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溫州就業扶貧現狀

溫州就業扶貧現狀

發布時間: 2021-02-17 18:09:38

Ⅰ 溫州實驗中學的辦學成就

建華中學創辦之際,適遇溫州第三次淪陷於日寇鐵蹄。國難當頭,學校分兩部分到農村上課,學生即在農村積極宣傳抗戰,教唱抗戰歌曲,刷寫抗戰標語,使偏僻山區充滿抗戰氣氛。特別是當時永嘉縣長、大貪官呂律欲住永嘉甌渠被建華師生驅走而狼狽逃竄一事更被傳作美談。
1949年溫州和平解放,建華學生積極參與慶祝浙南全面解放的學界聯歡會。不少學生主動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以參軍參政報效新中國。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學校召開「控訴美帝罪行大會」,又掀起一輪報名參加軍事幹校的熱潮。五十年代,
各種政治運動、學習活動浪潮不斷,學生參予政治活動的熱情始終高漲,每每成為溫州教育界的報道熱點。1958年提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學校到江北開辟農場(佔地202畝)和畜牧場,在校內建立五金工場及綜合手工工場,學生分段輪流參加各項勞動,任務繁重,條件艱苦;畢業生則積極報名到市郊各農業社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溫州日報》發表《勤工儉學是教育事業的革新》介紹溫州實驗中學先進經驗。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學校提倡發憤學習,學生的課業成績逐漸從全市各初級中學脫穎而出,升入溫州一中的學生數處於領先。畢業生有的走進科學殿堂而卓有建樹,如陳朱希昭、戚雅各、高文水、劉家祥、蔡慎初、馬大正、楊樹標等成為專家名教授;有的走上領導崗位,如吳祖熙、孫成堪、陳艾華、冒康夫等先後擔任溫州市領導;還有的如周瑞金、戚德恩、葉松海、徐永光等分別擔任人民日報副總編、駐盧安達大使、武警部隊醫學院政委、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等職務。
文革期間,廣大青少年及家長受「讀書無用論」影響,紛紛棄學就業。在這特殊年代,溫州實驗中學孜孜不倦學習者仍眾。如蔡亦鋼(72屆,美國機械工程院士),瞿佳(73屆,溫州醫學院院長),賀斌(73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終身教授),陳征宇(76屆,加拿大滑
鐵盧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戴勝(78屆,美國能源部研究員)等。十年動亂結束,1977年恢復高考,市區首批上線者僅八、九人,而原溫州實驗中學畢業生佔三人。1978、1979兩年高考,原溫州實驗中學畢業學生考入大學的更多,特別是79年的文科考試,市區上線者24人,溫州實驗中學高中應屆生佔18人,其中陸嵐同學作為文科狀元被復旦大學錄取。
八十年代開始,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教育秩序漸趨正常。溫州實驗中學教學質量穩定提高,學科競賽大多領先市區學校,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地理興趣小組的《開發仙岩旅遊資源芻議》在《溫州日報》發表;生物興趣小組到野外採集製作標本;銀星影評小組在《鹿城影訊》上不斷發表評論;《中國法制報》報道溫州實驗中學「法律興趣小組」的活動;學生「甌潮」文學社,在全國中學生文學社團中聲名遠播,並承辦全國中學生校園文學第四屆年會,向中語會領導及各地代表匯報歷年來溫州實驗中學校園文學活動的開展情況,獲得廣泛好評。1986年成立「溫州六中藝術團」(九十年代改為「溫州市中學生藝術團」),1987年在全市率先舉辦校園藝術節。1988年舉辦校首屆體育節,田徑、排球、足球、籃球、乒乓球、國際象棋等體育運動隊常年訓練,群體活動活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結出碩果,畢業生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涌現了呂帆( 眼視光學專家,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金穎穎(全國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潘磊(航模世界冠軍)、諸宸(國際象棋世界冠軍)、陳迷麗(雪歌集團董事長,全國服裝十佳設計師)等著名人物。
1997年聯合辦學之後,學校以「為培養高素質的新人打好基礎」為教育目標,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分層次走班教學,為學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個性得到充分張揚。愛國主義教育、行規教育、法制教育、環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扎實有效進行;1999年溫州實驗中學開始舉辦校園科技節,通過科技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成為溫州市學生獲得國家、省、市科技比賽獎勵最多的學校,並獲得國家教育部等頒發的「全國中學生科技活動優秀組織獎」;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有聲有色,晨會組織與演講、課間清潔衛生勞動、設立無人售報亭、參與社區活動等都由學生組織。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良好培育,劉沂、沈錚錚同學在「9.27」案件中臨危不懼、智斗歹徒的事跡在溫州家喻戶曉,傳為佳話。學校每年開展「節約壓歲錢,扶貧獻愛心」活動,資助困難失學同學,援建溫州實驗中學扶貧結對的文成金星中心學校「教學綜合樓」,為對口支援學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中學添置教育教學設施。
素質教育一以貫之,樹蘭滋蕙水到渠成。溫州實驗中學除升入重點高中人數在全市始終穩居第一外,參加溫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比賽已連獲十一屆冠軍;市中學生藝術節也穩居榜首;每年都有70多名學生通過省藝術A、B級測試,300多人在學科、科技、體育、藝術等競賽項目中獲國家、省、市二等以上獎勵。 在溫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實現14連冠。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60年來,實驗中學以人為本,關注社會,化他山之石,納百川之長,鑄就了一路的輝煌。面對盛譽,實驗中學人並不滿足,把學校建設成為全國有影響、全省知名的示範性集團化的學校是實驗中學人共同的目標。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培育桃李,香遠益清。
展望未來,實驗中學人將繼續發揚60年積淀下來的優良傳統,以艱苦奮斗和追求卓越的革新精神開拓進取,屹立時代潮頭,引領春風!

Ⅱ 做強主業樹形象 立足服務求發展——屬地化以來江西省地礦局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及當前地勘工作的思考

王小烈

(江西省地礦局,江西南昌,330002)

自1999年7月屬地化以來,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和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江西省地礦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實現富民強局為目標,以地質找礦為主業,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提供礦產資源及地質工作保障,實現了地質工作投入再攀新高,重點礦區勘探成果顯著,以礦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礦業發展新格局已現雛形,產業經濟初具規模,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全局隊伍保持穩定,呈現出「地礦主業樹形象,工程建設壯總量,多種經營創品牌,礦業開發增後勁」的良好格局,在實踐中探索了一條有江西地礦特色的改革發展新路。

一、主要做法

屬地化以來的6年,是充滿挑戰和考驗的6年,是全局幹部職工克服困難、團結奮進的6年。我們圍繞「發展經濟、多作貢獻、穩定隊伍、富民強局」的目標,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促進了地礦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全局資產總額從1999年的80121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140345萬元,增長75%;凈資產從1999年的34727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56270萬元,增長62%;節余與收益從1999年的716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1625萬元,增長127%;財政預算撥款從1999年的20210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31997萬元,增長58%;經營收入從1999年的36726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69309萬元,增長89%,其中礦業收入增長105.4%。這些數據表明,我局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良性發展階段,為全局實現「富民強局」的目標和率先在中部地區崛起夯實了基礎。

1.突出以地質找礦為主業

我們始終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主業,遵循「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大地質工作有效投入,創新地礦工作機制,促進礦業經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注重成礦遠景區的研究,注重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突出重點礦種勘查,不斷挖掘找礦潛力。通過優化項目、多渠道立項、積極引進社會資金,地質工作總規模已從屬地管理時的每年1000萬元左右增長到目前的近8000萬元,到2005年年底可突破1億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和新跨越,已經出現了商業性地質工作投入大於國家財政投入的可喜局面。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新發現和探明了一批具有大型、超大型規模前景的礦產地,如德安張十八銀鉛鋅礦、鄱陽金家塢金礦、會昌錫坑逕礦區淘錫壩錫礦、於都銀坑橋子坑鉛鋅銀礦及上猶、崇義、大餘一帶的大型—超大型鎢錫礦。在西藏新發現礦產地13處(包括鐵礦、銅礦、銻錳礦、銅金礦、多金屬礦等),其中特大型磁鐵礦床2處(分別控制3341鐵資源量近億噸),中型銅礦和銻錳礦各1處。

2.做大做強礦產開發業

礦產開發越來越成為我局重要的、可以依託和充分發揮優勢的一大產業。近年來,我局通過盤活礦業權和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力度,培植優勢礦山企業,以礦招商引資,礦業權流轉等有效形式,探索出礦業經濟發展新路子。自2001年以來,我局先後完成礦業權流轉合作項目65個,礦業權轉讓價款總額3.8億元。其中一次性轉讓項目11個,股份合作開發項目17個,合作風險勘查項目37個,共引進後續開發建設資金13.1億元人民幣。超億元的項目有與深圳正威集團公司合作開發贛南牛嶺鎢礦等3個礦區及礦產品深度加工(5.5億元人民幣)、與澳大利亞亞勝和國際貿易公司合作開發富達鹽礦(2.68億元人民幣)和與深圳翰爾非公司合作開發貴溪市冷水坑下鮑銀鉛鋅礦(1.08億元人民幣)等項目。今年上半年,我們對鄱陽金家塢金礦進行了合作開發,礦業權價款達1億元,投資規模達到1.5億元。目前,我局礦產開發與地質勘查正在形成緊密相連的產業鏈,將對地礦行業改革與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進一步優化多種經營企業產業結構

屬地化以來,我局共投入8000多萬元扶持各類骨幹企業的建設。主要通過盤活地產、房產,實施「山水」牌、「安源」牌、「明珠」牌等品牌戰略,結束了長期以來開辦「小開關廠」式多種經營格局,走上了效益高、結構好的發展新路,企業的知名度、競爭力不斷提高。贛南山水賓館、贛東北山水賓館、萍鄉安源建材大市場、宜春山水溫泉療養院、新餘明珠大酒店等服務型企業已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合資企業富煌公司創辦的輕鋼結構建材廠,其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915隊利用樟樹葯都品牌,合資組建了葯都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鹿神養生酒投產上市就銷售一空,前景十分看好。

4.不斷提升工程施工技術

全局各施工單位積極調整力量,優化施工隊伍,在努力爭取相應資質條件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的應用,進一步強化經營管理,培養了一大批市場競爭意識較強、技術業務能力較精的專業人才,創立了較高的社會知名度。我局目前擁有國家公路工程總承包二級資質、房屋建築工程二級資質、地基與基礎工程一級施工資質、工程勘察綜合甲級、地質災害治理與勘察設計甲級、測繪甲級等各類高等級資質,具備了很強的施工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如我們高質量、高效益地完成了「浙江第一高樓」——溫州世貿中心、「中國房屋第一超大直徑樁」——深圳金中環國際商務大廈、杭州灣跨海大橋、長江大壩防滲牆、中組部井岡山幹部培訓中心邊坡治理等一大批有影響、規模大、難度高的工程。

5.不斷完善產業和隊伍結構調整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了隊伍結構調整。根據「理清思路、做強產業、改革創新、穩定隊伍」的總原則,我局對同處一個區域的贛南地勘單位908隊、909隊、贛南隊實行了「三合一」的戰略重組;對市場專業相近的江地總公司、建工隊、物資公司進行了專業合成;重新組建了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和江西省地質工程總公司。還對全局專業隊伍進行了整合,建立了有機聯系的江西省地調院、工勘院、測繪院。實踐證明,隊伍結構調整對經濟發展和體制機制的轉換起到了積極作用。新的贛南隊、江地總公司和各專業院理順了內部關系,完善了組織機構,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二、主要體會

屬地化以來的6年是我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局發展的最好時期之一。一些成功的思路和實踐將為我們今後的發展積累寶貴經驗。回顧6年來的工作,有以下主要體會。

1.樹立科學發展觀、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加快地礦事業發展的前提

我們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的思想,緊緊咬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作為建設「三個文明」的基礎和贏得各項工作主動的關鍵,是妥善解決前進中出現的所有問題的前提。近年來,我們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堅持從地勘費中切出部分資金確保發展的需要,重點扶持基層單位的支柱產業項目,努力培育地勘單位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綜合實力,促進地勘經濟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2.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主業,積極融入地方經濟是加快地礦工作發展的內在動力

地質找礦是立局之本,是融入地方經濟的有效形式。我們始終把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拓展到地方經濟發展的各方面,服務於經濟建設的全過程。如我們為我省11個設區市精心編制了《礦產資源情況及開發利用建議》;成功召開了「江西省地質找礦戰略研討會」,聘請了我國地學界6名院士為我省地質找礦顧問;開展了農業地質調查,提供了大量基礎數據,新發現了800多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區,為全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參加地質災害防治,發現並治理了百餘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盡最大努力減少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通過開展缺水地區找水成井,解決了人民群眾吃水用水難問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上述工作,不斷強化了我局的社會影響,提高了社會地位,省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召開地質工作表彰大會,隆重表彰我局地調院及西藏區調隊,省委書記孟建柱、省長黃智權、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孟憲來等領導出席表彰大會並頒獎。分管副省長危朝安多次對我局工作進行批示、給予肯定,經常深入我局基層單位看望職工,進行工作調研;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吳新雄專門聽取了我局的工作匯報,對全局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指示全局要多作貢獻,促進地礦事業更快更好發展。我局提出的關於加強全省地質工作的4點建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認同,並指定我局與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共同籌劃「礦產資源與江西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討會」。我們認為,只有急政府之所急,幫政府之所需,有作為才有地位,有市場才有發展。

3.內練硬功,全面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是加快地礦工作發展的客觀要求

事業單位企業化方向發展的定位促使我們在立足服務求發展的同時,必須苦練內功,以提高服務水平。一是制定發展戰略規劃。局委託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對全局發展進行了戰略研究,為我局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提出有科學指導意義並具有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我局堅持不斷解放思想,按企業化要求,加大改制力度,把「事企分離、主輔分離」與產權制度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大了對二級經濟實體的股份制改造,特別是在地質勘查、礦業開發、設備租賃等方面的股份制改造成效顯著,提高了單位的市場競爭能力。如為提高資本運營能力,盤活現有資源,我局成立了江西地礦寶源投資有限公司,總的注冊資本達到1億多元人民幣。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礦業經濟,各地勘單位先後成立了股份制的礦業公司。三是加大了管理創新。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我局從實際出發,修訂了《地勘費預算管理辦法》、《轉產扶持金管理辦法》、《資產經營責任制實施辦法》和《礦業權管理辦法》等管理規定,推進了管理工作創新,提高了基層單位謀發展、幹事業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四是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實施了「百名人才計劃」,建立了「人才專項基金」,努力把各類急需人才集聚到我局的各項事業中來,為實現富民強局目標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發展措施,全面提升了自我發展能力,加快了地礦經濟的發展。

4.把以人為本,建立和諧平安地礦作為加快發展的目的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局十分注重構築「和諧平安地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始終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為全局職工創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和祥和的生活環境。職工收入逐年提高,已經達到人均年收入1.2萬元。省政府發放的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補貼,局全額發放到位;局、隊兩級每年拿出近200萬元進行送溫暖、扶貧助學和再就業小額貸款;全局每年出資近200萬元,為全局2萬多職工辦理了團體醫療保險,減輕了職工群眾的經濟負擔,進一步解除了職工看病難、看大病更難的後顧之憂,為全局職工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信訪工作進一步加強,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了逐步解決。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成效突出。全局連續7年蟬聯全省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並獲得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已有5個單位獲得省級文明單位,1個單位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地勘隊伍保持穩定,職工群眾更加和諧。

三、當前地勘工作發展面臨的形勢及工作思考

當前,我國正處於高速工業化發展階段,資源儲量消耗速度大於儲量增長速度,礦產資源基地不足,資源供應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與此同時,全球礦產品價格大幅上揚,礦業投資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各類資本大量注入的重點。礦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再次凸顯,地質勘查工作在國民經濟協調、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緩解資源瓶頸已成為地質工作的首要任務。為此,地質工作重新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即將出台《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土資源部加強了地勘單位的行業管理,這一切都為地勘隊伍的改革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相應地,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地勘隊伍內部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地勘職工的觀念有了重大轉變,職工應對改革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屬地化為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尋求更寬廣的市場領域創造了條件,地勘單位的專業優勢、資源信息優勢在短期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這表明,地質工作又面臨一次新的發展機遇。

但我們也面臨著許多挑戰與困難:資本不足,債務繁重,可經營性資產少;地質工作投入跟不上地質工作發展的需要,找礦裝備相對落後,科技含量低;產業尚未形成規模,經濟運行質量低,缺乏靈活的機制,獨立生存能力差;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緊缺的現狀沒有大的改變;社會負擔重,下崗職工多,再就業難,離退休人員多,老齡化嚴重,養老、失業、醫療等保險制度改革滯後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給地勘隊伍求生存、闖市場帶來了內在困難,嚴重製約了地勘單位的改革與發展。

在正確分析形勢的基礎上,結合我局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總結多年來的發展經驗,我們把「突出一個中心,明確兩大目標,堅持三條方針,抓住四個重點,加強五項建設」作為我局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思路。即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明確「富民強局,為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提供地質工作保證」兩大目標,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主業,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和堅持以人為本」三條方針,抓住「事企分離、產權改革、結構調整、創新管理」四個重點,加強「黨的建設和班子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五項建設。這一發展思路,任務明確,既保持了工作的連續性,又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思路決定出路。我局在這一新思路的指引下,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把各項工作的立足點放在真抓實幹上,圍繞地勘主業做文章,在搶登礦業權上下功夫,在運作礦業權上出新招,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我局在全省地質勘查領域的主導地位;重點做好江西地礦寶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組建工作,為做強做大我局旅遊、賓館、房地產和礦業,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集中閑置資金,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本運營能力提供載體;全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資質申報注冊登記工作,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抓好重點礦山建設,構建和諧平安地礦等工作,狠抓落實,搶抓機遇,自我加壓,扎扎實實地把改革和發展地礦經濟推向前進。

四、關於加快地勘工作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地勘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正處於非常關鍵的轉折時期,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優惠的政策支持是地勘單位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前提。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建議國土資源部在代國務院起草的《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應以緩解國家資源瓶頸、提高資源保障程度為目的,全面加強地質工作

《決定》應強調加大找礦投入,改進現有國有地勘單位的地質裝備,鼓勵創新和運用新的找礦理論與方法,培養地質人才等方面的內容。《決定》的出台應能充分調動全國地勘隊伍的找礦積極性,充分發揮探礦權人智慧,讓國家投入變成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由於地勘單位仍然承擔國家基礎性、戰略性找礦任務,故地勘單位應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

2.建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地勘單位獲取探礦權、采礦權上繼續給予支持

礦業權是國家賦予礦業權人在對礦產資源進行勘查和開發時的法定權利。也就是說,只有擁有了礦業權,才能合法開展地質勘查工作,才能轉入開發和進行礦業權流轉,最終產生經濟效益。實踐證明,通過礦業權流轉,地勘單位獲得了發展資金,為今後加大找礦投入、發展其他產業創造了條件。為支持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要注意解決目前存在限制國有地勘單位登記探礦權的傾向,在「兩權」登記上(尤其是探礦權)應對地勘單位傾斜。特別是對因種種原因已經「滅失」的礦業權,原在該礦業權區工作過的地勘單位應享有勘查成果的參與處置權和重新登記優先權。

3.切實抓好國辦發37號文件和76號文件中的各項規定的落實

屬地化以來,國家對地勘工作十分重視,出台了一些有利於地勘單位發展的優惠政策,幫助解決了許多現實問題,使地勘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改革工作不斷深入,職工隊伍保持了相對穩定,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目前地勘單位在資金、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困難,處於「沒有地勘費活不了,單靠地勘費活不好」的狀況。國辦發37號和76號文件對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但在落實中往往遇到很多問題。由於國家的優惠政策尤其是涉及地質職工切身利益的優惠政策不能兌現和落實,挫傷了地質職工的積極性。為此,我們懇請國土資源部協助解決國務院37號和76號等文件政策的落實到位。當前,應允許地勘單位剝離學校、醫院等社會職能,並允許地勘隊伍進入當地養老統籌、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

4.建立地質找礦基金,全面加強地質工作

目前,國家正實施地質大調查和國家戰略資源保障工程。江西的南嶺地區、武夷山成礦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已列為國家地質工作重點區域,資源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工作也已啟動。為此,地方政府應積極呼應和配合國家地質工作的開展,借鑒有些省份設立地勘專項基金的好做法,從省級財政預算,省留成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和采礦權登記費、使用費,礦權出讓的價款等收入中形成基金來源,重點用於開展爭取國家立項的前期工作及地方急需的礦產資源勘探工作。

作者簡介

王小烈,江西省地礦局局長,高級工程師。

Ⅲ 上海均瑤集團的社會責任

均瑤集團成立於1991年7月,至今已走過了十六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均瑤集團主營業務為航空運輸、營銷服務,涉及置業、投資等領域,是一家為客戶創造超出人們想像的價值,致力於成為卓越的國際化的現代服務業企業集團。均瑤集團現有員工5000多人,2005年度營業收入名列中國民營企業百強。
均瑤三峽投資等光彩項目和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基金的實施,為中西部的和諧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今天,三峽大壩已建成發電,中國的成就舉世矚目。而當2000年初,前任董事長王均瑤參加「光彩事業庫區行」,庫區移民急切就業的情景還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國家實施三峽重點工程的成功關鍵,就是移民的安置,移民就業問題成了一項事關國家決策成功與否的社會問題。這些,都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經過決策,均瑤集團宣布在壩區的宜昌市投資興建乳業基地,重點幫助解決庫區移民的就業難題。
經過四個多月時間的建設,2000年4月,宜昌乳品公司一期工程竣工投產。2001年又從瑞典引進三條利樂包生產線。目前,宜昌乳品公司二期、三期工程已全部竣工投產,已形成了年產11.6萬噸的生產能力。
建設乳業基地的目的之一,是打通上下游供應鏈,從而更多地解決移民就業的問題。隨著乳業基地的建成,我們在三峽庫區實施了「萬戶奶牛養殖計劃」,奶農生產的牛奶由基地包收,養牛全程跟蹤服務。在奶農缺錢無法啟動的時候,由均瑤集團給予擔保,說服銀行提供貸款,以後每月從奶農的奶款中扣除還貸;同時還用政府的稅收補助為奶牛買保險等等,一系列的舉動創新了支農模式,解決了奶農的後顧之憂。
2001年7月在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移民安置及對口支援工作會議上,均瑤集團前董事長王均瑤被評為「支援三峽庫區建設先進個人」,並受到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副總理吳邦國的親切接見。
在那次會議上,均瑤集團又當場簽約決定在當陽投資建設新的乳品加工基地,該項目被列入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光彩三峽行」重點關注和跟蹤的項目。項目首期投資5000萬元,主要生產塑瓶奶系列產品,年生產能力達3500噸。首期建成投產後將安置500人就業,發展1000戶農民養殖奶牛,帶動5000人脫貧致富。2002年9月當陽乳品基地投產,它的投產無論對解決三峽庫區的移民安置,還是對繼續發展三峽庫區的農業產業化,促進當地的農業結構調整,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三峽庫區,均瑤集團擁有宜昌、當陽兩個乳品加工生產基地和一個示範牧場,已累計完成投資近2個億,年加工鮮奶能力達12萬噸,形成了集種植、養殖、深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幾年來實現產值6.45億元,上繳國家稅收3195萬元,盤活國有資產近千萬元,間接帶動和盤活各類配套企業數十家。
為提升基地的整體管理水平,集團專門聘請了中介機構對基地的生產、技術、質量等各項管理進行了系統規劃和整改,並於2002年底通過了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3年,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列入農產品深加工重點企業。
為盡量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實現就地招聘。為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把主要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分期分批送到上海、無錫、溫州進行培訓,並組織庫區生產基地的主要生產技術骨幹赴澳大利亞接受系統培訓。目前,除少數重要的技術崗位還暫時由集團派出人員擔任外,集團派往庫區的人員大部分都已撤回,基地基本上實現了管理人員的本地化。
均瑤集團三峽投資以來,共有1000多移民直接就業,帶動了產業鏈就業人數5000多人,其中出現了不少率先致富的示範戶,43歲的冉以權從巫山移民到夷陵八寶山村,受益於這種支農模式,購進奶牛16頭成為養牛大戶,率先致富了。
通過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組成的產業鏈,既長期有效地解決了大量移民就業的難題,又有效拉動了三峽壩區的經濟發展。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基金
2003年,國家號召支援西部,共青團中央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集團捐款1000萬元設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基金」,成為這項計劃實施以來獲得的最大一筆社會捐款。
西部計劃實施後,許多大學畢業生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紛紛報名參加這項計劃,無數社會各界的朋友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大力支持這項計劃,他們所釋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均瑤集團,作為一傢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我們理應在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愛國偉業中盡我們的綿薄之力,我們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均瑤基金主要用於支持西部計劃191個「均瑤基金資助貧困縣」項目辦公室做好志願者服務期間的日常管理工作,對大學生提供日常的物質支持。並以此設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獎」,每年對圓滿完成西部服務任務的優秀大學生志願者進行表彰和鼓勵。
受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基金扶持,今年有7000多名大學生完成了為期兩年的志願者服務,又有11300名大學生走向西部實踐。均瑤集團將繼續完成為期5年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基金》承擔的責任。迄今,已經有3萬余名大學生到西部基層服務,促進了人力資源的東西互動、城鄉互動,促進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社會新風的形成。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基金是一項純粹的社會公益,是均瑤集團對社會承諾的又一體現。
立足於社會責任的高度,架構企業發展的長遠戰略
與其它企業實施社會公益和慈善活動的思路有所不同,均瑤集團並不是等到企業發展到相當規模以後,才開始考慮社會公益活動,而是始終將社會責任的理念融合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企業新項目設立的立項,從不僅從利益的角度出發,而總是與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作用和長期社會效益緊密結合。
均瑤三峽投資成為中國光彩事業的案例。也成就了我們的「湖北情節」。湖北是我們上海掛鉤聯系的中部省份,我們把在湖北的投資作為公司的戰略。在庫區的乳業基地布局的同時,我們又參與了開發三峽旅遊資源的工作。
2003年6月,宜昌均瑤國際廣場奠基,從三峽地區缺少的旅遊服務項目入手,設計了集酒店、商場、劇院三位一體的標志性建築物,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為當地的商業的提升和旅遊服務的配套作出很好的示範,劇院定位當地重要大型公共活動的主要場所。
經過緊張的施工,2006年10月已經完成裙樓結頂,現在繼續主樓建築的同時,正在抓緊裙樓的裝飾施工。明年,均瑤國際廣場將成為當地承辦的第六屆中國藝術節的會場,為提升三峽大壩建成後,宜昌周邊地區的旅遊經濟,提高經濟發展的速度,將發揮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2005年,我們參與了中部地區國有資產改制,整體收購武漢市漢陽區房地產公司。這是一家專門建造經濟適用房的國有企業,承擔著當地政府的舊城改造任務。改制後依然主營經濟適用房。在收購暨轉制的儀式上,湖北省、武漢市的領導對均瑤集團在湖北的持續投資,特別是由此帶來的社會效益給予高度的評價。
光彩事業對接全球契約,民營企業打造誠信通行證
2001年10月,均瑤集團在三峽投資中改善移民生存狀態的創新行動,作為案例在聯合國全球協議論壇上發言介紹。當時,集團董事長作為中國企業聯合會推薦的唯一的民營企業代表到英國倫敦參會,並當場遞交了包括就業、環保等內容的聯合國全球契約承諾書。
聯合國全球契約是1999年1月由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出,並於2000年7月在聯合國總部正式啟動的。安南稱全球契約是「企業誠信的全球通行證」。我們認為,中國的光彩事業與全球契約具有相同的理念。
為此,我們確立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積極參與光彩事業,秉承義利兼顧的理念,尋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點,在光彩事業中發展壯大,向社會貢獻一個健康穩定的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是為促進和諧社會盡一份力,這也是企業家的職責
「百年」理念延伸到教育領域
「均瑤」是民營經濟中一個響亮的品牌。品牌,是經過漫長的文化積累和沉澱所形成的一種品質,無論是名企還是名校,品牌都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首要要素,其發展也終應是一個不斷打造、維護、完善、發展的過程。構建民辦教育的個性化品牌,是民辦教育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的必然要求。均瑤集團於2005年參與了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和中學的教育改制,對於這兩所本身已形成了良好的辦學品牌的學校,現在與企業聯手走進了市場,民辦教育成為對均瑤集團的補充與完善,均瑤也將進一步提升其教育品牌的內涵,使其獲得真正長足的發展。均瑤集團希望在這兩強品牌的聯手、融合、互動方面孜孜不倦地做探索,走出一種嶄新的模式。通過引進國外PYP和MYP教學模式,再加上語文,探索更適合中國國情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國家培養明天人才服務。這個項目並不納入企業的一個產業,而是把它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延續,我們將把這兩個學校打造成可持續發展、可持續承擔社會責任的教育品牌。均瑤要造「締造百年老店」,做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民辦世外小學和中學要建成「百年名校」,做可持續發展的學校。
風物長宜放眼量,企業的提升是無止境的,教育的提升也是無止境的。沒有市場對教育類似於河流的自凈和選擇功能,單純地依靠行政力量來打破當前教育的堅冰將是多麼困難。民辦教育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對擴大就學機會、促進制度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還可以為公辦學校的教育改革探路搭橋,提供新支柱。均瑤會竭盡全力地盡自己的社會責任。
「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給子孫後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給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子孫後代。」(《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年度報告。序言》均瑤集團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當前的現狀和透視未來的趨勢,持教育利益國民化的力量,以民間資金來積極推動民辦教育的發展。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均瑤集團已經走出了辦企業賺錢改善物質生活的局限,已經將企業走向與國家的產業導向結合在了一起,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將承擔社會責任作為百年企業應該肩負的一種分工,為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作出更大的貢獻。 1994年4月積極響應「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倡議發起的社會扶貧事業,以廣大民營企業家為參與主體,並吸引港澳台僑工商界人士共同參與。光彩事業的組織機構——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是在國家民政部注冊的非盈利性社團法人組織、2000年取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到目前為止,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市)中,已有27個省級光彩事業促進會組織。
光彩事業的宗旨是先富幫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光彩事業的精神是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義利兼顧、德行並重,發展企業、回饋社會。
光彩事業以市場經濟的方式,投資扶貧的行為,以參與西部大開發為重點,把非公有制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等優勢同「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勞動力等優勢結合起來,以項目投資為主要形式,並通過包括捐贈在內的多種方式,開發資源、興辦企業、培訓人才、發展貿易,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進步。
據不完全統計,到2003年參與光彩事業項目投資的民營企業家、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港、澳、台、僑工商界人士已達10994人,實施光彩事業項目7377個,到位資金314.59億元,培訓人員148.99萬人次,安排就業134.48萬人,捐資辦學及公益事業47.56億元,幫助350.73萬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
十幾年來,光彩事業順利發展,經歷了「考察推動」階段、「項目推動」階段,現在進入了「組合推動」階段,形成了以項目的選擇、考察、論證、實施為主,輔之以政策協調、資金支持和服務咨詢的實施方式,在中西部地區形成了「一線、一片、多點」的項目布局。廣大民營企業家在參與光彩事業的實踐中,勇於開拓,大膽探索,不斷拓展光彩事業的新領域,因地制宜,創造出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扶貧開發模式,主要有農業開發扶貧、投資辦廠扶貧、科技開發扶貧、市場開發扶貧、人才培訓扶貧、再就業扶貧、招工扶貧、移民安居扶貧等模式。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作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非政府組織成員,先後10次組團參加聯合國特別聯大會議和一些聯合國組織的非政府組織會議。聯合國經社部曾多次組織有關專家來華考察光彩事業。2001年,經聯合國經社部提議,並與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合作,在北京共同舉辦了「光彩事業邁向新世紀國際研討會」。來自20多個國家的4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並進行了實地考察,對光彩事業給予了高度評價。先後與聯合國經社部和西藏自治區政府聯合召開了「扶貧與環保」國際研討會,與聯合國經社部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聯合召開了「東北亞地區社會發展對策」國際研討會。同時,還邀請美國合作住宅基金會(CHF)兩次到中國考察,雙方就合作進行低成本住房建設和小額信貸扶貧進行了多次富有成效的洽商。
為表彰中國光彩事業在貧困地區的扶貧攻堅、經濟發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1999年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並獲得國際永久編號(7497)的小行星,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被命名為光彩事業星。

Ⅳ 5000字溫州改革開放30年的變化

(四)發展民營經濟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實現形式。發展民營經濟,植根於民生、民力、民資,把發展"為了人"和"依靠人"很好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人的發展慾望。溫州發展靠的是溫州人和溫州人精神,而溫州人和溫州人精神結合最完美的是溫州的企業家。"人人想當老闆、人人爭當老闆、人人都有創業沖動",這是溫州發展的動力源、活力源。

(五)溫州發展民營經濟為全國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啟示。過去,溫州發展民營經濟的路走得比較艱難,不僅是摸著石頭過河,有時候還要背著包袱過河,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沉痛的教訓。溫州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不斷地給他人以啟示,這也是溫州的一個貢獻。可以說,
州之所以沒有其他一些城市那樣大的就業壓力,主要得益於民營經濟的發展。
產業演進上,由增量向提質轉變。主要表現在:(1)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明顯。經過多年的發展,溫州已形成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已建成"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汽摩配之都"等35個全國性的生產基地。(2)產業鏈向高端延伸。一些傳統產業出現了產品向產業鏈的高端延伸的趨勢。像低壓電器行業,逐步向低中高壓成套裝備轉變;汽配行業原來只搞汽車低檔零件,現在向高檔零部件和專用車、房車等整車產品發展;泵閥行業開始進入高壓高溫的石油化工、天然氣等行業。(3)品牌附加值明顯提高。過去企業產品競爭主要靠"以價取勝、以量取勝",現在上規模的企業更多的是靠"以質取勝、以品牌取勝",全市已擁有151個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
發展動力上,由模仿向創新轉變。過去溫州企業產品技術主要靠仿造,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自主創新。溫州企業已與國內外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有許多產品已進入航天、核電等高科技領域。過去溫州民營企業沒有一家上市企業,現在有上百家企業積極准備上市。企業與國外同行合作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已有一大批企業與世界500強、國際知名公司成功進行合作。
市場形態上,由有形向無形轉變。溫州民營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市場帶動的。過去是在市內建立專業市場,現在已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連接世界的溫州人營銷網路。在中國168個城市建立了溫州商會,在中國各地都有溫州企業的專賣店、代理商,這是溫州一個獨特的優勢。2007年,溫州通過溫州人自己的營銷網路銷售的產品銷售額超過6000億元。目前70%-80%的溫州產品是靠溫州人的營銷網路來銷售。溫州民營企業像森馬、美特斯·邦威等集團都在搞虛擬經營,並且搞得相當成功。

經營能力上,由體力向智力轉變。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堅持與時俱進,與企業一同成長,經營理念和自身素質都得到了不斷提升。(1)學習意識明顯增強。過去企業家是"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現在企業家是"白天當老闆、晚上看黑板",注重學習,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2)創新意識明顯增強。過去溫州的企業主要從事技術含量比較低的輕工產品生產,現在非常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去民營企業家所有的事情都事必躬親,現在很多都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建立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3)規則意識明顯增強。現在的溫州企業家能夠按照法律辦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按照國際規則辦事,注重產品質量、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安全生產。(4)社會責任意識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溫州民營企業家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捐資助學、扶貧濟困,主動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溫州的民營企業踴躍支持抗震救災,捐款捐物3.8億元,並積極為災民提供就業服務。
我們的對策措施是"三句話":(一)穩運行、保增長。就是採取有效措施,抓好經濟運行,確保經濟平穩增長。(1)拓市場。充分發揮溫州以生活必需品為主的產品優勢、溫州人建立的遍布世界各地的營銷網路優勢和在外經商創業的溫州人優勢,抓住金融危機背景下發達國家居民消費需求結構調整和國內擴大內需的機遇,大力在國家擴大內需當中搶占市場,積極拓展國外新興市場。同時,我們通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拉動農村消費等途徑,搞活本地市場。(2)抓投入。全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增加有效投入。對接國家和浙江省增加政府投資計劃,推出一批重點投資工程實施計劃。(3)優服務。開展"政企聯動、攻堅克難"企業服務年活動,發動各級幹部深入企業,切實為企業發展加油鼓勁、排憂解難。今年6月份以來,我們市縣鄉三級領導已走訪了6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幫助企業解決了200多個用地、融資、電力供應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

Ⅳ 「貿易摩擦對溫州中小出口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的選題背景和意義

所謂貿易摩擦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國與國之間在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在貿易平衡上所產生的,一般是一國的持續順差,另一國的逆差.或一國的貿易活動觸及或傷害另一國的產業.
2005年,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加劇,中國連續11年位居全球貿易摩擦目標國榜首,全年共有18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發起「兩反兩保」調查63起,涉案金額21億美元。從涉案產品看,主要集中於輕工、紡織、機電等我國具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其中尤以紡織品貿易摩擦更為突出。近年來,我國摩擦產品種類一直在不斷增加,機電、高科技產品出口增長迅速,成為新的摩擦熱點,例如汽車、醫葯產業等。同時貿易摩擦不斷擴散,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也呈上升趨勢。在表現形式上,技術性貿易壁壘、環境壁壘和知識產權壁壘成為貿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中國貿易爭端壓力從何而來?從統計數據上看,2005年,我國貿易順差達到了1018.8億美元。不可否認,貿易順差確實加劇了貿易摩擦,但順差並不是導致摩擦的根本原因。我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造成了對原有利益格局的沖擊,貿易摩擦在所難免。加入世貿組織後,發達國家由於承諾對中國開放市場,給其國內企業和相關產業造成壓力,為保護國內企業,許多發達國家便採取貿易爭端的方式為國內企業贏取空間和時間。WTO歧視規則也是我國遭受貿易摩擦主要原因,例如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紡織品特保及WTO技術、環境、知識產權相關壁壘協議等等。另外,我國產業產品結構、出口經營秩序等方面存在的自身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也容易導致貿易摩擦。
貿易摩擦數量增多並不奇怪,這是貿易增長的必然反應。但應對貿易摩擦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對貿易摩擦要有長期的思想准備,一方面要冷靜對待、看清本質,並持以平常心態;另一方面要有積極的應對措施。首先,應努力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盡可能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開辟更廣泛的國際市場。其次,要建立完善政府、企業和中介組織三者分工合作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此外,從長期來看,要大量培養應對貿易摩擦的專業人才。
相關行業要重視國際規則和標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來應對貿易摩擦,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在化解貿易摩擦中的作用,增強企業主動採取措施避免貿易摩擦的意識,進一步發揮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主體作用。行業外交是應對貿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增進理解、消除誤解、加強溝通和協商、化解摩擦、構建穩定和諧的貿易環境具有重大意義。以紡織品為例,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在解決中歐、中美貿易摩擦活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此外,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採取國際化經營戰略「走出去」,把一部分加工生產能力轉移到第三國,繞開對我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包括國際貿易摩擦矛盾比較尖銳的飽和產業、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造成競爭力優勢下降的產業,以及出現了過剩生產能力的產業,比如像紡織業、家電業等。
從貿易爭端的解決機制來看,雙邊貿易磋商機制在解決貿易摩擦中是一種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認識到依據WTO多邊規則比靠雙邊的,主要依靠政治、實力解決問題的途徑要公平、公正,因為WTO的爭端解決更講規則與程序。因此,要適當調整過去只依靠雙邊解決問題的傳統做法,養成尊重、遵守、適用多邊規則與機制的習慣,要敢於和善於在WTO法律框架下解決貿易爭端。
貿易摩擦主要的特點
首先、摩擦數量居高不下且呈增長之勢,強度也在增大。從數量上看,根據WTO統計,在WTO成員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約每7起就有1起涉及中國出口產品。近期歐盟對我國鞋類發起的系列反傾銷調查,僅僅廣東一個省的涉案金額就上億美元。
其次、貿易摩擦逐漸從傳統市場擴散到新興市場。美國、歐盟、日本、東盟和加拿大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國,這些出口市場仍是今後貿易摩擦的「主戰場」,雙方的貿易關系將會出現「發展中摩擦,摩擦中求發展」的局面。而我國對俄羅斯、印度、南非、墨西哥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年遞增在25%以上,與這些新興市場的貿易關系將會呈現「大問題不多,小問題不斷」的局面。
再次、貿易摩擦的將從單個產品逐漸擴散到產業,最後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外貿發展的早期和中期,貿易摩擦更多是集中於單個產品。隨出口產品品種的不斷增加,出口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和改善,我國與國外的貿易摩擦開始針對某些產品群或產業。而且,在今後的貿易摩擦中考驗的已不單純是平息貿易爭端的能力,更主要的將是考驗制定政策和創建制度的水平。
最後、貿易摩擦的直接誘因將呈現多形態性。貿易摩擦多發期的到來有它的必然性。貿易摩擦增長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是密不可分的。它是我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一個副產品、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一種負反應,與我國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有一定的關聯性。對於一個貿易大國來說,貿易摩擦多是一個常態,關鍵是如何合理解決。
從發展趨勢看,今後外國與我國在農產品、紡織品、金融服務,高技術等領域,在出口量、世貿組織承諾、政策透明度等政策協調方面的摩擦還將加劇。
國際貿易摩擦的新特點
當前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呈現兩個新特點:(1)正在上台階;(2)日趨激烈化。上台階是指正在上第三個台階。第一個台階是關稅壁壘、行政保護措施。世貿組織使所有成員大大降低了關稅,努力取消行政保護措施。因此,這種初級貿易摩擦形式和手段已經大大弱化。第二個台階是世貿組織允許各成員採取的3種合法的貿易保護手段--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方興未艾,同時,一些針對中國的特別保障措施以及貿易轉移、市場擾亂、市場經濟地位等手段和概念也在頻頻發生與使用。目前,貿易保護措施又上到新的第三個台階:技術性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摩擦過去也有,但現在比過去更加廣泛化、常規化。
在國際貿易競爭中,使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的各種目的和各種貿易壁壘形式交織在一起,使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復雜化、尖銳化。技術性的貿易壁壘措施是更具名義上的合法性、合理性、巧妙性,是更加冠冕堂皇的貿易壁壘手段。
在全球貿易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以技術法規、技術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調整貿易利益的重要手段。
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有其科學的定義。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是一國(地區)為維護公民、動植物、環境安全、防欺詐、保證產品質量和貿易秩序而採取的強制性的或自願性的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將對其他國家(地區)的商品、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進入該國(地區)市場產生影響。狹義的技術壁壘主要是指世貿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規定的技術法規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廣義的技術壁壘不僅包括世貿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還包括動植物及其產品的檢驗和檢疫措施,包裝標簽標志要求、綠色壁壘、信息技術壁壘等,它們也經常以技術法規、標准、合格評定程序形式出現。
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手段有兩種作用。一種是正確使用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維護本國產業的合法權益。另一種是過度使用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兩種目的使用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使技術性貿易摩擦形勢復雜化。
使用其他貿易壁壘手段也同樣存在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國家、地區,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貿易壁壘措施,就使得當前國際貿易摩擦更加頻繁化、復雜化、尖銳化。這將成為今後較長時期內的一個總趨勢、總特點。
國際貿易摩擦的新形勢
上述趨勢和特點,在當前與我國相關的國際貿易摩擦的各個方面都有較突出的表現。
(一)與我國相關的貿易摩擦的總體情況
(1)我國運用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面對激烈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貿易救濟手段也成為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中國對進口產品共發起反傾銷調查43起,保障措施調查1起。案件涉及化工、鋼鐵、輕工、紡織、電子五大行業共35類產品,其中2/3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業。國內參與案件申請的企業已近200家,遍布全國25個省區市。在國際貿易摩擦中,我國政府和產業界以及中介組織等逐漸學會了運用國際通行規則,加強了對自身的合法保護,同時也有效地遏制了國外對我國發起的貿易摩擦。
(2)我國遭受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近10年來,中國已經連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而且一些國家還越來越多地利用技術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等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商品設限。根據世貿組織統計,1995~2004年,中國始終是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1979~2004年,已有30多個國家(地區)發起了700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調查近600起,反補貼調查5起,保障措施調查50餘起,特保調查10餘起,涉及商品4000多種。2004年,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了59起「兩反一保」(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調查。10年來,累計涉及我國出口近3000億美元,而且影響還在積累和擴大。
(二)我國2/3的機電出口產品將受到歐盟環保雙指令影響
2003年2月13日,歐盟頒布了ROHS指令和WEEE指令,並於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下半年開始實施。歐盟雙指令的實施將對我國2/3的機電出口產品造成重大影響。我國政府也於2005年7月28日正式發布《電子電器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行業標准》,該系列標准於2006年1月18日起實施,以幫助我國企業盡快提高和適應新的國際貿易環境。這是國際上首批發布的應對歐盟兩指令的行業標准。該系列標準的發布,有利於規范我國出口產品的檢測工作,促進和優化電子電器產業的技術更新和產品出口結構。由於該系列指令的干預度不大,主要依靠企業自主應對,因此出口企業應聯合起來,集體委託歐盟特別是東歐國家的回收企業代理回收,以降低報廢設備回收成本。
(三)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是摩擦的典型事例。2003年9月,美國紡織品製造商協會等組織提出針對中國針織布、胸衣和袍服實施保障措施的申請。2004年8月1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正式受理該申請。2004年11月18日,美國政府啟動了貿易保障條款。美國發難的主要依據是中國入世承諾中的「特別保障條款」,即如果中國在一段時期內某種商品出現「市場擾亂」,進口國可以採取臨時保障措施。盡管目前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已經落幕,輸美紡織品已經通關,但類似的事件並沒有終結,其他產品還有被發起「特保」的可能。
(四)美國將收緊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
美國商務部透露,依照近期將出台的新出口法,美國將收緊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的禁運范圍,同時「出口許可證」的受限范圍也將從目前佔全部出口的1.5%升至10%以上。
(五)中歐鞋業爭端
近些年,中歐貿易爭端頻發。中歐成功解決紡織品貿易糾紛後的2005年6月,歐洲各地的製鞋業者舉行示威,抗議自中國進口的皮鞋數量自2005年年初起激增近7倍。歐盟貿易代表曼德爾森向歐盟委員會建議啟動針對中國鞋的「反傾銷」調查。目前,歐盟延遲對中國鞋設限,主要由於中歐雙方在貿易數據上存在著較大差距。歐盟對於中國六大類鞋類產品的具體進口數據仍在調查確認中。據歐盟公布的進口中國鞋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4月,歐盟進口中國鞋產品平均增幅為700%;而來自中國海關的統計數字顯示,同期中國對歐盟鞋類產品出口3.3億雙,同比僅增長3.1%,原受歐盟進口配額限制的鞋類出口增長27%,與歐盟的統計數據相差甚遠。
(六)中美鋼鐵業爭端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剛結束,中國鋼鐵又因對美出口激增而被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前不久向中國鋼鐵企業發出美國可能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預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5年1~4月,中國對美鋼鐵出口同比增長247%。在中國等7個有「傾銷」嫌疑的國家中,巴西、加拿大已經受到傾銷指控。美國商務部開始就中國鋼材「擾亂」美國市場搜集證據。
(七)中美知識產權保護爭端
知識產權壁壘是阻礙中國產品出口的另一隻「攔路虎」。以打擊知識產權侵權為主的美國「337條款」已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威力,2005年上半年,已有7種中國產品被立案調查,包括DVD、拖拉機、葯品、汞電池、油墨列印機等。337調查耗時短、打擊面廣、應訴復雜、訴訟費用高(一般都在百萬美元以上),單個中國企業應訴難度較大。而不應訴就視為敗訴,產品將受阻於美國市場。
(八)中日紡織品爭端
中日紡織品爭端過去是激烈的,將來也是激烈的。激烈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日本制定了一套針對中國紡織品的特別措施。為防止後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大量湧入日本市場,日本在2004年制定了《應對中國紡織品特別措施》。該措施規定,以最近1年中國對日出口紡織品的數量為基數,其增長幅度不能超過7.5%,毛製品不能超過6%。一旦中國產纖維紡織品對日出口劇增,超過此幅度,就可能擾亂日本紡織品市場,日方將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進口數量限制。日本的該措施應引起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重視,而且一個企業重視不起作用,必須依靠團體力量,實施總量控制,進行談判調整。
(九)反傾銷應訴不斷有新成果,這將增強我國企業反摩擦的信心
最近,歐盟對我國的鑄鐵產品,主要是井蓋類鑄鐵產品作出反傾銷終裁。我國河北等地有5家企業獲得了市場經濟地位並得到零稅率。另有5家企業獲得了18%~37%的單獨稅率。涉案企業積極應訴取得了良好效果。
(十)總體貿易摩擦態勢仍在加劇
在我國進出口貿易繼續快速發展的同時,與美、歐等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2005年上半年,我國遭受的貿易救濟措施已經超過了2004年同期。而且總體貿易摩擦態勢仍在加劇,形勢更加復雜化,花樣也不斷翻新。技術標准、檢驗檢疫、環保要求、社會責任、勞工福利、動物福利等都成為國外對我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的借口。貿易摩擦除了針對產品及其價格外,已經開始涉及到中國的體制和制度,最突出的是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攻擊,體現出貿易摩擦有深入和升級的趨勢。這些摩擦從表面看是競爭激烈引起的貿易摩擦升級,深層次看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受制約程度加深,因此,國內企業應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大環境並不完全是機遇,還有挑戰、遏制和限制。中國企業了解這種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國際貿易摩擦的新對策
面對日益頻繁、復雜的貿易摩擦,我們如何應對?本文提出15條新對策供參考。
(一)戰略上冷靜觀察,戰術上積極應對
應該看到,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和對外貿易量較快增長,出現貿易摩擦是必然現象。我們應當冷靜觀察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研究駕馭貿易爭端的規律,制定我們的貿易戰略,爭取國家對外戰略的制高點和產業的高端利益。各地、各級政府貿易主管部門制定貿易摩擦應對戰略極為重要。
積極組織起來,加強應對指導,培訓應對技能,提高應對策略,增強應對積極性,戰術上做到知己知彼,不斷打勝仗,開拓新局面。中介機構把產業界、法律界、研究界團結起來、組織起來,積極應對新的貿易摩擦義不容辭。
(二)推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中國外貿快速發展,但是,粗放型的模式必然要受到中國自身的資源條件等限制,因此,必須向「效益導向型」轉變,要以質取勝、以高技術取勝。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緩解貿易摩擦的治本之策。國家應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引導對外貿易總體格局和出口企業加快向效益導向型轉變。
(三)加強商、協會職能,加快中介組織法制建設
在應對貿易摩擦中,加強商協會職能,對於搞好行業自律十分重要。目前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加強商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法律地位。一是要制定商協會法,確立商協會的法律地位。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商協會法。商協會工作無法律依據,無明確的發展前途,無法定的許可權與能力,以積極組織企業更好地應對貿易摩擦和加強企業自律,促進企業的規范貿易。二是確立商協會組織的進入制度。中介組織應分兩類:(1)公法中介組織,企業必須加入,為義務制;(2)私法中介組織,為自願制。由此可以全部覆蓋企業面,使之全部進入中介組織,以利於加強組織和管理。還可使公法、私法中介組織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公法中介組織強化管理,可徹底消滅多年來企業間出口「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自毀長城、損人害己、損害國家利益」的頑症。可以使私法中介組織認認真真地為企業服務,否則企業可以退出其組織,對私法中介組織以「致命」的壓力,工作會搞得好一些。
(四)善用規則,主動出擊
應對貿易爭端不僅要在既定的規則下解決已發生的貿易爭端,而且應積極參與制定規則、改進國際貿易規則。從規則上消除對我國出口不利的根源,從源頭上降低貿易摩擦的風險。變被動為主動,變後期應對為前期預防。在世貿組織中,迄今我國被動應對較多,主動出擊較少。為了降低貿易摩擦案件數量,爭取控制貿易爭端的主動權,我們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世貿規則的制定與修改。在制定和修改規則時,應當更多地徵求國內產業和中介組織的意見,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五)收集國際標准和技術法規,制定我國應對策略
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大、涉及面廣,各國都非常重視。美國和許多國家都主動向國際組織和重點國家派出代表,調查研究相關組織和國家的標准、技術法規和認證的情況;日本、韓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特別重視各國標准化和認證工作的發展動向,以便研究對策。因此,我國應建立專門的機構,收集研究主要貿易國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特別是那些正在制訂中的規則。同時,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咨詢點的窗口作用,收集相關的信息,了解各成員政府、工商及經貿團體採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具體規則,及早得到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的信息,制定我國的應對策略。
(六)建立世貿組織規則和技術性貿易壁壘有關的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機構,為國內企業提供服務
出口貿易涉及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越來越多,建立相應的信息服務機構,了解和掌握世貿組織各主要成員有關技術法規、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為出口企業做好咨詢服務工作,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和中介機構的一項重要任務。現在沿海地區許多省份和大城市已建立了十餘家有關的咨詢中心,為政府決策和企業出口,開拓國際市場起了很好的作用。中西部地區應當積極研究建立相關機構。
(七)盡快建立我國的技術標准和法規體系
用技術法規、技術標准、合格評定程序等手段合法地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經濟安全,已經成為國際通行做法。在國際貿易中,利用標准爭奪市場是屢見不鮮的。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已經提前到了研發期。俗話說:「一流企業搞標准,二流企業抓專利,三流企業創品牌,四流企業賣產品」。我國是一個大國,建立我國的技術標准和法規,健全和完善認證制度,具有人口數量基礎和國際意義,要在標准制定權上「占天時、奪地利、掌握制空權」。
(八)推行認證制度,整頓認證秩序
推行認證制度,有利於提高企業管理和產品質量水平,獲得國際市場信譽。要積極推行國際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產品認證,重視ISO9000系列標准認證工作。這些都是廣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當中的重要內容。目前,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或政府采購對供應商提出有關環境認證的要求,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要求所屬的公司和供應商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通過認證。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環境產品認證,被稱為「雙綠色戰略」的認證,是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綠色通行證」,國家應當加大力度予以推行。
目前,我國的認證制度和機構需要整頓。認證制度與收費制度不規范,認證流於形式,受證企業質量依舊低下。此類現象越來越多,不符合國際規則,也不符合標准本身,需要認真整頓,保證認證制度的良好前景。
(九)加強我國產業安全工作
加強調查研究和借鑒國外經驗的工作,制定產業安全的政策措施和健全相關制度。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消除不公平競爭的最終目的之一是維護我國產業安全,而政策措施和制度是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和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手段。從維護國家和產業的長遠利益來看,必須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和健全相關制度。
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應當積極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要加強對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的研究,掌握新的貿易和技術標准。加強與境外同行的學習交流,總結經驗、擴大思路、創新方法,制定一套能夠適應我國產業安全工作並可以充分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和措施。
(十)積極開展產業損害預警工作
加強產業損害、進出口秩序預警應對工作,設立預警協調機制。貿易救濟措施主管部門要指導產業、中介組織和地方主管部門對未立案的產業受損情況定期進行調查研究,通過預警工作,把產業安全工作前置化。
(十一)做好受損產業的跟蹤工作
加強對受損產業的指導和協調,要把促進受損產業恢復發展工作作為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還要注意抓住國內重點產業(如化工等產業)和重點產品的安全工作;建立跟蹤機制和統計制度,把指導行業開展產業安全的工作逐步提高和深化。
(十二)積極引導產業建立貿易救濟聯盟
貿易救濟聯盟是一種企業間適應激烈的貿易競爭的自救組織形式,它以社會中介機構的身份行使組織權,影響企業,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聯盟對企業的支持主要通過信息咨詢、培訓、科研支持以及貿易爭端中形成合力等形式維護會員和產業利益來實現。聯盟多以中小企業共同組建實體聯盟為主,覆蓋企業多,對產業保護力度強,及時對進口產品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採取措施,保護聯盟企業的利益。
(十三)創新市場准入制度
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要在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工作中建立市場准入制度和落後技術產業、企業退出、轉優機制,防止過度重復建設。要建立一套評估指標和技術指標,促進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有前途、有需求產品的發展。限制和不支持落後產業的進入和發展。有鑒別、有目的、有區分地保護和支持受損產業的恢復和發展。
(十四)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
加快我國受損產業的恢復和發展、調整和提高,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十分必要。
實踐證明,僅靠貿易救濟措施並不能完全、快速地消除損害,使受損產業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甚至會出現蜂擁而上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不利局面。而且一些受到損害的幼稚產業也需要大力扶持才能繼續發展。此外,為了優化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必須擁有扶持發展基金的財力支持和引導,才能實現產業的恢復發展和提高。因此,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是維護我國產業安全和促進我國外貿發展的必要條件。建立扶持發展基金制度,首先,要制定法規,建立相關制度。其次,要有國家以及恢復和發展較好的產業提供資金支持。第三,應使基金安全運行、良性循環、政企分開、規范運作。而且應制定資金使用規劃和規則,以產業政策為指導,促進對外貿易和受損產業的優化和發展。
(十五)建立我國的貿易保護體系
要制定適當的配套措施,與進口限制相協調,適當保護國內特定產業。對高技術產業、汽車產業、重點農產品等要協調運用配額和許可證管理,加強合法保護。要制定適當的配套措施,與保留的補貼項目相協調,適當保護國內產業。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多項補貼項目,包括地方預算可以提供給嚴重虧損的國有企業補貼,一定范圍的稅收減免,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用於扶貧的直接撥款和貸款,科研開發基金,部分基礎設施基金,減免稅和退稅,重要能源產品補貼,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所得稅減免,高科技企業以及貧困地區企業等所得稅減免。要運用好這些規則,適當保護國內產業。

Ⅵ 溫州市商務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商務局設12個職能處室:
(一)辦公室。處理局機關日常政務;負責重要會議的組織和局機關有關重要文件的起草審核工作;督辦商務出國(境)團組審核、申報工作;負責境內外展銷、招商重大團組的隨團後勤保障工作;承擔政務信息公開、政務督辦、公文管理、機密、保密、秘書事務、信息網路建設、外宣、政府采購、扶貧、信訪、文印、外商邀請和接待等工作;負責辦理行政復議和應訴。
(二)人事處。承擔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機構編制、組織人事、勞動工資、隊伍建設、教育培訓和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負責市商務系統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申報工作;負責市商務系統出國人員政審;承擔局機關並指導直屬單位的安全和保衛工作。
(三)綜合處。負責全市商務運行監測和統計分析;提出總量平衡、結構調整等宏觀調控建議;匯總商務統計資料,發布商務信息;研究分析國際、國內商務形勢和發展趨勢,擬定全市商務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編報執行年度進出口總值計劃;研究分析商務運行和結構調整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政策措施和相關建議;負責有關重要文件和綜合性材料的起草工作;組織協調商務課題調研工作;組織協調商務宣傳和新聞發布工作;提出年度各類考核目標、扶持資金的計劃建議,承擔商務工作績效評估。
(四)計劃財務處。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商務工作的財稅、金融、外匯、保險政策,牽頭擬訂促進商務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承擔國內外貿易、外商投資、對外投資與經濟合作的扶持資金、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負責申報和爭取國家、省有關各項商貿扶持資金;承擔局行政經費的使用管理、編制預決算並執行;承擔局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基本建設和內部審計工作;承擔對直屬企事業單位財務、資產的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協調商貿企業財務會計有關工作;牽頭協調財貿、稅貿、銀貿、匯貿、信貿等部門涉及商務工作的相關事務。
(五)商貿發展處。擬訂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牽頭協調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相關工作,擬訂規范市場運行、流通秩序的政策;推動商務領域信用建設,指導商業信用銷售,建立市場誠信公共服務平台;推進流通產業結構調整,研究擬訂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現代會展、電子商務等流通方式發展規劃、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培育和規范城市商業設施建設;承擔百貨業等傳統流通業態行業管理;承擔商貿服務業(含餐飲業、住宿業)的行業管理,指導社區商業發展;指導流通體制和流通企業改革,培育大型流通企業,促進中小流通企業發展,培育老字型大小等商貿品牌;承擔全市成品油倉儲和市區加油站行業發展規劃的制定並實施,按規定承擔成品油經營許可的初審上報及市場運行和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推廣使用甲醇汽油等替代燃油;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參與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商業欺詐工作。
(六)市場體系建設和運行處。擬訂規范市場體系的政策和規范性文件,推進流通領域標准化建設;承擔商品市場的規劃引導及提升發展,推進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和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監測、分析市場運行和商品供求狀況,負責市場預測、預警和信息發布;組織實施重要消費品市場調控,組織解決市場運行的重大問題;負責肉類、食糖等國家儲備的收儲和投放工作;指導「三綠工程」,承擔「菜籃子」產品流通的行業管理;協調酒類流通管理工作;承擔葯品流通行業管理;承擔全市突發公共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管理的有關工作;承擔商務領域行政綜合執法,指導商務舉報投訴服務網路建設,承擔12312商務舉報投訴服務;負責生豬定點屠宰工作以及屠宰行業的行業指導和管理;負責商業相關行業協會的指導;指導開拓城鄉市場、促進消費升級;指導管理拍賣、典當、租賃、內資直銷、汽車、舊貨等特殊流通行業;負責行業統計工作,分析行業經濟運行並提出建議;指導商貿行業職業道德建設。
(七)對外貿易處。擬訂、實施全市對外貿易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制定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的規劃和階段性重點市場開拓的計劃;組織實施「以質取勝」戰略;負責組織涉外經貿展銷會、洽談會、交易會和審核外貿出國團組;負責進出口市場秩序整頓、規范進出口企業市場競爭行為;指導、協調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負責對台小額貿易的管理;組織實施重要工業品、原材料和重要農產品進出口總量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協調大宗進出口商品;指導、協調全市對外貿易業務,宏觀管理全市進出口商品;參與出口商品質量管理、商標管理,推進出口品牌體系建設,實施名牌戰略;貫徹國別政策,處理雙邊和多邊貿易關系事務;協助處理國際貿易糾紛,組織實施出口基地發展戰略。
(八)外商投資和開發區管理處。參與擬訂並組織實施全市外商投資、開發區的發展規劃、政策和管理辦法;指導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組織開展重大招商活動;建立全市外資項目招商系統,對重大項目進行跟蹤和促進;督查外商投資企業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合同章程情況; 協助處理外商投資糾紛,受理外商投資企業投訴,承擔外資管理相關工作;指導和管理國家和省級開發區;承擔審核上報開發區的設立、升級、區域調整的有關工作;承擔全市外商投資和開發區的統計和分析工作。
(九)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處。擬訂並執行全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管理和監督全市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項目設計咨詢、對外援助等對外經濟合作業務;組織實施外經經營權資格年檢;負責全市對外承包工程、項目設計咨詢、對外投資等經濟合作的統計分析;負責指導境外投資發展工作;承擔本市公民出境就業管理,牽頭外派勞務和境外就業人員的權益保護工作;指導市內優勢產業到境外開展加工貿易、資源開發、設立工業園區、建立國際營銷網路、開展跨國並購、設立專業市場及產品營銷展示中心;負責境外企業和機構的年檢、年審、信息服務和交流工作;協助處理境外經貿類糾紛。
(十)科技和服務貿易處。擬訂並實施全市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優化出口結構;指導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技術改造; 按許可權辦理機電產品的自動進口許可,組織全市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研發項目的資金申報、鼓勵類項目的進口貼息;轉報技術、易制毒化學品和兩用物項進出口。參與協調全市服務貿易工作,共同制定全市服務外包的發展規劃;擬訂並組織實施服務外包的政策和鼓勵辦法;推動國際設計、服務外包發展和平台建設;承擔全市服務外包的統計和分析工作;推進文化產品出口。
(十一)公平貿易和法規處。依法承擔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與進出口公平貿易的相關工作和事務;指導協調境外對我市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的應訴;收集境外貿易壁壘信息,建立並完善預警網路和機制;承擔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調查應對工作;協助上級商務部門組織開展產業損害調查工作,指導協調產業安全應對工作,建立產業安全預警機制;依法協助商務部、省商務廳開展對涉及我市的經營者集中、壟斷行業等進行調查,並採取必要措施消除危害;指導我市企業的反壟斷應訴工作;組織有關法律培訓、宣傳和咨詢,協調處理涉及本局的法律事務。
(十二)行政審批處。承擔局相關行政審批、審核職能;負責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的審批、審核;負責外商投資企業進口物資的審批;負責加工貿易合同的審批;負責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工作;負責進出口配額、許可證、機電產品進口許可證的審核;負責設立境外企業與機構審核;負責對外承包工程項目投標(議標)的初審、上報;負責技術進出口許可的咨詢;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備案受理;負責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審批(初審);負責市區生豬屠宰廠(場)設置(初審);負責拍賣企業設立(初審);負責市本級酒類商品經營企業備案登記;負責典當企業設立(推薦)(初審)。負責審批、審核局其他事項。負責指導、協調、監督各縣(市、區)和開發區相關行政審批、審核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局機關及其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