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書屋扶貧

書屋扶貧

發布時間: 2021-02-25 00:32:51

1. 貧困村脫貧的「十一有一低於」是什麼

1、有特色產業。

2、有住房保障。

3、有基本醫療保障。

4、有義務教育保障。

5、有安全飲水。

6、有路通村屯。

7、有電用。

8、有基本公共服務

9、有電視看。

10、有村集體經濟收入。

11、有好的「兩委」班子。

「一低於」是指貧困發生率低於3%。

(1)書屋扶貧擴展閱讀:

按照縣級制定脫貧計劃、入戶認定、村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級審定公告等程序對貧困戶認定脫貧銷號。

1、制定實施年度脫貧計劃。每年年初,縣級根據全區整體脫貧計劃,採取倒逼方式制定年度脫貧計劃,明確年度脫貧對象。對列入年度脫貧的貧困戶進行重點扶持。

2、入戶認定。在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鄉鎮人民政府組成驗收工作隊,隊員由縣、鄉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責任人組成,每組兩人以上。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標准,每年年底對年度計劃脫貧戶進行入戶認定。

達到脫貧標準的,驗收工作隊員填寫《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戶主和驗收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雙方簽名確認。完成入戶認定後,工作隊員將《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交村民委員會。

3、村評議公示。召開村民大會對年度脫貧戶進行民主評議,提出年度脫貧初步名單,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組等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一次公示。

公示期內,村民有異議的,通過村委會或直接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經公示無異議後在《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中填寫村委會審議意見。初步名單和《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報鄉鎮人民政府。

4、鄉鎮審核公示。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報送的初步名單,對照《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逐項內容進行審核,並填寫鄉(鎮)審核意見。脫貧名單在各行政村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二次公示。

公示期內,村民如有異議可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公示無異議後的名單提交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5、縣級審定。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銷號標准,對各鄉鎮報送的《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進行審定。脫貧戶名單報自治區、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

6、公告。經審批確定為脫貧戶的,在行政村公告。縣級扶貧部門組織各鄉鎮相關工作人員,根據認定的脫貧戶名單更新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相關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貧困戶脫貧檔案。

2. 扶貧為什麼是新華書店

意思應該是一次性的,不像圖書館,可以經常去看一本書

3. 民營書店怎樣申請補助

希望以下相關資料能對你有用
一、什麼是「兩免一補」及為什麼要實行「兩免一補」?

「兩免一補」簡單來說就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雜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實行「兩免一補」,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解決「三農」問題、確保教育機會公正公平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我省「兩免一補」的實施范圍和對象是什麼?

「兩免一補」,即同時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雜費和對其中的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實施范圍和對象為:一是21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教生;二是全省義務教育階段中,持有當地民政部門頒發的特困證(卡)、低保證的農村特困群眾和城市低保戶的子女。

「一免」,即免費提供教科書。實施范圍和對象為:21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農村特困群眾子女以外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三、我省享受「兩免一補」人數和資金是多少?

從2005春季開學開始,我省對21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429272名貧困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25%)實行「兩免一補」(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雜費及對其中的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對其它縣(市、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707959名貧困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18%)實行「一免」(免費提供教科書)。同時,我省在全國率先對約26.3萬名農村特困群眾和城市低保戶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

2005年,中央和省共安排專項資金24873萬元用於「兩免一補」工作。為了減輕基層負擔,除中央提供免費教科書10840萬元外,免雜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兩部分資金14033萬元全部由省級財政負擔。

四、我省享受省定「兩免一補」資助的貧困生條件是什麼?

設區市所在地城區和縣級市市區范圍內貧困生的認定:持有當地民政部門出具低保證的城市低保戶子女。

農村貧困生的認定:1、持有當地民政部門出具的特困證、卡或低保證的農村特困群眾子女;2、父母雙亡,無任何經濟來源;3、父母一方已故,造成家庭經濟困難;4、父母雙殘或單殘,造成家庭經濟困難;5、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造成家庭經濟困難;6、家庭成員久病無錢醫治,造成家庭經濟困難;7、父母中有弱智或精神不正常,不能勞動者,造成家庭經濟困難;8、學生本人殘疾,造成家庭經濟困難;9、人口較多導致家庭經濟困難;10、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經濟困難。

五、我省貧困生認定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1、學校通過有效途徑公開資助信息(包括資助的條件,資助的名額,資助的申請、審核、監督和申訴程序等),組織學生填寫申請資助表。2、由學校會同村委會成立有學生家長代表和教師代表等參加的評審小組,按照有關政策和具體辦法進行評審,初步確定受資助學生名單。3、對初步確定的受資助學生名單,由學校在校內及學生家庭所在的鄉、鎮范圍內張榜公示7天。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公布舉報電話,及時查處有關問題和修訂資助名單。4、學校將公示無異議的擬資助學生名單及學生有關信息上報縣級教育、財政部門。5、縣級教育、財政部門對各學校上報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關數據進行審核、匯總,並批復相關學校,建立工作台帳和資料庫。

六、我省如何對貧困生進行管理?

貧困生每學年評定一次,根據農村貧困家庭脫貧、返貧的實際情況,對受資助的貧困學生作出適當調整,確保貧困家庭學生享受資助。要自下而上逐級建立貧困家庭學生動態基礎數據管理系統,按年度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跟蹤問效機制。

七、我省免費提供教科書的范圍是什麼?

對貧困小學生免費提供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外語、科學、藝術(或選擇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等科目的教科書;對貧困初中生免費提供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選擇生物、物理、化學)、歷史與社會(或選擇歷史、地理)、藝術(或選擇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等科目的教科書。免費教科書一律加蓋「本書由國家免費提供」印章。

八、我省免雜費標准和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是多少?

1、2005年秋季免雜費標准為:

(1)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城以外的鄉鎮及縣城所在鎮所屬農村學校學生,小學每生每學期5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65元。

(2)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城以外的鄉鎮及縣城所在鎮所屬農村學校學生,小學1-2年級每生每學期68.5元(沒有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的為65元),3-6年級每生每學期83.5元(沒有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的為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97元(沒有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的為90元)。

(3)縣城及市區學校學生(含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城城區),小學1-2年級每生每學期98.5元(沒有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的為90元),3-6年級每生每學期118.5元(沒有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的為11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142元(沒有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的為130元)。

(4)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的農村學校學生免雜費標准在上述標准基礎上降低10元每生每學期。

(5)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普通學校特教班學生、隨班就讀的特教生同以上雜費標准。

2、2005年秋季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標准為:每生每學期50元。

九、我省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如何進行管理?

我省的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統一納入省級財政國庫管理,實行分帳核算,集中支付,封閉運行,確保專款專用。2005年的免費教科書由省新華書店按照政府采購指導價實行經費包干,對規定的免費提供教科書書目進行采購,資金由省財政廳直接撥付給省新華書店。

4. 最常見的農村惠民政策有那些

農村惠民政策:
一、農牧業補貼:
1、繼續實施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小麥、青稞、玉米良種補貼,每畝補貼10元,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每畝補貼100元。
2、推廣全膜雙壟栽培技術。推廣全膜馬鈴薯、玉米雙壟栽培技術,每畝補貼120元。
3、積極推廣配方肥。推廣配方肥,每畝補助18元。
4、農機購置補貼。按照納入購機品目機具售價的30%,中央財政予以補貼。
5、農牧民政策性保險保費補貼。對油菜、小麥、馬鈴薯、青稞、蠶豆、玉米、溫棚蔬菜、能繁母豬、良種奶牛實行保險保費財政補貼政策。其中:**作物保險各級財政補貼佔90%,農戶承擔10%;溫棚保險各級財政補貼佔80%,農戶承擔20%;能繁母豬保險各級財政補貼佔80%,農戶承擔20%;奶牛保險各級財政補貼佔80%,農戶承擔20%。
6、綿羊、氂牛、山羊良種補貼。組織項目戶到供種單位按計劃自行購置補貼種畜、自主挑選所需種畜,購置時僅支付除去補貼金額以外的差額部分價款。
7、農村戶用沼氣。農村「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建設,每戶補助2000元。
8、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禁牧補助中央測算補助標准按每畝6元,草畜平衡每畝獎勵1.5元。
9、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6萬人,中央補助每人400元,省級財政補助每人200元。
10、種糧農民直補。以農村稅費改革核定的農業稅計稅土地面積為依據,每畝補貼15.2元。
11、農資綜合補貼。補貼對象由享受直補的農民和國有農牧場組成,每畝補貼19.8元。
12、退耕還林草補助。補助年限:還生態林8年,還經濟林5年,還草2年。補助標准:黃河流域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糧食200斤,每年糧食摺合現金0.7元,即每畝每年補助140元。同時,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20元。一次性種苗補助50元。
13、完善退耕還林草。補助年限:還生態林8年,還經濟林5年,還草2年。補助標准:黃河流域每畝每年補助現金70元。同時,給退耕農戶每畝每年補助生活費20元。
14、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國有公益林每畝補助5元,集體公益林每畝補助10元。
15、取消農業稅。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十六次會議於1958年6月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二、扶持發展農牧專業合作社扶持建設規范性合作社。從2011年名錄公布的合作社當中,選擇一部分進行扶持,每個扶持10萬元。扶持資金主要用於建章公制,建賬理財,建立市場營銷網路等。
二、計劃生育:
1、計劃生育「少生快富」工程:為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且子女在14周歲以內的農牧民家庭一次性獎勵3000元(國家標准為3000元)。
2、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為年滿55周歲(國家標准為60周歲),現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或無子女的農牧民計劃生育家庭父母及夫妻一方為農牧民計劃生育家庭父母,每人每年發放獎勵扶助金1160元(國家標准為960元,我省增加200元)直至亡。
3、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制度:為獨生子女死亡其父母年滿49周歲的城鎮和農牧民家庭,每人每年給予1620元特別扶助金直至亡故,獨生子女傷殘三級以上其父母年滿49周歲的城鎮和農牧民家庭,每人每年給予1320元的特別扶助金直至亡。
4、康福家行動。「康福家行動」就是將各種家庭分成標准型(夫妻及未婚子女)、新婚型(新婚夫婦無子女)、老年型(60歲以上夫婦成獨居)、混合型(三代以上同堂)、特殊型(單親、獨身、喪偶、留守)等五種類型,根據不同的家庭類型,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分類綜合服務。
三、文化:
1、農(牧)家書屋工程:每個農家書屋標准補助2萬元。
2、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補助:通過專項補助,確保省、州(地、市)、縣、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進行免費開放,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公共文化權益。其中: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年5萬元。
3、鄉鎮文化站設備配備工程:為新建成的鄉鎮綜合文化站配發服裝、樂器、音響等設備器材,確保文化站開展各類業務活動。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萬元。
4、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為我省所屬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每村全年12場,每場電影補助200元。
四、民政:
1、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為保障農村牧區居民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家庭年人均收入低於當地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可納入保障范圍。
2、五保供養:今年全省五保對象分散供養標准平均將達到每人每年3225元,集中供養標准平均將達到每人每年3686元,較去年分別提高34.5%和53.8%。
3、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為從事農業生產的住房困難群眾,主要是五保戶、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殘疾人家庭等貧困戶的危房改造給予資金補助。2011年農村危房改造每戶補助標准為19200元。
4、農村醫療救助:對農村低保對象、五保戶、重度殘疾人、重點優撫對象、老殘一體人員、一戶多殘家庭人實施醫療救助。主要是資助參保繳費、門診救助、住院醫療救助、臨時醫療救助、重大疾病醫療救助。
5、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從2012年開始對沒有享受農村低保、五保供養,本人無經濟收入且殘疾等級為一級或二級的重度殘疾人給予生活補貼。每人每月50元。
五、衛生事業:
1、村醫補助扶持政策:村醫補助每人每年8000元;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中專學歷的村醫再增加1000元;同時按每村衛生室1000元的標准給予水電暖補貼。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牧區農牧民自願參加、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牧民互助共濟的醫療制度。2012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准從230元提高到300元,國家補助由200元提高到240元。參合農牧民住院醫葯費用報銷比例省、州、縣、鄉四級定點醫療機構由2010年的45%、55%、65%、75%分別提高到60%、70%、80%、90%,住院醫葯費用年最高支付限額標准達到全國農民人均純收人的6倍以上,且不低於5萬元。
六、社會保障:
新型農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范圍為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牧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新農保。個人按年繳費,繳費設為100-500元五個檔次,供參保居民自主選擇。在參保補貼政策上,政府在「人口」和「出口」均對參保居民給予補貼。最低繳費檔次由財政另外再補貼30元,同時每進一檔增補5元;對重度殘疾人在繳費補貼基礎上,對最低繳費由財政全額承擔;60歲以上農牧民基礎養老金由財政按每人每月55元標準直接發放。
七、住房:
1、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補助對象與補助標准。中央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按照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確定補助對象。2011年中央補助標准為每戶平均6000元。
2、農村獎勵性住房建設。2012年農村獎勵性住房補助標准每戶補助1.2萬元。
3、金融支持推進農村牧區住房建設。將農村牧區住房與城鎮保障性住房相結合,對符合條件申請在城鎮購房的農牧戶,經認真審核後,可以按照農村牧區的住房補助標准,享受一次性補助政策。
八、教育:
1、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公用經費及免學費:補助范圍為: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區每生每年小學500元、初中700元。
2、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范圍為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補助標准為2011年區每生每年小學800元、初中1000元。2012年提高全省農村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准,區每生每年小學1000元,初中1200元。
3、免費教科書:全省66萬名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政策。標准為每生每年小學90元,初中180元。
4、困難學生資助:資助高中、中職、高職、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玉樹災區省外就讀學生。
5、中職學校免學費。國家從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學費政策,每人每年免除學費2000元。
6、農村牧區義務教育中小學公用經費和取暖費補助。從2011年起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再提高100元,達到年生均小學500元、初中700元,並對不足100人的農村小學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補助資金。
7、非寄宿貧困學生助學金補助。非寄宿貧困學生助學金補助標准,每生每年初中60元,小學40元。
8、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標准為每學生每天3元。
九、交通:
新改建農村公路2000公里以上、鄉村便民橋梁300座以上,並爭取鄉鎮通班車率達到90%,村通班車率達到80%。
十、扶貧開發:
1、扶貧標准。我省扶貧標准調整為: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
2、實施專項扶貧。
(1)整村推進工程。對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對象給予到戶生產項目的扶持。扶持標准為農區每戶5000元。
(2)異地扶貧工程。堅持土地整治與整村整社搬遷相結合、自主分散安置與貨幣安置相結合等模式,力爭搬遷安置71個村、6000戶、2.6萬人。努力實現搬得出、能發展、可致富。繼續對移民建房給予補助,標准為人均5000元,戶均2.5萬元。
十一、退耕還林政策:
1、繼續對退耕農戶發放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2012年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標准為黃河流域每畝160元。
2、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一是農牧民造林申報獎補政策;二是國家級公益林管護政策。
十二、家電下鄉政策:
繼續實行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和小排量轎車、摩托車下鄉補貼。家電下鄉政策執行到2013年1月31日,從今年1月1日起,將現有的家電下鄉十類產品(彩電、冰箱及冰櫃、手機、洗衣機、電腦、空調、熱水器、微波爐、電磁爐、電力鍋)的補貼標准由按產品銷售價的13%提高到20%。摩托車下鄉補貼政策執行至2013年1月31日,對購買摩托車的農牧民,財政按銷售價格的13%給予補貼,單價5000元以上的,實行定額補貼,每輛補貼650元。

5. 扶貧有那些政策

1.農村扶貧政策重點是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和貧困人口的收入增長,即「開發式扶貧」,
2.城市扶貧政策重點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即實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 精準扶貧農村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法。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質量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法,解決養老保險關系跨社保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建立農民工統計監測制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著力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的要求,繼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推進「鄉財縣管」改革,加強縣鄉財政對涉農資金的監管。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建立資金穩定、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總結試點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擴大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范圍,中央和試點地區省級財政要增加試點投入。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2010年基本完成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繼續選擇與農民利益直接相關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形成的鄉村債務進行化解試點。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調整財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對縣鄉財政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將糧食、油料、棉花和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范圍。穩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率先減少行政層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在投資審批、工商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許可權。支持發展鄉鎮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支持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建立區域性農村商品采購聯盟,用現代流通方式建設和改造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路,擴大「農家店」覆蓋范圍,重點提高配送率和統一結算率,改善農村消費環境。鼓勵設計開發適合農村特點的生活消費品和建築材料。2009年在全國范圍實施「家電下鄉」,對農民購買彩電、電冰箱、手機、洗衣機等指定家電品種,國家按產品銷售價格一定比例給予直接補貼,並根據需要增加新的補貼品種。保證下鄉家電質量,搞好售後服務。加強農資產銷調控,扶持化肥生產,增加淡季儲備,保障市場供應。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商貿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加快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推行農資信用銷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改造建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嚴厲查處坑農害農行為。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法。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盡快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提高勞動力轉移培訓質量,提升產業化扶貧水平。優先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貧開發,積極穩妥實行移民扶貧,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進行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繼續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積極開展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7. 精準扶貧國傢具有哪些實惠政策給農民呢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質量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 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
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解決養老保險關系跨社保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建立農民工統計監測制度。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著力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的要求,繼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推進「鄉財縣管」改革,加強縣鄉財政對涉農資金的監管。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建立資金穩定、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
總結試點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擴大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范圍,中央和試點地區省級財政要增加試點投入。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2010年基本完成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繼續選擇與農民利益直接相關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形成的鄉村債務進行化解試點。 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調整財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對縣鄉財政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
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將糧食、油料、棉花和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范圍。穩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率先減少行政層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在投資審批、工商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許可權。
支持發展鄉鎮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 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支持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建立區域性農村商品采購聯盟,用現代流通方式建設和改造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路,擴大「農家店」覆蓋范圍,重點提高配送率和統一結算率,改善農村消費環境。鼓勵設計開發適合農村特點的生活消費品和建築材料。
2009年在全國范圍實施「家電下鄉」,對農民購買彩電、電冰箱、手機、洗衣機等指定家電品種,國家按產品銷售價格一定比例給予直接補貼,並根據需要增加新的補貼品種。保證下鄉家電質量,搞好售後服務。
加強農資產銷調控,扶持化肥生產,增加淡季儲備,保障市場供應。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商貿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加快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推行農資信用銷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改造建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嚴厲查處坑農害農行為。
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辦法。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盡快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提高勞動力轉移培訓質量,提升產業化扶貧水平。優先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貧開發,積極穩妥實行移民扶貧,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進行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繼續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積極開展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8. 國家的扶貧標準是什麼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20年)
為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特製定本綱要。
序言
(一)扶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特別是隨著《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的實施,扶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農村居民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扶貧開發是長期歷史任務。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貧對象規模大,相對貧困問題凸顯,返貧現象時有發生,貧困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下簡稱連片特困地區)發展相對滯後,扶貧開發任務仍十分艱巨。同時,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不斷深入,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為扶貧開發創造了有利環境和條件。我國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
(三)深入推進扶貧開發意義重大。扶貧開發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大局。深入推進扶貧開發,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全國人民共同實現全面小康。
一、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扶貧標准,加大投入力度,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統籌發展,更加註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註重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更加註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註重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五)工作方針。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行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鼓勵和幫助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六)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把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及總體規劃。實行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突出重點,分類指導。中央重點支持連片特困地區。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持力度。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貧政策,實行有差異的扶持措施。
——部門協作,合力推進。各相關部門要根據國家扶貧開發戰略部署,結合各自職能,在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向貧困地區傾斜,形成扶貧開發合力。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加強引導,更新觀念,充分發揮貧困地區、扶貧對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扶貧對象的主體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發展能力,立足自身實現脫貧致富。
——社會幫扶,共同致富。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完善機制,拓展領域,注重實效,提高水平。強化政策措施,鼓勵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
——統籌兼顧,科學發展。堅持扶貧開發與推進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結合,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提倡健康科學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改革創新,擴大開放。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創新扶貧工作機制。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共享減貧經驗和資源。繼續辦好扶貧改革試驗區,積極探索開放式扶貧新途徑。
二、目標任務
(七)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
(八)主要任務
——基本農田和農田水利。到2015年,貧困地區基本農田和農田水利設施有較大改善,保障人均基本口糧田。到2020年,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明顯提高。
——特色優勢產業。到2015年,力爭實現1戶1項增收項目。到2020年,初步構建特色支柱產業體系。
——飲水安全。到2015年,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到2020年,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來水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生產生活用電。到2015年,全面解決貧困地區無電行政村用電問題,大幅度減少西部偏遠地區和民族地區無電人口數量。到2020年,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交通。到2015年,提高貧困地區縣城通二級及以上高等級公路比例,除西藏外,西部地區80%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穩步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到2020年,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推進村莊內道路硬化,實現村村通班車,全面提高農村公路服務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
——農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完成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800萬戶。到2020年,貧困地區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教育。到2015年,貧困地區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有較大提高;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0%;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提高農村實用技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水平;掃除青壯年文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遠程繼續教育和社區教育。
——醫療衛生。到2015年,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基本健全,縣級醫院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舉辦的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0%以上,門診統籌全覆蓋基本實現;逐步提高兒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每個鄉鎮衛生院有1名全科醫生。到2020年,貧困地區群眾獲得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
——公共文化。到2015年,基本建立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已通電20戶以下自然村廣播電視全覆蓋,基本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力爭實現每個縣擁有1家數字電影院,每個行政村每月放映1場數字電影;行政村基本通寬頻,自然村和交通沿線通信信號基本覆蓋。到2020年,健全完善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自然村基本實現通寬頻;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每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以公共文化建設促進農村廉政文化建設。
——社會保障。到2015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養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到2020年,農村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人口和計劃生育。到2015年,力爭重點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婦女總和生育率在1.8左右。到2020年,重點縣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逐步實現人口均衡發展。
——林業和生態。到2015年,貧困地區森林覆蓋率比2010年底增加1.5個百分點。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比2010年底增加3.5個百分點。
三、對象范圍
(九)扶貧對象。在扶貧標准以下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為扶貧工作主要對象。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實行動態管理,確保扶貧對象得到有效扶持。逐步提高國家扶貧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當地實際制定高於國家扶貧標準的地區扶貧標准。
(十)連片特困地區。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等區域的連片特困地區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貧攻堅主戰場。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強對跨省片區規劃的指導和協調,集中力量,分批實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所屬連片特困地區負總責,在國家指導下,以縣為基礎制定和實施扶貧攻堅工程規劃。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集中實施一批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培育壯大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區域性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根本上改變連片特困地區面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自行確定若干連片特困地區,統籌資源給予重點扶持。
(十一)重點縣和貧困村。要做好連片特困地區以外重點縣和貧困村的扶貧工作。原定重點縣支持政策不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定辦法,採取措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實現重點縣數量逐步減少。重點縣減少的省份,國家的支持力度不減。
四、專項扶貧
(十二)易地扶貧搬遷。堅持自願原則,對生存條件惡劣地區扶貧對象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引導其他移民搬遷項目優先在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實施,加強與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銜接,共同促進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充分考慮資源條件,因地制宜,有序搬遷,改善生存與發展條件,著力培育和發展後續產業。有條件的地方引導向中小城鎮、工業園區移民,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能力。加強統籌協調,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十三)整村推進。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自下而上制定整村推進規劃,分期分批實施。發展特色支柱產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提高自我發展能力。以縣為平台,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源,集中投入,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建設公益設施較為完善的農村社區。加強整村推進後續管理,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鞏固提高扶貧開發成果。貧困村相對集中的地方,可實行整鄉推進、連片開發。
(十四)以工代賑。大力實施以工代賑,有效改善貧困地區耕地(草場)質量,穩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積。加強鄉村(組)道路和人畜飲水工程建設,開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片區綜合開發,增強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夯實發展基礎。
(十五)產業扶貧。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優勢,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培植壯大特色支柱產業,大力推進旅遊扶貧。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互助資金組織,帶動和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生產。引導和支持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帶動貧困農戶增收。
(十六)就業促進。完善雨露計劃。以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為核心,對農村貧困家庭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給予一定的生活費補貼;對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給予生活費、交通費等特殊補貼。對農村貧困勞動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加大對農村貧困殘疾人就業的扶持力度。
(十七)扶貧試點。創新扶貧開發機制,針對特殊情況和問題,積極開展邊境地區扶貧、地方病防治與扶貧開發結合、災後恢復重建以及其他特困區域和群體扶貧試點,擴大互助資金、連片開發、彩票公益金扶貧、科技扶貧等試點。
(十八)革命老區建設。國家對貧困地區的革命老區縣給予重點扶持。
五、行業扶貧
(十九)明確部門職責。各行業部門要把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作為本行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並完成本行業國家確定的扶貧任務。
(二十)發展特色產業。加強農、林、牧、漁產業指導,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圍繞主導產品、名牌產品、優勢產品,大力扶持建設各類批發市場和邊貿市場。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合理開發當地資源,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承接產業轉移,調整產業結構,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
(二十一)開展科技扶貧。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加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貧龍頭企業。建立完善符合貧困地區實際的新型科技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扶貧示範村和示範戶建設。繼續選派科技扶貧團、科技副縣(市)長和科技副鄉(鎮)長、科技特派員到重點縣工作。
(二十二)完善基礎設施。推進貧困地區土地整治,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開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質量。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設施,抓好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工程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積極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大牧區游牧民定居工程實施力度。加快貧困地區通鄉、通村道路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配送物流。繼續推進水電新農村電氣化、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普及信息服務,優先實施重點縣村村通有線電視、電話、互聯網工程。加快農村郵政網路建設,推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
(二十三)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推進邊遠貧困地區適當集中辦學,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准。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繼續落實國家助學金政策。在民族地區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動農村中小學生營養改善工作。關心特殊教育,加大對各級各類殘疾學生扶助力度。繼續實施東部地區對口支援中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和招生協作計劃。貧困地區勞動力進城務工,輸出地和輸入地要積極開展就業培訓。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農家書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二十四)改善公共衛生和人口服務管理。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保障水平。進一步健全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善醫療與康復服務設施條件。加強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繼續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組織城市醫務人員在農村開展診療服務、臨床教學、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提高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貧困地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加大對計劃生育扶貧對象的扶持力度,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
(二十五)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水平,切實保障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難農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完善受災群眾生活救助政策。加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進度,支持貧困地區加強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村養老機構和服務設施建設,支持貧困地區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解決廣大老年人養老問題。加快貧困地區社區建設。做好村莊規劃,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幫助貧困戶解決基本住房安全問題。完善農民工就業、社會保障和戶籍制度改革等政策。
(二十六)重視能源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貧困地區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小水電、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推廣應用沼氣、節能灶、固體成型燃料、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站等生態能源建設項目,帶動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和秸稈綜合利用。提高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強草原保護和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大力支持退牧還草工程。採取禁牧、休牧、輪牧等措施,恢復天然草原植被和生態功能。加大泥石流、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防治力度,重點抓好災害易發區內的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工程治理等綜合防治措施。
六、社會扶貧
(二十七)加強定點扶貧。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人民團體、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國有大型骨幹企業、國有控股金融機構、國家重點科研院校、軍隊和武警部隊,要積極參加定點扶貧,承擔相應的定點扶貧任務。支持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參與定點扶貧工作。積極鼓勵、引導、支持和幫助各類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承擔定點扶貧任務。定點扶貧力爭對重點縣全覆蓋。各定點扶貧單位要制定幫扶規劃,積極籌措資金,定期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掛職扶貧。地方各級黨政機關和有關單位要切實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發揮黨政領導定點幫扶的示範效應。
(二十八)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東西部扶貧協作雙方要制定規劃,在資金支持、產業發展、幹部交流、人員培訓以及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方面積極配合,發揮貧困地區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做好對口幫扶工作。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行業對口幫扶,應與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關系相銜接。積極推進東中部地區支援西藏、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完善對口幫扶的制度和措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當地組織開展區域性結對幫扶工作。
(二十九)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隊的作用。堅持把地方扶貧開發所需與部隊所能結合起來。部隊應本著就地就近、量力而行、有所作為的原則,充分發揮組織嚴密、突擊力強和人才、科技、裝備等優勢,積極參與地方扶貧開發,實現軍地優勢互補。
(三十)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大力倡導企業社會責任,鼓勵企業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加強規劃引導,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扶貧開發。積極倡導扶貧志願者行動,構建扶貧志願者服務網路。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僑聯等群眾組織以及海外華人華僑參與扶貧。
七、國際合作
(三十一) 略
八、政策保障
(三十二)政策體系。完善有利於貧困地區、扶貧對象的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發揮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綜合效益。實現開發扶貧與社會保障的有機結合。對扶貧工作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政策和項目,要進行貧困影響評估。
(三十三)財稅支持。中央和地方財政逐步增加扶貧開發投入。中央財政扶貧資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於連片特困地區。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貧困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貧開發事業的力度。對貧困地區屬於國家鼓勵發展的內外資投資項目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項目,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件、備件,在規定范圍內免徵關稅。企業用於扶貧事業的捐贈,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可按規定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三十四)投資傾斜。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加大村級公路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小流域與水土流失治理、農村水電建設等支持力度。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以下(含縣)以及西部地區連片特困地區配套資金。各級政府都要加大對連片特困地區的投資支持力度。
(三十五)金融服務。繼續完善國家扶貧貼息貸款政策。積極推動貧困地區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鼓勵開展小額信用貸款,努力滿足扶貧對象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繼續實施殘疾人康復扶貧貸款項目。盡快實現貧困地區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金融服務全覆蓋。引導民間借貸規范發展,多方面拓寬貧困地區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貧困地區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可貸資金70%以上留在當地使用。積極發展農村保險事業,鼓勵保險機構在貧困地區建立基層服務網點。完善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針對貧困地區特色主導產業,鼓勵地方發展特色農業保險。加強貧困地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三十六)產業扶持。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各項產業政策。國家大型項目、重點工程和新興產業要優先向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安排。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貧困地區轉移。加強貧困地區市場建設。支持貧困地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完善特色優勢產業支持政策。
(三十七)土地使用。按照國家耕地保護和農村土地利用管理有關制度規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要優先滿足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建房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鎮和產業聚集區建設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項目安排上,向有條件的重點縣傾斜。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支持貧困地區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礦產資源。
(三十八)生態建設。在貧困地區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和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並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力度。重視貧困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三十九)人才保障。組織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行業人員和志願者到貧困地區服務。制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為貧困地區培養人才的鼓勵政策。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對長期在貧困地區工作的幹部要制定鼓勵政策,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對定點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掛職幹部要關心愛護,妥善安排他們的工作、生活,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發揮創業人才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加大貧困地區幹部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
(四十)重點群體。把對少數民族、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的扶貧開發納入規劃,統一組織,同步實施,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繼續開展興邊富民行動,幫助人口較少民族脫貧致富。推動貧困家庭婦女積極參與全國婦女「雙學雙比」活動,關注留守婦女和兒童的貧困問題。制定實施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高農村殘疾人生存和發展能力。
九、組織領導
(四十一)略
(四十二)略
(四十三)略
(四十四)略
(四十五)略
(四十六)略
(四十七)略
(四十八)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本綱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四十九)本綱要由國家扶貧開發工作機構負責協調並組織實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