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目前
① 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目前我們面臨的形勢是什麼
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目前我們面臨的形勢:
一是時間上的緊迫性和空間上的復雜性。脫貧攻堅工作整體上時間緊任務重,脫貧工作由易到難,我們正走在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的路上。剩下未脫貧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方地理環境差,生態脆弱,脫貧工作難度大。
二是深度貧困地區貧困原因的復雜性。這些地方很多貧困人口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低,同時村內年輕人少,產業扶貧內生動力不足,脫貧攻堅面臨巨大的困難。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推進,已脫貧人口返貧問題也比較突出。
(1)扶貧工作目前擴展閱讀:
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既不能降低標准,也不抬高標准,明確今明兩年的脫貧任務,持續推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一是聚焦目標,突出重點,真抓實干,精確施策,精準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三是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幹部從繁文縟節、文山會海、迎來送往中解脫出來。
四是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重慶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貧的重要保障。這個兜底作用很關鍵。
脫貧攻堅明年就要收官,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重點做好那些尚未脫貧或因病因傷返貧群眾的工作,加快完善低保、醫保、醫療救助等相關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體系保障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對於已經脫貧的群體,相關黨委政府責任主體要做到摘帽不摘責任。
脫貧攻堅主要政策要繼續執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貧工作隊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幫扶。要把防止返貧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監管。同時,還要注重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
② 目前我國扶貧工作的特點是什麼
扶貧工作進入一個新階段。由於環境和背景的變化,新階段扶貧工作呈回現出三個明顯特徵:一答是在扶貧對象瞄準上,過去主要瞄準絕對貧困人口,同時關注低收入人口,現在要對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過去主要是開發式扶貧,現在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救助體系,進入了開發扶貧和生活救助「兩輪驅動」的新階段。三是在主要任務上,過去扶貧開發的任務比較寬泛,現在行業扶貧力度不斷加大,專項扶貧的重點是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更要強調進村入戶。
③ 如何看待現在的扶貧工作
上面大方針還是為了公平,也是為了兌現承諾!2020年全面脫貧,奔小康的任務!
④ 對於農村的扶貧工作,「等、靠、要」的現狀該怎麼改變
據了解,隨著新的扶貧政策的出台,從今年開始,農村扶貧工作將與生活補助制度掛鉤。所有貧窮和受苦的人們都將建立檔案,享受低收入待遇。同時,它將進一步加強對貧困人口的審查,並為真正的貧困農民和家庭提供現金補貼和醫療援助。
扶貧是保護貧困家庭的合法權益,消除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提高人才發展水平,改善農民工市場。臨時工的基本待遇,為發展工農業企業而建立的社會工作,促進貧困的生產以及對貧困農村地區的計劃的執行,旨在幫助貧困家庭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和改變貧困的面貌。
⑤ 目前國家扶貧到了哪個階段
每個地區的扶貧工作結束時間不一樣,有的地方脫貧的早,有的地方脫貧的晚,根據各地區的條件來定。扶貧工作總的結束時間是2020年底。
⑥ 扶貧工作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扶貧開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全縣貧困村多在深山、庫區一線,群眾居住分散,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用電質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務不夠到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居住條件差等問題比較突出。從調研中了解到,一些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後。
二、投入不足,持續發展能力弱。
一是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現有的貧困村基礎條件和資源條件都較差,多在深山庫區一線,基礎設施建設點多線長面廣,任務重成本高,且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願望迫切,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缺口大。扶貧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建設標准難以達到規范要求,影響了扶貧項目建設效益的發揮。如貧困村扶貧資金補助每年只有50萬元,只有15%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解決稍大點的工程需要,成效不顯著;產業開發補助每戶平均1500-2000元,可謂杯水車薪。
二是部門資金整合難。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部門大多各自為陣,撒胡椒面,難以發揮整體效益;互助資金量少且使用面小,發揮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多數貧困村經濟結構單一,土地拋荒嚴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能人大戶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有限,持續增收能力不強。農村留守人員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貧困總戶數比例高。思想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生產經營能力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抵禦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約產業發展要素多。市場、技術、信息等制約要素作用明顯,農技人員少,普及農業技術不到位,市場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難以推動產業發展。精準扶貧項目難實施,扶貧到戶產業需求項目零亂,小而散,一些養殖業項目屬於短期效應,難以形成支柱產業。群眾「等、靠、要」思想較為突出,單打獨干難以發展一體化產業項目,且收入構成不合理,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比重較高,缺乏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
三、扶貧工作長效機制有待健全,返貧現象較為突出。扶貧開發工作與農村其它建設項目缺乏有效銜接,工作聯系、項目對接、資金整合相互之間協調不夠,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部門之間合力不夠,不少是各自為陣,統籌協調能力弱。部分行業、部門和單位對扶貧開發的思想認識、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實際效果差異性也較大,存在不平衡狀況。因病因教致貧返貧現象較為突出,貧困人口脫貧與返貧相互交織,因重度殘疾、重大疾病、年老體弱致貧佔40%以上,如燕子河鎮金沖村高血壓患者多,且因中風、偏癱使家庭貧困。「因教返貧」的現象仍是常態,中高等教育費用在農村家庭經濟支出中仍占相當大的比例,貧困人口脫貧抗風險能力弱。同時,自然災害、市場風險致貧等也占很大一部分。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是病殘、精神障礙和無勞動力戶,基本難以脫貧。
為此,建議:
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促進產業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創新資金運管機制,建立逐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規范扶貧開發互助資金管理制度,綜合運用多種政策積極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統籌各類資源,優先解決貧困地區道路不暢通、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電力質量不高、信息化落後等突出問題。要加快發展八大農業產業化項目,支持蠶桑等見效快、持續增收的產業化項目,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質量和綜合效益。將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勞動轉移培訓結合起來,科學規劃、整合資源、聯合共建、分步實施,解決少數發展養豬等功利產業項目、產業項目資金分散、效益不高的問題。探索建立貧困戶參股、入股或與龍頭企業、能人大戶、專業合作社合作發展產業項目,解決貧困戶技術資金不足、產業發展單打一的問題。
二、要分類指導,堅持精準扶貧。
1、做好項目精準。集中項目資金,投入到適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薄弱、有發展前景的地區,實行連片集中幫扶。要善於因地制宜,創新思路方法,加大貧困戶產業項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提倡貧困戶與龍頭企業、能人大戶捆綁經營收入,促進產業到戶做大做強。
2、強化精準到戶。認真開展貧困人口界定和統計工作,摸清現有貧困人口規模、分布、構成和特點等基本情況,因戶制宜,分類指導,逐村逐戶地制定幫扶措施,切實把「精準」落到實處。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建立健全運作激勵機制。集中力量優先扶持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提高扶持標准,引導和鼓勵發展見效快、能持續增收的好項目。因殘疾、疾病致貧或無勞動能力、勞動能力低的貧困戶納入社會保障,並與農村低保、醫療救助、危房改造、就學資助和應急救助等結合起來,確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學有所教。加強教育和引導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致貧的貧困戶,激發、激活他們過上好生活的內在動力,最大限度的調動其生產生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增收致富。
3、加強精準培訓。要以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為需求,與廠企聯合、與就業從業相結合,點到點指導,增強實用性,解決培訓大呼隆、學習大眾化的問題。
4、是精準配置資源。充分用好建檔立卡成果,建立社會扶貧信息供求對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戶、龍頭企業等社會資源到貧困村投資興業、帶動產業發展就業增收的優惠制度,引導扶貧資源准確投向,促進社會資源精準化配置。
三、要進一步完善扶貧機制,促進扶貧措施落到實處。
1、完善機制。要進一步履行領導職責,積極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充分發揮整村推進、結對幫扶的引領作用,調動群眾參與積極主動性,多元培育社會扶貧主體,引導資金、技術和管理向扶貧村傾斜,形成幫扶與協作、輸血與造血、制度建設與項目實施相結合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健全組織機構,加強扶貧隊伍建設,充實、穩定扶貧力量,增強扶貧工作統籌協調能力。
2、加大爭取力度。要緊緊抓住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加快爭取生態補償力度,讓發展的成果實現共享。加大向上級爭取扶貧各項資金爭取力度,明確投入重點,加強資源整合,充分發揮資金的整體作用,給予貧困地區更加優惠、靈活的政策,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
3、強化結對幫扶。建立健全駐村幫扶機制,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幫助制訂具體的幫扶規劃,加強資金、項目和政策的謀劃支持和對接。幫扶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協作,統籌各項產業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幫扶合力,真正讓好的政策發揮出好的效益。
4、提高宣傳廣度深度。要積極宣傳推廣扶貧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事業,激發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讓扶貧事業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
⑦ 當前扶貧工作的重點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已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這種光鮮的背後卻是地區經濟的不平衡和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西部地區貧困戶越來越窮,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與安定。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成為沒有退路的目標。因此,脫貧已刻不容緩!
扶貧要「扶志」。農村貧困戶致貧原因大體可歸為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自然環境致貧;因缺勞動力致貧等等。此外,農村還存在著本應該脫貧而一直未脫貧的一類人,這類人致貧原因主要是「因懶致貧」。他們不相信自己能脫貧,也懶得讓自己脫貧。隨著國家財政支出向農村傾斜,「等、靠、要」的思想已在懶漢心頭紮根,在腦中生長。對於此類懶漢,政府應該改變政策的執行方式。改變直接給錢的政策扶持方式,拔掉懶漢心中「等、靠、要」的劣根;用政策的強制性督促懶漢脫貧;用政策的優惠作為脫貧之後的獎勵。讓他們有志氣,願意脫貧,相信自己能脫貧。
扶貧要「扶智」。科技迅猛發展,然而在農村尤其是西部地區的農村耕作仍向古代一樣用牛犁地,用鋤頭挖土,農民仍是靠天吃飯,農民與土地難以割捨,這種粗放型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很難讓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只有向集約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才有一線生機。政府就應該作為中間橋梁,使與科技脫節的農民與農業科研工作人員進行對接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政府還可以引進農林企業到農村發展,不僅可以使農村土地得到利用,農林企業到農村發展也會聘請一些當地的農民來管理。農民不僅可以解決就業,得到工資,還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式,了解市場動向,對於貧困戶脫貧及其今後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扶貧要「扶制」。完善扶貧機制,使扶貧更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精準扶貧政策出台之前,粗放扶貧政策佔主導地位,出現了諸如貧困對象不明確,貧困人數不清楚,國家扶貧資金不到位的問題。「年年歲歲喊扶貧,歲歲年年未脫貧」浪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收效甚微。精準扶貧作為粗放扶貧的補救措施,它使得貧困人數更清楚,貧困對象更明確,給貧困戶制定的脫貧措施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和可行性。此外,扶貧措施讓貧困戶脫貧能「站起來」,今後的致富也就是「走下去」還需政府出台優惠政策進行鼓勵。
⑧ 我國扶貧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二、在第三章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第八點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
黨的19大報告中明確闡述:我國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兩年時間過去了,脫貧工作更是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脫貧,步入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