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人口識別以為單元
① 貧困戶人口識別以什麼為單位
第一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進行審核,確定全鄉鎮貧困戶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辦復審,復審結束後在各行政村公告。
② 貧困人口識別中「兩公示一公告」指的是什麼
「兩公示」指的是:(1)村委會公示(2)各行政村公示;
「一公告」指的是:各行政村內公告;
貧困戶識別以農牧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農牧戶申請、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村委會審查、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縣級扶貧部門復審的流程進行整戶識別。
各村召開村(牧)民代表大會,產生初選名單,由村(牧)委會核實後進行第一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進行審核,確定全鄉鎮貧困戶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縣級扶貧部門復審,復審結束後在各行政村內公告。
(2)貧困戶人口識別以為單元擴展閱讀:
扶貧對象識別
(1)嚴格執行農民人均純收入標准
扶貧對象識別嚴格執行國家標准,即農民人均純收入以上年度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基本依據,對符合條件的農戶整戶識別。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年家庭各類收入總和扣除生產經營性支出後,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數計算得出。
(2)統籌考慮「兩不愁三保障」因素
①不愁吃。口糧不愁,主食細糧有保障(包括飲水安全)。
②不愁穿。年有換季衣服,經常有換洗衣服。
③義務教育。農戶家庭中有子女上學負擔較重,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准,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
④基本醫療。農戶家庭成員因患大病或長期慢性病,影響家庭成員正常生產生活,需要經常住院治療或長期用葯治療,剛性支出較大,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准,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
⑤住房安全。農戶居住用房是C、D級危險房屋的,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
③ 紀委如何調查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以什麼為單位進行識別
是以戶為單位。不是以人為單位計算。但是統計總人囗是以人為單位的
④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識別納入是以人還是戶為單位
是以戶為單位,不是以人為單位計算,但是統計總人囗是以人為單位的。
以家庭戶為單位,如出現分戶老人的,原則上老人和子女均符合貧困識別標準的,老人可以認定為貧困戶;老人符合貧困識別標准,子女屬於「六不評」中前五項情況的,一般不予認定為貧困戶。老人患大病或法定贍養人有特殊困難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議,符合標準的可納入識別對象。
以人均純收入低於3300元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兩不愁(即口糧不愁,主食細糧有保障;能夠自主購買,四季有換季衣服,日常換洗衣服有保障)、三保障(即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情況。
堅持整戶識別,以戶為單位測算收入水平,綜合評價貧困程度。凡識別為貧困戶的,其家庭成員是指居住在同一住宅內,常住或者與戶主共享開支或收入的成員。包括由本家庭供養的在外學生、未分家農村外出從業人員或隨同家屬、輪流居住的老人、因探親訪友等原因臨時外出人員;不包括不再供養的在外學生、已分家子女、出嫁人員、掛靠人員或寄宿者、幫工、已應征入伍者、服刑人員。
(4)貧困戶人口識別以為單元擴展閱讀
貧困人口識別不設門檻,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和2016年農民人均收入2952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現行農村扶貧標准。
凡是農業戶籍人口有一項標准達不到的,均可提出申請。在具體識別時,要把收入標准和「兩不愁、三保障」統籌考慮。因為收入標準的准去核算有一定難度,因此次識別中作為參考指標,重點要看「兩不愁、三保障」是否達標。
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⑤ 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必須嚴格執行什麼程序
開展群眾路線活動過程中,縣扶貧(移民)辦把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作為扶貧開發為民辦實事,專解難題屬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及時傳達學習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會議精神,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嚴格貧困戶識別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戶主申請、小組提名、評議票決、公示審批的方式,整戶識別。
⑥ 貧困戶識別標志是什麼
沒有錢
⑦ 貧困人口識別以什麼為單元
貧困人口的有效識別一直是我國農村扶貧政策和實踐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在過去的30多年裡,雖然貧困識別的基本單元經歷了從縣到村再到戶的不斷精確轉變,但是實際上,扶貧資源投入偏離貧困人口的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大量研究表明,扶貧開發過程中對貧困人口識別的「高錯誤率」、扶貧資源「扶富不扶窮」等現象十分突出。對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是有效推進精準扶貧的前提,關繫到扶貧攻堅戰的成敗。
一、我國貧困人口識別機制的探索歷程
(一)以「縣」為貧困識別單元的扶貧階段(1986—2000年)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開始了以專項扶貧計劃實施減貧的政府努力。1986年,國務院成立了貧困地區開發領導小組,並第一次劃定了592個國家級貧困縣。雖然農民人均純收入是貧困縣識別的主要指標,但是無論是識別方法本身還是在識別實踐中,非收入性因素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貧困帽子」對國家資源的分配、縣級官員個人考核和晉升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使得貧困縣的確定在某種程度上演化成了合法性政治博弈,以「縣」為貧困識別基本單元的精準度不斷下降。到2000 年,生
活在貧困縣的絕對貧困人口僅佔全國總貧困人口的 54.3%,有大約一半的貧困人口生活在非貧困縣。繼續堅持單一的貧困縣瞄準機制,意味著近半數的貧困人口得不到政策扶持。
(二)以「村」為貧困識別單元的扶貧階段(2001—2012年)
從2001年開始,中國將扶貧瞄準單元下移到村一級,實施整村推進。這一年,全國一共確定了14. 8萬個貧困村,這些貧困村既分布在貧困縣內也分布在非貧困縣內,從而使扶貧投資能夠覆蓋到非貧困縣中的貧困人口。因此,從理論上講,村級瞄準應該是改善貧困識別准確度的好辦法。然而,受資源和技術限制,很多地方採取了較為簡化的指標式識別方法,而由於選取的指標以及用這些指標計算出來的貧困指數縣際不可比,導致了貧困村識別的錯誤。有調查表明,貧困村識別的錯誤率甚至比貧困縣更高。
⑧ 貧困戶的識別標准和識別程序有哪些
1、貧困戶精準識別標準是什麼?
一是嚴格按農民人均純收入為標准,2016年國家脫貧標準是3026元。
二是統籌考慮「兩不愁三保障」因素,即不愁吃,口糧不愁,主食細糧有保障;不愁穿,年有換季衣服,季有換洗衣服。義務教育,農戶家庭中有子女上學負擔較重,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准,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基本醫療,農戶家庭成員因患45種大病或長期慢性病,影響家庭成員正常生產生活,需要經常住院治療或長期用葯治療,剛性支出較大,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准,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住房安全,農戶居住用房是C 、D級危房的,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
2、貧困戶精準識別程序是什麼?
「兩公示一公告」,即在農戶本人申請的基礎上,按照「四議兩公開」方式,形成初選名單,進行第一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進行審核,確定全鄉(鎮)貧困戶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辦復審,復審結束後在各行政村內公告。縣扶貧辦對擬錄入信息系統的扶貧對象信息與行業部門進行分級比對,公告無異議後納入貧困戶信息系統。
(8)貧困戶人口識別以為單元擴展閱讀:
貧困戶精準識別方法:
堅持「公開、公正、透明」原則,推行「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工作法,「一進」:即包村幹部、村級組織和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對全村農戶逐家進戶調查走訪,摸清底數;「二看」:看房子、傢具等基本生活設施狀況。擁有家用轎車、大型農機具、高檔家電的,不得識別或慎重識別。三算:即按照標准逐戶測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純收入數,算支出大帳,找致貧原因,對貧富情況有本明白帳。
四比:即和全村左鄰右舍比較生活質量,家庭成員有財政供養人員、有擔任村幹部的,家庭成員作為法人或股東在工商部門注冊有企業的,在城鎮擁有門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識別或慎重識別。五議:即對照標准,綜合考量,逐戶評議。擬正式推薦為扶貧對象的,必須獲得絕大多數村民同意,必須向村民公示、公告。六定:即正式確定為扶貧對象的,由村「兩委」推薦確定,鄉(鎮)黨委政府核定。
貧困人口退出的標准:
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是該戶有相對穩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來源,年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准且吃穿不愁,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家庭無因貧輟學學生,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有救助,住房條件有明顯改善,有自有住房、無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