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日本機關報

日本機關報

發布時間: 2021-02-05 20:57:13

㈠ 7、191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創辦的機關報是()

《民報》選擇A

㈡ 二戰後日本報業的發展情況

日本二戰後的報業發展:
日本投降以後,美佔領政府對日本新聞界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體表現在:
(1)解除報業的羈絆,使之自由發展。
(2)對日本報紙進行管理和審查。
(3)對左派報刊採取清除政策。
總之,在1945年8月到1952年美國軍隊代表盟國進駐日本期間,佔領軍試圖按照美國模式,對日本的媒介進行「民主化」和「非軍事化」的改造,日本新聞業則在這一改造中逐漸具有了資產階級民主色彩,進而走上西方「新聞自由」的發展道路。
因何得以快速發展?
①二戰後,美國人將新聞自由的概念帶到了日本,並對日本的新聞體制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於是,隨著報業自由競爭帷幕的開啟,日本的報紙發行量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20世紀50年代中期,《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三大報紙的發行量在競爭中交替上升,後《日本經濟新聞》和《產業經濟新聞》也躋身其中,從而形成五家全國性大報並駕齊驅的局面;
②20世紀60年代,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新的發明創造被更多更快地運用於新聞傳播領域,從而使報刊編輯、排版、印刷、發行的速度和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廣告收入比重加大;
③70年代後,全部採用電腦照排的自動化技術,從而日本的報業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
著名報紙:
《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產業經濟新聞》

①《每日新聞》
前身是1876年創辦的《大阪日報》。辦報方針:獨立於一切權力之外,通過不偏左也不偏右的社論和報道,自由地為建立民主社會做出貢獻,通過為國際所關注的社論和報道,為建立和平的社會作出貢獻。
②《日本經濟新聞》
前身是1976年創辦於東京的《中外物價新報》,1946年定現名。辦報方針:中正公允,以期實現日本國民生活的基礎——經濟的和平民主發展。它的經濟信息很有權威性。
③《產業經濟新聞》
前身是1933年在大阪創辦的《日本工業新聞》,1942年合並了33家產業和經濟小報,改為《產業經濟新聞》。該報主要反映日本財政界的意見和主張。
《赤旗報》
日本共產黨機關報,現存政黨報紙中發行量最大的一家。1928年創辦。把宣傳日共綱領、發展民族民主統一戰線、實現人民民主作為自己的任務。主張通過《赤旗報》聯系群眾,推進黨的活動。
3.《文藝春秋》
日本最負盛名的綜合性雜志。創辦於1923年,月刊。初為文藝刊物,後逐漸發展為涉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刊物。經常刊登專家評論和調查性報道。

日本報業壟斷性表現:
①都在東京、大阪以及其他主要城市設立總分社,分別出報;每個總分社又出版各種地方版,還各自出版多種期刊。是擁有許多子報的報業集團。
②經營廣告和其他文化產業,是龐大的傳播媒介集團。
③兼營其他業務,又是跨行業的聯合企業。

㈢ 1905年中國同盟會創辦的機關報是

《民報》。

《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1905年11月創刊於東京,是一個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傳陣地,創辦於辛亥革命時期。

前身為宋教仁在東京創辦的《二十世紀支那》,因第二期因載《日本政客之經營中國談》等文,尚未發行即遭日本政府沒收,雜志被查封。同盟會成立後,將其改為《民報》作為會刊。

(3)日本機關報擴展閱讀:

1905年7月,在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牽線下,孫中山返回日本東京,倡導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一致推選為中國同盟會總理。黃興被推為負責執行部的庶務。中國同盟會的本部設在日本東京。

中國同盟會在1907年一度分裂。孫中山因未經眾議收受日本政府資助離開日本,導致光復會退出。孫中山與汪精衛、胡漢民等於南洋另組總部;而黃興則繼續支持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組織機構

總理是最高領導人。會章規定:「總理對於會外,有代表本會之權,對於會內,有執行事務之權,節制執行部各員,得提議於議會,並批駁議案」。

執行部是權力最重的機關,負責組織革命活動。庶務是該部負責人,總理他適時,可代行總理職權。執行部下設庶務科、書記科、會計料、內務科、外務科、調查科,以及暗殺部等。

㈣ 日本政府部門有那些

1.內閣部門16個。具體是:內閣官房,內閣法制局,人事院,內閣府,復興廳,總務省,法務省,外務省,財務省,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環境省,防衛省。

根據《日本國憲法》規定:國家的行政權屬於內閣。內閣是日本的最高行政機構,一切重要決策皆由內閣制定和執行。內閣總理大臣也稱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腦,由國會提名經議員選舉產生,並經天皇任命。

2.獨立機構1個:會計檢查院。

(4)日本機關報擴展閱讀:

1.日本的行政機構是由明治維新後在中央政府實行的太政官制演變而來的。中央行政機構(內閣)根據天皇的敕令建立,國家的最高行政權屬於天皇,而不屬於內閣。內閣下屬行政機構稱為「省」。

2.內閣官房:即政府辦公廳,是內閣執行行政事務的主要助手,主管內閣的日常事務,調查,搜集國內外情報,研究審議內外政策,為內閣決策提供根據。內閣官房長官由總理大臣任命,是內閣中掌握實權的人物。下設有參事官室,審議官和調查官室。

3.內閣法制局:是內閣的法律顧問和咨詢機關,主要負責審查有關法律案,政令案,條約案,並向內閣申述意見,以及其他有關法制的事項。法制局長官雖然不是內閣成員,但可以出席內閣所有會議,發揮重要作用。

4.人事院:是協助內閣管理人事行政的獨立性機構,負責主持國家公務人員的考試,晉升,任免,決定其職別,薪俸等事項。人事官不受內閣更迭的影響,保護相對穩定性。人事院由人事官組成人事會議,下設事務總局,專管人事院的業務工作。

㈤ 日本有幾大黨派各有哪些要人

1、日本自由民主黨

成立於1955年,代表日本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上世紀50年代後半期和60年代一直控制著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多數席位。70年代後半期,出現了保守與革新相峙局面,參眾兩院的自民黨勢力有所衰落。

1983年12月在眾議院大選中自民黨遭到失敗,被迫與新自由俱樂部聯合執政,暫時打破了自民黨一黨執政的局面,但新自由俱樂部不久解散,重歸自民黨。政黨要人有鳩山一郎、三木武吉、大野伴睦、緒方竹虎、宮澤喜一等。

2、日本國民民主黨

成立於2016年3月14日。由原日本民主黨與日本維新黨合並組建, 勢力從戰後的一個小黨漸漸增強到今日的第二大黨。

通過大選逐漸壯大起來,2000年與原日本自由黨合並後成為日本最大在野黨,僅次於自民黨的第二大政黨。政黨要人有小澤一郎、鳩山由紀夫、橋下徹、、江田憲司、安倍晉三等。

3、日本社會民主黨

成立於1945年11月 2日,前身為日本社會黨。社會黨成立時通過「政治上的民主主義,經濟上的社會主義,國際關繫上的和平主義」的簡單綱領。

1996年日本社會黨進行黨內改組,將黨名更改為社會民主黨。政黨要人有片山哲、蘆田均等。

4、日本共產黨

成立於1922年7月15日,同年12月加入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成立後為推翻專制主義天皇制,廢除封建主義所有制,反對侵略戰爭,爭取人民民主等進行了英勇斗爭。

1945年 8月日本戰敗投降,12月日共召開第四次黨代表大會,制定了黨的行動綱領和黨章,提出了廢除天皇制,建立人民共和國的口號。德田球一當選為總書記。

自「七大」以後,日共為反對日美安全條約,為獨立、民主、和平和提高人民生活進行了不斷的斗爭。該黨主張通過掌握國會多數議席,合法地、民主地建立聯合政府,然後向社會主義過渡。

日共最高權力機關是黨的代表大會,大會選舉中央委員會。政黨要人有德田球一、野坂參三任、宮本顯治、不破哲三等。

5、日本公明黨

成立於1964年,自稱是貫徹中道主義的國民政黨。1964~1969年間,實行「政教合一」體制,黨員來自學會會員,黨的幹部同時兼任學會職務,注意吸收非學會成員入黨。

主要成分是中小資本家、職員和青年學生。婦女黨員約占黨員總數的一半。1989年起,石田幸四郎任委員長,市川雄一任書記長。機關報《公明新聞》和《公明新聞星期日版》;理論刊物《公明》(月刊)。

6、日本民社黨

成立於1960年1月24日,由日本社會黨分裂出來的西尾末廣派和部分河上丈太郎派組成。1970年 1月改稱民社黨。該黨把民主社會主義作為黨綱的核心。

建黨宗旨是進行資本主義改革,主張既反對資本主義,又反對共產主義。民社黨自稱中道革新,但現實政策接近自民黨,有「第二自民黨」之稱。

在都道府縣聯合會下按全國選區建立聯合會。黨員基本義務是為黨的候選人當選而從事選舉活動。1989年有登記黨員 9萬人。1989年起永末英一任委員長,米澤隆任書記長。機關報《民社周刊》;理論刊物《革新》(月刊)。

㈥ 什麼叫做機關報(炮)

機關炮呢其實就是自動炮,是指在前一發射擊後,能自動連續完成下一版發炮彈的裝填和射擊的權全部動作的火炮。而我國和國際上的普遍做法通常是把口徑在20--35毫米之間的自動炮才叫機關炮。並非所有的自動炮都叫機關炮。像我國曾經大量裝備的37毫米高炮就沒人管它叫機關炮,盡管它也是自動炮。

㈦ 二戰時期日本的特務機關:特高課、梅機關、竹機關、菊機關等,有什麼區別

1、級別不同

特高課是這些間諜特務機關裡面成立最早、級別最高的,梅、竹、菊機關則主要是為了輔助其實現抗日野心,在中國不同的區域實施策反、諜報、抓捕等活動,特高課在日本戰敗後由於其犯下的累累罪行而被解散,至於其他衍生諜報機構也隨著日本的戰敗消亡了。

2、活動區域和任務不同

侵華戰爭開始後,特高課便成為了監視中國人思想動態,取締反日言行;搜集情報;破壞抗日地下組織,偵捕審訊處理特工人員;監視偽高官言行;進行策反誘降等活動的機器。

特高課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梅機關因選址在上海虹口日本僑民聚集區一座被稱為「梅花堂」的小樓里而得名,主要在上海活動。梅機關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扶植、監視以汪精衛為首的偽國民政府。

後來又更名為「最高軍事顧問團」,實為操縱汪偽政府的頂頭上司。曾代表日本政府與汪精衛秘密簽訂了《日支新關系調整要綱》。

竹機關主要在我國華北地區活動。

菊機關主要在福建地區活動,主要從事策反工作,成功策反了曾任軍長兼閩粵邊防軍總指揮的黃大偉,最終黃大偉叛變投敵,成為了日本走狗。

3、隸屬不同

特高課全名特別高等警察課,隸屬日本內務省 ,建立於19世紀20年代末,是日本的間諜組織。

梅機關由日本政府和參謀本部於1939年8月22日在上海建立的一個特務機關,由日本陸軍中將、日本駐汪偽政府最高代表影佐禎昭擔任機關長。

竹機關是土肥原賢二主持的「對華特別委員會」。

(7)日本機關報擴展閱讀:

知道梅機關、竹機關、菊機關的人很多,很眼熟。沒錯,梅、竹、菊三缺一——「蘭」。日本確實設有「蘭機關」,是華南日本特務的最高機構代號。主要負責搜集兩廣地區的情報,並策反兩廣地區的高級將領叛變蔣介石政府。

竹機關主要是為了實施以下陰謀:

1、鳥工作。起用唐紹儀及吳佩孚等一流人物,釀成強有力的政權趨勢,在政治上削弱抗戰陣營,在中國建立有影響力的偽政權;

2、獸工作。拉攏宋哲元、韓復榘舊部、東北軍舊部、閻錫山軍、石友三軍、劉建緒軍、徐源泉軍及其他的武裝團體,使蔣政權統治下的軍隊(軍閥)瓦解歸順,在軍事上分化抗日力量。

3、山工作。主要是對李宗仁、白崇禧的廣西軍隊進行拉攏;

4、擾亂中國經濟。

㈧ 有網友,對二戰時期的日本情報機關有了解嗎

動漫代號D機關看過嗎,可以試試。

㈨ 日本的最高情報機關叫什麼

日本政府、軍隊、警察以及外務省都擁有各自的情報系統。公安調査庁、公安警察(警察庁警備局)、外務省國際情報統括官組織、防衛省(情報本部)等等。日本政府的內閣情報調查室(。)是最高的情報機關。它負責把來自軍隊、警察、外務省等情報系統的情報匯總分析,為內閣做重大決策提供情報支持。

一,內閣情報調查室概況

內閣情報調查室(以下簡稱「內調」),直屬內閣官房長官領導。情報調查室負責人---內閣情報官每周要與內閣官房長官碰面一次,對日本政府的重大決策的國內外反應、國際上重大政治經濟情報、國內形勢、輿論導向等重要情報向內閣官房長官進行一次工作匯報,如有重大突發事件的,調查室長官可以隨時向內閣官房長官乃至直接向首相匯報。

「內調」負責人原來稱室長,2001年改稱為內閣情報官,他的副手稱內閣審議官,再下面還有`八大金剛`,即設有`內閣情報調査室調査官`八個職位。另外還設有內閣參事官、內閣事務官等職位,這些職位的任職人數有彈性,並可以聘用兼職者。有時根據形勢需要,還可以聘用大學教授,專家等人做兼職。但總體來看職員警察出身的比較多。

現有所屬職員約170人(包括兼職者)。內勤約70人、常駐外派的有,警察庁約40人、公安調査庁約20人、防衛庁約10人、另外,外務省、総務省、消防庁、海上保安庁、財務省、経済產業省等各有數名。2001年4月新設內閣衛星情報搜集中心,編制人員約190名。另外在日本南、北端還分別設有(北海道)苫小牧衛星情報中心、(鹿兒島)阿久根衛星情報中心等南、北地面局各一處,以彌補主地面局涵蓋面積不足。整個中心若包含地面局人員,總數在320人左右。

它的工作程序如刊頭圖所示。

二,內閣情報調查室組織構成及各部職責。

1,総務部

主要負責行政管理、經費予算、人員編制及機密保衛,本部各科室綜合協調等工作。並負責對民間情報調查分析機構的聯系和指導。

2,國內部

負責國內政情的調查。搜集,分析國民思想動向及國內各政黨、工運、學運等方面的情報。對日本國內新聞・廣播・出版等媒體輿論動向的進行綜合分析。國內部下設五個科:政治、經濟、工運、治安、文化。

3,國際部

負責分析、研究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搜集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情報。該部常設中國班、朝鮮班、東南亞班、俄國班。根據形勢需要隨時組織專題班,如伊拉克班等。並對國外新聞・廣播・出版等媒體輿論的動向進行情報搜集和分析。

4,經濟部

負責對日本國內和國際的経済形勢進行綜合分析。搜集、分析與內閣政策有關的內外經濟情報。對內閣制定的重大產業政策、稅收政策、國民福祉政策提供決策的情報支持。對經濟政策實施過程進行情報搜集分析,對經濟政策效果進行評估。

5,國內資料部

負責搜集國內宣傳報道機關的宣傳要點和對內閣重要政策的反應,指導和利用民間團體和個人進行情報搜集和調研活動;從各行政機關搜集到的國內政策情報和調查報告中,選擇與制定內閣重要政策有關的資料。

6,國際資料部

通過新聞、通訊機構搜集情報,收聽、研究、整理外國的新聞廣播,搜集外國報刊雜志對日本內閣重要政策的反應。日本陸上自衛隊參謀本部第二部特別室破譯的外國情報密碼也送交該部。

7,內閣情報搜集中心

1996年4月「內調」又成立了內閣情報搜集中心,這是「內調」保證日常運轉的心臟。由各省廳呈報來的情報均直接匯集到這里。該中心除5名「內調」職員外,另由警察廳、防衛廳、消防廳、公安調查廳、海上保安部等5個單位各派4人,共計25人分5班24小時輪值。對大規模災害和突發緊急事態做情報搜集分析,隨時向內閣提出最新報告,緊急時可以向內閣総理大臣直接報告。首相官邸的地下設有內閣危機管理中心、緊急狀態時內閣情報搜集中心轉移此處辦公。

8,內閣衛星情報中心

2001年4月新設內閣衛星情報搜集中心。英文稱:(略稱CSICE)。成員由內閣情報調查室、警視廳、防衛廳、外務省、文部科學省、氣象廳等單位中挑選出的頂尖人員構成,下設管理部、分析部及管制部等3個部。中心在東京近郊的茨城縣北浦地區設有北浦衛星情報中心,是接收衛星信號的主地面局(兼副中心),該中心設立以來,已經在2003年3月28日,2006年9月11日,2007年2月24日先後發射了四顆情報収集衛星。並和國內其它部門的衛星綜合利用收集情報。

三,內閣情報調查室的「委託調查」

內閣情報調查室常常依靠民間情報、科研機構以及新聞廣播機構、綜合商社等搜集情報,稱為「委託調查」。日本從事情報搜集和研究的機構有100多個,實力很雄厚。經常接受委託調查任務的有世界政治經濟調查會、國際形勢研究會、東南亞政經調查會、國民出版協會、內外形勢調查會、民主主義研究會、共同社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世界政經調查會`。該會的宗旨是「提升日本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的綜合調查研究及相關知識」,主要任務是搜集、調查相關資料,承接委託調查,舉辦研討會、研究會,出版調查研究成果等。該機構每年都接受日本內閣情報調查室的委託調查。

另外,日本大部分有一定實力的民間情報、科研機構,大都接受過日本內閣情報調查室的委託調查。由於受委託的團體,其負責人及核心幹部幾乎清一色都是情報系統退休人員,職業經驗非常豐富。委託調查所獲得的情報及時、准確,特別是經濟情報,都有很高的價值。既然搞情報工作就必須有諜報人員。所以「內調」也同樣需要諜報人員進行情報搜集活動。但是以「內調」的人力及預算,很難派出大量的諜報人員,更不用說長期的諜報人員布建和派遣了。因此,「內調」的諜報人員派遣也大多委託外部團體進行,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日本獨有的。

「內調」最常用的諜報人員派遣方式是,企業駐外人員、報社記者、旅遊團遊客,或以留學生等身份等,在目的國從事情報搜集工作。另外,還利用殘留孤兒搜集中國的情報。日本媒體曾披露,「內調」規定凡出國旅行、訪問後向其提供「專題報告」的專家、學者都將予以重獎。

委託民間調查這種日本式的情報搜集方式,既可以補充人手財力不足、又可以在出現差錯時將責任推給民間機構。這種花小錢,辦大事,有功則攬,有過則推的「委託調查」方式,恐怕將是內閣情報調查室搜集情報的長期工作方式。

四,今後的發展動向

部分自民黨議員建議,將內閣情報調查室從現有的150人擴展到1,000人,其目的就是要在近期建立起一個如同美國CIA或以色列摩薩德那樣的情報機關。並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等其他國家的情報機構進行交流和協作。不久前,據美國傳媒報導,日本最高軍事當局稱,日本政府缺乏統一的相關系統,必須研究建立一個能對情報進行統一分析和處理的機構,並將借反恐之機,擴大和統一現有情報系統,使之成為真正行之有效的新情報機構。

㈩ 日本共產黨的機關報紙

《赤旗報》為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是日本歷史最久、發行量最大的政黨報紙。也是日本共產黨進行黨內外宣傳、組織和集資活動的主要工具。
領導機構為編輯委員會,由日共中央政治局任命。專職采編人員約400人,業余通訊員1萬多人。除東京外,還通過版面傳真分別在青森、札幌、名古屋、大阪和福岡等地印刷。主要通過日共黨員義務發行。除刊載新聞報道、評論外,還辟有文化、社會、婦女、生活、體育、娛樂及廣播電視節目等專欄,星期日刊更富有通俗性。平日出對開16版,星期日出20版。
《赤旗報》是資本主義國家中發行量最大的政黨機關報紙。
發展史
1928年2月1日創刊。初為半月刊,秘密油印發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屢遭政府查禁,斷續出版187期。
1935年2月20日被迫長期停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1945年10月20日復刊並公開發行。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又被美國佔領軍當局取締。
1952年5月1日再度復刊。
地位確立的過程
第一階段是在1927年日本共產黨進行組織再建的時期。其綱領性文件《關於日本問題的決議》對《赤旗》進行了明確的定位,認為《赤旗報》的活動是黨的組織活動的「唯一方法」。
第二階段的起點為1955年7月召開的日本共產黨第六屆全國會議。該會議明確了《赤旗報》的重要性,規定中央機關報的編輯委員由黨中央委員會任命,這表明《赤旗報》的編輯工作必須在黨的指導下進行,黨中央委員會對報紙負有全面的責任。
第三階段則開始於1958年7月日本共產黨第七屆代表大會的召開時期,這次會議是《赤旗報》迅速發展的起始點。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強調了「全黨的努力應該集中到以機關報紙、刊物為中心的活動中」,中央委員會應該「為報紙內容的改善盡職盡責」。在隨後的七屆3次中央委員會會議中,提出了「確立黨的生活及進行擴大黨勢運動」的號召,明確了黨組織生活的三個基準,其具體內容如下:a.黨的支部會議要定期召開;b.全體黨員都要閱讀《赤旗報》;c.黨費和機關報訂閱費要及時繳納。通過以上三個基準可以看出,訂閱《赤旗報》是每個黨員應盡的義務,這也是形成今日日本共產黨員人人訂報局面的根本原因。
第四階段始於1962年10月八屆4次中央委員會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日本共產黨制定了「以機關報為中心開展黨的活動」的方針並就機關報的定位問題發表了明確的正式的看法。
組織結構
《赤旗報》的整個組織被稱之為《赤旗報》「編輯局」而非「報社」,它沒有獨自的經營權,不能進行獨立經營。編輯局是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一個部門,它和機關報活動局、機關報刊業務部及曉印刷公司一樣同屬於中央委員會的下屬機構。《赤旗報》編輯局的包括記者和編輯在內的所有人員都是黨員。
《赤旗報》分為日刊和星期天版兩個部分,日刊是一種大報的形式,從周一到周日每天發行。星期天版則採取了小報的形式,在周四發行。從版面上來說,日刊《赤旗報》由16個版構成,頭版報道當天發生的重大事件,2版至16版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體育及社會等多方面的新聞。
從總體上來看,日刊《赤旗報》具備了和其他全國發行的商業報紙同樣的版面構成要素,政治、經濟、國際、社會、地方等版面都是必不可缺的。在地方和廣播電視節目預告兩個版面上,都採取了面向特定發行地區的提供當地的廣播電視節目信息和新聞的方式,以13版地方版為例,該版共有10套不同內容,分為「北海道之頁」、「東京之頁」、「關西之頁」、「大阪之頁」、「九州、沖繩之頁」等,居住在東京的讀者能夠閱讀到的是「東京之頁」。與其他商業性報紙略顯不同的版面為5版的國民運動,在這一版面中刊登的是有關工會組織及其活動的消息,這在商業性報紙中是無法見到的。《赤旗報》在版面構成上的另一個重要特徵為每周二、四、六的日刊中添加了日本共產黨的「學習黨活動」的共計2版的增頁,以此來介紹各地黨支部的活動情況。
以「大新聞」和「小新聞」為重點
從日刊的內容上來看,其報道內容與其他商業性報紙有所不同。在對日本新聞的整體內容進行分類時,姑且可以分為大新聞、中新聞和小新聞三類。大新聞是指對有關國內外政治經濟及社會重大事件進行的報道,中新聞則指一般性政治、經濟、社會新聞的報道。小新聞可以看作是對地方社會及市民生活的報道。日本全國發行的商業報紙更多地是關注大新聞和中新聞,在小新聞上著墨不多。而從《赤旗報》的內容構成上來看,它更側重於對大新聞和小新聞的報道。這種內容構成與報道方針和報道手法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作為以宣傳黨的政策主張為報道方針的《赤旗報》來說,在對大新聞特別是政治新聞的處理上,《赤旗報》更多地採取了表明報紙鮮明立場和政治主張的新聞寫作方法。
對小新聞的側重則源於其特有的通訊員網的存在。從報道網上來看,在1946年以前由於《赤旗報》一直是非合法刊物,它沒有專業的報道網。即使在1946年10月20日成為合法刊物以後,由於已經停刊10年,《赤旗報》在新聞的報道方面無法和商業性報紙相提並論。這種狀況使《赤旗報》更注重於來自基層普通民眾的投稿。這一時期,《赤旗報》編輯局強化了全國的通訊員網,在號召普通民眾寫工作中斗爭狀況的同時,還做成小冊子《通訊文章的寫作方法》以指導普通民眾進行寫作。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