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理論的本土化實踐
A. 什麼是本土化戰略
本土化抄在我們國家是一種現象。我們仔細回顧一下,改革開放20多年,外資在中國建立了一批控股的合資或獨資企業,這些企業的確實現了中國本土的製造,促進了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工廠的進程,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繁榮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我們稍加研究這些本土化製造企業,就不難發現:外資對其控股企業實施的是全面的技術控制,這些企業基本沒有核心技術。因為外資看上的只是中國豐富而便宜的勞動力資源,在中國實現本土化製造只是他們降低成本、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即使有些獨資企業目前在中國本土製造了全球最先進的產品,但核心技術仍然掌控在外資手中。
由以上的這些可以說明:本地化戰略就是力求產品國產化,或利用國外先進技術,在國內進行生產和經營
B. 論管理心理學本土化的幾點思考
(一)管理心理學的學習離不開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思想
心理學的歷史已經證明,方法論正確與否,不僅直接影響到研究成果的質量,而且還決定了科學研究的性質和方法。任何一種有影響的心理學理論,均有其哲學背景。西方心理學脫胎於19世紀後期以前的西方哲學母體,這種哲學雖不乏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成分,但主體是唯心主義或二元論的。爾後,西方心理學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方法論也有很大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它的理論基礎始終是唯心主義、二元論和形而上學的。這致使西方心理學在方法論方面存在著致命弱點,正如潘菽指出,它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始終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論。現在西方心理學存在許多自身無法解決的理論問題,如心理與生理的本質區別問題,心理與客觀世界的關系問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缺乏科學的方法論。
相反,中國心理學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和實踐,接受並採用了辯證唯物主義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研究指導思想,現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思想可以說已成為中國心理學的靈魂,這是打開人類心理宮殿的金鑰匙,在進行本土化研究中,心理學工作者必須更自覺地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將心理學各項工作與中國現實緊密結合,進行獨立的創造性的研究。應用到管理心理學中則是以辯證統一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整理問題。
(二)中國文化和古代心理學思想為歷史背景
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所形成的風土民情、規章法約、價值准則、習慣定勢等,必然構成當代人心理的一部分,並在客觀現實的作用下注入新的意義。中國人的心理和社會行為是在中國文化結構中發生的,這是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現實,也是任何人無法擺脫的社會規律,對國民心理的研究,決不能忽視這種文化歷史變數。因此,對中國文化結構進行剖析、吃透中國文化的特質,是了解中國人心理、建立中國自己的管理心理學的重要一環。只有吃透這個有著豐富內涵的中國文化,才能搞清當代中國人行為與傳統文化下行為的關系、中國人與西方人行為的關系。才能更好的區別於西方的管理模式,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
在中國文明的發展史中,延續最久、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便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所有三家的目的都在於解釋宇宙、社會和心靈,都對人的心理生活提供了獨特的理解和解釋,這賦予了許多重要的心理學概念以相當不同於西方科學的含義。當代中國人只能在先輩奠定的物質和精神基礎上開始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形成的心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們所屬的國家或民族的社會歷史發展的影響,使心理打上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烙印。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幾千年積累而來的豐富的古代心理學思想,這是中國心理學的長處之一,也是中國心理學的驕傲。據有關研究,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主要集中在人貴論、形神論、天人論、性習論、知行論、情二端論和主客觀論等七大范疇之中。除此之外,它還有大量的教育心理學思想、軍事心理學思想、醫學心理學思想和管理心理學思想等,其涉及面之廣為世人驚嘆。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中不少思想是頗高明的,至今還具有先進性。如身心關系問題是西方心理學者長期以來爭論不休而沒真正解決的問題,我國古代思想家早就作過精闢概括。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藏焉」,准確生動地揭示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從古代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心理學思想中提煉出大量的寶貴材料。總之,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是中國心理學的堅實基礎,如何更好的挖掘古代心理學思想的寶藏,以實現現代中國管理心理學與西方心理學思想的銜接,這是實現本土化的途徑之一。
(三)以借鑒與創新相結合為基本途徑
國際化與本土化的結合與統一,乃是心理學發展的總特點或總趨勢,強調中國心理學以中國人之心理行為、中國社會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核心,並不意味著要排斥外國心理學的現有成果,所以在中國管理心理學本土化的研究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借鑒外國經驗與獨創本國道路相結合的關系。
西方心理學以及管理心理學的長處在於它有一百多年來積累的大量有關具體心理事實的科學說明、實證材料、研究方法、發展經驗以及一百多年來形成的心理科研能力和傳播能力。從根本上說,我們的研究跟他們的研究同是服務於揭示人的心理特點和規律這一目的的,我們提倡本土化研究,並不是要徹底否定西方已經獲得和建立的心理學學說,重新白手起家。在當今時代,「閉關自守」已無可能,盲目排外只能斷送我們自己,拒絕國際交流和合作只會使自己愈益落後。因此,在許多方面,要借鑒吸收他們的思想和方法,了解歐美及其它國家和地區從事本土化的經驗,借鑒別人而發展自己。正如楊國樞教授所說:「要想有效地從事修改與創新的工作,中國心理學工作者必須要認真而深入地理解人家的問題、理論及方法。也就是說,在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過程中,中國心理學工作者要在人類現有的心理學成就上超越與創新,而不是否定外國心理學工作者的貢獻,一切從頭開始。」當然,引進西方心理學思想時要從國情出發,防止盲目照搬。全盤照搬與盲目排斥同樣無助於本國心理學建設,要把握好引進與借鑒的「度」。我們提倡的是吸收國外的優秀成果、科學方法與技術、先進的發展經驗,與此同時,立足於本國國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開展獨創性研究,努力形成中國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這才有助於更真實、更深入地揭示中國人的心理實質與發展的規律,使心理學能更好地為中國建設和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務,這實際上是推動中國心理學「本土化」、「中國化」,與此同時它還能推進中國心理學國際化。
無論是怎麼樣的構想都不可以超脫現實的存在,讓管理心理學本土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與頭腦去改變它,另外管理心理學的中國化在中國要更快的建立起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有正確的中國心理學理論才是心理學在中國又快又好的發展的前提。我也相信不久的明天中國一定會有一套屬於我們本國自己的一套心理管理理論和體系,也將讓世人借鑒學習。
C. 如何應歷史文化傳統促進西方理論方法的本土化探索
教育本身有其自身的文化性格,作為教育的主體表現:青少年教育,它的每版個環節權都透著價值、體現著價值、追求著價值,從而與更為寬廣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緊密關聯。文化傳統是隱於文化這一觀念系統之內並統攝其架構的相對穩定的基本精神。它具有聯系過去、現在、未來的基本精神。當然,文化傳統的發展和延續,最關鍵的是要實現傳統,而教育就是實現這種傳統最根本的載體和途徑。青少年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的組成部分,因此也就擔負著發掘並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任務。 一、文化傳統中重視人的生存價值的觀念,是青少年教育應遵循的方向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尼采這一命題,是從人的生存價值的向度提出的,而我國古代文化傳統也就這一向度作了精微的思考和回答。我們從中國文化里成功與幸福的觀念中可窺見一斑,即「長壽、財富、功名、知性」。知性作為人生成功與幸福理念,它反映著一個人對於人生的自我意識的程度,它應該是所有成功與幸福觀念的核心。孔子說:「仁者壽」,如果一個人不能自覺到它生存的意義,渾渾噩噩、稀里糊塗地活著,那是沒有價值的。莊子也說:「如果一個人不對生命意義進行反省,即使積聚了大量財富,也不見得有了大幸福,只...
D. 怎麼看待學前教育理論的本土化與外來化問題
普高專升本 普通高校專升本一般是指在校的專科生,大三的時候——(畢版業時候,且必須是權應屆生才能參加)參加的升本本考試,一般是升原學校的本科或者參加其他學校統一考試,然後大專畢業的時候直接進入本科學習,最後頒發的學歷是普通高等教育(與正式本科基本相同)。
E. 實現社會學本土化的基本做法有哪些
30年的持續轉型變遷,經歷了重建生活、再創歷史,我國社會發生了一場巨變版。中國社會學有權幸與這一歷史性過程相遇,贏得了學科發展的「大時代」。在中國社會學的學科本土化和中國化的巨幅畫卷中,社會學理論得以展現它的抱負和追求。回視30年軌跡,中國社會學理論表現出一種基本態勢——在時代的社會實踐中穿行、與現代性的快速流變競跑,通過現實生活激發的創新動力,使自己不斷更新已往的成果。同時,幾乎在中國社會學發展的重要階段上,中國社會學理論都發揮了引領和推動作用,對中國社會學的重大領域、主要分支領域、應用研究或專題論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F. 環境聽證的意義
聽證會,是指立法機關在制定規范性文件的過程中,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和其他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等通過一定方式(常見為聽證會)陳述意見,為立法機關審議法律法規提供依據的一種立法制度。該制度服務於立法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學化,因而日益為學者和立法當局所重視。
聽證制度設計的重要價值在於它所體現的一系列的功能。戴維.杜魯門把聽證的協調利益的功能與目的歸結為「它提供一種准儀式的手段來調節利益集團之間的分歧以及通過一種安全閥來減輕或消除干擾。」[12]在聽證過程中,能通過聽證的方式聆聽各方面意見,尤其是行政相對人的意見,使得將一些矛盾充分暴露出來,並提出一些解決方案,集思廣益,為行政行為的順利進行以及能夠得到很好的遵守創造條件。
而從目前大多數實行聽證制度的國家來看,聽證的功能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查明事實真相。正式聽證具有準司法的性質,採用訴訟程序中雙主對抗、主持人居中主持的結構模式。聽證中,主持人聽取控、辯雙方的陳述,詢問證人,控、辯雙方可對證人質證,並進行辯論。這樣,控、辯雙方的證據在聽證中都得到充分的展現,並就其真實性和關聯性進行了討論,有利於發現真實,為行政機關的決定提供基礎。
2、保證裁決中立、行政結果的正當。作決定的人處於中立的地位、不偏袒任何一方,是程序公正最基本的要求。英國司法從17世紀以來,就有法官不得有自己個人動機的說法。行政程序法所規定的聽證主持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政法官或其他聽證主持人具有法官的某些特質,如主持人由調查人員以外的人擔任,適用迴避制度,禁止與當事人單方面接觸等。此外,行政程序法和其他法律還對其任用和地位加以制度化,從而保證了主持人的獨立地位,也保證了裁決的中立。
3、保障相對人平等、有效參與行政決定和行政決策,實現行政決定的民主。美國教授認為「程序的平等就是參與的平等,程序只為了參與者可預知及理性而設,而可預知及理性顯然有用於保護任何當事人的自尊心。」在聽證中,相對人有權得到聽證通知,有權在律師的陪同下出席聽證,向主持人陳述意見,提交證據,向證人質證,與行政機關調查人員就行政決定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論,其意見得以充分反映,從而平等、有效參與了行政決定的作出。
4、體現行政權——相對方權利的平衡。現代行政法治要求依法行政,在市場經濟中政府應當進行宏觀調控,遵循市場經濟規則,在此基礎上,行政權的作用應當弱化,將原先存在的命令式、強權式的行政法律關系轉化為現代的服務型、溫和型的行政法律關系。表現為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對話,互相傾聽,平等協商,行政權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政府的引導和指導。而行政聽證的方式使得這種行政權的特質得以凸顯,從而更符合現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