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隱瞞收入
Ⅰ 貧困戶收入包含什麼不包含什麼
貧困戶家庭收入主要包括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
轉移性收入包括計劃生育補貼、低保金、養老保險金、生態補償金;政府、非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農戶轉移的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救災款、經常性捐贈和賠償等;
以及糧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補貼等生產類補貼等;住戶之間的贍養收入、經常性捐贈和賠償以及農村地區(村委會)在外(含國外)工作的本住戶非常住成員寄回帶回的收入等。
不予計入家庭收入的情況你看:
1、優撫對象及政府給予特殊照顧的其他人員所享受的待遇;
2、政府、政府部門及有關單位對工作、學習優秀者頒發的非報酬性獎勵;
3、因勞動合同終止(包括解除),職工依照國家和本省規定所獲得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或一次性安置費;
4、喪葬費、撫恤金;
5、人身傷害賠償中生活費以外的部分;
6、經省民政部門確認的其他特殊收入;
7、百歲老人長壽保健金。
Ⅱ 我是貧困戶已脫貧今年收入達不到標准,幫扶人讓簽字,可他寫的收入太高完全不對我不簽,這樣做對嗎
你這樣做很對,幫助貧困戶脫貧是國家政策提議的,應層層落實。下面基層幹部幫扶到戶,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弄虛作假。。。為了杜絕此事的發生,你拒絕簽字,做得很好,為你點贊。
Ⅲ 脫貧賬目收支怎麼「巧算賬」
發展產業、提高收入,對貧困地區群眾而言尤為重要。但在一些地方,「通過『巧算』收入賬」,「以拔高收入的方式實現假脫貧」;「有的發展產業不進行調查研究,靠拍腦袋決策」,「扶貧項目和貧困戶產業需求嚴重脫節」。
如何防止「巧算賬」式的數字脫貧?如何避免「拍腦袋」式的產業規劃,從而實現穩定脫貧?
脫貧收支不能「巧算賬」
錢同群眾算,賬要群眾認
脫沒脫貧,如何做到「同群眾一起算賬,要群眾認賬」?
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老君山鎮新生村第一書記趙麗苗表示,判斷一戶是否脫貧,要綜合考慮家庭收支情況,「關鍵看是否符合『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
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略高於年人均收入3000元,但仍然進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最主要的原因是「住房安全無法保障」。特別是在部分少數民族聚居的高寒山區,少數群眾此前仍住在杈杈房、土坯房中,如果不進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很難實現安全保障。
昭通市綏江縣新灘鎮石龍村村幹部說,他們常在村裡跑,哪家實際多少畝地、在哪裡打工,還是很難瞞得住的,「公認的貧困戶肯定是進了,少數沒進的找上門來我們就一筆筆給他算賬。」
在劍川縣老君山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門口都貼著一張幫扶情況明白卡,致貧原因、扶貧舉措、收入情況一目瞭然。「脫貧時都需要貧困戶自己簽字認賬。」趙麗苗說,「算清楚賬,貧困戶才能認賬。工資性收入、養殖種植等生產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土地流轉收入等幾項加在一起,收入其實是能算清的。」
實際上,由於脫貧驗收需要第三方入戶調查,在對貧困戶脫貧出列算賬時,大多數地方會相對保守地估算貧困戶收入。
「計算養殖收入,需要按照出欄數而不是存欄數;一個人外出務工10個月,我們往往只能給他計算八九個月的收入,因為有可能第一個月並沒有找到工作,此外務工收入一般還要剔除掉部分交通及必要生活成本開支。」楊友澤說,在脫貧出列時更要從緊把握,避免「數字脫貧」。
「脫貧攻堅過程中,紀檢部門一定要強化執紀監督,對『數字脫貧』等問題緊盯不放、絕不手軟,以嚴監督嚴查處,嚴防脫貧走形式。」大理州劍川縣紀委書記趙桂海說。
來源:人民日報
Ⅳ 為什麼農村有些人要爭著當貧困戶
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為了一個字——利。因為隨著我國扶貧政策的不斷深入,農村貧困戶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了,只要成為貧困戶,低保最少也有3000多,住院報銷也比普通農戶的比例高,如果有慢性病卡,貧困戶到指定地點買葯基本全報銷……貧困戶的優惠如此多,所以,農村不少人就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實際收入,爭著當貧困戶了。
Ⅳ 從網上能查出自己是貧困戶嗎
從網上能查出自己是貧困戶,低保就算困難戶的代名詞。
Ⅵ 貧困戶外出務工交通補貼的收入證明可以不寫真實的工資嗎,上面會查嗎
我也在考慮這事兒
Ⅶ 貧困戶條件很差,村幹部填寫需假信息上報假收入,並要求貧困按手印填寫姓名,如何舉報
如果你是貧困戶,本來的條件很差,然後村幹部填寫虛假信息上報
還在你們不情願的情況下,要求你們按手印填寫姓名,這個肯定是不符合規定的。如果你要舉報的話,直接就找信訪局或者是民政局。
Ⅷ 為什麼看不到貧困戶名單故意隱瞞的嗎
為什麼看不到貧困戶名單,
如果有合法需要,
你可以到鄉政府扶貧辦詢問,
以鄉政府的解釋為准。
Ⅸ 幫扶幹部謊報虛報貧困戶收入信息該怎麼處理
幫扶幹部謊報虛報貧困戶收入信息,這是典型的弄虛作假,欺騙上級,騙取上級榮欲,達到自已不可告人的目的。你可帶著確鑿的證據,向縣紀委反映舉報。相信紀委會處理的。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