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扶貧論文設計

扶貧論文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19 06:57:11

Ⅰ 論述新中國成立以來扶貧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不少於一千字

新中國成立以來扶貧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中國的脫貧攻堅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舉世矚目成就的取得,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脫貧攻堅工作,既擁有正確的理論指引,又具有扎實的經濟基礎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一、脫貧攻堅的理論基礎

黨的根本宗旨是指引脫貧攻堅工作的理論基礎。古往今來,受資源約束、發展不平衡以及自然災害甚至戰爭等影響,貧困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長期存在。既然貧困問題在人類歷史上長期存在,為什麼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提出脫貧攻堅的偉大號召,並且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從立黨之初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為此,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發展、共同富裕,繼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共產黨不懈追求的目標和使命。反觀中外歷史,不乏羅馬輝煌、漢唐盛世時期,所有的封建君主和帝王將相,除了追求文治武功或開疆擴土外,沒有哪個王朝提出過消除社會貧困並努力去實踐。

其主要原因是既沒有為人民服務的覺悟和意識,更沒有將治國理政的宗旨和目標設定在為人民服務上面,所以數千年漫長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雖時有經濟社會的繁榮昌盛,但人民的貧困卻是普遍長期存在。

近看當前的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在短短的三百餘年時間里,藉由工業技術、信息技術等,將人類社會的發展速度提升到空前水平,社會財富創造和積累更是前所未有。但是,三百餘年的資本主義社會進程中,資源掠奪和戰爭、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等不公平不公正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甚至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貧困現象在資本主義社會仍然廣泛存在。

其根本的原因是由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本質所決定。馬克思早在《資本論》中就無情地揭露,資本是追逐利潤的,「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反過來,如果資本不能產生利潤,社會的經濟活動就難以正常運轉,甚至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所以,資本主義社會以及資本背後的政府和國會等,是不會將資金、人力等社會資源投入到不會產生直接「利潤」的脫貧和減貧工作之中。

回顧歷史、對比中外,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有中國共產黨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並為此不斷追求全體人民的福祉,這就是我們當前脫貧攻堅的理論基礎。

二、脫貧攻堅的經濟基礎

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是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經濟基礎。原始社會在食物分配上的人人平等,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除貧困,因為其物質發展水平極其低下。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適時實施脫貧攻堅戰略,是因為此時我們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

1978年,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將工作重心向經濟建設轉移並實行改革開放戰略;1987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上進一步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2007年、2009年,中國先後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8年,中國GDP總量超過90萬億元,摺合13.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接近16%;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汽車、住房、旅遊已成為中國家庭重要的生活消費。現在,中國已是第一大工業國、貨物貿易國、外匯儲備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因此,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和物質財富積累是我們黨能夠堅定開展脫貧攻堅的經濟基礎和信心來源。

三、脫貧攻堅的制度保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脫貧攻堅工作的制度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同時也具備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關鍵還需要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來確保政策的貫徹落實。

首先是系統的制度設計和政策體系。在制度層面建立脫貧攻堅責任體系,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為此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人均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並層層壓實責任。

同時,圍繞中央脫貧攻堅精神要求和相關文件部署,中辦、國辦先後制定14個配套文件,中央和國家機關出台200多個扶貧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地方更是在結合實際情況基礎上制定出台系列地方性脫貧攻堅文件,從而在政策體繫上確保了脫貧攻堅的政策依據和行動指南。

其次是行之有效的組織動員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一是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2013年至2019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1%,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每年新增200億元;同時,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7.4%,市縣兩級投入也大幅增加。

目前每年有過萬億資金投入貧困地區的縣鄉村用於扶貧和脫貧。二是大力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僅2018年,東部9省市共撥付財政援助資金177億元,動員社會幫扶資金48億元,互派掛職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2.85萬名;中央單位對定點扶貧縣直接投入資金55.6億元,引進幫扶資金115.2億元,培訓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42.3萬名。三是大力充實脫貧攻堅一線力量。

目前,全國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共選派駐村工作隊24.2萬個、駐村幹部90.6萬人,以及197.4萬鄉鎮扶貧幹部,這些均是脫貧攻堅一線最堅實的力量。

三、嚴謹的脫貧攻堅考核體系和方法。

在脫貧目標上,將「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作為量化指標,即貧苦戶收入達標,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有保障;中部、西部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分別低於2%和3%,脫貧人口錯退率低於2%,貧困人口漏評率低於2%,群眾認可度達到90%。

圍繞脫貧攻堅指標要求,獨立第三方評估、省際交叉考核以及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和上級機關的巡視督查等,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維度,全方位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達到「脫真貧、真脫貧」的目標。

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現行標准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全國12.8萬個貧困村,已有10.2萬個已經脫貧摘帽。



(1)扶貧論文設計擴展閱讀:

長期困擾貧困群眾的出行難、飲水難、上學難和就醫難等問題得到大幅改善。廣大人民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可度幾近滿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重新煥發新的活力。脫貧攻堅的中國實踐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既消除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又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Ⅱ 以什麼樣的工作思維,抓好黨建與精準扶貧融合文章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精準扶貧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實施精準扶貧脫貧戰略,不斷加大扶貧投入,創造性地開展扶貧工作方式,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使我國成為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但是,我國的扶貧脫貧工作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仍有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他們大多分布在偏遠地區、自然條件脆弱地區,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新的階段,與精準扶貧開發任務不相適應、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要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其復雜性和難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突出。要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戰役,必須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正確處理各種矛盾,深度調整有關利益關系,對全國扶貧開發工作作出頂層設計,動員力量、整合資源,舉全國之力推動扶貧開發工作。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必須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切實提高扶貧成果可持續性,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這些工作的有序開展,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遵循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做到重大扶貧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制定都要於法有據,涉及法律規定的扶貧領域,都必須有法律規定或法律授權。從事扶貧工作的部門及有關方要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保證各項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要面對矛盾不迴避,面對挑戰不退縮,正視問題、依法解決矛盾,更好地促進脫貧攻堅各項舉措的有效實施。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應把握的關鍵環節

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精準扶貧戰略的有效實施將對中國扶貧成功起到決定性作用。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堅決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必須把握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堅持黨對精準扶貧工作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依法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多年扶貧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應有之義。各級政府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謀劃和落實好精準扶貧的各項任務,主動向黨委報告精準扶貧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及時消除制約精準扶貧工作的體制機制障礙。

堅持精準扶貧指導思想不偏離。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堅持精準幫扶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緊密結合,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持政府主導,增強社會合力。貧困不可能因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自動消除,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政府應在精準扶貧中發揮主導作用,強化責任。要制定有利於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脫貧規劃,做到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要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集合社會資源,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堅持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貧困群眾是依法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貧困群眾最清楚什麼樣的扶貧政策扶貧方式最適宜本地情況,必須保證精準扶貧為了貧困群眾、精準扶貧依靠貧困群眾、精準扶貧成果由貧困群眾共享,以保障貧困群眾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准確把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著力點

精準扶貧是黨在新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求各級政府既要有強烈的擔當精神,又要有較強的法治思維能力,在精準扶貧中依法依規辦事。

把法治理念貫穿扶貧攻堅工作始終。到2020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要全部實現脫貧,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來不得半點虛假。今後五年,扶貧開發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也是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上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做好扶貧攻堅工作,需要樹立法治思維,特別要注重扶貧工作者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的學法尊法、懂法用法意識,要用法治的視角看扶貧,用法治的頭腦想扶貧,用法治的方法抓扶貧,使扶貧工作自始至終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推進扶貧開發法治建設。要盡快完善扶貧開發法律法規,抓緊制定扶貧開發條例,在扶貧規劃編制、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實現扶貧立法和扶貧改革相銜接,主動適應精準扶貧的要求,做到扶貧開發、扶貧改革於法有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用法治方式落實精準扶貧。精準扶貧要依法推進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要建立貧困退出機制,准確定位扶貧對象。要健全重大扶貧政策、重點項目的合法性審查機制,確保真正符合幫扶政策的貧困群眾得到有效扶持。要建立扶貧資金多元籌措、監管機制以及責任追究機制,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果。要建立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和扶貧成效第三方評估機制,及時識別扶貧對象、查看幫扶和管理取得的成效,以及扶貧資金和項目的使用與落實情況,確保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強化對扶貧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要適當分解扶貧權力,公開扶貧權力運行程序,制定扶貧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規范扶貧權力的行使,形成科學有效的扶貧權力運行制約與監督體系,把扶貧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防治扶貧權力走偏和任性。要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對扶貧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對損害貧困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糾正,對違法行為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責任。

Ⅲ 如何看待精準扶貧論文

「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對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監測管理,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和扶貧目標。」實行精準扶貧,確保到村到戶,這傳遞出中央對扶貧開發方式創新轉變的新思維、新思路,必將對扶貧開發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
一、怎麼定義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誰的貧困程度深對誰的扶持就應多,將扶貧開發方式由單一向多元轉變、扶貧資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確「滴灌」轉變。
二、為什麼要精準扶貧
我國扶貧開發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但是,長期來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較為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國農村貧困居民8249萬人(其中四川為602萬人),是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7.40萬戶農村住戶調查樣本數據推算出來的。這個數據對於研究貧困居民規模、分析貧困發展趨勢比較科學,但在具體工作中卻存在「誰是貧困居民」「貧困原因是什麼」「怎麼針對性幫扶」「幫扶效果又怎樣」等不確定問題。由於全省乃至全國都沒有建立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因此對於具體貧困居民、貧困農戶的幫扶工作就存在許多盲點,真正的一些貧困農戶和貧困居民沒有得到幫扶。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綜上所述,原有的扶貧體制機制必須修補和完善。換句話說,就是要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麼用、用得怎麼樣等問題。扶貧必須要有「精準度」,專項扶貧更要瞄準貧困居民,特別是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務必重點用在貧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扶貧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萬不能拿扶貧的錢去搞高標準的新農村建設,做形象工程不能實現扶真貧。貧困區域的發展,主要應使用財政綜合扶貧資金和其他資金。
三、如何推進精準扶貧
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全省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那麼,如何做到精準扶貧呢?
(一)精確識別,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總的原則是「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開展到村到戶的貧困狀況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包括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示公告、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內容。過去,全國曾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實踐表明,這樣識別扶貧對象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瑣、操作性不是很強。我省宜賓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選」確定扶貧對象的扶貧「首扶制度」,也是一個精確識別的好辦法。其具體作是:根據國家公布的扶貧標准,村民先填申請表,首先由村民小組召開戶主會進行比選,再由村「兩委」召開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並張榜公示;根據公示意見,再次召開村、社兩級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並再次公示;如無異議,根據村內貧困農戶指標數量,把收入低但有勞動能力的確定為貧困農戶。總之,不論採取何種方式識別,都要充分發揚基層民主,發動群眾參與;透明程序,把識別權交給基層群眾,讓同村老百姓按他們自己的「標准」識別誰是窮人,以保證貧困戶認定的透明公開、相對公平。
(二)精確幫扶,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後,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

Ⅳ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實現創新創業論文

1、提高創新創業意識

很多大學生往往不重視創新創業實踐,這是因為大學前的教育告訴他們課堂上的東西是最重要的,課本學習比社會活動更重要。生活中處處有新知,大學生作為「七八點鍾的太陽」,應該在老師教學的第一課堂之外,積極開辟自己的第二課堂。

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識,大學生們才會在課餘思考實踐的問題,才能投身到課余實踐中來。課余實踐的機會多了,才能結合理論產生創新思維,再利用創新思維指導實踐,實現「意識到實踐,實踐到意識,意識再到實踐」往復循環的認識飛躍。

2、參加實踐活動提高素養

有了創新創業意識之後,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各個類型的實踐活動,為自己創新創業積累經驗材料。

3、選擇合適的創業實踐方向

有了創新創業意識,廣泛參與實踐活動之後,學生會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興趣和短板有充分認識。結合自身興趣和能力優勢,選擇創新創業相關的方向。在確定方向之後,深入了解相關方向的理論知識,鑽研相關方向的實踐活動。

4、影視角度下的鄉村振興記錄

在互聯網時代下,鄉村創新創業的特點和需求離不開互聯網思維。影視作品表現力極其豐富和強大,與其他媒介相比,影視無疑成為在互聯網下沖擊力最強的宣傳方式。

鄉創文化傳媒工作室致力於探索自身特色,以扎實的影視專業技能將多種創新的元素、技術和多樣化的表現手法集中體現在宣傳作品中,該團隊來到雅堂村駐足拍攝,從前期的影片策劃、分鏡製作到中期的跟蹤拍攝,采訪記錄。

以及最後的後期技術處理,用影像記錄將廣東工業大學2年來在雅堂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呈現出來,展示廣工人的鄉村振興創業精神。團隊以影視視角喚起鄉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鄉村,將科技與精準扶貧脫貧相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5、啟示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互聯網則是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大學生創業者要在抓助創業機遇的同時,正視創業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兩者中找到聯系點和突破口。

本文闡述的創業實踐團隊就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利用互聯網科技等方式開展創業實踐項目,這些創業團隊大多仍處於起步摸索階段,距離真正意義的成功助力鄉村振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不可能簡簡單單復制他人的模式成功。

通過分析本文闡述的幾個創業實踐項目可以發現,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要成功,應該由政府、高校、鄉村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鄉村為大學生的創業項目提供實踐場地和鄉村資源,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資金方面等支持,高校主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創業者綜合素質。

因此,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需要鄉村人民的現實需求、政府的扶持力度、創業者本身產業動力的三位一體聯動才能實現良性循環,最終互利共贏。

Ⅳ 脫貧致富奔小康1000字作文

「紅袖添香情久長,喜看小康臻大有」現在我們已步入小康社會,過上了小康生活。這些都賴於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政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坪正芳時,首先使用「小康」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隨後又構想設計了我國經濟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策略。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順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策略的前兩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現在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
溧陽地處茅山和太湖之間,丘陵和平原約各佔一半土地面積,非金屬礦儲量豐富。有石灰石、方解石、膨潤土、瓷土、耐火土、石英石、葉蠟石。中葯材有太子參、桔梗、玉竹、夏枯草、益母草等。土特產品有板栗、紅花、烏飯、白芹菜、毛尖花紅。城郊的天目湖和南山竹海,是著名旅遊度假區。別橋的虞氏宗祠堂壁上,書有《淳化閣帖》,臨摹了許多宋代以前的名家、名人書法作品。名勝古跡還有高靜園等。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溧陽人民抓住每一個時機,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一個人間仙境,讓溧陽改頭換面。與之前的經濟條件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還記得爺爺奶奶給我們將過去的故事,他們穿著小棉袍過冬,我們現在穿羽絨服禦寒。他們襖子里裝著幾片破棉絮,我們羽絨服里全是鴨毛,可比他們的破襖子暖和多了。
那時候他們吃樹皮草根,後來經濟有了一些起色,就吃吃白薯饅頭。難的過年吃頓好的,包的餃子餡里奢侈地滴上幾滴油。這可算上是一頓美餐了。天天盼著大魚大肉。可現在呢?天天吃著大魚大肉,可還要追求粗茶淡飯。想要吃得清淡。爸爸「五一」黃金周有四天不在家吃飯,都被朋友請去聚餐。這頓頓是山珍海味,可他在第五次別人請的情況下委婉地拒絕。因為他實在無福消受。以前有句老話叫「比吃了蜜還甜」,可現在我估計,已沒多少人會覺得蜜很甜。
如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替代了以前的茅草屋、紅瓦房。以前擠在幾十平米的小瓦房裡,現在住進了幾百平米的公寓甚至別墅里,寬敞又明亮。好不愜意!現在,道路也寬了,也平了。私家車也多了。人民的經濟騰飛了!民工也是社會的一部分。現在民工的維權意識有了大大的提高,加上國家政府為民工幾番下達政策。以前公司老闆拖欠民工工資的事也少有發生。看來政府的存在,旨在為人民服務,替人民排憂解難、主持正義,是人民的好主人。可見我們的生活在這幾十年裡有了飛速發展。
物質生活上的滿足並不能代表精神上的滿足。就拿我們是來說,雖然物質生活很優越也很充實,但我們不忘精神上的追求。我們經常會舉行一些文藝活動。每天晚上,都會有許多市民到廣場上跳跳舞,全當作健身。溧陽素來有少兒書法之鄉之美稱,有多少孩子、青年和老人學習書法,來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明白,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是一代代人的艱苦奮斗、頑強勁取,才有我們祖國的自立自強、興旺發達。今天,只有大力發揚艱苦奮斗,不為艱難,奮力拚博,才能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才能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最後,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小康社會!

Ⅵ 教育精準扶貧論文的答辯申請書如何寫

尊敬的畢業設計(論文)審核小組的領導和老師你們好:

貧困,人類共同的難題.加強扶貧攻堅,促使全民脫貧,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現階段極其緊迫的歷史任務.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工作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中國的發展及全民小康,是所有百姓的小康,落下任何一個民族,中國的小康就不可能成功."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此,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脫貧致富,如何實現小康,達到共同富裕,是擺在全體人民面前亟需解決的時代課題.

本文通過對當下社會轉型和發展中的教育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尤其是針對東西部、沿海地區經濟差異,各民族地方經濟差異,所導致的教育差異,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和大量真實數據為參考,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並對未來發展提出了可行性計劃。特別是針對「讓所有人都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精神,做除了很多響應和倡議。

本人論文自2009年2月開始至本年5月完成,主要進度情況如下:20XX年2月:構思論文的大致結構;20XX年3月:查閱相關國內外文獻;

20XX年4月:根據前量步的准備工作,完成初稿;

20XX年5月: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初稿進行修改,使其完善和嚴密,定稿列印裝訂,並進行答辯.

經過反復仔細修改和嚴格審查,並經過導師的指導認定,本論文按時完成,特申請本論文按時答辯,請批准.

申請人(簽字):

年月日

Ⅶ 軟體,互聯的畢業設計

可以做一個即時通訊設計,區域網即時通訊軟體設計與實現畢業論文 -即時通信在互聯網領域的應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學校﹑企業內部的應用仍遠 未普及。...網路文庫有參考網頁鏈接

Ⅷ 兩會精準扶貧論文2000字

沒有問題的。要資料範文我給你就是。。。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

Ⅸ 加快農村改革的意義的論文(3000字)

《政府工作報告》對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確任務,要求「十一五」期間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這些改革既涉及農村生產關系調整,也直接觸及農村上層建築變革,比取消農業稅更深刻、更艱難。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意義重大,十分必要。

第一,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迫切需要。在全國徹底取消農業稅,標志著在我國實行了長達2600多年的古老稅種從此退出歷史舞台。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農村稅費改革不僅取消了原先336億元的農業稅賦,而且取消了714億元的鄉統籌村提留和農村教育集資,還取消了種種不合理收費,農民得到了很大的實惠。按理說,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的各種不合理負擔也都應該取消了,但實際情況並非這么樂觀。千萬不能以為農業稅取消後,農民負擔問題就解決了。從有關部門調查了解到的情況看,目前一些地方農村教育、計劃生育、用水用電、修建道路、農民建房、農民外出務工等領域的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問題仍然存在;越權審批涉農收費項目或超范圍、超標准收費,強行服務收費或只收費不服務的行為一再發生;一些鄉鎮為了解決稅費改革以後的財政收支缺口,出現了用行政辦法大搞招商引資和以舉債彌補經費缺口的現象。如果不及時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下決心解決「食之者眾」和轉變政府職能這兩個根本性問題,勢必是「稅取消了、費又來了」,農民負擔就會加重,就會失信於民。我國歷史上幾次大的賦稅制度改革,從隋唐的「租庸調」、「兩稅法」,到明清的「一條鞭法」、「攤丁入畝」,之所以都沒能跳出周而復始的「黃宗羲定律」,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稅制改革後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保障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從歷史和現實出發,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部取消農業稅並不意味著農村稅費改革的任務已經完成。只有下決心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才能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取得的減負成果。

第二,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是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關鍵所在。為保證農村基層政權正常運轉和農村義務教育需要,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國家逐年增加了對基層財政的專項轉移支付補助。從2006年起,國家財政將安排支出103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每年將達到780多億元,地方財政每年將安排支出250多億元。盡管如此,由於轉移支付的標准和額度留有缺口,而且沒有考慮到近年來鄉鎮經費剛性支出大幅度增長的因素,在不少地方取消農業稅勢必給基層財政收支平衡造成壓力。這個問題不解決好,將會帶來兩種嚴重後果:要麼是各種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卷土重來,農民負擔出現反彈,要麼是基層組織難以正常運轉,無法履行應盡的職責。解決好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大力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精簡鄉鎮機構和人員,建立精幹高效的基層行政管理體制,減輕基層財政支出壓力,做到減人減事減支;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和鄉鎮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有效機制,使鄉鎮財政收入能夠隨國家整體財政收入的增長而增長。必須明確,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目的和出發點,既是為了鞏固減負成果,也是為了增強基層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農村綜合改革特別是鄉鎮機構改革不能以減少對「三農」的服務為代價。鄉鎮機構該履行的職能、該提供的服務,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逐步加強。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良好的工作基礎。中央提出了「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作出了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的重要判斷,制定了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大方針,為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現在,我國綜合國力明顯提升,國家財政收入明顯增加,對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承受能力明顯增強,已經有條件推進以前多年想改而未能付諸實施的改革。農民盼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各級政府支持農村綜合改革,社會各界關心農村綜合改革,共同構成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以來,一些地方進行了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等改革試點,取得了一定進展,探索了一些路子,積累了一些經驗,為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礎。

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必須抓住三個關鍵環節。一是積極穩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認真總結各地改革試點的做法和經驗,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重點,強化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轉變工作方式。精簡人員和機構,妥善安置分流人員。創新事業站所運行機制,保證各項農業社會化服務正常開展。二是加大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府責任明確、財政分級投入、經費穩定增長、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中央和省級政府要更多地承擔經費保障責任。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有關規定,使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三是進一步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提高縣鄉財政的自我保障能力。進一步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對地方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獎補辦法。改革縣鄉財政的管理方式,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推進「省直管縣」和「鄉財縣管鄉用」等改革試點。按照公共財政原則,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支出比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