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審計內控工作
Ⅰ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與控制防範風險探析
強企業內部審計
(一)提高領導層對內控的重視度,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良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是制度真正落實的有效保障。
(二)明確審計方向,確定審計目標,掌握審計重點。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最終目標在於通過這樣一個審計活動,完善審計內控制度,維護企業資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
三)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執行與監督職能。
內控制度要發揮良好的作用並且得到有效執行,企業必須具備足夠的人員及資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務,並且應選拔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勝任能力的員工,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對員工實施科學、有效的監督。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防範風險的措施
控制防範風險探析
(一)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首先要得到領導的重視、員工的支持,才能形成內部控制的良好環境;其次,內部控制必須設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完整的控制制度,整個控制活動才能形成從計劃、執行到控制、監督的全過程;最後,內控制度制定的適當性,各項內控制度的出台要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做到切實可行。
內部控制制度作為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控制貫穿於整個管理的全過程,並不需要單獨地制定什麼內控制度,而是在制定管理制度時融入內控要點即可。比如,不需要單獨制定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制度,只要制定貨幣資金管理制度將控制的內容包括在內就行了,避免相關制度的重復制定。
(二)提高內部控制認識,實現「全員參與,共同實施」 的目標
如何提高內部控制認識,增強風險防範自覺性,關鍵是要走出誤區,更新觀念,強化管理。只有思想的統一、認識的提高、理念的轉變,才能為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強大的內在推動力;只有在體系建設過程中,打破業務分工的界限,突破職能部門之間各自為戰的格局,才能將內部控制寓於業務的全過程;只有推動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抓牽頭、專職部門重推動、各部門(單位)各司其職、全系統共同參與的內部控制格局,才能最終實現「全員參與,共同實施」的目標。
(三)加強內控人才儲備,建立員工培訓體系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如何實施好,關鍵靠人員素質。內部控制滲透於整個組織的一系列活動中,體系建設涉及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審計監督、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等領域,涵蓋的知識面廣,業務流程復雜,需要擁有掌握企業管理、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和監控流程等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內控人才的儲備尤為重要。
企業如何培養適合自己的內控人才,依賴於培訓體系的建設。針對培訓對象,可加大培訓的廣度和深度,主要培養和造就內控體系建設所需的核心團隊和專業人才,比如說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人員隊伍;從實施手段上看,可採取多種措施,比如有獎競賽、與績效考核掛鉤等形式,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從事內部控制的專業人員崗位成才,逐步建立起員工培訓體系。
五要素(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交流、監督檢查)進行分解,並設立結果和過程評價標准,其中結果評價標准主要是考核內控目標的達到程度,而過程評價標准主要指內控執行過程中的有效程度如何;最後,將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歸到每一個內控項目,再按照一定的評分方法得出內控的總體得分情況,以反映企業內控管理水平和管理風險的高低。
(四)防範內控監督職能弱化的對策
首先,增強內控監督的獨立性。強調保證內控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的獨立性,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可以獨立思考,做出判斷;強調保證經濟上的獨立,不會在經濟上受制於監督單位,可以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Ⅱ 有關加強內控制度的審計建議怎麼寫
(一)提高領導層對內控的重視度,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良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是制度真正落實的有效保障。影響控制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董事會、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企業文化、組織結構等。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一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企業財務管理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點,使企業成為面向國內外市場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的一種企業機制。二是要建設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包括經營管理的理念,風險管理理念,管理控制方法,組織機構,外部環境影響等。因而為了企業的發展,一定要提升企業領導層和管理者的思想意識,轉變其管理觀念,使之增強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內部會計控制的管理力度,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明確審計方向,確定審計目標,掌握審計重點。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最終目標在於通過這樣一個審計活動,完善審計內控制度,維護企業資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因此在審計內容上內部審計人員要通過查閱法、調查表格法等審計方法,了解企業管理信息和流程(傳遞溝通方式、制度匯編、職責分工、崗位規范和標准)等相關資料,進一步向相關部門和人員了解企業的相關業務及財務資料,對企業主要業務的關鍵控制點進行測試分析,掌握這類控制點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處,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在審計方法和手段上要全面運用計算機技術、網路信息技術,重視風險分析,保證內控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後,企業還要建立起內部控制審計隊伍訓練培養基地,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不斷強化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和審計專業技能,為企業培養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審計團隊。
(三)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執行與監督職能。
內控制度要發揮良好的作用並且得到有效執行,企業必須具備足夠的人員及資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務,並且應選拔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勝任能力的員工,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對員工實施科學、有效的監督。
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使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當更多地參與到企業的事前預防和事中的內部控制中,通過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審,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制度中的漏洞和隱患,並針對企業會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等加以技術修正或改進,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措施,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
Ⅲ 如何加強企業內控提高管理水平
【摘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是企業自身的需要,也是企業面對市場風險與挑戰的需要。企業只有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制定滿足管理需要的內部控制制度,並加以嚴格遵循實施,才能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財政部有關規章制度的要求,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它經濟組織)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的規定,結合部門和系統內部的有關內部控制規定,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組織實施。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管理者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效果以及現行法規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內部控制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監督決策、信息與傳遞以及自我檢測等方面,從總體上透視了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其有效實施無疑會促使企業生產管理邁上一個新台階,促進企業經營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規化。
一、內部控制在實際工作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外部社會經濟活動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產生良好的效果
(一)確保企業制訂的各項管理方針、目標的貫徹執行
內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體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組成,滲透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內部存在經營活動和管理環節,就有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控制措施,從而有效地貫徹企業的經營方針,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
(二)確保會計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防範經營風險
健全內控制度,可以規范企業各類信息的採集、歸類、記錄和匯總的過程和行為,確保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可靠,如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弊,有效控制企業的經營風險。
(三)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並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內控制度,能夠科學有效地監督和制約企業財產、物資的采購、計量、驗收等各個環節,對企業各種資源的利用和現金流動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確保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
(四)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
健全內部控制,使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做到活而有序,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費用開支,促進企業的有效經營,以求企業實現更大的盈利目標。
二、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政府部門到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不斷提高,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內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實際經營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完善的地方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夠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有效運行,有賴於企業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現代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客觀上需要一個規范的法人治理機構、加強內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等的合法權益。但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國有企業改制後,雖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但由於產權不明晰、出資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內部權力制衡機制,再加上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內控力度削弱,經濟業務隨意性加大,監督機制失效。
(二)會計信息失真、造假機率增大
有的企業由於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核算不實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如常規性的印單(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制度及會計人員分工中的「內部牽制」原則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實;會計憑證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置賬外賬、亂擠亂攤成本、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資產不清、債務不實等等。造假現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經屢見不鮮,在其他企業中的現狀就更為堪憂。
(三)費用支出失控,潛在風險加大
有的企業對財產物資的內控管理相當薄弱,制度形同虛設,采購環節職責未按規定嚴格分離,經濟往來中審查制度不嚴密,存貨發出手續不完善,加之未及時與財務部門對賬,造成多年來庫存物資的毀損、報廢、短缺未得到及時處理,致使潛在虧損增加,經營風險加大。有些企業在業務活動經費的管理中往往存在著較大的管理漏洞,為了搞活經濟,允許部門經理支一定比例的業務費用,但對這部分費用的適用范圍無明確規定,更無約束監督機構,導致部門經理大手大腳、揮霍浪費。
(四)內部審計形同虛設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應從第三者的立場上客觀公正地對企業的經濟監督進行再監督,它的地位應當是超然獨立的。但是目前企業大部分內部審計部門基本上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這樣就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以致於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三、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當前深化企業改革,強化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企業內控環境,嚴格授權批准制度
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應形成權責分配、激勵與約束、權利制衡關系,把各項管理落到實處。在管理部門設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學的、符合企業特點的內部組織結構,合理、有效地設置各部門和崗位,建立部門和崗位責任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內部牽制制度,實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根據內部控制的要求,單位在確定和完善組織結構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單位的經濟活動通常可以劃分為五個步驟,即:授權、簽發、核准、執行和記錄。一般情況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驟由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部門)實施,就能夠保證不相容職務的分離,便於內部控製作用的發揮。
授權批准控制是指對單位內部部門或職員處理經濟業務的許可權控制。授權批准按其形式可分為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所謂一般授權是指對辦理常規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授權時效性較長;而特殊授權是對辦理例外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其時效性較短。不論採用哪一種授權批准方式,企業必須建立授權批准體系,明確各職能部門授權批准范圍、許可權、程序、責任等,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相應職權,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經濟業務,保證企業權責分明,科學管理。
(二)規范財務會計核算,全面推行預算管理
企業必須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法規,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處理程序,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建立嚴密的會計控制系統。在實行國家統一的一級會計科目的基礎上,企業應根據經營管理需要,統一設定明細科目,集團性公司更有必要統一下級公司的會計明細科目,以便統一口徑,統一核算。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薄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與方法,遵循會計制度規定的核算原則,使會計真正實現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提供信息、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為企業外部各有關方面了解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標。
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達到企業既定目標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包括籌資、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管理等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要以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為重點推行全面預算管理,並對預算結果及時進行科學分析,對產生的差異進行有效控制。
(三)健全財產保全制度,防範市場經營風險
嚴格執行財產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權人員對財產直接接觸,並採取定期盤點、賬實核對、記錄保護、財產保險、記錄監控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
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的預警、識別、評估、分析、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必要時可設置風險評估部門或崗位,專門負責有關風險的識別、規避和控制。
(四)完善用人制度,加強信息管理
人力資源要素的數量和質量狀況,人力資源所具有的忠誠、向心力和創造力,是企業興旺發達的活力和強大推動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調動企業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人力資源的潛能,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任務。人力資源控制應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應聘人員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以更好地完成規定的任務;加強對職工業績考核,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管理信息系統控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要加強對電子信息系統本身的控制。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利用計算機從事經營管理的方式、手段越來越普遍,除了會計電算化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外,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購銷儲運都離不開計算機。為此必須加強對電子信息系統的控制。另一方面,要運用電子
(五)建立內部報告制度,完善內部審計體制
為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企業應當建立內部管理報告體系,藉助管理會計手段,如實反映經營狀況,及時披露相關重要信息。
內部審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這是一個企業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規、合理和有效的獨立評價機構,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內部審計在企業應保持相對獨立性,應獨立於其他經營管理部門,最好受董事會或下屬的審計委員會領導。內審部門負責審查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並將審查結果向企業董事會或最高管理當局報告。內部審計工作越仔細,內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強內部控制工作的效率與可靠性。
Ⅳ 如何加強企業審計風險的內部控制
(一)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自身素質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相繼出現,審計方法、審計程序、審計手段也在不斷更新,這都需要注冊會計師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通過學習,主要是後續教育學習,從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兩方面入手,培養大批具有較新知識結構、精通相關專業知識;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風險防範意識的高素質注冊會計師隊伍。
(二)規范審計程序、完善審計質量控制 1.審計程序是進行審計時所依據的步驟,是獲得證據的手段。進行審計時,最關鍵是要按審計程序執行,可以把審計風險降到最低。對於特定的賬戶和確認使用適當的審計程序工作效率會更高。從確定審計項目計劃,審計取證,審計報告等每個環節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進行,避免執法的隨意性。 2.完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嚴格執行各環節的審計工作規范,能夠減少審計風險。質量控制是指事務所為確保審計質量符合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而制定和運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較為規范和完善的審計質量控制應當做到:
(1)制定完善的質量管理考核辦法,對各責任人員進行考核;
(2)建立重大審計項目審議制度,對特殊的、重大的、有爭議的項目應開展審計案例分析,從規避審計風險的角度決定出具何種類型的審計報告;
(3)規范審計業務的流程,對審計項目的立項、實施、審核等各環節都做出明確的規定;
(4)完善審計報告和驗資報告三級復核制度。
(三)堅持獨立性 獨立性被譽為審計的靈魂,在審計發展史上,最早出現的審計准則就是獨立審計准則。獨立審計准則是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規范體系的核心部分。事實上,很多訴訟案件都是由於注冊會計師偏聽客戶的一面之詞和屈從於各種壓力造成的。失去了審計獨立性,就很難做到不偏不倚,也不能進行適當的審計規劃,並按規劃實施審計,也就談不上審計風險的管理。獨立性雖然不是降低審計風險的保證,但可作為審計風險預防性控制的一項重要措施。
(四)積極與委託單位交流 注冊會計師在接受委託後,應盡快與委託單位的主要人員見面協商,如主要行政領導、財務和業務主管及內部審計主管、電子數據處理工程師等,討論對財務報表或執行審計工作有影響的重要事件。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應進一步深入查證和調查,並加以分析判斷,徹底弄清事實,辨明是非。對審計不當和失誤的定性和處理,要堅決及時糾正,不要因顧及面子而強詞奪理。委託期間良好的工作關系有助於避免出現年終財務報告審計風險。
(五)建立風險防範基金及向保險公司投責任保險 每個審計單位都要認識到審計風險的客觀存在以及為此所需承擔的風險責任,通過自覺行動防範審計風險的產生,保持審計業務適度發展,防止冒進。審計機構應按照業務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風險防範基金,專戶專儲,建立風險防範基金,專門用於因為審計風險造成的損失,也可向保險公司投責任保險,這是進行有效風險防範,避免遭受損失,轉移風險的另一種方法。 盡管風險在一定范圍內總是存在的,但是,只要廣大注冊會計師能夠真正樹立起風險意識,認真謹慎地對待、控制、防範,就一定會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從而成功地規避和防範審計風險。
Ⅳ 如何深入開展內控審計工作
一是抓好精品審計項目工作。根據省行「關於印發《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精品審計項目評選試行辦法》的通知」要求,認真做好合規檢查、內控評價、常規審計及非現場審計等檢查工作,進一步提高檢查效果、質量和工作水平,促進內控合規工作標准化、規范化,更好地發揮監督保障作用。
二是抓好《檢查發現問題匯編》。對該行各項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匯編,做到舉一反三,不斷增強員工防範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根本上解決屢查屢犯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操作風險防控水平。
三是抓好反洗錢工作。按照省行和當地人民銀行關於反洗錢的工作要求,抓好當前的反洗錢工作,加強分析識別,提高可疑交易、可疑行為報告的數量和質量。
四是抓好信息反映工作。充分利用《內控合規工作動態》作為轄內通報內控工作動態、交流內控管理經驗、傳播內控文化的平台和載體,加強與各行的信息交流,促進內控合規管理工作不斷加強。
五是抓好技術比賽工作。按照省行要求,早行動、早准備,及時將有關內控合規網路題庫中內部審計、合規管理、內部控制、反洗錢和案例分析等有關內容復印分冊,做到人手一份,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和工作技能。
Ⅵ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
摘要:隨著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內部審計的作用日顯突出,近年來國家不斷強調審計監督的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2104年10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審計工作提出了相關意見。在此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如何強化內部審計工作,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成果運用
內部審計作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是完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防範經營風險,促進和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當前,國有企業逐步做大做強,面臨的市場風險不斷增大,對內部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盡快適應這一形勢,應對各種挑戰,國有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將審計工作深入到企業經營、工程管理、內控建設及風險防範等多個方面,如何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健全內部審計體制
科學合理的內部審計體制是實施內部審計工作的組織保證,是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的制度保證,是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根本保證。較為完善的內部審計體制是在董事會之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在經營管理系統設
Ⅶ 如何加強內控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加強內部控制,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優化控制環境,明確控制目標,改善控制技術,並在管理實踐中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 (一)優化控制環境 企業的內部控制不能脫離現實情況,它受控制環境的影響,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實施。因此,優化控制環境,首要的是企業的管理者重視起來,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現代企業也要成為「法治企業」。 (二)明確控制目標 明確控制目標,前提是科學地制定目標。依據企業戰略目標制訂公司年度計劃,並將其細分至相關部門,確定企業的銷售、成本、工資、費用、利潤、資金等計劃,各部門再據以制定更詳細的目標。而更重要的,是必須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強化控制目標的剛性。企業的生產經營總是處於動態之中,實際的運行會與計劃有所偏差。 (三)改善控制方法 控制措施有效、到位,以國家法律、法規及財經紀律為准繩,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其他管理活動進行組織、調節和制約,以利於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揭露和糾正。考核和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明確衡量質量和業績的標准,內部控制標准,可以在業務預算、工作計劃中予以規定;每項經營業務的標准,都應書面成文;具體的內部控制標准可以單獨制定,也可以把他們並入各項經營業務的標准中去。 企業內部控制的具體實施 (一)組織結構控制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有效運行,有賴於企業內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維護出資人權益,對股東大會負責,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做出決策;監事會對董事會、公司的財務工作及經營者執行法律和公司章程情況進行監督;還應設立滿足企業監控需要的職能機構如審計部,對董事會負責並在業務上受監事會指導。 (二)授權批准控制 授權批準是指單位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以授權批准來進行控制。在公司,一般由股東會授權給董事會,然後再由董事會授權給企業的總經理和有關管理人員。企業每一層的管理人員既是上級管理人員的授權客體,又是對下級管理人員授權的主體。要建立必要的檢查制度,以保證經授權後所處理的經濟業務的工作質量。實踐證明,權利應受到制約,失去制約的權利極易導致腐敗。 (三)會計(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企業應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控制規范,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重點把好兩個關口:一是,加強對原始憑證的審核監督;二是,加強對財務收支的審核監督。對財務收支監督的內容包括: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渠道、資金支出管理范圍和支出標准項目等,監督的重點是合法性問題。 (四)資產保護控制 對實物的采購、保管、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限制接近、定期盤點、記錄保護、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控制。在實際工作中,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和存貨等變現能力較強的資產必須限制無關人員直接接觸,貨幣資金的收支管理只能限於特定人員管理,支票等票據的簽發,必須是單位指定的負責人,存貨的實物保護可以有專職的倉庫保管員控制,以防止資產流失。 (五)收支預算控制 預算管理是將企業的目標及其資源的配置方式以預算方式加以量化,預算管理由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控制、預算考評等環節構成,內容可以涵蓋單位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管理等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實行預算控制。在董事會下設預算委員會或由直接對董事會負責的內部審計部門進行預算的制訂、協調、監控、評價、考核等工作;預算的執行層由各預算單位組織實施,並輔之以對等的權、責、利,預算內資金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限額以上的資金實行集體審批,嚴格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企業在實行預算管理時要注意:1、所編制預算必須體現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並明確責任;2、預算在執行中,應當允許經過授權批准對預算進行調整,以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3、應當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的執行情況。 (六)風險控制 企業針對每個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的防範與控制。主要包括:1、籌資風險控制。企業的財務結構、籌資結構、籌資金額及期限、籌資成本、償還計劃等都要事先評估、事中監督、事後考核,關鍵是要保證有一個合理的資金結構,維持適當的負債水平。2、投資風險控制。無論是債權股權投資還是長短期投資,企業都要進行可行性研究並根據項目和金額大小確定審批許可權,預計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及對策。3、信用風險控制。主要指應收賬款引起損失的可能性。企業應制定客戶信用評估體系,確定信用授權標准,規定信用審批程序,進行信用實時跟蹤。4、合同風險控制。建立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履行監督和違約措施的控製程序,防止因發生法律糾紛而導致的企業訴訟。 (七)職工素質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好壞與否,取決於執行者,職工素質控制是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保證。招聘是重要環節,單位的人事部門和用人部門應共同對應聘人員的素質、水平、能力等有關情況進行全面的測試、調查,以確保受聘人員能夠適應工作的要求。同時應注重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打破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推行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使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