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控制和內控管理
A. 內部會計控制與財務風險的關系是什麼
完善的內部控制可以防止疏忽、人員串通等主觀原因造成的一些財務方面的損失,如多付款,少收款,弄虛作假騙取企業資金等行為。
B. 風險管理和財務風險管理一個概念么
不一樣。
財務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風險管理經驗和近現代科技成就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管理科學。財務風險管理是指經營主體對其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度量和分析評價。並適時採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防範和控制,以經濟合理可行的方法進行處理,以保障理財活動安全正常開展,保證其經濟利益免受損失的管理過程。
風險管理的定義和風險的定義一樣,國內外學術界存有不同的觀點。傳統的觀點認為,風險管理是企業六大管理功能之一。這種觀點來自著名的法國管理理論學家亨利·費堯(HenriFayol)。費堯在其1949年發表的著作《一般與工業革命》中認為,風險管理活動是企業的基本活動之一。只不過,費堯書中的「安全活動」所指的范圍遠比現在「風險管理活動」所指的范圍要小。美國風險管理學家格理森在其所著的《財務風險管理》一書中,強調了風險管理對企業這一組織的重要性並將風險管理的內容概括為以下三個方而:
(1)對企業所面臨的所有風險做出准確和及時的測量;
(2)建立一種過程用以分析企業總風險在生產經營業務范圍內如何進行評估;
(3)在企業內部建立專門負責風險管理的部門,以控制企業風險和處理企業風險發生所帶來的損失。
1964年,美國風險管理專家威廉姆斯和漢斯在其合著的《風險管理與保險》一書中,明確提出了企業風險管理的五個要素。並認為,盡管不同企業風險管理在操作上可能存在較大的差別,但都有著相同的確定要素。這些共同的風險管理要素是:企業風險任務的確定;企業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評價;企業風險控制;企業風險融資;企業風險管理信息反饋。
著名的風險管理顧問費力克斯·克洛曼(HFelixKloman)和約維·海門斯(YacovYHaimes)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釋。認為,企業風險管理要素的觀點是基於企業作為「系統」這一結構的。該觀點認為企業風險管理過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種信息系統,該觀點是將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理論技術運用於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重要理論基礎。中國理論界的普遍認識是將公司風險管理看作為各經濟主體通過風險識別、度量、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採取適宜的措施防範控制風險,用合理經濟的手段綜合處理風險,以最大限度實現保障的科學管理過程。
C.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區別和聯系
內部控制主要指的是財務風險。而風險管理范圍廣的多。
按照風險的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
(1)企業外部風險包括:顧客風險、競爭對手風險、政治環境風險、法律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等;
(2)企業內部風險包括:產品風險、營銷風險、財務風險、人事風險、組織與管理風險等。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採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應用於會計領域最廣泛的制度。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項目或者企業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風險管理[1] 當中包括了對風險的量度、評估和應變策略。
D. 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區別:(1)兩者的范疇不一致。內部控制僅是管理的一項職能,主要是通過事後和過程的控制來實現其自身的目標;而全面風險管理則貫穿於管理過程的各個方面,控制的手段不僅體現在事中和事後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訂目標時就充分考慮了風險的存在。而且,在兩者所要達到的目標上,全面風險管理多於內部控制。
(2)兩者的活動不一致。全面風險管理的一系列具體活動並不都是內部控制要做的。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內部控制不負責企業經營目標的具體設立,而只是對目標的制定過程進行評價,特別是對目標和戰略計劃制定當中的風險進行評估。
(3)兩者對風險的定義不一致。在COSO委員會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把風險明確定義為「對企業的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將產生正面影響的事件視為機會),將風險與機會區分開來;而在,COSO委員會的內部控制框架中,沒有區分風險和機會。
(4)兩者對風險的對策不一致。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引入了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風險對策、壓力測試、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該框架在風險度量的基礎上,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戰略與風險偏好相一致,增長、風險與回報相聯系,進行經濟資本分配及利用風險信息支持業務前台決策流程。這些內容都是內部控制框架中沒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聯系:1)全面風險管理涵蓋了內部控制。COSO2003年7月公布了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的徵求意見稿中明確地指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框架包括內控作為一個子系統。從時間先後和內容上來看,全面風險管理是對內部控制的拓展和延伸。
(2)內部控制是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環節。內部控制的動力來自企業對風險的認識和管理,對於企業所面臨的大部分運營風險,或者說對於在企業的所有業務流程之中的風險,內控系統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
從國際國內發展趨勢來看,隨著內部控制或風險管理的不斷完善和變得更加全面,它們之間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統一。
內部控制
國外較為經典的是 ASB 對內部控制的定義。1972 年,美國審計准則委員會(ASB)所做的《審計准則公告》,該公告循著《證券交易法》的路線進行研究和討論,對內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義:"內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單位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得和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管理目標,而在單位內部實施的各種制約和調節的組織、計劃、程序和方法。
E. 請問內部控制風險與財務管理的關系是什麼
從財務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內部控制的方式方法,對內部控制有什麼新的啟示,新的指導意義,對內部控制從這個新的角度進行研究。
F. 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和控制的區別是什麼
防範是預防不廉潔行為或防備財務管理中違規違紀現象發生,控制是採取有效管理措施使風險或財務管理漏洞得到及時糾正。
G. 為什麼要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
從兩個方面來說吧。一個是企業是多個利益相關方的集合體,尤其是外部有投資者、銀行、用戶等利益相關方,企業的社會活動在某些程度上受到他們的利益訴求影響。而企業能否存續的很重要指標就是財務狀況是否健康,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應該進行相應的管理。
來自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內部需求,企業應該管理好自己最重要的資源——資金。在風險管理的活動中,企業內部控制是其基礎,企業的大多數風險可以通過內部控製得到合理的管理,所以內控是風險管理的常態機制。
H. 如何通過內部控制防範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規避風險的重要環節,保障企業平穩發展。雖然企業風險不可避免,但是企業仍然可以通過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來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保障企業的正常運作。
1、財務風險的內涵及特徵
1.1企業財務風險的概念及成因
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失敗。我們將這些阻礙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稱之為風險。而企業的財務風險通常是資金方面的風險,諸如企業資金鏈斷裂、信用危機等等。其原因大體上可以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是由於企業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或是內部財務關系不明,財務決策失誤等造成的;外部原因是跟企業財務管理宏觀復雜的環境有關。
1.2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徵
財務風險會給企業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損失,且因為它不可避免,企業必須面對並解決它。其實,企業可以根據財務風險的特徵進行有效的防控工作,降低其帶來的損害度。財務風險主要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以及成因復雜性的特點。
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具有主體地位,擔負著來自社會經濟、制度、環境等客觀主體帶來的所有影響。在這些客觀主體給企業帶來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因此,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的特點。
企業財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的特徵。因為企業財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可大可小,所以其風險程度是不能夠准確預測的。企業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也面臨著風險的威脅。並不是說所有的高收益都面臨著高風險,也不是說低風險只會帶來低收益。比如說,股票投資這些經營的風險是比較大,當然也可以帶來高的收益。將存款存入銀行賺取利息,收益較股票投資來說是小的。可是它的風險能說就是小的嗎?如果遇上金融危機導致銀行破產,這和股票投資失敗帶來的損失是差不多的吧。因此,根據財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的特徵,企業在經營中需要准確並及時更新市場信息動態,及時地做出規避風險的措施。
想要更好的規避風險,就必須了解財務風險成因具有哪些特徵。財務風險的成因最顯著的特徵是復雜性。這是由於市場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財務風險成因多變,充滿復雜性。
2、財務內部控制概述
2.1內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部分,對企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它涉及企業經營管理中信息的傳遞與共享,協調內外,合理分配企業資源,促進企業獲得利益的最大化。
2.2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2.1企業內部控制不到位
由於企業內部管理者對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導致內部控制在實行時流於表面。現行的企業管理模式基本都是上行下效,企業內部管理者對內部控制不夠重視,使得企業員工在執行時也不能夠全心投入。致使內部控制在實施時存在秩序紊亂、會計信息失真或者是信息滯留等現象。長久下去會導致企業結構混亂,內部控制力度缺失,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
2.2.2組織結構和權責分配不合理
當前,我國的企業受到現象經濟制度管理機制的影響,出現機構設置不當,辦事效率低下等問題。由於部門之間權利和職能分配不均,在工作中又涉及交叉項,導致在工作中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進而導致內部控制中內部審計出現權責分配不均,造成企業權利高度集中在管理層中,給企業帶來經營危機。
2.2.3內控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普遍存在這內控管理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在企業部門劃分或者職務劃分時,出現剝離不、職責混亂的現象。內控管理機制是企業財務管理甚至企業經營的重要環節,好的內控管理會使企業內部分工明確,工作效率高,增加企業效益。因此,為了企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應該加強內控管理機制的建設。
3、加強內部控制防範財務風險的方法
3.1完善信息系統,加強制度建設
現今是信息化的時代,企業的可持續化發展勢必會涉及到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並完善信息系統有利於對企業全方面的監控,實現信息的時時共享,讓企業能夠針對企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並作出解決問題的決定。因此,為了企業內控制度的有序進行,企業應該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對數據進行及時地收集與整理,採取集思廣益地討論形式,避免權責的高度集中,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率。其次,為避免權利的高度集中專治,還可以通過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來解決。通過內控制度合理有效的進行責權分工,維護企業日常管理秩序。另外,審計部門是內部控制管理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所以在企業內部控制時還應該加強審計制度的完善。
3.2強化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素質
當今企業競爭實際上就是各企業中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為了能在經濟競爭中屹立不倒,就需要對企業人才進行招納或是培養。招納人才的確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好辦法。可是,成本比培養企業內部員工來說相對高了些。因為招賢納士需要給人才提供優越的條件,這就好比我國已經國外優秀的娛樂節目,雖然收視率極高,但是給國外支付的版權費也是相當昂貴的。而且,企業找來的人才有可能是從別的企業挖過來的,這就存在該人才衷心度高低的問題。因此,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培養,是企業發展中既節約成本又保本可行的方法。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培養時,不應該只注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還應該加強員工對法律、人文、政治等方面知識的積累。使企業員工增強歸屬感,增強企業的內部凝聚力。
3.3加強預算控制,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成本控制是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重點項目之一,而預算控制又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企業加強預算控制就是對內部控制的加強和完善。企業加強預算控制不僅體現在事前資料搜集和整理的階段,還體現在事中項目的進行階段。因為在企業生產經營中,原料、設備等會出現變化,比如原料價格忽然提高,該如何選擇?是繼續使用該原料還是跟供應方商談降低原料價格,再或者另尋原料代替該原料。這時,預算控制就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來了。它通過整理好的原料價格、性能資料,能夠合理的作出解決方案。另外,在事後階段預算控制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防止企業員工偷稅漏稅以及私吞公款的行為。因此,在加強內部控制,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時應該加強預算控制。
4、總結
財務風險是客觀的、不確定的以及成因復雜的,在企業經營中會給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如何能夠降低財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一直是個長久討論的話題。通過對財務風險的分析,我們覺得的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員工素質以及加強核算控制,可以降低財務風險對企業造成的損失,維護企業正常有序的運作下去。(作者單位:大連出口加工區萊諾泰國際工貿有限公司)
I. 財務風險控制和內部控制風險一樣嗎
不一樣,財務風險含內部風險及外部分險,而內部分險控制涉及到公司所有職能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