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體系不健全
①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或者執行沒有達到預期標准,內部控制制度無法為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內部控制缺陷分為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
企業為實現內控目標必需的重要控制措施不足,或者設計不合理,致使內部控制目標不能實現屬於設計缺陷;內部控制執行者沒有依據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執行,或者執行者不具備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的能力,致使內部控制目標不能實現屬於運行缺陷。
內部控制缺陷依據影響的程度可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中一項或多項控制缺陷致使企業嚴重偏離控制目標屬於重大缺陷。企業被評估認定有重大缺陷存在,不得出具內部控制有效結論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
(1)內控體系不健全擴展閱讀
內部控制缺陷和內部控制局限性的共性表現為:兩者都以目標為判斷的准繩,內部控制缺陷表現在不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而內部控制局限性體現在能夠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但不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絕對保證。它們都產生於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兩個環節。
內部控制缺陷和內部控制局限性的區別在於: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控制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未意識到缺點,以及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不按設計意圖運行而產生運行結果偏差的可能。
內部控制局限性則是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事先預留的風險敞口,以及運行過程中按照設計意圖運行也無法實現控制目標的可能。
由於內部控制存在著局限性,內控只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而不是絕對保證;內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內部控制過程無法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② 針對銀行內部控制監督體系不健全,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隨著商業銀行自身不斷的壯大,各項業務的不斷拓展,加強與完善內控機制的建設勢在必行。主要對策有:
1.建立以業務控制為核心的內部控制體系
業務控制就是運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對業務管理過程中的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和控制,是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部控制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因此,要下大力量建立健全業務管理活動中的諸如責任控制、財產保全控制和業績評價控制等工作,將商業銀行各項經營活動全面置於內部控制之中。結合商業銀行日常經營中的業務,加強內部控制的日常化、細節化,將實施落實到小處、細處,防微杜漸,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健全合規管理職能,防範合規風險
應參照巴塞爾委員會關於銀行合規部門、合規風險的定義,以稽核體制改革為契機,不斷強化合規管理職能,加強合規風險的管理,保持銀行良好聲譽,保障銀行依法合規經營。一是要積極探索識別、評估銀行各項業務合規風險的標准和方法,建立合規風險指標評價體系,有效監測、跟蹤、防範合規風險。二是確定識別、評估合規風險的措施和程序。要組織各相關業務部門對合規風險進行評估、計量和分析,定期對合規風險評估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及時發現合規風險識別、評估制度及流程存在的缺陷,並針對操作流程提出修改建議或方案。對於檢查中發現的合規風險,應及時向高級管理層報告。三是做好合規風險控制的基礎管理工作。要建立合規風險資料檔案管理系統,收集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及行業標准,合規風險案例,有針對性地指導合規風險的控制工作。
3.積極探索內部審計方法,改進內部審計手段。
應借鑒世界先進審計理念與做法,更新審計觀念,學習運用內控測試、審計抽樣等科學、有效的審計方法,發現內部控制上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完善內控制度的建議,從而更多地參與銀行的經營管理,為經營管理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咨詢意見和管理建議,充分體現內審的價值。同時,要不斷改進審計手段,積極拓寬業務數據的來源,將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相結合,運用非現場審計系統工具對業務數據進行排查和分析,掌握審計線索,為現場審計提供依據,提高內審的效率。
4.建立以計算機信息系統控制為主的操作風險防範體系
操作風險是商業銀行目前面臨的最主要風險之一,也是控制難度較大的風險,滲透於業務管理的諸多環節,具有分散性、難以預測、受內部控制和外部環境影響大等特點。對操作風險的防範,除採取教育培訓、制度建設、流程再造、建立內部控制文化和檢查監督等系統性措施外,還應當充分發揮計算機信息管理控制技術和系統網路優勢,充分發揮數據集中和業務平台統一的優勢,在業務需求分析和軟體開發階段就將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要求融入並固化在系統控制和操作流程中,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人為因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干擾。
5.建立風險識別與評價機制,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風險識別與評價機制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保證內部控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作用,應建立主動的風險識別與評價機制,不僅要強調結果評價,更要重視內部控制過程評價,充分體現預防為主的內部控制思路。商業銀行應對各項業務操作規程進行統一,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以有利於監督控制工作的深入。
6.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建立通暢的信息溝通交流渠道。
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基於信息,控制也要基於信息,信息集成、傳遞的滯後會導致事前因實際後果未知而無法控制,事中因無法獲得實際信息而無力控制,事後缺少反饋信息而無可控制。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廣泛應用給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信息技術與業務活動的有效結合,使獲取實時信息成為可能,有助於強化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提高組織的快速反映能力。
③ 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被紀律部隊,
一些人,
廣為宣傳的所謂內控,
在已經完善了67年的共和國的法律上,
沒有依據。
於是,根據共產黨的《憲法》和《刑法》第十章對於紀律部隊在和平時期的規定來判斷:
內控的提法,就只能是,長期潛伏在我國的各種內容和外部的敵人和間諜的專業矇事和混世話術無疑。
④ 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會給企業帶來什麼危害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有關的組織對經濟活動和財務活動進行管理時所採取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它作為一種先進的內部管理方法已經被企業廣泛採用,它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現代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有效管理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內部控制好壞是衡量現代企業管理成效的重要標志,加強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可以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保證提供的會計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真實可靠,有利於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的實現,提高業務處理的工作效率,同事也有利於實現國家對企業的宏觀控制。
二、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在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與運用雖然起步較晚,但內部控制已成為當今國內理論界和實務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與國外優秀企業相比,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礎還十分薄弱,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內部控制系統薄弱且不受重視,內部控制環境關注不夠
雖然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企業認為內部控制就是指管好錢物;有的企業認為提高經濟效益與完善內部控制是對立的;有的企業落實內控制度時卻大打折扣,有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內容不盡合理。產生的原因在於企業的管理階層還沒有意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沒有真正轉變觀念,被動的進行內部控制,或者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沒有形成整體系統,缺乏有效的現代企業治理機制。
2、企業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相對較低
許多管理人員普遍未受過正規的專業教育,缺乏必要知識,不能正確地對費用的開支進行審批,管理人員特別是財務人員學歷層次較低,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平時只重視貨幣資金管理、而忽略各類財產物資管理,造成財產物資內控管理嚴重不到位,也有一些會計人員雖有一定核算業務水平,但忽視對新業務和新的會計法規的學習,影響決策。
3、內部控制的執行與監督、檢查、考核體制不健全
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不僅要求制度化,同時應配有相應的檢查與考核制度。但有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與檢查流於形式,沒有建立一整套的評價考核制度與獎懲制度。此外,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體制也不健全,各職能部門、各個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協調與監督,導致各種信息不能得到快速傳遞與交流。
4、成本與效益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發揮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各種內部控制制度的關系,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較高成本的投入,內部控制的效果就會越好,根據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則,當控製成本大於所產生的效益時,可能會放棄相應的控制措施,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不合理甚至是舞弊。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措施
企業經營管理主要內容是對產、供、銷、人、財、物的管理,根據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應構建以宏觀的總體控制和微觀的具體控制相結合的內部監督體系,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要從宏觀調控體系與微觀的內部調控管理制度兩個方面進行,缺一不可。
1、完善內部控制宏觀體系
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組織管理水平的提高,站在國家宏觀層面上,要逐步建立財稅監督、國家審計監督和社會審監督三者並立的經濟監督體系;同時要重視生產專業化和協作化,以促使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降低產品成本;鼓勵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為企業加強成本管理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及時各種經濟信號傳遞出去。
2、完善內部控制微觀制度
1)提高企業員工素質,強化內部控制制度
要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人的素質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企業應引入競爭機制,形成任人唯賢的良好人力資源政策,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內部培訓提高」等多種途徑提高各類企業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與管理層的職業素養,從而保證高素質的隊伍來貫徹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發揮內部控制制度良好作用。
2)完善企業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
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反映一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開展情況,而風險的發生則能夠發現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中存在問題與薄弱。因此,企業要建立風險預警、分析、防範機制,提前預測各類風險,採取措施降低和分散各種風險,使企業實現經營管理目標,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
3)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
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過程中,離不開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相互牽制,同時更離不開各部門人員之間的相互協作,這就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途徑和方式,及時了解整個企業運營狀況和從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相關情況,為各部門人員提供履行職責所需的各種信息,並在有關部門和人員之間溝通,避免或減少經營、財務差錯,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4)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與評價機制
經濟越發展,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要求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個完善的保證內部控制有效執行的監督體系,達到內部控制制度的目標。同時企業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和評價體系時,既要合法有效,又要全面,根據企業經濟活動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確立內部控制制度內容;此外,還要利用會計信息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以期能更好地實現內部控制的目標。
⑤ 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研究內容怎麼寫
一、引言
誠如我們所知,企業的內部建設,尤其是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尤為重要。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卻因為沒有與時俱進地推行改革和創新,存在著不少問題和缺陷,這是十分值得我們關注和重視的。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全面預算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從現實情況看來,在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企業既沒有建立健全全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和規范,也沒有完善相關的獎懲措施。
另一方面,作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的關鍵部分,全面預算制度工作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具體說來,為了提高資金流轉效率和加大項目投資力度,企業常常忽視相關的預算制度,在資金的調配和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隨意性,這對保障企業的資金管理安全和穩定十分不利。
(二)監督機制不完善,內控管理流於形式化
從現實情況看來,企業並沒有與時俱進地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調控和控制。也就是說,由於缺乏相應的監督監控機制,當前大部分企業的內控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部門負責人自主開展的,在控制范圍和程度的把握上往往不盡人意,內控工作整體流於形式化。
(三)相關人員內控管理經驗不足,用人制度隨意性大
不可否認的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專業內控人才的要求十分高。然而,一方面,當前企業大部分負責人的內控管理經驗不足,對內部控制工作的內涵和權力的把握都不盡人意,在監督監管工作中也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另一方面,企業在內控管理上的用人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少內控管理人同時負責不同部門、不同項目的管理職能,個人權利凌駕於企業制度之上,這對企業的經營發展而言十分不利。與此同時,企業在相關內控管理崗位的安排上受到「裙帶關系」的影響,往往安排「內部人員」就職,極大地降低了內控管理工作的專業性。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對策
正如上文所述,當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整體建設並不完善,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因此,在新形勢下,探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推動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顯得尤為重要。
⑥ 1、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時為什麼要進行風險評估 2、從哪些方面體現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通過風險評估,梳理企業經營管理的各方面及已有控制制度,找出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地方並完善,這就是為什麼做內部控制時要進行風險評估了。
⑦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具體表現
1、會計信息失真。
2、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3、考核企業幹部政績、業績機制不完善。
4、會計人員素質較低。
5、外部監督乏力。
企業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業務的有效。進行和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止、發現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
新修訂的《會計法》十分重視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在第27,條中明確規定了企業內部,監督(即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會計控制) 的基本要求。然而,從當前實際情況看,大多數企業在充分發揮內部控製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差距。
(7)內控體系不健全擴展閱讀:
1、有助於管理層實現其經營方針和目標。內部控制由若干具體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組成,它們首先是為了實現管理層的經營方針和目標而設計的。內部控制可以說滲透於一個單位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單位內存在經營活動和經營管理的環節,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
2、保護單位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保護資產一般指對本單位的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商品、產品以及其他重要實物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進行保護。
3、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對一個單位的管理層來說,要實現其經營方針和目標,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報告及時地佔有準確的資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⑧ 固定資產管理內控制度的環境不夠完善在哪些方面
一、 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相關要素分析
內部控制貫穿於經營活動的全部過程,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五個要素,並受企業董事會、管理階層及其他人員影晌。內控制度五要素內容廣泛、互相關聯,控制環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礎。就固定資產而言,控制環境關繫到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建設、實施與效果;風險評估直接關繫到固定資產正常運行及保值增值;控制活動關繫到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與合理攤銷、價值轉移(折舊);信息與溝通關繫到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等通過賬務、報表等進行的反映;監督也是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關鍵的一個方面。因為固定資產的價值比重較大,使用時間長,使用與攤銷不當,或者提前毀損對企業的經營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情況的影響都非常大,屬於企業的關鍵控制方面,也是企業容易存在錯弊的環節,因此,監督因素也非常重要。
二、 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現狀分析
(一) 控制環境不完善
控制環境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提供了內部控制的基本規則和構架。目前,較多的企業對於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等都制定了相關制度,但總的來說,相關制度並不是很完整,如在部分關鍵崗位如固定資產會計、資產管理員等崗位職責說明中對道德與職業操守方面的要求及在招聘和離職方面的特殊重要內容還不夠完善。此外,公司雖然制定了有關資產管理的辦法和流程,但對相關辦法和流程執行和落實不夠。如較多的企業在固定資產的移交、盤點方面流於形式,從而直接影響公司的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固定資產記錄的真實准確以及固定資產信息泄密。該不足將導致公司對資產難以進行有效管控。
(二) 風險評估不健全
較多的企業的風險評估工作還比較薄弱,沒有建立起完整統一的公司風險預控體系:要建立一個包含風險預期與識別、評估、報告、處理的完整而正式的風險管理體系。某些企業即使建立了風險評估體系,但往往分散在各部門和業務流程中,多為風險的事後控制,缺乏風險的事前識別與評估,尚沒有建立起全面風險控制體系。如果缺乏風險評估體系,將會無法全面識別企業運營中的風險,可能出現盲目投資造成資產閑置及資源浪費的風險,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三) 控制活動缺乏必要的針對性
控制活動貫穿於整個企業的所有層次和部門,具體包括批准、授權、查證、核對、復核經營業績、資產保護以及職責分工等活動。控制活動貫穿了固定資產采購、使用、流轉、處置的全過程。如對於固定資產采購,需要履行相應的審批手續,並按采購預算進行。投入使用時需要建立領用責任管理制度、移交調撥制度、折舊制度等。在固定資產使用結束時還需要按處置制度進行。
(四) 信息與溝通不完整、不及時
一方面,在管理手段上比較落後。目前較多企業傳統固定資產管理手段,帳、卡、物的管理各自獨立,相互分離,沒有一套系統把它們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存在資產信息不準確的風險,影響財務報告的准確性,同時也使公司管理層無法掌握真實完整的資產狀況。另一方面,在內容上比較混亂,「前清後犯,前查後亂」的現象比較嚴重。如對於新購的資產沒有及時入賬,造成盤盈,形成賬外資產為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帶來不便;固定資產的報廢、出售等處置控制意識薄弱,未經過適當的授權批准,處理後也未及時通知會計部門入賬,造成賬存實忘;或者處置收入不入賬,形成賬外收入,給貪污舞弊帶來可乘之機;對於折舊和減值,長期不需用的資產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按可回收凈值計提減值准備。
(五) 監督無力
有些企業部門固定資產實物賬長期不與財務賬核對;財務部門沒有要求業務部門、使用部門定期匯報固定資產使用、管理情況,沒做到定期進行固定資產盤點。固定資產的相關調整變化不進行相關賬務處理,從而造成固定資產財務賬面虛高的現象。如某些企業固定資產借出、借入沒有經財務部門審核,造成了財務管理和實物管理的脫節。又如某些企業為了縮減內控成本,造成大量固定資產的流失,部分固定資產沒有及時維修或更新改造,處於報廢狀態;同樣一部分的資產沒有盤點,有些早已不知去向,這些都是人為管理不善造成的。
三、 基於內部控制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改進建議
(一)從控制環境的角度
企業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對於企業而言,內外環境同樣重要。內部控制的控制環境就是企業在各內部控制關鍵點、關鍵人員的組織機構與行為准則。針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層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設置或完善采購、驗收、保管、預算及財務部門,明確崗位與職責,相互獨立,不得越權,互相監督。明確各部門職責後,管理者要堅決執行其制定的內部控制要求。通過制訂關鍵崗位管理辦法,補充對關鍵崗位范圍的說明、在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在招聘和離職方面的等內容。同時通過完善員工離職管理辦法,對關鍵崗位人員的離職的工作交接、公司財產移交、信息保密等方面保持特殊關注。
(二)從風險控制的角度
管理層應有風險控制意識,根據固定資產管理的目標及時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如由於科學的不斷發展,技術上的進步等客觀因素,導致設備需要及時改進,以符合市場的需求;或者由於自身內控制度存在漏洞造成管理不善而導致的風險。所以管理著必須有風險意識,若發現問題應及時採取應對措施,以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三)從控製程序的角度
1.固定資產購建
對於企業固定資產的購建,企業應根據金額或重要程度進行立項或預算管理,並由企業相應決策層進行簽批,並在公司規定的時限內完成批復;經過工程、行政、信息化等專業部門的審核並留下審核痕跡(簽字和日期),公司管理層或授權部門在限額范圍內對購置申請審核和批准,並留下痕跡;融資租入項目合同符合公司或國家相關規定,公司管理層或授權部門在限額范圍內對融資租賃業務申請進行審核和批准,並留下痕跡。購建完成後,驗收部門在驗收時可以進 行相關測試,查看固定資產是否符合企業的要求;驗收移交給保管人(使用人)時,要進行技術交底,責任手續完善等。
2.固定資產的使用、保養與維修
首先,要按企業選擇的會計制度合理進行折舊計提,並按成本對象進行對象化或費用化。定期進行賬卡核對和卡實核對,並留下書面記錄;如有差異,對核對發現的差異及時進行確認和處理。其次,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應對固定資產使用、保養、維修及改造等各情況記錄在冊,並和財務部門溝通;固定資產維修計劃有相應的管理層審批文檔;管理層在其由公司規定的維修許可權內及時進行審批。要注重修理與改造更新相結合。再次,盤點符合公司制定的政策和規定,並至少每年一次;循環盤點報告與循環盤點計劃、循環盤點清查表的內容相符,盤盈盤虧資產匯總表與循環盤點報告的內容相符,並及時由企業管理層就盤點結果進行處理意見的批復並及時進行賬務處理。
3.固定資產的處置
鑒於固定資產對企業的影響較大,紀錄也比較嚴密,因此,除了保管記錄必須完善之外,處置制度也必須完善、嚴格才能達到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才能保證賬實相符,而不被貪污或挪用。資產報廢必須經過資產專業管理部門技術鑒定,有適當的審批文件。處置價款應根據市場評估作價,款項應及時收回並入賬。處置事項完畢後,會計憑證的金額和性質描述與清理的原始單據一致,並修改固定資產卡片。
(四)從信息與溝通的角度
只有將信息傳遞與溝通管理相結合,才能提高固定資產內控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設備運行管理,完善檢查記錄並統計,制訂設備保養、盤點檢查的周期計劃並實施保養動態管理。其次,要做好設備保養維修管理,根據設備運行狀態與設備維修周期自動製作維修計劃,對設備維修費用及其構成、維修計劃完成率、維修頻率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建立設備維修檔案。最後,要做好設備資產綜合統計,根據設備管理作業記錄實現完整的基本情況、技術狀況、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狀態統計和經濟技術統計評價相結合,才能合理確定與評價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為企業的生產經營與類似固定資產的購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引入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是將計算機通信技術、網路技術、條碼技術等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應用到固定資產的管理之中,使固定資產的管理更加有效、快捷、科學。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數量急劇增加,種類繁多,有關固定資產的各種信息也成倍增長。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極大地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及時反映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及日常管理信息。
(五)從內部監督的角度
一方面,要根據公司有關文件要求,及時下發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實施細則,並嚴格按照細則要求對帳、實情況進行核實,真實完整地反映各單位的資產狀況、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升財務信息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強現有內控人員的培訓,特別是信息技術和法律法規方面的培訓,同時通過招聘和培訓對現有內控人員專業結構進行優化,提高內控人員在生產設備、設施方面的專業素質,保證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楊雄勝.內部控制理論面臨的困境及其出路,《會計研究》,2006(02).
[2]朱榮恩.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思考,《會計研究》,2001(01).
[3]焦寶娜.淺論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J].內蒙古林業,2005(05).
⑨ 出現企業管理機制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1. 未建立完整的內控制度體系,營造好的控制環境。
2. 職責分工不明確,操作流程不回規范。
3. 控制目標答不明確,沒有嚴格執行流程制度,並對結果進行評估。
4. 缺乏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機制,責任人缺乏控制意識和責任心。
5. 信息傳遞與溝通不暢。
⑩ 如何解決內控機制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的問題
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是廣為理論界和實務界所關注的話題, 只有不斷完善和加強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提高國內企業競爭力,才能解決國內企業持續發展的問題。本文從企業外部環境的建設和內部控制的加強兩方面入手,對如何完善和加強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闡述。
一、改善企業外部環境
1.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的法制建設
目前,我國尚未正式出台一部關於內部控制的專門性法律規范,現有的一些內部控制規范散見於若干規范之中,既不明確,也不系統。同時內部控制的規范還多為指導性的,強制力差。所以我國內部控制規范從其體系建設、目標定位和內容的確定上來講,都有許多工作要做,應加快內部控制的相關立法,規定企業內部控制的准則和實施細則,並對違法行為規定罰則,從而為完善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提供外部監督和指導。
2.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一些對企業的監管行為由原來的政府負責越來越多的變為由社會中介機構負責,特別是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審計在我國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行的「經濟警察」職責。正是這種來自企業外部的獨立的審計力量促使著我國的內部控制、財務管理朝著正規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而且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布的《內部審核指導意見》對注冊會計師執行內部控制審核業務進行了規范。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注冊會計師審計對企業內部控制情況的日益重視,它必然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和加強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內部應完善和加強內部控制
完善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在企業內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加強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1)完善現代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董事會在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核心地位。
針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董事會弱、經理班子強、監事會形同虛設、董事與監事兼職的問題,解決的對策是理順現有的管理體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決策、監事會監督、經理層執行的職責明確、崗位清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制衡、協調高效的運行機制。在這種機制下,經理層為履行其職責,避免被解僱,客觀上需要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進行科學決策而不是主觀臆斷,需要依賴會計採取有效的手段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協調監督,這樣就能使內部控製成為企業內部需求,自發行動,從而制止內部人利用職權干涉會計工作,指使、強令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從組織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董事會應對公司內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性負責。因為對於董事會來說,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是為了保證公司有效的運行,完成公司目標;保證法律、公司政策及董事會決議得以實施;解決會計信息不對稱,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必要手段,所以董事會責無旁貸。因此,要想防止舞弊的發生,必須強化董事會在法人治理結構中的主導地位,突出董事會在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過程中的核心作用。要實行獨立董事制度,適當引入外部的獨立董事。
(2)堅持以人為本,提高管理者和會計人員的素質。
內部控制是由人制定的,也是靠人去執行和完善的。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人才是一種很重要的資源要素,尤其是管理者和會計人員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會計信息質量的保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目前管理者素質低下的狀況,筆者認為,當前的突破口是完善經理人員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建立規范的經理人才市場。我國培育經理人才市場首先要解決兩大難題:一是轉變觀念;二是幹部任免制度。只有形成企業家市場競選制度,企業經理人員的行為才能受到應有的牽制而不能為所欲為。為此,須建立一套相應的制度:第一,建立資格與級別制度,具體包括資格獎勵制度、考試制度、類級制度、晉升降級制度、注冊吊銷制度和培訓制度等,如此方能解決「外行領導內行」,任人唯親等弊端,防止舞弊行為的發生,同時要建立起一支龐大的後備隊伍以滿足企業對廣泛而多樣的人才需求,真正做到擇優上崗,有序流動,合理配置,這是完善經理人才市場的前提和基礎。第二,建立聘任解聘制度代替終身制,是完善經理人才市場的核心。會計人員對於會計信息的質量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最直接、最基礎的環節。當務之急就是成立具有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的會計執業協會,具體負責:①會計人員資格考試;②定期組織業務培訓;③制定頒布職業道德准則;④維護會計人員的正當權益;⑤採取會員風險基金制,基金來源由會員個人繳納,用於支付舞弊被罰會員的罰金和模範會員的獎勵。這樣,一則能促使執業協會,基於基金保持的利益考慮,而加強行業自律管理;二則利於會員之間的相互牽制,因為基金涉及會員的整體利益;三則便於執業協會對違紀會員的登記管理,對屢教不改或造成惡劣影響者,吊銷其執業證書,逐出「師門」。
(3)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是需為監督付出高昂代價的價格性激勵系統的替代物。本來,企業為了實現戰略經營目標需要以管理補償的方式促使管理者努力工作,而企業文化則嘗試以改變管理者的偏好來達到同樣的目的。也就是說,企業文化可以使管理者激勵內部化,使企業目標成為管理者個人的目標。企業文化的構成要素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形象、企業道德、企業學者等。企業文化的控制功能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激勵內部化,企業文化可以使管理者激勵內部化,使企業目標成為管理者個人的目標;第二,目標一致性,企業文化通過一套規范來控制人們的行為,通過一套信念和價值觀增加人們對組織的認同,增加組織的凝聚力,提高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程度;第三,減低不確定性,企業組織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發展的,但是企業並不希望周圍環境全部同時改變,它們需要一些因素是穩定的。企業文化使群體成員形成共識,促使大家一致朝共同方向努力,從而增加了防禦風險的能力。人們普遍認為在競爭性的經濟中,強有力的文化對於創造一個成功的企業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強風險評估和控制
企業應當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以研究可能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包括法律因素、政治因素、稅收、產業政策、競爭對手、市場供求趨勢等,以識別潛在的風險,研究相應的對策。對於經營風險,應當做好重大投資決策的可行性論證、銷售預測、盈利預測、市場調查和分析、制定經營計劃並在執行中及時進行比較和校正、調整等。對於財務風險的預測和控制,主要是通過建立一套由各個不同層次和子系統構成的財務指標體系及相應風險值范圍,預測並計算有關指標,將其與預先設定的范圍值比較,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3.完善控制活動
(1)完善企業的制度建設
①科學地制定職責分派體系,並遵循責、權、利統一和將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尤其要嚴格規定賒銷業務、銷售價格、銷售條件、運費、折扣等環節的審批程序,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貪污腐敗和違紀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統一企業的銷售政策,有利於企業的整體銷售戰略的實現。
②完善員工規章制度,並進行經常的檢驗和審查。制定企業員工應遵循的行為准則、業務流程、操作流程等,這是實施檢驗和審查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檢驗和審查對企業已執行業務的相關數據、金額、執行的方式和程序的真實和合規性進行復核,以發現是否有錯誤、舞弊或違反程序的行為。
③制訂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制訂嚴密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管理辦法,使接觸到的人數降到最低;將不相容職責(例如出納崗位和會計崗位)一定要分離,制訂相互監督和牽制的科學管理辦法。
對實物資產要設有專職的人員或部門進行管理,規定對實物資產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財產清查和實物盤點,並將盤點結果與財務部門的相關賬目進行核對,及時發現財產的盈虧情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我國企業對資產的盤點非常不重視,事實上很多貪污腐敗和偷盜行為都可以通過經常的盤點和清查發現。
④確立財產保險制度。我國企業對公司的財產保險意識較差,或投保的范圍、險種不適當,一旦發生意外,企業後悔不已。因此,我們要樹立財產保險意識,對容易發生毀壞的重要物資要進行合理、恰當的保險。
(2)建立嚴格的獎勵與懲罰機制
①實行問責機制,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是依靠相應的懲罰機制而被有效執行的。問責製作為一種懲罰機制,能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必將大大提高內部控制制度落實的深度、廣度和效度。內控制度中建立嚴格科學的問責制,並嚴格執行,可以增加內部經營活動各方逃避義務的風險,增強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和績效,促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效實施。
②強化對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檢查與考核,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於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給與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實行單位、負責人和員工表彰機制,建立貨幣與地位的激勵機制。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
(3)構建會計內部控制發揮財務管理作用
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是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和平台,是規范財務會計行為,防範會計信息失真,預防錯誤和舞弊,規避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地點的分散,控制權力層次的增多,企業的管理任務越來越艱巨和復雜,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並保證其有效實施,對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目標至關重要。實現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財務主管委派制,加強財務控制;②科學設置崗位,加強組織結構控制;③嚴格審批程序,加強授權批准控制;④重視倫理道德規范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⑤更新知識,提高財務控制人員的素質;⑥建立內部會計稽核制度,保證內部控制的質量;⑦控制與創新要相依相伴;⑧加強基建項目投資的內部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⑨強化成本費用控制,提高企業效益。因此,只有全面規範本單位的各項會計工作,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管理制度,才能促使會計工作有序進行。
4.實現內部控制的現代化,使信息溝通暢通。
企業首先應建立信息管理系統,並通過購買或自產開發的方式建立具有ERP功能的管理系統,使企業內部的全體員工能取得他們在執行、管理和控制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需要的信息,並交換這些信息。通過該系統,企業管理者要向全體員工發布有關認真執行各自的控制職責的明確信息,使其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該系統使企業有一條自下而上報告重大信息的有效途徑,即建立開放、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以便發現內部控制系統的薄弱環節,並及時採取相應的補救和改進措施。
5.加強內部審計監督
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監督內部控制其它環節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必須加強內部審計監督。
(1)設立獨立性、權威性較高的內部審計部門。企業應當建立由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的內部審計部門,使內部審計不受管理層的制約,以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從而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為企業正常經營保駕護航的作用。
(2)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必須從傳統的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發展,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評估和檢查,發現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揭示企業內部存在的潛在風險,確保企業高效運作和發展,以順利地實現企業的目標和戰略。
(3)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企業要將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同時,要建立內部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考試和考核制度,加強對內審人員的後續教育工作,使內審人員成為既懂財務會計、熟悉審計業務,又具備經營管理、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各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從而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