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什麼是貧困戶動態調整

什麼是貧困戶動態調整

發布時間: 2021-03-01 05:48:34

A. 在貧困人口識別,動態調整中遇到哪些困難

  1. 自然環境惡劣導致的貧困

  2. 綜觀我國各省市及農村,貧困地區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區、深山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總計共有22個區域近600個縣,[4]如內蒙古、新疆、寧夏、陝西、甘肅、河南、安徽、雲南、貴州、廣西等,即中、西、北部與西南部,特別是西部貧困問題顯著。

  3. 由於貧困地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環境閉塞,當地農民大多在家務農,他們的生活來源絕大部分依靠農業生產。一般說來,土地肥沃產出就多,收入也隨之增加,反之亦然。然而這些革命老區、深山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不僅土壤貧瘠、資源匱乏,而且氣候乾旱、少有降水、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的產出極不豐富。2009年遼寧、吉林、黑龍江省的年農業產值達2897. 8億元,而偏遠多山地和自然資源匱乏的青海、寧夏和西藏西部地區年農業產值才247. 2億元,不到東三省的10%。[5]由此可見,自然環境惡劣是導致農村貧困的直接因素。

  4. 2.教育失衡導致的貧困

  5. 長期以來,我國在文化教育領域一直採取的是城鄉分割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也大大偏向城市,導致教育資金和受教育機會嚴重不平等,使本來就貧困的農村或農民雪上加霜。由於貧困農村基礎教育投入偏低,經常受到經費問題的困擾,適齡少年受教育機會大大減低。貧困農村人口大多是中小學文化水平,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非常少,文盲在貧困人口中還佔有一定的數量。這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學的問題,更是關涉我國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6. 任何社會都存在階層差別,但是只要大部分人能擁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就會發揮積極作用,幫助並促進受教育者改變原來的地位。然而,貧困農村師資力量薄弱,教育體系不完善,使得當地農民失去繼續學習的機會,進而使他們通過受教育改變自身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的希望更加渺茫。因此,教育失衡是導致貧困的一個間接因素。

  7. 3.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導致的貧困

  8. 盡管我國的扶貧開發至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貧困農戶的基本生活條件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仍然薄弱。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雖然在貧困農村修建了一些農田水利工程,但是數量有限,而且很多已經年久失修,防洪、抗旱能力薄弱。因為貧困地區的農民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在遇到不可預期的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事先沒有做好准備工作的情況下,農田不可避免地會減產、減收。

  9. 同時,貧困農村公路發展也相對滯後。研究表明,如果有較好的農村公路,化肥成本會降低14%,農民收入會增長12% ,而農業產品產值則會上升32% ,而且方便的運輸條件可促進農副產品的精加工,增加附加值。[6]交通的不便利導致這些可以為農村增收、降低成本的機會都隨之喪失,貧困地區的農業生產過程無法有效地實現物質、信息、商務貿易等合理流動。因此,道路交通不便也是偏遠農村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4.自然災害導致返貧人口增加

  11.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脫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貧困人口明顯減少,但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脫貧速度逐漸減慢,返貧人口不斷增加,脫貧與返貧現象並存,交織產生。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近幾年接連的自然災害導致返貧人口增多。以四川、甘肅兩省為例, 2005年四川省返貧人口在20%以上; 2006年這些地區發生特大旱災,返貧的人口大大增加; 2008年,受汶川大地震的影響,四川省各個貧困村因災返貧的人口大量增加,貧困發生率由災前的30%上升到60%以上。[7]這次地震中,甘肅省受災也很嚴重,返貧人口高達230多萬人,貧困人口總數達680. 5萬人,貧困面為32. 7%,主要分布在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8]因此,自然災害也是導致貧困的原因之一。

B. 如何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動態管理

為確保高質量、高標准完成貧困戶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保康縣進一步強化責任、查漏補缺、嚴格規程、再加措施、再加力度確保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再上新台階。

一是強化責任,主動作為,思想認識要再提高。

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敏感度高的系統工程。各鄉鎮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項目辦主任是第一責任人,把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為鄉鎮分管領導當好參謀,切實把建檔立卡工作抓好、抓實,尤其要注重抓好村級檔案的規范工作,健全基礎數據,夯實工作基礎,為爭取各項資金及優惠政策鋪平道路。

二是查漏補缺,提升標准,各種檔案要再規范。

各鄉鎮要根據檢查組反饋的意見,認真組織一次工作自查,全面查漏補缺,及時糾偏改錯。按照貧困戶檔案目錄要求,進一步檢查所在鄉鎮、村檔案資料,查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村要高標准地建好紙質檔案,紙質檔案要與電子檔案相符一致,確保檔案資料與檔案目錄一致,有條件的村和重點村必須有電子檔案,並配備扶貧專櫃。

三是嚴格規程,動態管理,基礎工作要再扎實。

要健全完善縣、鎮、村協調一致、資源共享的扶貧檔案管理體系,真正形成"四有":戶有卡(農戶登記表)、村有冊(按檔案目錄將資料收集裝訂成冊)、鎮有檔(建立電子檔、紙質台帳)、縣有庫(資料庫)、"三專":專盒(縣扶貧辦統一印置的檔案盒)、專櫃(扶貧檔案專櫃)、專人(專門負責保管的人員)的工作格局,有的放矢為實施扶貧到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要加強對村會計的業務培訓指導,強化扶貧建檔立卡的動態管理,形成常態化、機制化、規范化的態勢。

C. 貧困人口識別,動態調整有什麼困難

  • 自然環境惡劣導致的貧困

  • 綜觀我國各省市及農村,貧困地區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區、深山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總計共有22個區域近600個縣,[4]如內蒙古、新疆、寧夏、陝西、甘肅、河南、安徽、雲南、貴州、廣西等,即中、西、北部與西南部,特別是西部貧困問題顯著。

  • 由於貧困地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環境閉塞,當地農民大多在家務農,他們的生活來源絕大部分依靠農業生產。一般說來,土地肥沃產出就多,收入也隨之增加,反之亦然。然而這些革命老區、深山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不僅土壤貧瘠、資源匱乏,而且氣候乾旱、少有降水、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的產出極不豐富。2009年遼寧、吉林、黑龍江省的年農業產值達2897. 8億元,而偏遠多山地和自然資源匱乏的青海、寧夏和西藏西部地區年農業產值才247. 2億元,不到東三省的10%。[5]由此可見,自然環境惡劣是導致農村貧困的直接因素。

  • 2.教育失衡導致的貧困

  • 長期以來,我國在文化教育領域一直採取的是城鄉分割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也大大偏向城市,導致教育資金和受教育機會嚴重不平等,使本來就貧困的農村或農民雪上加霜。由於貧困農村基礎教育投入偏低,經常受到經費問題的困擾,適齡少年受教育機會大大減低。貧困農村人口大多是中小學文化水平,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非常少,文盲在貧困人口中還佔有一定的數量。這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學的問題,更是關涉我國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 任何社會都存在階層差別,但是只要大部分人能擁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就會發揮積極作用,幫助並促進受教育者改變原來的地位。然而,貧困農村師資力量薄弱,教育體系不完善,使得當地農民失去繼續學習的機會,進而使他們通過受教育改變自身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的希望更加渺茫。因此,教育失衡是導致貧困的一個間接因素。

  • 3.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導致的貧困

  • 盡管我國的扶貧開發至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貧困農戶的基本生活條件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仍然薄弱。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雖然在貧困農村修建了一些農田水利工程,但是數量有限,而且很多已經年久失修,防洪、抗旱能力薄弱。因為貧困地區的農民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在遇到不可預期的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事先沒有做好准備工作的情況下,農田不可避免地會減產、減收。

  • 同時,貧困農村公路發展也相對滯後。研究表明,如果有較好的農村公路,化肥成本會降低14%,農民收入會增長12% ,而農業產品產值則會上升32% ,而且方便的運輸條件可促進農副產品的精加工,增加附加值。[6]交通的不便利導致這些可以為農村增收、降低成本的機會都隨之喪失,貧困地區的農業生產過程無法有效地實現物質、信息、商務貿易等合理流動。因此,道路交通不便也是偏遠農村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 4.自然災害導致返貧人口增加

  •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脫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貧困人口明顯減少,但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脫貧速度逐漸減慢,返貧人口不斷增加,脫貧與返貧現象並存,交織產生。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近幾年接連的自然災害導致返貧人口增多。以四川、甘肅兩省為例, 2005年四川省返貧人口在20%以上; 2006年這些地區發生特大旱災,返貧的人口大大增加; 2008年,受汶川大地震的影響,四川省各個貧困村因災返貧的人口大量增加,貧困發生率由災前的30%上升到60%以上。[7]這次地震中,甘肅省受災也很嚴重,返貧人口高達230多萬人,貧困人口總數達680. 5萬人,貧困面為32. 7%,主要分布在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8]因此,自然災害也是導致貧困的原因之一。

D. 陝西貧困戶動態調整是什幺時間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
陝西貧困戶動態調整是什麼時間,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貧困戶動態調整沒有統一規定,根據各地實際,做出動態調整,可以到當地的村委會咨詢,就可以知道貧困戶動態調整時間,祝好運!

E. 貧困人口識別,動態調整中遇到那些困難存在什麼問題

開展群眾路線活動過程中,縣扶貧(移民)把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作版為扶貧開發為民實事權,解難題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及時傳達學習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會議精神,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嚴格貧困戶識別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戶主申請、小組提名、評議票決、公示審批的方式,整戶識別。

F. 為什麼在脫貧攻堅期內要進行動態調整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於地理、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發展差異很大,形成貧困的特點也各不相同,強調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可以實現各貧困地區的跨越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基。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樹立經濟發展的標桿,我們在沿海地區選取了一些條件較好的城市和地區,作為了發展的「橋頭堡」,並開辟出專門的區域,給予政策的傾斜與照顧,讓這一部分地區率先富裕了起來。但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區富裕之後,我們要以先富帶動後富,並最終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指引下,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這個「牛鼻子」具有特別意義。第一,這有利於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發揮「筷子效應」的最大作用。從貧困人口的分布特點來看,有連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貧實施的過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關政策,把政策落實到特定的貧困人群、具化到每一個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註重精準,用一個個具有創新性的政策,消滅貧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貧」風險。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發揮不同政策的優勢,抱團在一起,實現優勢互補,推進脫貧攻堅的精準化。第二,這有利於優化扶貧資源配置,提高扶貧工作的實際效果。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扶貧不能再搞「平均主義」,而是要提高扶貧的實際效果。因此,必須在精準上下功夫,把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就是要在哪些資源配置在哪個位置上著力,把最好的資源匹配給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來帶動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第三,這有利於把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實處。全面建成小康,是全體人民的小康。而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共享成功的發展經驗。這就需要把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引向不發達地區,並因地制宜,開創出本土發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發達地區的群眾傳輸發達地區的發展思維、發展方法等,授人以漁。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這個「牛鼻子」,需要貫徹落實好國家有關精準扶貧的政策舉措,以產業為突破,以人才為先鋒,做到扶貧先扶智,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拔窮根摘窮帽,促進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繁榮。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同時明確了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此,提出如下建議:第一,把握三個環節。按照公開透明、分級負責、精準識別的原則,通過科學有效的程序把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出來,並逐村逐戶建檔立卡。精準幫扶是關鍵,要按照「一村一計一部門」「一戶一策一責任人」的要求,確定幫扶責任人、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本台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精準管理是保證,建立貧困村、貧困戶幫扶信息檔案,加強精準扶貧監測,跟蹤貧困村、貧困戶幫扶情況,確保其得到有效扶持。第二,抓好三個層面。在政府層面,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在市場層面,要融開發於扶貧之中,融扶志於扶貧之中,激發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使扶貧工作從「輸血式扶貧」走向「造血式扶貧」,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在社會層面,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更好地把「幫」和「促」結合起來,形成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增強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第三,堅持六級聯動。中央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省級負起總責,做好確定目標、制定規劃、出台政策、下達項目、投放資金、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地級市要承擔起本市扶貧開發的主體責任和結對幫扶責任,加強統籌謀劃、重點攻堅和督促落實;縣級要抓好落實,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鄉級要實行包村包戶,建立包戶數、包項目、包脫貧的幫扶機制,使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幫扶責任人;村級要摸清底數,建檔立卡,找准「貧根」,建好支部和村委會班子,當好「領頭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第四,實施五大工程。推進基礎扶貧工程,科學規劃和建設貧困地區的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構建骨幹網路、改善區域發展條件,完善末端建設。推進產業扶貧工程,制定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遊開發等扶貧行動計劃,積極培育貧困地區特色支柱產業。推進新村扶貧工程,以扶貧新村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危房改造。推進能力扶貧工程,通過基礎教育、能力培訓等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增強就業創業能力,打牢脫貧致富的根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推進生態扶貧工程,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計劃,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水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和綠色產業。第五,突出三大重點。一是突出發展特色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綠色發展、特色發展、集聚發展、創新發展,因地制宜選擇一批產品有特色、市場前景好的產業給予重點培養和扶持,走產業支撐的開發式扶貧路子,重點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加大第二產業比重,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二是突出完善基礎設施。要堅持向面上覆蓋、向基層延伸,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問題。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三是突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貧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按照保基本、全覆蓋、均等化要求,著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要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要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G. 貧困戶動態調整一般什麼時候

一般都是在年末,很多省份在年中(5或者6月份)也會有一次小范圍的動態調整。

H. 如何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動態管理

為確保高質量、高標准完成貧困戶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保康縣進一步強化責任、查漏補缺、嚴格規程、再加措施、再加力度確保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再上新台階。
一是強化責任,主動作為,思想認識要再提高。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敏感度高的系統工程。各鄉鎮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項目辦主任是第一責任人,把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為鄉鎮分管領導當好參謀,切實把建檔立卡工作抓好、抓實,尤其要注重抓好村級檔案的規范工作,健全基礎數據,夯實工作基礎,為爭取各項資金及優惠政策鋪平道路。

二是查漏補缺,提升標准,各種檔案要再規范。各鄉鎮要根據檢查組反饋的意見,認真組織一次工作自查,全面查漏補缺,及時糾偏改錯。按照貧困戶檔案目錄要求,進一步檢查所在鄉鎮、村檔案資料,查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村要高標准地建好紙質檔案,紙質檔案要與電子檔案相符一致,確保檔案資料與檔案目錄一致,有條件的村和重點村必須有電子檔案,並配備扶貧專櫃。

三是嚴格規程,動態管理,基礎工作要再扎實。要健全完善縣、鎮、村協調一致、資源共享的扶貧檔案管理體系,真正形成"四有":戶有卡(農戶登記表)、村有冊(按檔案目錄將資料收集裝訂成冊)、鎮有檔(建立電子檔、紙質台帳)、縣有庫(資料庫)、"三專":專盒(縣扶貧辦統一印置的檔案盒)、專櫃(扶貧檔案專櫃)、專人(專門負責保管的人員)的工作格局,有的放矢為實施扶貧到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要加強對村會計的業務培訓指導,強化扶貧建檔立卡的動態管理,形成常態化、機制化、規范化的態勢。

I. 2018年貧困戶動態調整是什麼時間

大多會在年末12月份,不過6月份年中的時候也會有一次小范圍的動態調整。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