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縣扶貧
㈠ 臨武縣副縣長劉久正分管哪些部門
協助縣長負責農業、農村、林業、水利、農業開發、糧食、氣象、煙草、鄉鎮企業、扶貧、移民、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縣域經濟、生態建設等方面工作。
㈡ 湖南省臨武縣貧困戶脫貧標准
你好。
脫貧的標准一般就是達到有穩固的住房,住房面積達標,比如有3人,每人按13平方米就是,就是達到39平方米及以上。第二個是收入達標,就是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及以上,這就基本上脫貧了。
㈢ 宜章有哪些鄉鎮
5鄉14鎮:漿復水、長村、關溪、赤石、制莽山瑤族鄉;玉溪、白石渡、瑤崗仙、迎春、黃沙、一六、栗源、岩泉、梅田、楊梅山、笆籬、天塘、里田、五嶺鎮。
1、漿水
地處宜章縣西南部,距縣城30公里,東與梅田鄉毗鄰,南與長村鄉、迎春鄉接壤,西與臨武縣同益鄉、汾市鄉交界,北與麻田鄉相連。漿水是康水的源流之一,以納入金雞塝下的瓊漿泉水而得名。
2、長村
長村鄉位於宜章縣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7.5公里,海拔高度:333米。截止2006年底,人口1.4萬人。鄉政府駐長村圩。坪梅鐵路經此。
3、赤石
赤石鄉地處宜章縣東北部,距縣城37公里,東與里田鄉相鄰,南與廣東省樂昌市黃圃鎮交界,西與楊梅山鎮、平和鄉毗連,北與蘇仙區接壤。世界第一大跨徑四塔混凝土斜拉橋——赤石特大橋如天塹橫亘赤石。
4、五嶺鎮
五嶺鎮的行政區域為原五嶺鄉的行政區域,下轄21個建制村,總面積146.6平方千米,總人口3.62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桃子灣。
5、楊梅山鎮
楊梅山鎮位於宜章縣縣境東北部,東南與廣東接壤,距縣城19公里,面積40平方公里,人口1.4萬人。海拔高度:320米。
㈣ 雙峰縣有多少鄉鎮人口
婁底市
政區概況
地理位置 地處東經111°53′-112°07′,北緯27°35′-27°58′。位於湖南省中部,漣水上游。東界湘鄉市,南連雙峰縣,西鄰漣源市,北靠寧鄉縣。市境東西最大距離23.9公里,南北最大距離42.2公里。總面積425平方公里。1999年,全市有耕地面積8.48千公頃,其中水田面積6.11千公頃,旱地面積2.37千公頃。
建制沿革 婁底市境古屬荊州地域。秦代屬湘南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年)屬連道,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屬湘鄉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屬衡山縣,唐武德一百年(622年)復屬湘鄉縣(後更名漣源縣)。1960年1月成立婁底市,1962年10月撤市復屬漣源縣。1980年7月恢復婁底市建制。現隸屬婁底地區。市人民政府駐市區。距省會長沙市l10公里。轄3街道辦事處、杉山鎮和9鄉,31個居民委員會,193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1999年,全市總人口有38.9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76萬人。民族有漢族、苗族、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等15個。人口密度915人/平方公里。
交通和郵電業 市境公路線總長50.7公里,主要干線有1810線、1847線。
擁有郵電局、所24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0.42億元,電話交換機總量達3.92萬部,電話機裝機總數為3.02萬部,每百人擁有電話8.2部。
商業外貿 199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1998萬元。
縣內出口商品主要有生豬、針織品、毛巾、鋼材、礦產、土產等。
科技和教育 1995年,全市有各類科研機構共9個。有專業技術人員2200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884人,佔22.1%;農業技術人員309人,佔1.5%,衛生技術人員2524人,佔11.5%,科學研究人員10人,佔0.045%,教學人員2157人,佔9.8%。平均每萬名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2100人。
1999年,全市有中等學校49所,有普通小學108所;中等學校有教職工24665人,普通小學有教職工2365人;中等學校有在校學生41121人,普通小學有在校學生41550人。
文化、衛生和體育 市境文化事業發達,出版發行報紙5種,刊物10餘種,總印數91萬份。有影視放映單位43個,藝術表演團體5個,各類文化活動場所共120餘處,其中影劇院5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9.5萬冊;檔案館2個,館藏3.96萬卷(冊);博物館1個,電視台4個,廣播電台2個。
1999年,全市有衛生機構36個,其中有醫院27個;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637人,其中有醫生1083人;衛生機構有床位1977張,其中醫院床位有1927張。
婁底體育設施較為完善,並已初具規模。1990年,有業余體校2所,大專體育科1個,初中體育班1個,體育館4個,體育場6個。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1999年,全市有竣工房屋建築面積242188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90704平方米。
1999年年末,全市有從業人員21.55萬人,其中有職工8.66萬人。境內職工工資總額達70173萬元,年平均工資8158元,農村居民人均全年純收入2716.78元。
1990年,全市有敬老院14所,可收養孤老100餘人。集體供養五保戶575人,開辦福利工廠16家,安置盲、聾、啞、殘人員304人。10個鄉鎮都建立了救災扶貧互助儲金會,儲金120萬元,漣濱鄉高溪村在全省率先實行農村老人退休制度,退休金由老年人基金會按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