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序
⑴ 精準扶貧學生該怎麼辦理該走些什麼程序
(一)省內就讀的學生向學校提出資助申請,在省外就讀的學生(除技工學校外)向縣教育局
提出資助申請,在省外技工學校就讀的學生向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資助申請。
(二)學生提交申請時,應由其本人(或委託監護人、親屬等)提供:
1、《省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申請表》。
2、學生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原件和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要求雙面復印在同一張A4紙
上,戶口簿復印件要求將「戶主頁」和學生所在頁復印在同一張A4紙上)。
3、扶貧部門頒發的扶貧手冊(須經縣扶貧辦審核蓋章)原件和復印件(復印件要求將「家庭情
況頁」和「家庭成員頁」復印在同一張A4紙上)。
4、學生資助卡(省外就讀的提供涉農補貼「一卡通」或「一折通」)原件和復印件。
以上資料,受理單位審核後原件退還本人,復印件存檔備查。
(1)教育扶貧序擴展閱讀:
農村貧困學生應由本人(或委託監護人、親屬等)提供身份證(或戶口簿)、扶貧部門頒發的扶貧手冊、學生資助卡(省外就讀的提供涉農補貼「一卡通」或「一折通」)原件和復印件,交受理單位審核,審核後原件退還本人,復印件存檔備查。
受理單位對申請資助的農村貧困學生進行評審,將資助資金通過學生資助卡(省外學校通過涉農補貼「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發放給農村貧困學生。
從學生入學開始直到完成當期學段學業為止。農村貧困學生於秋季學期,向就讀學校、縣級教育部門或縣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下簡稱「受理單位」)提出資助申請,如實填報《省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申請表》。
資助對象
1、在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階段)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貴州省戶籍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
2、在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階段)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貴州省戶籍的因災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貧的農村非在冊貧困戶子女。
3、經扶貧部門按「兩公示一公告」程序審核後,進入貧困口建檔立卡系統的可納入資助范圍。具體說來,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指經扶貧部門完成審核流程,納入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系統管理的農村貧困家庭。
因災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貧的非在冊貧困戶是指經扶貧部門按扶貧標准嚴格認定、再進入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系統的農村貧困家庭。
⑵ 教育扶貧的"一提高,二降低"指的是什麼
貧困人口按照抄「兩公示襲、一公開」的程序進行甄別 1、老百姓自己先申請, 2、村民委員會代表會議進行審議,根據其家庭的生活狀況、經濟狀況和發展情況來核定,通過村裡核實以後進行公示; 3、再之後上報鄉,在全鄉面上進行核查,核查以後再進行公示; 4、最後上報到縣里,縣里核實審定之後反饋到鄉村進行公開。
⑶ 您認為教育扶貧中還需要出台哪些政策和幫助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知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具體措施...
⑷ 什麼是教育精準扶貧
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精準扶貧的關鍵是精準。 有些地方扶貧投入不少,但實際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於扶貧對象的精準性、因貧施策的科學性不夠。而精準扶貧,正是扶貧工作科學性的體現。貧窮是一種系統性弊病,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找到「貧根」,對症下葯,靶向治療,扶到點上、根上,才能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理解「精準扶貧」的要義,用我們老百姓的話,就是「對症下葯,葯到病除」。 其中,精確識別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前提,扶貧工作要到村到戶,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貧,哪一戶窮,摸清底數、建檔立卡,被稱為精準扶貧的「第一戰役」。2014年全國共識別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8800多萬,並錄入扶貧業務管理系統。信息化、動態化管理,為實施精準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扶貧,關鍵是一個「扶」字。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認為,沒有國家與積極活躍的公民的有效互動,就很難形成戰勝全球貧困所需要的增長。精準扶貧不是強行脫貧,而是要拔除貧根。用科學的態度營造起扶貧扶志扶智的制度環境,轉變一些地區「等靠要」觀念,才能解決「人的素質性脫貧」問題,引導民眾主動參與鄉村建設。說到底,扶起貧窮的人們,最終是要讓他們自己站立。精準扶貧擺脫了以往社會保障制度中被動盲目投入的趨勢,政府著力於建設一個環境,培育脫貧的能力。
教育系統精準扶貧被救助學生登記表怎麼填
一、資助對象 1、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的對象為在普通高校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我省戶籍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普通高校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我省戶籍的因災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貧的非在冊貧困戶子女,經扶貧部門按「
精準扶貧教育補助如何申請
一、資助對象
1、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的對象為在普通高校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我省戶籍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普通高校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我省戶籍的因災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貧的非在冊貧困戶子女,經扶貧部門按「兩公示一公告」程序審核後,進入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系統的可納入資助范圍(資助對象以下均稱為「農村貧困學生」)。
2、無名額限制,可以提供扶貧手冊的學生即可納入資助范圍。
二、資助標准
對我省戶籍農村貧困學生,除享受原有的國家助學金外,新增以下資助項目:
1.扶貧專項助學金,標准為1000元/生﹒年;
2.免(補助)學費,標准為本科3830元/生﹒年、專科(高職)3500元/生﹒年
符合以上條件的可以申請
精準扶貧八個一批的內容什麼意思
精準扶貧八個一批包括:
1、產業扶持脫貧一批
2、就業創業脫貧一批
3、生態補償脫貧一批
4、易地搬遷脫貧一批
5、危房改造脫貧一批
6、醫療救助脫貧一批
7、教育支持脫貧一批
8、兜底保障脫貧一批
⑸ 精準扶貧的教育扶貧怎樣申請,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一、資助對象
1、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的對象為在普通高校就讀,具有內全日制學歷教育容正式學籍和我省戶籍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普通高校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我省戶籍的因災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貧的非在冊貧困戶子女,經扶貧部門按「兩公示一公告」程序審核後,進入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系統的可納入資助范圍(資助對象以下均稱為「農村貧困學生」)。
2、無名額限制,可以提供扶貧手冊的學生即可納入資助范圍。
二、資助標准
對我省戶籍農村貧困學生,除享受原有的國家助學金外,新增以下資助項目:
扶貧專項助學金,標准為1000元/生﹒年;
2.免(補助)學費,標准為本科3830元/生﹒年、專科(高職)3500元/生﹒年
符合以上條件的可以申請
⑹ 完整的教育扶貧論文
關於對全南縣教育扶貧的一點思考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教。教育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把手,實施扶貧助困的治本之策。結合實地調查研究和思考,筆者以為,實施教育扶貧,關鍵是要樹立「授人以魚」「授人以漁」相結合的幫扶理念,下大力氣解決好貧困學生「學得起,學得好,學得出」三個問題,確保教育扶貧出實效。
一、關於「學得起」問題
讓貧困學生上得起學,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也可以說是教育扶貧的底線。因此,要在全面貫徹國家各項教育惠民助學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縣級財政投入力度,同時面向社會廣泛募集助學資金,著力健全完善貧困學生全覆蓋助學體系,確保所有貧困家庭學生都能上得起學。
(一)落實各項惠民政策。認真落實好國家資助政策和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及高中教育階段就讀期間,全部納入貧困家庭學生資助范圍,優先享受資助政策。積極為當年被全日制大專及以上院校錄取及在校就讀的貧困家庭大學生辦理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幫扶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完成義務教育,確保考入大中專院校的貧困家庭子女不受影響。
(二)逐步提高資助標准。由於縣級財力有限,目前全南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標准還不高,學前教育貧困學生資助標准及義務教育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每年每生最高為1250元。但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適時調整資助標准,不斷加大資助力度,擴大資助覆蓋面,讓貧困家庭學生不僅上得起學,而且逐步上得好學,確保教育公平。
(三)制定助學捐款指南。要積極引導社會扶貧,將相對貧困家庭信息向社會公布,廣泛動員和引導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捐資助學,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縣教育局要研究制定助學捐款指南,讓愛心人士和社會組織清楚了解捐款程序,受援學校及貧困家庭等信息,防止助學過程中出現「盲區」或重復資助。
(四)大力開展職業教育。要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國家和省、市關於發展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以及縣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就業優勢,使廣大群眾和學生對職業教育有正確認識,引導初中畢業後未考入高中的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就讀,掌握實用技能。同時,要認真落實好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職業學歷教育財政補貼政策,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
二、關於「學得好」問題
在確保所有貧困家庭學生能入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助學工作形式,通過採取結對幫扶、助學助教、遠程教學等多種有效途徑,切實做好貧困家庭學生學習、生活幫扶工作,確保貧困學生都能學得好。
(一)完善結對幫扶機制。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要積極深入貧困學生家庭,全面了解幫扶對象的學習和家庭生產、生活等情況,對貧困家庭子女就讀建立長期助學計劃,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落實貧困家庭助學措施,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助學,確保貧困家庭子女順利完成義務教育、高中階段讀得起書,不因貧困而輟學。
(二)實施教育對口支援。全南中學要積極與市中學或廣東周邊市縣中學建立教育對口合作關系,縣城學校要與鄉鎮學校建立教育對口支援關系。支援學校每年可以向受援學校贈送圖書資料、學慣用品和衣物等,幫助貧困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對口支援學校每年可互派一些骨幹教師赴對方學校指導或學習,短期內快速為受援學校「傳經送寶」,跟上主流教學。
(三)給予充分心理關注。對於貧困學生的幫助,除了物質幫助外,還應該從精神上給予關心,讓他們在接受平等教育權利的時候,使其人格也得到正常的發展。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對班級里的貧困學生尤其要多關注、鼓勵和幫助,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特別是要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能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四)逐步實現遠程教學。通過遠程教學,支教教師可以在所屬學校或者在家裡給受助學生上課,從而解決了路途遙遠、成本過高、影響自身教學等問題。遠程教學還可以突破班級授課的限制,一個教師可以同時擔任數個學校的支教教師,擴大助教面。因此,縣財政與教育局可從扶貧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設立專項經費,主要用於現代教育技術所學的經費,為貧困地區學校的遠程教學系統提供硬體保證。
三、關於「學得出」問題
「學得起」、「學得好」後,就是要解決「學得出」問題,也就是就業的問題。在這方面,要通過完善政策保障機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政策體系,確保學有所成的貧困學生都能實現創業或就業,從而實現教育扶貧工作目標。
(一)實施定向委培計劃。在學生自願的基礎上,可選拔一批被二本以上院校農林、水利、城市建設、教育、醫療、公共事務管理等專業錄取的大學新生進行定向委培,簽訂定向培養協議,由縣財政解決其所讀學費,同時每年補助一定生活費,畢業後直接分配至本縣基層事業單位工作。
(二)加大創業政策支持。進一步健全完善大中專學生返鄉創業就業優惠政策,重點完善大中專學生創業項目資金扶持、行業准入、稅費減免、創業和再就業培訓等相關政策,建立大中專學生創業基地,確保貧困大中專學生創業有渠道,就業有保障。
(三)高位嫁接省內院校。縣職校要積極與省內高職院校建立合作辦學關系,對接高職院校現有優勢專業,推行「2+3」等培養模式,前2年為中職教育性質,學習成績合格者即可獲中職畢業證書並免試直升高職院校,後3年為高職教育性質,按高職教育有關規定進行教學管理,學習成績合格者即可獲高等職業教育畢業證書,從而增加就業機會。
(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縣職校要進一步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在確保全年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全部進入職教中心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統籌整合人社、農業、扶貧、科技等部門職業教育資源,扎實抓好農村新增及轉移勞動力的實用技術培訓和短期技能培訓,著力提高其創業就業能力和致富增收本領。
⑺ 教育脫貧摘帽應做好哪些迎檢准備工作
詳細了解掌握脫貧摘帽工作進展情況特別是存在的具體問題。把握回時間節點,督促指導阿答爾山市落實脫貧摘帽各環節工作任務。二是定期調度推進。按照阿爾山市脫貧摘帽推進方案和工作流程,定期召開調度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使阿爾山市脫貧摘帽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三是及時溝通協調。切實加強與國務院扶貧辦、自治區廳局部門的溝通協調,做好扶貧政策的銜接落實工作,反饋督查情況,提出整改意見,指導阿爾山市順利完成脫貧摘帽工作任務。
⑻ 精準扶貧戶!教育扶貧!寄宿中學生走哪些程序才能享受到國家給的1250元生活補助
黎當華的精準扶貧是用在哪個方面上
⑼ 精準扶貧脫貧程序
貧困戶脫貧退出標准:①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超過扶貧標准3070元;②有安全住房;③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④家庭成員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⑤有安全飲水。
貧困村脫貧退出標准:①貧困發生率低於3%;②退出村中脫貧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佔全區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高於上年水平;③有集體經濟或合作組織、互助資金組織;④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⑤有安全飲水;⑥電力入戶率達到100%;⑦有標准化村衛生室。
貧困縣退出標准:①貧困發生率低於3%;②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 ③通瀝青(水泥)路行政村比例達到97%;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90%;⑤電力入戶率達到100%;⑥有安全住房農戶達到97%;⑦97%以上的貧困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
⑽ 教育扶貧政策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具體措施:
一、精準建立「三區三州」教育扶貧台賬
1.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底數台賬。
2.建立教育扶貧基本情況台賬。
3.建立教育扶貧工作推進台賬。
二、穩步提升「三區三州」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1.保障義務教育。
2.發展學前教育。
3.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4.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5.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6.實施好「三區三州」現有免費教育政策。
7.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
8.加大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培養力度。
三、面向「三區三州」實施推普脫貧攻堅行動
1.組織開展基層幹部和青壯年農牧民普通話培訓。
2.同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普通話推廣。
3.強化學校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基礎性作用。
四、多渠道加大「三區三州」教育扶貧投入
1.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
2.發揮金融資金的引導和協同作用。
3.集聚「三區三州」教育對口支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