足
企業對每一次賒銷行為都應首先確定相應的目標,將其中各種風險確認下來,根據應收賬款壞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制定風險控制計劃、方案和措施。現實是一些企業管理層由於缺乏應有的管理素質和約束機制,肆意浪費企業的人、財、物。其具體表現,一是只追求賬面上的銷售收入,不考慮大量應收賬款能否及時收回; 二是不重視應收賬款的時間價值,不能正確選擇賒銷對象及金額;三是企業大量無法及時收回的應收賬款,依據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已經計入銷售收入,形成了當前的利潤來源,使企業稅金超前繳納。這些都促使企業資金運轉經常處於周轉不靈的境地,加重了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
(三)應收賬款內控制度制定不完善
其一,執行人員授權分工不嚴,銷售記賬憑證和審核憑證由同一人擔任,一旦憑證有誤便不易被發現。隨著現代會計技術的引入,在計算機管理中也存在許多漏洞,如操作人員對有關數據的修改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為利用計算機犯罪提供了便利條件。其二,內控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差。內控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前提是崗位分工與責、權、利相結合,如果管理者和具體操作者分工不嚴,責、權、利不明確,內控制度就會流於形式。況且內控制度須配套進行,有些措施看起來不錯,但卻沒有描述任何關於具體操作的細節,不利於內控制度的貫徹實施,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了應收賬款的潛在風險。
(四)應收賬款內控制度執行中造成的風險
其一,缺乏對相關人員有效的激勵機制。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管理層及員工對他人的態度和管理方式實際上是對人的認識和估價問題,應根據企業員工的需要、動機、目標等了解其行為產生的原因並建立相應的有效激勵機制。過去我國企業傳統的做法是只強調財和物的管理,忽視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要通過人來執行這一事實。如果不針對企業員工的需求制定合適的內控方法、程序、制度、機制,就不可能真正調動人的積極性,無法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因此要少用嚴控手段,更注重對人的激勵並將約束與之合理結合。在應收賬款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一方面對人要有所約束,另一方面也要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要,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應收賬款的風險。其二,應收賬款管理及執行人員崗位適應性差。目前我國企業雖然大多建立了內外部應收賬款的內控管理模式,但就內控制度的內容和形式看,除了加大應收賬款內控點要求的管理外,能完全勝任系統控制點要求的人員很少。因此,根據應收賬款內控目標和特點,設計出適合本企業實際的應收賬款內控體系,是完善應收賬款管理的關鍵。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很多企業資本加入國際資本流動,應收賬款跨國際內控問題日益突出,企業對既有國際經濟知識又具有較強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必須加強對應收賬款內控管理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否則就會使相關人員出現知識上的缺乏,應收賬款管理不力,具體的控制措施形同虛設。其三,企業內控點信息不對稱。這種現象會使應收賬款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性減弱。因為有些部門不能夠充分認識到為什麼採用賒銷政策,也不知道這是實現企業之間融通資金、互為照應、共同致富的指導方針,認為這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這種錯誤認識使得有關部門間可能形成信息不對稱,無法保證各個內控點順利履行職責。
二、監督過程漏洞對應收賬款造成的風險
大多數企業應收賬款內控體系建立後,管理當局並沒有建立具有獨立性、權威性的監督機制,更沒有對其進行持續監督或對每項應收賬款進行風險評估,致使壞賬損失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究其原因,是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內控制度中存在不良的人為因素,如資產產權缺乏來自委託人的硬性約束,內控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往往由經營管理層決定應收賬款的規模、質量、評估和壞賬的處理等重大決策,形成自己監督自己的局面,這就會經常造成個人獨斷專行現象。
三、降低應收賬款風險的對策
第一,建立健全應收賬款內控管理體系。
建立全程的內控管理制度體系。為明確核算企業的應收賬款,加強管理,結合企業的擴大賒銷活動,應建立賒銷款的事前、事中、事後評估內控管理制度體系,將每一筆賒銷款項的控制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由某一部門負責全部賒銷對象的信用調查、審核、下達、執行、事中管理,由另一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的部門專門審計,最後由財務部門統一辦理結算。
規范應收賬款核算體系。一方面錄入與審核憑證、現金與銀行存款日記賬登錄、保管總賬與明細賬三個控制點為不相容職務,需相互分離,由不同人擔任; 另一方面在核算應收賬款發生時,結合內控要求可以在相關應收賬款總賬科目下設置二級甚至三級科目,對應收賬款的全過程完整系統地核算。對於應收賬款賬務處理特別是壞賬損失賬務處理,要求企業分項目進行操作,通過「 費用——壞賬損失——某某客戶」三級科目,月末對每筆賬款按發生明細(發生、收回、壞賬損失等)列表。
完善應收賬款內控政策規定。對於應收賬款的控制,應明確到具體部門,同時應明確是否採用賒銷政策和如何賒銷。企業監管部門依據相關部門認定的信息資料進行嚴格的審核。對於企業客戶風險評估,要區分賒銷前風險階段和賒銷後風險階段並分別核算。另外要求企業賒銷成立後立即報管理層備案,明確該項應收賬款對客戶是首次賒銷還是累次賒銷,新的賒銷款有何特色,有何實質性的收獲,不同賬齡款區別何在等。應說明賬齡超過一年的款項的處理具體內容以及與賬齡一年之內的款項的實質區別。
第二,制度執行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與前幾年相比,我國企業推行的將薪酬與績效相結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對管理層具有明顯的作用。完善的報酬制度應該是與績效密切相關的。應該讓賒銷經手人之間有競爭意識,工作不努力則其人力資本價值就會貶值,就有可能為人力資本高的人所代替並被記錄在案,作為其今後職業生涯的不良記錄。董事會要在保證股東利益的基礎上決定應收賬款管理層的薪酬,可採用基本工資加可體現風險業績的股票價值、賒銷款回收率等形式,使管理者的薪酬體現績效的價值,從而激勵與約束管理者和員工。
企業對應收賬款經手人員,應促進其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協調發展,以適應經濟環境的變遷和需要。業務水平較高的應收賬款經手人員,可以准確把握賒銷系統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內控點,還可通過社會調查為企業尋找賒銷客戶和方向,預測、適應環境,為企業賒銷資金的良性循環提供有力的保證。
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系統能否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企業應斥資進行賒銷信息與溝通系統的平台建設。通過信息與溝通系統平台,企業可在有關賒銷的財務投資、結算、服務等方面實現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一體化管理,從而達到節約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也具體明確了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信息及時溝通,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應在懲防並舉、重在預防的前提下,建立應收賬款反舞弊制度、舉報投訴制度、保護投訴人制度及自我評價制度,從而降低應收賬款潛在的風險。
第三,應收賬款內控制度的監督。
內部控制點的監督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應收賬款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保證,也是《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關鍵內容。嚴格應收賬款監管,可增加企業員工的信心。加強應收賬款監管,是提升相關人員執業質量和職業道德、增進企業員工對企業前途信心的重要手段,企業應堅持以誠信建設為主導,加強職工誠信教育和監督,本著嚴格檢查、嚴厲懲戒的原則,對所有相關人員進行工作質量檢查,重點監管執行賒銷內控點業務的人員,建立包括應收賬款質量檢查制度、應收賬款報備制度、違規懲戒制度和誠信監控系統在內的賒銷監管體系,懲治害群之馬,弘揚企業誠信文化。

C. 籌資活動的內部控制對企業籌資有何影響

意義:資金籌措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企業管理者必須拓展融資渠道,並權衡不同資金來源的可靠性、持續性、成本以及對公司經營風險的影響,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斷的資金供應,才能夠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投資機會,提高企業發展潛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因此,籌資風險的管理就成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和內容。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籌資活動越來越體現其重要性,當前,資金短缺是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企業能否健康良性地發展,籌資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企業籌資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資金的合理籌集和使用而獲取一定的收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通過各種途徑籌集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以利於企業的發展,但是籌資又伴隨著各種各樣不同層次的風險,企業可以對籌資風險進行有效的預測和控制,以避免籌資失誤對企業產生不利的影響。我國籌資風險研究還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還是很薄弱,因此,正確分析企業籌資風險及其控制策略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規模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二、國內外研究現狀本課題結合國內外的研究狀況來探析企業籌資風險的成因及控制策略。(一)國外研究現狀由於產業革命,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擴大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許多以前的私營及合夥企業,由於其融資渠道的相對狹小,不能滿足大規模現代化生產的需要,由此產生了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把社會游閑散資金集合起來,拓寬了融資渠道,同時也給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理論帶來許多嶄新的研究內容。美國的三位著名經濟學家Markowitz、Sharpe和Miller先後對財務風險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1952年,Markowitz發表的關於理智投資行為的論文,他指出投資者自行引導自己進行明智的決策,這種決策方式首先反映投資者對風險的厭惡,即他們不願意承擔沒有相應預期收益加以補償的外加風險,隨後,他又提出了證券組合的效率邊界概念。60年代初,Sharpe繼承並發展了Markowitz的理論,提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1958年米勒在研究公司資本結構的策劃上,同Modigliani提出MM理論,MM理論論證了在不同的資本結構下,公司資本成本保持不變,從資本成本的角度論證了由於財務杠桿收益與財務杠桿風險同步漲落,公司價值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後來Stiglitz等學者引入市場均衡理論和代理成本、財務拮據成本等因素,對MM理論進一步加以完善。資本結構理論為企業籌資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可以指導決策行為。1976年,詹森和麥克林提出了「詹森—麥克林委託代理模型」,其已經成為經濟學界研究企業價值、股東風險偏好和管理者風險道德的財務規則。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公司在為新項目融資時,應首先考慮內部融資,其次是舉債,最後才是發行新股。同時,布瑞理和Myers指出,從1965到1982年,在美國非金融企業籌資總量中,平均內部積累籌資佔61%,債券籌資佔23%,新股發行籌資佔2.7%,顯然,Myers和Majluf的融資次序理論和美國企業的經驗統計相一致。1987年Carl.M.Sandberg將財務戰略研究的焦點放到了籌資決策中的財務杠桿使用度上,他指出杠桿決策即是選擇公司的債務和資本總額的目標比率,也是財務和戰略相結合的關鍵點。1990年JamesE.Walter在研究財務戰略關於籌資戰略的制定中,研究了負債政策、通貨膨脹的影響,也研究了財務杠桿的限度及其決定因素,同時還將租賃決策也納入到籌資戰略的決策內容中。1998年Stephen指出風險管理與保險的研究應該從對純粹風險的研究轉向對投資風險的研究,從對人身和財產風險管理的研究轉向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JanetteRutterford在2000年編輯的關於財務戰略的文集中,有關籌資戰略的內容主要由一篇關於最佳資本結構的研究文獻和三個分別關於資本結構、項目籌資、股利分割的案例研究構成。籌資風險作為財務風險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也隨著財務風險理論的發展而發展。由財務風險理論的發展來看,初期國外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保險金融業風險管理的研究,應付及擺脫財務危機的策略主要研究方向在財務危機發生後,很少對事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和研究,現在財務風險理論逐漸轉向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並涉及財務風險管理能夠帶來的價值。(二)國內研究現狀當前中國財務學界對有關籌資風險理論達成共識,認為籌資風險是由於企業負債經營而產生的因不能還本付息,是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的可能性。籌資風險的成因主要是投資收益不確定,即投資風險、利率變動和資本結構不合理等。1987年郭仲偉編寫了《風險分析與決策》一書,書中全面系統的研究了風險分析與決策的方法。1989年劉思錄、湯古良第一次全面論述了財務風險的定義、特性及財務風險管理的步驟和方法。向德偉在1994年發表的《論財務風險》一文,全面細致的分析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礎,他認為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並且明確指出了財務風險的重要性,為財務風險理論向更深一層推進奠定了基礎。1995年張濤、侯紅兵也先後發表了關於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文章。1999年於川等人所寫的《風險經濟學導論》對經濟風險尤其是我國所特有的經濟風險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庄仁敏在2000年論述了籌資風險的分類和衡量方法,結合航空工業企業的現狀進行案例分析,最後針對國內企業籌資風險的現狀提出籌資風險的防範原則和具體措施。盛連東也在2000年指出籌資風險的定性分析主要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本結構、資金分布和成長能力五個角度考慮,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杠桿系數法和概率分析法。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企業貸款籌資決策模型,針對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現狀和成因,給出了簡單的優化策略。吳長煜在2002年以風險與收益的關系為理論基石,圍繞著企業風險及風險經營這一核心,把企業財務決策作為風險決策的選擇過程加以研究,通過分析企業不同階段的風險狀況來科學的制定企業財務戰略,拓寬和深化了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理論研究。2007年馬建威、盧秋實將籌資風險分為支付風險和財務杠桿風險,並提出籌資風險的綜合影響因素:負債率。因為支付風險是負債率的函數,財務杠桿風險也是負債率的函數,所以他們得出這一結論:企業籌資風險是負債率的函數。用函數關系表示即為:σ=C*f(D/V),式中,σ表示籌資風險;D/V表示負債率;C是一個常數,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對籌資風險的影響程度。2008年,王志忠、吳君民認為籌資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是籌資風險控制不容忽視的三個重要環節,以這三個環節為核心建立籌資風險控制的模型,對籌資風險進行控制,是提高籌資控制策略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有效途徑。2009年李興剛將企業籌資風險分為三種即債務性資金風險、權益性資金風險、利潤分配風險,針對這三種籌資風險類型,他提出利率風險規避措施和外匯風險規避;分析企業資金需求量,合理確定籌資規模,分析籌資成本,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正確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風險的關鍵所在,企業的股利政策應一方面使所有者的財富最大化,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融資。我國的風險理論和風險管理研究只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傳統財務理論將企業籌資風險定義為「由於負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認為籌資風險就是負債風險,但是這種認識存在誤區,事實上,企業籌資風險既包括負債籌資風險,又包括權益籌資風險。對權益籌資風險的忽視,會導致權益資金的用資成本被人為降低,所有者獲得紅利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企業管理者不需為此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因此,可以隨心所欲地、無償地使用這些資金,而風險卻最終由投資者承擔。

D. 如何針對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內部控制實施控制測試

無線網卡玩不同的游戲所耗費的流量如下:1、wow基本上一個小時回35-40M流量答。2、DNF一個小時5-8M流量。3、穿越火線-CF一小時15-20M流量。4、英雄聯盟-LOL一小時10-20M流量。上面都是在不升級補丁,不下載新版本內容的情況下所耗費的流量。可以按照自己的3G套餐情況盤算。

E. 籌資與投資循環的內部控制和控制測試

1、籌資循環內部控制的內容:健全的授權審批制度、合理的職責分離制度、簽約控專制、實屬物保管控制、詳細的會計記錄制度。

2、投資循環內部控制制度:授權審批制度、職責分工制度、決策程序控制、投資收益控制、投資資產的保護控制、對外投資的處置控制。

(5)投資籌資內控案例擴展閱讀:

籌資與投資循環由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的交易事項構成,籌資活動主要由借款交易和股東權益交易組成,投資活動主要由權益性投資交易和債權性投資交易組成,籌資與投資循環具有如下特徵:

1、審計年度內發生的業務較少,尤其是舉借長期債務、所有者權益和長期投資等業務發生的次數很少。

2、每一筆業務的金額通常都較大,遺漏或不恰當地進行會計處理,將會導致重大錯誤,從而對會計報表的公允反映產生較大的影響。

3、業務的發生必須准守國家更多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契約的規定。

F. 籌資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

1、內部控制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貨幣資金、籌資、采購與付款、實物資產、成本費用、銷售與收款、工程項目、對外投資、擔保等經濟業務活動的控制。

2、單位應當對貨幣資金收支和保管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准程序,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不相容崗位必須分離,相關機構和人員應當相互制約,加強款項收付的稽核,確保貨幣資金的安全。

3、單位應當加強對籌資業務的管理,合理確定籌資規模和籌資結構,選擇恰當的籌資方式,嚴格控制財務風險,降低資金成本,確保籌措資金的合理使用。

(6)投資籌資內控案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擬定籌資方案就是要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負債經營能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同時企業還要承擔由負債帶來的籌資風險損失。為了在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降低籌資風險,企業一定要做到適度負債經營。

2、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選擇最優化的資金結構,是復雜和困難的,對一些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

3、財務管理的任務之一就在於通過籌資管理調整不合理的資本結構,通過經營和投資管理調整不合理的資產結構,使之趨向於收益和風險相宜的最佳結構。否則不加強事前的預測和規劃,不實行主動的財務管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G. 求!!!由於內部控制失效給投資業務帶來失敗的案例

分析:一.原因 1.巴林集團管理層的失職 在考慮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是否稱職時,有一點必須先弄清楚,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沒有管理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或任何清算會員的事務的責任。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只是個供清算會員進行交易的交易場所。不過,即使如此,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還是有機會識別並反映其會員有不正當行為的徵兆的。 這種機會曾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出現。當時,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發現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異常,並向巴林集團提出了一些關於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的征詢。這些原本是可能促成較早發現里森活動的。根據官委清盤人的觀點,如果巴林集團的管理層適當檢討並理解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在致該集團的信中所表述的憂慮,那麼倒閉是可能挽回的。官委清盤人認為巴林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回復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第二封信的態度尤其該受到嚴厲指責,該回信向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作出許多毫無基礎的錯誤保證。同樣,瓊斯對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的兩封信的態度,也反映了他對問題掉以輕心到了令人無法接受的程度。我們無法理解,瓊期作為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的財務董事,何以未經獨立地詳細了解整個事件,就在里森草擬的回復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征詢里森交易活動的復函上簽字。 2.鬆散的內部控制 從巴林破產的整個過程看,無論是各國金融監管機構或國際金融市場都普遍認為,金融機構內部管理是風險控制的核心問題,而巴林的內部控制卻是非常鬆散的。據報載,在2月26日悲劇發生之前,巴林銀行的證券投資已暴露出極大的風險性,但竟末引起該行高級管理人員的警惕。1月份第一周,里森持有合約3024份,20天後,即持有合約16852份(短短20天內,合約持有額增長4倍)。到2月中旬,里森持有的合約突破20000份,比在同一市場操作的第二大交易商持有頭寸多出8倍。這個信號由於我們所不知道的原因而沒有被巴林銀行的最高管理當局注意到從而做出應有的反應。總之,巴林很行本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失靈了,預警系統失效,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巴林破產後不久,該銀行高級主管人員稱對尼克·里森在新加坡的所為一無所知,因為直到尼克·里森去職的那天,即2月23日星期四,公司的風險報告仍出現交易平衡。但是,據新加坡有關當局說,巴林在1995年2月頭18天里給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匯去1.28億美元作墊付維持金之用;據《金融時報》報道,英格蘭銀行行長埃迪·喬治(Eddie George)4月5日對英國公共財政部及內務委員會的國會成員說,巴林在未通知英格蘭銀行的情況下,擅自給其新加坡分部匯去7.6億英鎊現金。 破產前的巴林運作機構,里森主要是與巴林公司的倫敦總部、東京分部及香港分部交易。而在新加坡的期貨交易,僅有少數客戶,其中三個為巴林分支,另一個是巴黎國家銀行,每筆交易都會經過一家巴林分支,因此,巴林主管完全不知曉里森所作所為是不可能的。里森後來在獄中感慨:「對於沒有人來制止我的這件事,我覺得不可置信。倫敦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數字都是假造的……這些人都應該知道我每天向倫敦總部要求現金是不對的,但他們卻仍舊支付這些錢。」可以說,巴林銀行的倒閉不是一人所為,而是一個組織結構漏洞百出的、內部管理失控的機構所致。 3.業務交易部門與行政財務管理部門職責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部,尼克·里森本人就是制度。他分管交易和結算,這與讓一個小學生給自己改作業、打分沒什麼區別。這種做法給了里森許多自己做決定的機會。作為總經理,他除了負責交易外,還集以下四種權力於一身:監督行政財務管理人員;簽發支票;負責把關與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交易活動的對賬調節;以及負責把關與銀行的對賬調節。行政財務管理部門保留各種交易記錄並負責付款。雖然公司總部對他的職責非常清楚,尚並未採取任何行動,他們生怕因得罪他而失去了這個「星級交易員」。他既負責前台交易又從事行政財務管理,就像一個人既看管倉庫又負責收款。由於工作便利,尼克里森的代號為「88888」的誤差賬號用了1年多,直到1995年2月23日他辭職時才被發現。 倫敦總部也曾想到確定來自新加坡分部的利潤是否能夠長期持續下去,還派了一個審計組來到新加坡分部。審計組主要依靠里森提供的情況,編制了一個長達四頁的報告。他們對公司一般性風險有所了解,在報告中這樣寫道:「管制有可能被總經理一人取代」,「他負責前台交易及財務管理」,「可能會以集體的名義作交易,並保證按自己的意圖去交割和記錄」。但是報告接著又說,「鑒於行政財務管理方面缺少有經驗的資深骨幹,總經理必須積極兼任交易和後勤管理兩職,」同時報告還指出,「在巴林新加坡期貨部存在著離開交易正常軌道做違反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規章之事的可能」。審計組對里森的交易策略也非常了解--許多交易並非是低風險的套利,而是日經指數的單向高風險投賭,「雖然風險高,卻可能有更高的回報」。 4.代客交易部門與自營交易部門劃分不清 以一個公司的資本作交易叫做公司自營交易,除此之外,公司還可以代客戶交易。當然,第二種情況公司會問客戶收取一定的傭金或交易費。比如說我們大家熟悉的股票交易,公司一般根據客戶的要求做交易,當然有時也提供一些建議。由於公司僅僅按照客戶的要求代其行使權利,如有損失客戶自己負責。由於所得利潤歸客戶,出現維持金不夠的情況也應由客戶自己墊付。 尼克·里森所做的交易也曾受到巴林新加坡期貨部同行們的質詢,但是他總是說自己是代客戶交易。也有人提出尼克·里森在對巴林撒謊,因為代客戶墊付期貨合同的維持金是非常少有的事。在許多公司里代客戶交易與自營交易的混淆也帶來了管理上的困難,只有把兩者劃分清楚,才能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5.獎金結構與風險參數比例失當 許多公司為鼓勵員工辛勤工作,採取發放獎金的辦法。一般根據員工的職務、工作經驗、工作成績以及其他諸多因素來確定,各個公司規定不一。當然,表彰工作成績是一回事,根據交易所得利潤支付大筆獎金,而不考慮公司的風險參數或公司的長期策略,則是另一回事。巴林一直將公司50%的毛利作為獎金發給雇員。這個百分數比絕大多數公司的高。巴林1994年的1億英鎊(1.61億美元)獎金在公司倒閉前幾天剛剛宣布分配。幾個主要總裁可望拿到100多萬英鎊。獎金時常是根據一個小組或個人在前一年所賺利潤決定的。這種把交易員的收入與他的交易利潤掛鉤的獎勵制度,最大的問題是刺激了交易員的貪利投機,高額的獎金使得雇員急於賺錢而很少考慮公司所承擔的風險。

H. 中小企業投資和融資時候如何進行內部控制

1、提高管理者、廣大員工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責任感:首先,中小企業管理層應大力宣傳內部控制的性質與重要性,認真組織和領導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工作,並以身作則,嚴格遵守控制制度。其次,中小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和廣大員工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者,應充分認識到各自工作崗位的重要性及對整個控制與管理的意義。
2、改善公司治理,加強信息化建設:現代社會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建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與順暢的信息溝通系統,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內控制度不可或缺的內容,它將有助於中小企業及時把握其自身的運營狀況和組織結構中所發生的各種情況,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各種適時、全面和准確的信息,並使信息快速在有關部門和人員之間傳遞、反饋,從而大幅度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效率。因此,應改變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使組織結構扁平化、開放化。根據其職能重新整合組織機構,減少組織結構中不必要的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利用網路技術運用相關軟體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遞、交流和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減少風險。
3、完善實物控制:實物控制是指為保護各種實物、有形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為而進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限制接近。要制定專門的內部控制制度,根據各種實物的性質和管理特點,合理確定允許接近的人員,並對限制接近的遵守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查監督。
(2)實物保護。保護企業實物的安全、完整,使實物免遭盜竊、損傷及其他意外損壞,確保實物的完整性。一般來說,應對各種安全防範措施定期檢查,消除隱患,減少實物受損機會。
(3)實物清查。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採取定期盤點或輪番盤存的方法,清查財產物資的實有數量,妥善處理盤盈盤虧,確保賬實相符。

I. 有誰知道內部控制的案例(對外投資或擔保業務成功或失敗)

關於擔保法案例。 50

標簽: 擔保, 案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