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銀行內控制度缺失

銀行內控制度缺失

發布時間: 2021-02-18 06:23:01

Ⅰ 巴林銀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在設置上存在什麼缺陷使得欺詐行為發生而且欺詐

去問下尼克.李森

Ⅱ 銀行存在哪些內控隱患

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員工對內控制度管理的認識不到位。有的把內部控制簡單地理解為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裝訂、匯總,認為做了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於建立了內控機制;有的在把握內控與管理、內控與風險、內控與發展的關系等問題上,認識有偏差,把加強內控與發展和效益對立起來,在業務拓展和風險防範的抉擇中,側重於抓規模、抓效益,不切實際地求得資產規模的擴張,造成違規違章現象發生,以致資產質量低下,並且員工的風險防範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違規操作時有發生,屢查屢整屢犯情況存在。如信貸業務方面借款人資料不全、合同文本文書填寫不規范、貸後檢查報告質量、貸後賬戶監管等問題。會計業務方面如登記簿記載不規范、會計憑證要素不全、科目使用不當等問題。
2、有些業務領域還存在管理上薄弱環節。如非信貸資產管理、自助銀行管理、網銀業務管理、委託貸款業務管理、國際業務管理等由於歷年來內外部監管較少,內控評價未列入風險點,由於這些業務客觀上較新、較少,主觀上對這些業務在檢查監管上也未引起足夠重視,因此存在一定的欠缺。
3、由於其它因素,有些問題難在近期整改。如××*原××萬元以上貸款存在錯用合同現象,一般消費合同代替住房貸款合同已無法整改,只能加強風險防範,到合同履行完畢才能結束

Ⅲ 針對銀行內部控制監督體系不健全,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隨著商業銀行自身不斷的壯大,各項業務的不斷拓展,加強與完善內控機制的建設勢在必行。主要對策有:
1.建立以業務控制為核心的內部控制體系
業務控制就是運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對業務管理過程中的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和控制,是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部控制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因此,要下大力量建立健全業務管理活動中的諸如責任控制、財產保全控制和業績評價控制等工作,將商業銀行各項經營活動全面置於內部控制之中。結合商業銀行日常經營中的業務,加強內部控制的日常化、細節化,將實施落實到小處、細處,防微杜漸,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健全合規管理職能,防範合規風險
應參照巴塞爾委員會關於銀行合規部門、合規風險的定義,以稽核體制改革為契機,不斷強化合規管理職能,加強合規風險的管理,保持銀行良好聲譽,保障銀行依法合規經營。一是要積極探索識別、評估銀行各項業務合規風險的標准和方法,建立合規風險指標評價體系,有效監測、跟蹤、防範合規風險。二是確定識別、評估合規風險的措施和程序。要組織各相關業務部門對合規風險進行評估、計量和分析,定期對合規風險評估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及時發現合規風險識別、評估制度及流程存在的缺陷,並針對操作流程提出修改建議或方案。對於檢查中發現的合規風險,應及時向高級管理層報告。三是做好合規風險控制的基礎管理工作。要建立合規風險資料檔案管理系統,收集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及行業標准,合規風險案例,有針對性地指導合規風險的控制工作。
3.積極探索內部審計方法,改進內部審計手段。
應借鑒世界先進審計理念與做法,更新審計觀念,學習運用內控測試、審計抽樣等科學、有效的審計方法,發現內部控制上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完善內控制度的建議,從而更多地參與銀行的經營管理,為經營管理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咨詢意見和管理建議,充分體現內審的價值。同時,要不斷改進審計手段,積極拓寬業務數據的來源,將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相結合,運用非現場審計系統工具對業務數據進行排查和分析,掌握審計線索,為現場審計提供依據,提高內審的效率。
4.建立以計算機信息系統控制為主的操作風險防範體系
操作風險是商業銀行目前面臨的最主要風險之一,也是控制難度較大的風險,滲透於業務管理的諸多環節,具有分散性、難以預測、受內部控制和外部環境影響大等特點。對操作風險的防範,除採取教育培訓、制度建設、流程再造、建立內部控制文化和檢查監督等系統性措施外,還應當充分發揮計算機信息管理控制技術和系統網路優勢,充分發揮數據集中和業務平台統一的優勢,在業務需求分析和軟體開發階段就將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要求融入並固化在系統控制和操作流程中,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人為因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干擾。
5.建立風險識別與評價機制,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風險識別與評價機制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保證內部控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作用,應建立主動的風險識別與評價機制,不僅要強調結果評價,更要重視內部控制過程評價,充分體現預防為主的內部控制思路。商業銀行應對各項業務操作規程進行統一,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以有利於監督控制工作的深入。
6.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建立通暢的信息溝通交流渠道。
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基於信息,控制也要基於信息,信息集成、傳遞的滯後會導致事前因實際後果未知而無法控制,事中因無法獲得實際信息而無力控制,事後缺少反饋信息而無可控制。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廣泛應用給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信息技術與業務活動的有效結合,使獲取實時信息成為可能,有助於強化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提高組織的快速反映能力。

Ⅳ 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哪些缺陷

某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

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專金融機構貸前調查屬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後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堅持依法監管、嚴格監管、公正監管、廉潔監管,堅決剎住亂象,堅決治癒沉痾,著力防範化解銀行業風險,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Ⅳ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或者執行沒有達到預期標准,內部控制制度無法為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內部控制缺陷分為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

企業為實現內控目標必需的重要控制措施不足,或者設計不合理,致使內部控制目標不能實現屬於設計缺陷;內部控制執行者沒有依據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執行,或者執行者不具備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的能力,致使內部控制目標不能實現屬於運行缺陷。

內部控制缺陷依據影響的程度可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中一項或多項控制缺陷致使企業嚴重偏離控制目標屬於重大缺陷。企業被評估認定有重大缺陷存在,不得出具內部控制有效結論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

(5)銀行內控制度缺失擴展閱讀

內部控制缺陷和內部控制局限性的共性表現為:兩者都以目標為判斷的准繩,內部控制缺陷表現在不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而內部控制局限性體現在能夠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但不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絕對保證。它們都產生於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兩個環節。

內部控制缺陷和內部控制局限性的區別在於: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控制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未意識到缺點,以及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不按設計意圖運行而產生運行結果偏差的可能。

內部控制局限性則是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事先預留的風險敞口,以及運行過程中按照設計意圖運行也無法實現控制目標的可能。

由於內部控制存在著局限性,內控只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而不是絕對保證;內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內部控制過程無法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Ⅵ 我國銀行業目前的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應如何解決

銀行業監督管理體系的獨立,反映了我國銀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金融業的一個重大應對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中國銀行業的監督管理步入專業化、國際化的軌道。然而,由於我國金融發展的歷史原因和體制原因,雖然在監管體制上從中央銀行獨立出來,實現了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分離,強化了銀行業的監督管理,但能否實現預期的改革目標,並不僅僅取決於監管體制的變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從宏觀層面上看,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和信用文化的發展演進,制約著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律法規的效力和監督管理的有效性。比如,經濟的市場化程度、社會信用觀念的形成、政府職能的轉變、法律體系的完善,都直接影響著銀行業監督管理的有效性。從微觀層面上看,銀行業體系的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形式,銀行業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能力與水平,監管當局的監管理念、專業化水平、秉公執法程度將是制約銀行業監管有效性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銀行業監管面臨的銀行業問題

1、按照我國社會發展在地域、城鄉的不均衡特點,銀行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特點各異,銀行業監管工作重點不能「一履適千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東西部和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客觀矛盾。在金融業尤為突出。一般地,東部沿海地區和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金融業的發展,不僅在金融總量上,而且在金融業務創新方面要遠遠超過中西部和農村等不發達地區。銀行機構的風險問題和表現形式也存在較大差異,同一監管政策所產生的監管效應也會有所不同。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銀行機構存在的風險問題的復雜性,要遠遠高於欠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銀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內部控制不健全,風險管理水平落後,信用風險嚴重等問題;發達區域銀行業除了上述風險問題外,還有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表外業務風險等問題。因此,所要求的監管技術水平和監管的側重點也不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業統一監管部署和監管戰略的有效性。
2、銀行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同一監管政策將產生不同的監管效應。我國存款類銀行機構按照所有者形式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等。由於所有制形式不同,銀行法人治理結構及其效力、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動力也不同。比如,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其股權資本構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其資本具有內在的約束激勵,這類銀行的所有者具有規避風險的動力。對這類銀行的監管就可以按照市場化銀行體系所形成的、比較成熟的監管框架和監管政策實施監管。然而,對國有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而言,其資本結構中國家信譽資本占絕對比重,股權資本失去內在的風險規避激勵。股權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了這類銀行機構的內在風險控制的動機主要取決於外部監督管理。對這類銀行的監管就不能完全套用市場化成熟的監管原理。外資金融機構,大多來源於發達的市場化國家,風險管理水平和內控制度都比較先進和完善,但這些金融機構所從事的金融業務一般比較復雜,金融衍生業務的比重相對較高,要求較高層次的監管,應按照國際銀行業監管慣例和技術實施監管。
3、從我國銀行業體系結構看,靠國家信譽資本維系公眾市場信心的國有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銀行業體系占絕對比重,其改革的滯後和管理的外部性,在相當時期內將使銀行業監管停留在以現場稽核檢查為主的傳統監管模式上。由於我國社會結構和經濟發展的歷史原因,國有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我國銀行業體系結構中佔有相當的比重。截止2002年底,國有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有居民存款總量佔到整個銀行業體系的91.7%。無論國有銀行還是農村信用社,其盈利狀況和資本充足狀況都有待提高。從維護市場信心的角度看,這兩類銀行機構基本上靠國家信譽來維系公眾對他們的信任。從總量看,這兩類銀行機構的穩定性決定了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因此,這兩類銀行機構仍然是銀行業監管的重點和難點。
按照新巴塞爾資本協議的監管思想,銀行機構的內部風險規避和控制是風險管理的主要方面,監管檢查評價和市場紀律是風險管理的外部機制。然而,資本結構和公司治理的缺陷,造成這兩類銀行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形同虛設,內部控制缺乏必要的利益約束。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套用一般監管原理和理念,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非現場監管上。在相當一段時期,外部監督管理仍然是有效的監管形式,要加大現場監管檢查的頻率和強度,要加大對內部管理不善、違規操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以彌補內部控制不力的缺陷。

二、銀行業監管面臨的監管問題

1、監管理念更新滯後制約了監管水平的提高。我國銀行業發展和管理的特殊歷史背景,使銀行業監管始終抹不掉政府行為的影子。雖然近年來政府加快了銀行業商業化改革和銀行業監管改革的步伐,但由於對銀行業風險管理和監管理論研究滯後,監管的理念沒有及時更新,監管政策缺乏前瞻性。銀行業監管絕不僅僅是傳統理念中簡單的行政管理,也不僅僅是簡單的稽核問題。它是一種包含金融學、管理行為學和信息經濟學等多學科的問題。沒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就很難感悟監管政策的潛在效應和我們應該遵循的監管政策取向。事實上,銀行業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方面風險的特殊性,相對銀行內部人而言,外部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其風險問題。銀行資產的不透明性,決定了外部監督管理作用是有限的。銀行業監管雖然是一種強制的政府監管行為,但在強制的背後,卻更多地隱含著激勵相容的監管理念。強制監管只有通過一些激勵機制,充分激勵銀行機構在風險規避方面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把強制的監管政策和行為變成銀行機構的一種主動意願,才能使監管發生效力。例如,資本要求監管作為一種強制的外部要求,只有與銀行機構潛在的隱性資本———銀行業從業價值(Franchisevalue)相結合,才能發揮應有的監管效應。國際銀行業監管歷史和巴塞爾資本協議的演變過程,證明了銀行業監管的激勵相容理念。
2、監管政策研究滯後削弱了監管政策的有效性。銀行業安全網政策的目的是維護銀行業穩健運行。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證事實表明,缺乏監管政策協調效應的兼顧,一項監管政策在達到預期政策目標的同時,可能導致反穩定副效應。例如,美國存款保險政策在有效消除銀行恐慌和擠兌的同時,也導致了嚴重的道德風險。事實上,在銀行業安全網政策中,存款保險制度、資本充足監管、市場准入和退出、問題銀行處置政策之間,並非彼此完全獨立,各項監管政策之間存在較強的微觀反饋效應。只有充分兼顧這些政策之間的協調和搭配,才能實現預期的政策效果。這也正是銀行業審慎監管的意義所在。我國銀行業監管雖然已經有許多年的經驗,也經歷了問題銀行機構的風險處置,建立了相應的監管制度和政策,但由於長期的行政管理角色慣性作用,難以突破傳統的政策思維定勢,在監管政策的協調搭配方面還有待引起重視。比如,對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和隱性存款保證,加上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管制的無效性,引起的道德風險問題是非常嚴重的。銀行監管制度要創新,更要考慮監管制度的有效性和政策效應。
3、監管隊伍專業技能難以適應金融創新和發展的要求。不論是非現場監管分析、現場檢查、日常監管審批,還是監管政策把握,都需要有一支精通監管知識和業務的監管隊伍作智力保障支持。監管理念的更新,不是務虛的口號,是基本理論修養和業務技能在實踐監管工作中的具體化,是實實在在的體會。只有監管人員熟練掌握了銀行具體業務操作和風險點,甚至要精於被監管對象,才能檢查出問題的症結,評價一個金融機構的風險性。目前,我國金融監管隊伍的金融業務水平,特別是對金融衍生工具、會計業務操作和財務分析方面,與金融監管的要求還存在很大距離。其主要原因,是我們過去只重視日常行政監管,監管隊伍的業務技能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監管理念的更新和風險的防範控制,需要一大批精通金融業務的監管人員來實現。只有監管人員既精通被監管對象的業務經營、財務狀況和內控制度,又熟悉被監管對象相關業務的經濟政策、行業運行和市場變化等,才能比較准確地掌握金融機構風險狀況,及相關市場變化可能對金融機構帶來的潛在影響,真正發揮風險預警、識別和控制的監管作用。

三、對策與建議

1、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的監管政策。在銀監會統一制定的監管政策和監管操作規程下,各銀監會分支機構要根據本轄區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狀況,准確判斷本地區銀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統一監管標準的框架下,針對地區特殊性,各類機構內控制度、業務特點和風險問題的差異,研究分析各種監管政策的適用性,制定區域性的、有針對性的監管政策和監管重點,使監管政策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2、加強監管政策的理論研究。盡管國際銀行業的業務領域和風險特點逐步趨同,銀行業安全網制度和監管政策也逐步完善,但這些制度和政策隨著宏觀和微觀環境的不同,其有效性可能迥然不同。因此,我們在學習和借鑒這些制度、政策的同時,要結合我國銀行業實際,加強政策的理論研究,做到洋為中用,制度創新。
3、建立一支精乾的監管隊伍。金融業監管作為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職業,不能視同一般行政管理部門來考量和配備幹部。一方面要求具備廉潔奉公、懂管理、善管理,另一方面要具備必要的專業理論和技能。因此,應該建立相應的執業資格制度,對不同的崗位要有不同的執業資格標准。只有監管隊伍的素質提高了,才能保證監管水平和監管政策的有效實施。當前,應抓緊對監管人員進行培訓,重點培訓財務會計、信貸業務和衍生金融業務的實務操作培訓。
4、重新梳理銀監會體系各項工作,構建有效銀行業監管工作秩序。監管體制的變革,要求在機構設立、監管理念和監管水平等方面有一個質的變化。如果仍然沿襲過去的管理思維和方式,銀監會體系的各項監管工作不可能有質的突破。因此,新的監管體系確立伊始,要重新梳理各項工作,重新定位各部門的職責任務,和各項工作的規范化操作程序及相應的作業標准,建立有效的內部和外部協調運作的工作環境。要提高現場檢查的技能和水平,開發非現場風險分析預警技術,糾正傳統思維對監管膚淺的認識,建立監管成效考核和監管責任問責制,把監管工作從傳統的事務性管理轉移到科學有效的風險監管軌道。
5、學習和借鑒國際銀行業監管技術,開發建設適合我國銀行業實際的監管信息網路系統。監管統計資料庫系統、網路信息系統和非現場風險分析預警技術開發滯後,制約著銀行業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銀監會系統應抓緊學習和借鑒國際銀行業監管信息技術,研究開發和建設高效的信息網路和監管信息系統,提高監管工作水平。

Ⅶ 中國銀行內控體系缺陷

可以私聊!

Ⅷ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該企業的內部控制缺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企業管理模式僵化,財務管理觀念淡薄
大多數中小企業管理模式較為陳舊,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也是企業經營的管理者。而且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存在嚴重的集權、家族化管理問題。企業管理者往往將企業作為整個家庭財產的延伸,為了全面控制而不願分散所有權,且財務管理觀念淡薄,普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對財務管理的理論知識與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先進的財務管理技術和方法往往得不到應用。這種情況造成企業財務管理混亂,嚴重影響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失去許多成長的機會。
2、財務管理制度殘缺,內部控制機制弱化
中小企業管理人才普遍相對短缺,管理機構簡單,財務管理制度殘缺,內部控制機制弱化,具體體現在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缺少規定而造成了財務管理諸多問題。不少中小企業也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即使設有內審機構,其職能也已嚴重弱化,而且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能正確評價財務信息及各級管理部門的績效。
3、高素質財務人員缺乏,財務管理規范困難
中小企業管理者往往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聘請的財務人員一般素質不高又身兼數職,且企業很少對財務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有的中小企業財務人員雖然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但理財觀念滯後,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後,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存在重核算輕管理、重視資金運作輕視後續財務資料的加工處理和經濟動態分析的問題。財務人員根本不善於財務分析,更提不出有利於企業長久良性發展的合理化財務建議,在一定程度上給財務管理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
4、管理基礎薄弱,內部控制不嚴格 。
由於中小企業管理模式集所有權與經營權於一身,這就使得企業在決策和經營管理方面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缺乏一套比較規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財務控制方法。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5、缺乏科學財務控制,資金運營機制軟化
中小企業財務控制力普遍薄弱,資金運營機制軟化,造成資金閑置或浪費,嚴重影響資金周轉,降低了企業獲利能力。其主要表現,一是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包括銀行存款等)越多越好,使得預留比例過高,部分資金沒有參與生產經營周轉,出現資金閑置;有些中小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不能很好地根據企業的需要來配置,常常使經營急需的資金短缺,造成財務困難。二是中小企業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市場,往往沒有制定嚴格的賒銷政策而較多地採取商業信用促銷,出現大量的應收賬款,但由於嚴格管理方式的缺乏,致使應收賬款回收困難,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很多中小企業對存貨缺乏有效管理,無存貨計劃,無存貨定期監督和檢查制度,對日常存貨的控制不到位,致使存貨資金佔用過多,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使有限的資金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形成惡性循環。
6、投資缺乏科學論證,投資方向難以把握
一方面,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貸款投資比重相對較大,因而總是追求短期目標,希望盡快收回投資、償還債務,缺乏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這種短期行為缺乏對企業長遠發展的穩健周全考慮,而且制約了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與大企業抗衡的能力,使其長期處於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於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落後和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科學、周密、系統的財務分析論證,缺乏准確有力的財務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和分析,難以把握正確投資方向,極易造成盲目和不合理投資。
7、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風險控制機制缺失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的不足,在經營管理中可能面臨很大的風險,而很多中小企業缺乏風險管理意識。中小企業一般都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業務上,很少真正關注經營風險,缺乏防範和降低風險的控制機制。如為了尋求發展,部分中小企業盲目地進行多元化的投資,而一般中小企業都很難達到多元化投資對企業管理能力和規模的較高要求,況且多元化投資容易產生多樣風險,財力的分散並不一定能夠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可能反而發生財務周轉困難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