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輔材料內控驗收標准
⑴ 企業內控標準的內控標準的形式
內控標準的形來式:
1.按種自類可分為三種:一是結台本企業生產技術實際,以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為依據,制定生產過程的內控標准。從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列成品都制定出內控質量指標及要求;二是制定單項或部分項目內控質量標准,它包括對國際或行標以及企業產品標准(沒有上級標准而制定的企標)中原來沒有規定或需要提高的質量指標,也包括長期達不到規定要求,且又影響產品整機性能,由於質量問題,造成產品泄銷,經濟效益下降的某些技術項目。三是根據使用單位的特殊要求,制定專用內控標准,更加符台用戶的需要。
2.按內容可分為六種:產品質量,生產技術訣竅零部件(含外購件)或關鍵質量要求元器件、原材料的選擇、先進的檢驗手段及方法等內控技術標准和特殊需要的科學管理標准。
總之,企業內控標準的制定。有利於發揮企業的技術專長,以提高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力。因此,內控標準的制定必須從原材料,元器件到最終產品以及與保證產品質量有關的生產技術方面,都應制定內控標准,否則,產品質量內控標准就不可能在企業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
⑵ 原材料檢驗制度
原材料進貨檢驗制度
1 目的
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進行規定的檢驗,以保證產品滿足規定的要求。
2 范圍
適用於進貨、過程、最終檢驗的控制。
3 職責和許可權
工廠歸口負責進貨、過程、最終檢驗以及負責各工序的自檢。
技術部負責制訂檢驗用的文件;
4 程序概述
4.1 技術部制定《原材料進貨檢驗制度》(文件編號為GZ-B/1-2005),對所檢驗的原材料提供依據的文件和建立的質量記錄作出規定。
4.2 進貨檢驗和試驗
a) 原、輔材料進廠後需經檢驗或驗證合格後才能投入使用或加工。確定進貨檢驗或驗證的方法時應考慮對提供原材料的分供方的控製程序,並以文件形式作出規定。
b) 如因生產急需來不及驗證或來不及按規定完全驗證時,應經授權人員批准並做了標識和記錄後允許緊急放行。在有關文件中應規定允許緊急放行的范圍。
c) 檢驗員應嚴格按《原材料進貨檢驗制度》規定對購進材料進行檢驗或驗證,確保未經檢驗或驗證的材料不得入庫或投產。
4.3 過程檢驗和試驗
a) 各工序的操作工負責對各工序的自檢,自檢合格後方能進行專檢,自檢不列為公司正式的檢驗工作。
b) 應確定過程檢驗和試驗的項目和方法,以文件形式作出規定並嚴格執行,以確保只有經檢驗合格的半成品方可入庫或轉序。
c) 在所要求的過程檢驗或驗證完成前不得將材料放行,公司不允許半成品例外放行。
4.4 最終檢驗和試驗
a) 最終檢驗必須在規定的進貨檢驗和過程檢驗都完成後才能進行。
b) 最終檢驗和試驗的項目和方法應形成文件,檢驗人員應嚴格按照文件規定進行全部的最終檢驗和試驗,保證產品符合規定要求。
c) 只有在規定的各項檢驗和試驗活動有關數據和文件齊備並得到公司授權人員認可後,產品才能發出。
4.5 檢驗和試驗活動中發現的不合格品按4.3要求執行。
4.6 檢驗和試驗記錄
a) 授權檢驗員應如實記錄檢驗或驗證結果,記錄應能清楚地表明產品是否已按所有規定的驗收標准通過了檢驗或驗證,並標明負責產品放行的授權檢驗者。
b) 授權檢驗員應保存執行4.2~4.4條所規定的檢驗和試驗的質量記錄。
5 相關記錄文件
《產品首件和中間抽檢記錄》
《產品質量檢驗記錄》
《采購/外協/顧客提供產品驗證記錄》
⑶ 原輔材料檢驗標准
親,你提的問題太籠統了,原輔料太多太多,你可以說明那個原輔料,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驗收標准,既有國家標准,也有行業標准,也有企業自己的企業標准或內控標准,請明示原輔料具體名稱,再幫你查詢。
⑷ 內部控制的評審包括哪些步驟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一般步驟如下:
(一)了解並描述內部控制制度
評審內部控制制度,首先應了解內部控制制度。一般來說,任何一個單位,無論規模大小和生產經營特點如何,其內部總是有一定的內控制度,存在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在程度上的不同。
了解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應作好以下兩項工作:
1.搜集資料和進行初步調查。搜集資料指收集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文件、管理制度、規章制度、圖表、規程等書面的或尚未成文的規定。如,各項經濟責任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勞動人事制度、計劃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進貨管理制度、物價計量管理制度等等。通過搜集資料,就可以初步了解一個單位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內部控制,其崗位設置與職責分工是否符合內部控制的原則等。
通過搜集資料,如果發現內部控制制度中還有不清楚或界限模糊的地方,就應向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調查。搜集資料與初步調查可以分開進行,也可以結合進行。
2.描述內部控制制度。通過搜集資料和初步調查,對一個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狀況就有了一個大概了解。為了進一步評審的需要,應當用一定的方法將其如實地記錄下來,在內部控制制度審計中就叫描述內部控制制度。描述內部控制制度的方法有文字說明法、調查表法和流程圖法。本章第三節將進一步說明。
(二)實地測試內部控制制度
通過搜集資料和了解描述,我們對一個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的基本情況就已初步掌握。但內部控制系統是否有效,僅靠書面資料或初步的調查是難於作出判斷的。審計實踐經驗證明:再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哪怕寫在紙上,貼在牆上,如果有關工作人員有章不循或者陽奉陰違,都將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系統的控制效果。因此,內部控制系統必須進行實地測試。
實地測試內部控制制度一般有兩種方法:
1.抽查有關資料進行實地測試。這種方法是針對所要審查的某一內部控制系統,抽取一部分資料進行審查,看其對經濟業務的處理是否符合內部控制系統的原則。例如,對材料購入系統進行審查,就要抽查收貨單、付款憑證和供應方的銷貨發票,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審查,檢查材料購入業務是否由不同的部門分別完成,憑證設置是否健全,是否按規定程序傳遞等。
抽查資料的具體方法,主要選用判斷抽樣法或統計屬性抽樣法。
2.實地觀察。實地觀察就是深入現場,根據前述經濟業務的傳遞程序,到各個環節進行實地觀察、驗證。例如,前舉材料采購業務,就應分別到業務(或采購俠應)部門。倉儲部門、財會部仃進行觀察。對關鍵環節則尤其注意觀察和驗證,如倉儲部門的驗收環節,就應檢查它在驗收數量時,是否經過計量,檢斤或驗尺,以保證數量真實;而在驗收質量時,又是否經過對物理性能或化學成分等的檢驗,以保證質量正確。
經過上述兩種方法的實地測試,就可以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作出判斷。
(三)評價內部控制制度
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就是針對被審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綜合評價,並提出評價意見。
評價內部控制系統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被審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基本情況,二是內部控制系統評價的標准。根據被審單位內部系統的基本情況,對照內部控制系統評價的標准,才能對被審單位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提出評價意見。
通過上述「了解內部控制制度」和「實地測試內部控制制度」,對被審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況已經掌握。
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標准還需補充說明如下:
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標准過去是根據審計人員的經驗判斷。近年,提出了」控制模型」,或稱為「理想的內部控制模式」,用來作為判斷其控制是否健全的標准。
「控制模型」是有關部門或審計人員,根據大量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內部控制系統的原則設計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模式。控制模型依照不同的生產經營類型和不同的業務系統分別制定,其形式一般都用調查表,流程圖或用文字說明表示,上面註明有業務程序、控制環節,並著重標注了「控制點」和「關鍵控制點」;因此,按照控制模型建立內部控制系統,並嚴格遵照執行,就能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提高經營效率,用控制模型對照被審單位的實際內部控制系統,也能判斷其是否健全、有效。
設計控制模型,一是要堅持前述合理分工與權力制衡的原則,即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這一控制的核心內容是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許可權,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不相容職務主要包括:授權批准、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査等職務。另一是抓住業務過程中的關鍵控制環節,即通常說的「控制點」和「關鍵控制點」。
下面以材料采購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為例,簡要說明其方法。
根據前述內部控制制度的原則和程序控制的要求,材料采購業務可以劃分為申請、計劃、合同、驗收、入庫、記錄與核對這樣6個步驟,這6個步驟應由采購供應、倉儲運輸、財會等部門分工完成。采購業務的完成應有6個控制點;
①申請。申請材料采購應有明確的目的,即為了生產、經營或其他必需的需要而采購。未經申請並給予批准和授權,就會出現不根據生產、經營需要而任意采購,甚至會出現為了「回扣」而任意采購殘次廢品的現象;
②計劃。缺乏計劃平衡,就會使材料的需要、庫存與采購脫節,出現或者積壓、或者短缺的現象;
③合同。沒有合同規定經濟責任,就會使材料購入的數量、質量、價格、時期缺乏保證;
④驗收。缺乏驗收環節,會使材料到貨的數量與質量都會出現混亂;
⑤入庫。不辦入庫手續,將使材料到貨後發生丟失、損壞;
⑥記錄與核對。如果沒有財會部門正確及時地記錄與核對,材料的安全完整就失去最終的制約,會計資料的可靠性也失去保證。
以上控制點如果齊全,材料采購就可以保持良好秩序,如果缺少一個,就可能發生混亂。而其中的「驗收」又是最關鍵的一環,沒有它,材料采購就可能產生全面混亂,因而驗收是材料采購控制系統中的關鍵控制點。
歸納上述意見,所謂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實質上是用控制模型對照被審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檢查、判斷的活動。而所謂評價其健全性,實質上就是評價被審單位內控制度是否符合控制模型要求,應有的控制點是否齊全。所謂評價其有效性,也就是通過測試,看這些控制點是否都發揮了控製作用。對關鍵控制點,尤其是評價的重點。
(四)報告內部控制制度
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後,就已形成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意見,這是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此外,還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1.關於改進管理的建議。例如,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時,發現應有的控制點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造成一些差錯、弊端,就應針對這些問題向被審單位提出改進管理的建議。
2.關於進一步審計的范圍、重點和方法的意見。目前,我國對內部控制制度審計還未引起足夠重視。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一般是將其作為正式實施審計前的一個審計步驟。通過評審內部控制制度,即可確定審計的范圍、重點和方法。如果這些意見與原審計工作方案有矛盾的,應擴大審計范圍,並報審計負責人批准。
⑸ 什麼是企業內控標准
所謂的「企業內控標准」就是指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標准。
以下給你一個例子:
1、產品的結構型式、代號、主參數、型號表示方法以及標記符合GB15831-1995的規定。
2、技術要求
(1)扣件必須符合按規定程序批準的圖樣進行生產。
(2)扣件的材料應符合GB9440中KTH330-08牌號規定的力學性能。
(3)扣件生產必須按工藝規定的配料比進行配料。
(4)扣件熱處理嚴格執行工藝規定的各階段的溫度和時間。
(5)扣件的加工嚴格按工藝進行,並嚴格對扣件與鋼管的粘合面進行試壓整形,以保證扣件抗滑、抗拉性能要求。
(6)扣件(除底座外)必須經過70N.m扭力矩試壓檢驗,不允許破壞。
(7)直角扣件的抗滑性能,當P=14KN時,△2≤0.5mm。
(8)對接扣件抗拉性能,當P=6KN時,△2≤0.2mm。
(9)砂眼面積大於10平方毫米的砂眼不允許超過一處,且累計面積不得大於40平方毫米。
(10)扣件的粘砂面積累計不得大於100平方毫米。
(11)扣件的表面不允許有氧化皮。
(12)其餘技術要求項目符合GB15831的規定。
3、試驗方法按GB15831的試驗方法試驗。
4、檢驗規則按GB15831規定的檢驗規則進行檢驗。
5、標志、包裝、運輸及貯存同於GB15381標准規定。
⑹ 求原材料、外購件采購管理文件,包括質量要求、供方評審、采購文件控制、驗收、入庫等
適用范圍適用於生產、活動和服務中所有需要采購的原輔材料供應商、外協件外包性能要求、交貨期、交貨方式、驗收標准和違約責任等,以及對供方的質量管理
⑺ 請問下搞企業管理的,驗收內控標准和驗收質量方法的性質是否一樣
不一樣,驗收內控標准時對驗收的內部控制要求,及所驗收的產品或工作要達到什麼樣的要求。
驗收質量方法,是如何進行驗收的操作方法。
⑻ 企業驗收內控標准,驗收方法(工具、方法)
http://hi..com/jx985
⑼ 企業內控標准為非法定標准,企業如何證明其為內控文件
你這個問題是屬於供應商質量管理的范疇,具體展開來說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供應商入庫:為了采購特定的原材料或商品,通常需要尋找合適的供應商,這時候會要求提供基本的資質和證明文件,但是這時候的材料都還沒到具體的產品標准層面;
2、供應商審查:這時候也叫審廠,開始接觸技術面和標准面的東西了,比如現場看你生產這個產品的現場環境,流程,你生產規程中遵循的標准,你測試記錄審核流程等等,基本上能過這一關的都是靠譜的供應商了;
3、供應商來料抽檢:這是對上一部的進一步把關,對具體的來料和商品,通過隨機抽樣或其他抽樣辦法進行檢測 確保供應的原料或產品合格。
以上三步是對供應商質量管控的大流程,你說的非法定標准其實說的就是企標,就是企業自己指定的標准,如果這個標准經過公司內部嚴格的流程審批並執行,那這個企標也稱之為內控標准,在具體的采購環節,你要求供應商滿足什麼標準是你們雙方協商確認並寫入合同的,即不管是法定國標還是採用企業內控標准,質量管控過程都需要遵循上述三條原則!
當然,到了實際執行的松緊度要看你們公司的品質戰略了,因為任何質量的加嚴都需要增加成本,一方面你們可以要求供應商提供他們內部的標准和測試記錄測試報告等證明他們的產品滿足你們自己定企標,另一方面你們在抽樣檢測環節仍然可以去排查他們產品是不是符合內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