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幫扶貧困村在貧困戶脫貧方面存在哪些困難
㈠ 當前我國扶貧攻堅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 好看網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全縣貧困村多在深山、庫區一線,群眾居住分散,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用電質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務不夠到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居住條件差等問題比較突出。從調研中了解到,一些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後,如燕子河鎮有22個組不通公路,部分村民組依賴霍山縣台區供電,村小學教學條件差,道路坡陡彎急、通而不暢,電壓不穩、供電質量差,教學設備差、師資力量弱,嚴重影響了群眾生產生活。桃嶺鄉金橋村20個組居住庫區一線,生產生活資料相對匱乏,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難以發展產業。
(二)投入不足,持續發展能力弱。一是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現有的貧困村基礎條件和資源條件都較差,多在深山庫區一線,基礎設施建設點多線長面廣,任務重成本高,且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願望迫切,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缺口大。扶貧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建設標准難以達到規范要求,影響了扶貧項目建設效益的發揮。如貧困村扶貧資金補助每年只有50萬元,只有15%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解決稍大點的工程需要,成效不顯著;產業開發補助每戶平均1500-2000元,可謂杯水車薪。二是部門資金整合難。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部門大多各自為陣,撒胡椒面,難以發揮整體效益;互助資金量少且使用面小,發揮的作用有限。三是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多數貧困村經濟結構單一,土地拋荒嚴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能人大戶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有限,持續增收能力不強。農村留守人員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貧困總戶數比例高。思想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生產經營能力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抵禦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四是制約產業發展要素多。市場、技術、信息等制約要素作用明顯,農技人員少,普及農業技術不到位,市場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難以推動產業發展。精準扶貧項目難實施,扶貧到戶產業需求項目零亂,小而散,一些養殖業項目屬於短期效應,難以形成支柱產業。群眾「等、靠、要」思想較為突出,單打獨干難以發展一體化產業項目,且收入構成不合理,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比重較高,缺乏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
(三)扶貧工作長效機制有待健全,返貧現象較為突出。扶貧開發工作與農村其它建設項目缺乏有效銜接,工作聯系、項目對接、資金整合相互之間協調不夠,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部門之間合力不夠,不少是各自為陣,統籌協調能力弱。部分行業、部門和單位對扶貧開發的思想認識、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實際效果差異性也較大,存在不平衡狀況。因病因教致貧返貧現象較為突出,貧困人口脫貧與返貧相互交織,因重度殘疾、重大疾病、年老體弱致貧佔40%以上,如燕子河鎮金沖村高血壓患者多,且因中風、偏癱使家庭貧困。「因教返貧」的現象仍是常態,中高等教育費用在農村家庭經濟支出中仍占相當大的比例,貧困人口脫貧抗風險能力弱。同時,自然災害、市場風險致貧等也占很大一部分。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是病殘、精神障礙和無勞動力戶,基本難以脫貧。
為此,建議:
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促進產業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創新資金運管機制,建立逐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規范扶貧開發互助資金管理制度,綜合運用多種政策積極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統籌各類資源,優先解決貧困地區道路不暢通、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電力質量不高、信息化落後等突出問題。要加快發展八大農業產業化項目,支持蠶桑等見效快、持續增收的產業化項目,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質量和綜合效益。將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勞動轉移培訓結合起來,科學規劃、整合資源、聯合共建、分步實施,解決少數發展養豬等功利產業項目、產業項目資金分散、效益不高的問題。探索建立貧困戶參股、入股或與龍頭企業、能人大戶、專業合作社合作發展產業項目,解決貧困戶技術資金不足、產業發展單打一的問題。
二要分類指導,堅持精準扶貧。一是做好項目精準。集中項目資金,投入到適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薄弱、有發展前景的地區,實行連片集中幫扶。要善於因地制宜,創新思路方法,加大貧困戶產業項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提倡貧困戶與龍頭企業、能人大戶捆綁經營收入,促進產業到戶做大做強。二是強化精準到戶。認真開展貧困人口界定和統計工作,摸清現有貧困人口規模、分布、構成和特點等基本情況,因戶制宜,分類指導,逐村逐戶地制定幫扶措施,切實把「精準」落到實處。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建立健全運作激勵機制。集中力量優先扶持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提高扶持標准,引導和鼓勵發展見效快、能持續增收的好項目。因殘疾、疾病致貧或無勞動能力、勞動能力低的貧困戶納入社會保障,並與農村低保、醫療救助、危房改造、就學資助和應急救助等結合起來,確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學有所教。加強教育和引導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致貧的貧困戶,激發、激活他們過上好生活的內在動力,最大限度的調動其生產生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增收致富。三是加強精準培訓。要以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為需求,與廠企聯合、與就業從業相結合,點到點指導,增強實用性,解決培訓大呼隆、學習大眾化的問題。四是精準配置資源。充分用好建檔立卡成果,建立社會扶貧信息供求對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戶、龍頭企業等社會資源到貧困村投資興業、帶動產業發展就業增收的優惠制度,引導扶貧資源准確投向,促進社會資源精準化配置。
三要進一步完善扶貧機制,促進扶貧措施落到實處。一是完善機制。要進一步履行領導職責,積極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充分發揮整村推進、結對幫扶的引領作用,調動群眾參與積極主動性,多元培育社會扶貧主體,引導資金、技術和管理向扶貧村傾斜,形成幫扶與協作、輸血與造血、制度建設與項目實施相結合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健全組織機構,加強扶貧隊伍建設,充實、穩定扶貧力量,增強扶貧工作統籌協調能力。二是加大爭取力度。要緊緊抓住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加快爭取生態補償力度,讓發展的成果實現共享。加大向上級爭取扶貧各項資金爭取力度,明確投入重點,加強資源整合,充分發揮資金的整體作用,給予貧困地區更加優惠、靈活的政策,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三是強化結對幫扶。建立健全駐村幫扶機制,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幫助制訂具體的幫扶規劃,加強資金、項目和政策的謀劃支持和對接。幫扶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協作,統籌各項產業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幫扶合力,真正讓好的政策發揮出好的效益。四是提高宣傳廣度深度。要積極宣傳推廣扶貧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事業,激發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讓扶貧事業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劉永剛)
㈡ 鄉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問題
建立健全扶貧成效考核、貧困縣約束、監督巡查、貧困退出等工作機制,組織實施對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
困難問題:貧困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等、望、靠的思想嚴重,主動發展產業、民房建設的願望不強烈,等待觀望、依賴思想嚴重存在;扶貧工作隊伍的思想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兩項制度有效銜接不夠完善,農村低保覆蓋面小,部分特殊困難群體缺乏穩定的救濟保障。
(2)所幫扶貧困村在貧困戶脫貧方面存在哪些困難擴展閱讀:
鄉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意見和建議:
營造出合力攻堅的良好氛圍。組建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團,大張旗鼓,深入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宣講,提高各級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八有一超一受益」、精準扶貧補助和貸款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知曉率。
加強督查通報。加強對扶貧工作隊員的督查,嚴格考勤制度,工作責任明確到人,解決工作隊員不固定,出人不出力,甚至人員長期無法到位的問題。充分發揮各級扶貧工作隊的作用。
㈢ 扶貧工作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扶貧開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全縣貧困村多在深山、庫區一線,群眾居住分散,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用電質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務不夠到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居住條件差等問題比較突出。從調研中了解到,一些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後。
二、投入不足,持續發展能力弱。
一是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現有的貧困村基礎條件和資源條件都較差,多在深山庫區一線,基礎設施建設點多線長面廣,任務重成本高,且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願望迫切,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缺口大。扶貧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建設標准難以達到規范要求,影響了扶貧項目建設效益的發揮。如貧困村扶貧資金補助每年只有50萬元,只有15%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解決稍大點的工程需要,成效不顯著;產業開發補助每戶平均1500-2000元,可謂杯水車薪。
二是部門資金整合難。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部門大多各自為陣,撒胡椒面,難以發揮整體效益;互助資金量少且使用面小,發揮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多數貧困村經濟結構單一,土地拋荒嚴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能人大戶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有限,持續增收能力不強。農村留守人員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貧困總戶數比例高。思想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生產經營能力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抵禦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約產業發展要素多。市場、技術、信息等制約要素作用明顯,農技人員少,普及農業技術不到位,市場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難以推動產業發展。精準扶貧項目難實施,扶貧到戶產業需求項目零亂,小而散,一些養殖業項目屬於短期效應,難以形成支柱產業。群眾「等、靠、要」思想較為突出,單打獨干難以發展一體化產業項目,且收入構成不合理,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比重較高,缺乏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
三、扶貧工作長效機制有待健全,返貧現象較為突出。扶貧開發工作與農村其它建設項目缺乏有效銜接,工作聯系、項目對接、資金整合相互之間協調不夠,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部門之間合力不夠,不少是各自為陣,統籌協調能力弱。部分行業、部門和單位對扶貧開發的思想認識、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實際效果差異性也較大,存在不平衡狀況。因病因教致貧返貧現象較為突出,貧困人口脫貧與返貧相互交織,因重度殘疾、重大疾病、年老體弱致貧佔40%以上,如燕子河鎮金沖村高血壓患者多,且因中風、偏癱使家庭貧困。「因教返貧」的現象仍是常態,中高等教育費用在農村家庭經濟支出中仍占相當大的比例,貧困人口脫貧抗風險能力弱。同時,自然災害、市場風險致貧等也占很大一部分。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是病殘、精神障礙和無勞動力戶,基本難以脫貧。
為此,建議:
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促進產業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創新資金運管機制,建立逐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規范扶貧開發互助資金管理制度,綜合運用多種政策積極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統籌各類資源,優先解決貧困地區道路不暢通、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電力質量不高、信息化落後等突出問題。要加快發展八大農業產業化項目,支持蠶桑等見效快、持續增收的產業化項目,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質量和綜合效益。將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勞動轉移培訓結合起來,科學規劃、整合資源、聯合共建、分步實施,解決少數發展養豬等功利產業項目、產業項目資金分散、效益不高的問題。探索建立貧困戶參股、入股或與龍頭企業、能人大戶、專業合作社合作發展產業項目,解決貧困戶技術資金不足、產業發展單打一的問題。
二、要分類指導,堅持精準扶貧。
1、做好項目精準。集中項目資金,投入到適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薄弱、有發展前景的地區,實行連片集中幫扶。要善於因地制宜,創新思路方法,加大貧困戶產業項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提倡貧困戶與龍頭企業、能人大戶捆綁經營收入,促進產業到戶做大做強。
2、強化精準到戶。認真開展貧困人口界定和統計工作,摸清現有貧困人口規模、分布、構成和特點等基本情況,因戶制宜,分類指導,逐村逐戶地制定幫扶措施,切實把「精準」落到實處。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建立健全運作激勵機制。集中力量優先扶持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提高扶持標准,引導和鼓勵發展見效快、能持續增收的好項目。因殘疾、疾病致貧或無勞動能力、勞動能力低的貧困戶納入社會保障,並與農村低保、醫療救助、危房改造、就學資助和應急救助等結合起來,確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學有所教。加強教育和引導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致貧的貧困戶,激發、激活他們過上好生活的內在動力,最大限度的調動其生產生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增收致富。
3、加強精準培訓。要以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為需求,與廠企聯合、與就業從業相結合,點到點指導,增強實用性,解決培訓大呼隆、學習大眾化的問題。
4、是精準配置資源。充分用好建檔立卡成果,建立社會扶貧信息供求對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戶、龍頭企業等社會資源到貧困村投資興業、帶動產業發展就業增收的優惠制度,引導扶貧資源准確投向,促進社會資源精準化配置。
三、要進一步完善扶貧機制,促進扶貧措施落到實處。
1、完善機制。要進一步履行領導職責,積極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充分發揮整村推進、結對幫扶的引領作用,調動群眾參與積極主動性,多元培育社會扶貧主體,引導資金、技術和管理向扶貧村傾斜,形成幫扶與協作、輸血與造血、制度建設與項目實施相結合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健全組織機構,加強扶貧隊伍建設,充實、穩定扶貧力量,增強扶貧工作統籌協調能力。
2、加大爭取力度。要緊緊抓住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加快爭取生態補償力度,讓發展的成果實現共享。加大向上級爭取扶貧各項資金爭取力度,明確投入重點,加強資源整合,充分發揮資金的整體作用,給予貧困地區更加優惠、靈活的政策,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
3、強化結對幫扶。建立健全駐村幫扶機制,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幫助制訂具體的幫扶規劃,加強資金、項目和政策的謀劃支持和對接。幫扶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協作,統籌各項產業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幫扶合力,真正讓好的政策發揮出好的效益。
4、提高宣傳廣度深度。要積極宣傳推廣扶貧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事業,激發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讓扶貧事業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
㈣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一、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看,一年來,全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分析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時間節點穩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各級部門主動適應新階段扶貧攻堅模式和國家扶貧政策導向,不斷探索完善扶貧開發方式方法,將精準扶貧與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生態搬遷扶貧、就業轉移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金融扶貧等系列扶貧行動,推動了各項扶貧措施的實施。各駐村幫扶工作隊認真履行職責,認真開展各項幫扶工作,特別是在貧困對象建檔立卡、一對一結對幫扶、扶貧規劃編制、扶貧項目和資金爭取、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扶貧開發、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確保了「四雙」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序進行。總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精準扶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和不足之處,還需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1、精準扶貧工作宣傳不夠。調查中發現,由於精準扶貧工作宣傳不夠深入、全面,導致部分群眾對精準扶貧工作產生錯誤的理解,少數貧困戶脫貧致富自身動力不足,「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個別非貧困戶相互攀比,競相要求納入被扶貧對象。
2、整村推進規劃編制滯後。調查中了解到,目前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規劃普遍沒有編制出來,從而帶來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不明確,扶貧項目安排缺乏科學論證,產業發展零亂,幫扶工作重點不夠突出等一系列問題。座談中,駐村幫扶工作隊同志反映,由於工作隊普遍存在人員結構單一、專業知識有限等情況,因此,對如何編制整村推進規劃、美麗鄉村規劃,深感力不從心,希望有專業人士參與和指導。
3、基礎管理工作有待加強。一是貧困對象基本信息有待完善。由於精準扶貧前期排查摸底工作時間倉促,范圍廣、任務重,使得每一個貧困對象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信息還不夠全面、准確,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二是貧困對象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由於貧困村貧困人口多,家庭情況又復雜,脫貧返貧人數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加之村一級貧困對象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因此缺少貧困村貧困人口變動情況。
4、有關扶貧政策落實難。一方面扶貧工作有關政策推進緩慢。如金融扶貧行動,每個縣市建立1000萬元小額信貸風險抵押金,由貸款銀行按照不低於1:5的比例發放貸款,此項措施鄖西縣至今沒有落實到位。整村推進重點貧困村,專項扶貧投入不低於100萬元,整合資金不低於200萬元,而目前白岩河村只到位了專項扶貧投入107萬元;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行業扶貧項目和資金整合難。整村推進,要求實施部門聯合立項、聯合審批、聯合驗收、資金直達的「三聯合一直達」管理模式,但一些部門行業認為整村推進工作主要是扶貧部門的事,因此,在項目安排時沒有把部門行業扶貧擺上議事日程,各部門各行業扶貧項目和資金的整合不夠。
5、技術支持服務引進不夠。駐村幫扶工作隊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幫助貧困村多方爭取項目、爭取資金上,而忽視技術方面的引進,喜歡新建項目,而放鬆對現有產業的改造升級,注重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輕視農業項目的發展。
6、貧困村生態扶貧搬遷進程較慢。貧困村生態扶貧搬遷指標太少,而且安置缺乏統一規劃。基層幹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已難於適應形勢發展需要。
㈤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一、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看,一年來,全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分析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時間節點穩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各級部門主動適應新階段扶貧攻堅模式和國家扶貧政策導向,不斷探索完善扶貧開發方式方法,將精準扶貧與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生態搬遷扶貧、就業轉移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金融扶貧等系列扶貧行動,推動了各項扶貧措施的實施。各駐村幫扶工作隊認真履行職責,認真開展各項幫扶工作,特別是在貧困對象建檔立卡、一對一結對幫扶、扶貧規劃編制、扶貧項目和資金爭取、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扶貧開發、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確保了「四雙」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序進行。總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精準扶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和不足之處,還需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1、精準扶貧工作宣傳不夠。調查中發現,由於精準扶貧工作宣傳不夠深入、全面,導致部分群眾對精準扶貧工作產生錯誤的理解,少數貧困戶脫貧致富自身動力不足,「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個別非貧困戶相互攀比,競相要求納入被扶貧對象。
2、整村推進規劃編制滯後。調查中了解到,目前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規劃普遍沒有編制出來,從而帶來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不明確,扶貧項目安排缺乏科學論證,產業發展零亂,幫扶工作重點不夠突出等一系列問題。座談中,駐村幫扶工作隊同志反映,由於工作隊普遍存在人員結構單一、專業知識有限等情況,因此,對如何編制整村推進規劃、美麗鄉村規劃,深感力不從心,希望有專業人士參與和指導。
3、基礎管理工作有待加強。一是貧困對象基本信息有待完善。由於精準扶貧前期排查摸底工作時間倉促,范圍廣、任務重,使得每一個貧困對象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信息還不夠全面、准確,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二是貧困對象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由於貧困村貧困人口多,家庭情況又復雜,脫貧返貧人數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加之村一級貧困對象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因此缺少貧困村貧困人口變動情況。
4、有關扶貧政策落實難。一方面扶貧工作有關政策推進緩慢。如金融扶貧行動,每個縣市建立1000萬元小額信貸風險抵押金,由貸款銀行按照不低於1:5的比例發放貸款,此項措施鄖西縣至今沒有落實到位。整村推進重點貧困村,專項扶貧投入不低於100萬元,整合資金不低於200萬元,而目前白岩河村只到位了專項扶貧投入107萬元;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行業扶貧項目和資金整合難。整村推進,要求實施部門聯合立項、聯合審批、聯合驗收、資金直達的「三聯合一直達」管理模式,但一些部門行業認為整村推進工作主要是扶貧部門的事,因此,在項目安排時沒有把部門行業扶貧擺上議事日程,各部門各行業扶貧項目和資金的整合不夠。
5、技術支持服務引進不夠。駐村幫扶工作隊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幫助貧困村多方爭取項目、爭取資金上,而忽視技術方面的引進,喜歡新建項目,而放鬆對現有產業的改造升級,注重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輕視農業項目的發展。
6、貧困村生態扶貧搬遷進程較慢。貧困村生態扶貧搬遷指標太少,而且安置缺乏統一規劃。基層幹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已難於適應形勢發展需要。
㈥ 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有哪些
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包括深度貧困問題依然突出,剩下的貧困人口脫貧難度較大,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
1、深度貧困問題依然突出。
截至2018年9月,全國仍有670多個貧困縣沒有摘帽,其中有23個地市州貧困人口超過30萬,5個地市州超過50萬,特別是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三區三州」貧困發生率高達14.6%。
2、剩下的貧困人口脫貧難度較大。
截至2017年年底,因病、因殘致貧人口分別占貧困人口總數的42.3%、14.4%,65歲以上貧困老人佔1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96.6%。特別是一些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陳規陋習尚未根本轉變。
3、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
「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道路交通、通信設施、教育培訓、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還存在不少短板。
而且,在這些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成本高、難度大,實現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難度仍然不小。
(6)所幫扶貧困村在貧困戶脫貧方面存在哪些困難擴展閱讀: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注意事項:
1、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攻堅。
要進一步加大扶貧支持力度,著力加強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為穩定脫貧創造環境和條件。對深度貧困地區進行跟蹤監測和預警評估,開展工作督導。
對深度貧困村著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吸引本土人才迴流,打造「不走的工作隊」,培育壯大集體經濟。
2、提高精準扶貧的精準度有效性。
在精準識別方面,要繼續完善建檔立卡,確保應納盡納、應退盡退,加強數據共享和數據分析,為宏觀決策和工作指導提供支撐。
在精準幫扶方面,要強化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選派和管理,著力解決駐村幫扶中選人不優、管理不嚴、作風不實、保障不力等問題,更好發揮駐村幹部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觀察:有效應對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㈦ 扶貧駐村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什麼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
1、全縣貧困村多在深山、庫區一線,群眾居住分散,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用電質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務不夠到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居住條件差等問題比較突出。
2、從調研中了解到,一些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後。
二、投入不足,持續發展能力弱。
1、是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現有的貧困村基礎條件和資源條件都較差,多在深山庫區一線,基礎設施建設點多線長面廣,任務重成本高,且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願望迫切,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缺口大。
2、扶貧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建設標准難以達到規范要求,影響了扶貧項目建設效益的發揮。如貧困村扶貧資金補助每年只有50萬元,只有15%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解決稍大點的工程需要,成效不顯著;產業開發補助每戶平均1500-2000元,可謂杯水車薪。
3、是部門資金整合難。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部門大多各自為陣,撒胡椒面,難以發揮整體效益;互助資金量少且使用面小,發揮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
1、多數貧困村經濟結構單一,土地拋荒嚴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能人大戶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有限,持續增收能力不強。
2、農村留守人員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貧困總戶數比例高。思想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生產經營能力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抵禦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約產業發展要素多。
1、市場、技術、信息等制約要素作用明顯,農技人員少,普及農業技術不到位,市場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難以推動產業發展。精準扶貧項目難實施,扶貧到戶產業需求項目零亂,小而散,一些養殖業項目屬於短期效應,難以形成支柱產業。
2、群眾「等、靠、要」思想較為突出,單打獨干難以發展一體化產業項目,且收入構成不合理,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比重較高,缺乏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