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扶貧
A. 精準扶貧怎樣讓貧困農民盡快脫貧
扶貧工作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方案,緊扣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六個精準」,凝心聚力、聚焦發力、准確用力,最大限度挖掘、整合、運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堅決打贏精準扶貧的攻堅戰,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一要抓好結合點,融入工作全局。
二要抓好牽引點,激發改革活力。
三要抓好支撐點,突破關鍵領域。
四要抓好立足點,優化資源配置。
五要抓好共振點,形成強大合力。
精確扶貧對象:
(1,要精準扶貧對象。通過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告公示、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完成建檔立卡工作;同時建立貧困戶的信息網路系統,動態管理,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扶貧信息真實可靠。
(2,是要精準扶貧措施。應打破縣、鄉、村行政界限,把基礎相同、條件相近、地緣相接的貧困村組成小片區,統一扶持政策,統一布局項目,統一安排資金,統一規劃建設,最大限度實現整體脫貧,分類施策。
(3,要精準資源配置。創新建設地市一級的「扶貧投融資平台」,政府出資與企業合作,力爭形成一定授信規模,用於扶貧開發;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把貧困鄉村的教育基礎設置完善好;推進資源整合,在用好扶貧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整合住建、交通、民政、教育、衛生等部門項目資金重點向貧困村傾斜。
B. 如何做到脫貧不脫鉤致富不返貧
「一對30來歲的夫婦,在外打工掙到錢買了車,日子過得讓人羨慕。可妻子突然被查出尿毒症,把車賣了也不夠治病,兩口子在家抱頭痛哭……」前不久,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扶貧幹部在走訪時發現一個家庭面臨因病返貧的風險,立即幫助爭取幫扶政策,為他們辦理低保,提高治病報銷比例,給予資金救助,避免了這個家庭返貧。
「我們認為,扶貧幫扶中,傳授技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廣安區農技專家曾治明說。
「我們鄉黨委書記、扶貧幹部和駐村農技員經常幫助我、鼓勵我,我一定要闖出點名堂,才對得起黨和政府的關心!」黃純明堅定了信心,系統深入地學習生豬、山羊的養殖、防疫等技術,並逐漸積累經驗,終於成了養殖示範戶。
黃純明脫貧了,他的信心越來越足。他說:「人要有志氣,不能別人幫你一把就形成依賴,最重要的還是自力更生。我現在是越忙越充實,覺得日子很有奔頭。」
扶上馬送一程,產業扶貧促增收
沒有產業,收入不穩定,就容易返貧。廣安市在「回頭看」「回頭幫」工作中總結經驗認為,扶上馬還需送一程,貧困戶脫貧後要持續增收才能確保不返貧,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是廣安市各地一致的選擇。
廣安市廣安區白馬村地理位置偏僻,發展基礎較差,農戶主要收入來源是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及外出務工,於2014年被認定為貧困村。因本地土壤氣候比較適宜檸檬生長,廣安區幫助該村積極引進企業種植檸檬,注冊廣安農豐農業有限公司,成立百佳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為貧困群眾脫貧搭建了平台。
除了土地流轉及入股分紅收入外,到合作社參與檸檬養護採摘等也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村有100多人常年在檸檬基地務工,每人每天可掙四五十元。2016年,通過資金入股方式,白馬村74個貧困戶實現分紅13萬元,人均增收600餘元;參與務工的村民年人均收入過萬元。
「我們的檸檬種植時間還不長,還沒到盛果期。2017年產量60多萬斤,產值將近200萬元,過幾年產量預計將達到400萬斤,產值超過一千萬元。」合作社負責人胡祥金說。
如今,白馬村已成功注冊品牌商標,完善了倉儲物流配套,修建了檸檬氣調庫和加工廠,以便檸檬的保鮮和儲藏、深加工。白馬村的檸檬產業逐步壯大起來,越來越多的群眾也從中受益。
勤奮才能發家致富。
C. 如何落實精準扶貧
李暉連出「三招」對如何「精準扶貧」提出建議:
一是要精準扶貧對象。通過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告公示、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完成建檔立卡工作;同時建立貧困戶的信息網路系統,動態管理,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扶貧信息真實可靠。
二是要精準扶貧措施。應打破縣、鄉、村行政界限,把基礎相同、條件相近、地緣相接的貧困村組成小片區,統一扶持政策,統一布局項目,統一安排資金,統一規劃建設,最大限度實現整體脫貧,分類施策。
三是要精準資源配置。創新建設地市一級的「扶貧投融資平台」,政府出資與企業合作,力爭形成一定授信規模,用於扶貧開發;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把貧困鄉村的教育基礎設置完善好;推進資源整合,在用好扶貧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整合住建、交通、民政、教育、衛生等部門項目資金重點向貧困村傾斜。
D. 如何制定脫貧措施
1、建立領導機構:成立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民政、扶貧、畜牧、水利、財政、林業、村兩委為相關成員單位的貧困人口脫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扶貧工作站,由周勛具體負責脫貧工作日常事務。
2、建檔立卡:我鄉對XXX人貧困戶建檔立卡,對全鄉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防止進低保容易出低保難。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對貧困戶整合民政、扶貧、畜牧、林業、水利、財政、交通等各方面的資金,多途徑、多渠道的落實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對貧困戶實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改變他們等、靠、要思想,提高他們積極性。通過政府主導、群眾參與,改過去傳統陳舊的「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3、針對不同類型貧困戶,落實幫扶措施。對喪失勞動力和負擔過重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因災因病致貧戶,通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服務,提高抗災抗病能力。做到幫扶人員落實,幫扶項目落實,幫扶資金落實,幫扶時間落實。
4、轉產就業:我鄉貧XXX人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引導他們轉產就業,跑跑運輸、搞搞餐飲、或者外出務工,對無外出打工勞動力的貧困家庭幫其發展家庭養殖增加收入,對家庭中有病人的貧困對象通過參加農村集體合作醫療減輕家庭負擔。對家庭中有中職學生的貧困對象通過參加「雨露計劃」減輕家庭負擔。
5、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扶貧先扶志,治窮行治愚。利用多種形式,加大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抓好先進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積極推廣良種良法,提高農民種養水平,增強農戶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扶貧開發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相結合。人力資源開發是標本兼治,治本為主的扶貧開發方式。我們通過人力資源開發,提升貧困者的綜合素質,由被動救濟到主動脫貧,由不會脫貧到有能力脫貧。同時,大力實施貧困村農民工培訓規劃,提高農民就業能力,開拓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我鄉貧困人口富餘勞動力轉移。
6、實施瞄準式扶貧。
(1)、發展規劃制定到戶。針對貧困戶的特點,幫助制定生產發展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確保通過幫扶和誠實勞動達到脫貧目標。
(2)、扶持項目安排到戶。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直接安排到貧困戶,不斷滿足其需求;種養殖等致富產業項目,不僅要網路覆蓋到貧困戶,還要組織貧困群眾參與生產經營。
(3)、扶貧搬遷落實到戶。對居住生存在條件惡劣的馬家河村貧困戶,實行扶貧搬遷、異地脫貧。
(4)、科技信息服務到戶。加強貧困戶的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培訓,為貧困戶發展生產提供技術指導、信息服務。
(5)、各項政策覆蓋到戶。把醫療、特困救助、教育等優惠政策落實到貧困戶。
(6)、對口幫扶責任到戶。組織黨員、幹部職工與貧困戶結對子,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同時,以貧困村為基本單元,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制定參與式扶貧規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綜合扶持,實現貧困人口、貧困村整體脫貧。
7、實施產業化扶貧。對貧困自然村實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產業扶貧政策,通過扶持,形成貧困村的特色優勢產業群、產業鏈;充分發揮金融支持「三農」的作用,結合梨園壩金融扶貧試點,按照區域化布局、標准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的思路,引導貧困群眾大力發展具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生產,逐步形成規模優勢,使貧困群眾從生產環節得到穩定的收入。同時從政策、規劃、布局、資金等方面對特色產業加以扶持。因勢利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增加貧困群眾非農產業的收入。
8、實施基礎設施扶貧。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經濟增長與減少貧困的必要前提。改善貧困鄉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貧困村為單位,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水利設施建設、農村生態建設等,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提高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9、扶貧開發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結合:我們通過加快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健全農村低保的政策法規,逐步完善農村低保的運行機制,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制度的相互銜接,穩定解決我鄉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讓他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要對識別出來的貧困人口,實施分類扶持,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
10、扶貧資金管理: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使用計劃和審批手段,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項目資金使用高效節約。建立項目法人制和質量監理終身制,防止「豆腐渣」工程。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對不合格的項目一律不予驗收兌現。
11、扶貧項目監督:
(1)、紀委部門進行全方位監督,一經發現違規違紀現象,堅決從嚴查處,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
(2)、財政部門定期不定期進行資金審計。
(3)、扶貧工作站定期不定期進行工程跟蹤審計,對項目的投資資金、發放物資、項目管理、等都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4)、充分發揮群眾監測評價的職能,加強群眾監督,對工程建設不符合要求的及時糾正;
(5)、由村兩委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工程管護制度;已建工程移交村委會進行管理,實行誰受益、受管護。
我鄉的扶貧工作在鄉黨委、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一定能解決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在XXX年的扶貧開發工作中,我鄉將認真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彌補不足,採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團結和帶領全鄉人民,同心同德,為實現XXX年脫貧XXX人貧困人口目標而努力,為促進我鄉新農村和和諧社會建設而奮斗。
E. 如何實施精準扶貧
「十三五」時期,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必須全力以赴,確保完成。
一、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我國區域發展很不平衡,貧困人口分布在20多個省(區、市),扶貧脫貧必須因人因地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實行生態保護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提高扶貧實效。
1、發展特色產業脫貧。支持貧困地區科學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鼓勵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業,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合理有序開發優勢能源礦產資源。為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實行中央、省、市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對片區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中央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
2、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繼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建立和完善輸出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引導農村貧困人口進入家政、物流、養老等領域就業。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有序實現市民化。
3、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編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因地制宜實行搬遷安置。初步統計,「十三五」時期需異地搬遷的貧困人口約1000萬人。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方式,多渠道籌集6000億元資金,促進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實行社會保障兜底政策。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高貧困地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把新農合大病保險支付、醫療救助等結合起來,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貧困殘疾人健康服務力度。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二、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
我國貧困地區多處於中西部、山區和邊陲地帶,自然條件復雜,基礎設施薄弱,必須進一步加強建設,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問題。
1、加快貧困地區交通、水利、電力和互聯網建設。對連接貧困地區的國家鐵路網、國家高速公路網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要加快推動。對貧困地區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水利項目要強化建設。對貧困地區水電開發、農田改造升級、光伏發電工程要大力推進。加大「互聯網+扶貧」力度,加快實現貧困村寬頻網全覆蓋,實施電商扶貧工程,促進貧困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農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整治。國家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態工程,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大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力度。推進貧困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農戶改廁、村莊綠化,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支持山、水、田、林、路建設及小流域綜合治理。
3、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對財政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一些項目形成的資產,考慮折股量化給貧困戶。
三、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貧困地區與較發達地區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教育、衛生、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上,必須著力縮小。
1、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扶貧需扶智」。要實施教育扶貧全覆蓋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國家教育經費繼續向貧困地區、向基礎教育傾斜,「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向貧困地區傾斜。在貧困地區率先實行普通高中免學費,建立保障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
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以及殘疾人關愛體系。對農村「三留守」和殘疾人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務系統。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幫助特殊貧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加快建立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3、豐富貧困群眾文化生活。集中實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貧項目,重點是廣播電視服務網路、數字文化服務、鄉土人才培養、流動文化服務等。支持貧困地區挖掘保護、開發利用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和資源。文化事業經費向貧困地區傾斜。
四、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
貫徹扶貧開發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關鍵在落實責任。
1、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對貧困人口規模500萬人以上或貧困發生率15%以上的9個省區,真正把扶貧開發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實行扶貧工作「一票否決」。同時,強化督察和問責,完不成年度扶貧任務的對領導幹部進行約談。加強貧困村黨支部建設。
2、強化扶貧開發投入保障。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每年保持較大幅度增長,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涉及民生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以及西部地區連片特困地區地市級配套資金。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鼓勵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金融支持,發揮互補作用。發行政策性金融債並給予財政貼息等優惠政策。實施扶貧小額信貸工程。保障扶貧開發用地。加大科技扶貧力度。貧困地區創業創新和服務的人員,在薪酬待遇、公務員錄用、職級調整、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
3、健全東西部協作和黨政機關、部隊、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定點扶貧機制。東部地區增加對口幫扶財政投入,啟動實施東部強縣與貧困縣「攜手奔小康」行動。加強並改進黨政軍群部門和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百縣萬村」活動。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自願採取包干方式參與扶貧,落實企業和個人扶貧捐贈稅前抵扣政策。擴大扶貧國際合作。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
F. 淺談如何做好扶貧工作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要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首要的是打好基礎,要逐縣調研,逐鄉調查,逐村摸底,逐戶走訪,逐人核對,澄清底子,建檔立卡,做實台賬,應扶盡扶。要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該扶持的人口請進來,把不該扶持的人口甄別出去,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建立健全縣、鄉、村、戶脫貧檔案和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加強檢測督查,嚴格審核把關,認定一個、扶持一個、脫貧一個、驗收一個、銷號一個,返貧的要重新錄入,做到扶貧到人,脫貧到人,有進有出,堅決杜絕各種形式的假扶貧、被脫貧、數字扶貧、宣布脫貧現象的發生。
其次是扶貧措施要實。
一是帶著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矢。走訪戶前,要認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以及走訪的群眾類型(五保,低保,扶貧戶,勞動力情況等)。群眾對政策的知曉了解情況。
二是帶著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盡可能地到群眾家中看一看,聽一聽,採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請教的語氣,重點了解群眾家庭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群眾要實話實說。對於有些群眾當面不情願說的話,可留下公示的電話,希望能聽到他們的真實聲音和期盼。
三是在走訪過程中,看到部分群眾生活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因病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群眾年老、身邊無人照料、房屋破舊、生活貧苦),要在走訪時一 一進行了解記錄。
四是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困難群眾時候,要將群眾當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
五是要改變工作作風。在處理困難群眾問題時候,要結合有關政策的基礎下,要有耐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講兩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兩次,三次,來調處解決問題。
G. 扶貧是怎樣扶貧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扶貧 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H. 扶貧工作怎麼干
精準扶貧是指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I. 如何對庸懶散脫的貧困戶進行扶貧
幫啥不如幫思想,扶啥不如扶精神。首先要精神扶貧,克服懶散等要的思想,再施以物質特別是技術、產業扶持,扶其立志、創業,自食其力,扶上馬了再送上一程,設定短、中、長期發展規劃,這就幫扶成功了。
J. 如何做到精準扶貧
如何做到精準扶貧:
一、堅持以產業發展扶貧
堅持以產業發展扶貧,要求准確摸清本地各個鄉鎮、村的總體底數,了解當地貧困地域的范圍、貧困人口的數量、貧困程度、具體致貧原因和潛在的資源優勢,從而有針對性地規劃當地貧困人口的扶貧計劃方案,科學制定未來五年內各階段的工作任務指標,使扶貧工作的開展透明化,且使得扶貧成果有數據可依。
對於部分貧困程度嚴重的地區,扶貧工作可能需要先「輸血」,以完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穩定政治經濟大環境,改變貧困者的思想理念,為吸引產業投資做好鋪墊,為產業引進等「造血」措施的實施打下良好基礎。扶貧前期應注重「輸血」,中期力爭「輸血」、「造血」兩手抓,到後期以「造血」為主。
二、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
隨著扶貧政策執行方法的多樣化,以及救助對象需求的多元化,社會工作將成為我國農村扶貧事業發展的新路徑和必要補充。現代扶貧問題和社會工作在價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受助對象上具有相通性。現代扶貧問題和社會工作在價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受助對象上具有相通性。
三、堅持「提升內生力、提升益貧性」戰略機制
在精準扶貧中應堅持「提升內生力、提升益貧性」的戰略機制。「提升內生力」,就是以貧困地區自力更生為主,外部力量幫扶為輔。「提升益貧性」,就是開發等一切經濟社會活動要有益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一方面,依靠自身努力改變劣勢。貧困地區應揚長避短,立足本地特色生態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另一方面,創新特色「造血」方式。這就要求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本地區的資源型工業、勞務經濟、特色農業、民族和地區特色旅遊等。
(10)如何脫扶貧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如何助推社會公平:
一、通過「對象精準」有利於實現起點公平
精準扶貧通過合理有效地確立識別指標,創新識別方法,精準識別貧困人口,可以有的放矢,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有效解決「扶持誰」的問題,真正提高扶貧資源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也即通過再次分配減少資源稟賦的初始差距,最大限度地保證起點狀態下每個公民所擁有的要素稟賦是相近的,從而實現起點公平。
二、通過「方法精準」有利於實現機會公平
精準扶貧通過科學評估、創新扶貧資源配置方法,找准著力點,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因地制宜,確保扶貧扶在「點」上,有效解決「如何扶」的問題,真正發揮扶貧資源的效用,才能使貧困者真正享有在市場競爭中的公平機會,才能生長出發展的自信,更公平地享有改革發展帶來的機會,以實現機會公平。
三、通過「成效精準」有利於實現結果公平
精準扶貧通過創新扶貧措施,不僅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和地區,真正做到「扶真貧」「真扶貧」,而且通過可持續的扶貧方式,從根源上改變了弱勢群體的弱勢地位,解決了弱勢群體權益的弱化,有助於增強貧困者獲取新的資本性資源的能力,從而有利於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以實現結果公平。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新時期精準扶貧四個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