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機關青年說

機關青年說

發布時間: 2021-02-21 08:51:23

❶ 中央直屬機關青年聯合會是什麼級別

應該是廳局級復。因為中央直屬制機關工委書記是正部級。

中國青聯致力於促進國家發展與世界和平,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合法權益,促進青年參與和發展。其主要活動領域包括:思想教育、志願服務、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權益維護、創新創業、青年文化、國際交流、港澳台交流等。

全國青聯共有17個界別,分別是:科學技術界別、教育界別、農林牧漁界別、社會科學界別、工交商貿界別、企業管理界別、金融界別、政法界別、文化藝術界別、新聞出版界別、

體育界別、醫葯衛生界別、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界別、宗教界別、海外學人華僑界別、公共管理和其他界別、台胞和港澳特邀人士界別。

(1)機關青年說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青年聯合會主要工作內容:組織評選中直機關「十大傑出青年」(2008年第七屆),組織評選中直機關「青年崗位能手」(2009年第七屆),組織中直機關「三下鄉」活動,組織中直機關青年志願者支教服務活動(2011年第十四批),

組織評選中直機關「青年文明號」,舉辦中直機關「青年文化論壇」、「時代大講堂」、「青春家園」,在中直機關開展「天天一小時」、「好書相伴」讀書活動,組織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等。

❷ 辯論:青年員工在機關工作比在基層工作更有利於成長(銀行網點)

第一次辯論,首先建議你保持思路的清晰明快,催眠自己相信自己辯題的回正確性。
比較答性辯題,首先確立一個評判標准,機關工作與基層工作都有利於成長,但促進一個人的長遠發展,才叫做更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接下來,你就可以圍繞機關工作更有利於長遠發展來談,這樣就是用可持續的眼光去看問題,層次較高,在你們單位的辯論賽中可以顯出個人眼光。
分開來講論證,
首先,在機關工作接觸到的是更高層次的領導,就更容易學習領導看問題的眼光與角度,同時也學會了領導如何解決問題,這對自身而言是十分寶貴的財富,而在基層工作,同事水平與自己相當,甚至不如自己,很難學會更多有益處的東西,不利於自己的成長與發展。這是學習促進發展的層面;
第二點可以談環境與機遇的問題,古今中外與多少人懷才不遇,是因為他們沒有很好的在領導或者上司面前表現自身能力,所以抑鬱不得志,在機關工作,有更多地機會直接接觸領導,向領導展現自身的能力,從而讓領導發現自己得以重用,最後讓自己在更高的位置上去發揮自身價值,從而利於自身的長遠發展

❸ 青年員工在機關工作比在基層工作更有利於成長的正方辯論怎麼說

第一次辯論,首先建議你保持思路的清晰明快,催眠自己相信自己辯題的正確性。
比較性辯題,首先確立一個評判標准,機關工作與基層工作都有利於成長,但促進一個人的長遠發展,才叫做更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接下來,你就可以圍繞機關工作更有利於長遠發展來談,這樣就是用可持續的眼光去看問題,層次較高,在你們單位的辯論賽中可以顯出個人眼光。
分開來講論證,
首先,在機關工作接觸到的是更高層次的領導,就更容易學習領導看問題的眼光與角度,同時也學會了領導如何解決問題,這對自身而言是十分寶貴的財富,而在基層工作,同事水平與自己相當,甚至不如自己,很難學會更多有益處的東西,不利於自己的成長與發展。這是學習促進發展的層面;
第二點可以談環境與機遇的問題,古今中外與多少人懷才不遇,是因為他們沒有很好的在領導或者上司面前表現自身能力,所以抑鬱不得志,在機關工作,有更多地機會直接接觸領導,向領導展現自身的能力,從而讓領導發現自己得以重用,最後讓自己在更高的位置上去發揮自身價值,從而利於自身的長遠發展

❹ 建設美麗中國的寄語青年

積極投身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
國家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樹叢出席匯報會,殷切希望廣大青年樹立個意識,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國家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局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張建龍,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總指揮杜永勝出席會議。
按照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要求和國家林業局黨組部署,國家林業局直屬機關黨委、局青年聯合會、局直屬機關團委於2012年5月-7月組織開展了「根在基層,走進一線——三進三同三提升」青年基層調研實踐活動。來自國家林業局和中央國家機關共15個部門的104名青年,圍繞集體林改、發展林下經濟、濕地建設與保護、高原生態建設、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重點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等專題,深入開展調研實踐活動。大家走進基層、走進林區、走進林戶,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了解基層情況,轉變工作作風,錘煉品德意志。
匯報會上,遲誠、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李世鋒、國務院法制辦時蕊、商務部馬海俠、國家林業局機關服務局趙燕斌、國家林業局科技司謝春華、國家林業局治沙辦潘慧華、國家林業局退耕辦葛振興、中國林業出版社李絲絲、國家林業局管理幹部學院張嘉偉等10名代表,飽含深情回顧了走進基層的切身體會和心靈震撼。他們的演講匯報情真意切,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志。
匯報會結束時,趙樹叢作了總結講話。他說,林業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業,也是一個接地氣的事業,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結合點都在基層。基層既是我們工作的車間,也是我們工作成效的顯示終端。「根在基層、走進一線」基層調研實踐活動,使大家更加真切地體驗到基層的味道,體會到基層的需求,也感受到基層的力量。10位青年代表的演講,顯示出大家在基層吸收了營養、接受了教育、升華了感情、提升了水平。這是一個大有收獲的活動,一個鼓勁的活動、給力的活動。
趙樹叢說,「一段泥濘林間路,一生之路航標燈」,基層調研實踐活動既是起點,也是支點,希望廣大青年樹立「四個意識」,把短暫激動變為長久力量,把澎湃激情化作務實舉措,把群眾願望視為努力方向,以實際行動落實基層的期待和要求。一是目標意識,要小事宏觀,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中華民族「兩個百年」、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之中,為國家建設、林業發展努力做貢獻;二是責任意識,要有舍我其誰的擔當意識,重任在肩的責任意識,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嚴謹細致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三是問題意識,要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一步一步地推動工作深入開展;四是轉型意識,現代林業的發展正在向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和民生需求轉型,機關也正在向服務型、學習型、創新型轉變,要主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大局,每個人都要做一貫有益於林業、一貫有益於基層、一貫有益於群眾的表率。
趙樹叢強調,黨的十八大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繪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林業趕上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為廣大青年提供了展示青春風採的更加廣闊的舞台。希望廣大青年要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實踐之中,在基層把握奮斗目標,在基層落實工作責任,在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在基層推動工作轉型,為建設現代林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❺ 單位里通常說的機關幹部是什麼意思

機關:機關一詞,原指整個機械的關鍵部分,後引深為周密的計謀,現代社會中經常用機關一詞代指政府職能部門。亦稱行政機構、國家管理機關、政府。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機關,是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亦稱行政機構、國家管理機關、政府。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機關,是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執行代議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決定,管理國家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按照管轄范圍,行政機關分為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地方行政機關又可分為若干層次。

幹部:幹部一詞,在1539年第一次在法國大作家拉伯雷的作品中出現,借用義大利語的含義,指方框,後轉義為一定的場所、環境;後轉為指作品的各部分安排;後又指領導一個軍團的軍官。之後,又指官方或企業中的高級人員。再指青年幹部和所有幹部。直至今日,cadre一詞在法語當中仍舊有十幾個詞義。漢語早年把它借來使用,已經過去了好幾十年。「干」的開頭輔音是g,和c字母的法語讀音十分接近。在我國,幹部是一個外來詞,是從日文中借過來的。明治前後,日本人用漢字譯一些西方基本的詞彙,如幹部、物理、數學、化學、經濟等等。這些譯法又被中國接受,為中日兩國接受西學奠定了概念上的基礎。 幹部一詞被許多國家採用,其涵義是指在國家機關和公共團體中起骨幹作用的人員。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的黨章中,首次使用了「幹部」一詞。從此以後,在黨和國家機關、軍隊、人民團體、科學、文化等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中擔任一定公職的人員都稱為幹部。黨的十二大黨章明確指出:「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人民的公僕」。這是對我國幹部本質特徵所作出的科學概括,也是區別於任何剝削階段官吏的根本標志。 幹部是一個管理者,是一個組織或團隊中的領頭人,帶領大家去完成目標的人。

合起來應該就是她的意思了。

❻ 機關青年最容易出哪些錯 讀後感

按:張建曾任國家人口計生委宣教司黨支部書記、司長,現任國家衛生計生監察專員。他結合多年機關工作經驗撰寫的系列文章《機關青年(辦公室)36『忌』》,引發青年熱議和思考。這里貼出的是前8忌文字初稿。文章摘自中國人民大學愛思青年匯。

一、「沒有沒有」
在我們司局長的眼裡,現在機關里的青年幹部,你們這些主任科員或處長的,都非常優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兒」,特別是在智商方面,我們自嘆不如。想想我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哪有你們這么能幹這么聰明呢。工作了這幾十年,20多歲不懂事,30多歲沒經驗,40多歲沒成就,50多歲就沒希望了。這期間,不知碰過多少「釘子」,跌跌撞撞一路走來,其間犯過很多錯誤,而很多錯誤都是在自己無意識的情況下,都是在不經意之間犯了錯,甚至許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覺,不甚了了。回想起來,如果當初有人給提個醒兒,或者事先有所請教或了解,就不至於犯了那麼多的「無意識差錯」,走了那麼多的彎路。
母親對女兒說:「孩子,我已經走過的彎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兒說:「要是我不走,怎麼知道那是彎路呢?」母親無語。女兒沒有說錯,許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親身去經歷,怎麼知道是對還是錯呢。母親也沒有錯,自己走過的彎路如果不說,就是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再說了,怎麼能保證自己說的就是對的呢。所以女兒就姑且一聽,做個參考,畢竟路還是要自己去走的。我下面要說的,就是我和我們曾經走過的彎路,不過你就姑且一聽,未必我說的就對,僅供參考吧。我先說一個機關里常聽到的一句話:「沒有沒有」。
一次,一位青年科員送給我一份徵求意見的材料,我問他:「你看過了嗎?」他說「我看了」,我又問他:「你有什麼意見嗎?」他急忙說「沒有沒有」,態度謙恭,意思是說「我怎麼敢有意見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的心裡不禁一涼,對他說:「既然看了就應該有些意見,多少你說出來看看」,看我真心聽他說意見,他就說了一些意見,隨後我也贊同他的意見,就讓他按他的意見給反饋了。
想想我年輕的時候,過手的文件材料一般都不看,好像跟自己沒什麼關系似的,送到領導那兒也不想表達自己的什麼看法,只當自己是一個轉運工具罷了。現在再看看青年人,已經比我那時強了些,一般過手的材料都會看一眼,但通常不做表達看法的准備,你不要求他就不說,錯把「沒有沒有」當成了謙恭,以為不說是上策,或可能沒想到領導會聽他的看法。因為自己沒有看法,或者說不認為自己有表達看法的必要,或者說就不想有所表達,總之一句話,沒有準備。而我們知道,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有時候,我和上級或者下屬共同參與或經歷某事,如果上級問我有什麼意見或看法,我都會認真中肯地發表看法,因為這時候都是思考、提高和展示的機會,更是學習、請教和共享的機會,通常不會隨意放過。而我徵求下屬的意見和看法時,也是希望能有學習交流共享的意思,當然也包括有對下屬考察的意味。如果下屬沒有準備,只是倉促應付或「沒有沒有」,我就會感到遺憾,並知道那是因為他沒有經驗,也沒有準備,就像我年輕的時候一樣,還需要歷練。
我的建議是,在這種情景下,堅決不說「沒有沒有」,所謂的謙恭在領導那兒是不得分的;也不說「沒有」,除非你沒看過或不知道,這時你需要說明;即使領導沒有徵求你的意見,而如果你有看法的時候,也要想些辦法向領導表達出你的意見,這叫主觀能動性,就是給自己創造條件。最好是你簡要地說出自己的意見,盡量具體清晰一些,有可能再加上自己的思想或思考的東西,能夠給你的領導多一些東西,因為你總有一些東西是你的上級所沒有的或所需要的,這樣的交流共享不亦說乎,何樂不為呢。

二、「我不行我不行」
有青年建議我,說我的「辦公室無意識差錯」,不如就叫「辦公室36忌」,我覺得可以接受。36條沒有問題,需要說明的是,辦公室的忌諱很多,我所說的,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景下出現的差錯,雖然可以說是犯了「忌」,但不應該給予批評和指責的,不知不為過嘛,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曾經的經驗和教訓,給他們一些提醒,或者叫做溫馨提示,僅僅是個參考,未必都對。下面我就說說「我不行我不行」。
有一次,委里要召開機關黨建經驗交流會,八個發言有我們支部一個,希望我們重點講一講有關青年幹部成長的內容。要說青年幹部成長,沒有比青年幹部自己講更好的了,而且我們的青年幹部個個優秀,任意請一位同志講都沒有問題。隨後有一位青年到我辦公室送材料,我就對她說:「委里要開黨建經驗交流會,你代表支部發言吧」,沒想到她連忙說:「我不行我不行!」看她那真切甚至還有點惶恐的神情,我就不忍心給她壓力了。後來另外一位青年黨員很樂意地接受了我們的建議,上台發言的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在機關里,經常可以看到我剛才所說的這種情景,每每這個時候,我都很為青年幹部惋惜,許多帶有一定壓力的好事,本來是青年幹部學習提高展示的絕好機會,只要努力,幾乎沒有做不好的,為什麼許多青年都認定自己不行而推讓了呢?
可能是因為家人朋友經常告誡自己低調謹慎不要出頭,但凡在較大的場合都不露臉;可能是因為機關講究層級秩序,上台露臉必須從上級先開始;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較大場合的鍛煉,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有好的表現;可能是因為自己一向自卑不自信,一直認定自己不行,就斷了表達展示的念頭,等等吧。但上級領導往往不這樣看,他推薦你,就是認為你能行,只是看你有沒有決心和信心,只要有決心和信心,經過一定的練習和指導,沒有什麼是不行的。再說你只要在機關工作,遲早都要到場面上去,何不早一些就著手鍛煉呢。我們的青年科員或處長,代表司局到基層或參加什麼活動,都被叫做「中央國家機關的代表」,甚或被稱「中央國家機關的領導」,都要經常在大會上發言講話,這時候不行也得行。所以我們也經常看到青年幹部由於平時鍛煉不夠,表現不得體,時有顯露尷尬。如果勇於接受挑戰,注重平時鍛煉,有了自信和能力,往往都會有上佳的表現,堪稱中央國家機關的青年幹部。
自信,既是國家機關公務員的基本素質,也是青年個人成長發展的必備品質。我在事業單位的時候,每年都要招聘一些青年職工,自信在面試和就職的過程中佔有相當的分量。一次由我主持面試,一位應試的女青年進來後主動地與我們考官一一握手,眼神就充滿著自信。我很坦率:「我們單位注重男女平等,目前女職工過半,我們想招一位男職工」,她說:「您們把我當男孩使就行了,論精力論體力我都沒問題」,回答得自信有力,要想否定都難。我又問:「你有什麼特長和優勢?」她說:「我的優勢就是,無論領導交給我什麼任務,我都能千方百計地完成好!」我們的一位考官隨口說:「那你把月亮摘下來」,她隨口就接:「好,請領導給我准備一個天梯,我一定完成任務!「話說到這個份上,我們就得接這個」球「,於是我說:」那好,今天晚上就去網站直播節目實習,兩天後交一份報告「。事實上,她的自信已經贏得了我們的認可,被錄用就沒有什麼疑問了。
那位「我不行我不行「的主任科員,在看到同伴上台的積極表現後,也開始樹立了信心,經過一些鍛煉,她的自信心和表現力迅猛提升,後來20多次受邀到相關部委和單位的大會上做演講報告,而且都是脫稿演講,很得聽眾贊譽。

三、「事畢不回復」
一次,我親口交代一位年輕下屬給上級部門送一個材料。到了該送到了的時候,還不見回復,我沒有催問,怕給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覺。雖然沒有聯系他,但一上午老惦記著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樓道里我看見了他,也不見他有回復的意思,於是我就問他材料送到了嗎,他說送到了,還解釋說要送交的那位領導同志不在,他就交給工作人員了。我問他為什麼不及時回復我呢,他無語,我也無語。從這以後,我不再專門委託他去辦哪怕很小的事。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你很在乎這份材料要送到位,那為什麼不重點強調一下呢?客觀地說,這件事還沒有重要到要重點強調的程度,但對上級交辦的事不及時回復,恐怕不是一個小問題。俗話說得好: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質。小事都靠不住,大事敢依靠嗎?
想想我年輕的時候,肯定經常干這種不負責任的事,因為我的意識里沒有很明確的信念,以為只要自己做了,心裡無愧就行,很少管別人是什麼感受,也沒有人因為事畢沒回復而教訓我,只是後來我委託別人辦事的時候,才有這種強烈的感覺,那已經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了,也不知錯過了多少個機會。年少輕狂,很不懂事,很少在乎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事畢回復被認為是芝麻小事,不屑在意,所以很難得到他人重要事情的託付。
在我們周圍,總能看到有辦事靠得住、事畢就回復的人,在我任職的司里,大家都已經自覺地從小事做起,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當然還有最讓人放心的同志,遇到重要的事,不論大與小,你一定就會想起他(她)來。你不用擔心,你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盡心盡力,隨時報告,絕不讓你焦急等待,同樣的,你對這種人的事情,也不會大意,也不敢大意,也會盡心盡力給他(她)有個交代。這種情景,這種感覺,只有當事的雙方默契共享,斯世同懷視之,共享信任之美。可貴的是,具備這樣品格的人,絕不會只對上級講信譽,對同事、對外人、對下屬都能一樣相處,任何小事都能可以依託,即使大事也沒問題。你看機關里口碑好的人,都有這種優秀品質,都能夠得到大家的贊譽。
多年前我在事業單位的時候,曾經給青年職工推薦過《致加西亞的信》,說的是一個叫羅文的美國陸軍中尉,受美國總統的託付,歷經千難萬險,把信送到了遠在巴西島上的加西亞將軍的手上,贏得了美西戰爭的關鍵勝利,他有千條萬條理由送不到信,如果轉交他人也未嘗不可,那麼,他就不叫羅文了。他送的是一封信嗎?不是,他送的是一個戰士的信譽,送的是美國國家的命運。這個送信的傳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主要在於它倡導了忠誠、敬業的精神,體現了人性中光輝的一面。這也是100多年來,《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成為最暢銷書之一的原因。
事畢就回復,說起來簡單,要做到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還是怎麼做人的事,和承諾和誠信有關。我們身邊有不少事畢必回復的人,事畢不回復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這些人還沒有明白事畢不回復的害處和事畢就回復的甜頭。還有人可能會說,這些事畢不回復的人,可能能力水平還不低,可能只是不拘小節、不屑小事,但可能有能力可以做大事。我相信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謂的「大本事」,如果既有能力又讓人放心那當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兩種人當中,只讓你選一種人,你會選擇哪一種人呢?

四、「會前不到位」
有人說我前面說的那些,今天機關里的年輕人其實都知道,不過是明知故作或故意不為。我相信青年幹部很多是不用提醒的,但是無意識地犯錯,還是比較常見的。對於明知故犯或故意不為的,我們以後可以單列一個單元討論,我要說的還是無意識犯「忌「,姑且說之,僅供參考。下面我說說「會前不到位」。
「會前不到位」是機關里常見的一種現象。我經常參加一些司局或部門召開的會議,以協調會、座談會聽取意見為多。通常我會提前10分鍾到會議室,但有時還看不見會議主辦方的人,其他部門的參會同仁來了以後還不見主人,我們就有受到冷落的感覺。有的只剩三五分鍾了,才見到主辦方有人到場,好像沒有什麼准備似的,會議顯得鬆鬆垮垮,這種情形下,被邀請的人情緒很受影響,所以會議的質量和效果一般好不到哪裡去。
如果是主辦方的領導「掐著點」到會,還可以勉強接受的話,那麼承辦會議的工作人員會前不到位,實在有點講不過去。如果參會人員都是在同一個辦公樓里,工作人員至少應該提前15分鍾到場,因為有種種原因,外部門參會人員很可能提前10分20分鍾到會。如果有邀請外單位代表參會,只要使用了交通工具的,很可能就有提前半小時到場的,客到主不見,實在不禮貌,給參會者留下的,只是冷淡應付的印象,往重里說,就是不尊重邀請的參會者,反映出主辦方從領導到一般工作人員,都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和人格品德。
有這么嚴重嗎?我的感受就是這樣,當然特殊原因除外。有一陣時間,機關里流行著「掐著點到會」的風氣,參會時間以准為美。參會者倒是無可厚非,但如果辦會者也心安理得,那就讓人感覺不好想不明白了。可能是受國外的·一些風氣的影響吧,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多次出訪,在拜訪對方政府相關部門的到達時間上,有時就比較糾結。一方面,因為所在地區交通狀況比較復雜,我們擔心遲到了不禮貌,所以都是提前出發,提前到達受訪單位,另一方面,我們通常會被告知要准時到達,提前到達沒人接待。所以我們經常提前10分20分或甚30分鍾到達,到達受訪單位後,沒有人接待,我們要麼就在車子里呆著,要麼就開著車瞎轉磨時間,等到了時間了,才有人接待。主人心安理得,我的心裡卻很郁悶,這叫什麼事兒呢?主人難道沒有考慮我們可能提前到達嗎?我們早到10分20分鍾又有什麼不對嗎?難道主人們個個都那麼精貴?安排一個工作人員接待我們有什麼難的嗎?
有人解釋說,這是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講求效率,不浪費時間,而且也不論你是什麼級別什麼客人,都一視同仁,秉公辦事。這種論調居然也會被我們的一些人所認可,而且效仿起來,還真像西方人那麼回事。豈不知這是無意之中犯了待人接物的大忌了,至少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如果只講准時准點,不講待人之道,恐怕只是撿了一些皮毛,丟掉了一些根本。丟掉的是一些什麼東西呢,我認為就是丟掉了我們做人的一些東西,丟掉了中華文化中的優良傳統,就是在待客方面的真誠、熱情,寧可自己辛苦一點、稍微付出一些,盡地主之誼,盡主辦方之情。況且早一些到會場,接待提前到達的客人,還可以加強溝通,盡可能發現和解決會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往往這是開好會、解決好問題的關鍵。
所謂我們在國外看到的一些慢待客人的現象,在西方發達國家,有些人根本就是骨子裡不把你當客人看,要是他認為重要的客人,比我們到位的還早呢,如果是在欠發達地區,更多的是遲到懶散成了習慣,他自己就看不起自己,繼而看不起別人而慢待客人,還是不尊重人。但凡出現會前不到位的現象,都與辦會方不重視有關,可能就是個形式主義的會,所以大家都應付應付得了。會前不到位、辦會不認真,就是不良機關文化或處室文化的表現。看看這種主辦方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表現,就不難發現這是一個因為做人做不好而開會開不好的問題。
我們的做法是,如果召開相關部門的會議,又都在同一個辦公樓里,那麼工作人員提前20分鍾就要到場;如果有使用交通工具的參會者,那麼工作人員就要提前半小時到場,往往我自己就會提前10分20分到會場,接待積極參會的先來者,以示尊重和重視。近幾年我和司里同志與五六十個部委單位學習交流,不論是在主場還是客場,我們都是提前半小時以上到場,會前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多一分准備,就多一份成功。即使是司內的會,我本人也都提前到場,沒有別的,心在會上而已。
參會者如果因為特殊情況提前到達會場,就不能苛求辦會方提前接待,但辦會方提前安排工作人員到會則是責無旁貸的,這些,就應該是我們的處長或科員們應當想到的了。
會前的文章大得很。

五、「拖拉誤事」
一次,我讓一位實習生復印幾本文件,因為材料比較多,復印需要一兩個小時,我對他說:「你抽空復印一下」。話是這么說,我還是希望他能盡量快一些,但沒有催他。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復印件還沒有交給我,那幾天司里整理文件倒騰櫃子,確實也忙,實習生很出力,大夥還誇他呢。結果一個星期過去了,十天過去了,復印件還沒交給我,我以為他要給我復印出個「刮目相看」呢,或是復印難度太大?好在上級沒有要,那就再等等吧。
足等了半個月,那天上級要材料,我問那位小夥子:「復印好了嗎?「他說:」沒有,這些天幫助處室整理文件櫃,現在馬上復印「。我說:」不用了,已經來不及了。這些天你很辛苦,但是你在這兒的實習恐怕不及格了,現在你就回去吧,不用再來上班實習了「。他懊悔,他道歉,但沒有用,我對他毫無憐憫之心,告訴他這是他的一個教訓,希望可以成為他的」人生財富「,請他好好記取。他悻悻走了,不知道這件事對他是不是一件好事。
這位實習生錯在哪兒?看起來是一個拖拉事件,其實他並不懶惰,那些天他干體力活也不惜力,怎麼就「不及格」了呢?而且他還沒有意識到他的錯誤,就是我說的「無意識差錯「,這就可悲了。照這樣下去,恐怕他要謀一個好職業就比較困難了,因為他不知輕重,不大懂事,不知道許多事情是不能拖拉的。
我20多歲不懂事的時候,肯定也常常干這樣的事。有些事以為領導說「抽空「,那就抽我的空兒;或者認為自己沒閑著,也不偷懶,有些事拖延拖延沒關系;或者自以為這件事不重要,拖拖不要緊;甚或壓根就忘了這件事,都有可能。結果呢,經常感覺領導不信任、不重視或者不重用,還不知道為什麼,等我自己當了領導,碰上了這樣的事情,才深有體會,很是扼腕。
凡事都有個輕重緩急,我們每天都有許多事要處理,孰輕孰重應該有一個權衡,有一個安排。並不是說領導交代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許多事都有輕重和急緩的權衡,比如家庭的大事難事,比如突發的事件,許多時候都要及時調整,重新安排。但領導交辦的事,通常都是重要的事,雖然領導沒有強調快辦急辦,那是需要你自己斟酌掂量的。在實際的工作中,但凡我交代的事,除了說明不急或緩辦的事,其實都是需要立即就辦的事,有人慢了點,我就著急了,其實不是我著急,是事情著急了,現在退居二線了,真的沒有什麼那麼著急的事了,但是在一線,包括處長主任科員等,都算在一線,許多事都是不能拖拉的。
我交代的復印材料的活兒,即使有困難,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兒,應該可以在一兩天之內做好,怎麼能拖了十幾天呢?這件事在他的安排中放到了什麼位置呢?你怎麼判斷這件事就可有可無呢?應該說,領導交辦的事都很重要,急不急就要看情況,但也必須盡快完成,以免誤事。更重要的是,通過辦好他人交代的事,不拖拉不誤事,養成良好的品格習慣,樹立良好的品格形象,還是更重要的事。即使不是領導,只要是和他人發生聯系的事,都不能掉以輕心,都要妥善安排,及時處理。除非你是故意的,那就不在我說的「無意識差錯」之列了。
拖拉誤事,不僅是誤了他人的事,更要緊的是誤了自己的事。

六、當場聲辯
我用「聲辯」,而不是」申辯」,意思是說當場發出聲音和不發出聲音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寫個紙條或者採用巧妙的方法給予說明或者申辯也未嘗不可。如果你是有所准備,故意要當場聲辯,那就不在我說的「無意識差錯」的范圍了。
一次,我們召開全司會議,內容比較重要,結果有一位幹部遲到了十幾分鍾,我當即批評他:「重要的會議怎麼能遲到!」他當即聲辯:「公交車出了故障,路上又堵,本來應該不會遲到的。」看到他自感委屈的神情,我的批評更嚴厲了:「不管什麼原因都不能遲到!你不要申辯。」結果很影響會議氣氛。
但凡當場聲辯,通常都有一些原因,有時還很有道理,但這個道理是大道理還是小道理,我們很少考慮。關於遲到,堵車是一個原因,但如果會議重要的話,堵車就不是理由,更不是道理,除非大家都認同的特殊情況是例外。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那還是40年前我上中學的一件事。一天我和一位同學相伴上學,感覺時間有點緊,我那位同學戴有一塊手錶,他說出門前剛對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滴滴報時,應該沒有問題。緊走慢走,我們剛進了校門,上課鈴聲響了,等我們推開教室的門,老師已經開始講課了。老師對我們說:「遲到了,你們就站到後面去。」我那位同學當場聲辯說:「我們沒有遲到,是上課鈴早打了一分鍾,我的表是北京時間!」老師更生氣了:「遲到就是遲到,還狡辯什麼!站到後面去!」
站了一節課,站是站了,心裡還是不服,總認為我們自己不算遲到,上課鈴沒按北京時間響。事後老師跟我們講了道理:「打上課鈴可能有點誤差,但打鈴上課是全校的規矩,這是大道理,你們按你們的時間遲到了,這是小道理,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如果大家都按自己的「道理」,學習秩序不就亂了嗎?「。我們的老師是大家很敬重的,我們也承認了錯誤,應該吸取教訓更加註意。
有人會說,如果嚴格按北京時間打鈴,我們就不算遲到了,還是校方犯錯在先,不應責備我們。想想當年的條件,打鈴的時間誤差是難以避免的,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能保證那麼准時,即使准時了,遲到也不至於會被罰到後面站,但遲到的原因能成為當場聲辯的理由嗎?
有些人就事論事,認為只要有理由,就可以當場聲辯,可能還沒有想過,有沒有理由和當場是否聲辯不是一回事。遲到有一些理由,或著有充足的理由,那遲到就遲到了,沒有關系,即使受罰也沒關系。如果遲到很值得或者還要受到嘉許,它也和當場聲辯不是一個道理,所謂道理有大有小,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當場聲辯的本質是不服管理,而不是有沒有道理。潛意識中的不服管理就會在有一點所謂的理由時表現出來,除非你是有意識表達這種情緒,否則是既沒有道理,又導致問題升級矛盾激化。這樣的後果於事於己於人都是弊大利小,甚至產生嚴重後果。
有人當場聲辯只想解釋說明,語氣沒有那麼硬,這時候我都會馬上制止他:「不解釋,不要解釋」。為什麼,這是我自己的經驗教訓,除非領導讓你解釋,否則你的解釋沒有意義,批評你遲到,就是批評你遲到,影響會議就有錯,有什麼理由或功勞下來再說,不是一回事。如果領導劈頭蓋臉地訓一頓,當場聲辯的效果就更不好,把本來的遲到批評變成了對立矛盾,恐怕有違初衷和目的,也會影響會議效果。除非你是想故意挑事。否則不要當場聲辯,這是因為:一、違反會議紀律影響會議效果理當受批評;二、事先沒有打招呼也有錯;三、所謂的原因理由如果有,那也是小道理,遵守紀律開好會是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如果你是大道理,那也用不著當場聲辯,下來說明就好。四、當場聲辯表現心胸狹隘,沒有度量,說到底還是不服管理的心理作祟,不服管理就不是小問題了。
又有一次全司開會,一位青年幹部遲到了十幾分鍾,我照例批評了兩句,她謙遜點頭表示接受,過後我問她,才知道早上她送父親急診,到了醫院做了安頓,馬上就趕來開會,開完會還要趕去醫院。家事為重,她完全可以不來開會,發個簡訊就行,但她還是顧全大局,還接受我的批評,我由此對她更加信任,也會注意對她的批評,她沒有當場聲辯,是一個成熟青年和優秀公務員的良好風范。
對於批評者來說,把握好批評的分寸至關重要,這里也有一個小道理和大道理的問題,為批評而批評於事無補,動機不純更是害人害己,那是針對批評者而言的。對於被批評者,我知道你有原因,甚或理由充足,但擺到眼前的事情沒有個交代,恐怕交代不過去,至於你當場聲辯不聲辯,真是一個考察考驗你聰明智慧的微妙境況啊。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