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空心化
❶ 求集團管控相關論文
我這有一篇,不過可能因為太權威,不能全抄襲哦。
華彩集團管控論道系列——何為集團管控?
美國的安然、世通等公司出事了以後,一個很古老的話題,內控重新被我們撿起來。內控其實過去一直非常重視,如果你們檢索一下的話,發現國內國外,過兩三年就會出內控方面的一些制度,理論上,我們當時感覺內控已經很完善了,但是突然安然一出事以後,我們發現內控還是不完善。美國的治理與控制,還有審計師委員會,就是簡稱COSO,COSO協會立即在美國出事以後,第一時間頒布了,2002年頒發了著名的COSO體系。這個COSO體系,國內翻譯得非常有問題,我們講簡單一點,COSO協會頒布的內控體系,它和之前的內控是不一樣的,換言之,我們講內控,至少給這個內控起一個名字,什麼什麼內控,但是社會上一直以來都叫內控,延續下來就是內控。所以我們現在去打單,碰到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們的對手,像國際五大,以及會計事務所,他們只會做,我一會提到的第三代內控,第四代內控他們都不會做。全中國做第四代內控,都同時起步,沒有誰領先,誰落後的,這是第一個,比較一下2002年以來的COSO協會所頒布的這個內控,事實上是一個特殊的內控,我們簡稱第四代內控,這是第一件事情。
2006年,國資委模仿COSO體系,COSO在2004年頒發了一個風險管理體系,是2002年內部控制體系的一個升級版本,那麼2006年我們就基本上看到風險管理體系非常重要,而且當時國內企業去海外並購等等,風險很大,出了很多事件。2008年我們看到,我們還是跑前了,風險對我們來講,一下太高了,我們應該從內控做起,有這么一個來龍去脈。國際上先做內控,再做風險,我們先做風險,再做內控,但是它們二者間的關系我們還沒處理好。
我們大概簡單一點,首先我想講,我們公司的集團內的咨詢業務。我們公司所推廣的各種集團的業務有一個特點,之間單體公司層面上的各種體系,社會上都已經很健全了,比如單體公司的人力資源,單體公司的財務,單體公司的戰略,社會上都很全面,之所以我們公司單槍匹馬重新定義了咨詢的范疇,就是因為我們把單體公司的咨詢擴展到集團內的咨詢,就多了兩個層面。
第一,整個集團整體怎麼搞。比如人力資源,整個集團的人力資源怎麼搞,它所涉及到的問題非常非常多,不是一個單體公司所能涵蓋的,因為一個集團下面有若乾子公司,還有若干分公司,還有若干既不是子公司,又不是分公司,部門為獨立核算的單位,一下子就牽扯到一個很大很大的面。還有各個子公司制度之間的公平,單體公司之間的制度公平很容易照顧,也因此你看集團裡面的面就非常多了,所以整個集團層面的業務,這個業務需要這個公司要有極強的社會實踐、認識、專門的研究,對集團這一類組織有深刻的認識。所以我們為什麼說,我們單槍匹馬地定義了這么一個體系呢,之前任何時候,所有做的咨詢都是認為最終可以把一個公司切分為一個單元,做個咨詢的話,給這個單元做咨詢。
比如做一個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的話,你看那就非常復雜了,對整個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首先整個集團基本的人力資源理念,另外各個子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另外各個子公司的選用育留,以及各個子公司選用育留的公平,這首先是集團層面特別要解決的。另外還要解決總部層面的業務,在總部層面怎麼搞,什麼意思呢?因為總部是整個政策的綜合調停者。比如說我下面有5、6個子公司,但是我總部既制定了基礎政策,制定好以後,各個子公司把它個性化了,但是最後這個政策實施過程當中,沖突、差異拿捏在我總部,而我總部又不可能親自下去做,這就牽涉到一個對總部的知情權,總部對下面具體實施者的調控能力。包括從最根本上來說,總部不可能通過一事一物地做實事解決問題,他只能最終通過制度的安排,制度的調整,制度的建設,去解決一個問題,你總部在這方面擁有怎樣的職能。過去在我們之前是沒人思考過這個問題,老覺得放一個總部以後,總部自然而然可以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經常批評總部的空心化、文職化、機關化,就是這樣來的。
那麼這兩個問題在我們之前就沒有公司思考過,現在我們任何業務,組織也好,流程也好,研發也好,品牌也好,營銷也好,任何業務,我們認為只要是集團內的,我們都可以定義成這么三級的。很遺憾的是,最後一級,基本上整個社會都已經有了,而且不管是綜合的,或者專業的,做這一類咨詢的很多,比如專門做研發的,專門做營銷的非常多。但是整個集團的研發或營銷,或者是管控,總部層面,總部在這個過程裡面起什麼作用。簡言之,總部是最後這個體系的實施者、調控者、修改者,體系下去了以後,總有不適應的地方,要推動的地方,所以總部在這裡面扮演的角色非常非常重要。在我們之前,很多公司沒有著重去思考過,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第二,華彩的最大的特點是:很多競爭對手都在學習華彩的集團戰略和集團管控。那麼他們目前學習不到的東西是什麼呢?我們的集團戰略和集團管控,是基於風險和內控的,一句話,我們有基於風險的集團戰略,因為我們的集團發展模式裡面,首先把風險考慮進去,我們不再認為集團戰略是在四平八穩的一個穩定環境當中定向去發展的,而是在一些不確定的環境當中,去努力地,雖然環境不確定,但是集團通過強有力的風險管理,使得環境相對我而言,變得相對確定。另外一個是哪怕是我不能使之發現一些確定性的東西,但是在動態當中,我善於駕馭動態,從而也使得我的集團戰略更容易實現。第三,我通過風險管理能力,使得各種蜂擁而來的風險,要麼把它駕馭住,要麼我利用了風險,反而使它變成了我的一個有利因素。通過這三個層面,我們的集團戰略是基於風險管理的集團戰略。那第二層面呢,我們的管控是基於內控的,因為我們的管控分為三個層面,治理加控制加宏觀管理。其中控制就是內控,整個我們公司,除了治理和宏觀關系兩頭以外,中間的控制就是內控,甚至可以說治理加內控加宏觀管理。一開始,我們推了好多年了,根本上就是基於內控的,這是我們的咨詢產品。
好,那麼基於這個,我簡單可以給大家說一下。比如說集團戰略,我們認為一個集團戰略,首先整個集團的發展模式,這是要有人跳出來,高於子公司來思考的。過去像國際公司,經常給各國的企業,撒一個不大不小的謊,說集團戰略是各個子公司戰略加總而成的,這個謊呢有一個最大的害處,害處就在於使得企業忽略了在子公司之上,我母公司要做什麼,整個集團要做什麼。這個謊有80%是對的,因為集團的實體畢竟是下面的子公司,但是不完全是,中間雖然只差了20%,但是這20%恰恰是最為重要的,我們把這20%找出來,這20%分別是上面兩層集團整體戰略和總部層面戰略。集團的整體發展模式,是總部來統一設計的,不是由各個子公司來設計的,子公司不是替你總公司想,惟有母公司才可能想自己的事。
第二,資本運作戰略,資本運作這個事情,當然子公司也可以想,但是子公司想的資本運作和母公司想的資本運作,它的價值最大化在不同層面上。最終我們要追求集團戰略最大化,而不是子公司價值最大化。產業組合更是如此。當各個子公司只思考自己的時候,他只是想我這一塊怎麼做。而集團的產業組合是通過集團下面各個產業板塊之間,加減乘除,發揮一個綜合價值,一個化學反應。而這種化學反應不是任何下面一個子公司所能思考到,所能管理到的。也因此在這個發展化學反應過程當中,在集團資本運作過程當中,在集團的整體模式發展當中,對任何一個子公司來講,都不可能是價值最大化,至少在某一個時段是損害他的價值,但是對集團來講,是價值最大化。這個呢,只有總部這個層面上才能體會和駕馭,絕對不是下面的任何一個子公司層面上所能思考和駕馭的。
最後橫向戰略。所謂橫向戰略是什麼呢,橫向戰略是母公司不僅通過一個發展模式,使得各個子公司之間的化學反應得以保護,通過資本運作,使得各個子公司化學反應有一個技術上的支撐,通過產業組合和資本運作,使得基礎上有支撐,管理上有架構,並且更進一步,把各個子公司如何化學反應,如何互相打掩護,誰為主角,誰為配角,相互之間怎麼配合,作為一個戰略來發展。請注意,不是由子公司之間隨時組合出一個打法來,由中部制定一個打法以後,由各個子公司來實施,雖然實施過程當中有一定的調整,但總的來說先有整體設計,後有分布實施。
最後一個,為了實現以上的所有的東西,集團必須跨越傳統的運作,來建設一種集團能力。事實上這才是最為微妙的東西。集團能力是沒有人願意建設的,因為集團幾乎是存在的,一個微小的總部,總部3、40人已經很大了,100來人已經是超大的總部了。只有這么點人,但是下面眾達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總部的人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無論總部的人怎麼少,無論總部的利益如何取得的,要從各個子公司的工作當中具體去爭取,但是總部畢竟要把各個子公司捉來以後,要求各個子公司沿著一個既定方向去行走,各個子公司從局部來看的話,只走了一段,或者走了一步,但是綜合來看的話,他們之間恰好圍成一個整體效益,整體步驟,而這種調度、發現、挖掘、引導,需要一種能力,包括資本運作、產業組合、發展模式的設計,和橫向戰略的實施,需要一種能力,過去我們有一種假設,好像你只要把它吃進來,資產擁有了,這種能力就從天上掉下來,而且我們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還發現一個更可怕的問題,子公司能力強化,在某種程度上,妨礙著母公司這種能力的形成,母公司會感覺到子公司已經有這個能力了,那麼我再建設這個能力有沒有必要,而且在業務實施過程當中,子公司會優先建立具體的能力,母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會依賴子公司這種能力,時間長了以後,能力本來就會不由自主地往下走,會走到微觀層面上去,會自動去運作,自動去配置。母公司這個能力,根本上來講,在自然狀態下,它就是一個再缺失的過程,是一個下沉的過程,是一個空心化的過程,除非母公司反向運作,有意地、主動地、強有力地、大張旗鼓地去呼喚總部能力的建設,甚至抑制子公司的建設,才有可能形成總部能力。
但是在強制總部這個理念,推導到全中國、全世界之前,在總部可以對子公司進行一些干預的理念建設起來之前,在這方面的法律、觀念,包括總部和子公司高管層的管理行為改變之前,總部的能力建設,事實上是受到各方面質疑的,而通常常見的是,剛開始總部是雄心勃勃,後來幾經周折以後,總部的人慢慢地費不起這個周折,就把能力放下去,而且你們也知道,總部人的薪酬並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大的彈性,我們通常認為總部的人是行政型的工作,那麼他並沒有積極性去做額外的工作。所以事實上總部就會出現能力流失現象,而如果不解決全球的集團總部能力流失現象,並且沒有一個戰略去高屋建瓴,指揮那種能力的建設和積累,這個能力要跨越時間去積累,因為總部下面各個子公司的產業成熟周期不一,有些很成熟,有些甚至在爬坡,有些在衰退,而各個子公司所在的盛衰周期,長短也不一。總的來講的話,如果我旗下有些子公司盛衰周期是五年一個周期,有些是七年一個周期,有些是十二年一個周期的話,甚至我們高調地說,總部的能力應該是他們的最大公約數,總部所具有的能力,所能夠調度的時間、空間,至少應該是十二年,和子公司最長的產業周期是一致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總部能力必須這么建設。
第二個層面,總部的能力說一千道一萬,需要一個調度和實施者,總部和整個集團相去甚遠,整個集團是母公司、子公司、孫公司、分公司,以及其他獨立核算單元,統稱集團,但是其中只有最上端,持有所有一級子公司股權的那個最大的公司,我們叫做集團,一般意義上,很多集團無論剛開始怎麼設立的,最終都會形成這樣一個架構,世界上很多集團都是先有子後有母,只有極少極少的是不斷通過並購、分裂出來的。無論怎麼,先有子後有母,總是把股權會想盡各種辦法轉移到母公司去,母公司作為一個法人,持有各個子公司股權,請注意,不是作為自然人股東,比如有5個人持有母公司的股權,同樣也持有子公司股權,那麼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其實並沒有產權關系,他們只是同一個自然人持有,當子公司的股東轉為一個法人股東的情況下,母公司才是子公司的股東。母子意義就是母公司必須是子公司股東,比如說假如我們把北京注冊成一個子公司的話,假如要使北京成為我們的子公司的話,那麼上海華彩必須要是其中一個法人股東,剩下有幾個自然人,自然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母公司必須是它的法人股東,而且如果號稱是子公司的話,一般要超過51%,或者相對擁有實際控制權,哪怕1%的股份,剩下的都是股份很小,1%都實際控制權,控股或實際控制權。相對控股指的是低於51%,一直到實際控制權之間,都叫相對控股,所以絕對控股是高於67%到100%之間,就是絕對控股,100%叫全資,大家知道就好。
那麼總部要實施兩個,第一個,總部為了執行以上的五大塊面的東西,必須重新設計它的組織,傳統上我們認為總部是搞行政和投融資的,搞服務的,所以總部五大中心或六大中心搞定了。但是你們看到,總部在我們的定義裡面,給了那麼多全新的定義以後,總部的組織,傳統的那些東西,我們研究過全球所有的總部,發現大集團總部的部門數量,都在13個以上,以和記黃埔為例,有15個。為什麼呢?總部的部門數量,其實遠遠多過傳統的什麼行政、法務、預算、資金、財務,就是這種傳統的部門,我們發現還不夠。另外,如果總部部門過少,呈現大頭症的話,總部的一個事務,子公司對應三個部門的話,那麼總部就打不過子公司,因為總部太綜合了,萬金油。所以現在很多集團裡面呈現總部的部門數,遠遠多過子公司的部門數,總部有13個,而子公司的部門數只有6個,平均總部的2個部門對付子公司一個部門,這樣的話,才有可能與子公司作戰過程當中,獲得一個現金,這是大概的。
在這個基礎之上,所有的能力,你們看到了,除了30%的能力需要建設在子公司以外,70%的能力是要堆在總部。但是我們剛才講過了,總部人又特別少,又需要這么龐大的能力,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除了總部的權威,總部的經驗、精英以外,事實上需要非常大的運作技巧和長遠眼光,我們就不多說了。總之這兩個層面,在我們之前,事實上是沒有人關注的。
最下面這個層面的問題,有非常多的公司關注,因為它比較簡單,比較確定。那麼現在分析戰略的話,一般企業都是這么分析,宏觀分析,整個國家層面,中觀分析,產業層面,微觀分析,公司內部層面,然後宏中分析完了以後,就知道社會上有哪些機會要抓,有哪些問題要規避,在公司內部分析有什麼資源和能力,分析完就知道要干什麼,這是目前做戰略的一般套路。但這個一般套路你看到,當他鎖定具體要干什麼的時候,他才能宏觀、中觀、微觀分析,當一個集團有5、6個,甚至上十個產業的時候,他的宏中微分析事實上是沒法進行下去,而且每一個板塊投資量各方面都不一樣,所以過去戰略不得已,包括西方這么多公司,它對單元戰略很熟悉,所以他就每次去處理一個問題的時候,他就把這個問題簡化,把問題簡化成他處理過的樣子。
❷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主題詞表
《國務院公文主題詞表》規定,凡是自己編寫的類屬詞,必須在詞的後邊加一專個三角符號,以說明屬這是自己編寫的類屬詞。或者說確實找不到相對應的主題詞時,可根據公文內容自編,但要在自編了主題詞之後標上空心的小三角符號「△」,以示屬自編。
❸ 中國為什麼要搞城鎮化
3、所以,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把大城市所擁有的各種公共資源都擴散、分流、轉移到鄉村、城鎮,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同步發展,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業產業化、農業工業化、農民市民化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當下擴大內需、解決農村人口空心化、農業人口老年化、大型城市膨脹化、房地產經濟泡沫化的必由之路、強國之路;
農村城鎮化搞起來了,大量中小型的集體農庄、農產品加工、農業產業化項目,包括農葯、肥料、種子、農機、農膜、電商、實體店都設置在離農業生產最近的城鎮上面,配套的醫院、學校、住房、機關都設在城鎮上,公共設施都絲毫不輸於大城市; 那麼,全國幾萬個新興的、大有可為的、比城市就業渠道更廣、事業天地更大、環境空氣更優的小城市、小城鎮都建立起來了,大城市的擁堵、繁雜、污染、爆棚房價居高不下、就業過度緊張、乃至交通癱瘓的狀況也就都可以迎刃而解、有效疏通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生機勃勃的、發展均衡的理想的社會狀態也就真正實現了,全民富裕的小康社會也就真正達成了。
❹ 初一級辯論 住在農村好還是住在城裡好
當然是城市好!~這幾乎是每一個買房的人都要考慮再三的問題,也是每一個房地產商在開發樓盤時都要再三掂量的大問題。不是有房地產商擊節三嘆地說:「成也選址,敗也選址!」嗎?可見此問題之大。於是,越是位於市中心,或是越是接近市中心的地段,就越是寸土寸金。上海不是有句話嗎:寧在城裡有張床,不在郊區有間房。而實際的情況也是人們在買房時,買的不僅是房,還有環境。環境不僅是包括小區內的環境,還有小區外的環境。即交通、購物、教育、綠化、自然景色等人文環境。經常有人對我提這樣的問題:城裡的地產升值快,還是城外的地產升值快?這個問題回答起來非常簡單:城外的地產升值大大地快於城裡的地產升值。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正在加快城市中心的空心化,城市中心的空心化正在以越來越快的步伐向我們逼近。你只要看看這樣一件事,你就會明白:中國百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的政府機關,大都己經或正在離開市中心,而遷到了交通相對方便郊區。還有,新建的大型超市、國外進入中國的大型超市,如沃爾瑪、家福樂,它們的選址都根本不考慮市中心,而在遠郊的城鄉結合部。道理很簡單:郊區(城鄉結合部)土地便宜,而這樣的超市停車場與商廈的面積幾乎是1:1。而他們有這樣的自信:他們建在哪裡,購買力就會追到哪裡。所以選址己不是問題。還有一件事,汽車時代正在以越來越快的步伐向我們逼近。小轎車在強烈地改變大中國。2005年,中國的私家車的保有量己翻過了1000萬輛。去年,中國的小汽車產銷量同步上揚了40%,創出了中國汽車史上的史無前例,2006年,增長的勢頭更加強勁,讓人幾乎目瞪口呆。人們犯愁的不是買車,而是買車牌。有了車卻上不了路,讓人如何是好?沒有停車位、沒有停車房,以及城市道路的擁擠,讓你幾乎沒有可轉身的地方的那種感覺,將強迫人們盡快地向郊區疏散。還有,鄉間新鮮的空氣,美麗的綠色,到處盛開的野花,靜謐的家居,開闊的視野,都在誘惑你趕快逃離城市的喧鬧、城市的擁擠、城市的污濁。鄉間優美的人文環境幾乎讓市中心鬧市沒有了可比性。在你擁有了私家車之後,你會發現,你連思維的方式與你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時都不一樣了。地理位置己不重要,連上班的距離都不重要了,交通的便利和停車位,才是最重要的。市中心的敗落在許多發達國家己是上個世紀的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誰都沒有辦法改變和阻止這種趨勢,而由此所帶來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其實正是我們所夢魅以求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崛起的不僅是城郊,還有環繞大城市的衛星城市。
❺ 芝麻信用是重塑阿里金融的那根肋骨
成功IPO的阿里引人關注,雖然馬雲很想在曾經摘牌的聯交所打一個有里有面的翻身仗,但無法規避的合夥人問題還是讓馬雲選擇了紐約,號芝麻信用是重塑阿里金融的那根肋骨!?
成功IPO的阿里引人關注,雖然馬雲很想在曾經摘牌的聯交所打一個有里有面的翻身仗,但無法規避的合夥人問題還是讓馬雲選擇了紐約,號稱美股史上最大IPO的阿里在打贏這場資本盛宴之後的動向引人關注,各種解讀大有水漫金山之勢,而阿里在戰略上確實有幾件真正的大事:
一、整合了寶類業務和剛剛破殼的浙江網商銀行的螞蟻金服,這是互聯網金融的布局;
二、胸懷比格局還大,立志於成為另一個淘寶的阿里雲服務;
三、接掌為傳統金融企業提供數據服務的恆生電子;
四、支付寶全面開放,同時強化服務窗助力O2O企業;
在螞蟻的小微世界裡,承載著阿里的大夢想,螞蟻金服的業務無所不包,但核心仍是大數據、信用體系、雲計算這些底層平台的開放和共享。馬雲肯於放下過往的傲驕,誓言以開放心態連接和服務於傳統金融,與草根消費者和小微企業一起贏在中國,這是阿里互聯網金融思路的重大轉變。
市值2300億美元的阿里在喧囂中亦有高處不勝寒的恐懼,Q2高達40%的利潤遠超eBay的18%,更把虧損0.1%的Amazon甩在身後,高估值增加了持續成長的壓力,雖然馬雲暗示可能在全世界發動以收購為核心的電商整合之戰,但它的贏利前景至少在目前看來並不明朗。PC時代據有絕對統治力的淘系業務正面臨移動大潮的考驗,服務窗如何應對微信的企業號和網路的直達號的挑戰,有待觀察。
補強高德的阿里在O2O領域仍然略微弱勢,而上市之後變成傳統企業的阿里需要對投資者負責,尋找具有高成長力的題材自然尤為關鍵,這也是阿里特別喜歡資本層面高逼格產品的原因,在可預見的將來,能支撐這種成長的只有阿里金融。阿里將大數據、雲計算、交易平台和移動支付看做是互聯網金融的4個關鍵詞,其中移動支付和交易平台,阿裡布局最早,頗有心得,而雲服務適時搶佔了新大陸,不過阿里要將優勢轉化為勝勢,大數據才是破局的關鍵。
急劇擴張的阿里金融亟需實體經濟和虛擬金融的著陸點,如果說央行叫停虛擬支付是傳統金融的一次反擊,折射出的卻是互聯網巨頭的不同心態,騰訊拿出了前海微眾銀行,而阿里除了整合螞蟻金服之外,還祭出了另一件法寶,就是至今秘而不宣的芝麻信用。
Focus:阿里金融需要完善的信用生態體系
河流之所以能夠到達目的地,是因為它懂得如何避開障礙!從2002年的誠信通和中供評價體系開始,已經走過12年歷程的阿里信用實踐在2014年來到了十字路口,無論人們如何腹誹央行叫停虛擬金融背後的陽謀,它所強調的實名面簽這個基礎安全准則仍然是有道理的,央行的道德和輿論風險無非是用不正當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傳統金融對虛擬金融疑慮重重,單向封閉的數據更不可能為後者提供支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號稱全牌照的恆生電子並購案,會使得傳統金融企業如此憂心忡忡,畢竟恆生電子的IT服務在基金、證券、保險和銀行理財等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均超過80%。盡管這一並購已經神速在商務部過堂,但阿里卻未可樂觀,傳統金融企業必然全力阻止被互聯網金融邊緣化的可能,當年傳統通訊公司未能阻止微信的OTT使自己的平台空心化、管道化,覆轍不遠。未來如何,還要看馬雲的搏奕能力。
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阿里曾經在傳統金融領域找到中信銀行、眾安保險這樣的平台支點,但始終無法撬動整個體系。芝麻信用為解鎖這個困局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即在無法依賴傳統金融體系時,建立自己的信用評估體系,獨立實現互聯網金融的風控。
金融創新之類的美好理念並不能解決一切,在存准率問題上無路可退的余額寶即是一例,如果阿里再因為貨幣空轉和影子銀行等概念性原罪打起口水仗,無疑極為不智,畢竟創新與監管不可能永遠是對立的。所幸,阿里終於認識到,在建立類似保險絲的熔斷機制之前,急功近利的推進信任寶這樣的產品,只會增加與傳統金融體系之間的不信任。國務院印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是一個契機,阿里適時喊出了「讓信用成為財富」的口號,於是有了芝麻信用。
不過,找到一盤死棋的劫材,不等於擁有了贏棋所需的手段,芝麻信用撬動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數據,阿里雖有雄厚的技術儲備,也不缺公關造勢的能量,更可以調動淘系業務的資源,但它以電商為基礎的數據仍然存在短板。恆生電子和阿里雲服務的推出會增加外部數據的積累,但核心數據只能在自己的平台上產生,芝麻信用要解決的是陌生人和陌生交易場景中的信用問題,因而需要基於消費者和企業所產生的一系列大數據作為樣本,按照阿里的想法,這些數據的獲取大致有三個渠道:
1、阿里數據
基本是淘系業務+小微金服。這是阿里的強項,可以形成基礎的消費者畫像。
2、合作數據
主要來自集團下屬和外延的企業,如高德、UC、微博、快的等。阿里在產品線和資本層面的擴張和收購會拓展這部分數據,比如最近炒得正歡的阿里雲服務。
3、機構數據
來自政府和監管機關的某些數據以及部分封閉性比較強的行業數據。阿里當然希望順利收集這些數據,但互聯網起家的阿里在這些領域的話語權嚴重不足。
從芝麻信用內部透露的消息表明,阿里對後兩類數據寄予厚望,特別是O2O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原因很簡單,缺乏這些大型實體企業的數據支持,僅靠電商數據,芝麻信用不可能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更不可能完成阿里賦予它的使命。
阿里為芝麻信用規劃了一套策略來打通兩個核心領域:一是金融服務,二是生活服務。前者阿里已有一定理論和實踐積累,後者一向是阿里的短板,雲服務的推出解決了部分問題,剩下的要用狂熱的努力來填補。在阿里官網,ma.alipay.com的二級域名已經啟用了一段時間,但敬請期待的提示非常礙眼,隱秘推進的芝麻信用內緊外松,BD和PM正四面出擊,拚命尋求可能的合作。
Question:芝麻信用能為阿里做什麼?
本身並不創造財富的芝麻信用對阿里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可以概括為兩件事:
1、避開雷區,曲線救國
傳統金融機構的安全信用體系,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也對互聯網金融築起了壁壘,諸如信用卡面簽這樣的安全機制讓阿里這樣的互聯網金融巨擘頭疼不已,此外馬雲大概會後悔此前的高逼格表態:現行金融體制服務了20%的經濟細胞,卻拿走了80%的利潤!更別說阿里金融CEO彭蕾的咄咄逼人:阿里金融沒有禁區,小微客戶需要什麼,就做什麼!
2014年3月,央行的突然叫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虛擬信用卡只針對互聯網公司的實名驗證客戶,並結合交易行為、開戶時間、賬戶登錄、賬戶安全性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雖然銀行仍會進行校驗,但在監管機構看來,客戶的身份識別和信息安全仍然存在問題,即令虛擬信用卡的授信額度更低,且有眾安保險提供的偽冒和逾期賠付支持。
芝麻信用的核心在於通過自建的信用體系繞開傳統金融的雷區,曲線完成拯救互聯網金融的大業,當然這有一個拉風的前提:芝麻信用體系得到了實體經濟和傳統金融的雙重認可。
2、完成阿里金融的閉環
電商之外的個人消費金融領域是阿里金融這只木桶的最後一塊短板,這不無道理。阿里在客戶特徵、金融資產、社會關系、消費支付、行為偏好、個人檔案、用戶分組、地理位置等8個方面已經有相當的數據積累,小貸和消貸初具規模,又有中信銀行和眾安保險兩個傳統金融支點,如果再得到以O2O為核心的線下數據支持,建立中國第一個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大資料庫並非遙不可及。
3、補齊最後一塊短板
線上太強成就了阿里木桶的最後一塊短板,即已被炒到俗濫的O2O,相比微信公眾號、企業號的咄咄逼人,支付寶服務窗的推出時機太晚,在承上啟下的過程中,還要直面網路直達號的挑戰,對阿里最危險的情況是,移動時代的用戶習慣一旦養成,阿里的輝煌很可能隨著PC時代的結束而冰消。
上市後的阿里要保持40%的超高利潤決非易事,國內電商市場早被羅掘俱盡,阿里媽媽亦無潛力可挖,海外並購緩不濟急,阿里要在資本層面頻繁發出利好信號,必須依託小微金融的崛起,芝麻信用如果能獲取O2O企業的線下數據,無疑將為阿里金融和未來的業務延展提供決策依據。
Challenge:芝麻信用直面質疑
理想狀態下,芝麻信用可以為阿里解決信用、安全和認證問題,跨界合作提升了數據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但在實施和執行層面如何獲取和運用數據、控制溢出風險仍然存在不少疑問。
1、極度仰賴實業的支持
一度時髦的互聯網思維如今被調侃為葵花寶典,而以聯想、華為為代表的大型實體對於互聯網公司的越位營銷也頗有微詞,互聯網正從神化的崇拜對象變為傳統企業內心中最深的恐懼。
芝麻信用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完成傳統企業的數據對接,而在芝麻信用最關注的六個行業中,這項工作進行的並不順利,根本原因在於阿里了解芝麻信用的意義,卻無法描繪出它對實體經濟的價值所在,誰會關心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芝麻信用希望通過數據對接,為一些擁有成熟業務的公司或創業公司提供類似資信驗證這樣的服務,這種驗證已經具備了某些金融基因。在芝麻信用完成對接的企業中,既有百合這樣的婚戀交友網站,也有小豬短租、搜房游天下的Airbnb模式,還有一些共享租車公司和部分P2P租車公司,但這些小夥伴要麼太過垂直,太過細分,要麼規模或份額太小,缺乏樣本意義。
比如百合曾經大談信用婚戀的概念,但更多是與其他婚戀網站差異化競爭的噱頭,並沒有上升到實際的業務層面,再如至尊租車,支付寶的服務窗曾經與它有過一些類似賬號打通的合作,但在中國租車市場早已邊緣化的至尊租車,無論對支付寶還是芝麻信用都只有象徵意義。P2P租車倒是很願意接下阿里拋出的橄欖枝,不過對這個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創業模式,阿里目前還沒有太大的興趣。
曾經有人誅心阿里推出雲服務的真實目的,就是覬覦這些企業的數據,不過就算阿里雲是小微版的斯諾登,但連IT開發能力都沒有的企業又有什麼核心數據?
另外,由於芝麻信用已經在為淘旅行的酒店後付產品提供信用擔保,阿里想當然的以為這個操作模式可以很容易的在體系外復制和拓展。然而據可靠消息,芝麻信用雖然付出了極大努力,仍然沒有撬動類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Airbnb、連鎖快捷酒店,航空企業、租車公司等握有大數據的公司,而這些體系外數據能否成功接入將決定芝麻信用的成敗。
阿里要破解的不僅是傳統企業對數據安全的擔憂,更有對互聯網公司恐懼和猜忌的心魔,馬雲之所以時常現身傳統企業,做佈道式的高光演講,絕非純是成功者的自矜,更有深層次的考量。
2、風控、賠付和認可機制
阿里由於搶跑虛擬信用卡加上信任寶的操之過急,已經暴露在其他互聯網巨頭和傳統金融的交叉火力中,從本質上說,騰訊前海微眾的「大存小貸」較之阿里的「小存小貸」更能為傳統金融體系釋疑,沒有物理網點的阿里銀行在理念上太過超前,缺席銀監會的第一批試點銀行並不意外,騰訊的「普惠金融」雖然還留在紙面上,步子卻走在了阿里前面。
至少在目前看來,依然雲山霧照的芝麻信用能否承載阿里的厚望,誰也無法懸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芝麻信用建立了評價體系,它就必須承擔因此帶來的風險。舉個例子,假如P2P租車引入了芝麻信用的認證體系,一旦發生騙車、丟車風險,芝麻信用賠償嗎?再如,白富美在百合找到芝麻信用的優質客戶,卻慘遭騙財騙色,芝麻信用負責嗎?這是阿里必須面對的。更重要的是,芝麻信用提供的評估結果必須得到傳統金融和線下企業的認可,否則沒有意義。
3、人工干預和信息輸出
技術不是萬能的,傳統金融的安全准則也不是全無意義,阿里很早就建立了小微銀行項目,還請來原杭州銀行行長俞勝法負責,但它要用無網點銀行的形式把互聯網金融的優勢發揚光大,不可避免要引入一些人工干預機制,這與阿里原來信守的在線大數據解決一切的理念有直接沖突。
信息輸出意味著阿里的數據必須以某種形式回饋給傳統金融和實體企業,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先驅,阿里是否願意做以及如何做,信息披露的規范以及如何監管,將考驗它的智慧。
❻ 三峽大壩建造前長江水患
我想知道的是三峽建好了,自然災害是不是增加了!
❼ 如何建立公司有效的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的提出
「公司治理結構」(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美國提出。當時美國學術界部分學者認為大型公眾公司的經營管理體制存在結構性缺陷,主要表現為董事會職權弱化,董事未能為股東的利益勤勉盡職,公司的經營管理權集中在高層管理人員手中。1971年,美國學者瑪切(Myles L Mace)在一份著名的研究報告中揭示了董事職能減弱的客觀事實。比如,董事主要在諸如技術、金融、政府關系等方面提供專業咨詢,而在確定公司目標、策略、董事會政策方面無所作為,甚至不對經營管理者提交其批準的方案提出有洞察力的問題;經營管理者操縱了公司,董事會只是為經營管理者的行為蓋蓋章,或受經營管理者之託去安撫外面的股東;董事會會議的議程由總裁確定並控制,在會議上內部董事為了自身的利益或出於禮貌免使總裁尷尬一般不提出質詢。
為此,不少學者倡導改革董事會,將董事有能力行使的職能賦予董事會, 且必須使董事不受經營管理者控制。 艾森伯格(Melvin AronEisenberg)提出應給予董事會監控的職能,即「挑選、 監督和免除主要高層管理人員」,董事會應獨立於它所監控的高層管理人員,並應保證有充分、客觀的資訊以使董事會行使監控職能。為了抑止大公司濫用權力,解決內部董事不能有效行使職權的問題,獨立董事制度被引入公司治理結構中。1974年成立,由大型公司的200 名總裁級人物組成的「企業園桌」組織(Business Roundtable)積極認同獨立董事機制, 並建議外來董事的人數應足以對董事會決策產生重大影響。據1989年對《財富》雜志前1000家公司董事會的統計,74%的董事是外部董事,83%的公司中外來董事佔多數,這表明獨立董事在美國已形成制度。1992年5月,美國法學研究所(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頒布《公司治理結構的原則:分析與提案》,該文件規定了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職務與許可權,監察委員會等董事委員會,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控股股東的公正交易義務,代表訴訟等內容。該文件促進了退休基金、投資信託等機構投資者參加公司的經營管理,也影響到世界各國對公司治理結構的研究和討論。
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性缺陷
我國公司的治理結構是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創設的。以股份公司為例,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份公司設立股東大會,為公司的權力機構;設立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設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對董事會負責;設立監事會,負責檢查公司財務,監督董事、經理的行為等。立法的初衷是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層負責、各司其職,監事會履行監控職責的組織模式。但是,這種設計最本質的缺陷是忽視了應建立以董事會為中心的公司治理結構,在立法時又沒有充分研究和吸收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公司治理結構的新近發展和經驗教訓,因此形成了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性缺陷。
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這三個機構的關繫上,究竟應是層層隸屬,還是應彼此制約?這是設計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基礎性問題。如前所述,這一問題在國外公司法中已基本解決,董事會處於經營管理的中心地位,不能簡單認定三機關是一種從屬關系。但我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公司法將股東大會規定為權力機構,並選舉和更換董事,董事會和監事會從屬於股東大會,對股東大會負責。這一立法模式本身無可厚非,但該種立法模式的成功必須建立在股東大會名符其實以及股東大會和董事會職權正確劃定的基礎之上。但事實上,公司法並沒有創設出一種嶄新的機制確保我國的股東大會可以避免「流於形式」的世界性趨勢,而對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職權劃分所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或者是互相重疊(如股東大會「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而董事會「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或者剝奪了董事會的經營決策權(如股東大會審議批准董事會的報告,年度財務預決算方案);或者是限制了董事會的職權范圍(採取列舉方式規定了10項職權,如果董事會行使除此之外的職權則缺少法律依據)。再從對監事會的規定來看,由於沒有像德國那樣賦予監事會對董事的任免權,沒有創設監事會履行職責的程序性保障制度,也缺少監事會對董事會行為的有效制約措施,因此監事會的設置從制度上就形成了一種「擺設」。
造成董事會經營管理權縮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經理階層職權的膨脹,而膨脹的原因源於「法定化」。公司法第119 條規定股份公司應設經理,並列舉了經理的8項職權, 這種立法例在國際公司立法中是極為少見的,因為經理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屬於經營管理人員,他應履行什麼樣的職責取決於董事會的授權,而不應由法律加以規定。從法理上說,只有董事會才是公司經營管理的主體,並由其行使經營管理權,對內管理業務,對外代表公司,經理作為董事會聘任的管理者,只能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履行日常事務的管理或操作工作。經理職權法定化引出的後果表現在,由於經理的職權董事會不能行使,不可避免地造成董事會職權空心化,從而造成經理階層在生產經營管理中享有比董事會更具體、更廣泛的權力。此外,經理階層職權膨脹的結果,在事實上已使我國出現了美國曾經出現過的高級管理人員決定董事任免資格的情況。因此,如果不對經理職權作出法律上的改革調整,經理階層凌駕於董事會之上甚至決定董事命運的狀況將普遍化。
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長1人擔任, 董事長可以兼任公司經理的法律制度,使得董事會的權力、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力集於法定代表人一身,這種制度為個人獨斷專行、侵佔公司資產和利益、損害股東權益洞開了方便之門。從單獨的層面來看,如上所述,我國董事會的權力並不大,但通過董事長兼總經理這一特殊職位的設置,董事長將董事會的權力和經理層的權力集於一身,從而形成了一種非常強大的權力,特別是公司法第120條還規定:公司董事會可以授權董事長行使董事會的部分職權,這等於說董事長在一定情況下就是董事會。在股份公司的治理結構中,董事長仍然擁有傳統國有企業的廠長或總經理那樣的大權實在是不可思議,而這種集權於一身的現象在國外公司制度中也不具有普遍性。在我國,由於大多數股份公司均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國有企業是絕對控股的大股東,因此股份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大多由國有企業委派,董事長集權現象,既是一種個人專權,也是一種大股東專權,一旦董事會其他成員的任免權、升遷權均控制在董事長或大股東手中時,董事會成員在事實上將成為傀儡,他們怎麼能履行謹慎行事和忠誠等義務呢?加之我國監事會的制度設計缺陷使其在實踐中已演化成現代企業制度中的一種高級「點綴」,監事們不但不能有效發揮監督作用,反而唯董事長的「馬首」是瞻,並無可奈何地去履行召開監事會會議等例行公事。大量公司違規違法案表明,絕大多數案件均是由於法定代表人專權,而又缺少有效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所造成的。因此,按照國際慣例重新設計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制度,合理配置董事長、董事、總經理的職權,是構造公司治理結構中不應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公司法雖然規定了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並列舉了11項職責,但實踐中出現的情況是,股東大會往往具有象徵意義和形式意義,實際權力操縱在董事長控制的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手中,股東大會不過是一架為了符合法定程序而運轉的表決機器而已。這種情況表明,股東大會作為公司的「權力機構」其權力是十分有限而脆弱的。盡管我們竭力想落實和強化股東大會的權力,但是有關的措施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我看來,實際上這仍然是制度缺陷所帶來的後果。首先,如前所述,公司治理結構已經從股東中心主義發展到了董事中心主義,這是一種世界性的潮流,這個潮流背後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因素,這是無法抗拒和阻擋的,在此情況下,我們的制度設計一定要將股東大會確立為絕對高於董事會的「權力機構」,在實踐中肯定無法達到立法者所預期的效果。其次,法律上對股東大會具體職權的設置,有一些內容顯然是剝奪或限制了董事會的職權,而對董事會職權的規定,又採取了封閉式的列舉性方式,這就使得董事會在履行職責時,為了經營管理的需要,想方設法擴大和強化自己的權力,從而造成股東大會的法定職權「虛擬化」。第三,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對各個機構進行權力配置的最好標准,應當是看哪種配置更符合公司和股東的最佳利益。既然公司的經營管理是交給董事會負責,那麼董事會應有哪些職權以及如何履行這些職權將關繫到公司和股東的切身權益,如果我們從法律上剝奪或限制這些職權,實際上無異於剝奪或限制股東可能得到的利益或機會。
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與創新
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既源於傳統體制下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模式(如廠長負責制)的影響,也是因為公司法實施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企業組織結構的不斷演化使得既有的立法模式無法適應新的形勢。在各國均在積極探索、研究適應經濟發展的公司治理結構時,我們絕不能抱殘守舊,或者去為公司法不合理的規定進行辯解,以「證明」立法者不存在錯誤,須知,法律永遠落後於經濟,如果不作出及時的修改,過時的法律就會變成經濟發展的阻力。因此,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需要進行立法上、制度上的完善、變革或創新,我認為至少可以從以下8方面入手:
1.建立以董事會為中心的公司治理結構,擴大董事會的職權范圍。由於只有董事會才能負責經營管理活動和決策,從本質上決定公司的經營狀況,因此公司治理結構必須以董事會為中心而構建。為此,需要採取四方面的改革措施:其一,縮減股東大會的職權,將其限定在任免部分董事,審批董監事報酬,審議利潤分配方案、增資減資、合並分立終止、修改章程等方面,而將有關經營管理方面的權力移交董事會行使;其二,對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之間的權力配置原則作出明確的法律界定,即股東大會只能行使公司法明確規定的股東大會職權,除此之外的其他職權,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規定,概由董事會行使;其三,公司法不再對董事會的職權作出列舉式規定,而改由公司章程規定;其四,取消公司法對經理設置的職權條款,而授權董事會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予以處置。
2.建立多元化法定代表人制度,禁止董事長總經理由1人擔任。 根據國外的作法,公司可以設董事局主席或董事長,但他不一定是法定代表人,或不一定是惟一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章程可以授權執行董事在不同的業務領域作為公司的法人代表。公司法將董事長規定為惟一的法人代表,就排除了其他執行業務的董事的代表權,這樣一方面限制了其他執行董事的權力,不利於及時作出經營決策,另一方面又為董事長高度專權並凌駕於董事會之上提供了條件,在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情況下更使這種集權得到了頂峰。因此,法律應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授權公司章程規定,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董事長,也可以是其他執行董事,既可以由1人專任,也可以由2—3人在不同的業務領域分別擔任, 董事長在作為法定代表人的情況下不得同時擔任公司經理。
3.從法律上引進和確認獨立董事制度,並允許董事會設立專門委員會。我國公司董事會之所以不能真正履行董事會的職責,或者在履行職責時忽視公司利益、損害股東利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董事會的構成單一,其成員基本上來自控股股東,在董事會的議事和決策過程中很少聽到不同的聲音,很多董事習慣聽命於由控股股東委派的董事長的旨意,對需表決的議題不進行認真的甑別、思考和權衡,也不判斷在文件上簽字可能導致的法律風險。針對這一問題的醫治良方只能是引進獨立董事制度,大比例引進外部董事進入董事會。法律上應允許有關的管理公司、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向上市公司委派階段性的全職董事或兼職董事,以改變目前公司董事會基本由內部董事組成的現狀。此外,可以仿照美國模式,允許董事會設立專門委員會,如設立財務委員會、工薪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等,並主要由獨立董事組成。
4.進一步明確董事的義務。公司法中雖然也規定了董事的義務,如要求董事「應當遵守公司章程、忠實履行職務,維護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職權為自己謀取私利」(第123條), 但這種規定過於籠統、寬泛,缺少量化標准,在實踐中很難據此判斷董事的某一項具體行為是否違背此規定。我認為,我們應該全面引入英美公司法中的謹慎行事義務和忠誠義務。在謹慎行事義務方面,應主要為董事設定「謹慎行事」的標准,即他應以一個普通董事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管理經驗、合理判斷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決策,不得因故意、疏忽、懈怠等原因而給公司造成損失或損害。在忠誠義務方面,應要求董事以公司的最佳利益為履行職責的出發點,親自履行董事職責,除非法律、公司章程另有規定,不得從事任何與公司利益發生沖突的業務或活動,不得以任何個人目的侵犯或利用屬於公司的財產、信息或機會。此外,公司董事也應承擔對經理階層的監督和對社會的責任。
5.擴充監事會的權力,建立名符其實的監事會制度。我國仿照大陸法系建立的監事會機構在制度設計上就變了樣。比如,在德國法中,監事會有權聘任和解聘董事,有權監督董事會的業務經營,有權審查董事會製作的年度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報表附註、財務狀況表,並批准董事會的年度報告,即實際上監事會行使了傳統股東會的職權。我國公司法第126條主要是從消極方面賦予監事會對董事、 經理違法違章行為和損害公司利益行為的監督權,而缺少從積極方面的職權賦予,造成監事會實際上形同虛設,我認為擴充監事會的權力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將部分董事的提名權交給監事會;由監事會主席主持召開股東大會;由監事會決定會計師事務所的聘任或解聘;財務報告由董事會編制後交監事會審核並由監事會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監事會代表公司起訴違法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6.限制控股股東的權力。我國上市公司往往是作為主要發起人的國有企業持有絕對控股的不上市股份,這就造成了控股股東在上市公司中擁有巨大的權力,董監事的委派及報酬、董事長總經理的任免、公司章程的制訂與修改、股利分配、增資減資、收購兼並等,均是由控股股東一手操辦和決定。為此,法律上有必要對控股股東的權力加以限制(或授權公司章程加以限制)。比如,可以規定:控股股東不能全部占據董事、監事職位,應留出一定的比例給其他發起人、公眾股股東或獨立人士;限制控股股東的投票權;董事長、總經理、監事會主席的職位不能均由控股股東出任;上市公司子公司的負責人不能全部從控股股東委派;控股股東不得在章程和股東會決議中寫入擴大其權益而縮小其他股東權益的內容。
7.建立代表訴訟制度。代表訴訟(representative Suits)源於英美衡平法,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被世界各國的商法、公司法廣泛採用。根據這一制度,當有權代表公司的機關或個人怠於通過訴訟追究給公司利益造成損害的董事、監事或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責任以維護公司利益時,符合法定條件的股東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訴訟。代表訴訟制度是加強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監督,促使其勤勉盡責,防止權利濫用,防止管理層「官官相護」的有效法律機制。
8.建立幫助投資者實現訴權的訴訟支持制度。我國證券監管機關和有關行政部門每年都查處大批違反公司法、證券法及相關法規的案例,但由於這種查處主要限於行政處罰,並沒有使受到損害的股東權益或公司利益得到補償,甚至向公司所處罰款實際上分攤了股東的利益。另一方面,由於公眾股東持股額小,地域分散,取證困難,對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違法活動無法獲得充分的信息資料,因此即使他們想向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進行民事索償,在客觀上也困難重重。如果我們仿照歐美建立「訴訟支持」制度,這一問題便不難解決。訴訟支持,英文為amicus Curiae,有的譯為「法院之友」, 是指行政機構在行政程序或訴訟程序中所採用的證據,經法院許可後可以提供給私人訴訟的當事人,以對私人的訴訟請求進行證據支持。近年來美國SEC 在由共同基金股東以代表訴訟形式提起的損害賠償訴訟中, 就頻繁利用amicusCuriae制度來支持起訴人的訴訟請求。我國立法和司法制度一旦引入這一機制,證券監管部門在實施行政稽查和行政處罰過程中所獲取的大量證據,就可以合法地提供給法院和當事人,從而使投資者不再因取證困難而放棄訴權。
(http://www.lw90.com/paper/guanlilunwen/gongshangguanli/20060619/53441)
❽ 八步工作法
(一)抓學習宣傳,打牢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的思想基礎鎮黨委把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作為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定期組織班子成員、中層幹部、職工和村(居)組幹部分層次進行專題培訓,系統學習了麻柳鄉黨委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堅持民主、尊重民意的觀念,艱苦奮斗、為民謀利的精神,克己奉公、廉潔從政的作風,使全體幹部領會其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明確了推廣「八步工作法」的重要意義。期間,鎮黨委統一印製了學習資料250份,保證鎮、村(居)、組幹部人手一份。辦宣傳專欄20期,書寫宣傳標語82幅,利用趕場天組織宣傳隊10餘次,使麻柳鄉黨委的好思想、好作風、好方法深入人心,在全鎮上下掀起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的熱潮。
(二)抓組織領導,打牢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的組織基礎鎮黨委充分認識到「八步工作法」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八步工作法」學習推廣工作,將之作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舉措,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思路創新,作為解決幹部執政為民能力的大事來抓。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孫銘為組長,黨委副書記、鎮長張紅、黨委副書記李勇為副組長,黨委其它委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明確專人辦公,明確工作職責,確保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的組織領導到位。
(三)抓制度建設,打牢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的制度基礎制度建設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制度的約束力遠勝於一般性的動員和號召。為了使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收到實效,鎮黨委逐步建立起了「讓幹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了調研製度。成立了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督查小組,每月的最後五天深入農戶調查走訪,及時了解老百姓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了解村幹部的工作作風和工作的透明度等。二是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度。鎮黨委與聯系村(居)領導和各村(居)委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把是否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是否推動各項工作、是否維護和發展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否維護了農村穩定作為檢驗學習推廣工作實效的根本標准。三是建立了濯水鎮機關運行規則制度。加強了對鎮幹部和村(居)幹部管理,要求村(居)幹部每月坐班10天,下農戶15天,並實行24小時全天值班,每班2名村幹部值班,值班期間吃住在活動室,以方便群眾辦事,及時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四是建立了政務公開制度。進一步加強村(居)務公開工作,建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和財務監督小組,做到幹部管事不管錢,村(居)務開支明明白白。
(四)抓工作落實,確保學習推廣「八步工作法」收到實效通過學習推廣麻柳鄉的「八步工作法」,創新了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保證了農民群眾當家作主,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幹群的積極性,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對於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全鎮各項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是開展促農增收,加大支柱產業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全區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成立了12個促農工作組,每個工作組落實3名工作人員,深入村組,大力宣傳「三農」政策,落實增收規劃。以烤煙、蠶桑、經果、畜牧、水產五大產業建設為重點,全面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落實烤煙種植面積11723畝,完成供肥面積12100畝,目前田間管理進入高潮;新植桑園2000畝,實現在地桑面積6000畝,春季養蠶400張,力爭全年產繭1100擔;以園區500畝優質果園為
示範,全面加強4000畝核桃的管理,杜絕林糧間作;抓好牲畜疫病防治,加強畜牧基地建設,計劃全年存欄生豬3.8萬頭,出欄2萬頭,進一步提高畜牧商品率;依託蒲花園區開發三期工程建設,新建魚池200畝,把園區水產業培植成了新的產業和亮點;高度重視糧食生產,210畝撂荒地復耕,小春新增播面500畝,糧食增產300噸。
二是實施城鎮化戰略,推進中心鎮建設。本著「科學規劃、推進建設、強化管理、完善功能」的原則,強力推進城鎮建設和管理工作,完成了城鎮總規修編初稿,正著手評審工作;投資122萬元,啟動了街道「五化」建設工程,鋪設人行彩磚6000平方米,安裝路燈40盞,新建下水道1300米,廣播電話線路下地管道鋪設,電網改造將於近期實施;汽車二級站已於3月20日進場施工,地基平整工程接近尾聲;聯網街建設於3月7日開工,完成街口房屋拆遷和進口街道硬化工程;對街道保潔和城鎮管理權實行以村為主雙重管理,新建垃圾池5個,落實了街道長效保潔制度,臟、亂、差現象得以改觀。努力強化城鎮產業支撐,破解城鎮「空心化」難題,龍頭企業建設取得進展。鑫渝署類食品加工廠於3月9日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680萬元,已到位資金88萬元,將於7月試投產,當年產量可實現150噸,產值170萬元,利稅50萬元。新建了旺鴻肉兔繁殖場,現有種兔600隻,年末以公司+農戶形式建成4000隻種兔規模。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兩小時」黔江路面硬化工程啟動,「半小時」濯水交通建設規劃制定,蒲花公路路基改造完工,新建白楊路、蒲花-堰塘等村道路近10公里,整治甘家-後槽村道路12公里,落實了全鎮村道路養護工人14人;完成了泉門、五福村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525戶2750人的人畜飲水難;整治了三門、龍門2個村的農田灌溉堰;掃尾全鎮3個村農網改造,實現同網同價。
四是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爭取了區扶貧辦、區婦聯、區中心醫院共同解決60名貧困學生讀書困難;高山梯級移民建房穩妥推進,地基平整工程已完工;村級畜牧防疫員和衛生員報酬已兌現;加大計生基礎工作力度,提高了村(居)計生幹部報酬。
五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有力。目前,千坪、雙龍兩個村活動室已完工並投入使用,三門、桐木、五福、白楊、龍門、堰塘六個村級活動室已動工,泉門、濯水兩個村(居)正在進行選址、征地和爭資工作。可望在今年10月底全面建齊村級活動室。
❾ 三峽的影響
三峽工程的不良影響
(1)自然災害
三峽水庫庫容極大,因此必然會增加庫區地震的頻率,由於三峽兩岸山體下部未來長期處於浸泡之中,因此發生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頻率會有所增加,這將是三峽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質災害。而工程支持者只考慮了地質的靜態狀況,沒有考慮蓄水後可能帶來的地質條件質變。
2007年,三峽庫區平均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年降水量較常年偏多。氣象災害頻發,其中暴雨洪澇及其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比較突出,地震活動仍維持在低強度水平。
暴雨洪澇:2007年4~9月,庫區及其鄰近地區降水表現出前多後少的特徵,過程頻繁,強度大,總量多,造成了嚴重的暴雨洪澇災害。4月1日和21日、6月29日、8月1~2日,9月27~28日,庫區出現4次局地暴雨,5月23~24日、5月30~6月1日、6月16~23日、7月8~12日,7月16~20日,7月28~30日,出現6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引發了嚴重的暴雨洪澇災害。據不完全統計,5月23~24日庫區出現的大范圍強降水,造成重慶市彭水、奉節、涪陵、豐都等20個縣(區)和湖北省團風、宜都、利川和神農架林區等4縣(市、區)289.1萬人受災,死亡1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3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6.73億元。7月17日重慶市銅梁、璧山、沙坪壩日降水量分別達到179.5毫米、258.0毫米和262.8毫米,均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值,其中沙坪壩日降水量為1892年以來的最大值。特大暴雨導致山城重慶著名的紅色旅遊烈士墓景區——「渣滓洞」圍牆倒塌,牢房沖毀,景區遭遇到建國以來的最大暴雨災害。
地質災害:專家稱,三峽水庫建成後,逐步淹沒了大量地勢低窪的山體,包括城市、集鎮和村莊,長期浸泡使被淹的山體等發生松軟並沖入了低窪的采礦采空區,這都會導致庫岸坍塌、山體滑坡等。此外,三峽水庫每逢冬季蓄水、每逢夏季(汛期)放水,水庫水位的周期性漲落,也對沿庫地區造成壓力,會誘發多種地質災害。
2007年4~7月,強降雨過程致使庫區及其鄰近地區多次、持續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災死亡10餘人,直接經濟損失上億元。4月滑坡、泥石流主要發生在重慶市彭水縣、奉節縣;5月發生在湖北恩施州巴東縣清太坪鎮和水布埡鎮、宜昌市興山縣高陽鎮、高橋鄉和水月寺鎮,恩施州建始縣景陽段,重慶市彭水縣漢葭鎮,巴東縣官渡口鎮水布埡;6月發生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巴東縣清太坪鎮、重慶市潼南縣、彭水縣、萬州區等;7月發生在重慶市梁平縣、潼南縣。6月22日僅幾小時內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就發生較大規模滑坡118處。
雷擊事件:2007年4~8月,庫區及其鄰近地區特別是重慶地區多次發生雷擊事件,共造成21人死亡,災害損失較往年偏重。其中,4月1日重慶市墊江、綦江雷擊事件造成5人死亡;5月23日重慶市開縣義和鎮興業村小學雷擊事件造成7名小學生死亡,重傷19人,輕傷25人。
大風、冰雹:2007年,庫區及其鄰近地區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頻發,點多面廣,時間跨度大,從春到夏接連發生,造成的災害損失重於上年。據統計,共50多個縣次先後遭受了大風、冰雹等局地強對流天氣襲擊,造成3人死亡,230多萬人受災,房屋損毀8.3萬多間,因災經濟損失超過3.8億元。
大霧:2006/2007年冬季及深秋,庫區西部大部地區頻繁出現大霧天氣,使高速公路、鐵路、民航、河運等交通運輸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給人們春節出行造成了不便,同時引發了重大交通事故,導致了空氣質量下降,影響人體健康。2月7日,湖北恩施州鶴峰縣路段因陰雨和大霧發生一起16人死亡、16人受傷的特大交通事故。11月9日,大霧封鎖重慶機場,僅1小時就造成30個進出港航班延誤,4個航班被迫取消,4000名旅客滯留機場;成渝高速、渝宜高速等8條高速路先後實施交通管制;水運朝天門三渡輪航線禁航4小時。
乾旱:2007年,庫區乾旱總體較輕。2006/2007年冬季,受上年夏季川渝特大高溫乾旱的後續影響,重慶市水庫蓄水和稻田蓄水明顯偏少、江河水位普遍在水位低值區徘徊、地下水急劇下降,重慶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不到歷史同期應蓄水量的50%,全市有150萬人、98萬頭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11.6萬公頃,庫區部分地區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出現困難。最近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50年來罕見乾旱,讓人們的聚焦點再次投注在三峽工程上。5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2009年就已開始啟動編制的《三峽後續工作規劃》。
(2)移民問題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便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將會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絕無僅有,並且如果庫尾水位超出預計,還會再增加新的移民數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後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庫區外)、湖南、廣東、重慶(庫區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三峽工程實行「開發性移民」模式,即在移民的同時,也伴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造和產業建設,根本目的是要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其經費除了由三峽建設基金撥付外,三峽總公司在電站投產後的若干年內每年也要支付給地方政府一筆資金用於移民安置。此外,國家還要求全國的二十一個省市,每個省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一個縣。但目前的現狀是,雖然移民城鎮的基礎建設較快,但是工業發展較差,大批搬遷的企業破產倒閉,庫區整體呈現出一種產業空心化的狀態,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較高,並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導致數萬人包圍政府機關的「萬州事件」。
(3)泥沙淤積和水位
由於有三門峽水電站的前車之鑒,因此泥沙問題始終是三峽工程技術討論的重中之重。據測算,長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過壩址的沙量在5億噸以上。在三峽工程未建前,這些泥沙大量淤積在曲折的荊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並危脅到整個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當三峽水庫形成後,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尤其是大壩和庫尾(回水的影響)淤積。
工程的反對者如黃萬里等認為,長江上遊河流所攜裹的除了泥沙,還有顆粒較大的鵝卵石,在三峽大壩築起後將極難排出,會造成堵塞,並向上游延伸,進而影響重慶。此後在2002年10月,國務院批准由三峽總公司承建長江上游幹流金沙江上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等四座巨型水電站,其建設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分擔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減緩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速度,這也再度引起某些人們對三峽泥沙問題的擔憂。與泥沙淤積問題同樣極具爭議的,還有水位問題。在三峽蓄水至135米後,有人發現從大壩到庫尾之間的水位落差多達34.7米,遠遠超過了工程論證報告認為的0.4米,因此擔憂重慶可能會在三峽完全蓄水後被淹沒。
(4)名勝和文物影響
長江三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蜿蜒約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川秀麗,古跡眾多。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由於旅遊機構在1990年代廣泛宣傳了「告別三峽游」,使得人們普遍認為蓄水後的三峽景緻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來,三峽的旅遊業便一落千丈。三峽蓄水完成後,白鶴梁將永遠淹沒水中,文物部門已經在其周圍建設了巨大的水下無壓透明容器以方便遊客觀賞和學者研究,使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館。地方政府還對千年古鎮大昌鎮和屈原祠等實行了整體搬遷,對原本的三面臨水的白帝城實施原址保護,使之成為一座江中島,而夔州古城(奉節縣城)等無法搬遷保護的就只能永埋水底了。
(5)生態環境影響
三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污染。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污染問題,如果發現污染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泄流量來實現換水。根據葛洲壩水電站的運行經驗,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嚴重的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可能改變下遊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可能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並進而改變全球的環境。但是考慮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長江在三峽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還有湘江、漢江、贛江等多條重要支流的水量匯入,因此估計不會對全球海洋和氣候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且環境的變化是由多種可變因素交織形成的,極其復雜,所以也無法確定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的明細程度。
三峽工程開建以來,澎溪河多次發生「浮萍和水葫蘆瘋長」的水污染事件。秭歸縣地質災害防治中心總工程師彭書林說,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大型水庫建成後對周圍庫區的環境和生態會造成影響,通常認為這一影響會持續到20年左右才會穩定下來。據此推斷,未來10年,對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的監測和治理工作仍不能掉以輕心。
據《中國三峽工程報》報道,在2002年4月,三峽壩區氣候反常,氣溫並沒隨夏季的到來逐漸上升,反而呈下降趨勢。4月末平均氣溫不足12攝氏度,4月中旬周邊山區還出現較大范圍的降雪,月內有3次降溫過程,溫差升降劇烈。另外,4月份降水量為236.5毫米,破壩區近10年降水量最高紀錄,破宜昌地區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紀錄,「三峽壩區天氣復雜和劇烈變化程度為近50年同期所少見」。
三峽工程自一九九二年開工以來,針對工程建設可能對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家投資近四百億元人民幣對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進行防治。
Ⅰ產生消落帶
消落帶,或稱消落區,是水庫特有的一種現象,是指水庫正常蓄水位以下至防洪限制水位以上區域,因水庫調度用於防洪而產生的臨時性出露於水面的陸地。三峽工程在完全建成後,冬季水位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間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帶。據不完全統計,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接近400平方公里。
消落帶對於三峽水庫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周維說,其一由於沒有植被覆蓋,當夏季這部分土地裸露出來時會給人「似荒漠化」的感觀影響;其二冬天被水浸泡後沉澱的污泥和垃圾在夏季有可能產生異臭,滋生病菌和寄生蟲,對水體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三由於這部分土地無植被覆蓋,對農業生產產生的面源污染處理能力降低。
Ⅱ珍稀生物
日前在位於湖北宜昌的中華鱘研究所,記者看到人工繁育的中華鱘幸福地「生活」著。有關專家介紹,三峽工程建設會對當地陸生動植物和水生動植物有一些影響,庫區陸生脊椎動物有一級保護動物4種,二級保護動物22種。受三峽水庫影響的陸生植物物種較多,涉及120科358屬550種。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世界資源研究所在其合編的《水壩與生態系統的未來》報告中提到,水壩建設威脅淡水生態系統,全球有21條河流及其流域生態嚴重退化,中國長江流域排名第一。長久以來,長江是陸地和淡水生物多樣性中心,擁有322種魚類和169種兩棲動物。由於水壩的影響,包括中華鱷、中華鱘、江豚、白鶴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動物處境都非常危險。
華東師范大學河口研究所教授陸健健透露,1980年代中期,長江口能觀測到的水生底棲動物共有126種,到2002年,能觀測到的只剩下52種。大量有機物被帶入東海,使得近年來中國舟山群島附近海域大面積的赤潮頻繁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