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防範內控風險措施
A. 如何有效防範和降低稅收執法風險
(一)從制度機制層面來看,要著力加強四大體系建設
一是建立統籌高效的組織運行體系。從目前通行的稅收風險監控運行情況來看,普遍存在監控過於單一和滯後的問題。以監察、法規和督審等部門的有限力量應對眾多執法人員、各個環節的執法行為,並開展有效的防範和監控是相當困難的。而通過計算機監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計算機主要監控逾期辦理、應辦未辦等程序容易監控的點,並未全面涵蓋每項業務、各個環節的執法監控點,尤其信息系統無法對虛假信息加以識別,難以對執法行為中的風險開展深層次控制。同時,人工監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後性。目前監察、法規和督審多是對稅收管理行為開展人工監督、事後檢查,並且多採用抽查形式,監控面窄、不深入,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建立統籌高效的稅收風險防範和控制組織體系尤為必要。當務之急是建立以稅收執法權控制為核心,以稅收行政管理權監督為重點的監督考核管理機制。建立稅收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稅收風險防控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負責,分工協作,讓監察和督查內審部門為防控機制建設的組織協調部門,法規和評估風控部門為具體實施部門,負責對稅收管理行為進行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監控,以實現對稅收執法風險事前預警、過程監控、及時校偏糾錯。
二是建立完備的規范制度體系。首先,完善稅收法律體系。不斷提高稅收立法質量,提升稅收法律層級;減少規范性文件制定的隨意性,增強法律依據制定的穩定、統一。其次,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和工作制度,使各項工作都能夠在制度的規范下運行,避免決策時拍腦袋、想當然或「一言堂」。同時,加強上下級溝通,實行雙向監督,既注意多向上級匯報,服從上級監督,也要注重發揚民主決策和接受群眾監督,切實做到下情上達、上情下達,決策科學民主,監督透明順暢。第三,要進一步理順稅收執法人員崗責體系。根據總局稅源專業化管理要求和稅收管理員制度及縣級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進一步細化基層執法人員崗位職責、理順工作流程和業務規范,明確執法人員在每一個執法環節中的權利和義務;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實行陽光辦稅,透明執法,將稅收執法權和管理權置於納稅人和社會公眾監督之下,讓權力在「陽光」和監督下運行。
三是建立多層次的防控方法體系。要建立健全多層次的內控方法體系。市局層面應作為風險防範和內控機制建設的統籌指揮,以及過程式控制制、結果運用的中樞。同時,各層級應具有相應的內控工作任務,保證內控目標與結果的一致性,建立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後化解的全方位監控機制。通過完善預警體系,不斷加強執法監督。首先,建立預警信息收集體系,拓寬信息渠道。對內,主要依託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執法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平台以及紀檢監察、執法檢查、效能監察、內部審計等途徑獲取信息;對外,通過12366納稅服務熱線、舉報熱線和專欄、召開座談會、走訪納稅人等方式收集信息。同時,通過聘請特邀監察員、行風監督員,形成預警信息監控網路;其次,建立預警信息評價分析體系。對收集到的預警信息進行歸納梳理,設立預警評價指標,區分高、中、低風險和類別,如問題暴露頻率、問題類別及集中度、人員類別及集中度等。通過分析評價預警指標,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斷稅務人員的執法執紀以及廉潔自律情況;第三,建立預警信息運用體系。根據預警信息所反映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採取防範措施,有針對性地加強稅收執法工作,將預防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
四是建立有效的責任追究體系。特別應在考核評議和過錯追究兩個環節,充分考慮和體現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下新的稅收執法風險內部控制要求,完成崗責體系中稅收工作可量化指標的標准化設置,對不可量化工作要採取目標責任制。實施責任積分管理,建立責任柔性或彈性追究體系,突出內控的目的不是追究責任而是在於整改和促進工作。通過調整系數,開展縱向、橫向和動態性績效評價,全面真實反映稅收管理和執法水平。要完善稅收管理員和基層執法人員考評辦法,進一步細化考核考評機制,加大考核獎懲力度;要把稅收計劃管理、績效管理與依法治稅有機結合起來,適當弱化稅收收入考核,強化依法治稅考核,將考核重心由數量為主轉化為以質量為主;在考核方式上,改變單純事後考核辦法,建立事前預防機制、事中督查機制,強化過程監控。同時要建立稅收管理員和基層執法人員依法行政外部監督機制。通過聘請社會行風監督員、開展稅收執法人員述職述廉或引入第三方評價等活動,促使基層稅收執法人員切身感受到稅收執法風險的現實壓力。
(二)從基層實踐來看,要著力加強四大「網路」建設
一是提升稅收業務能力,打造「自身免疫網」。引導稅收執法人員牢固樹立終生學習理念,採取「個人充電」與「集體充電」相結合的方式,在堅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稅收政策法規和稅收相關法律的學習培訓。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標准,堅持「政治過硬,作風優良」和「一崗多能」的原則,在注重提升幹部綜合素質和培養復合型人才能力的同時,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制誘惑能力,築牢「自身免疫網」。
二是提升監控管理能力,鑄造「風險監控網」。提升行業管理能力。根據轄區稅源情況,加強行業稅收管理。加強稅源分析比對,不定期組織召開稅源分析專題會,及時匯集稅源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完善管理措施。加強對零申報戶、稅負異常戶、納稅信用等級較低納稅戶管理監控、評估「號脈」,採取「解剖麻雀式」重點稽查,查深查透。積極開展稅收清查和聯防聯動,通過稅源管理、評估、稽查等部門相互協作配合,實現稅源管理、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日常檢查各環節有序銜接,提高稅收管理質效。切實防止有稅不收、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積極鑄造「風險監控網路」。
三是增強公正執法社會認同,完善「社會協稅網」。一方面,加強對地方黨政部門領導的匯報溝通,化解行政干預,尋求理解支持;同時加大對納稅人誠信納稅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大力營造「誠信納稅、公正執法」的良好氛圍,普遍提高全社會的依法納稅水平,降低稅法遵從成本;另一方面,大力構建部門執法協作的協稅護稅網路。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的徵收、管理、服務、評估和稽查各部門的工作銜接機制,提高工作質效;密切與工商、國稅、財政、國土、房管、公安等外部經濟和社會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聯席會式的協作機制,形成執法合力;建立群眾性協稅護稅組織體系,提高集貿市場、個體工商戶、私房出租等零散稅收的征管水平,最大限度減少稅收流失,通過建立完善「社會協稅網路」,努力將稅收執法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是提升防腐抗變能力,築牢「病毒防護網」。強化教育引導,深入開展廉政警示教育,通過組織集中學習廉政法規、舉辦黨風廉政建設暨預防職務犯罪專題講座、開展黨紀政紀學習教育活動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各種有效形式,對幹部職工進行黨風廉政教育,同時著力加強內審督察和執法考核追究力度,築牢思想防線,加固制度防線,教育引導樹立以正確的法制觀念、認真的工作態度、堅定的責任意識、強烈的廉政紀律、熟練的業務技能從事稅收工作,增強拒腐防變意識和抵制誘惑能力,從內部築牢「病毒防護網路」,以在系統內形成不敢貪、不能貪和不願貪的廉潔從稅良好氛圍。
B. 如何防範企業稅務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內益的可能損容失。
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
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或少繳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稅收負擔。
C. 稅務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一)健全制度基礎
1.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當前,我國財務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完善,稅收制度也逐漸健全,但財務會計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將長期存在。為避免稅務風險,企業財務工作者須把握上述差異,盡量做到正確納稅,這一客觀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業應致力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風險意識的增強,在嚴格把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對現代化知識技術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強、便於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
2.健全稅務代理制度
稅務代理,即稅務代理人在國家法律法規限定的代理范圍內,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委託,代為辦理稅務事宜的各項行為的總稱。小企業如不具備自身進行獨立稅務核算的能力,可選擇外部稅務代理機構代勞,但是一定要選擇合法合規且信譽度較高的稅務代理機構。一旦形成穩定委託關系,因其對本企業相關情況比較了解,可以長期合作,不宜頻繁更換。
(二)構建稅務風險預測系統
企業應定期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內部和外部相關信息,結合實際情況,通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等步驟,查找企業經營活動及其業務流程中的稅務風險,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條件,評價風險對企業實現稅務管理目標的影響程度,從而確定風險管理的優先順序和策略。
一般而言,企業應結合自身稅務風險管理機制和實際經營情況,重點識別下列稅務風險因素:
1.管理層的稅收遵從意識和對待稅務風險的態度;
2.涉稅業務人員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
3.企業組織機構、經營方式和業務流程;
4.稅務管理的技術投入和信息技術的運用;
5.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情況;
6.企業相關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執行;
7.企業面臨的經濟形勢、產業政策、市場競爭及行業慣例;
8.企業對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的遵從。
(三)適時監控稅務風險
評估預測稅務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化解風險,是防範企業稅務風險的關鍵。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應積極識別和評價企業未來的稅務風險,綜合利用各種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統地預測企業內外環境的各種資料及財務數據。比如分析稅務風險的可能性、嚴重性及影響程度,以了解稅務風險產生的負面作用。
以正確評價稅務風險為基礎,企業還應加強對稅務風險的適時監控,尤其在納稅義務發生前,對企業經營全過程進行系統性審閱和合理性策劃,盡可能實現企業稅務的零風險。在實施監控行為的具體過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審閱納稅事項,合理規劃納稅事項的實施策略等,並對納稅模式不斷分析和調整,測定其稅收負擔,制定相應可行的納稅計劃。
D. 如何防範企業納稅風險
一、納稅風險的表現
企業納稅風險主要包括財務、法律兩個方面,主要表現為企業財務方面受到損失,但也存在因違法受到處罰及喪失企業信譽風險。具體表現為:
一是企業盲目納稅。企業由於財務人員的工作疏忽或缺乏必要的稅務知識忘繳或少繳了稅,或由於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無知無故多繳納了稅款;
二是企業納稅籌劃方案的失敗,籌劃結果小於預期值,籌劃成本大於籌劃帶來的收益,其結果大致分為以下兩類:一、違反稅收法律法規而少納稅,這可能造成的後果有罰款,多交滯納金,降低納稅企業的信譽等不良後果,不僅企業會受到稅務行政處罰,甚至相關財務人員也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二、稅法使用不當,盲目交稅,多納稅款,增加不必要的稅務成本,而導致企業利潤的流失。
二、納稅風險的特徵
(一)客觀存在性。稅收的特點是強制性、固定性和無償性,這些特點決定了企業的納稅風險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企業必須依據稅法規定納稅。只要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不論虧損或盈利都會涉及稅收,我們無法迴避納稅風險的客觀存在,不同行業、經營規模、資金狀況的企業表現出不同類型的納稅風險。
(二)可控性。納稅風險雖具有客觀存在性,但風險是可控的,風險是對未來不確定性事件的一種反應,是可以通過對現實經營狀況的觀察、參照經驗而加以控制的,運用科學有效的控制措施,掌握風險的規律,形成一套合理的降低納稅風險的內部管理體系,可以提高企業應對納稅風險的能力。
(三)主觀判斷性。納稅風險是主客觀原因相互作用下引起的,一方面,企業納稅風險的產生與企業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密切相關,業務素質高、抗風險意識強的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可以建立合理的納稅風險防範體系,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正確識別、預防納稅風險;另一方面,納稅風險也與稅務機關的行政執法水平密切相關,稅務部門有時會對企業依法納稅的行為做出錯誤的判斷,誤認為屬於違法行為,這也會造成企業的納稅風險。
三、企業納稅風險形成的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納稅風險分布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它的形成是企業內外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對納稅風險首先要正確識別風險形成的因素,納稅風險的來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內部原因
1.企業管理者理念缺失。
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管理理念做為企業發展的標桿,會影響企業的納稅行為,錯誤的納稅理念會造成企業納稅風險的形成。一是部分企業管理人員認為通過社會關系、打法律擦邊球就可以少繳稅款,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懷著僥幸心理偷稅漏稅,濫用職權指使會計人員做出與稅法相悖的行為,長此以往必然會增加企業的納稅風險。二是有企業管理者在稅收問題上進入「稅是財務上的事」的誤區,由於欠缺應對納稅風險意識,單純的認為沒有收到稅務部門的處罰便不具備納稅風險,輕視納稅管理問題,以不懂稅法為理由而推脫應承擔的納稅義務,將納稅問題全權交由財務人員負責,在決策、開展業務、簽訂合同時通常不考慮納稅因素,財務部門繳納稅款時更是無人監管,造成企業納稅風險的形成。這些問題在日後都會成為影響企業的納稅風險的因素。
2.企業財務人員納稅意識缺失。
稅收問題直接關系著企業的切身利益,任何企業運營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繳納的稅款作為企業一項重大成本支出,一定程度上會削減企業的利潤,一些企業會計人員缺少正確的納稅意識,為獲取管理人員的重視,減少納稅成本,雖然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繳稅的義務,但為了企業經營利潤的不流失不惜隱匿實際銷售收入,違法不申報。
3.企業涉稅人員素質低,責任心不足
企業生產經營與風險控制的有序進行,不僅需要員工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工作能力,還需要高素質與良好的品行。目前,部分企業涉稅人的文化素質與專業技能都有待提高,企業員工素質較低,責任心不足,在處理涉稅業務時出現的差錯率就會增加,不可避免的出現非故意性的違規事件;企業管理層缺少職業謹慎性與專業判斷力,一味追求近期利益,只知以權謀私,認為與稅務人員搞好關系便能避免納稅風險;企業財務人員身兼數職,缺少責任心而不合規定的處理發票、會計核算處理馬虎不得當、納稅申報不及時、稅額計算中有所遺漏也不予檢查,雖然很多都不是故意進行的違法行為,但也會給企業帶來不可避免的納稅風險。
4.企業不當稅收籌劃。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納稅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不違法的情況下進行稅收籌劃減免稅負是毋庸置疑的。稅收籌劃作為企業內部減少納稅成本的生產經營行為,籌劃方案的確定與與實施都由納稅人主觀選擇,但方案是否合法有效、取決於稅務機關對籌劃方案的認定,如果方案並不能符合法定規定,則會被稅務機關認定為避稅,不僅沒有利益流入還會帶來罰款等納稅風險。
5.企業與稅務部門溝通不暢。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與稅務部門的溝通能力極為重要,一些企業財務人員因為性格等原因缺少良好的溝通能力,對稅務人員的疑問回答含糊或對自己的賬務處理難以解釋清楚,導致企業與稅務機關的核查不能相互配合;還有些納稅人往往以稅務人員的意見為主,沒有平等自己與稅務征管人員之間的地位,出現意見,為了息事寧人常常放棄自己的正確主張。
(二)企業外部原因
1.稅收法規原因。
目前我國稅法體系還不完善,為了致力於讓征納雙方有法可依,財政部、國稅總局與各級稅務機關頒布的稅收法規、規范性文件數量眾多。每年對稅收政策的解釋也隨著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衍生、不斷變化,稅收政策具有不穩定性,對於稅收政策的不斷調整,也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經濟的發展,達到調節經濟、宏觀調控的目的,但企業管理層及財務人員有時不能及時動態關注到稅收政策的調整,而將過往的合法納稅變為不合法,就會出現核算失誤,造成多繳稅或少繳稅的風險,會增加企業的納稅風險。
2.征納雙方對稅收政策理解執行不同。
在部分實際涉稅業務中,現行的一系例的稅收法律政策規定模糊,繁雜的稅收法律法規使納稅人理解上產生偏差,甚至稅務人員也難免出現差錯,征管人員與納稅人員對稅收政策理解與執行不同,客觀上就會對處於被動地位的納稅人增加風險。
四、企業納稅風險的控制
納稅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企業都無法完全消除納稅風險,但是,風險是可以通過合理手段加以防範與控制的,企業不能只是被動的接受風險,也應積極應對與防範,從根本上遏制風險的萌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樹立正確納稅理念
企業管理層應樹立納稅風險管理理念,將納稅風險的管理作為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的管理決策中,規范企業生產經營,對出現的違規涉稅行為及時進行遏制與糾正;其次,企業管理者應意識到,納稅風險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應高度重視企業內部自上而下的緊密配合,企業應將納稅風險控制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將預防風險的意識貫穿各個部門,在合同簽訂、業務處理、稅務處理等方面加強監管;企業管理層在樹立納稅管理意識的同時,也要主動關心稅收法律的更新,通過合理途徑表達對稅收法律的訴求減少企業納稅風險。
(二)提升財務人員業務素質
企業的涉稅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與專業素質,依法正確進行登記、設置賬薄、如實申報、按時繳稅等義務。財務人員在會計核算中,運用專業知識和會計政策,在眾多可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中,通過比較分析,制定最適用於本企業的,確定納稅計算的基礎,熟練掌握會計准則,確認成本、費用、損失等稅法差異及差異額,做好合理的納稅調整以此計算納稅金額;關注稅收政策,充分了解、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做出符合國家政策與實現企業利益的合理納稅方案。
(三)健全企業納稅風險管理體系
健全企業風險管理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是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任務。就目前而言,企業納稅風險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特殊性與多變性,其應對措施應隨之而改變。這就要求企業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基礎上,而應該將納稅風險問題安排在日常經營管理中,系統的規劃出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
(四)加強對外溝通能力
良好的社會關系是規避風險的有力保障,首先,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的交流。企業的稅收公共關系是指企業為了塑造自身良好的組織形象,影響稅務機關及社會對企業納稅行為的反應而開展的活動。建立良好的征納雙方關系,構建暢通的溝通渠道,與稅務機關溝通配合,支持稅務機關的工作。比如在接受稅務檢查時,作為財務人員,要秉持合理合法的原則,通過溝通向稅務機關闡明稅收處理思路與方法,尋求稅務人員的理解與支持。
(五)規范稅務機關執法行為
稅務機關嚴格遵守稅收法律,通過崗位責任制的建設,防止執法權力的濫用,完善納稅服務體系,提高納稅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健全征管執法責任制與考核體系,增強稅收征管人員的管理水平與隊伍素質,一方面抓好稅收工作的薄弱環節,改善服務態度,提高徵收管理質量,另一方面,要堅持走培養人才道路,通過教育、培訓學習等途徑提高幹部的業務能力與水平,加強稅務執法人員隊伍建設,秉公執法、清正廉潔,依法接受納稅企業的監督,稅務機關在執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和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六)加強稅法普法宣傳工作
全方位開展稅法宣傳,擴大納稅信息的輸出渠道,整合稅收信息,通過稅務信息公開網站,及時更新網站內容,通過宣傳,讓納稅人充分了解納稅人的義務與權力,使企業納稅人加強對自身權益的保護,准確進行會計核算與納稅申報,降低企業因政策理解偏差而帶來的納稅風險。
(七)建設服務性稅務機關
優質的納稅服務態度可以滿足納稅人得到尊重的期望,構建以納稅人為核心,文明、便捷、公平的服務體系,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社會,充分利用當代技術手段,建立更新稅務網站,提供相關的稅收政策在線咨詢與解答、專設納稅咨詢電話、納稅服務大廳增加專門咨詢窗口,為納稅人提供便捷、友好的納稅服務,提升納稅人員的滿意度。通過稅務工作者文明禮貌的待人方式,良好的工作態度與精神風貌,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納稅人,建立新型征納關系,提高納稅遵從度,引導企業健康發展,從而構建良好的納稅環境。
E. 企業怎樣進行稅務風險防控
企業稅務風險的防範措施:
1、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為避免稅務風險,企業財務工作者須把握財務會計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盡量做到正確納稅,這一客觀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業應致力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風險意識的增強,在嚴格把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對現代化知識技術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強、便於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
2、加強信息管理建設。
企業應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與溝通制度,明確稅務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建立和完善稅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統,及時匯編企業適用的稅法並定期更新。企業可以利用計算機系統和網路技術建立內、外部的信息管理系統,確保企業內、外部信息通暢,將信息技術應用於稅務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3、優化外部環境。
一是強化納稅服務,營造和諧征納氛圍,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納稅服務意識,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 善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發生爭議的稅務行政復議制度。二是認真開展稅法宣傳,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稅收宣傳的目的是讓人們知法、懂法、守法,而只有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才能談到守法。三是做好行政協調工作,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領導、稅務主管、部門配合、司法保障、社會參與」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綜合治稅體系。
4、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
國家稅收具有財政收入職能和經濟調控職能,我國制定不同類型的且具有相當大彈性空間的稅收政策、而且由於全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不同,稅務執法機關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合法性還需要稅務行政執法部門的確認。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注重對稅務機關工作程序的了解,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加強聯系和溝通,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稅務機關取得一致,特別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處理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從而避免稅務風險。在進行稅務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範措施,為稅務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5、管理人員應提高稅務風險意識。
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於稅務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6、加強對政策的學習,准確把握稅收政策。
成功的稅務籌劃應充分考慮企業所處外部環境條件的變遷、未來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國家政策的變動、稅法與稅率的可能變動趨勢、國家規定非稅收因素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我國稅收政策變化較快,許多稅收優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區域性,這就要求企業在准確把握現行稅收政策精神的同時關注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經營效益的影響。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審時度勢,正確利用國家稅收政策,降低不必要的納稅成本。
希望可以幫到您。
F. 稅收籌劃風險防範的具體措施都有哪些
稅收籌劃風險防範的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
1、第1點、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當前,我國財務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完善,稅收制度也逐漸健全,但財務會計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將長期存在。為避免稅務風險,企業財務工作者須把握上述差異,盡量做到正確納稅,這一客觀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即企業應致力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風險意識的增強,在嚴格把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對現代化知識技術)JDP_/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強、便於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
2、第2點、健全稅務代理制度:
稅務代理即稅務代理人在國家法律法規限定的代理范圍內,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委託,代為辦理稅務事宜的各項行為的總稱。
目前,我國多數稅務代理機構與稅務機關有著較大聯系,為促進稅務代理事業更好發展,稅務代理機構應依照行業性的統一管理,在代理范圍、收費標准、服務質量等方面逐步規范,並逐漸成長為獨立執業、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社會中介組織。
3、第3點、明確納稅人權利:
在實際的稅務管理過程中,稅收往往只注重納稅人需履行的依法納稅義務,對納稅人的權利則較為忽略。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人們不斷提高對納稅權利的關注度,為實現任何經濟個體能從繳稅安排中獲益,政府應對納稅人的權利加以明確。
4、第4點、正確評價稅務風險:
評估預測稅務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化解風險,是防範企業稅務風險的關鍵。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應積極識別和評價企業未來的稅務風險,
綜合利用各種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統地預測企業內外環境的各種資料及財務數據。比如分析稅務風險的可能性、嚴重性及影 響程度,以了解稅務風險產生的負面作用。
5、第5點、適時監控稅務風險:
以正確評價稅務風險為基礎,企業還應加強對稅務風險的適時監控,尤其在納稅義務發生前,對企業經營全過程進行系統性審閱和合理性策劃,盡可能實現企業稅務的零風險。
在實施監控行為的具體過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審閱納稅事項,合理規劃納稅事項的實施策略等,並對納稅模式不斷分析和調整,測定其稅收負擔,制定相應可行的納稅計劃。
G. 稅務風險如何防範
所有的發票什麼的都按照正規的途徑走,銀行和開發票的收付都對上,所有的都往正規的發展
H. 稅務風險的防範
(一)健全制度基礎
1.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當前,我國財務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完善,稅收制度也逐漸健全,但財務會計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將長期存在。為避免稅務風險,企業財務工作者須把握上述差異,盡量做到正確納稅,這一客觀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業應致力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風險意識的增強,在嚴格把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對現代化知識技術)JDP_/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強、便於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
2.健全稅務代理制度
稅務代理即稅務代理人在國家法律法規限定的代理范圍內,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委託,代為辦理稅務事宜的各項行為的總稱。目前,我國多數稅務代理機構與稅務機關有著較大聯系,為促進稅務代理事業更好發展,稅務代理機構應依照行業性的統一管理,在代理范圍、收費標准、服務質量等方面逐步規范,並逐漸成長為獨立執業、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社會中介組織。
(二)構建稅務風險預測系統
1.明確納稅人權利
在實際的稅務管理過程中,稅收往往只注重納稅人需履行的依法納稅義務,對納稅人的權利則較為忽略。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人們不斷提高對納稅權利的關注度,為實現任何經濟個體能從繳稅安排中獲益,政府應對納稅人的權利加以明確。
2.正確評價稅務風險
評估預測稅務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化解風險,是防範企業稅務風險的關鍵。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應積極識別和評價企業未來的稅務風險,綜合利用各種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統地預測企業內外環境的各種資料及財務數據。比如分析稅務風險的可能性、嚴重性及影 響程度,以了解稅務風險產生的負面作用。
3.適時監控稅務風險
以正確評價稅務風險為基礎,企業還應加強對稅務風險的適時監控,尤其在納稅義務發生前,對企業經營全過程進行系統性審閱和合理性策劃,盡可能實現企業稅務的零風險。在實施監控行為的具體過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審閱納稅事項,合理規劃納稅事項的實施策略等,並對納稅模式不斷分析和調整,測定其稅收負擔,制定相應可行的納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