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扶貧
『壹』 扶貧都干什麼的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貫徹生產自救方針,採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產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階段二,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產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眾互助,採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
階段三,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為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辟生產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政策調整
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准,並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後來將牧區縣、「三西」項目縣加進來,到1988年增加到328個國家級貧困縣。 第二次調整是在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經過重新調整,國家級貧困縣增至592個。 第三次調整發生在200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時年出台,綱要取消了沿海發達地區的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增加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縣數量,但總數不變,同時將國家級貧困縣改為扶貧開發重點縣。以此為標志,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下一階段。
扶貧對象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扶貧標准
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准,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准,該標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准。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准。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准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這個標准比2009年1196元的標准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1.28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標准變化
2007年,按絕對貧困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785元,按低收入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統一為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
2011年,年人均收入低於2300元。
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脫貧措施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八是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貳』 精準扶貧選擇項目包括哪些
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分別為:幹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遊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其中,既包括幹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等「傳統項目」,也包括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等新手段新方法。
閩寧協作22年,從單純扶貧變為雙向互利;阿里巴巴以互聯網賦能精準扶貧,探索「互聯網+脫貧」路徑;江蘇省司法廳探索「法律扶貧」等,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折射出中國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不懈努力與探索,展示了全社會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戰役的決心與信心。
(2)部分扶貧擴展閱讀
我國脫貧攻堅的重任
越是到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越不能鬆懈,越要有攻城拔寨、越溝邁壑的勇毅和篤行。截至2017年底,我國貧困人口仍有3046萬。到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平均每年需要減貧1000多萬人,這其中,有不少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面對深度貧困地區,要突破長期難以突破的瓶頸,要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的諾言,形勢喜人,形勢催人,形勢逼人。只有保持干勁、韌勁,才能打贏這場硬仗。
脫貧攻堅,精準為要。尤其是進入啃硬骨頭的沖刺階段,那些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需要更加廣泛、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從「大國攻堅決勝2020」精準扶貧論壇活動所展出的優秀扶貧案例中可以看出,政府的努力、企業的助力、社會組織的協力,都不可或缺,需要多方合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國推進實施精準扶貧十大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匯聚精準扶貧強大合力
『叄』 請問扶貧辦。只扶貧一點嗎還是全部扶貧
當然是中國全部的貧困人口啊……
中國哪會有,只扶貧一小部分人的
但問題在於,有些貧困人口真是自找的貧困……
比如,扶貧辦的人,給一些農民發放種羊,是那種可以用來繁殖,生小羊羔,賣錢的那種。疫苗什麼的都打好了,養一陣子就可以產仔賺錢了
但是呢,前腳扶貧辦的人把羊給了貧困農戶,後腳貧困農戶就把種羊宰了吃了。
這是真事……類似的事情多得是
請問,這種貧困戶,不是有點活該的意味?
『肆』 部分區縣扶貧盲目跟風:什麼產業火 就上馬什麼
部分區縣扶貧盲目跟風:什麼產業火 就上馬什麼
目前我國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群眾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發展,然而半月談記者在陝西一些縣區采訪發現,在基層扶貧中存在一種趨勢,即周邊什麼產業「火」,就上馬什麼產業。這樣盲目跟風,缺少差異性思維,導致種植數量上漲,產品滯銷,農民不僅掙不到錢,還對發展產業和脫貧致富越發迷茫。
半月談記者在陝北一個貧困村采訪,就碰到這樣的困局:作為紅棗的主產區,該村大力發展紅棗產業,但近幾年紅棗連續遭遇歉收或滯銷。當地政府為了扶貧,仍鼓勵增加種植面積,導致紅棗不但沒有收成,農民還得為爛在地里的果實發愁。
陝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是全國五大集中連片的紅棗產區之一,是中國紅棗原產中心的一部分。在新一輪扶貧開發的推動下,發展紅棗產業成為陝北多地扶貧工作的主要選擇。
李家溝村(化名)是陝北一個普通的村落,村裡剛通過移民搬遷住進了新房。但村支書李方圓(化名)因紅棗犯了愁。「我們村不在紅棗的優產區,土壤和氣候條件根本不適合種紅棗。優產區的紅棗個大、皮光、肉厚,但我們村種出來的個小、皮澀、肉少,在市場上沒有什麼競爭力。」李方圓說。
但在十多年間,這個當地的重點扶貧村,卻被多次規劃為紅棗種植區,要「家家戶戶有棗園」。對此,李方圓也不理解,他說,2011年左右,縣里推廣種紅棗,每畝補貼200元,全村600多名村民中很多人響應,但種出來的紅棗品質不行,加上村子比較偏遠,賣不掉只好自己吃。去年縣上又要求村民擴大紅棗種植面積。「說實話,村裡人現在熱情不高,現在1000多畝紅棗基本都爛到地里,還要擴大。」李方圓說。
李志高(化名)家是村裡的貧困戶,2011年左右響應幹部號召種植紅棗。「我當時種了3畝,一方面想著是有政府補貼;一方面也是認為政府指導的,應該還是會有前景。」
但紅棗並沒有為李志高帶來預想的收益。他說:「去年的紅棗賣不出去,我根本就沒收打。村裡人有的把紅棗餵羊了,還有的人因為紅棗賣不上價,就把樹刨了,改種莊稼了。」
紅棗「敗了」,現在對搞什麼產業,李志高也比較茫然,太多的錢投不起,投錢少又合適的產業還不知道在哪裡。
李方圓說,很多扶貧項目都是政府給錢,農民種植。農民往往是哪個項目給錢,就上哪個項目,導致很多項目一哄而上,同質化嚴重。貧困戶更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一旦失敗就很難「東山再起」。
2015年10月底,陝西某市林業局在紅棗產銷情況通報會上公開的數據顯示,2015年該市紅棗種植面積為170萬畝,產量達到67.5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但截至當年10月底,紅棗僅銷售了13.49萬噸,佔全市紅棗總量的五分之一,銷售價格也從前幾年的每斤2元多一度跌落到兩三角錢。
「紅棗滯銷存在多重因素,但不可忽視種植面積劇增、產量不斷擴大的因素。去年全國紅棗過剩,陝西、新疆、山東、河北、山西等地紅棗主產區價格都不同程度下跌,導致紅棗市場出現銷售難。」陝北當地一位紅棗種植戶說。
李方圓認為,產業扶貧是個好舉措,就怕政府好心辦壞事。「農民要富起來,必須發展特色產業,比如我們村剛剛發展的光伏產業,上面能發電,下面能種地,利於環保,也不浪費土地。」
作為移民搬遷的典型,李方圓在產業發展上也有自己的想法。「產業不能太多,也不能單一,既要有規模效應,也要差異化。」李方圓說,「政府扶貧是大好事,我們也希望政府在扶貧產業發展決策上,能多想想,多聽聽,讓我們農民真正受益。」
全國人大代表蔣秋桃在今年兩會期間曾呼籲,要謹防扶貧產業產能過剩。「在對口幫扶過程中,一些部門選擇的扶貧項目多為農林經濟作物、種植業、養殖業和初級加工業。如果相鄰村鎮發展相同或相近產業,極可能出現新的產能過剩。」
短評:扶貧產業須精挑慎選
精準扶貧,一在精,二在准。精就是要把產業做精做強,准就是要定向打靶,扶到根上、點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如何精而准?關鍵要找准路子、因地制宜。政府在引導扶貧產業時應避免貪大求猛,避免扶貧產業同質化,造成內部資源虛耗,增加無效供給。應當實行差異化競爭,讓每個產業向優質發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扶貧工作應尊重市場規律,減少盲目生產,要從向產量、規模要效益,轉變成向質量、品牌要效益。在與市場對接時,應從全國與區域不同層次,增強預警機制,做好產業規劃,有效規避市場風險與挑戰。
『伍』 扶貧包括哪些項目
教育、醫療、產業、人員培訓、整村推進
『陸』 扶貧領域包括哪些
根據《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
我國的扶貧領域包括:產業扶貧,就業版扶貧,易地搬遷權扶貧等。
拓展資料:
扶貧是保護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柒』 扶貧包括那些項目
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分別為:幹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遊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這其中,既包括幹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等「傳統項目」,也包括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人才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幫扶改善貧困戶生活生存條件和扶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7)部分扶貧擴展閱讀
方式:
1、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2、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3、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4、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捌』 如何解決部分扶貧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
月經期出血,
『玖』 山西省部分的貧困地區的脫貧政策完成的如何了
在山西省部分的貧困地區的一些脫貧政策完成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真正的脫貧是從2018年開始的,而且萬事開頭難,這一年可算是脫貧攻堅的前線,而且脫貧攻堅戰的界限不是只靠脫貧的一個部門去完成的,而是通過多個部門的實時協作共同完成這一目標,達成這一目的,然後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而且在18年的時候,貧困人口就已經被縮小到了1300多萬人,這個數字對於中國13億人口來說,也算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了,從這也能夠看出脫貧的效果,是坐火箭一般的,並且18年比17年的整個貧困,百分點都下降了1.43%,這還是能夠說明相關幹部在應對脫貧攻堅這一政策上是全力以赴的。
以上就是對“山西省部分的貧困地區的脫貧政策完成的如何了?”的看法,或許你有什麼其他不同的意見,歡迎寫在下面的評論區,咱們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