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大機關
1. 我國軍事機關包括哪些單位
我國的軍事機關:中央軍委是最高軍事領導機關,下轄聯合參謀部、政內治工作部、容後勤保障部、裝備發展部、訓練管理部、國防動員部、軍紀委、政法委、科技委、軍委辦公廳;
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十五個職能部門。
(1)我國5大機關擴展閱讀:
軍事機關體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並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設有國防部,隸屬於國務院,是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的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是國家的常備軍,主要擔負防衛作戰任務,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它的組織體制,按基本組織結構分為總部體制、軍兵種體制、軍區體制。
2. 新組建的五大戰區指揮機關在哪幾個城市
2016年軍改,將全國劃分成五大戰區:
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南京。司令員專劉粵軍、政屬治委員鄭衛平。
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廣州。司令員王教成、政治委員魏亮。
西部戰區:司令部駐四川成都。司令員趙宗岐、政治委員朱福熙。
北部戰區:司令部駐沈陽。司令員宋普選、政治委員褚益民。
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北京,陸軍機關駐石家莊。司令員韓衛國、政治委員殷方龍。
3. 我國各機關內部的等級是怎麼劃分的啊象什麼處級、廳級什麼的
簡單一點來講,從上到下,首先是國家主要領導,如中央政治局常委,最高法院內、最高檢查院等領導容。
2、省長這一級起,是省(部)級幹部:即省里主要領導或是中央某部主要領導。
3.是地(廳)級:即地級市市長級別或是省一級的局級單位領導(如省公安廳)也包括上一級單位的各分崗位主要領導:如中央某部直屬單位主要領導。4.是縣(處)級:即縣級市主要領導或縣里主要領導或是地級市局單位主要領導(如市公安局)也包插上一級單位的各分崗位主要領導或上兩級單位的下屬兩級主要領導。
5、是科級:即鄉(鎮)長等級別
也就是說級別越高的單位,其級別從主要領導級別算起,其分機關每下降一個級別其領導級別隨之下降一級。
4. 我國五大國家機關是哪5個
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軍事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國家檢察機關
5. 簡介我國5大野戰軍
中原野戰軍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及地方部隊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組編野戰軍的指示 ,1945年冬,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轄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個縱隊。1946年6月底,以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的第三、第六、第七縱隊和冀魯豫軍區主力一部,組成晉冀魯豫野戰軍。1948 年5月,改稱為中原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1949 年2月,中原野戰軍編為第二野戰軍,轄第三、第四、第五 3個兵團。第三兵團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軍;第四兵團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軍;第五兵團轄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1945年9~11月,先後取得了上黨、邯鄲戰役的勝利;1946年 7月~1947 年5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又取得破擊隴海路和定陶、鄄城、晉南、豫北等戰役的勝利;1947年6月30日~1948年10月,又取得魯南戰役勝利,隨即挺進大別山,進軍豫西,與華北野戰軍密切協同,縱橫馳騁於長江、淮河、黃河、漢水之間的廣大地區,殲滅大量國民黨軍;1948年11月~ 1949年1月,與華東野戰軍一起,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巨大勝利,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華東和中原地區。1949年4月,第二野戰軍與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並肩發起了渡江戰役,突破了西起湖口 ,東至江陰的國民黨長江防線,解放了南昌等城市和皖、贛 、浙、閩廣大地區。1949年11月~1950 年4月,在第一、第四野戰軍各一部主力部隊協同下,進行西南戰役,解放了四川、貴州、雲南、西康;隨後,又抽調一部分主力部隊進軍西藏,促使和平解放了西藏。解放戰爭時期,第二野戰軍共殲滅國民黨軍200餘萬人,其中投誠、俘虜 160 余萬人。在戰斗中,第二野戰軍官兵犧牲3.7萬餘人,其中團以上幹部200人,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東北野戰軍,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有林彪、羅榮桓、肖勁光、黃克誠、鄧華、譚政、劉亞樓、李天佑、陳伯鈞、洪學智等一批 「猛將」、「怪才」。
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政委萬毅,轄1、2、3師;
第二縱隊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轄4、5、6師;
第三縱隊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轄7、8、9師;
第四縱隊司令員吳克華、政委彭嘉慶,轄10、11、12師;
第六縱隊司令員洪學智、政委賴傳珠,轄16、17、18師;
第七縱隊司令員鄧華、政委陶鑄,轄19、20、21師;
第八縱隊司令員黃永勝、政委劉道生,轄22、23、24師;
第九縱隊司令員詹才芳、政委李中權,轄25、26、27師;
第十縱隊司令員梁興初、政委周赤萍,轄28、29、30師。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軍委又發出指示,指出:根據戰爭的發展,去年1 1月1日關於各野戰軍冠以軍區地名已不適合,決定改為按序數排列,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改稱第四野戰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1949年1月至6月,人民解放軍各部隊先後進行了整編。與此同時,在長江以南各地區堅持斗爭的4支較大的游擊隊,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分別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邊縱隊。隨後,其他地區的游擊隊也先後進行了整編,編成縱隊或總隊。
[編輯本段]歷史發展
第三野戰軍(即原華東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它是由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和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一部逐步改編擴建而成的。抗日戰爭勝利後,遵照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關於「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羅榮桓等率領山東軍區部赴東北,陳毅等率領新四軍軍部及第7師、第2師第4和第5旅、第4師第9旅、蘇浙軍區第2和第4縱隊及蘇中軍區教導第1旅等部,由華中先後北上,執行鞏固和發展山東解放區的任務。留在華中的新四軍部隊,於1945年10月25日成立華中軍區,張鼎丞任司令員,鄧子恢任政治委員,粟裕、張愛萍任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鍾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轄蘇中、淮南兩個軍區及四個軍分區,全部兵力約13.5萬餘人。同年11月10日,正式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劉先勝任參謀長,下轄第6縱隊,王必成任司令員,江渭清任政治委員;第7縱隊,吉洛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8縱隊,陶勇任司令員;第9縱隊,張震任司令員。全部兵力約4.7萬餘人。華中野戰軍在建制上屬華中軍區,在戰略行動上受陳毅指揮。
1946年1月7日,遵照黨中央的指示,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領導機關,新四軍軍長陳毅兼山東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饒漱石兼山東軍區政治委員,副軍長張雲逸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黎玉任新四軍副政治委員兼山東軍區副政治委員,陳士榘任新四軍參謀長兼山東軍區參謀長,舒同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軍區轄濱海、魯中、魯南、膠東、渤海等五個二級軍區,全部兵力約20萬人。
與此同時,組成山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治委員,宋時輪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縱隊(含第1、第2、第3旅),葉飛任司令員,賴傳珠任政治委員;第2縱隊(含第4、第5、第6旅),羅炳輝任司令員,趙啟民任政治委員;第7師(含第19、第20、第21旅),譚希林任師長,曾希聖任政治委員;第8師(含三個團)何以祥任師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總兵力約7.4萬餘人。 山東與華中我軍在統一編組的同時,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 向日偽軍進行大反攻,並堅決回擊國民黨正規軍的進犯。經過五個多月的作戰,殲敵近4萬人,解放縣城及重要市鎮約90處,鞏固和發展了華中與山東解放區。 從1946年3月起,山東和華中野戰軍在進行「百日」大練兵運動中及其以後,進一步調整了部隊的戰斗序列。5月間,中央軍委任命羅炳輝為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韋國清為第2縱隊司令員。同時,華中野戰軍第8縱隊改為第1師,粟裕兼師長和政治委員;第6縱隊改為第6師,譚震林兼師長和政治委員;第7、第9縱隊番號不變;華中第5軍分區基幹武裝及向我投誠的趙雲祥部改編為第10縱隊,謝祥軍任司令員,劉培善任政治委員。6月2日,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決定: 以第7縱隊兼蘇中軍區,第9縱隊兼淮北軍區,第10縱隊兼蘇北軍區。7月,東江縱隊等部和中原軍區第13旅,先後到達膠東和蘇皖解放區,分別編入山東和華中我軍。至此,山東與華中野戰軍13萬餘人,軍區部隊26.6萬餘人。 1946年夏季,蔣介石集中約占其進犯解放區總兵力三分之一的正規軍,即62個旅(師)約50萬人開始向我華東解放區進攻。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山東、華中野戰軍和軍區部隊,分數路迎擊進犯之敵。至1947年2月,我軍在蘇中、淮北、淮南及宿北、魯南和萊蕪等地區連續作戰,殲敵有生力量約30萬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對華東解放區的全面進攻。 1947年第一季度,山東與華中我軍進行統一整編,撤銷山東軍區、山東野戰軍和華中軍區、華中野戰軍,組成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華東軍區以陳毅為司令員,饒漱石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司令員,黎玉為副政治委員,陳士榘為參謀長,舒同為政治部主任,轄魯南、魯中、膠東、渤海、蘇北、蘇中等六個軍區及濱海分區和東江縱隊,共約36.6萬餘人。華東野戰軍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治委員,陳士榘為參謀長,唐亮為政治部主任。轄第1縱隊(含第1、第2、第3師和獨立師),葉飛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2縱隊(含第4、第5、第6師),韋國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3縱隊(含第7、第8、第9師),何以祥任司令員,丁秋生任政治委員;第4縱隊(含第10、第11、第12師),陶勇任司令員,王集成任政治委員;第6縱隊(含第16、第17、第18師),王必成任司令員,江渭清任政治委員;第7縱隊(含第19、第20、第21師),成鈞任司令員,趙啟民任政治委員;第8縱隊(含第22、第23、第24師),王建安任司令員,向明任政治委員;第9縱隊(含第25、第26、第27師),許世友任司令員,林浩任政治委員;第10縱隊(含第28、第29師),宋時輪任司令員,景曉村任政治委員;特種兵縱隊,陳銳霆任司令員,張潘任政治委員。 另外,原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改為第11縱隊,兼蘇中軍區(轄第31、第32旅和三個軍分區),管文蔚任司令員,吉洛任政治委員;第10縱隊與蘇北軍區一部合編成第12縱隊,兼蘇北軍區(轄第34、第35旅和三個軍分區),陳慶先任司令員,曹荻秋任政治委員。
整編後,華東野戰軍約有27.5萬餘人(不包括第11、第12縱隊)。
從1947年3月起,蔣介石先後集中24個整編師、60個旅約45萬人向我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4月下旬,華東野戰軍在泰安殲敵第72師。接著,轉移至蒙陰、新泰和萊蕪以東地區隱蔽集結。至7月底,舉行了孟良崮及南麻、臨朐等戰役,殲敵近8萬人,其中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軍精銳整編第74師3.2萬餘人,基本上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1947年8月,遵照黨中央關於將戰爭引向蔣管區的戰略方針,中共華東野戰軍前委確定:
以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縱隊及特種兵縱隊組成外線兵團,由陳毅和粟裕率領,執行外線進攻作戰任務;
以第2、第7、第9縱隊和新組建的第13縱隊(由周志堅任司令員,廖海光任政治委員)組成內線兵團,由許世友和譚震林率領,擔負山東內線作戰任務;
以第11、第12縱隊和各軍區武裝繼續堅持敵後斗爭,配合外線和內線兵團作戰。
西北野戰軍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組編野戰軍的指示,1946 年4月,陝甘寧晉綏邊防軍整編為5 個野戰旅,王世泰任司令員;晉綏軍區組成下轄4個野戰旅的晉綏野戰軍,賀龍任司令員、李井泉任政治委員。1947年3月,上述兩支部隊成立西北兵團,同年 7月,定名為西北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轄第一 、第二、第三縱隊、新編第4旅、教導旅等 。至同年10 月,又新組編第四、第六縱隊。1948年7月,相繼又成立第七、第八縱隊。1949 年2月,西北野戰軍編為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所屬各縱隊依次改編為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軍。同年 4月,中央軍委決定將第十八兵團( 轄第六十 、第六十一 、第六十二軍)、第十九兵團(轄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軍 )撥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同年10月,第一野戰軍將原轄的 6個軍改編為2 個兵團:第一兵團( 轄第一、第二、第七軍 );第二兵團(轄第三、第四、第六軍)。
1947年3月,國民黨軍23萬人,向西北野戰軍只有 2 萬多人駐守的西北地區發動進攻。西北野戰軍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英勇作戰,連續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店等戰役、戰斗的勝利;1948 年2月,先後又取得宜川、陝中等戰役的勝利,於4月收復延安;同年8~11月,相繼進行了澄郃、荔北戰役和冬季攻勢;1949年7~12月,進行扶(風)眉(縣)、蘭州、寧夏等戰役,並進軍新疆,解放了西北全境;同時以一部分兵力配合第二野戰軍進行西南戰役和以後的向西藏進軍。第一野戰軍經過兩年半艱苦戰斗,共殲滅國民黨軍51萬餘人,俘將級軍官 197人,在戰斗中,第一野戰軍官兵犧牲 1.8萬人,其中團以上幹部50人。第一野戰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參戰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0年10月25日,參加抗美援朝的中國方面部隊的名稱。
志願軍作戰簡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總統H.S.杜魯門宣布美軍進入朝鮮半島。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阻礙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中國領土台灣,在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的情況下。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准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美國無視中國的嚴正立場,同時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並通過申請協助南韓的動議案,組成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總司令的「聯合國軍」,7月7日至10日,中國中央軍委召開國防會議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根據會議決定於7月13日組建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為主共25萬餘人部隊組成東北邊防軍,以確保中國東北邊境安全。8月下旬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和第19兵團分別調至津浦線、隴海線等鐵路沿線。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並並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鎮。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9月30日宣布:「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警告仍然置若罔聞,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佔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平壤,並向鴨綠江進犯,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10月8日,中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請求決定出兵朝鮮,並將東北邊防軍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17日,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同意了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要求蘇聯方面提供空軍掩護的請求。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當時的口號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添加志願軍胸條 志願軍出國作戰時,任命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任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洪學智、韓先楚任副司令員,解方任參謀長,杜平任政治部主任。在戰爭期間,陳賡、宋時輪、楊得志曾先後任副司令員,甘泗淇曾任副政治委員,李志民曾任政治部主任,李達曾任參謀長。朝鮮停戰後,鄧華曾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楊得志、楊勇曾先後任司令員,李志民、王平曾先後任政治委員,梁必業曾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王蘊瑞曾任參謀長。志願軍入朝作戰時,共有6個軍 。兵力最多時為19個軍,連同由劉震任司令員的志願軍空軍,以及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等部隊,共134萬餘人。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經歷兩個階段。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運動戰階段,一般按戰役過程分為五次戰役。從1951年6月中旬~1953年7月27日,為陣地戰階段。戰爭期間,志願軍於1951年5月成立後方勤務司令部,由洪學智兼任司令員,周純全任政治委員,統一組織指揮後方對敵斗爭和後勤保障。志願軍後勤部隊在空軍、高射炮兵、鐵道兵、工程兵和警衛部隊等的密切協同下,使後勤保障逐步適應作戰需要。
6. 我國的五家大型商業銀行被稱為「五大行」,它們的機構性質是()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被稱為「五大行」,它們的機構性質是
A,國有企業
7. 中國國家機構分哪五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權力機構包括5個部分:
1、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專代表大屬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3、國家軍事領導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
4、國家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5、國家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國家元首是國家主席。
【國家機關】國家機構是一定社會的統治階級為實現其統治職能而建立起來的進行國家管理和執行統治職能的國家機關的總和。國家機構的本質取決於國家的本質。國家機構實際上是掌握國家權力的階級實現其階級統治的工具。
8. 我國的國家機關主要由那些機關組成
1、國家元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2、國家權力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各專門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
3、國家行政機關
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和辦事機構;派駐國外的大使館、代辦處、領事館和其他辦事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的各工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派出機構,如開發區管委會、公安局派出所、鄉鎮工商所、稅務所等等。
4、國家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和派出的人民法庭。
5、國家檢察機關
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和派出機關
6、國家軍事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及其下轄的軍委辦公廳、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後勤保障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訓練管理部、軍委國防動員部、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科技委、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共15個職能部門。
7、國家監察機關
國家監察委員會,以及地方監察委員會。監察機關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8)我國5大機關擴展閱讀:
國家機關(State organs)是指從事國家管理和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包括國家元首、權力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
9. 我國國家權力機關有哪些由大到小列舉,要齊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四十五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發布特赦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主席,副主席若幹人,委員若幹人組成。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最高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省、直轄市、縣、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組織由法律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設立自治機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也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