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更加精準
1. 精準扶貧的更大功夫怎麼下
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是黨和政府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為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要落實四個方面的責任。
一是黨政一把手的政治責任。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貧困問題較突出地區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必須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深入貧困鄉村進行調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措施辦法,親自部署和協調落實。
二是貧困縣的主體責任。貧困縣是扶貧攻堅的前線指揮部。目前,國家對改進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有明確意見,貧困縣約束機制也已經建立。貧困縣必須把工作重點放到扶貧開發上。
三是中央部門的行業責任。行業部門要把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作為本行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並完成國家確定的扶貧任務。
四是社會各方面的共同責任。各級黨政機關等單位承擔定點扶貧任務。東部發達省市與西部省份開展扶貧協作。軍隊和武警部隊把地方扶貧開發所需與部隊所能結合起來。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大力倡導企業社會責任,鼓勵企業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扶貧開發。
記者: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地方採取了什麼措施避免「走馬觀花」?
劉永富:如在扶貧對象識別過程中,貴州省威寧縣迤那鎮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看房,就是通過看農戶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估算其貧困程度;看糧,就是通過看農戶的土地情況和生產條件,估算其農業收入和食品支出;看勞動力強不強,就是通過看農戶的勞動力狀況和有無病殘人口,估算其務工收入和醫療支出;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通過看農戶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現狀等,估算其發展潛力和教育支出。
「六個精準」如何做到
記者:如何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
劉永富:扶持對象精準,必須在建立「扶貧對象瞄準機制」上下功夫,要讓群眾和扶貧對象知情並參與進來,做好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
項目安排精準,必須在健全「扶貧項目決策機制」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確定項目,發揮項目的帶動作用。現在,扶貧項目審批許可權已經下放到縣,省市扶貧部門要加強指導和監督。
資金使用精準,必須在改革「扶貧資金管理機制」上下功夫,做好資金監管,提高使用精準度。把扶貧資金安排與減貧成效掛鉤,加大按扶貧成效分配資金的比重。指導縣級建立扶貧項目資料庫,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簡化資金撥付流程。完善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發揮好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作用。
措施到戶精準,必須在完善「幹部幫扶機制」上下功夫,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落實好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扶貧攻堅行動計劃,防止「扶農不扶貧、富縣不富民」。
因村派人精準,選派優秀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必須在「選派使用機制」上下功夫。第一書記的人選,主要從各級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後備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員中選派。第一書記任職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先進、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脫貧成效精準,必須在落實「扶貧對象退出機制」上下功夫,實現精準脫貧。通過建立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貧困縣退出工作機制,嚴格退出程序和標准,對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管理,做到貧困戶有進有出。要對貧困縣「摘帽不摘政策」,鼓勵早脫貧,形成「早脫帽子早有好處,不脫帽子還有約束」的導向。同時必須明確,脫貧是干出來的,不是宣布出來的,防止「被脫貧」。
2. 精準扶貧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五年來,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在剛剛閉幕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來自11個國際組織和50多個國家的代表,就此進行了交流並給予高度評價。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2)扶貧更加精準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
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3. 金融扶貧政策如何更加精準求大神給個模板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專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屬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4. 如何讓精準扶貧變得更聰明
一是要加大對貧困戶的核查力度,確保扶貧對象精準。基層組織可以回通過入戶調查、群眾評議、答公告公示、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完成建檔立卡工作;同時對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對已經脫貧和新增的貧困人員及時更新,確保扶貧信息真實可靠。
二是要結合實際制定脫貧措施,確保扶貧措施精準。各基層組織,要結合本地的實際,結合每戶貧困戶的實際,制定可行的脫貧措施,讓每個地方,每戶農戶都真正實現脫貧。
三是要整合資源,確保資源配置精準。可以打破縣、鄉、村行政界限,把基礎相同、條件相近、地緣相接的貧困村組成小片區,統一扶持政策,統一布局項目,統一安排資金,統一規劃建設,最大限度實現整體脫貧。同時推進資源整合,在用好扶貧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整合住建、交通、民政、教育、衛生等部門項目資金重點向貧困村傾斜,完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四是利用自身優勢引進項目,確保項目安排精準。政府出資與企業合作,把項目安排在合適的行政村,確保項目得到實施,並且產生的效益最大化。
5. 怎樣才能實現精準扶貧
可以了解一下槐德公司的精準扶貧計劃,很不錯,能有效解決精準扶貧問題
6. 精準扶貧的意義
改善民生有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一個是扶貧脫貧。經過這專些年的發展,社會保障屬體系得到不斷完善扶貧工作盡管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貧困面依然很大,扶貧脫貧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上,更加註重了兜底,更加註重了扶貧工作,並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來謀劃布局。各級政府也都把推進精準扶貧作為農村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正在全力推進,這是當前改善民生的重頭戲,也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增強政治敏銳性,提升認識水平,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上級的安排部署上來,准扶貧、精準脫貧,將有利於帶動整個社會民生的極大改善。
(6)扶貧更加精準擴展閱讀
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扶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增加扶貧投入,出台優惠政策措施,堅持中國制度優勢,注重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
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7. 為什麼要進行扶貧攻堅,怎麼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扶貧開發以來,中國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扶貧開發為促進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和諧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全球的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但是貧困地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貧困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貧困人口多,按照國家的標准,到2013年底還有82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參考國際標准,還有兩億多人。
二是貧困程度還比較深,貧困人口不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還面臨著吃水、行路、用電、上學、就醫、貸款等諸多困難。三是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大部分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產生活條件比較差、自然災害多、基礎設施落後的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方的貧困問題是難啃的硬骨頭,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短板,所以必須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齊心協力打一場新的扶貧攻堅戰。
1、不斷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全面取消農業稅,實行多種農業補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加對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扶貧資金。中國減貧戰略的核心是對貧困人口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提高發展能力、擴大發展機會。
2、創新中國特色的反貧困機制:自力更生、地方為主、國家支持、社會捐贈、對口支援、市場驅動、國際援助,7個機制組成了政府主導、多元投資、相互補充、激勵相容、廣泛參與的具有中國特色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7)扶貧更加精準擴展閱讀
1986年起,中國開始實施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設立了扶貧開發專門機構,評定國定貧困縣和省定貧困縣,制定與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扶貧開發方針,並於1994年、2001年、2011年分別制定了扶貧規劃綱要,明確了階段性扶貧開發目標。
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鼓勵和幫助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8. 為什麼說精準扶貧 精準脫貧決定扶貧工作的成敗
「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專之舉在於精準」屬,「關鍵是要找准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扶貧工作要做到「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9. 如何評價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於地理、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發展差異很大,形成貧困的特點也各不相同,強調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可以實現各貧困地區的跨越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基。
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樹立經濟發展的標桿,我們在沿海地區選取了一些條件較好的城市和地區,作為了發展的「橋頭堡」,並開辟出專門的區域,給予政策的傾斜與照顧,讓這一部分地區率先富裕了起來。但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區富裕之後,我們要以先富帶動後富,並最終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指引下,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這個「牛鼻子」具有特別意義。
第一,這有利於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發揮「筷子效應」的最大作用。從貧困人口的分布特點來看,有連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貧實施的過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關政策,把政策落實到特定的貧困人群、具化到每一個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註重精準,用一個個具有創新性的政策,消滅貧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貧」風險。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發揮不同政策的優勢,抱團在一起,實現優勢互補,推進脫貧攻堅的精準化。
第二,這有利於優化扶貧資源配置,提高扶貧工作的實際效果。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扶貧不能再搞「平均主義」,而是要提高扶貧的實際效果。因此,必須在精準上下功夫,把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就是要在哪些資源配置在哪個位置上著力,把最好的資源匹配給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來帶動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第三,這有利於把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實處。全面建成小康,是全體人民的小康。而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共享成功的發展經驗。這就需要把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引向不發達地區,並因地制宜,開創出本土發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發達地區的群眾傳輸發達地區的發展思維、發展方法等,授人以漁。
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這個「牛鼻子」,需要貫徹落實好國家有關精準扶貧的政策舉措,以產業為突破,以人才為先鋒,做到扶貧先扶智,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拔窮根摘窮帽,促進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繁榮。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同時明確了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把握三個環節。按照公開透明、分級負責、精準識別的原則,通過科學有效的程序把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出來,並逐村逐戶建檔立卡。精準幫扶是關鍵,要按照「一村一計一部門」「一戶一策一責任人」的要求,確定幫扶責任人、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本台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精準管理是保證,建立貧困村、貧困戶幫扶信息檔案,加強精準扶貧監測,跟蹤貧困村、貧困戶幫扶情況,確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個層面。在政府層面,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在市場層面,要融開發於扶貧之中,融扶志於扶貧之中,激發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使扶貧工作從「輸血式扶貧」走向「造血式扶貧」,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在社會層面,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更好地把「幫」和「促」結合起來,形成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增強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
第三,堅持六級聯動。中央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省級負起總責,做好確定目標、制定規劃、出台政策、下達項目、投放資金、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地級市要承擔起本市扶貧開發的主體責任和結對幫扶責任,加強統籌謀劃、重點攻堅和督促落實;縣級要抓好落實,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鄉級要實行包村包戶,建立包戶數、包項目、包脫貧的幫扶機制,使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幫扶責任人;村級要摸清底數,建檔立卡,找准「貧根」,建好支部和村委會班子,當好「領頭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第四,實施五大工程。推進基礎扶貧工程,科學規劃和建設貧困地區的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構建骨幹網路、改善區域發展條件,完善末端建設。推進產業扶貧工程,制定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遊開發等扶貧行動計劃,積極培育貧困地區特色支柱產業。推進新村扶貧工程,以扶貧新村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危房改造。推進能力扶貧工程,通過基礎教育、能力培訓等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增強就業創業能力,打牢脫貧致富的根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推進生態扶貧工程,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計劃,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水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和綠色產業。
第五,突出三大重點。一是突出發展特色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綠色發展、特色發展、集聚發展、創新發展,因地制宜選擇一批產品有特色、市場前景好的產業給予重點培養和扶持,走產業支撐的開發式扶貧路子,重點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加大第二產業比重,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二是突出完善基礎設施。要堅持向面上覆蓋、向基層延伸,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問題。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三是突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貧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按照保基本、全覆蓋、均等化要求,著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要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要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進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