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生態扶貧模型

生態扶貧模型

發布時間: 2021-02-19 06:52:35

⑴ 精準扶貧中銀行的權利和義務是什麼

    1、加強金融宣傳,做良好信用環境的營造者。針對農村地區群眾金融意識薄弱、金融參與度較低的狀況,採取多種方式加強普惠金融知識宣傳,使農戶切實了解必要的金融知識和金融政策。特別是要加強貸款扶貧政策的宣講力度,讓貧困農戶懂得扶貧貸款必須償還,以償還壓力督促形成其「造血」功能。同時,建立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罰機制,對誠實守信農戶貸款額度可適當放大,使農民增強誠信守信意識,為提升金融扶貧效能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2、創新金融產品,做金融精準扶貧的實幹家。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賦予貧困農戶發展的基本能力,真正實現由「輸血」向「造血」飛躍。一是打造精細化扶貧產品,進一步細分客戶,開發針對下崗失業者、殘障人士、農村青年、農村婦女、創業個人等就業創業的金融產品,幫助薄弱群體脫貧致富。二是穩步擴展授信范圍,加大對當地能擴大就業的基建項目、支柱產業、龍頭企業的支持,滿足其合理信貸需求。三是建立健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標准化全流程的信貸審批模型,簡化手續和程序,創新扶貧模式。

    3、加強風險防控,當好金融精準扶貧可持續的聯動者。對參與推薦貸款的政府部門或組織,注重發揮其風險關聯體的作用,落實扶貧貸款監督、清收、追償的職責,為商業銀行貸款貸得出、收得回增加保障。爭取財政部門適度放寬貧困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核銷要求,擴充產業扶貧風險補償金,加大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力度和扶貧貸款利息稅費的減免,切實降低支農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爭取監管部門傾斜性、差異化的監管政策;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互補優勢,推動並形成政策性、開發性、商業性金融精準扶貧開發新格局;建議政府對無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農戶實行專項資助;協調和爭取政府相關部門做好對於以前因支農、扶貧、扶持產業建設而形成的不良貸款的清收盤活和依法化解。

⑵ 農村怎樣脫貧致富

農村可以靠開淘寶店、經營好人脈,認識更多的朋友、考取公務員等方式去脫貧致富。

1、農村人開淘寶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種菜,都從網路上開始銷售,銷售的越多,越能得到更多網民的支持,時間久了可以賺取更多的財富,足不出戶,賺取更高的利潤。



(2)生態扶貧模型擴展閱讀:

農村脫貧致富的技巧:

1、吃透扶貧手冊,落實相關政策。

扶貧手冊人手一本,裡面記錄了貧困戶應該享受的國家政策。與扶貧對象家庭具體條件相互對應。比如有孩子在上學,沒有得到助學補助。這一點在中小學階段一般不會出現,上大學的時候往往被遺忘,那麼就要幫助申請。也許這一個舉措,就幫了不小的忙。

2、緊扣吃飽穿暖有房住。

這是對貧困人口的最低保障。看看幫扶對象家中的居住情況,如果房屋確屬危房或者根本就沒有住房。就申請危房改造資金,情況屬實的話,資金很快就能下來。這就為幫扶對象解決了一個大事。

⑶ 農村脫貧先決條件是什麼

農民脫貧須走賦權扶貧之路 中國飲食文化論文摘要:目前農民貧困問題依然是由於中國社會發展戰略、社會政策、農村基本建設能力等客觀條件造成,這些客觀條件最終是對農民權力的壓制或剝奪。因而必須賦權於農民,讓農民都有多的自我發展與自我管理的權力。中國目前在部分地區開展的以賦權為核心的扶貧模式是解決農民貧困問題的新出路,但在探索這一模式時要注意形成制度化與做到真正的分權化. 中國在平均指標上已經進入了小康社會,但農村的貧困問題正嚴重地威脅著小康社會的發展,貧困問題仍然是中國面臨的最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盡管國家扶貧力度不斷加大,但是扶貧投資邊際效益仍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甚至還出現返貧現象。如何擺脫這一狀況呢,近年來中國在農村開展以賦權扶貧理念為核心的參與者式扶貧模式為此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一、農民貧困問題長久存在的原因在貧困成因上,龔振認為貧困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思想的貧困、組織的貧困、資金的貧困、產業的貧困、人才的貧困和政策的貧困。但從近年來中國社會轉型、體制轉軌所造成影響,農民貧困問題也可以從發展戰略、社會政策、農村基本建設能力三方面更深層次來探討。 首先,中國長期以來在城鄉實行二元制管理,這種管理制度造成了城市與農村發展兩條路、兩種經濟政策。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發展的目標首先是完成工業化的資金積累,而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相當的落後,要靠工業自身的力量快速發展起來是相當困難,資金與原材料的缺乏就使得工業發展不得向更加落後的農業提要求,用「剪刀差」的方法從農村獲得資源來滿足工業需求。而工業化的發展卻並沒有給農村帶來多大的利益,相反,工業化的結果就是城市化。農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並不盡如人意,他們成為城市中的「弱勢群體」,被社會排斥,成為了「『新貧困』群體」 。 其次,中國實行的社會政策從來都是以城市為重點,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對城市實行的「生老病死有依靠」的國家—單位保障制度,只要有城市戶口,一個人從生到死都享受到了一種國家全方位的福利保障。而農村基本上只有一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形式,在各個大隊設立由赤腳醫生為主打的醫療服務,盡管在1956年頒布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章程》規定農業生產合作社對於缺乏勞動力或者完全喪失勞動力、生活沒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殘廢的社員在生產和生活上給予一定的安排與照顧,保證年幼的受到限制教育和年老的死後安葬。這對於生產力極端低下的農村這些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至多在農村產生了一個「五保」制度。農村的社會保障范圍太低、待遇太少。 再次,農村由於種種原因在生產建設、自我發展方面缺乏基本建設能力,許多人認為與農村自然條件差、農民素質低下、農業發展的速度趕不上工業發展的速度有關。似乎農民的貧困原因是農民自身原因造成的,但總觀中國發展的歷程來看,導致農民至今依然貧困的原因恰恰是社會客觀條件造成的。農民有著強烈的擺脫貧困的意願,從目前許多農民不得不離開鄉土到對農民具有歧視的城市尋找生存機會可以看出,農民不僅有意願改變目前的生存狀態,他們也有能力去改變農村的面貌,只是社會有了過多的對農村發展的限製造成了他們的能力得不到發揮。 二、賦權對解決農民貧困問題的意義反貧困領域認為,要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幫助他們徹底擺脫貧困,發展戰略必須保證環境和社會方面的可持續性,使經濟行為兼顧到生態與環境的合理發展,發展戰略與當地原有的社會價值觀念和組織結構相一致,並把可持續發展與參與式發展方法緊密相關,有了公眾的廣泛參與,發展才能具有可持續性。 「賦權」一詞來自阿馬蒂亞·森的《貧困和飢荒》,也有人譯為「增權」、「增能」。賦權理論認為,家庭為了生活和發展必須依靠三種力量:社會的、政治的和心理的。通過社會力量家庭得到所需的信息、知識和技術,以及參與社會組織和得到信貸支持的渠道等。當一個家庭的社會力量上升後,家庭的期望和能力都會上升。這便是家庭致富的標志。 中國農民由於國家工業化發展的需要,一直處於被迫支持階段,農民的權力遭受了相當的壓制,從上面的八種參與層次來看,農民的參與程度僅表現在操縱和治療、通訊、咨詢、安撫這幾個低層次,而且由於中國農村發展程度的不協調,水平也表現得參差不齊,各地的農民參與狀況有高有低。 賦權理論對解決農民貧困最為現實的實踐途徑就在是提出了「參與式發展」的扶貧模式。參與式扶貧以賦權為核心,利用政府注入的資源,在社會組織的協助下,扶貧對象充分參與決策和執行扶貧行為活動,全面介入到扶貧開發的全過程中。 三、賦權扶貧在中國的實踐——以「社區主導型發展」項目試點為例社區主導型發展即CDD(Community Driven Development)又稱社區推動式發展,是中國引進國外的一種扶貧機制,是一種新型的反貧困治理模式,其核心在於賦權,通過賦權達到扶貧的效果,通過賦權使貧困人口反貧困能力提高,從而形成持續性的發展。CDD在世界一些貧困地區開展的試點項目都獲得了很大成功,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發展環境,提高了建設資金使用的效率,更促進了目標群體能力的提高。2006年,世界銀行利用日本社會發展基金贈款同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合作,在中國選擇了四個具有代表性的貧困類型地區為社區主導型發展項目試點(CDD項目試點的四個具有代表性的貧困類型地區為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廣西靖西縣、具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的四川嘉陵區、具有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的陝西白水縣、代表中國農牧區貧困類型的內蒙古翁牛特旗),通過賦予社區主體資金的決策權和使用權,提高社區主體的自我發展能力,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並最終達到改善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環境以及建立社區發展基金的目標。該項目建設資金共4 431.36萬元,其中世界銀行贈款1 344萬元,約佔30%;國內配套資金3 087.36萬元,約佔70%。 從CDD的理念來看,CDD是一種發展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社區能夠支配和利用影響他們生存與發展的資源,並享有控制和決定這些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決策權。 從CDD在中國目前的扶貧效果來看,主要體現在: 1.改善了社區的生產生活條件。CDD項目解決了以往扶貧機制中瞄準困難的問題,深入到貧困地區,通過賦權讓深有體會的貧困主體自主決策,選擇急需的項目優先發展,實現決策人與受益人一體化,從而解決了貧困人口最需要、最現實的問題,改善了社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產條件和生活水平。 2.促進了鄉村社會能力整合。社區主導型發展項目不同於以往的扶貧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賦權,將資源的使用權和決策權完全交給項目區農民,由他們決定實施什麼項目,如何實施,通過賦權增強農民對項目的擁有感,調動了農民參與社區發展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轉變了農民等靠要的思想觀念,通過自我組織、自我管理,整合社區內部資源,實現自我管理社區事務能力的提高,通過頻繁的互動,形成佔主導地位的共同利益,認識到組織與團結起來才能實現共同利益,學會以組織化的集體力量實現共同利益 3.促進了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就是旨在改變這種情形,是適應農業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是農民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一種有效形式,對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參與競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構建農村和諧社會都發揮了積極作用。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以自身特有的民辦性、合作性和專業性等優勢,把服務滲透到從生產到流通的各個環節,解決了農民單家獨戶幹不了的許多問題。4.保障了婦女的發展權力。CDD強調賦權,在給予社區主導權的同時,把整個受益群體都囊括其中。婦女在農村中,一般很少能進入公共利益分配的決策當中,而CDD項目則不同,CDD項目區婦女也在積極參與項目區的討論、決策和實施的過程中,提高了自我發展的意識,並開始形成有組織的根據自身能力開展反貧困活動,探索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道路。 四、賦權扶貧過程中要解決的兩個問題首先,形成制度化。制度化就應該有一個「好的發展模型」,其中包括:最大的經濟增長;對現有和潛在財富的盡可能公平的分配;對自然環境破壞的最小化。這一模式實現的手段就是一個民主參與的過程,通過賦權來使貧困者和弱勢群體得到全面的發展機會,並要求從社區啟動發展。那麼,在賦權式發展過程中則主要強調發展的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的優劣與穩定性是一種良好的扶貧機制制度化的先決條件。中國以前的扶貧模式是貧困村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村民的意願得不到表達,村委會成為一個沒有權力的民選組織。而參與式發展則不同,在參與式發展中就能夠獲得了民主上的制度化,同時能夠保障社區有表達意願的權力,且這種意願能夠到達真正能解決問題的組織機構中。 其次,真正分權化。賦權式發展以農民的充分參與為核心,賦予貧困農民知情權、選擇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農民真正成為扶貧受益的主體,充公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賦權的理念就是要相信窮人,依靠窮人,強調賦權。而強調賦權就是要求政府真正做到分權或者說讓權。 分權化就是把過去集中在某一社會角色或某一類社會群體身上的權力逐漸地下放到發展中的各類群體當中。賦權要求政府應該把原屬於最基層的權力讓位於農民,從而使農民擁有其應該擁有的權力過程,這些權力一般包括參與權、發展權、管理權、選擇合作夥伴權等權力。當然分權是與集權不能完全分開的,只是二者的程度不同,在現實中也不可能找到一種絕對的集權管理方式或絕對的分權管理方式。

⑷ 我國扶貧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以「保增長、促轉型」為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

當前,價格上漲壓力尚未根本緩解,但從國內農產品價格走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次貸危機後國際貨幣流動性變化趨勢和美元匯率走勢等因素看,我國控制物價上漲有了更加有利的國內外環境,控物價的政策效果2009年將進一步顯現。與此同時,次貸危機對世界各國實體經濟的破壞作用不斷加劇,我國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已經從出口部門向內需產業傳導,從沿海地區向內地傳導,從中小企業向大企業傳導,一些地區和行業增長速度回落過快,經濟過快下滑的風險在逐步增大。建議2009年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政策目標。之所以要將「保增長」和「促轉型」並列為首要政策目標,是因為我國當前經濟運行中總量矛盾和結構矛盾同樣突出,解決當前經濟困難不僅需要總量政策的適度放鬆,更重要的是只有通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才能重構中國經濟增長新活力,重獲中國經濟新的國際競爭力。將「保增長」和「促轉型」並列為首要政策目標有利於進一步統一全黨全國應對復雜形勢的思想和行動,將各級政府和企業的發展積極性更好地引導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來,防止為「保增長」重走粗放型發展的老路。

(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建議2009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同於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所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這次不僅要擴大政府建設投資,由政府配置資源來集中力量辦大事,更要強調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來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通過減稅費降低企業成本和居民負擔,增強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積極性。

加大對結構轉型的財政支持力度,建議2009年在全國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以促進企業設備裝備更新。在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的過程中,會刺激投資增加,有利於資本的形成和促進經濟增長。根據我們利用CGE模型測算,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第一年,名義總投資增長率提高2.25個百分點,實際總投資提高1.16個百分點,且對投資的促進作用呈逐年擴大的態勢。投資增長率提高將導致整個經濟產出增加和經濟效益提高,可使名義GDP增長率提高1.22個百分點,實際GDP增長率將提高0.86個百分點,這種影響在未來十年都將保持基本穩定。模型模擬結果顯示,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第一年,就業勞動力增加約200萬人。增值稅轉型對就業有兩個方面的效應,一方面,使得企業資本投入增加,會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會帶來企業產出增加,帶動勞動力就業增加。結果表明產出增加對就業的促進效應大於投資增加對勞動力的替代效應。要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對公益性科研機構和公益性行業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國內重大裝備製造業振興和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開展企業創新風險投資試點,為企業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建議2009年中央長期建設國債發行或預算內投資規模擴大到2000億元,重點用於災後重建、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節能減排和結構升級等產業發展項目、支持「三農」項目等,採用銀行配套貸款、吸收民間資金入股等辦法,擴大國債投資帶動作用。

(三)實行靈活審慎的貨幣政策,增強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2009年我國貨幣流動性局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既可能因為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使國內金融機構對國內經濟形勢和企業盈利前景預期轉壞,普遍出現「惜貸」現象,同時國際「熱錢」大量撤出,造成我國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交易量大幅萎縮,突然由流動性過剩轉變為流動性不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嚴重短缺;也可能因為中國經濟表現明顯好於其他國家從而國際「熱錢」繼續大量流入我國,延續我國這幾年一直存在的貨幣被動投放局面,造成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面對不確定性,實行緊縮或擴張的貨幣政策都不適宜,因此建議2009年實行靈活審慎的貨幣政策,貨幣當局要根據貨幣流動性變化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貸額度管理,重點加強信貸結構引導,在重視中小企業貸款的同時,引導資金向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和國債項目配套傾斜,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在「促轉型」中的獨特作用。

(四)加大政府對保障性住房投資,穩定房地產市場

前幾年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超出了城鎮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現調整實屬必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要以改善供給結構和滿足自住需求為導向,既要促進房價的理性回歸,也要防範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致市場過度調整。改善供給結構,增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應,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給,大中型城市要擴大政府對保障性住房的投資,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金融機構應對在施房地產投資項目進行風險評估,保證對普通住宅和經濟適用房等房地產項目的正常貸款,穩定房地產投資規模,保證在施房地產投資項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資金鏈斷裂而出現大面積「爛尾樓」現象。要允許房地產上市公司和其他優質房地產公司通過企業債券市場籌集資金,鼓勵房地產行業的兼並重組。前期出台的提高住宅交易環節稅反而增加了購房人負擔,應當及時取消。建議減免居民購買首套自住房的契稅、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等,給予居民購買首套自住房優惠貸款利率,吸引居民在房價回落到合理水平時踴躍入市。

(五)完善消費政策,進一步挖掘消費增長潛力

要深化全黨對擴大消費重要性的認識,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必然是13億人民的消費需求,經濟結構轉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結構從主要依靠外需轉向主要依靠城鄉居民消費升級。要從宏觀收入分配環節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建議提高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准到3000元,免徵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派發紅利的資本利得稅,其他向城鄉居民徵收的各種稅費要全面清理,能免則免,能減則減,減輕低收入者稅負,增加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財政支出要向城鄉居民傾斜,增加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和醫療、義務教育、養老金、保障性住房、農村公路和城鄉消費性基礎設施的支出,切實減輕城鄉居民的後顧之憂。實行積極就業政策,擴大城鄉就業,落實好《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相關政策,根據物價水平變動提高各地最低工資標准。加大對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和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完善消費稅制度,引導居民合理消費。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體育等服務性消費,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六)完善外貿政策,幫助外向型企業渡過難關

建議穩定人民幣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匯率傳導機制,避免匯率成為美國轉嫁危機的政策工具。次貸危機惡化後,發達國家未來的貿易壁壘會更多,貿易保護措施會更加頻繁使用,中外貿易摩擦也會進一步增加。為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有預見性地做好應對措施,務實、有效化解中外貿易中可能出現的糾紛。如有必要,還可聯合其他相關國家,在WTO框架下聯合抵制發達國家可能出現的通過貿易保護向國際社會轉嫁危機的做法。可細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不同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對紡織輕工行業的鼓勵類產品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重點支持自主品牌產品與高技術附加值產品出口,提高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增加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幫助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國際營銷網路和售後服務體系;要對中小型外貿企業在資金、技術上予以一定支持,幫助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渡過難關。繼續嚴格控制糧食、化肥、鋼材、煤炭和焦炭等「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努力擴大重要資源、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

(七)抓住有利時機,理順資源能源價格

當前,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壓力逐步減輕,國際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全面回落,為我國理順資源能源價格、改革資源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提供了有利時機。要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下決心適時推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快電價改革步伐,促進合理電價機制的形成。主要採用經濟手段解決當前電煤、成品油、供熱等由價格引發的供需矛盾,做好電力、煤炭、成品油、供熱等供給保障工作,從供給面保障生產生活正常秩序。要進一步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資源稅費制度,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八)合理利用外匯資源,整合國際資源為我國擴大內需所用

我國外匯儲備充裕,但人均自然資源相對不足,許多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我國前期在國際產品定價權上常常處於被動局面。這次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資產價格調整,正好為我國提供了一個整合的機會。未來我國擴大內需所需要的資源量巨大,而發達國家這次無限制向金融市場注入貨幣流動性使我國外匯資產有長期貶值的可能性,必須抓緊機會將外匯貨幣資產更多地轉換為戰略性資源資產。應通過收購擁有石油資源、礦產資源的國際企業股份甚至獲得相對控股權來提高我國資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強我國對重要資源國際定價的話語權,將外匯貨幣資產更多地轉換為實物資產,為我國擴大內需提供長期的資源供給保障。

⑸ 中國哪個省市地方有低碳經濟發展協會

目前,低碳經濟已成為國內普遍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問題。但關於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方面的研究很少,國內對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等研究也相對比較貧乏[6]。大多數關於低碳經濟的研究都是從多角度對低碳經濟進行分析,主要側重於低碳產品的開發、低碳技術的研究、低碳城市的探索與發展、低碳生活研究、碳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低碳城市的定量評價等。本文將對國內外有關低碳經濟綜合評價的各類方法加以分析和總結。 一、國內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方法 (一)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對低碳經濟發展程度的客觀評價,其構建要根據影響低碳經濟的主要影響因子來確定。在遵循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全面性和主導性相結合、整體性與層次性相結合、動態性與穩定性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的基礎上,依據我國能源比重和全球CO2排放源,部分學者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構建了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所示。 (二)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方法 1.基於層次分析法(AHP)的低碳經濟綜合評價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型態,對其進行評價應該從多個角度選取多個指標綜合評價,反映不同側面,然後綜合起來反映低碳經濟的整體狀況。依據低碳經濟的概念和發展內涵,利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2.基於物質流分析法(MFA)的低碳經濟綜合評價 物質流分析法(MFA)通過研究物質在環境與經濟系統之間輸入——貯存——輸出的實物量變動,揭示物質在特定區域內的流動特徵和轉化效率,從而找出環境壓力的直接來源,是轉變生產和消費模式、提高物質利用效率、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研究範式和基礎技術平台。 物質流分析主要衡量的是經濟社會活動的物質投入、產出和物質利用效率。通過物質流分析,可以控制物質的投入和流向,分析物質流的使用總量和使用強度,為環境政策提供新的方法和視角,具體表現在2個層面:第一,微觀層面的基於物質流分析的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首先將系統界定在某一地理區域內,然後弄清系統的所有輸入、輸出物流和通過物流的路徑和數量,進而建立起某一地理區域內經濟活動和環境影響之間的定量關系。如針對鋼鐵、化工等CO2排放量巨大的行業的物質流,可以通過追蹤生產原料、燃料等的流向、流量,分析原料的利用情況,根據不同的技術參數預測能源消耗量及CO2排放量,建立物質投入和產出的賬戶,找到某些指標與特殊的環境問題的關系,為企業低碳經濟建設提供新的方法和視角,為制定某些污染物質的使用政策提供指導。第二,宏觀層面上的物質流分析是國家或某個區域推行低碳經濟規劃建設的基礎,它通過對投入到區域內的物質進行全過程追蹤考察,可准確掌握區域輸入、輸出的物質流規模和種類,有效調控經濟系統與生態環境間物質的流動方向和流量,進而達到減少資源投入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廢物排放量的目的。 3.指標值綜合合成方法 首先是指標的無量綱化處理,即指標值的標准化過程。其次是指標權數的確定。指標權數的確定過程是綜合評價過程中的核心環節,評價指標的權重是對各個評價指標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相對重要性的數量表示,權重確定的科學合理與否對綜合評價結果和評價工作質量有決定性的影響。由於各評價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需要根據各指標對目標層的影響程度賦予其權重。國內學者大多採用德爾斐法,以定性分析為主,充分利用各領域專家的判斷力,實現預測的目的,通過多方相關咨詢專家意見,確定低碳社會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的權重。第三是指標值的綜合集成。指標值的綜合合成方法有許多,常用的有線性加權和法、乘法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最後是結果判斷。通過指標值的綜合集成結果及參考國內外低碳經濟評價標准對低碳經濟進行綜合評價,確定低碳社會發展水平。 二、國外低碳經濟綜合評價 (一)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模型 低碳經濟與CO2減排密不可分,與碳減排模型類似,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模型本質上也是一種環境-經濟模型,這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此,CO2減排成本估計模型也是目前國際上使用的對低碳經濟進行綜合評價的主要模型。 (二)投入-產出(I-O)模型 I-O模型是利用幾組聯立方程組將經濟部門間的復雜關系表示出來,以總需求作為已知,並為如何滿足該需求提供了相當詳細的部門信息,適用於分析採取某種行動後對各部門的影響結果。為了將I-O模型應用於環境政策分析,需要對傳統的I-O模型進行擴展,包括經濟活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環境因素的加入增加了投入產出模型對數據的要求,而數據的不準確性可能導致模型結果的偏差。另一方面,I-O模型的假設前提為在各種燃料之間以及燃料和其他投入之間不能相互替代。因而,I-O模型比較適合於短期分析,而不適合於做長期分析。 (三)宏觀經濟模型(凱恩斯模型) 這類模型是根據新古典增長理論建立起來的非線性宏觀經濟模型,描述了在各部門中的投資和消費模式,並且重點強調了與溫室氣體減排政策有關的短期動態性。均衡機制的實現是通過數量的調整,而不是價格,利用時間序列數據通過計量經濟技術估計模型參數。在模型中,生產函數大都是用包含資本、勞動和各部門能源需求的嵌套式不變替代彈性函數(CES函數)表示。這類模型比較適合於中-短期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四)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 這類模型基於微觀經濟學原理構建經濟代理人的行為,能夠模擬不同行業或部門之間復雜的、基於市場的相互作用關系,其特點是在模型中引入「均衡」和「市場」,模擬生產要素市場、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等關系。這類模型的優點是對經濟系統的描述比較詳細,模型的解包括了市場出清價格、部門的產出、投資、就業、外貿、CO2排放等;並且還可以模擬碳稅等經濟政策在經濟活動中的影響。但這種模型不能對能源系統做詳細的描述,從而不能了解減排技術選擇的細節;模型的部分參數估值的有效性問題是該類模型的另一大缺點。 (五)動態能源優化模型 動態能源優化模型作為能源部門模型,也稱作部分均衡模型,這些技術型模型使能源系統的總成本,包括所有終端使用部門達到最小化,適用於評估溫室氣體減排潛力和成本的動態性。 (六)綜合能源系統模擬模型 綜合能源系統模擬模型是一類自底向上模型,包含了對能源供應和需求技術的詳細表述,供應和技術的發展通過外生的情景假設驅動,這類假設也經常與技術最佳模型和計量經濟預測有關。這類模擬模型比較適合於中-短期研究,豐富的技術信息有助於解釋大部分的能源需求。 (七)部門預測模型 部門預測模型是利用大量相對簡單的技術來預測能源供應和需求,適合於單個時間段或者動態與反饋隨著時間引起不同程度的變化,主要內容是能源系統的技術特徵及有關財政或直接成本的數據。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社會發展新模式,經濟發展形態,始於發達國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目前,國內外進行低碳經濟綜合評價、低碳社會發展水平評價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如各國社會發展和科技水平懸殊,民眾低碳意識淡薄和認識水平相差甚遠,許多發展中國家相關統計資料嚴重欠缺,或者缺乏相應的計量手段,各國關於碳排放的統計方法和統計標准嚴重不一等等,這些問題嚴重製約著當前低碳經濟評價研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只有當這些問題得到解決,才能為低碳經濟的客觀評價奠定基礎,鋪平道路。 四、建議和意見 (一)組織開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試點。編制重點領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選擇典型地區和行業,開展低碳經濟發展示範試點,組織有關專家研究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規范碳排放的統計標准,加大低碳經濟科研力度。 (二)建立健全科技、統計、信息等支撐體系。加大對節能、清潔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逐步建立溫室氣體檢測統計、氣候變化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務體系。 (三)加強國際合作。要在發展低碳經濟、自然生態、污染防治、城市環境規劃、環境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環境能力建設等眾多領域開展國際環保合作項目。建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的新機制,推進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參與環保、扶貧等方面的合作。建設國家環保產業園,在產業規劃上以新型能源、節能環保材料、環保設備生產、環保技術咨詢和研發為重點,吸引不同國家的知名環保企業入駐環保產業園,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爭取盡快促使我國低碳經濟評價和相關標准規范出台

⑹ 扶貧政策的五共是什麼

一)以「保增長、促轉型」為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

當前,價格上漲壓力尚未根本緩解,但從國內農產品價格走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次貸危機後國際貨幣流動性變化趨勢和美元匯率走勢等因素看,我國控制物價上漲有了更加有利的國內外環境,控物價的政策效果2009年將進一步顯現。與此同時,次貸危機對世界各國實體經濟的破壞作用不斷加劇,我國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已經從出口部門向內需產業傳導,從沿海地區向內地傳導,從中小企業向大企業傳導,一些地區和行業增長速度回落過快,經濟過快下滑的風險在逐步增大。建議2009年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政策目標。之所以要將「保增長」和「促轉型」並列為首要政策目標,是因為我國當前經濟運行中總量矛盾和結構矛盾同樣突出,解決當前經濟困難不僅需要總量政策的適度放鬆,更重要的是只有通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才能重構中國經濟增長新活力,重獲中國經濟新的國際競爭力。將「保增長」和「促轉型」並列為首要政策目標有利於進一步統一全黨全國應對復雜形勢的思想和行動,將各級政府和企業的發展積極性更好地引導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來,防止為「保增長」重走粗放型發展的老路。

(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建議2009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同於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所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這次不僅要擴大政府建設投資,由政府配置資源來集中力量辦大事,更要強調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來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通過減稅費降低企業成本和居民負擔,增強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積極性。

加大對結構轉型的財政支持力度,建議2009年在全國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以促進企業設備裝備更新。在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的過程中,會刺激投資增加,有利於資本的形成和促進經濟增長。根據我們利用CGE模型測算,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第一年,名義總投資增長率提高2.25個百分點,實際總投資提高1.16個百分點,且對投資的促進作用呈逐年擴大的態勢。投資增長率提高將導致整個經濟產出增加和經濟效益提高,可使名義GDP增長率提高1.22個百分點,實際GDP增長率將提高0.86個百分點,這種影響在未來十年都將保持基本穩定。模型模擬結果顯示,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第一年,就業勞動力增加約200萬人。增值稅轉型對就業有兩個方面的效應,一方面,使得企業資本投入增加,會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會帶來企業產出增加,帶動勞動力就業增加。結果表明產出增加對就業的促進效應大於投資增加對勞動力的替代效應。要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對公益性科研機構和公益性行業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國內重大裝備製造業振興和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開展企業創新風險投資試點,為企業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建議2009年中央長期建設國債發行或預算內投資規模擴大到2000億元,重點用於災後重建、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節能減排和結構升級等產業發展項目、支持「三農」項目等,採用銀行配套貸款、吸收民間資金入股等辦法,擴大國債投資帶動作用。

(三)實行靈活審慎的貨幣政策,增強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2009年我國貨幣流動性局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既可能因為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使國內金融機構對國內經濟形勢和企業盈利前景預期轉壞,普遍出現「惜貸」現象,同時國際「熱錢」大量撤出,造成我國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交易量大幅萎縮,突然由流動性過剩轉變為流動性不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嚴重短缺;也可能因為中國經濟表現明顯好於其他國家從而國際「熱錢」繼續大量流入我國,延續我國這幾年一直存在的貨幣被動投放局面,造成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面對不確定性,實行緊縮或擴張的貨幣政策都不適宜,因此建議2009年實行靈活審慎的貨幣政策,貨幣當局要根據貨幣流動性變化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貸額度管理,重點加強信貸結構引導,在重視中小企業貸款的同時,引導資金向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和國債項目配套傾斜,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在「促轉型」中的獨特作用。

(四)加大政府對保障性住房投資,穩定房地產市場

前幾年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超出了城鎮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現調整實屬必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要以改善供給結構和滿足自住需求為導向,既要促進房價的理性回歸,也要防範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致市場過度調整。改善供給結構,增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應,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給,大中型城市要擴大政府對保障性住房的投資,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金融機構應對在施房地產投資項目進行風險評估,保證對普通住宅和經濟適用房等房地產項目的正常貸款,穩定房地產投資規模,保證在施房地產投資項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資金鏈斷裂而出現大面積「爛尾樓」現象。要允許房地產上市公司和其他優質房地產公司通過企業債券市場籌集資金,鼓勵房地產行業的兼並重組。前期出台的提高住宅交易環節稅反而增加了購房人負擔,應當及時取消。建議減免居民購買首套自住房的契稅、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等,給予居民購買首套自住房優惠貸款利率,吸引居民在房價回落到合理水平時踴躍入市。

(五)完善消費政策,進一步挖掘消費增長潛力

要深化全黨對擴大消費重要性的認識,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必然是13億人民的消費需求,經濟結構轉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結構從主要依靠外需轉向主要依靠城鄉居民消費升級。要從宏觀收入分配環節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建議提高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准到3000元,免徵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派發紅利的資本利得稅,其他向城鄉居民徵收的各種稅費要全面清理,能免則免,能減則減,減輕低收入者稅負,增加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財政支出要向城鄉居民傾斜,增加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和醫療、義務教育、養老金、保障性住房、農村公路和城鄉消費性基礎設施的支出,切實減輕城鄉居民的後顧之憂。實行積極就業政策,擴大城鄉就業,落實好《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相關政策,根據物價水平變動提高各地最低工資標准。加大對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和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完善消費稅制度,引導居民合理消費。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體育等服務性消費,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六)完善外貿政策,幫助外向型企業渡過難關

建議穩定人民幣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匯率傳導機制,避免匯率成為美國轉嫁危機的政策工具。次貸危機惡化後,發達國家未來的貿易壁壘會更多,貿易保護措施會更加頻繁使用,中外貿易摩擦也會進一步增加。為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有預見性地做好應對措施,務實、有效化解中外貿易中可能出現的糾紛。如有必要,還可聯合其他相關國家,在WTO框架下聯合抵制發達國家可能出現的通過貿易保護向國際社會轉嫁危機的做法。可細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不同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對紡織輕工行業的鼓勵類產品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重點支持自主品牌產品與高技術附加值產品出口,提高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增加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幫助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國際營銷網路和售後服務體系;要對中小型外貿企業在資金、技術上予以一定支持,幫助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渡過難關。繼續嚴格控制糧食、化肥、鋼材、煤炭和焦炭等「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努力擴大重要資源、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

(七)抓住有利時機,理順資源能源價格

當前,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壓力逐步減輕,國際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全面回落,為我國理順資源能源價格、改革資源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提供了有利時機。要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下決心適時推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快電價改革步伐,促進合理電價機制的形成。主要採用經濟手段解決當前電煤、成品油、供熱等由價格引發的供需矛盾,做好電力、煤炭、成品油、供熱等供給保障工作,從供給面保障生產生活正常秩序。要進一步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資源稅費制度,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八)合理利用外匯資源,整合國際資源為我國擴大內需所用

我國外匯儲備充裕,但人均自然資源相對不足,許多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我國前期在國際產品定價權上常常處於被動局面。這次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資產價格調整,正好為我國提供了一個整合的機會。未來我國擴大內需所需要的資源量巨大,而發達國家這次無限制向金融市場注入貨幣流動性使我國外匯資產有長期貶值的可能性,必須抓緊機會將外匯貨幣資產更多地轉換為戰略性資源資產。應通過收購擁有石油資源、礦產資源的國際企業股份甚至獲得相對控股權來提高我國資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強我國對重要資源國際定價的話語權,將外匯貨幣資產更多地轉換為實物資產,為我國擴大內需提供長期的資源供給保障。

⑺ 總體思路

瞄準建立峰叢窪地生態移民開發模式,選擇下南鄉古周岩溶峰叢窪地和城北(以肯福為核心區)砂頁岩丘陵區,分別作為移民遷出和遷入區,建立移民開發生態重建示範區,總規模900hm2(圖7、圖8)。以岩溶峰叢窪地生態重建、生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原有效利用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體現科技先導,示範先行,立足生態,提高石山區生物生產效率。將現有的科技成果,配套集成,推導推廣,組織科技攻關;形成推廣、試驗示範、重點攻關的三個層面,「標」、「本」兼治。建設以種植——養殖(草食畜禽)——沼氣——種植有機結合的農田生態、森林生態、草地生態為一體的良性循環生態鏈,走農、林、牧綜合開發的路子,實現生態、社會、經濟三效相統一的良性循環。

在示範之前,應用環境生態學、岩土動力學、農學、林學、生物技術等多學科手段,研究導致岩溶石山地區環境退化與經濟貧困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研究能遏制「環境退化——貧困——環境進一步退化」惡性循環的關鍵環節。

主要目標:通過引進、篩選和推廣有效生物物種,建立配套的先進、適應技術體系;建立岩溶峰叢窪地水資源合理利用、有效開發及科學節水灌溉技術體系;建立異地扶貧開發類型的生態-經濟建設示範模型;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與具備一定基礎設施條件的基礎上,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持續高效發展以及生態環境改善,使岩溶區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得到快速、持續和協調的發展。

⑻ 生態移民搬遷原來的土地怎麼辦!

  1. 歸集體所有。

  2. 生態移民(ecomigration),亦稱環境移民(environmental migration),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地區、生態脆弱區以及自然環境條件惡劣、基本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的地區的人口, 搬離原來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並重建家園的人口遷移。

  3. 生態移民也指因自然環境惡劣,當地不具備就地扶貧的條件而將當地人民整體遷出的移民,如貴州省麻山地區,因水土資源不斷流失而呈現"石漠化"(石質荒漠化)現象,當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條件,因而不得不遷往他鄉。

  4. 遷移屬性分為整體遷移 生態移民與部分遷移生態移民。如果原居住地社區全部人口整體搬遷到新的地方, 叫整體遷移生態移民。原居住地社區只有一部分人口遷移出來的叫部分遷移生態移民。這種分類是根據遷出地社區結構是否完整地帶到了遷入地的角度進行分類的。

  5. 社區整體遷移的優點在於原有社會關系、基層組織, 還有大部分原有文化可以保留下來, 移民比較容易適應新的生產生活環境, 同時對遷出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更為徹底。從理論上來說, 這種生態移民類型, 可以是自願的, 但是實際上整體遷移多發生在自然保護區和禁牧區, 因此多為非自願的生態移民。

⑼ 農民如何脫貧致富

主要是自己搞深加工,農民要想致富,必需要有自己的支柱產業。搞農產品深加工,是一條比較可行的門路,可以大大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一來產品是自己產的不用怕花錢買賣。二,產品銷量大。人人都要吃飯,三所投入的資金設備較少,農民能夠承擔的起。
把紅著加工成粉絲,粉皮,可以暢銷全國各地,加工設備極為簡單,投資不過一千,得利超過上萬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