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稅收管理促進內控建設
(一)走依法治稅道路,逐步健全稅法體系。堅持稅收法定原則,完善稅法和稅制體系。首先,制定《稅收基本法》。規范稅收法律體系,規范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提高稅收執法和司法的法律效力。其次,優化稅種結構。全面實行營改增,提高直接稅比重,適時開征社會保障稅、房產稅、遺產稅等新稅種。第三,改革地方稅制度與中央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制度。對非稅收入管理制度進行改革,經一定程序,地方可以結合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在本地區開征某些獨特的稅種(如某些特產稅和行為稅),解決地方稅稅種劃分和稅收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第四,逐步建立規范的稅收立法機制、科學的稅收征管機制、有效的執法考核機制、嚴密的內外監控機制,把稅收執法的各種行為置於法律法規的嚴格約束之下。
(二)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完善稅收組織體系和征管體系。稅收組織體系、征管體系建設應堅持科學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發展思路,穩步推進組織架構優化調整、業務模式的轉型升級、業務流程的重組再造,全面推進稅務組織的扁平化、網路化,努力推動稅源管理工作的重心從事務管理向風險管理轉變,稅收管理員工作的重點從涉稅審批向納稅輔導和納稅評估轉變,納稅評估從傳統的「經驗小作坊模式運作」向「科技產業化運作」轉變,把稅收征管推向更深層次、更新階段、更高水平。統一征管機構設置,建立高效的稅務征管體系。
(三)走服務型機關建設的道路,優化納稅服務方式。稅收聯系著每一個公民,關繫到千家萬戶。征納和諧對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意義重大,是稅收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體現。未來的稅務機關必須加快推進稅收管理從強化執法的一元突進向服務和執法二元平衡發展的結構性轉變,建立起以納稅人為導向,有利於促進征納和諧、有利於促進自願遵從的現代稅制體系和稅收管理與服務體系。要大力發展稅收電子服務,努力構建以網上辦稅為主體,自助辦稅等多渠道辦稅為補充,窗口辦稅為輔助的納稅服務工作格局,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納稅服務,更好地保障納稅人權益,促進納稅人滿意度和遵從度不斷提高。
(四)走科技興稅的發展道路,提升信息管稅水平。信息技術對於稅收價值創造,對於促進稅收事業科學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未來的稅收管理必須不斷強化信息聚集和分析應用能力,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為此,要按照統一規劃設計、強化信息集中、服務用戶需求、推進開放共享的思路推進信息化建設,同時,以「信息管稅」為核心,圍繞發揮「大數據」優勢,進一步強化數據挖掘,實現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轉變。進一步調整信息收集重點,配合好稅制的改革和轉型,真正依託持續提升的數據應用能力,不斷增強信息技術服務稅收管理質效提高、稅收成本降低的水平。在此過程中,要持續優化稅務組織和稅收業務體系,完善制度機制,不斷促進稅務組織的簡約化、敏捷性,以及稅收管理和服務的精確性和人性化。
(五)走人才強稅的發展道路,發揮人力資源作用。稅收事業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人。未來的稅收管理必須圍繞人才興稅,建設學習型稅務組織,大力培養稅務領軍人才,並拓寬基層稅務幹部職業發展通道;按照「制度+科技」的思路,依靠科技手段,深化內控機制建設,從根本上規范稅收執法,從源頭上促進稅務幹部廉潔從稅;推進現代稅務文化建設,提煉中國稅務核心價值觀,共塑稅收現代化夢想,激發幹事創業熱情;要加強稅收智庫建設,引入更多的專業機構和團隊科學研究分析稅收改革與發展,探索建立稅務機關、公眾、智庫共同參與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
(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推動績效管理考核。績效管理是目前較為薄弱的環節,也是未來稅收事業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保障。為此,在探索稅收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強化變革績效管理,建立科學規劃-科學實施-科學評價-科學改進的管理閉環,確保改革創新活動自身的持續優化;要建立健全組織、部門和幹部「三位一體」的績效管理體系,營造奮發向上、公平競爭、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激發隊伍創新活力;要強化成本效益管理,既注重投入,更注重產出,綜合運用管理創新、技術提升和人才資源優化配置,最大限度的用好有限資源,提升稅收現代化轉型發展效率。
Ⅱ 如何強化內控合規文化建設
加強合規文化是規范行為一種理念、思維方式以及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行為習慣。只有當銀行經營管理者和各級員工形成合規文化的理念和思維時,銀行風險的防範才會變得積極主動,更加有效,進而才能形成風險防範的長效機制。 銀行合規文化不足是風險防範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
當前,我國銀行案件防範形勢仍然嚴峻,銀行風險防範對中國銀行業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銀行內部案件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制度、文化和員工職業操守方面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和管理漏洞。任何操作風險都是人的行為造成的,盡管人的行為要受制度約束,但決定人的行為的影響力來自於所受文化的熏陶。內控合規文化不足是銀行風險防範工作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基層銀行內控合規文化在風險管理中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風險防範意識淡薄,良好的內控合規文化氛圍沒有建立。目前,基層銀行對管理風險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尚未形成濃厚的控制文化。首先,缺乏對風險的整體把握。對風險還停留在分離、局部的認識層次上。其次,在風險防範上未能做到未雨綢繆,往往就事論事,缺乏事前防範和系統管理。再次,在風險控制的責任認定上,認為風險是內控、紀檢監察等管理部門的事情,與業務部門關聯度不強,管理層監督力度不夠,責任不清。
(二)內控制度體系疏漏,內控合規文化引導機制未能彰顯。存在內控管理部分環節無章可依、內控管理制度滯後和制度執行缺乏剛性等問題。此外,內控部門獨立性不夠,審計的客觀公正難以保證,也是強有力的內控合規文化引導機制未能彰顯的重要表現。
(三)職業操守缺失。面對社會變化會、業務發展、工作壓力、機會和誘惑,風險事件及案件隨之發生。
國外銀行業對內控文化建設可借鑒之處
巴塞爾協議明確指出,任何大量損失的產生都反映出管理層未能重視控制文
化,控制文化的鬆弛,造成銀行內部缺乏適當的激勵。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盡管成立時間不同、歷史背景不同、監管環境不同,但在巴塞爾協議的統一要求下,都從各自的管理實際出發,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操作風險管理流程和內控文化框架。他們的實踐表明,在內控文化建設中,以下幾點是都是不可少的因素,這些方面對我國銀行提升內控合規文化建設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一,內控合規文化一定要包含強烈的風險意識。首先,必須明確風險與銀行成本之間的關系,使所有員工意識到風險控制行為能直接使他們自身受益。其次,要有高層管理者的支持,高層管理者應在機構內部創造一種員工充分參與的內控文化,還要設定禁止員工逆風險管理價值行事。
第二,內控合規文化一定要具有細致的建設流程。內控合規文化需要有一個非常詳盡細化的框架來設計其建設流程,每個環節都應具備具體的實施程序和步驟,以增強建設流程的可操作性。同時,整個建設工作要體現動態持續、協調發展。
第三,內控合規文化一定要突出協作的內部關系。內控合規文化的建設必須強調有效的風險管理取決於業務部門、內部審計部門、風險管理部門,以及其他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
第四,內控合規文化一定要強調良好的職業操守。提升員工素質和職業道德意識是構建有效風險控制過程的關鍵。
強化基層銀行合規文化建設,推進建立風險防範長效機制的建議 如何做好內控文化建設,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著手,強化基層銀行內控合規文化建設,進一步推進基層銀行風險防範長效機制的建立:
(一)形成科學有效的內控合規文化建設制度體系。一是要保證制度的科學性。在制度體系的規劃層面,劃分層次,力求簡潔,使得各項制度有適用范圍的清晰界定和執行效力高低的明顯順序;建立制度制定的過程管理,形成固有的流程和許可權;完善制度使用效果的信息收集和傳導反饋機制;周期性評審、修訂、
梳理和清理制度,保持制度持續有效。要強調制度執行的嚴肅性。
(二)積極引導對內控合規文化的深度認同。激發員工樹立操作風險的防範和規范意識,使員工明確,首先,風險的防範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本質體現,是銀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一個強大的銀行是實現個人利益的根本保證,因此,銀行風險防範符合共同的價值觀。其次,風險自始至終是與業務活動相伴的一個持續的長期過程。第三,風險分布於銀行的所有工作崗位,這種分散化性決定了每一個業務點都是操作風險點,操作風險無處不在,每一名員工都是防範操作風險的第一責任人,其行為的合規與否將直接決定操作風險控制的成效。 (三)形成細節決定成敗的文化約束。銀行風險的發生是難以避免的,但是,依靠員工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風險事件及案件發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損失是可以降低的,這種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就體現在細節上。「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些大案要案之所以得逞,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魔鬼在細節中」,一時的違規,可能形成不了損失,但卻埋下了風險的種子,如果不能及時制止,就會生根發芽,形成毒瘤。風險的防範就是要樹立和強化「違規就是風險」的思想觀念,養成扎實的工作作風,從小處著手,從點點滴滴做起,兢兢業業做好、做細一切工作,使管理不留死角。
(四)嚴格隊伍管理築牢內控合規文化基石。從國內外銀行業發生的風險事件誘因來看,道德風險佔了很大比重。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這種行業特點決定了銀行工作人員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形成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如果員工的職業操守出了問題,自律行為減弱,道德風險隨時產生,那麼即使最嚴密的管理制度,往往也會失去應有的效力。培養員工良好的職業操守,必須從職業道德、文化知識、業務技能和現代人格塑造等方面全面提高員工素質。以管理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使員工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管理與決策,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工作,從而表現出高度的職業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素質,克服違規行為的發生。基層行必須加快內控合規文化建設步伐,促進農發行安全、穩健、快速的發展。
Ⅲ 從內部控制的角度淺談如何加強增值稅管理
深化內控管理制度改革,是新時期企業改革發展的著力點。特別是在稅務制度改革的當前,如何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直接關繫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全面推行「營改增」已有一段時間了,這不僅是稅種的調整,稅率的變化,也是要求企業重塑內控的流程,防範稅務風險。因此,如何更好地適應新的稅務制度,提高增值稅管理,十分重要,針對目前企業增值稅管理的不足,提出幾點建議
一、完善以內控管理為目標的制度建設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原則,要求規范制度管理和流程再造。國家對增值稅發票的管理有嚴格的制度,在發票的開具上有一整套完善的稅控開票系統,這是外部環境。因此,對於現代企業而言,應基於內控管理為目標,不斷地完善制度建設,夯實良好的內外環境。一方面,新的稅制制度,強調現代企業要適應新的制度要求,強化增值稅管理;另一方面,要重視制度建設,依託制度強化內控管理。
從內部環境來說每個企業都需要有一整套,針對增值稅發票開具的內部管理制度。首先,企業組織人員進行「營改增」的內部培訓,修訂完善業務管理流程,編制稅收管理指引,增設增值稅管理崗位和人員,及時接受稅務機關的指導。其次,規范增值稅發票的取得、保管、開具、存檔、繳銷管理;明確涉稅事項的計算、申報、認證、抵扣、和申報等工作,確保增值稅發票合規合法。
二、合理運用稅收政策,加強票據的內部控制環節
國家將徵收營業稅的企業改為徵收增值稅,這是國家給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何運用好這個政策也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企業「營改增」後,一般納稅人依據當期銷項稅減當期進項稅後,有餘額則需繳納增值稅,因而銷項稅發票的開具和進項稅發票的取得就成為重要的控制環節了。也就是說,合理運用稅收政策,是加強票據內控管理的重要途徑,更是企業適應營改增改革的有力保障。
因此,企業能否夠取得進項稅發票對企業稅負影響是很大的,這樣就要求企業在材料采購、對外服務時,要選擇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公司,同時還要注意進項稅發票取得時的時間,避免出現集中抵扣或無抵扣的現象。
企業要根據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在增值稅發票開具上制定了嚴格開票機制,設計出符合本單位內容流程申請表,明確開票手續。特別是要加強增值稅發票的退換管理。增值稅發票是由稅務機關提供的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因此,退換增值稅發票的手續十分繁瑣,所以要建立起嚴格的內控管理制度,對已開出的增值稅發票無正當理由、手續不齊全、超過180天的不得退換、特別強調未經稅務部門批准不得重新開具增值稅發票。這樣才能從制度上規范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從而降低稅務風險。
三、根據內控要求建立健全稅務管理系統,優化業務流程
企業要建立增值稅票據管理系統,以信息化為手段,按內部控制的要求,優化業務流程,將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合同收入的確認,銷項稅額的計算結合起來,把進項稅發票的認證、抵扣、應納稅額的計算及涉稅的支出結合起來,實現票據、采購、核算、納稅的信息化管理與服務,提高財務核算的准確性,減少稅務風險。建立增值稅信息管理系統,實時控制增值稅業務流程,實現財務、稅務、業務的協同管理,進而實現更加科學有效的增值稅管理。
四、以「營改增」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稅收籌劃
企業稅負的減輕,從不同程度上增強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推動了技術的創新,從長遠的角度看,「營改增」關繫到企業的戰略決策,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營改增」具有很強的導向性,應當合理地利用相關政策,結合銷項稅、進項稅、抵扣時間等實際情況,制訂出最優稅收籌方案,從而達到進一步減輕稅負的目的。
如高校或科研院所可以按照科研項目進行值增稅的管理,因為科研項目在立項時就已經確認是否需要開具增值稅發票,是否可以抵扣,因此,在建立科研項目時就將能否抵稅的標識嵌入到科研項目名稱中,這樣使得項目管理人員可以根據科研項目信息來判斷是否是抵稅,從而為以後的財務核算和稅收籌劃奠定基礎,做到科研項目納稅與抵扣相匹配,降低企業稅負,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對企業來說增值稅發票管理要形成真正的一套有力的內部控制體系,實現全方位的控制,同時,風險管控的手段要與時俱進,要關注到發票控制的每一個關鍵節點,切實做到全過程式控制制,即內部控制的原則要貫穿於內部控制的始終,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風險管控應確保全面性、有效性,為增值發票管理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並且科學規避風險,提高生產經營的穩定性。
總而言之,基於內部控制角度,談增值稅管理,強調管理內控機制的建立,強化對營改增稅制改革的適應。從建立健全稅務管理系統入手,從完善稅收籌劃出發,搭建更加良好的管理環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內控制度,確保科學有效的增值稅管理。
Ⅳ 內控做了哪些工作,採取了哪些措施,解決了哪些方面問題,取得了什麼成效
(一)進一步加強幹部對防控機制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繼續加強幹部的教育,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大力宣傳防控機制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正確引導幹部加強內控、防範風險意識,糾正幹部對防控機制建設的不理解、不配合等錯誤認識和傾向,增強幹部對防控機制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幹部充分認識加強防控機制建設,是應對稅收管理、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中的各類風險,加強權力運行的監控制約,打造廉潔、高效的稅務幹部隊伍,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制度建設,防範稅務部門行政管理和稅收執法兩權運行風險的重要保證。認識到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出於對幹部的愛護和保護,就是要我們的幹部在履職、執法、廉政方面不出問題或少出問題。
Ⅳ 如何用法治思維規范稅收執法的論文
隨著依法治稅、依法行政理念在稅收實踐中的貫徹落實,法治意識在稅務系統逐步確立。但受傳統人治思維影響,管理不規范、服務不到位等現象仍有發生,納稅人合法權益還不能完全保障,稅收執法風險依然存在,法治思維尚未普遍形成,稅收工作法治化進程緩慢。法治思維是基於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從法律的立場出發思考認識社會現象的方式和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表現為重證據、講事實、守程序。用法治思維指導稅收工作是推進稅收工作法治化進程的重要抓手。
用法治思維指導稅收工作必須堅持科學決策、依法決策。要完善領導班子學法用法制度,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遵法、用法,在運用法治思維指導稅收工作上發揮表率作用。要認真落實黨組議事規則和各類會議制度,重大決策應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經黨組集體討論確定;要明確重大決策范圍,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重大稅務案件處理等與納稅人利益相關的事項,應納入重大決策范疇,重要工作安排應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的基礎上集體討論決定;一些重要決策事項要進行合法性論證,主要評價決策是否超過法定許可權、是否與法律法規抵觸,是否存在可能引發不穩定因素的風險,並擬定風險應對策略。要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制度,及時掌握決策實施情況,綜合判斷決策執行效果,及時研究應對措施,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效能。
用法治思維指導稅收工作必須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管理。經濟決定稅收,稅收來源於經濟並反作用於經濟,這是稅收經濟觀的基本內涵。依法組織收入是稅務部門的第一職責,必須遵循「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原則不動搖,堅決防止「寅吃卯糧」,收「過頭稅」,侵害納稅人合法權益行為的發生。要密切關注經濟形勢及稅源變化情況,深入企業實地調研,了解真實情況,深化稅源管理,加強稅源監控,堵塞征管漏洞,努力保持稅收收入穩定增長。要強化經濟稅收分析,建立分析常態機制,針對性開展分析,提高分析質量和預測水平,促進依法征稅。徵收管理是法律賦予稅務部門的職責和義務。要健全規范征管流程,深入推進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稅源專業化管理改革,提升稅收管理和執法效率。要創新專業化管理方式,防範稅收執法風險,將職責調整、業務重組加以制度化,做到流程順暢、程序正當、防控有力。要發揮稅務稽查的威懾力,嚴厲查處各類涉稅違法行為,維護稅收秩序,營造公平環境。
用法治思維指導稅收工作必須認真落實稅收政策,切實規范執法行為。要通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和出口退稅政策,助推企業發展,同時發揮稅收的引導和調控作用,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要定期對現行稅收政策和管理規定進行清理,開展政策執行情況調研和效應評估,及時反饋政策落實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完善建議。要嚴格執行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辦法,出台文件要經過合法性審查,堅持規范性文件備案制度,建立日常清理和定期清理相結合的常態化文件清理機制,經常對規范性文件收集、分類、分析、評估,提出補充、修改或廢止意見。要深刻認識稅收行政裁量權既有利於根據實際情況依法靈活處理問題,又可能因濫用而滋生腐敗或造成不公,是一把「雙刃劍」,必須切實規范行使,加強對稅務處罰、核定徵收、稅務審批等過程中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指導約束,尊重法律精神、法律原則,做到既合法又合理。要加強法律知識培訓,使幹部職工熟練掌握稅法規定的實體內容和執法程序,以及相關行政法律基礎知識,提高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責任意識、程序意識、風險意識。
用法治思維指導稅收工作必須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監督制約。要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依職權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要認真梳理各類辦稅事項,制定本單位信息公開計劃,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穩私以外,所有辦稅依據、流程、結果等各類信息,依法在辦稅場所或公共媒體進行公告,便於納稅人知情、辦事、監督。要加強稅收執法風險防控,以防範稅收失瀆職風險為切入點,將風險管理引入執法管理中,開展稅收執法風險規律性研究,建立稅收執法風險自我管理機制;要認真排查帶有普遍性、苗頭性的執法風險,提出風險預警,積極開展稅收執法主題風險應對活動,進一步完善制度。要暢通稅收法律救濟渠道,建立健全信訪、舉報、投訴、行政復議聯動機制,實行「首問負責制」,理順內部銜接,暢通納稅人投訴渠道。要充分發揮稅收行政復議化解征納矛盾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提高復議案件質量,做到案結事了,要統籌考慮依法行政評價與其他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質量考核的關系,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依法行政績效評價機制。要堅持多措並舉,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強化監督,構建全方位的稅收權力監督和制約體系,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受追究。
法治思維既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世界觀,也是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稅收工作的方法論。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堅持用法治思維指導稅收工作,在稅收工作法治化進程中邁開堅實步伐。
Ⅵ 如何推進大企業稅收管理團隊建設
實行大企業稅收的專業化管理不僅僅指機構設置的專業化,也不僅指重點戶的管理,更不是簡單的涉稅管理。應當以高素質人才為基礎,以提高大企業稅法遵從度為目標,寓管理於服務,建立集約、專業、高效的大企業稅收管理組織和運作體系。
我國自2008年開始探索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模式,國家稅務總局建立了專門的大企業稅收管理司。隨著管理實踐的不斷深入,國家稅務總局與省局層面的大企業稅收管理團隊建設已逐步完善;現階段,大企業稅收管理團隊建設在設區市局尤其是縣(區)局層面尚未建立健全,面臨較多問題,亟待解決。
大企業稅收管理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管理理念滯後。稅務機關尚未完全樹立稅收風險管理理念,甚至認為風險完全來自於企業自身。如果企業按照稅法的規定納稅,那麼風險自然不會發生。稅務機關忽視了由於執法人員對稅法理解的偏差等帶來的風險,因此,稅收征管的創新力度不夠,大企業配置的征管資源較少。
機構設置不合理。層級式的稅收管理模式難以適應大企業稅收管理需求。我國稅務機關主要實行的是從總局、省局到設區市局、縣區局垂直管理的金字塔式從上至下的層級管理結構,難以適應大企業內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全國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設置不統一,有的地方單獨設置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有的地方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與稅源管理部門、國際稅收管理部門、所得稅管理部門職能交錯,大大降低了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的效用。
管理制度不完善。大企業稅收管理制度存在不統一、不完善、沒有形成科學體系、隨意性較大等問題。全國范圍內,關於大企業的定義,尚未形成統一明確的概念性規定。不同層級的稅務組織在確定管理對象時,可能會存在交叉、重復的現象。管理制度建設相對滯後,國家稅務總局目前出台的兩個規范性文件,難以指導復雜性強的大企業稅務管理操作。未建立統一有效的大企業專業化管理框架,因此難以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標准,用來指導大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目前,稅務機關內部仍然實行屬地原則下的職能管理,因此在縣區局這一層面,大企業稅收管理缺乏系統的指導,大企業稅收管理缺位,管理層次不明、職責不清。
管理人員素質與激勵機制有待改善。大企業稅收管理人員年齡偏大,精通法律、計算機、財務、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極度缺乏;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大企業稅收管理人才庫,在人員調動與進行大企業稅收管理風險應對時缺乏效率。沒有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在基層稅收管理工作中,業務型的人才在職位晉升中並沒有體現相應的優勢。企業和稅務機構征納雙方的智力、人力等方面的資源配備較為懸殊。當前,大企業稅收管理方面的人才培養滯後於大企業人才培養。目前我國尚未建立一個權威的、專門針對大企業稅收管理的政策答疑咨詢平台,往往需要層層請示之後才能予以答復,稅企雙方沒有建立較好的溝通交流機制。
整體推進大企業稅收管理團隊建設
要實行大企業稅收的專業化管理並不僅僅指機構設置的專業化,大企業稅收管理也不僅指重點戶的管理,更不是簡單的涉稅管理。應當以高素質人才為基礎,以提高大企業稅法遵從度為目標,寓管理於服務,建立集約、專業、高效的大企業稅收管理組織和運作體系。主要可以圍繞個性化服務和專業化管理來逐步推進高素質大企業管理團隊建設。具體到實踐層面,應從管理理念、機構設置、管理制度、管理團隊人員素質與激勵四個方面探討大企業稅收管理團隊建設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在管理理念方面。稅務機關應當樹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提供形式多樣、特色化、有針對性的納稅服務,充分滿足大企業個性化的納稅服務需求。特別是要樹立稅源專業化管理理念,從屬地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由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和分級組織實施。
在機構設置方面。第一,改進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的設置,借鑒西方先進經驗,突破屬地管理和行政管理限制,將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按照行業和職能進行分類,以實現對所轄大企業的分類管理,整合和共享各部門各地區開發的信息系統,減少資源浪費,提高運行效率。第二,參考世界各國大部分做法,採用全功能型的大企業稅收管理模式,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能夠擁有對大企業進行稅收征管的全部職能,直接負責大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提供全方位的納稅服務。第三,需明確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的工作職責,確定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的管理對象。第四,為適應大企業的納稅服務需求,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實施扁平化管理,整合優化管理資源的配置,提升大企業管理與服務效率。
在管理制度方面。第一,界定大企業定義時,建議採用綜合性標准,即將定量型主要標准和定性型輔助標准相結合,科學確定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的管理對象。第二,規范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能,尤其是協調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與其他稅務專業職能機構的工作關系,以免造成職能交叉。第三,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制度建設,在對已發布的重要規范性文件不斷修訂完善的基礎上,提升其法律效力。第四,建立來自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反饋機制,並及時將這些反饋加以研究、總結,快速形成制度規范,以指導實際管理工作。
在大企業稅收管理人員素質提高與激勵方面。第一,加大稅務風險管理人才選拔培養工作力度。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重心和歸結點在於稅務風險管理人才。對現有稅收管理人才優化配置,可建立全國、全省乃至具體到設區市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領軍人才庫」,在系統內公開選拔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人才。第二,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立體激勵機制來觸發稅收管理人員自覺學習的動力,設置分工合理的專業化崗位,建立考核方法多樣化、考核內容全面、科學嚴謹的考核機制,考核結果與物質獎勵和提拔重用掛鉤。第三,針對大企業稅收管理方面個性化、差異化需要,可建立適時、順暢的大企業政策答疑平台,由專人負責,以降低稅企溝通不暢的風險。
Ⅶ 如何搞好稅務所管理員內控機制建設
有現成的《稅收管理員制度》,只要認真嚴格地執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