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導向模式
Ⅰ 怎樣理解會計制度設計的內部控制的導向性
內部控制制度是內部各職能部門、各有關工作人員之間,在處理經濟業務版過程中相互權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種管理制度。它是在社會化大生產出現之後,為強化內部管理、促進發展建立制約關系的產物,是為達到預期的營運效果、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相關法令執行的過程式控制制制度。單位的經濟業務往往涉及到多個管理職能部門,因此內部控制制度不僅僅是會計部門的制度,而是若幹部門共同遵循的內部管理制度,是管理制度中的一部分。
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始終是要涉及到現金和物資,由於現金、物資的流動性大、收支頻繁,較容易發生損失浪費和貪污盜竊現象;一些重大經濟業務的決策和執行如方向、資產處置、資金調配等容易出現差錯和舞弊。因此,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對於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防止經濟業務決策和執行中的差錯和舞弊行為,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於目前國企改制分流中資產處置風險,也具有一定的規避作用。
Ⅱ 審計模式縮進過程及各個階段特點(會計報表,賬項導向,內控導向,風險導向)
到仁和學會計 你會知道所有的審計模式
Ⅲ 經營風險導向審計的指導思想,以及其對內控是如何理解的
小弟很懂,不太看得懂,絕對對哦有``
Ⅳ 內控導向審計模式的特點,方法,和不足請您幫忙解答一下
注冊會計師張旭在對ABC公司存貨項目的相關內部控制進行研究、評價之後發現專ABC公司存在以下六種可能導致錯誤的屬情況:
1、所有存貨都未經認真盤點,2、接近資產負責日前入庫的產成品可能已計入存貨項目,但可能未進行相關會計記錄,3、由XYZ公司代管的A材料可能並不存在,4、XYZ公司存放於ABC公司倉庫內的B材料可能已計入ABC公司存貨項目。5、存貨計價方法已作變更,6、ABC公司以前年度未曾接受過審計。
要求:1、為證實上述情況是否真正導致錯誤,張旭應當分別執行的最主要的實質性程序是什麼?
2、張旭執行的實質性程序能夠實現哪些審計目標?
3、張旭執行各項裨同性程序所獲取的審計證據如按其外形特徵可分屬哪些種類?
Ⅳ 如何建立戰略導向風險與內部控制體系
戰略導向風險與內部控制將國資委頒布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和財政部、證監會等五部委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到18號文件》、《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相結合,在滿足外部監管要求的基礎上,結合企業戰略管理、流程及制度建設、全面質量管理、ERP等企業實際應用的管理體系,通過系統化的方法,將風險與內控管理與企業實際工作相結合,即能夠滿足外部監管的要求,同時也為企業不斷提升業務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個規范化的平台。戰略導向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項目共分三個階段,即公司層面風險管理、風險導向內部控制管理和項目型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
如果公司的現有管理比較平穩,我們推薦企業實施戰略導向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全部階段的內容;如果企業的管理重點更多地側重項目型,可以針對具體項目實施項目型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如果公司還處於不斷變革中,可以先通過先開展風險導向內部控制管理階段的內容,為未來實施公司層面風險管理和專項風險管理打下基礎。無論如何通過實施戰略導向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可以幫助公司實現兩大目標:一是建立一套適合公司特點的風險和內部控制管理流程和方法,並形成長效機制,確保企業在運營中能夠及時發現並將風險控制在與總體目標相適應並可承受的范圍內,以降低企業經營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其次,通過培訓、座談、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將風險管理的相關理念從上至下層層灌輸給公司所有員工,培養公司全體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幫助公司樹立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1)、公司層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做正確的事,為內部控制管理指明方向
公司層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是將企業戰略管理與全面風險管理進行有效的結合,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提供合理的保證。
戰略目標澄清——理解企業戰略,明確企業戰略目標;
識別公司層面風險——結合公司戰略目標和行業特點識別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公司層面風險);
評估公司層面風險——通過對公司現有各項管理現狀的評價,判斷公司層面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並對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進行評估,明確影響公司戰略目標實現的重大風險並定義風險預警指標;
建立公司層面風險預警指標值——根據公司管理層的風險偏好和容忍度,為每一個公司層面風險建立預警指標值,實現公司層面風險的量化管理,為有效監控風險提供可靠依據;
公司層面風險改進建議和管理預案——通過對風險預警指標的分析,對影響公司戰略目標實現的重大風險提出管理改進建議並制定相應的管理預案;
公司層面風險管理標准——從組織保證和實施方法為公司層面風險管理的動態化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2)、風險導向內部控制——正確地做事,規范管理,提高企業的執行力
公司層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為公司開展內部控制管理指明了方向,風險導向內部控制與公司制度及流程管理相結合,方案的最大特點是按照企業價值鏈梳理企業的制度和流程,通過整合公司現有管理體系文件包括管理制度、管理辦法、操作規范、技術規范和三合一體系文件等,形成以流程管理為中心的規范化管理文件體系,讓公司的管理文件統一化,所設計的制度和流程真實反應企業的實際工作,為企業實施管理信息化和知識管理建立了標准。在此基礎上從內部控制的角度評估制度和流程的規范性,提出管理改進建議,並建立內部控制改進機制。同時,為滿足財政部和證監會等五部委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到18號文件》的要求,在制度與流程設計上與之進行對接,方便上市公司滿足監管的要求。
管理和業務流程現狀梳理——按照價值鏈梳理公司管理和業務流程,建立流程框架,描述流程現狀;
流程關鍵風險控制點識別與評估——依據流程目標,識別流程關鍵風險控制點,評估現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管理改進建議;
制度和流程初步優化——在管理改進建議的基礎上優化現有制度和流程,形成公司統一的管理文件體系;
制定內部控制標准——根據公司制度和流程優化的成果,提煉公司內部控制標准,制定內部控制監督改進實施方法,實現內部控制的動態化管理。
3)、項目型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
風險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解決了企業常規的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對於一些項目型的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還存在著一些盲區,因為這些項目型管理活動具有相對獨立的特點和時限性,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單獨對這些管理活動開展專項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為此,我們專注於以下三個方面的項目型風險與內部控制咨詢:
Ⅵ 如何理解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控制
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的方法有以下:
(1)。企業內控需要三步走:預測——控制——監督:
1、 預測:企業管理層根據資產、財務、以及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數據,經過識別、分析,得出企業經營發展的相關風險,合理確定各種風險的應對策略;
2、 控制:以企業預測結果為導向、以流程管理為方法,針對已經或者將要發生的風險進行提前控制。具體的控制對象包括:人力、財務、資源、工作流、物流等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風險的對象。通過E化的流程,企業可以做到任何工作流的有跡可循、經營活動的相對透明、財務的嚴謹真實;
3、 監督:企業內控監督是保證企業內控措施有效實行必要手段。企業內控監督的對象包括:企業人力監督:管理層與管理層、員工與員工、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相互監督;財務監督:公司對財務報表、流程、資金流等要求相對透明化,即企業和員工對企業財務管理享有的知情權;工作流監督:企業對經營活動的絕對監督,以E化的流程為基礎,保證經營活動的透明化管理,把握細節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
(2)。加強規章制度體系建設的完善。一方面,以企業風險管理的整合框架為准繩,制定完善的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對現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補充和廢止,及時發現並彌補制度設計和執行上的缺陷,不斷完善制度體系。
加強常規性的調查分析。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總會在不同階段和領域表現出一些徵兆,應從消費領域、本行業相關企業的生產領域及企業內部各部門投入資金進行調查,收集有用的顯性和隱性的風險信息,對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開列清單,預先予以警示。
Ⅶ 風險導向審計與內控導向審計的本質區別急
審計模式是審計導向性目標、范圍和方法等要素的組合。它的的發展先後經歷了賬項基礎審計(accounting number-based audit approach)、內控導向審計(internal control-oriented auditing)、傳統風險導向審計(risk-oriented auditing approach)和風險導向戰略系統審(risk-oriented strategic-systems auditing approach)幾個階段。 筆者結合自己的學習心得,歸納一下風險導向審計與內控導向審計兩種審計模式的特點與區別,與各位同仁共享。
審計模式比較內容
風險導向審計
內控導向審計
對審計風險考慮的內容和范圍
會計系統和程序中存在的風險,控制環境中的風險因素,企業經營面臨的外部風險。
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但沒有考慮控制環境中存在的風險。
確定重點審計領域的依據
對風險的評估結果
內部控制制度
程序
先分析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確定報表項目影響因素,從而確定實質性程序的時間、性質和范圍。
先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估,再確定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
審計重點
審計風險的分析與評估
內部控制制度的分析與評估
對內部控制的運用
內部控制整體框架
內部控制的一部份內容
對審計風險的處理
審計風險評估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
在抽取樣本實施實質性程序時考慮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
確認和測試的重點
管理部門為降低經營風險而採取的方法和行為
控制活動,通過測試內部控制,提出有關建議
報告的重點
風險降低的充分性、有效性
內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
審計結果
提出恰當的降低風險的建議
建議提出新的或改進的控制制度
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
對企業進行全面評價的基礎上,確定審計重點,提出的建議直接針對被審計單位的主要問題
建議加強內部控制或增加新的內部控制,建議增加的控制點多,有阻礙正常程序運轉的可能
審計的方法
既了解會計系統、內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又考慮內部控制環境和企業經營環境中存在的風險
沒有充分重視和運用分析性測試,只了解內部控制的局部,如會計系統、內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Ⅷ 風險導向審計與內控導向審計的本質區別有哪些
對審計風險考慮的內容和范圍
會計系統和程序中存在的風險,控制環境中的風險因素,企業經營面臨的外部風險。
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但沒有考慮控制環境中存在的風險。
確定重點審計領域的依據
對風險的評估結果
內部控制制度
Ⅸ 內控導向審計與風險導向審計的本質區別有哪些
個人理解:
內控導向:從既有的規章制度出發,是否遵守了規章制度,而不考慮規章制度控制什麼風險,風險有多大,只是機械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
風險導向:從分析風險出發,是否有制度控制這些風險,可以幫助被審計單位梳理既有風險,提出控制風險的切實可行的整改意見。
Ⅹ 現代內部審計強調的是,以內控為基礎,以什麼為導向
以風險為導向。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風險導向審計作為內部審計的一種審計模式,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自始至終都以企業經營風險分析評估為導向,根據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審計項目優先次序,依據風險確定審計范圍與重點,對企業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治理程序進行評價,進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協助企業管理風險,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獨立的鑒證和咨詢活動。
審計風險模型的出現,從理論上解決了內部審計以制度為基礎採用抽樣審計的隨意性,又解決了審計資源的分配問題,要求審計人員將審計資源分配到最容易導致出現重大問題或風險的領域。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運用是審計方法的一次飛躍,其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提高審計的獨立性。通過較為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來確定審計的目標和任務,使通過風險評估確定的審計計劃與管理當局的授權相結合,使審計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減少,審計的獨立性得到進一步提高。而審計的獨立性是審計的生命線,是審計開展工作的前提,是保證審計質量結果的重要保證。二是降低審計風險。審計風險導向模式強調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為起點的審計,包括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性質、行業狀況、監管環境、目標戰略、經營風險、內部控制等方面。風險導向的運用將審計人員執行各項審計業務的切入點提高到一個宏觀的、全局的層面,使其可以更有效地選擇重點審計領域,實施進一步的審計程序,在降低被審計單位各種風險的同時,較好地控制了審計風險。三是提高了審計效率。由於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根據風險的大小進行審計計劃的安排,制定審計方案,都主要是關注較高風險領域,在低風險的領域關注較少。一般來說,低風險的領域占各項管理活動的比例較高,因此,可以集中有限的審計資源,用於高風險的領域,有效地控制審計風險,減少效率較低的細節測試工作,大大提高審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