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聘用貧困戶農業廢棄物回

聘用貧困戶農業廢棄物回

發布時間: 2021-02-21 14:20:39

A. 咨詢一下貧困戶復耕的政策還能不能實施

為了使土地復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國務院於1988年發布了《土地復墾規定》,於1989年1月1日起施行,共26條。主要內容有:
①土地復墾的原則
土地復墾實行「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用地單位和個人承擔土地復墾義務,土地復墾費用可以列入基本建設投資或生產成本。同時,土地復墾還採取「誰復墾,誰受益」的政策,復墾土地者可以優先取得土地使用權。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繳納土地復墾費。復墾的土地應當優先用於農業。
②土地復墾規劃與實施
土地復墾的規劃與實施
土地復墾規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由各有關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經濟合理的原則、自然條件、土地破壞狀況,確定復墾的方法、措施以及復墾後土地的用途。土地復墾後的用途,應在制定復墾規劃時予以確定。在實施復墾時,應當充分利用鄰近企業的廢棄物充填挖損區、塌陷區和地下采空區。國家關於土地復墾的法規規定:對利用廢棄物進行土地復墾和在指定的土地復墾區傾倒廢棄物的,擁有廢棄物的一方和擁有土地復墾區的一方均不得向對方收取費用。但是,利用廢棄物作為土地復墾充填物的,不能給土地和環境造成新的污染。土地復墾標准由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確定。一般有三類不同的復墾標准:接近破壞前的自然適宜性和土地生產力水平;通過復墾改造為具有新適宜性的另一種土地資源;恢復植被、保護其環境功能。復墾後的土地,要經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行業部門進行驗收,達到復墾標準的,才可以交付使用。
③土地復墾後的規定
土地復墾後的土地權益和收益分配的規定
a.企業在生產建設過程中所破壞的集體所有的土地,其權屬不能恢復原用途或者復墾後需要用於國家建設的,由國家徵用;經復墾不能恢復原用途,但原集體經濟願意保留的,可以不實行國家徵用;經復墾可以恢復原用途,但國家建設不需要的,不實行國家徵用。
b.企業在生產建設過程中所破壞的國有土地或者國家徵用的土地,由企業自有資金或者貸款進行復墾的,復墾後歸企業使用;企業採用承包或集資方式復墾的,復墾後的土地使用權和收益分配,依照承包合同或者集資協議約定的期限和條件確定;因國家生產建設需要提前收回的,企業應對承包合同或者集資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支付適當的補償費。根據規劃設計企業不需要使用的土地或者未經當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復墾後連續兩年以上不使用的土地,則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籌安排使用。
c.生產建設過程中破壞的國家徵用土地,經復墾後如土地權屬依法變更的,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過戶登記手續。

B. 辦理農林農業綜合開發生態乙級資質怎麼辦理

乙級資質標准:(農業綜合開發生態工程乙級)

1、資歷和信譽

(1)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

(2)社會信譽良好,注冊資本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

2、技術條件

(1)專業配備齊全、合理,主要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少於所申請專業資質標准中主要專業技術人員配備表規定的人數。

(2)企業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或總工程師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10年以上設計經歷,且主持過所申請行業相應專業設計類型的中型項目工程設計不少於3項,或大型項目工程設計不少於1項,具備注冊執業資格或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3)在主要專業技術人員配備表規定的人員中,主導專業的非注冊人員應當作為專業技術負責人主持過所申請行業相應專業設計類型的中型項目工程設計不少於2項,或大型項目工程設計不少於1項。

3、技術裝備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術裝備及固定的工作場所。

(2)有較完善的質量體系和技術、經營、人事、財務、檔案等管理制度。

農林行業(農業綜合開發生態工程)乙級所需人員如下:

1.(序列號3-8)的工程師專業要求滿足農村能源工程、土地利用規劃、農田水利、水土保持、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機械、畜牧工程、農產品加工與儲藏專業中的任意5個即可;

2.(序列號9-10)的工程師專業要求滿足農業廢棄物處理、農業建築、設施園藝工程專業中的任意2個即可;

3.結構中級工程師1名,電力中級工程師1名,概預算中級工程師1名;

共計10名人員

申辦程序

1、購買勘察設計系統鎖

2、尋找所需人員,注冊類工程師進行預注冊,職稱類人員進行業績編排;

3、人員到位,開始整理材料,材料清單如下:

(1)、《工程勘察、工程設計企業資質申請表》一式四份及相應的電子文檔(含企業基本信息表);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3)、企業章程復印件;

(4)、企業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復印件和企業技術負責人或總工程師的身份證明、任職文件、畢業證書、職稱證書等復印件、「專業技術人員基本情況及業績表」;

(5)、申請表中所列注冊執業人員的身份證明復印件,加蓋執業印章的注冊證書復印件(新核定企業提供企業注冊地省級注冊管理部門蓋章的注冊變更表或初始注冊表);

(6)、資質標准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證明、職稱證書、畢業證書等復印件、「專業技術人員基本情況及業績表」及與企業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近一個月的社保證明復印件(新核定企業提供與原聘用單位解除聘用勞動合同的證明);

(7)、辦公場所的產權證明或者一年以上辦公場所房屋租賃合同;

(8)、企業業績證明材料,包括工程竣工、工程移交、工程試運行、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文件中任意一項相關資料復印件(申請升級、延續的企業提供);

(9)、資質要求的企業技術設備應提供購物發票復印件(申請工程勘查資質的企業提供)。

C. 垃圾的產生

垃圾就是固體廢棄物 是指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國外的定義則更加廣泛,動物活動產生的廢棄物也屬於此類),主要包括固體顆粒、垃圾、爐渣、污泥、廢棄的製品、破損器皿、殘次品、動物屍體、變質食品、人畜糞便等。有些國家把廢酸、廢鹼、廢油、廢有機溶劑等高濃度的液體也歸為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的分類: 按其組成可分為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按其形態可分為固態的廢物、半固態的廢物和液態(氣態)廢物;按其污染特性可分為有害廢物和一般廢物等。在《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將其分為城市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物和有害廢物。 固體廢棄物的概念和分類固體廢棄物通常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通俗地說,就是「垃圾」。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 ⑴城市生活廢棄物。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醫院垃圾、商業垃圾、建築垃圾(又稱渣土)。一般來說,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與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習慣、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築情況等有關。如國內的垃圾主要為廚房垃圾。有的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來說,每年的產量就十分驚人。在18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僅有3%住在城市;到1950年,城市人口比例佔29%;198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1%。預計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60%將住在城市或城區周圍。這么多人住在或即將住在城市,而城市又是高度集中、環境被大大人工化的地區,城市垃圾所產生的污染極為突出。1980年各國處置城市垃圾情況國別 處置的城市垃圾數量(噸)美國160*106日本43.9*106德國32.6*106英國16.0*106法國15.5*106義大利14.0*106加拿大12.6*106 由表可知,一般來說,城市生活水平愈高,垃圾產生量愈大,在低收入國家的大城市,如加爾各答、卡拉奇和雅加達,每人每天產生0.5-0.8千克;在工業化國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通常1千克左右。 (2)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采礦廢石、選礦尾礦、燃料廢渣、化工生產及冶煉廢渣等固體廢物,又稱工業廢渣或工業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按照其來源及物理性狀大體可分為六類。而依廢渣的毒性又可分為有毒與無毒廢渣兩類,凡含有氟、汞、砷、鉻、鉛、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質的均有毒廢渣。 ⑶農業廢棄物。也稱為農業垃圾,主要來自糞便以及植物秸稈類。 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未經處理的工廠廢物和生活垃圾簡單露天堆放,佔用土地,破壞景觀,而且廢物中的有在成份通過刮風進行空氣傳播,經過下雨進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這個過程不是固體廢棄物污染。 ⑴污染水體。固體廢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入河流、湖泊,長期淤積,使水面縮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將是更大的。固體廢物的有害成分,如汞(來自紅塑料、霓虹燈管、電池、朱紅印泥等)、鎘(來自印刷、墨水、纖維、搪瓷、玻璃、鎘顏料、塗料、著色陶瓷等)、鉛(來自黃色聚乙烯、鉛制自來水管、防銹塗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溶瀝水進入土壤,從而污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我國個別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周圍發現,地下水的濃度、色度、總細菌數、重金屬含量等污染指標嚴重超標。 ⑵污染大氣。固體廢棄物中的干物質或輕質隨風飄揚,會對大氣造成污染。焚燒法是處理固體廢棄物目前較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燒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一些有機固體廢棄物長期堆放,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會被微生物分解,同時釋放出有害氣體。 ⑶污染土壤。土壤是許多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體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與土壤本身構成了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未經處理的有害固體廢物,經過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作用,其有毒液體將滲入土壤,進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中的生態平衡,污染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⑷侵佔土地。不斷增加的產生量相當迅速,許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邊緣的農田來堆放它們,難怪科學家從衛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圍繞著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麼顯眼。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於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有人認為固體廢物是「三廢」中最難處置的一種,因為它含有的成份相當復雜,其物理性狀(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份、熱值等)也千變萬化,要達到上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會遇到相當大的麻煩,一般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產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結構(包括民用工業)控制工廠原料的消耗,定額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廢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開展綜合利用,把固體廢物作為資源和能源對待,實在不能利用的則經壓縮和無毒處理後成為終態固體廢物,然後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⑴壓實技術。壓實是一種通過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壽命的預處理技術,壓實是一種普遍採用的固體廢棄物的預處理方法,如汽車、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採用壓實處理,適於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棄物,不宜採用壓實處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污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壓實處理。 ⑵破碎技術。為了使進入焚燒爐、填埋場、堆肥系統等廢棄物的外形減小,必須預先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處理,經過破碎處理的廢物,由於消除了大的空隙,不僅尺寸大小均勻,而且質地也均勻,在填埋過程中另令壓實。固體廢棄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有的低溫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⑶分選技術。固體廢物分選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分選將有用的充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另一種是將不同粒度級別的廢棄物加以分離,分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離開。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根據不同性質,可設計製造各種機械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選,分選包括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⑷固化處理技術。固化技術是通向廢棄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經過處理的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濕、抗凍融特性,固化處理根據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為沉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膠質固化等。 ⑸焚燒和熱解技術。焚燒法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好處是大量有害的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由於固體廢棄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漸增加,採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的廢棄物,利用其熱能已成為必須的發展趨勢,以此種處理方法,固體廢棄物佔地少,處理量大,在保護環境、焚燒廠多設在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並設有能量回收系統。日本由於土地緊張,採用焚燒法逐漸增多,焚燒過程獲得的熱能可以用於發電,利用焚燒爐生產的熱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於維持溫室室溫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過65%的都市廢料進行焚燒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燒法也有缺點,如投資較大,焚燒過程排煙造成二次污染,設備銹蝕現象嚴重等。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與焚燒法相比,熱解法則是更有前途的處理方法,它最顯著的優點是基建投資少。 ⑹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化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價值如果我們將垃圾分類回收,便可得到大范圍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事半功倍之效。回收工作取決於分類的程度和垃圾的累積量,固體廢物的回收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D. 急需:關於[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政治小論文(小資料)。

、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刻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
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
民的組織化程度。
——「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就是要千方百計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從我們先情況來看,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管理民主」, 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不要將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就是興建新村莊,只注重農村房子是否整齊劃一,道路是否寬闊等表面的東西。決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成農村新一輪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潔」,不能單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長。 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建設混同起來。農村有農村的特點,有的地方按小城鎮的要求搞農村建設,最後搞得不城不鄉,反而不利於改善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解決制約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 ,一定要把握好五個「堅持」原則:一是堅持發展經濟,富裕農民;二是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四是堅持循序漸進,務求實效;五是堅持節余資源,持續發展。
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村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做好「三農」工作的新平台,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促進農村經濟更大更快更好發展的新載體。 首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區域。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沒有全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客觀要求。其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和「城鄉統籌發展」的方針,立足於城鄉全體居民,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參加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實現農村與城市統籌發展、城市化與工業化聯動發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必將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再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業經濟,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素質,豐富農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及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鮮明特徵,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
三、 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
首先,選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第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3、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 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4、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 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路和銷售空間。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5、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6、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 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7、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五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開展各項積極向上的群眾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8、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面對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強致富發展的本領;二是法律知識培訓,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真正達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一、「和諧社會」不僅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視角
千百年來,中國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諧、社會和諧。我們今天倡導的「和諧社會」,其中的「和諧」二字不只是指社會的一種狀態,更重要的是提示人們,從「和諧」這一視角對社會進行分類,用「和諧」為「社會」作定性。因此,引導人們從「和諧」 這一視角去審視社會,思考和認識社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認識前提。
什麼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六個基本特徵告訴我們:
第一,科學的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的綜合體。和諧社會既包括社會關系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完全聯系在一起的,它們既是並列關系,又是包含關系。
第二,和諧社會既是目標也是過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的一個治國理想,又是一種治國方略、治國機制,同時也是一種治國結果,實際上就是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靜態的完美,而是動態的協調,是目標與過程的統一。作為目標,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與小康目標是完全一致的,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任務是完全一致的。作為過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具體的、歷史的、是分階段、有層次的,不是中一蹴而就的,決不能操之過急,急於求成。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要講物質利益原則,又要注重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在注意解決各階層利益矛盾的同時,要注重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共同營造遵章守法、誠信友愛、開拓進取的良好社會環境。

E. 農業廢棄物處理廠需要什麼設備

農業廢棄物最優的處理方式就是回歸於地里,因此可選用做有機肥的方式,至於面積需多大版,這要看你的農業廢權棄物種類及畝產生量,設備的話就很簡單了,硬化地面後,將廢棄物堆成條垛,用翻拋機進行供氧腐熟,後回上到地里就行了,很簡單的。投資看處理量。

F. 國家對三農政策有那些補助和津貼

一,國家對三農政策的補助和津貼:
2014年將繼續加大對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政策扶持力度,著力將示範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排頭兵和農業改革試驗田。
(1)是認定第二批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和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和示範區規模,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2)是繼續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對投入整合力度大、創新舉措實、合作組織發展好、主導產業提升和農民增收明顯的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給予1000萬元左右的獎勵。
(3)是將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規模由3億元增加到4億元,加大對示範區旱澇保收標准農田建設的支持力度。四是協調加大對示範區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示範區健全農業融資服務體系,力爭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今年對示範區建設的貸款余額不低於300億元。
二,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政策
(1)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2014年中央1號文件對進一步做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2014年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將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啟動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項目、組織召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交流會、完成改革試驗項目中期評估三大工作為重點,充實試驗內容,完善工作機制,加大試驗項目組織實施力度,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為新時期農村改革發展積累經驗、探索路子。
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5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採取「先建後補」方式,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扶持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烘乾房等三大類19種規格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實施區域為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97個縣(市、區、旗、團場)。2014年,將繼續組織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
四,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為推進全國鮮活農產品市場供應,降低流通費用,全國所有收費公路(含收費的獨立橋梁、隧道)全部納入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網路范圍,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納入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網路的公路收費站點,要開辟「綠色通道」專用道口,設置「綠色通道」專用標識標志,引導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優先快速通過。鮮活農產品品種范圍,新鮮蔬菜包括11類66個品種、新鮮水果包括7類42個品種、鮮活水產品包括8個品種、活的畜禽包括3類11個品種、新鮮的肉蛋奶包括7個品種,以及馬鈴薯、甘薯(紅薯、白薯、山葯、芋頭)、鮮玉米、鮮花生。「整車合法裝載」認定標准,對《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范圍內的不同鮮活農產品混裝的車輛,認定為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對目錄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與目錄范圍外的其他農產品混裝,且混裝的其他農產品不超過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車廂容積20%的車輛,比照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執行,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
五,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為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蔬菜是指可作副食的草本、木本植物,經挑選、清洗、切分、晾曬、包裝、脫水、冷藏、冷凍等工序加工的蔬菜,屬於蔬菜范圍。各種蔬菜罐頭,指蔬菜經處理、裝罐、密封、殺菌或無菌包裝而製成的食品,不屬於所述蔬菜的范圍。2013年1月11日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3]5號)要求,繼續對鮮活農產品實施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低稅收政策,將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部分鮮活肉蛋產品。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六,農村沼氣建設政策
2014年,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規模化沼氣。在尊重農民意願和需求的前提下,優先在丘陵山區、老少邊窮和集中供氣無法覆蓋的地區,發展戶用沼氣。支持為農戶供氣的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鼓勵農民合作社、村委會和企業承擔建設沼氣工程,把開展沼渣、沼液利用作為項目立項審核的重要內容;創新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機制,建立產業化發展平台,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沼氣建設和運營,拓寬沼氣使用出口。依託公益性(農業)行業科技專項,加大研發攻關力度,加快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沼氣項目工藝技術水平。在有條件地區試點推廣政府購買沼氣服務,健全服務體系,多措並舉提高沼氣服務質量和水平。
七,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按照國務院有關部署,目前,農業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4-2020年)》,同時配合國家發改委編制《農業突出環境治理總體規劃(2014-2018年)》,不斷建立健全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和農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促進農業環境和生態改善。規劃中的農業環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以南方酸性水稻土產區為重點區域,以降低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為核心目標,以農藝措施為主體、輔以工程治理手段,在摸清污染底數的基礎上,對污染耕地實行邊生產、邊修復,同時對示範農戶進行合理補償。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在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或環境敏感的流域,開展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範建設。在養殖、地膜、秸稈等污染問題突出區域,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田殘膜回收與再生、秸稈綜合利用、水產養殖污染治理等示範建設。三是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在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問題較嚴重的區域,加大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力度,調整種植結構,種植低耗水作物,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改善農業環境和水生態環境。四是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實行退耕,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實現生產、生態與生活的有機結合。五是開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針對農牧交錯帶中已棄耕的已墾草原,通過退耕種植優質牧草,使其成為穩定的人工草地,逐步恢復草原生態系統。六是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針對東北黑土層變薄、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的區域,重點開展調整種植結構、增施有機肥、深松耕、坡耕地農田保護設施建設等。七是開展濕地恢復與保護。針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及其他重要濕地分布區中國際重要濕地、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濕地公園內由於圍墾濕地獲得耕地,開展退耕還濕。
八,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推行縣域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鎮垃圾污水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深入開展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交通便利且轉運距離較近的村莊,生活垃圾可按「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處理;交通不便或轉運距離較遠的,可就近分散處理。離城鎮較遠且人口較多的村莊,可建設村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人口較少的村莊可建設戶用污水處理設施。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整鄉整村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

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引導農民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養畜,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逐步建立農村死亡動物無害化收集和處理系統,加快無害化處理場所建設。合理處置農葯包裝物、農膜等廢棄物,加快廢棄物回收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沼氣和戶用沼氣。推動農村家庭改廁,全面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適應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生產的需求,統籌建設晾曬場、農機棚等生產性公用設施,整治佔用鄉村道路晾曬,堆放等現象。
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加強村莊公共空間整治,清理亂堆亂放,拆除違章建築,疏浚坑塘河道,推進村莊公共照明設施建設。統籌利用閑置土地、現有房屋及設施等改造建設村莊公共活動場所。
九,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
2014年,農業部將進一步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使試點縣規模達到300個,新增200個試點縣,每個縣選擇2-3個主導產業,重點面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中的帶頭人、骨幹農民等,圍繞主導產業開展從種到收、從生產決策到產品營銷的全過程培訓,重點探索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吸引和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確保農業發展後繼有人。
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示範縣建設政策
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26億元,基本覆蓋全國農業縣。主要用於支持項目縣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完善以「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的服務模式,培育科技示範戶,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崗計劃,開展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建立健全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網路,全面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
十一,陽光工程政策
2014年,國家將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以提升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技能為主要目標,對務農農民免費開展專項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系統培訓。陽光工程由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農廣校、農技推廣機構、農機校、農業職業院校及有條件的培訓機構承擔具體培訓工作。
十二,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2014年繼續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增選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依託培訓基地舉辦117期示範培訓班,通過專家講課、參觀考察、經驗交流等方式,培訓8700名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3000名大學生村官,同時帶動各省區市大規模開展培訓工作,培養致富帶頭人和現代農業經營者。繼續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改革完善課程體系,提高辦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全年實現10萬人以上的招生規模,提高農村實用人才學歷層次。繼續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認定試點,明確農村實用人才的認定標准,探索認定與補貼、項目、資助、土地利用等掛鉤的辦法,提高認定的「含金量」,構建扶持農民的政策體系。吸引社會力量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組織開展第三批「百名農業科教興村傑出帶頭人」和第二批「全國傑出農村實用人才項目」評選工作,選拔50名左右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每人給予5萬元的資金資助。
十三,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促進有能力在城鎮合法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制定相關政策,解決好轄區內農業轉移人口在本地城鎮的落戶問題。二是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全面實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逐步推進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三是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在農村的合法權益。現階段,農民工落戶城鎮,是否放棄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必須完全尊重農民本人的意願,不得強制收回或變相強制收回。國家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流轉,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
十四,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政策
2014年,國家將在管理民主、運行規范、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基礎上,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選擇部分地區進行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豐富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類型。國家將推進社區性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這些組織必須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堅持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國家還將進一步完善對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管理體制,明確地方政府的監管職責,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十五,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有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天然橡膠、森林、青稞、藏系羊、氂牛等,共計15個。對於種植業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40%,對東部地區補貼35%,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直屬墾區、中儲糧北方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單位)補貼65%,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對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50%,對東部地區補貼40%,對中央單位補貼8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對於公益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5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9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對於商品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3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55%,地方財政至少補貼25%。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地方可自主開展相關險種。2014年,國家將進一步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不斷提高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有條件的地方提供保費補貼,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持;擴大畜產品及森林保險范圍和覆蓋區域;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
十六,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對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建設項目進行獎勵或者補助的政策。獎補范圍主要包括農民直接受益的村內小型水利設施、村內道路、田間道路、環衛設施、植樹造林等公益事業建設,優先解決群眾最需要、見效最快的村內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業建設項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級以及有條件的市、縣財政安排,財政獎補既可以是資金獎勵,也可以是實物補助;財政獎補堅持普惠制與特惠制相結合,獎補資金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可以由各地結合實際自主確定。中央財政2013年安排獎補資金238億元,2014年將進一步健全村級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機制,繼續擴大財政獎補資金規模,促進村級公益事業健康發展。
十七,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農民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經營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轉土地,從事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農業生產,已成為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有生力量。2014年2月,農業部下發了《關於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工作指導、土地流轉、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強化社會化服務、人才支撐等方面提出了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具體扶持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家庭農場檔案,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創建活動;引導和鼓勵家庭農場通過多種方式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幫助解決家庭農場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支持有條件的家庭農場建設試驗示範基地,擔任農業科技示範戶,參與實施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加大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培訓力度,鼓勵中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興辦家庭農場等。
十八,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政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扶持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2014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強調,「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引導規范運行,著力加強能力建設。」對於各種形式的合作社,只要符合合作社基本原則和服務成員的宗旨,符合有關條件和要求,能讓農民切實受益,都將給予鼓勵和支持。2013年,中央財政扶持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資金規模達18.5億元。目前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都把合作社作為承擔主體。已有部分涉農項目形成的資產由合作社管護。2014年,除繼續實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農業部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關部門選擇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信用記錄好的合作社,按照限於成員內部、用於產業發展、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風險可掌控的原則,穩妥
開展信用合作試點。
十九,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政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4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強調,「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加快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和管理網路。探索建立工商企業流轉農業用地風險保障制度,嚴禁農用地非農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從國情出發,要尊重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能搞大躍進,不能強制推動;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要堅持規模適度,既注重提升土地經營規模,又防止土地過度集中,兼顧公平與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促進土地資源有效利用,又確保流轉有序規范,重點支持發展糧食規模化生產。
二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政策
2014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採取財政扶持、稅費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社會化服務,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等服務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根據1號文件的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將在總結地方做法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具體內容、衡量標准和運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
二十一,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涉及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中央高度重視,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都提出明確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並保持長久不變,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2013年,國家選擇了105個縣(市、區)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范圍,圍繞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具體形式進行了深入研究。2014年,將抓緊抓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選擇三個省作為整省推進試點,其他省(區、市)至少選擇1個整縣推進試點;繼續深化對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及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入股等問題的研究,按照審慎、穩妥的原則,配合有關部門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試點,研究提出具體規范意見,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
二十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政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2014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推動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賦予農民對落實到戶的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根據1號文件的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將深入研究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主體地位、產權交易、股權的有償退出和抵押、擔保、繼承等重大問題,研究提出深化改革的意見,明確改革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工作重點、關鍵環節,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有效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
二十三,農村、農墾危房改造政策
農村危房改造和農墾危房改造是國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組成部分。農村危房改造於2008年開始試點,2012年實現全國農村地區全覆蓋。2014年國家將繼續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改善廣大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60萬戶左右。
農墾危房改造2008年啟動實施,2011年實施范圍擴大到全國農墾,以戶籍在墾區且居住在墾區所轄區域內危房中的農墾職工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困難家庭為主要扶助對象。截至2013年,國家累計安排農墾危房改造任務163萬戶,下達農墾危房改造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投資150億元。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施農墾危房改造項目,擬按照東、中、西部墾區每戶補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標准,改造農墾危房24萬戶;同時按照中央投資每戶1200元的補助標准,支持建設農墾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