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機關雷達
㈠ 售台16是雷神還是諾格的相控陣雷達
還是APG-68(v)9,F-16block50/52+基本上都是這個配置,除了阿聯酋的特製Block60是APG-80。雖然SABR和RACR都在現有的F-16上測試內過,不容過從來沒有完成全尺寸開發,空軍也不給F-16的AESA開發撥款了。這樣很多的具體集成和兼容的測試就很難做,最有可能采購的印度也(從一開始就)不打算要F-16,基本沒有多少人願意出錢玩這個。而且國會對於AESA也是要降級的,比如賣給澳大利亞的F/A-18E/F。
㈡ 介紹一下美國雷神公司
網路名片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是美國的大型國防合約商,總部設在麻州的沃爾瑟姆。雷神在世界各地的雇員有73,000名,營業額約200億美元,其中超過90%來自國防合約。根據Defense News 2005年的數據雷神是世界第五大國防合約商。公司簡介Raytheon公司1922年在馬薩諸塞州 的劍橋成立,當時稱為「美國器械公司」,由Laurence K.Marshall和他的大學同學Vannevar Bush 以及年輕的科學家Charles G.Smith共同組建。公司初期主要做冰箱生意,失敗後轉向生產Raytheon牌 電子管,取得巨大成功。192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Raytheon製造公司」。Ray來自法語,「一束光」的意 思;theon來自希臘語,「來自上帝」的意思。所以Raytheon是「來自上帝的光束」之意,中文有「雷神 」、「雷神」、「雷錫恩」等譯法。經過80多年的發展和創新,雷神公司已成為軍工技術、政府與商業電 子技術、公務飛機和特殊任務飛機等行業的龍頭老大。美國雷神公司創業以來,已成為全球在發展國防技術以及將這些國防技術運用到商業市場的領先者。 近些年來,雷神公司先後兼購了E-系統公司,德州儀器公司的國防系統部門,休斯飛機公司。通過戰略性 的兼購,雷神公司大大增強了其為客戶服務的能力。 雷神將其核心業務集中在三個領域:國防和商務電子、商用和特殊使命的飛機以及工程與建築。在上述的領域里,雷神公司均處 於領先的地位。雷神公司(含原休斯飛機公司)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包括新一代固態雷達和先進的「Auto Trac」和 「Guardian」自動化系統,已被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赤臘角機場和其它十幾個中國民用、軍用機場所 選用。雷神完成與休斯飛機公司的合並,宣布成立雷神系統公司。美國馬薩諸塞州列剋星頓,1997年12月18日——雷神公司宣布完成了它與休斯防禦部門的合並,成立 「雷神系統公司」從而使雷神公司成為目前美國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總部將設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雷神系統公司將包括休斯防禦部門和雷神電子系統公 司、雷神TI系統公司以及雷神E-系統公司。作為雷神公司的組成部門,雷神系統公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軍工承包商之一。雷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行政長官丹尼斯-皮卡德先生指出:「我們的戰略是在不斷合並的國防工業領域 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這次與休斯防禦部門歷史性的合並和我們以前的兼並行動將幫助我們實現這個戰略 目標。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全球高科技的領先者和國防電子工業的強大企業。我們還將繼續保持 在商業領域的實力,包括在飛機製造、商用電子及工程和建築的領先地位。」雷神系統公司。雷神系統公司將由五個主要的業務部門組成:國防系統部;感測和電子系統部;指揮、控 制和通信C3系統部;情報、信息和飛機集成系統部;及培訓和技術服務部。這種五個部門的結構是為了將 公司在關鍵產品領域的資源充分結合,並為客戶提供最先進、最有效的系統。雷神民用電子集團。該集團是將雷神防務領域中的技術轉化為民用產品的渠道。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微 電子領域、海上電子產品、夜視熱成像系統、GPS接收系統等。發展歷史兩位前學校室友勞倫斯·K·馬歇爾和凡尼瓦·布希與科學家查理·G·史密斯三人在1922年在馬薩諸塞州的劍橋成立了「美國器械公司」,此公司的第一件產品基於史密斯過去的研究所發展的一種氦整流器,此管被命名為雷神(Raytheon,意即:神之光)並被用在交流電轉接盒上,一種用插座取代大型電池為無線電接收器供電的產品。公司名稱在1925年改為雷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雷神從製造供雷達使用的磁控管開始,進而生產整個雷達系統。在1945年,雷神公司的培西·史賓賽(Percy Spencer)發明了微波爐,他發現磁控管也能用來烹飪食物。在1948年雷神開始製造導向導彈,戰後那幾年雷神也製造無線電和電視發送器與相關產品,並取得D. C. Heath出版社參與教育類出版產業。雷神在1950年代開始參與晶體管製造,產品包括很受歡迎的CK722,販賣對象為業余愛好者。雷神公司在1980年取得畢琪飛機製造公司,1993年取得英國航太(BAe)商務客機生產線,這兩項購案所得在1994年合並後成立雷神飛機公司。在1990年代中期,雷神購得E-系統公司和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軍事相關事業。1997年雷神從通用汽車公司手中購得休斯飛機公司,此購案包含一些休斯之前購買的產品的生產線,包括從通用動力公司買來的導彈事業、Delco電子的軍武部門和Magnavox電子系統公司,這些購案和合並案使雷神公司增加許多重要生產能力。業務范圍除了國防領域,雷神公司還參與其它多種商業領域的競爭。雷神飛機公司(RAC)是世界通用航空業的 領導者,在航空工業擁有最廣泛的產品。此外,雷神飛機公司還提供特殊任務飛機,飛機維護服務,以及 用於軍事用途的飛行靶標和飛機訓練系統。該公司在1995年贏得了為美國空軍和海軍提供下一代「聯合初 級飛行訓練系統」(JPATS)教練機的一項價值十億美元的項目。雷神工程與建築公司(RE&C)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建築、運營和維護企業之一,它的業務包括 :火力與核能發電;石油和天然氣;聚合物和化工;制葯和生物技術;金屬、采礦和輕工業;食品和消費 品;紙漿和造紙等。在商用電子領域,雷神是海洋電子和微電子技術的領導者。雷神海洋電子公司提供船用雷達、聲波深 度探測器、無線電設備、自動領航裝置、探魚儀、全球衛星定位接收機、以及用於船橋集控、通信系統、 全球衛星定位和回轉羅盤的全套解決方案。在微電子領域,雷神擅長砷化鎵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技 術,並正在應用這一技術於全球衛星通信,直播衛星電視接收機、 無線本地環繞網路和下一代數字蜂窩電話。發展歷程冷戰結束後,雷神公司最大的客戶—— 美國國防部的采購費用減少了60%。為了應對這種困境並謀求 進一步發展,公司管理層採取了三項戰略措施:售出非核心業務公司、通過一系列兼並來鞏固 和擴大軍工技術核心業務、用軍工技術開發民用市場。20世紀最後10年,雷神公司先後售出了健康教育出版、家庭電器、供熱與空調、商業保沽等業務。 1992年,雷神公司收購了加州設計和生產紅外器件及焦平面陣列探測器的AMBER工程公司。1995年,雷神 收購了E—Systems,一家專門從事C4ISR業務的軍工與政府電子系統公司。1996年,雷神收購了Ch~sler技 術公司的飛機改裝和軍工電子業務。1997年7月,雷神收購了德州儀器公司的軍工系統和電子業務,把其 精確制導武器、反輻射導彈、機載雷達、夜視系統、電子戰系統等攬於自己的旗下。1997年12月,雷神以 95億美元兼並了先進軍工電子系統與服務業務著名供應商——休斯飛機公司,這是雷神公司歷史上最大的 並購項目。用軍工技術開發民用市場方面,特別是在空中交通管制、數據、圖像與信息管理、交通與通信領域, 雷神公司也做得卓有成效。利用軍用雷達技術開發的機場多普勒氣象雷達可 探測機場附近致命的風切面;利用潛艇聲納技術開發了商業捕魚設備;開發的紅外夜視設備可用於汽車駕 駛、治安、搜索與救援以及工業領域。此外,雷神還開發了商業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衛星電視(廣播)接收機、基於砷化鎵單片微波集成電 路技術的新一代數字手機等。雷神公司的發展歷程是一部真正l的技術創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雷 神公司為盟軍的雷達防禦系統生產磁控管和海面搜索雷達,後者裝備了美國海軍的所有艦艇,為把握海上 戰場環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戰結束後,雷神公司研製了新一代導彈並以鳥類命名,如「雲雀」、AIM一7「麻雀」、MIM 一23「 鷹」。(與此同時,德州儀器公司研製了AGM一45「百舌鳥」,休斯公司研製了AIM一4「獵鷹」。 )在20世紀60年代末人類的首次登月飛行中,雷神公司生產的制導計算機沒有出現任何故障,成為當時最 可靠的數字計算機;為飛船生產的微波管將電視和廣播信號傳給地球,使幾百萬人目睹了人類歷史上最壯 觀的一幕。20世紀70年代,雷神公司的AIM一7F「麻雀」空空導彈投產,改進了越南戰爭中遠距離空戰的 作戰模式。(與此同時,德州儀器公司研製的激光制導炸彈也開創了空中精確打擊的先河,休斯公司的「 陶」式反坦克導彈也顯示了很高的效能。)在海灣戰爭中,雷神公司的「愛國者」導彈成功攔截了伊拉克 向以色列和沙特發射的「飛毛腿」導彈,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在實戰中攔截彈道導彈的精確制導武器。(與 此同時,在「沙漠風暴」行動中,聯軍投放的武器中有65% 是德州儀器公司的「高速反輻射導彈」和「 寶石路」激光制導炸彈。)現在,雷神是一家獨特的高技術公司,是世界軍工電子技術與產品名副其實的 龍頭老大,其客戶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18個國家設有辦處。公司歷史兩位前學校室友勞倫斯·K·馬歇爾和凡尼瓦·布希與科學家查理·G·史密斯三人在1922年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成立了「美國器械公司」,此公司的第一件產品基於史密斯過去的研究所發展的一種氦整流器,此管被命名為雷神(Raytheon,意即:神之光)並被用在交流電轉接盒上,一種用插座取代大型電池為無線電接收器供電的產品。公司名稱在1925年改為雷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雷神從製造供雷達使用的磁控管開始,進而生產整個雷達系統。在1945年,雷神公司的培西·史賓賽(Percy Spencer)發明了微波爐,他發現磁控管也能用來烹飪食物。在1948年雷神開始製造導向飛彈,戰後那幾年雷神也製造無線電和電視發送器與相關產品,並取得D. C. Heath出版社參與教育類出版產業。雷神在1950年代開始參與電晶體製造,產品包括很受歡迎的CK722,販賣對象為業餘愛好者。雷神公司在1980年取得畢琪飛機製造公司,1993年取得英國航太(BAe)商務客機生產線,這兩項購案所得在1994年合並後成立雷神飛機公司。在1990年代中期,雷神購得E-系
㈢ 雷達部隊團機關為何要去學習
雷達部隊團機關當時也沒有幾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幹部,高中和初中程度佔大多數,回即使一些從雷達答學校畢業的雷達排長和技師,也大致只能算中專水平。所以團機關認為,在幹部中普及高等教育,確實很有必要。1959年10月,國慶節剛過,政治處領導通知黃永富參加高等數學師資集訓。
㈣ 有源和無源相控陣雷達分別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
美國篇:
美國國防部國防科學委員會主席的一份關於發展美國軍用機雷達的建議報告中特別強調了有源相控陣技術可以極大地擴展雷達的功能和提高雷達的性能, 21世紀美國的戰斗機雷達、預警與監視飛機的雷達都應是AESA體制的。事實上,除了F-22和F-35等新一代戰機都毫無例外地裝備AESA雷達外,美國對第三代現役戰斗機、轟炸機、預警和監視飛機的AESA改進都已列入計劃,並得到了相應的財政支持。業內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從現在起再過十年,不掌握AESA雷達製造能力的廠商將沒有立足之地。
接下來就具體的介紹一下美國的幾種試驗中或者已經取得穩定進展的機型!
1) F-22 機載雷達(AN/APG-77):
人們常常問什麼是第四代戰斗機F-22令人印象最深的特性?它在什麼領域具有最重要的技術突破?通常的回答是它的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特性。但這些特性實際上在以前的戰斗機上已經分別在F-117和SR-71上實現了。談不上突破。業內人士和F-22飛行員們則普遍認為F-22最大的突破是它的航空電子系統實現了更高程度的綜合,AESA雷達首次在戰斗機上採用。它使飛機具有更為銳利的眼睛,更為豐富的作戰功能。對戰斗機目標的作用距離超過200km。可以實現"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命中"。F-22雷達可以進行脈間變頻、快速掃描,敵方很難檢測和定位。同時還可以用時分的方法進行電子情報搜集、實施干擾、監視或通信。這些是以前戰斗機雷達所無法實現的。
F-22雷達採用AESA體制,它由美國諾·格公司(Northrop Grumman Corp)和雷神公司(Raytheon Systems Company)共同研製。該雷達將用於21世紀初在美國空軍服役的F-22先進戰術戰斗機,目前F-22是世界最先進的戰斗機。F-22能在多種威脅環境下,以低可觀測性、高機動性和高靈活性對超視距敵機進行攻擊,也能進行近距格鬥空戰。1998年4月,諾·格公司已交付第一套APG-77雷達硬體和軟體給波音飛機公司F-22航空電子綜合實驗室,對F-22的航空電子設備進行系統綜合測試和鑒定試驗。作為APG-77計劃的工程發展(EMD)階段的首批11部雷達已交付給諾·格公司馬里蘭州測試實驗室進行系統級綜合與測試。全尺寸雷達自1999年開始生產,2005年開始服役。AN/APG-77雷達是一部典型的多功能和多工作方式的雷達,其主要的功能有:
遠距搜索(RS)
遠距提示區搜索(cued search)
全向中距搜索(速度距離搜索)(velocity range search)
單目標和多目標跟蹤
AMRAAM數傳方式(向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發送制導修正指令)
目標識別(ID)
群目標分離(入侵判斷)(RA)
氣象探測
雷達可能擴展的功能有:
空/地合成孔徑雷達(SAR)地圖測繪
改進的目標識別
擴大工作區(通過設置旁陣實現)
2) F-35(JSF)機載雷達(AN/APG-81):
2000年,美國國防部JSF項目辦公室授予諾·格公司4200萬美元合同為JSF 設計、開發和試飛AESA雷達,它是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多功能陣MIRFS/MFA)計劃的一部分。雷達系統採用最先進的AESA天線、高性能的接收機/激勵器、商用的處理機(貨架產品)。由於採用了最新的技術成果,大量減少了元器件和內部連接器數目,所以JSF雷達的成本和重量都較其前輩(F-22雷達)有大幅度地降低,重量和價格降低了約3/5,製造和維修也比較簡單。MIRFS/MFS 計劃要求T/R模塊能夠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可靠性比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提高一個數量級;後勤保障和全壽命費用降低50%。APG-81採用開放式結構,為將來性能增長提供極大空間。JSF的AESA雷達設計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必須滿足JSF對隱身特性的要求。同時強調必須滿足軍方提出對JSF的"四性"要求,即:經濟承受性、致命性、生存性和保障性。
3) F/A-18E/F 雷達AESA改進型(AN/APG-79):
F-18D/C/E/F原來配裝雷達APG-65/73,其AESA改進型編號為 APG-79。該雷達仍由APG-65/73雷達的製造商雷神公司研製。APG-79採用先進的AESA體制,於2003年7月30日在美國中國湖(China Lake)海空作戰中心配裝在F/A-18上進行成功首飛。新雷達可以同現有F/A-18機載武器相匹配,同時,設計留有日後充分擴展的餘地。APG-79 AESA雷達極大地降低了載機的雷達可觀測性,即提高了飛機的隱身特性。雷達的可靠性和維護性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雷神公司將於2005年向波音正式交付裝機的APG-79雷達。APG-79 AESA雷達具有下述功能和特點:
空對空:
攻擊遠距目標
通過資源管理器減輕飛行員工作負荷
空對面:
防區外遠距高解析度地圖測繪
同時具有多工作方式工作能力
可靠性和成本:
系統可靠性增加5倍
自檢系統可以把故障隔離到外場可更換模塊(LRM)
通過T/R模塊的特殊設計實現系統"完美"降級
運營成本大幅度降低
裝備F/A-18E/F的3部AESA雷達系統於2004年6月份開始在中國湖的海空作戰中心進行新一輪的試驗,並通知試飛小組制定一個有特種作戰部隊、埃格林空軍基地等單位參與的試驗計劃。還要求演示試驗飛機和指揮船之間的通信鏈路,研究F/A-18E/F和EA-18G可以向指揮船提供什麼信息。海軍已經建立了一個工作小組,目前要做的是同空軍的F-15和JSF方面的人員接觸,深入討論聯合試驗和性能鑒定等問題以及建立一個工作小組評審有關標准、結構和規約。美國海軍和空軍目前都在研究AESA究竟能為未來戰爭帶來一些什麼變化和收益?他們正在尋求幾個關鍵問題的答案:
目前,AESA雷達的作用距離已經是傳統機械掃描雷達的一倍,可供選用的雷達功能已極大地豐富,這樣我們可以創造一些什麼新的戰術?
一個雙機或4機編隊怎樣分工完成空對空和空對地的攻擊任務? 如何由一架裝有AESA的戰機引領一批沒有裝載AESA的普通戰斗機提高他們的戰斗能力。
4) F-16(UAE)雷達AESA改進型(AN/APG-80):
F-16原來配裝APG-66/68,APG-80為其AESA改型,仍由諾·格公司研製。該公司還同時為F-16UAE研製電子戰系統。F-16UAE是為阿聯酋研製的F-16第60批產品,計劃生產80架。2004年到2007年完成交付。由於諾·格公司在此期間幾乎同時得到了F-22和F-35的配套雷達研製合同,因此大部分AESA技術和模塊都可以移植到APG-80中來。這使其研製周期可以大為縮短。預計2004年7月,雷達可以交付到飛機承包商洛·馬公司進行雷達的驗收試驗。APG-80雷達具有先進的對空和對地兩種工作模式,這也是採用諾·格公司第4代發射/接收機模塊化技術的第一種產品。APG-80可以連續搜索和跟蹤出現在它掃描范圍內的多個目標。此外飛行員還可以同時進行空對空的搜索與跟蹤、空對地的目標瞄準以及地形匹配飛行。
新的波束捷變技術帶來了雷達能力的巨大增長,擴展了飛行員對態勢的感知能力,使雷達對目標探測距離更遠,並具有高清晰度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能力。雷達的可靠性也比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高數倍。
5) F-15改進型雷達(AN/APG-63V2)
F-15原來配裝AGP-63/70,APG-63V2為其改進型,採用有源相控陣體制。雷神公司已完成向波音飛機公司的最後18架F-15C的APG-63(V)2 AESA雷達的交付。這是世界上首次進入空軍服役的戰斗機AESA雷達。該雷達消除了原來F-15雷達笨重的液壓天線驅動系統,雷達的快速掃描和多目標跟蹤能力都得到了數量級的增長。提高了飛行員對戰場環境的認知能力。該型雷達能夠同現有的飛機武器系統很好地兼容。由於作用距離的增加,使得增程的AIM-120的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並能在更大的視場范圍內(方位和俯仰)制導多枚空空導彈,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包括雷達截面積很小的隱身目標,如巡航導彈等。
俄羅斯篇
俄羅斯Tikhomirov NIIP設計局和印度雷達開發實驗室(LRDE)聯合開發了Irbis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雷達研製成本1.6億美元。2010年前,該雷達將裝備於印度的蘇-30MKI戰斗機,取代現有的NO11M Bars相控陣雷達(一種無源相控陣雷達)。
Zhuk-MSF(Sokol)是法茲特隆設計局設計的新型雷達。設計局表示,Sokol採用非等距的雷達陣元分布,它不同於傳統的等距陣元三角形柵格排列,是傳統相控陣雷達成本的1/5。雷達天線直徑980mm(增益37dB),重275公斤;可同時跟蹤24至3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6至8個。在水平/垂直方向,雷達電子波束掃描的覆蓋范圍均為±70
o。雷達峰值輸出功率為8kW,平均功率為2~3kW。Sokol雷達具備高可靠性、低截獲概率、反電子干擾和頻率捷變功能。法茲特隆設計局稱,Sokol雷達可在空空和空地模式實現隔行掃描。作用距離的相關數據如下:
速度搜索:245km(迎頭戰斗機目標)
邊測距邊搜索,上視模式:180至190km(迎頭戰斗機目標)
80km(尾追戰斗機目標)
下視模式:170km(迎頭戰斗機目標)
60km(尾追戰斗機目標)
邊跟蹤邊掃描模式:150km(迎頭戰斗機目標)
轟炸機或AWACS飛機等大型目標,Sokol雷達的探測距離超過300km。
Koyopo-F AESA雷達仍在研製中,成本有望比Koyopo-M降低50%。
Koyopo-F的重量更輕、可靠性更高,共有3種型別,分別提供小/中/大探測距離。天線直徑40mm,適用於頭部較小的飛機或作為蘇-30/蘇-34系列戰斗機的後向探測雷達。雷達發射機的峰值輸出功率為4kW,平均功率為0.4kW。據報道,俄羅斯已經將Koyopo-F雷達提供給了印度LCA(輕型戰斗機)。
以色列
Elta公司的EL/M-2052雷達特徵如下:
a) 多於1500個T/R模塊(F-22雷達有2000個)
b) 跟蹤多達64個目標
c) 使用空海模式時,能夠探測並跟蹤160海里以外的地面目標
d) 具有高可靠性、同時多功能、良好的抗干擾能力等特點
e) 可以配裝F-15、幻影2000、米格-29、蘇-27/30和印度的LCA
以色列的"費爾康"(PHALCON)是全球技術最為先進的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系統由Elta公司生產,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費爾康"預警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包括4個感測器系統:相控陣雷達、相控陣IFF(敵我識別)系統、ESM(電子支援措施)/ELINT(電子情報)和CSM(通信支援措施)/COMINT(通信情報)。獨特的融合技術能夠連續處理來自不同感測器的數據。當其中一個感測器發現目標後,系統自動啟動其它感測器進行搜索。
相控陣雷達系統提供360o的探測范圍,能夠跟蹤高機動目標。雷達可全天候、晝夜探測幾百公里外的低空飛行目標。波束靈活性降低了雷達虛警率。跟蹤啟動時間也由原來的20~40秒降低為2~4秒。
IFF系統採用固態相控陣技術,具備詢問、解碼、目標探測和跟蹤功能。系統將單脈沖技術應用於方位角測量。IFF數據與相控陣雷達數據能夠自動融合。
ESM/ELINT系統接收、分析並定位雷達信號,覆蓋范圍360o;具備高截獲概率,方位角測定精度高。系統採用窄帶超外差接收機和寬頻瞬時測頻(IFM)技術,提供高精度、高概率對機載/地面發射機信號截獲功能。通過到達時間差(DTOA)測量,系統可提供全部接收信號的高精度方位角信息;還可以搜集並分析電子情報數據。CSM/COMINT系統可接收超高頻、甚高頻和高頻信號,快速搜索和鎖定機載、艦載或地面目標信號。DF(定向)功能可定位目標。探測到的敵方信號能夠瞬間傳輸給監聽接收機。系統大量使用了計算機技術,減少了飛行員的工作負荷。
歐洲篇
歐洲國際合作
1993年,為彌補"台風"戰斗機現有CAPTOR雷達的諸多缺陷,英、法、德三國聯合啟動了機載多模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AMSAR)項目。AMSAR將裝備於"台風"和"陣風"(目前"陣風"裝備的是RBE-2無源雷達)戰斗機。隨後,三方成立了GTDAR(GEC-湯姆森-DASA機載雷達)合資公司專門從事AMSAR的研發工作。
AMSAR項目的開發分為3個階段,預計11年完成。前兩個階段將分析新一代有源陣的可行性和需求以及生產MMIC模塊的新方法。模塊的目標價格定為400至500歐元(目前為幾千歐元)。GTDAR公司通過建造小型相控陣以論證項目的總體可行性。1998年,GTDAR公司完成了144個模塊陣列的測試,標志著項目前兩個階段的順利完成。144個模塊陣列的演示非常成功,投資方隨即宣布項目進入第3階段。該階段採用裝備1000個模塊的全尺寸設備,在BAE系統公司的航空電子測試機上進行飛行測試。第3階段目前仍在進行之中,如果項目進展順利且成本適中,AMSAR即可裝備戰斗機。系統將極大地改進"台風"戰斗機的性能,並降低"台風"被敵方探測到的概率。此外,項目還引進了幾個歐洲的合作夥伴(如英國的FOAS項目),加強陣列與飛機的綜合,即所謂的保形智能蒙皮(smart skin)陣列。由於使用了高速寬頻光學鏈路和中央處理系統,整個飛機更像一個巨型的綜合感測器。盡管這對"台風"戰斗機意義不大,但對於項目的深入進展和FOAS項目實現可能會有些幫助。
荷蘭
荷蘭的TNO物理和電子實驗室開發了一種很有特色的、採用AESA體制的小型合成孔徑雷達(SAR)如圖所示,該雷達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並具有對地面慢動目標檢測(GMTI)能力,可用於環境監測和各種軍事用途。分辨力達5cm(spotlight)。工作模式:帶狀地圖、Spotlight、GMTI、干涉SAR。
主要參數如下:
* 為低高度無人機和有人駕駛平台使用
* 分辨力:0.3~1 m (帶狀地圖);0.05 m (spotlight)
* 最低檢測速度(MDV):3km/h;精度為:0.7km/h
* 同時SAR和GMTI,為其它探測感測器提示目標位置
* 提供地形圖:精度為 0.4m(垂直)×1m(水平)
* 重量小於50kg
* 採用有源相控陣體制,工作在X波段天線由3塊印製板組成(每塊寬度為15cm),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增減尺寸。
有源相控陣T/R模塊採用的功率放大器:
* 兩級放大器:輸出平均功率:6.1 W;效率(PAE):36%;增益:21 dB;X-波段相對帶寬:40%;
* 三級放大器:輸出平均功率:6.5W;效率(PAE):29%;增益:29 dB;X-波段相對帶寬:30%
瑞典
瑞典的有源相控陣(AESA)計劃命名為NORA, 其英文含義即"不僅僅是雷達",NORA還同時具有電子戰和數據通信的功能。還將採用最新的空時自適應信號處理(STAP)技術。在瑞典國防部支持下於1994年項目啟動;一個約有1000個T/R模塊的AESA計劃2004年進行試飛。研製成功後極有可能對本國的主力戰斗機"鷹獅"目前裝載的雷達PS-05進行改裝。
事實上,瑞典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體制的預警雷達PS-890早在1994年即已開始在其空軍的小型運輸機Saab 340上裝備,共裝備4架。雷達工作在S波段,相控陣由200個固態收發模塊組成,對戰斗機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300km。長9m的平衡木形狀的相控陣天線重達900kg。
法國
在西北歐新一代三大主力戰機中,"陣風"戰斗機是唯一迄今未在外銷戰場上有任何斬獲,法國為了增加自家寶貝的賣點與吸引力以向外推銷,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也因此成為歐洲各國中,最積極、也是最早一批進入研究發展戰斗機AESA火控雷達行列的國家。
目前裝備"陣風"戰斗機配裝的雷達型號是RBE-2,採用無源相控陣體制。可以在進行地形迴避或地形跟隨(TA/TF)的同時,同時搜索和跟蹤空中目標;或是在搜索特定空域區域的同時,跟蹤位於另外空域的空中目標。
Thales集團於1999年正式提出RBE-2 雷達AESA升級方案,並於2002年4 月間在RBE-2 雷達上開始研製DRAA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演示樣機,該樣機採用從美國引進的技術,由1000個GaAs T/R模塊組成的AESA天線。2002年12月,歐洲第一部戰斗機載AESA火控雷達原型技術演示樣機裝在一架試驗機上進行測試,並且在2003年5月間正式安裝於"陣風" B301 上試飛。主要目地是驗證未來把RBE-2換裝AESA天線時,能達到"即插即用" 。即將RBE-2 雷達的原有的無源相控陣天線拆下換成 DRAA有源相控陣天線,只需要不到3個小時,這是一個其他還在使用機械掃描雷達的競爭者所難以達到的成就;除此之外,根據當時參加測試的試飛員還表示:"換裝DRAA AESA天線後,極大幅度地提高了RBE-2 雷達的探測距離"。
不過DRAA驗證樣機所使用的GaAs T/R模塊是自美國引進的,無論是自用還是外銷競標都不適宜,因此DGA 與Thales集團簽協,於2004年7月間正式開展新一階段的DRAAMA(D émonstrateur Radar àAntenne Active Modes Avancés,or Advanced Modes Active Array Radar Demonstrator)演示計劃,將採用全新的AESA製作工藝,且所有元器件均由歐洲自主獨立開發,預定在2007至2008年間完成驗證,如有需要,可以自2010年以後起進行AESA陣列天線的換裝升級,預計屆時其陣列天線上將會擁有1000 至1200 個GaAs T/R模塊,對空探測距離可望較目前的無源相控陣雷達RBE-2提高至少50% 以上,雷達水平搜索角度則可從±60度提高至±70度,整體雷達性能水準當與AN/APG-79 相當。
法國在2000年初期競標韓國與新加坡的F-X 未來攻擊戰機計劃時,曾想效法美國替阿聯酋開發F-16E/F BLOCK60 的先例,提出所謂的"陣風" MK2超級戰斗機計劃:但要求用戶出資7億美元協助開發,到了2006年後,達索便能將使用AESA雷達,M88-3 渦扇的超級"陣風"戰機雙手奉上。
可惜法國的面子遠沒美國大,韓國與新加坡都不願冒此風險,"陣風" MK2超級戰機計劃最後無疾而終,THALES集團也只好靜待法國政府出資,完成所有研發與測試計劃後,於2010年以後起開始推動"陣風"戰斗機雷達的AESA換裝升級。
法國的機載AESA雷達計劃顯得平實無華。雷達就是雷達,不去追求兼有電子戰和通信等其它先進功能,也不去搞加裝驅動馬達或側視陣列等新潮花樣(如瑞典的NORA),換裝機體也不搞任何結構大改工程,只是單純的把舊天線拆下,再換上新的AESA天線就大功告成了。這樣的設計方法,不免在無法充分發揮AESA應有潛力有遺憾,不過其好處也顯而易見:技術風險小,研發成本低,換裝快且方便,日後飛行員和後勤維護人員在操作/維修訓練上也可以大多沿用原有教材與經驗,對於大多數中、小國家空軍而言,也許這樣簡單就是美的理念設計才能真正符合其國情所需。
㈤ 雷神戰爭怎麼部署雷達
當人類的特種兵就可以了。切換到部署工具
無極陳少™
㈥ 世界上最先進的遠程相控陣雷達是哪個國家的,型號是什麼
普通雷達的波束掃描是靠雷達天線的轉動而實現的,又稱為機械掃描雷達。
而相控陣雷達是用電的方式控制雷達波束的指向變化進行掃描的,這種方式被稱為電掃描。相控陣雷達雖然不能像其他雷達那樣依靠旋轉天線來使雷達波束轉動,但它自有自己的「絕招」,那就是使用「移相器」來實現雷達波束轉動。相控陣雷達天線是由大量的輻射器(小天線)組成的陣列(正方形、三角形等),輻射器少則幾百,多則數千,甚至上萬,每個輻射器的後面都接有一個可控移相器,每個移相器都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當相控陣雷達搜索遠距離目標時,雖然看不到天線轉動,但上萬個輻射器通過電子計算機控制集中向一個方向發射、偏轉,即使是上萬千米外的洲際導彈和幾萬千米遠的衛星,也逃不過它的「眼睛」。如果是對付較近的目標,這些輻射器又可以分工負責,產生多個波束,有的搜索、有的跟蹤、有的引導。正是由於這種雷達摒棄了一般雷達天線的工作原理,人們給它起了個與眾不同的名字———相控陣雷達,表示「相位可以控制的天線陣」的含義。
相控陣雷達又分為有源(主動)和無源(被動)兩類。其實,有源和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相同,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發射/接收元素的多少。無源相控陣雷達僅有一個中央發射機和一個接收機,發射機產生的高頻能量經計算機自動分配給天線陣的各個輻射器,目標反射信號經接收機統一放大(這一點與普通雷達區別不大)。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每個輻射器都配裝有一個發射/接收組件,每一個組件都能自己產生、接收電磁波,因此在頻寬、信號處理和冗度設計上都比無源相控陣雷達具有較大的優勢。正因為如此,也使得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造價昂貴,工程化難度加大。但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功能上有獨特優點,大有取代無源相控陣雷達的趨勢。
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的難點在於發射/接收組件的製造上,相對來說,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難度要小得多。無源相控陣雷達在功率、效率、波束控制及可靠性等方面不如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是在功能上卻明顯優於普通機械掃描雷達,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折中方案。因此在研製出實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之前,完全可以採用無源相控陣雷達作為過渡產品。而且,即使有源相控陣雷達研製成功以後,無源相控陣雷達作為相控陣雷達家族的一種低端產品,仍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㈦ 星際爭霸2自由之翼 哪關任務後能有雷達
雷達基地應該是軍械庫中建築裡面買的。解鎖記得是大雷神那關
㈧ 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是什麼
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是相控陣雷達即相位控制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相控陣雷達利用大量個別控制的小型天線單元排列成天線陣面,每個天線單元都由獨立的移相開關控制,通過控制各天線單元發射的相位,就能合成不同相位波束。
特點:
(1)波束指向靈活,能實現無慣性快速掃描,數據率高;
(2)一個雷達可同時形成多個獨立波束,分別實現搜索、識別、跟蹤、制導、無源探測等多種功能;
(3)目標容量大,可在空域內同時監視、跟蹤數百個目標;
(4)對復雜目標環境的適應能力強;
(5)抗干擾性能好。全固態相控陣雷達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
(8)雷神機關雷達擴展閱讀
原理
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面由許多個輻射和接收單元(稱為陣元)組成,單元數目和雷達的性能有關,可以從幾百個到幾萬個。這些單元有規則地排列在平面上,構成陣列天線。利用電磁波相干原理,通過計算機控制饋往各輻射單元電流的相位,就可以改變波束的方向進行掃描,故稱為電掃描。
天線單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號送入主機,完成雷達對目標的搜索、跟蹤和測量。每個天線單元除了有天線輻射振子之外,還有移相器等開關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過移相器可以被饋入不同的相位的電流,從而在空間輻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
天線的單元數目越多,則波束在空間可形成的波束就越多。這種雷達的工作基礎是相位可控的陣列天線,「相控陣」由此得名。相位控制可採用相位法、頻率法和電子饋電開關法。在一維上排列若干輻射單元即為線陣,在兩維上排列若干輻射單元稱為面陣。
輻射單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線上或曲面上.這種天線稱為共形陣天線。共形陣天線可以克服線陣和平面陣掃描角小的缺點,能以 一部天線實現全空域電掃。通常的共形陣天線有環形陣、圓面陣、圓錐面陣、圓柱面陣、半球面陣等。綜上所述,相控陣雷達因其天線為相控陣型而得名。
㈨ QQ飛車雷神和雷達哪個好
玩飛車的都知道最快的車是板車吧。。。如果你不同意找個RAY-神堂的開下就知道了。。。C車除非你開道具用珍珠 不然就是公認的流體最快 因為它的起噴速度最快 和B A 都可以比用了W起步 的話更是 可以很漂亮地轉第一個彎 不是玩家操作問題肯定不會被後方車輛撞 道具C車還好 其他的估計就是出來給老玩家開著懷念的吧。。。 至於你的雷神還是讓他過期吧。。板車適合所有賽道 速度適中 不容易失誤 所以說板車用來開的 C車用來懷念的 B車用來看的 A車用來賣騷的答案補充
[爵士] 起噴42km/h 抓地185km/h 上坡230km/h 下坡325km/h 轉彎26°(特點:神堂都用這個哈)
[刺客] 起噴64km/h 抓地166km/h 上坡280km/h 下坡320km/h 轉彎32°(特點:車體輕盈專業玩家必備)
[流體] 起噴78km/h 抓地185km/h 上坡254km/h 下坡325km/h 轉彎19°(特點:起步較快漂移穩定)
[渡鴉] 起噴62km/h 抓地182km/h 上坡249km/h 下坡328km/h 轉彎16°(特點:沒什麼太大特點- -)
[虹] 起噴66km/h 抓地175km/h 上坡248km/h 下坡320km/h 轉彎34°(特點:轉彎快、沒有虹快)
[不死鳥] 起噴63km/h 抓地172km/h 上坡253km/h 下坡326km/h 轉彎19°(特點:沒什麼太大特點- -)
[雷神]起噴58km/h 抓地174km/h 上坡243km/h 下坡290km/h 轉彎33°(特點:比較耐撞)
終於把大部分車輛官方的數據收集到了,本人也根據資料中的參數通過計算分析,得出以五大參數為核心的車輛數據雷達圖贈予吧友,五大參數分別為:速度效能控制效能噴射效能集氣效能加速效能。 在本人分析的車子中以B車做為分析核心通過車輛間的比較得出相對強弱值,為選購車輛提供一定的技術依據。 其中: 1、官方車輛性能表是從官網得到的數據,後面有沒有修改我不考慮在內。(例如有些人說子彈改弱了) 2、雷達圖中的值是車子間的相對大小比較值,而並非意味值小性能一定很差,僅僅是相對值。 3、雷達圖後我會附上各個效能參量的計算依據,大家覺得有用的可以參考一下,本人花了很多功夫弄這帖子,力求數據的客觀與真實。 由於本人數據有限,一些車子的數據現在還弄不到 誰有的話提供上來,本人將補上去。 還欠缺的數據有: 狂風傀儡戰車針尖天平天蠍方程式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