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首腦機關
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高行政機關是國務院,也就是中央人民政府。
2. 名詞解釋首腦機關
首腦機關這幾個字組合起來不是成語,只是詞語,指核心機關部門,屬於總部管理下面機關部門的領導機構。
3. 世界最高的行政機關是什麼
聯合國大會,簡稱「聯大」,由全體會員國組成。它是聯合國的審議機構。每年舉行一次常會,規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開幕,通常持續到12月中旬,每屆常會會期一般為3個月。如議程未討論完畢,可延至第二年春繼續,但必須在下屆常會開幕前閉幕。大會可在會議期間決定暫時休會,並可在以後復會。大會對於「重要問題」的決議,須由2/3多數通過;對於「一般問題」的決議,半數以上通過即可。大會通過的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足以對會員國產生廣泛的政治影響。除常會以外,應半數以上會員國或安理會要求,大會還可在15天內召開特別會議,在24小時內舉行緊急特別會議。按照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大會有權討論憲章范圍內任何問題,並向會員國和安理會提出建議。大會接受和審議安理會及其機構的報告;選舉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和託管理事會理事國;與安全理事會一起選舉國際法院法官;根據安理會推薦批准接納新會員和任命秘書長。聯合國的預算和會員國分攤的會費都需經大會討論決定。每屆常會開會時,各國往往派出外交部長或其他部長級官員率代表團出席,一些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到會發表講話。大會的1名主席和21名副主席,由常會全體會議按地區分配原則選舉產生,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為大會當然副主席,但也需經過選舉。
4. 總統府是一個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嗎
各國最高行政機關的組成因政體不同而有差異。在西方,總統制國家的最高行政機版關由選舉產生的總統權為首腦,其他成員由總統依法律程序任命,總統向選民或憲法負責;內閣制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織,其首腦內閣總理(首相)由國家元首任命或經國家元首提名由議會選舉,內閣向議會負責;委員會制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的成員由議會選舉產生,最高行政機關向議會負責;半總統制國家的政府總理由總統任命,其他成員由總理提請總統任命,政府向議會負責。西方各國地方行政機關首長的產生方式主要有:由上級行政機關任命,由地方議會選舉,由地方議會主席兼任和由選民選舉4種。其他成員或由本級行政首長任命,或由本級議會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對其負責,受其監督。地方國家行政機關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受其監督,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級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服從國務院的統一領導。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除行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外,還可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使自治權(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自治機關)。
5. 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什麼
全國代表大會。
領導機關,又稱首腦機關、中樞機關,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統轄全局的指揮中樞和決策監督核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組織的總目標和長遠規劃,以及頒布大政方針和政策,對轄區內的重大行政管理問題進行決策,並指揮督導決策的實施。
我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機關的功能,主要是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上通過行政首長行使其職權來實現。領導機關統轄全局、運籌決策,是決定政府運作效能的關鍵。
領導機關: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統轄全局的首腦機關。
職能機關,是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設立的各級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門,它既是同級人民政府的組成部門,也是專門履行某方面公共行政職能的行政機關,它的行政許可權和效力范圍只及於其所管理的具體行政事項。
輔助機關,又稱辦公機關,通常是指協助行政首長處理日常事務的綜合性辦事機關。
咨詢機關,又稱智囊機關或參謀機關,是一種現代政府的組織形態,通常指匯集專家學者和有實際經驗的政府官員的專門為政府出謀劃策、提供論證和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機關。
6. 我國國家機關都有哪些
我國的國家機關有國家元首、權力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
國家機關(State organs)是指從事國家管理和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組成
國家元首: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各專門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
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和辦事機構;派駐國外的大使館、代辦處、領事館和其他辦事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的各工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派出機構,如開發區管委會、公安局派出所、鄉鎮工商所、稅務所等等。
國家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和派出的人民法庭。
國家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和派出機關
國家軍事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及其下轄的軍委辦公廳、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後勤保障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訓練管理部、軍委國防動員部、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科技委、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共15個職能部門。
國家監察機關:國家監察委員會,以及地方監察委員會。監察機關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拓展資料
國家機關也特指中央一級機關。
以上資源來自於網路詞條-國家機關
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嗎
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
最高行政機關首長即政府首腦:總理
國家元首:國家主席
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最高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
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檢查機關:最高人民檢查院
8. 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是什麼
那就是國務院了,朋友!
9. 各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是什麼
行政機關
亦稱行政機構、國家管理機關、政府。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機關,是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執行代議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決定,管理國家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按照管轄范圍,行政機關分為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地方行政機關又可分為若干層次。
各國最高行政機關的組成因政體不同而有差異。在西方,總統制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由選舉產生的總統為首腦,其他成員由總統依法律程序任命,總統向選民或憲法負責;內閣制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織,其首腦內閣總理(首相)由國家元首任命或經國家元首提名由議會選舉,內閣向議會負責;委員會制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的成員由議會選舉產生,最高行政機關向議會負責;半總統制國家的政府總理由總統任命,其他成員由總理提請總統任命,政府向議會負責。西方各國地方行政機關首長的產生方式主要有:由上級行政機關任命,由地方議會選舉,由地方議會主席兼任和由選民選舉4種。其他成員或由本級行政首長任命,或由本級議會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對其負責,受其監督。地方國家行政機關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受其監督,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級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服從國務院的統一領導。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除行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外,還可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使自治權(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自治機關)。
行政機關的職權通常由憲法和法律規定,主要分執行與管理兩個方面。在執行方面,中央行政機關執行代議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地方行政機關除執行上述法律和決定外,還要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命令和本級代議機關的決議。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機關管理全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而地方行政機關則以管理內政事務為主,不管理外交事務,軍事方面的管理事務也很少。行政機關在執行和管理的過程中,有權作出行政決策,發布行政命令和行政決定,並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數國家的行政機關實行合議制外,一般國家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負責制。
10. 請教中國歷代皇帝以下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分別是什麼
唐朝:尚書省兵部是中央最高軍事行政領導機關。
宋朝:樞密院為中央最高軍事機關,掌 管軍政、軍令,制定戰略決策等事。正副長官為樞密使、樞密副使,或稱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一般由文官擔任,依次宰相,卻與 宰相對持文武二柄。
元朝:皇帝以下,設樞密院,專掌軍政,為最高統軍機構.要職多由蒙古,色目貴族擔任.
明朝:中央設大都督府,做為全國的最高軍事機關,統領全國各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司是省一級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分大都督府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
清朝:名義上兵部是全國最高軍事機關,兵權主要控制在皇帝手中。雍正時設軍機處,以親信充任軍機大臣,凡用兵大事皆由其承皇帝旨意辦理.光緒三十二年(1906),兵部改為陸軍部,始有統率全國軍隊的權力,後又增設海軍部,但軍機處的權力仍重。到宣統三年(1911),改責任內閣,另設軍咨府,以秉承詔命,襄贊軍謀,軍機處遂廢。
秦朝:體制尚未完備,調動50人以上的軍事行動都得由皇帝親自授權.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掌武事,備阜帝顧問,但不行軍令 之權.
漢朝:類似秦朝,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掌武事,備阜帝顧問,但不行軍令 之權.
復制一段材料供你參考:
漢朝(公元前202一公元220)包括西漢和東漢.其軍制繼承秦朝而有 發展。漢初,實施「與民休息」政策,百姓兵得負擔相對減輕;軍事體 制保持了秦朝高度集中和統一的特點。武帝時期,以「中朝」馭「外 朝」,削弱王國諸侯,加強對軍權控制;在頻繁用兵過程中,軍隊結 構、兵員徵集等不斷變化,騎兵上升為重要兵種.募兵制逐漸施行。 東漢初,裁撤郡國軍隊,取消都試制度.以募兵制漸代徵兵制,使國 家軍力遭到削弱。至後期,地方牧守權力增大,在鎮壓農民起義過 程中產生大大小小武裝集團乘亂崛起,致使國家重踏分裂。
軍事領導體制 漢初,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丞相輔佐皇帝 處理天下大事;太尉為最高武職,掌武事,備阜帝顧問,但不行軍令 之權,御史大夫佐丞相統理天下。九卿中,光祿勛(郎中令)統領諸 即,衛尉統轄衛士,中尉(執金吾)統率中尉卒,共同負責皇宮和京 師治安。地位顯要的軍事長官還有大將軍、膘騎將軍、車騎將軍、衛 將軍及各種名號的將軍,皆掌征伐。武帝時,削弱丞相為首的「外 朝」權力,罷太尉官;加重「中胡」地位,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大 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參與宮中機密,平時參與決策、處理 軍國要務,戰時統率大軍出征。後期,改設三公為最高行政首腦.大司馬主掌軍政,位列大司徒(丞相改)、大司空(御史大夫改)之上。 東漢相沿,大司馬復稱太尉,名為軍事和行政首領,實際上總理國 家軍政要務、直接掌握軍隊的中樞是皇帝的秘書班子尚書台。中葉 以後.外戚任大將軍者操縱國政.把持兵權,成為朝廷最高軍政長 官,與三公合稱「四府」。此外,漢朝沿用古代監軍制度,多遣中朗官 和近侍(如太中大夫、X者>監軍。 凡有大的戰爭,則由皇帝頒沼,以虎符或「符」、「節」為憑,征調 各地軍隊出征;擇選全軍主帥和各路統帥,以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充任;將軍開府置幕僚,組成指揮機構。武帝以 後,大將軍及其幕府長期設置,戰時指揮作戰,平時參須朝政,實權 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