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談內控
Ⅰ 一直聽同事說內控內控,內部控制到底與公司有什麼關系
一、關於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概述
1.什麼是內部控制
我國新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所稱的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或者由企業章程規定的經理、廠長辦公會等類似的決策、治理機構,以下簡稱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以下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⑴企業戰略;⑵經營的效率和效果;⑶財務報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和完整;⑷資產的安全完整;⑸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要求。
企業內部控制涵蓋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層級、各個方面和各項業務環節。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組織形式、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
2.公司治理
在現代企業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公司治理即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有的也叫法人治理結構,主要是指在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界定企業各相關利益集團與所有者之間關系的組織方式、控制機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機構與制度安排。它是決定企業績效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本質意義上講,內部治理結構是指所有者和代理者之間的關系;從具體組織形式上講,是指股東會與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從法律的角度上講,是指所有者和代理者之間基於特定法律法規而形成的一種契約關系。
二、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互動關系分析
(一)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載體具有一致性
內部控制制度和公司內部治理都可以說是一系列制度安排,而好的制度安排要想發揮作用就必須依附於組織載體。脫離企業這個組織載體,內部控制和公司內部治理就好比是「鏡中花,水中月」,不論內部控制多麼健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多麼完善,也都只是憑空而論,不能發揮實際作用,更談不上實現企業的目標。另外,內部控制的加強和內部治理的完善都必須依靠企業的會計信息,二者具有共同的載體。信息是所有控制的前提,會計信息與內部治理相輔相成,內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可靠。而信息是公司內部治理的基礎。同時,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可靠也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本保證。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可以使管理者及時掌握組織的營運狀況,信息系統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也影響到內部治理成果的好壞。
(二)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一個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實際上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體現。內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已成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一,內部控制是實現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權利制衡的重要保證。公司治理結構分為外部治理結構與內部治理結構。內部治理結構受各利益相關方權利制衡的影響,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債權人等是代表各利益相關方的權力機構,它們之間權力的制衡構成了公司內部治理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內部控制是實現這些權力制衡的重要手段。
第二,內部控制能緩解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中股權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也有利於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企業的所有者希望能夠客觀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隨時監督企業經營者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並且希望企業經營者能夠採取有利於所有者自身利益的經營政策和管理措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規范單位經營管理行為,保證企業經營目標和財務報告可靠性的達成,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同時,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可以獲取可信賴的財務會計信息,評價經營者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實施對公司的間接控制。
第三,內部控制有利於董事會有效行使控制權。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情況下,董事會接受股東會委託行使對公司的控制權和決策權。董事會的經管責任和誠信的履行狀況,主要表現為向廣大股東提供可靠、有用的財務會計信息。
因此,董事會應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經營目標,建立高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和相應的信息質量監督保障體系,這是董事會行使控制權的重要保證。
(三)公司內部治理對內部控制的能動促進作用
健全的內部治理又是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保證。內部控制能否有效運行,與內部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關系。只有在完善的內部治理機構中,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與效果,並加強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首先,內部治理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和依據。內部治理是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基石,支撐和決定著其他要素。沒有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公司必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無論設計如何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會流於形式而難以收到既定效果。反之,內部治理完善,內部控制就可以行之有效。
其次,公司治理是內部控制的組織保障。內部治理具有權利配置功能、激勵約束功能和協調功能,可以解決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可以規范和約束代理人的行為,克服代理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可以激勵和約束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行為,從而影響內部控制的效率。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機制與公司治理結構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實際上是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體現。反過來,內部控制的創新和深化也將促進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四)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統一於實現企業的目標
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是減少虛假會計信息,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其基本目標乃是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而公司治理的目標是保證企業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防止董事、經理等代理人損害股東的利益。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企業目標得以實現的保證,只有實現企業目標,才能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
Ⅱ 淺談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工作
不同企業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工作,因受企業規模大小、參與人員和機構的認知水平不同等客觀因素影響而顯得不盡相同,執行內容和標准也千差萬別,如何提高企業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水平,達到並實現國家頒布實施相關規范的初衷,成為擺在企業內控管理工作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在參與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過程中,曾對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斷地反思,並歸納和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在此結合日常的工作情況,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效益。 企業生存、發展和獲利是企業存在的永恆目標,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要圍繞此目標而實施,與此目標相違背的經營管理活動都是無效和無意義的。因此,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也要與此目標所相適應,主要體現在: 首先,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一定要與企業的發展階段和企情相適應。生產力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企業在生存、發展和獲利的進程中,所處的環境又各不相同,有的企業處於新生期,有的處於快速成長期(或擴展期)、成熟期,還有的處於轉型期(或收縮期)、逐步衰退期。不同企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由此決定了其各自內部控制工作內容的不盡相同。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處於成熟期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都是無法適應新生期和成長期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要求的,反之亦然。就好比是讓小孩和少年穿成人衣裳或讓成人穿小孩和少年衣裳一樣。不適宜的內部控制控制要麼就是形同虛設或鋪張浪費,要麼就是束縛和限制企業的發展,最終降低企業的收益水平,因此,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要懂得量體裁衣。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一定要深思熟慮,精心設計,不應完全借鑒和照搬其他企業的做法,而是要依據本企業的客觀實際,吸收和借鑒與本企業發展模式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企業做法,制定出適應本企業發展模式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 其次,企業在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時,要有效運用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則。由於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效益,因此,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必須要考慮投入產出效益。如果企業內部控制的投入大於產出,則說明其投入是不適宜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立足成本效益原則,要注意從企業發展的整體和存在的全階段、全過程來統籌考慮,不能僅就若干項具體內部控制工作的投入來進行單項衡量,如果單憑現階段衡量和評估的話,相信絕大部分內部控制工作的投入都將會是無效的。此外,成本效益原則還要求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點,要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發揮出內部控制工作最大的風險防範性。有時,最主要業務流程或領域的普通風險防範點的內控意義要遠大於普通業務流程或領域重點風險防範點的內控意義,對企業生存和發展一次性致命缺陷的風險性要大於不斷發生小隱患的風險性,重要責任人所造成的損害要大於一般責任人。因此,一個企業內部的內部控制工作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各有側重,而不能平行並舉,按照企業統一的模式實施,或者把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重點放在普通責任人身上。 第三,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基石是企業存在授權。很顯然,如果一個人做自己決定的事是不需要實施控制的,這個人一定會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而採取各種手段去實現之。企業之所以存在內部控制,就是因為企業為實現企業決策者的目標而進行了內部分工和授權,而由於各類制約因素的存在,會導致由於被分工和授權者的目標及行動或其理解的目標及行動與企業決策的真實目標不盡相同,企業內部控制就是針對這種不一致而採取的控制性和規范性措施。企業內部分工和授權范圍越大,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規模就越龐大,手段就越豐富和健全。大型、多層次、多元化、跨區域的集團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一定要比單一生產或勞務企業或生產車間的內部控制體系更為復雜,以企業信息化為例,其信息化管理程度也會更深。很明顯,中小企業是用不上為大型集團企業設計的、必須超大型計算機和資料庫支撐的集團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單一版信息化軟體很可能更適合。 首先,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應具有保障和激勵雙重屬性。企業內部控制工作要保證企業資金、資產的安全完整,企業經營效益的真實可靠,企業經營業務循環的順暢有效,對風險的預防和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其必然要具備很強保障性功能,為此,企業內部控制工作要特別關注內部牽制和制約、懲罰功能的實現,以防範相關資產的損失。但是企業的發展、人員的盡責僅靠內部牽制、制約、懲罰是無法長期持續的,對人的管理最終還得落實在激勵制度的確立上。因此,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中必須要包含很多激勵性措施,而很多企業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時,往往著重於如何牽制和制約上,忽略了激勵性措施的存在。 其次,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應該保持原則性與靈活性並存。很多企業在開展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時,特別強調原則性和規范性,規定的內部控製程序和步驟非常繁雜,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必須履行,就象已經確定的計算機程序一樣,分毫不差,並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要求,並最終導致企業很多盈利機會的喪失。其實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更應強調靈活性,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應強調在特定條件下的特別授權管理,對特別業務的內控流程設計要體現出一定的彈性,以突出內部控制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Ⅲ 淺談如何進一步做好內控管理工作
正今年是股份制銀行掛牌的第一年,作為銀行的內控部門,應該如何在內控管理的深度、廣度上下功夫,真正發揮內控的全方位的檢查監督作用,筆者根據工作實踐,談點粗淺看法。一、提高認識、大力營造「內控文化」的濃厚氛圍首先提高全行員工內部控制管理意識,從抓管理者入手,就業務發展與內控管理進行學習、討論;通過學習、討論、培訓等多種形式,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傳播理念,大力營造「內控文化」的濃厚氛圍。帶動員工轉變觀念,從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規范管理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需要出發來進一步提高對內控管理工作的認識,從業務的長期發展,業務的整體開拓,業務的全局利益出發來認識內控管理與業務開拓的相互依存辯證統一關系;教育員...
Ⅳ 如何提高全員內控合規制度的執行力
合規文化建設是一個漸進的漫長過程,它需要經營管理者長期地、持之以恆地倡導和培育。農村信用社作為「支持三農、服務三農」的地方農村金融機構,點多面廣人員多,管理難度較大,由於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極易產生各種風險。因此,必須將加強合規文化建設,強化內控管理,規范業務操作,狠抓學習教育,提高員工素質等貫穿於整個企業發展過程中,打造一支懂業務、能管理、會經營的高素質隊伍,全面提升內控管理水平,才能實現信用社管理規范到位、依法合規經營,又好又快發展。
一、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規范制衡的運行機制,提高決策層的執行力。要充分發揮「三會一層」的作用,首先應制定完善的「三會一層」的職責和議事規則,確保「三會一層」在《章程》規定的職責范圍內行使權力,促進了議事、決策程序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二是應嚴格理事會對理事長、理事長對主任的授權制度,明確理事長、主任的工作職責,主任在授權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並逐級進行授權管理。三是充分發揮監事會的作用,監事會對理事會、高級管理層的履職情況、經營決策行為、財務活動、內部控制等內容實施有效監督。達到職責明確、分工合理、互相制約、科學高效。
二、明確管理職責,培養合規意識,提高管理層的執行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管理職責。各級管理層的引導、帶動將直接影響合規文化建設的質量。因此,對內控工作必須堅持「一把手」負責制,實行「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應以身作則,堅持帶頭按章辦事,各級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制度規定,將內控管理工作常規化,時刻關注工作中每一個重控環節和風險點,把握內控每一環節和細節,並對本崗位、本級部門內控工作的有效性負責,對因違規操作造成的重大損失承擔責任。
(二)大力培養合規操作意識,規范日常操作行為。任何內控制度都不能面面俱到,以人為本是德育的關鍵,誠信和道德的教育是合規文化確立的根本。因此,要在最基礎的業務入手,教育管理人員及員工主動暴露內控的隱患,使內控風險前移,降低內控管理成本、提高內控管理效果。堅決杜絕「以信任代替管理,以習慣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紀律」的不良習慣,在全社上下培育、形成一種「指示服從制度、信任不忘制度、習慣讓位制度」的合規文化理念,切實把合規管理理念滲透到日常業務經營管理和決策的每一環節,形成對違規的高度敏感,使合規意識成為一種自覺和必需的行為准則。
(三)科學制定考核措施,實施激勵導向考核。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合規管理獎懲制度,建立合規質量獎,採用目標激勵、業績激勵以及物質激勵等措施,激勵員工合規操作。對內控制度執行好的網點和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使內控管理優秀人員感受到成就感,起到帶動輻射作用,激發管理人員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進而引導、督促員工對內控執行高標準的追求。同時,建立起覆蓋每個管理人員和員工的責任追究體系,強調「合規管理與操作」是每個員工義不容辭的責任。將內控管理成效與考評機制相結合,把內控管理成效納入管理人員考核和離任、責任審計中,並與幹部使用、薪酬分配相掛鉤。積極探索內控評價結果與各部門目標考核,與各級管理人員績效考核掛鉤的方式,來引導和推動農村信用社內控管理目標實現。
三、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提高一線崗位員工的執行力。
(一)適時完善各項制度,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成功上線後,《山東省農村信用社會計業務規范(試行)》出台,農村信用社各項業務管理及操作均發生了很大變化。針對這一變化,一是應該重點針對系統管理模式、操作流程以及業務品種創新的變化,及時梳理、修訂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確保規章制度能覆蓋各項業務控制的關鍵點和風險點。尤其是對現金及憑證管理、賬戶管理、授權業務、聯行匯兌業務、跨行通兌業務、貸款業務、人員交接、印章管理等重要環節,應重新梳理,加以規范,以確保各環節控制不留空白點、風險點。二是要實行動態管理模式。為保證會計工作的合規有效性,櫃員崗位的配置和設置必須遵循「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前台與後台分離、聯行與結算分離、信貸與核心分離」的原則,按系統類別、特點及業務品種分析研究並制定統一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分析確定業務操作過程中的風險點,明確關鍵崗位、相互制約崗位及其控制要求,形成不同崗位分立、相互制約的控制關系。三是要將各種規章制度、風險防範措施融入到每個操作崗位及環節當中,使每位員工明確自身崗位的職責和操作內容及要點,最終形成統一、規范、完善的業務操作流程,提升農村信用社內控管理的規范化、流程化水平。四是建立健全風險動態監測、定期分析報告制度,完善內控信息傳導機制,提高風險管理綜合能力。重點提高對各項業務的重要操作環節及風險點進行預測、識別、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及時提出操作風險的控制重點,以內控管理排名作為績效考核的獎懲依據,建好問題台賬,從制度和管理上解決屢查屢犯問題,從而有效遏制違規、違章操作風險。五是基層信用社、聯社各管理部門都應對本單位、本線條內控中存在的漏洞、隱患以及加強內控管理的措施等相關工作進行分析、總結,定期形成書面材料及時向上一級管理部門呈報。同時,上一級管理部門也應及時對基層反映的各種問題及情況反饋規范意見和解決措施,並組織加強各網點、各管理人員的經驗交流,以提高整體內控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二)加大內控管理檢查指導力度,強化責任追究,提高制度執行力。一是按崗位制定檢查方案及考核措施,並按崗位進行定期考核。形成會計主管對櫃員、聯社對會計主管的檢查監督及考核體系。二是加大對重要控制環節的檢查輔導力度,尤其是加強對重要空白憑證管理、現金管理、印章管理、賬戶管理、人員交接、授權業務與監督控制等重要控制環節和會計主管履職情況的檢查監督。三是各部門之間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職,環環相扣,切實履行好風險提示、檢查、監督、處罰以及整改等相應職責,要特別重視違規問題的後續檢查力度,定期跟蹤,確保整改到位。四是根據存在問題對網點管理情況進行分類後,對管理較為薄弱的網點和人員開展重點檢查和指導。五是加大責任處罰和追究力度,對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違反重要控制環節規定、問題存在屢查屢犯或是整改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人員嚴格進行責任追究,對嚴重違規者,視情節輕重,按《山東省農村信用社員工違規處罰辦法》給予行政紀律處分。
四、加強合規教育學習,建設有特色的合規文化,讓合規文化深入人心。
合規文化的培訓、學習是合規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工作中必須將合規風險培訓納入全年的重要工作計劃中,加大師資力量,著力提高合規教育和培訓水平。一是加強合規部門和合規聯絡員的教育培訓,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培訓的主要內容應為本聯社和上級機關的相關文件報告以及典型材料等。二是結合制度執行力、案件專項治理等活動,加強合規警示教育,組織全體員工對系統內或他行違規發生的案件進行深入剖析,分析案件發生的原因及後果,使幹部員工從思想上真正引起警覺。三是聘請專業人員定期針對重要風險點進行專門培訓,特別是加強信貸風險防範的教育培訓,對信貸專管員、客戶經理等重點進行培訓,主要是學習各種法律法規、信貸基本制度以及典型做法等。同時規范信貸業務操作,堵塞信貸管理漏洞,通過有效的信貸教育培訓,使信貸人員真正增強合規意識,提高制度執行力。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合規文化活動,通過簡報、宣傳欄以及給每位員工通過手機發送合規信息等方式,開展合規文化宣傳,定期組織以推進合規文化為主題的徵文和演講比賽等活動,在轄區內營造合規文化氛圍,將合規文化潛移默化的變為員工的自覺行動。讓合規文化深入人心,讓合規變為自覺行動,必須要抓好以
下幾個環節:一是從領導做起,帶頭合規。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中指出:「合規應從高層做起。當企業文化強調誠信與正直的准則並由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做出表率時,合規才最為有效。」對領導帶頭合規、發揮表率作用提出了明確指示,加強各級領導對合規文化教育的認識,使之成為企業合規文化建設的倡導者、策劃者、推動者,才能真正帶動員工將合規文化深入人心。二是主動合規,全員參與合規文化。從基層員工入手,加強合規教育、宣傳,完善合規質量考核,引導員工正視合規文化建設的科學性、重要性,不斷提高全體員工對合規文化建設重要性的思想認識,強化「合規操作、防範風險」、「合規人人有責」、「積極合規,主動合規」的理念,使員工在實際工作中自覺從我做起,按章辦事,相互監督,共同促進業務發展。三是部門協作,齊抓共管合規文化。界定合規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職責分工和合作,明確合規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權利與義務,實施有效溝通與合作機制。樹立「合規促發展」、「合規創造價值」的理念,將合規文化潛移默化地變為各部室、各員工的自覺行動,使員工執行制度的自覺性、防範合規風險的意識日益提高。
總之,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規文化管理,加強溝通和協調,強化內控建設,創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內控環境,使全體員工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養成自覺合規操作及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對於推進各項業務穩步、穩健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孫秀斌 )
齊河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Ⅳ 內部控制不到位,要談什麼管理
(一)強化內部控制管理理念強化內部控制
管理理念,首先要學習醫院管理專業知識,深化管理意識,提高對內部控制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並落實行動;其次,由財務部門對醫院做系統的調查,加強成本預算控制,各職能科室每年年初編制當年的辦公、醫用耗材成本預算和核算,對比各部門的盈利數據上報醫院管理層,根據預算情況予以測評。
(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內控制度
設計的再完美,若執行者不認真貫徹執行,也是廢紙一張。因為內控人員的素質不高,對內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理解有偏差,主觀上使內控制度在執行中偏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屢見不鮮。醫院應物色專業素質高、道德修養好和具有責任心的人去承擔會計等工作。
並對其進行崗前培訓、職業道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對在職人員進行再教育,特別要加強誠信教育,把誠信教育放在首位,注重法治與德治並重,實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對人員定期輪崗,加強綜合考評,提高財務人員的待遇,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重塑會計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確保會計工作規范、正確,確保內控制度有效運行。
(三)強化內部審計的監督管理職能
內部控制的發展歷程表明,舞弊防範始終是內部控制的基本職能。內部審計的職能正是監督內部控制其他環節的執行情況。要強化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單獨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直接對醫院院長負責,不隸屬於其他部門,不受其他部門的干擾和控制。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注重對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以適應審計工作的需要。
強化內部審計的管理服務職能。審計結束後,及時組織對內部控制的功能和效果進行評價,從制度設計和執行上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四)加強崗位分工,不相容職務分離。
不相容職務分離是內部控制制度中最基本的控制措施。采購與驗收分離;領用與庫管分離,采購、驗收與相關會計記錄分離;物資采購需由科主任簽字,結合實際情況采購,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目前各醫院已實行醫卡通HIS收費,條件好的,全由自助機辦卡、充值、交費、退費、列印收據。條件欠缺的,要求充值與退款分離;交費與退費分離;列印收據與其他崗位分離。
這樣可以避免權力集中、貪污舞弊。由於計算機系統的建立和軟體運行的復雜性,賬務一旦出現問題,為防止網路系統安全,絕不允許人為修改程序,要書面作說明調賬,防止程序調賬後無痕,無法查對。這樣就形成了對人和計算機的雙重控制。
(五)加強職工的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
醫院應完善自身的文化建設,加強內部控制文化素讓面試者看到「優勝劣汰」的社會原則。在招聘體系中採用公正、公平及透明的用人模式,對應聘者進行綜合性考量,既要求具有較高的醫學專業知識,又要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在招聘時安排筆試與面試,並進行實踐檢測,考量應聘者臨床實踐能力,如果目前有職位空缺,且應聘者綜合能力較強,可對其優先考慮。
(六)明確醫院員工工作職責
因為醫院很多崗位的安排比較混亂,制約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所以必須明確員工的工作職責,使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首先,成立內部規劃小組,根據醫院內部業務確定小組的人數及業務,給予小組負責人一定的許可權,使其能夠帶領小組成員完成醫院所指派的任務,從而實現人員精細化管理。
當醫院員工的工作職責明確後,出現任何醫療事故都可以找到責任承擔人,並可以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解決問題,從而發揮了人才資源利用效果,提升了醫院人力資源管理質量。
綜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院管理與服務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必須盡快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重新規劃。
Ⅵ 內部控制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的事,是全員參與的過程是怎麼理解的
內部控制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的事,是全員參與的過程,這個理解呢,就是說在決定一項策劃的時候,肯定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能完成的是需要一個團隊的力量才可以的
Ⅶ 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制定內控體包括的內容:職責分離、授權批准、相互制約、監督檢查,企業建立與實施內控體系應當遵循的五項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7)全員談內控擴展閱讀:
企業的內控體系應當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各個階段、各個層級,涵蓋了營管企業每一項經理活動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內部控制的全面、全員、全過程式控制制的特性。
內部控制體系是為合理保證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
參考資料:網路-內控體系
Ⅷ 什麼是內控員
內控是企業為保證經營管理活動正常有序、合法的運行,採取對財務、人、資產、工作流程實行有效監管的系列活動,其實吧也就是個監管,監視督查管理。
Ⅸ 誰有盡職調查 內控方面的全部訪談記錄
我有經濟責任調查的訪談記錄
Ⅹ 內控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能寫多少,今天先寫一部分,寫的可能會偏理論化一些。(一)? 可能是我這個人比較喜歡摳概念,或許是以前讀研究生時寫論文落下的毛病吧。大家在談內部控制時可能由於所處角度的關系,對內部控制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 A老闆說:小李,你找幾個人,搞一套內控手冊,應付下證監會檢查。 B老闆想:管采購的老王有點不對勁啊,趁這次搞內控,我得敲打敲打他。 C員工抱怨:搞啥內控啊,平白無故多了這么多工作量,我也沒看到有啥用。 D員工拍手稱快:就應該搞搞內控,要不然虛報費用、吃回扣,公司的錢都讓那些人揣自己兜里了。 E外審愁眉緊鎖:這公司內控太差勁了,我這個審計風險和成本咋控制啊。……好像內控是個筐,啥都往裡裝。 追根溯源,一般認為內控在早期是以內部牽制思想的形式存在的,在古羅馬時代,對會計賬簿實施的「雙人記賬制」某筆經濟業務發生後,由兩名記賬人員同時在各自的賬簿上加以登記,定期核對。現在財務和出納的崗位設計也是此種思想的體現。 之後,「相互牽制」逐步細化為「以職務分離和賬目核對為手法,以錢、賬、物等會計事項為主要控制對象」。而到了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內部會計控制」概念,強調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對交易授權、資產安全等進行控制。 一直到90年代內控理論的里程碑——coso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誕生。 我覺得,內控其實一直都是一種管理思想,職責分離、授權、記錄等只是具體實現手段。如何理解內部控制思想,個人認為有兩個關鍵點——風險導向、利益相關者角度。這兩點其實也是存在內在關聯的。1、風險導向 進入二十世紀coso發布了內控整合框架的升級版——全面風險管理框架(ERM),盡管coso並不認為ERM是對內控整合框架的替代。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越來越受到重視,也被大家廣泛提及。 關於這一點也是有現實背景的。我們都知道,安然、世通的破產丑聞導致sox付諸實施。但sox實施遭到了眾多上市公司和行業協會的反對,為什麼?——成本太高。為什麼成本高?——因為採取的是自下而上、逐項檢查的方式,人工成本當然高。 這時SEC出來安撫上市公司:我也不想讓你們花這么多錢啊,你們要搞自上而下、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識別重大風險進行控制。PCAOB也應景的向外部審計師們推出了第5號審計准則——風險導向的內控審計准則。當然這些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後面有機會再和大家聊聊。 說到底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是為了實現統一企業內外部需求、平衡企業成本收益的目的而出現的。這也是內部控制發展的趨向。2、利益相關者角度 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的發展趨勢,也可看做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博弈的體現。對於企業管理層來說,盈利、業績增長是最重要的,要控製成本;對於外部投資者或監管機構,由於信息不對稱,需要企業建立內部控制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准確(當然會計准則本身也可以看做博弈的結果)。 站在利益相關者角度思考,可以回到開篇看看ABCDE各方的想法,就會有更深層的理解了。機制設計理論中經常會提到的一個名詞叫激勵相容,這是一種制度安排,即讓行為人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正好與企業實現集體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相吻合。 因此,內部控制離不開控制目標。充分考慮利益相關方設置控制目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風險導向,激勵相容才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