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扶貧工作
Ⅰ 人民日報:如何加強黨的領導,打好扶貧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是實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保證。確保黨在農版村脫貧攻堅工作權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切實把黨管「三農」工作煩要求落到實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完善機制,強化考核,確切落實黨中央關於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加強建設基層黨委的農村工作部門,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參謀、研究、落實、督查等方面的作用,各部門協同配合,加強指導,強化支持,形成鄉村振興工作的合力。
依靠黨組織隊伍建設優勢,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實績優秀的幹部,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三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扶貧攻堅的課題之一,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把農村真正管理好才能取得扶貧工作的勝利。
Ⅱ 如何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
講究突出群眾主體作用,就應該利用好項目與資金的激勵與導向功能,做好「脫貧+產業、特色、城鎮化」等等的宏觀聯動,發揮脫貧項目與資金的激勵作用,調動提升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與能量。群眾的能動性、創造性激發出來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組織及發展戰略引導下,就會樂於創造、敢於創新,最終摘去貧困帽。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在精準脫貧過程中,既要分析致貧的客觀因素,也要分析貧困群眾的主觀因素;既要注重在物質上扶貧,也要注重在精神上扶志;既要注重在心理上扶信心,也要注重在智力上扶智慧,做到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貧困地區要激發走出貧困的志向和內生動力,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力量。如果貧困群眾不動起來、不幹起來,脫貧攻堅就會失去至關重要的內生動力,也會直接影響脫貧攻堅的最終成效。對於觀念陳舊的貧困群眾,基層黨組織和扶貧幹部要從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做起,觸動他們的內心,幫助他們找准貧困根子,解開思想扣子,激發起致富信心。對於一些貧困群眾存在的「苦幹不如苦熬」「等著別人送小康」的消極思想,基層黨組織和扶貧幹部要通過培訓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狠抓精神扶貧,對准消極的觀念和心態定點滴灌、靶向治療,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奮力脫貧奔小康的鬥志,堅定貧困群眾的奮斗精神和發展願望。
Ⅲ 如何加強政策學習,提高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
一、充分認識做好提高扶貧精準度的重要意義 總書記在湘西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指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設法,把現實問題一件件解決,探索可復制的經驗。
Ⅳ 如何更好地開展扶貧工作
如何創新科技扶貧工作機制,如何有效的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如何面向邊遠山區農村開展普及科技知識培訓,如何更好的使用科技扶貧資金。就這些問題,談一點自己膚淺看法。
一、對科技扶貧工作的認識
科技扶貧是整個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世紀扶貧工作重心的轉移,科技扶貧在整個扶貧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以整村推進為主要模式的扶貧工作,離開科技項目和科技培訓,僅靠改變落後的基礎生存條件,很難達到即扶貧又扶志,使貧困人口徹底擺脫困境的目的,必須配套實施一些符合當地資源優勢的科技扶貧項目,通過科技扶貧項目的實施,特別是實用技術的普及培訓,使貧困人口掌握一定的實用技術,轉變觀念,用先進的科技知識,改變落後面貌,達到致富目的。因此,要搞好新形勢下的扶貧開發工作,必須加大科技扶貧資金佔全部扶貧資金的比例,把科技扶貧放在整個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同時,為了推動面上的扶貧工作,更應該把科技扶貧項目和科技普及培訓做為主要的扶貧手段,讓更多更廣泛的貧困人口沐浴到實用技術培訓的陽光,用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來推動貧困問題的徹底解決。
從我縣近年來開展以整村推進為主要形式的扶貧工作情況來看,因地制宜地結合當地資源優勢,立足我縣以蔬菜為主要支柱產業,並正在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的這一特色優勢,建設有顯著比較效益的二代日光溫室生產反季節蔬菜,是有效開展整村推進扶貧工作的好模式。近來年迅速發展起來的馬力北順、四門三衙、灘歌黑池殿、洛門文家寺等幾個二代日光溫室專業生產村,幾乎都是以整村推進方式扶持發展起來的,在這些示範村的變遷中,科技扶貧項目和科技培訓發揮了主導作用,是科技與扶貧資金的有機結合,徹底改變了這些村莊昔日貧困落後的面貌,過上了今日富足充實的好日子。透過一張張快樂祥和的笑臉,我們由衷感到了科技扶貧工作所發揮的巨大威力。
總結上述幾個示範村成功的經驗,我們不可否認,是扶貧資金撐起了冬暖棚區的一片藍色,但細究他們成功的軌跡,除基層政府與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協調、指導外、當地土生土長、愛好科技、勇於試驗、腳踏實地帶領群眾苦幹實乾的鄉土科技人才的示範帶動作用,才是這些村莊冬暖棚得以普遍推開,迅速發展狀大,形成規模效益的關鍵因素。是他們相信科技,敢創敢試,不怕挫折,率先示範的創新精神,影響和帶動群眾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之路。
從我本人近年來多次對部分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及整個面上扶貧工作的調查了解來看,科技項目和科技培訓是扶貧工作最有效的載體。城然,項目村有資金用來改善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但對量大面寬的扶貧工作來講,為使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最有效,最具普遍意義的扶貧手段就是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普培訓,同時結合實施與所培訓內容密切相關的實用技術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項目。因此,如何開展普遍的實用技術培訓及實施與培訓相關的科技項目,如何創新科技扶貧工作機制,如何用好有限的科技扶貧資金,就成了新形勢下科技扶貧工作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 對策建議
針對目前在基層存在的科技培訓花而不實,培訓資金不落實,科技人員無錢開展培訓及科技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項目的客觀實際,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開展科技扶貧工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以扶貧資金為支撐和紐帶,將兩個「第一」有機結合的過程。因此,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科技扶貧資金的使用權應掌握在擁有專業技術知識的科技人員手中,使用在支持激勵科技人員發揮職能作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上。而不應全由扶貧部門的行政領導隨意支配。扶貧和財政部門應在建立嚴格監管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監控科技推廣項目和科技培訓項目的有效實施來達到對扶貧資金有效管理的目的。因此,要按建設「陽光政府」和政務公開的要求,不斷加大科技扶貧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強監督檢查,審計把關,確保科技扶貧資金用在為科技扶貧提供財力保障上。具體地講,每年下達的切塊科技扶貧資金,要向社會公開,並按年度科技扶貧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規劃,分門別類,科學民主決策,全部實行項目管理。通過相關職能單位申報項目,使資金隨項目落實在項目責任人身上,由實施項目的責任單位按規范嚴格使用。這一方面調動起了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扶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另一方面也確保資金用在科技扶貧具體的項目上。在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上,建議在現有扶貧領導小組及常設扶貧辦的領導體制下,建立一個由全縣涉農事業單位高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扶貧項目專家論證委員會,專門負責對所審報的科技扶貧項目進行論證評估,選出符合全縣發展實際的項目。最後由扶貧領導小組集體討論決定是否實施,每個項目應配套多少扶貧資金等事宜。
在建立起科技扶貧資金及具體扶貧項目的科學決策機制後,接下來必須解決如何有效開展科技扶貧的機制問題。我認為,將科技培訓與培訓內容相關的項目實施有機結合,是將科技實用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措施。科技培訓又可分為科技知識的普及培訓及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兩大類,下面分別談談自己的看法及建議。
(一)如何開展面向大多數人的科技普及培訓?我認為,面對縣上科技人員少,而需培訓人數數以萬計,量大面寬的現實,採取把精心選擇的鄉土科技人才有組織的統一集中上來。以課堂講授與現場觀摩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培訓符合當前農村實際。通過集中辦班培訓,先在每村培養1—2名有文化、有一定科普知識的科普帶頭人即鄉土科普人才,無償為他們進行比較系統的科普知識培訓,讓他們把科普知識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再帶給家鄉渴求實用技術的人們,開展這種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需要精心組織,統籌協調好全縣的資金、人才、培訓陣地、受訓人等各種資源,同心協力共同為開展好這一工作提供服務,這一工作需列入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性工作。做為貫徹省委發展抓項目的實際行動,抽調專人有組織,有步驟的實施,要制定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充分利用職校農廣校等培訓陣地經常性的開展。要把星火學校建設,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科技星火技術培訓,科技扶貧培訓等培訓相關的資金,師資、陣地、教材等資源統籌使用,合理配置以期取得最佳培訓效果。通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為每村培訓數名懂科技,能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的鄉土科技人才。並通過建立一系列配套政策和運作機制,如象宜賓市那樣建立鄉土實用科技人才信息資料庫,實行動態登記管理和跟蹤服務,逐步建立完善鄉土人才知識更新培訓制度,建立對他們的職稱評定和評優制度、科技資金扶持制度等,最終形成一套鄉土人才培養—選拔—使用—評價—服務的完整體系。使鄉土人才成為振興農村經濟的領頭人,科技推廣的示範者,產業調整的導航者,脫貧致富的幫扶者。我認為,以農村科技鄉土人才培養為總抓手,積極實施面向農民的科技培訓工程,是新形勢下貫徹以人為本、人才強國戰略、科教興國戰略,推動農村科技進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戰略舉措,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務必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半月談》2004年第11期刊登的《田野上升起不落的希望》一文,介紹了宜賓市開展鄉土人才資源開發的有益探索,他們的實踐,帶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和思考,值得我們借鑒推廣。
(二)如何使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實用技術培訓與相關的科技示範推廣項目相結合,開展綜合性的科技扶貧?如何使用有限的科技扶貧資金?如前所述,科技扶貧資金的使用必須建立在有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的科學民主決策基礎上,通過項目管理,落實在具體的項目實施中。目前在基層科技推廣工作中存在的一個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基本的科技推廣及培訓經費。按理說,專業技術人員只要能下到田間地頭,幫助解決農民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現場進行講解,就是一種最具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開展這一工作成本並不高,技術指導完全可以免費提供,但關鍵是科技人才如何來到農村,就連乘車的錢,現在基層也不能報銷,更不用說有什麼下鄉補助了,在基層,由於財政緊張,科技三項費很難足額落實,科技扶貧資金挪作扶貧辦運轉經費及改善辦公條件的現象比較普遍;可以說扶貧資金在權力的運作下,用於干其它事可以,但就是不能用於報銷科技人員的出差費、乘車費等。這就使專業技術人員想幹事而沒有錢能幹事,導致為數不多的科技人才也被閑置,作用難以發揮。因此,搞好科技扶貧工作的首要問題是必須通過建立嚴格規范的監管制度,使這部分經費通過申報實施項目,直接由實施項目的責任人來支配使用,即這筆錢要用在激勵科技人員投身科技工作上,用在實用技術的示範推廣和培訓上。對每一個具體的科技扶貧項目,則應實行嚴格的項目責任制,做到誰實施,誰用錢,誰負責。同時實施具體的實用技術培訓項目,應盡量配套實施該實用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項目,這樣就使培訓建立在示範、推廣上,增強培訓的直觀性和示範帶動性,通過兩者的配合,即有利於科技人員總結經驗,提高培訓效果,又能使廣大群眾真實地看到實用技術應用所產生的直觀經濟效益,使實用技術盡快轉變為現實生產力,避免培訓走過場、缺乏實效性等弊端。在這一結合過程中,要注意發揮鄉土科技人才和各種農協會、農研會等科普網路的職能作用,讓他們參與到項目實施中來,發揮他們即懂技術,又懂市場,紮根農村,熱心科技試驗示範推廣,在實用科技示範推廣中言傳身教的聚合、輻射作用,最終達到「以能人示範帶動實用技術推廣,以實用技術致富一方百姓」的科技扶貧目的。
Ⅳ 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加強扶貧工作的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扶貧開發主要抓好三個重點即、以實施整村推進為「切入點」 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2、以強化培訓為重點,努力促進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轉移,3、以扶持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努力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也就是「一體兩翼」。這三項工作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沒有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產業化調整結構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轉移和農業結構的調整,產業化扶貧這兩翼,貧困村和貧困農戶就富不起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按照「突出重點,縮短時間,加大投入,提高效益」的思路,對剩餘沒有解決溫飽低收入的貧困村,分期分批,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整村推進。真正實現「抓一批,脫貧一批」的目標。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加快整村推進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任務,作為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切實增強工作的務實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工作上加大力度,在資金上安排重點傾斜,在扶持進度上優先安排。以「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勁頭攻艱克難。根據此戰略目標,結合我辦的業務范圍,和鹽、同、紅、扁擔溝吊庄管理區的扶貧開發的實際和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我認為,把扶貧工作拓展到農戶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實行產業化扶貧無疑是做好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最佳選擇。
一、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面向市場,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實施產業化扶貧,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於改變傳統的就生產抓生產、就農業抓農業、就扶貧抓扶貧的工作模式,真正實現由."救濟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產業化扶貧的關鍵是選准產業化發展項目。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當前大宗農副產品已明顯過剩,靠單純的糧食生產和傳統的種養項目難以保證農民穩定增收。同時,從近幾年農民增收情況看,農民收入增長的增長點已逐漸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據統計,近年來全市農民純收人中,農業所佔份額下降,非農產業卻直線增加。因此,在扶貧項目選擇上,一方面要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上下功夫,挖掘農業增收的內部潛力。按照面向市場、效益優先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調整農業結構,新上一批市場前景好、增收潛力大的農業扶貧項目,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增加農民收入。鹽同紅一線的貧困群眾已經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同心縣的「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紅棗、紅蔥、枸杞;一綠是地模西瓜;一黃是馬鈴薯,一黑是「油葵」「三駕馬車」一起拉即1、是三紅一綠一黃一黑;2、是草畜產業;3、是勞務輸出,著力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尤其以 建立「三紅」種植基地即4萬畝,枸杞800畝,地膜西瓜6.5萬畝和馬鈴薯28萬畝和油葵6萬畝最為突出。而鹽池也創出了自己特色品牌的八大產業:1、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3、是石油為主的鑽采業4、是煤炭、金屬鎂為主的礦產業、5、是以水泥、石膏為主的建材業、6、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7、是以蜂蜜、蕎麥為主的綠色保健食品業和生態旅遊業。因此扶貧項目的選擇應定位在實施生物工程、發展綠色食品上,重點實施三大扶貧項目,即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中葯材、以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為主的種植業等、以皮毛肉絨加工的三大主導產業,力爭5年內三大產業總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拓展新的增收空間。進一步抓好勞務輸出,努力種好「鐵桿樁稼」,今年上半年,吳忠市勞務輸出達5萬多人次,人均創收達2.1億元,為貧困戶增收奠定基礎。要圍繞農業興辦工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努力繁榮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同時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努力提高非農產業在農民收益中的比重。
二、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創新機制,強化服務
1、是創新扶貧資金投入和管理機制。扶貧資金的使用要堅持最大效益原則,發揮扶貧資金的引導功能,充分調動農戶自身投入的積極性,形成以農戶自己投入為主體,扶貧資金投入為導向,信貸、外資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體系。使用扶貧資金不能 「撒胡椒面」,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良種引進比如:購買架子羊、基地建設,「龍頭」培植和信息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上。所有渠道下達的扶貧資金都要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捆綁使用,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佳效益。2、是創新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機制。在組織實施上,要抓大戶帶規模,抓基地促生產,抓「龍頭」促銷售,通過實行規劃落實;資金傾斜,科技指導;流通 聯結、領導幫扶等扶貧到村到戶的措施,抓點示範,培植一批種養加運專也大戶和專業村社,建設一批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形成一批脫貧致富的扶貧典型,帶動產業化扶貧的健康發展。 三是政府要強化服務職能。要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過政策引導、幫助規劃提供服務來解決農戶迫切需要解決的信息、資金、技術、市場等問題,著力為扶貧項目的實施創造優良環境。當前,尤其要建立好產業化扶貧的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體系,保障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真正培育產業化經營的「龍頭」
龍頭」是產業化扶貧的支撐,只有通過各類「龍頭」組織的帶動,促進產、加、銷相互銜接,才能真正形成一體化經營的格局。「龍頭」企業或組織的帶動作用,有利於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加快產業化扶貧的實施步伐,提高扶貧效益。結合鹽同紅一線的實際, 要大力扶持兩種「龍頭」:一是「龍頭」企業。扶貧資金不僅要向生產基地、農民,而且要向一批龍頭企業傾斜。當前,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這些龍頭企業,一方面要加大對企業改制力度,擴大規模,改進工藝,提高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一批高科技龍頭企業。二是中介組織。要鼓勵農民按照自願的原則,通過資本、技術、人力、 物力、信息的聯合,組建各類專業協會和銷售流通組織。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促成「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逐漸形成,努力創造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新機制。達到環節銜接緊,協調運轉快,服務功能強,綜合效益高的目的,真正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結起來。
總之,一定要強化市場觀念,並且要用工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和現代化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使農業在工業的反哺中得到拓展,在市場的培育中趨於集約化,在科技的孵化中走向現代化。從而通過推動科技興農戰略,帶動產業化扶貧,進一步把產業化扶貧這篇文章做大做強,把產業化扶貧這盤棋走活,從而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Ⅵ 如何做好扶貧工作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扶貧開發主要抓好三個重點即1、以實施整村推進為「切入點」 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2、以強化培訓為重點,努力促進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轉移,3、以扶持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努力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也就是「一體兩翼」。這三項工作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沒有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產業化調整結構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轉移和農業結構的調整,產業化扶貧這兩翼,貧困村和貧困農戶就富不起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按照「突出重點,縮短時間,加大投入,提高效益」的思路,對剩餘沒有解決溫飽低收入的貧困村,分期分批,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整村推進。真正實現「抓一批,脫貧一批」的目標。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加快整村推進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任務,作為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切實增強工作的務實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工作上加大力度,在資金上安排重點傾斜,在扶持進度上優先安排。以「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勁頭攻艱克難。根據此戰略目標,結合我辦的業務范圍,和鹽、同、紅、扁擔溝吊庄管理區的扶貧開發的實際和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我認為,把扶貧工作拓展到農戶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實行產業化扶貧無疑是做好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最佳選擇。
一、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面向市場,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實施產業化扶貧,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於改變傳統的就生產抓生產、就農業抓農業、就扶貧抓扶貧的工作模式,真正實現由."救濟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產業化扶貧的關鍵是選准產業化發展項目。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當前大宗農副產品已明顯過剩,靠單純的糧食生產和傳統的種養項目難以保證農民穩定增收。同時,從近幾年農民增收情況看,農民收入增長的增長點已逐漸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據統計,近年來全市農民純收人中,農業所佔份額下降,非農產業卻直線增加。因此,在扶貧項目選擇上,一方面要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上下功夫,挖掘農業增收的內部潛力。按照面向市場、效益優先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調整農業結構,新上一批市場前景好、增收潛力大的農業扶貧項目,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增加農民收入。鹽同紅一線的貧困群眾已經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同心縣的「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紅棗、紅蔥、枸杞;一綠是地模西瓜;一黃是馬鈴薯,一黑是「油葵」「三駕馬車」一起拉即1、是三紅一綠一黃一黑;2、是草畜產業;3、是勞務輸出,著力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尤其以 建立「三紅」種植基地即4萬畝,枸杞800畝,地膜西瓜6.5萬畝和馬鈴薯28萬畝和油葵6萬畝最為突出。而鹽池也創出了自己特色品牌的八大產業:1、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3、是石油為主的鑽采業4、是煤炭、金屬鎂為主的礦產業、5、是以水泥、石膏為主的建材業、6、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7、是以蜂蜜、蕎麥為主的綠色保健食品業和生態旅遊業。因此扶貧項目的選擇應定位在實施生物工程、發展綠色食品上,重點實施三大扶貧項目,即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中葯材、以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為主的種植業等、以皮毛肉絨加工的三大主導產業,力爭5年內三大產業總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拓展新的增收空間。進一步抓好勞務輸出,努力種好「鐵桿樁稼」,今年上半年,吳忠市勞務輸出達5萬多人次,人均創收達2.1億元,為貧困戶增收奠定基礎。要圍繞農業興辦工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努力繁榮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同時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努力提高非農產業在農民收益中的比重。
二、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創新機制,強化服務
1、是創新扶貧資金投入和管理機制。扶貧資金的使用要堅持最大效益原則,發揮扶貧資金的引導功能,充分調動農戶自身投入的積極性,形成以農戶自己投入為主體,扶貧資金投入為導向,信貸、外資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體系。使用扶貧資金不能 「撒胡椒面」,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良種引進比如:購買架子羊、基地建設,「龍頭」培植和信息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上。所有渠道下達的扶貧資金都要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捆綁使用,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佳效益。2、是創新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機制。在組織實施上,要抓大戶帶規模,抓基地促生產,抓「龍頭」促銷售,通過實行規劃落實;資金傾斜,科技指導;流通 聯結、領導幫扶等扶貧到村到戶的措施,抓點示範,培植一批種養加運專也大戶和專業村社,建設一批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形成一批脫貧致富的扶貧典型,帶動產業化扶貧的健康發展。 三是政府要強化服務職能。要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過政策引導、幫助規劃提供服務來解決農戶迫切需要解決的信息、資金、技術、市場等問題,著力為扶貧項目的實施創造優良環境。當前,尤其要建立好產業化扶貧的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體系,保障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真正培育產業化經營的「龍頭」
龍頭」是產業化扶貧的支撐,只有通過各類「龍頭」組織的帶動,促進產、加、銷相互銜接,才能真正形成一體化經營的格局。「龍頭」企業或組織的帶動作用,有利於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加快產業化扶貧的實施步伐,提高扶貧效益。結合鹽同紅一線的實際, 要大力扶持兩種「龍頭」:一是「龍頭」企業。扶貧資金不僅要向生產基地、農民,而且要向一批龍頭企業傾斜。當前,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這些龍頭企業,一方面要加大對企業改制力度,擴大規模,改進工藝,提高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一批高科技龍頭企業。二是中介組織。要鼓勵農民按照自願的原則,通過資本、技術、人力、 物力、信息的聯合,組建各類專業協會和銷售流通組織。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促成「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逐漸形成,努力創造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新機制。達到環節銜接緊,協調運轉快,服務功能強,綜合效益高的目的,真正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結起來。
總之,一定要強化市場觀念,並且要用工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和現代化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使農業在工業的反哺中得到拓展,在市場的培育中趨於集約化,在科技的孵化中走向現代化。從而通過推動科技興農戰略,帶動產業化扶貧,進一步把產業化扶貧這篇文章做大做強,把產業化扶貧這盤棋走活,從而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Ⅶ 共產黨如何加強扶貧工作
鞏固民心,加快推進共同富裕
Ⅷ 如何做好基層扶貧工作
做好扶貧開發工作:
1、統一思想認識。
中央總書記在與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指出,扶貧工作要只爭朝夕,絕不能讓貧困地區群眾掉隊,也不能讓「平均收入」掩蓋了「不平均」。因此,要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中央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高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促進「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採取切實措施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2、推進產業發展。
通過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辟新的增收渠道,來實現農民增收。圍繞工業集中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明確產業導向,重點培育機械製造、新型建材、紡織等主導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依託九十鋪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扶持和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強農民素質培訓,狠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創業培訓,著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增收技能。
3、推進增收致富。
把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完善幫扶規劃,著重針對全鎮1500戶低收入農戶,制訂和實施好分年度的幫扶計劃,逐步推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通過挖掘幫扶潛力,立足鎮、村實際,做大做強服裝加工、特色種植、養殖業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全鎮更多群眾實現就業、增收致富。同時,嚴格落實幫扶責任,將幫扶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內容,並嚴格落實獎懲措施。
4、強化要素保障。
加強資金保障,加大扶貧資金投入,積極向上爭取各類扶貧資金,使農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扶持資金;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整合,統籌安排項目,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加強機制保障,不斷健全幫扶工作機制,主動做好區級有關單位與我鎮貧困村的結對幫扶工作,堅持「一戶一策一幹部」幫扶機制;完善扶貧開發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扶貧開發成果,更好地促進農民脫貧致富。
Ⅸ 為如何更好開展扶貧工作提幾條建議
(一)相對固定黨建扶貧工作隊並加強管理
堅持「不脫貧不脫鉤」的原則,各個掛鉤扶貧單位及幫扶的鄉、村一經確定,就不能更換,必須堅持幫扶直到被幫扶的鄉村經考核確實脫貧後才能脫鉤。相對固定黨建扶貧隊員為兩年一換,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 對扶貧單位派出的黨建扶貧隊員嚴格把關,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派出。加強對黨建扶貧隊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隊員駐點工作情況、考勤記錄,督促工作隊完成好工作計劃。
(二)提高鄉村規劃編制質量
一是把扶貧開發規劃編製作為指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指導黨建扶貧工作的重要工作,加緊做好
扶貧開發規劃前期工作。進一步完善市、縣、鄉、村規劃體系,先由工作隊與鄉鎮制定鄉、村規劃,再由縣級扶貧部門牽頭統籌銜接規劃,最後由市級扶貧部門召集相關部門和專家一起審定規劃,通過調研、論證,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規劃要統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將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發展、村鎮建設等納入規劃內容,規劃制定要重視項目的合理布局,今後對鄉村的投入應隨著規劃和項目安排。堅持以規劃定項目、以項目定資金的原則,規劃和項目確定後,原則上各部門的項目就按照規劃落實,使黨建扶貧工作隊與鄉鎮的主要精力不再耗費在跑項目、爭資金上。三是各有關部門特別是涉農部門要深入到各鄉鎮,做好規劃培訓,幫助鄉鎮提高規劃質量。規劃編制過程中要有專家參與,各相關部門應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派出工作能力強、政策水平高的骨幹,協助鄉鎮編制規劃。黨建扶貧工作隊要配合鄉、村分析鄉情、村情,出主意、想辦法,協調有關部門共同編制好規劃。
(三)切實將黨建扶貧工作重點轉變到送觀念、送思路上來
認真落實黨建扶貧隊員駐村工作的時間規定,每名黨建扶貧隊員每年至少提交一篇實地調研的報告,督促工作隊及隊員深入鄉、村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熟悉鄉情、村情、民情,從而幫助鄉、、群眾理清發展思路,找准發展方向。黨建扶貧工作隊的重心要從為幫扶點爭取項目資金轉移到指導、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上來,轉移到宣傳、動員和組織群眾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轉移到對實施項目的督促和監管上來,尤其是要幫助鄉村建立好項目後續管理機制,使有限的扶貧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積極探索扶貧資金約束激勵機制
探索財政性扶貧資金變無償為「有償」的方式,即對於生產性扶貧項目,使用農戶應採取「借」的方
式使用,到期可以歸還本金,也可以歸還「利潤」,歸還的現金或物資可以進入下一個循環,扶持別的農戶,不斷滾動發展。這樣既提高農戶在實施項目時的責任感,使他們感到壓力,有利於充分發揮農民在黨建扶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增強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又能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有償」使用還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的號召力。
(五)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
一是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創新項目管理方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二是多渠道提高村幹部待遇,建立調動村幹部工作積極性的激勵機制。首先,採用財政增加一點、兼職提高一點、誤工補貼一點、積累補助一點、考核追加一點等方式,在現有基礎上提高村幹部月報酬,達到平均500元以上。其次,要落實村幹部的養老保險,努力解決村幹部的後顧之憂。再次,要加大對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的投入,按照村規模大小、集體經濟情況和人口規模確定運轉經費,確保村級組織能夠順利地開展各項農村工作。第四,探索招考村幹部進入鄉鎮機關、
事業單位制度,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村幹部可參與鄉(鎮)長選舉。從政治和經濟待遇上逐步讓村幹部能脫產工作並有想頭、奔頭、干頭。三是繼續深入開展以培養「雙培雙帶」能手為主要內容的活動。採取教育培訓、結對扶持、政策傾斜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黨員的扶持和培訓力度,幫助農村黨員解決困難,增強農村黨員的「雙帶」能力。建立關愛黨員長效機制,在學習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幫助黨員解決實際困難,讓黨員真正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進一步增強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充分調動基層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切實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六)進一步完善黨建扶貧考核
一是由各個黨建扶貧工作隊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經主管部門和扶貧團審核後下發執行,考核主要是檢查工作隊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對工作隊的考核既要對牽頭單位進行,也要對各個組成單位進行,以督促各單位重視黨建扶貧工作。二是考核指標要結合工作隊任務制定,如在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發展生產、培訓教育等等方面做什麼、什麼時間完成,以督促黨建扶貧工作隊完成好工作。三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周期適當延長至2年或3年一次,以檢查黨建扶貧工作實績。同時,要加強日常考核檢查,督促工作隊遵守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