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貧困戶致富故事

貧困戶致富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3 09:59:59

⑴ 最悲慘的窮人故事

你,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你的母親平凡而偉大,你的父親貧窮卻堅強。你不是出生在醫院的產房,而是出生在家裡的小床上。高昂的生產費用讓你母親選擇了用自己的生命來賭你的生命,結果你贏了,你母親輸了。
你父親一邊是喪妻之痛,一邊是弄璋之喜,抱著你熱淚橫流。你,是一個很聰明的男孩子,從小你就在父親的關懷下成長著。雖然你讀的是鄉村小學,可是你天資過人,勤奮刻苦,成績優秀。你一直都是全校第一名,一直到初三畢業。父親、老師都教育你「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你深信不疑。
你選擇了讀高中,父親為你去賣血,把你送進了城裡的中學。在你讀高三的那年,父親卻積勞成疾去世了。從此你無依無靠,只好放棄了學業。你相信自己能通過自學改變命運。
於是你每天吃著最簡單的飯菜,做著最卑賤的工作,活下去是你唯一的想法,出人頭地已成空中樓閣。你甘心嗎?
無錢無權的你受盡世人冷眼。當你氣喘吁吁地追趕一輛已經擠滿人的破公交車時,只因為可以節省五毛錢,你坐不起一塊錢的公交車。你慢慢成熟,慢慢長大,終於依靠自己的雙手積累了一年的生活費,你毅然地走進了復習學校,選擇了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道路。
高考成績出來了,你超過重點大學分數控制線50分,可是你不知道世間一切都有竅門,招生也不例外,在一比一點二的拋檔空間里你成為不幸的零點二,被重點大學拒之門外,去了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在大學里,你拚命打工養活自己,拚命學習充實自己,是系裡最優秀的人才。可是你沒有當官的父親,沒有萬貫的家財,同學們怪異的眼神里分明在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早知將來無望,何必現在如此。可是你卻沒有放棄追求。
多少次,你無助的眼神換回沉默,他們用沉默告訴你,忍受吧,忍受吧,人生苦短,一眨眼就是百年身了。你用沉默告訴他們,你一直在忍受著,可是你只想要一個翻身的機會。
大學畢業的你,去了一家私營企業,其實就是打工仔。那些實權部門,政府機關,已經坐滿了某某領導的親屬,某某老闆的二奶,毫無背景的你知趣地放棄了政途。
你每天累的死去活來,老闆是個初中畢業生,因為有個當某某長的舅舅,他可以對你呼來喝去,你甘心嗎?有錢就有一切,你一窮二白只能逆來順受。
你愛上了公司里的一個普通職工。她也喜歡你,於是你們結婚了。你只想有個老婆,一個在來自農村在城市最底層掙扎的窮人是沒有資格挑三揀四的,你很滿意自己的幸運。可是七個月後她生下了你的孩子,你認為那是你的嗎?
你又離婚了,三十齣頭的你家不成業不立鬍子拉碴。
你墮落了,你開始喝酒抽煙,開始夜不歸宿,游盪在燈紅酒綠的街頭。你被公司開除了,老闆狠狠地說著,天生的窮命,滾。
你身上還有最後三百塊錢,你失落地走過一家按摩店,並不漂亮的小姐叫住了你,你鬼使神差地走了進去。
寬衣解帶,一切水到渠成,順其自然。你神情木然,小姐笑語盈盈。突然警察破門而入,很熟練地遞給你一張五千塊的罰單。你開始喘氣,開始哆嗦,你頭皮發麻,全身發冷,突然你推倒警察奪路而逃。
風從你耳邊呼呼掠過,後面是警察憤怒的叫聲,不要跑,再跑我開槍了。
你絕望了,你想到了難產而死的母親,想到了累死的父親,想到了誤你前程的招生辦官員,想到了那些坐在機關里人模狗樣的紈絝子弟,想到了那些發了黑心財的小流氓們,你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你更恨世界不給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你要求的實在太少,可是你得到的卻更少。
那一剎那,你撿起路邊一塊磚頭回過頭向著警察撲過去,大吼一聲,我操你們全家,開槍吧。
啪,槍響了,你終於離開了這個你又愛又恨的世界,你終於又和你的父母團聚了。這個世界,或許真沒有窮人的活路,你何嘗不是得到一種解脫,安息吧。
(本故事是和朋友聊天時談起的關於男人最悲慘的命運,這是我所能想到的,稍後會奉上我所能想到的女人最悲慘的命運)

⑵ 脫貧攻堅扶貧故事原創10篇

第1篇:

提起脫貧攻堅,最讓我難忘的便是那段到村扶貧的時光。從吉林伊通鎮關家村包村幹部到關家村的「小林書記」,到貧困戶王中生的幫扶責任人,再到鎮青年志願者愛心服務隊的志願者。

真心求教,立志於「學」,收獲扶貧「業務熟」。作為一名年輕的90後包村幹部,我認真向單位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鎮扶貧辦工作人員、關家村村屯幹部請教,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

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打開工作局面。

組織召開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會,下發扶貧政策手冊,並根據關家村每戶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對照扶貧政策,充分利用各項扶貧政策,有重點及針對性地宣傳醫療、金融、教育等政策,讓貧困戶能真正享受到扶貧政策,確保扶貧政策戶戶知情、人人知曉。

不懼困苦,立志於「勤」,收獲百姓「暖心笑」。作為一個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剛擔任關家村黨支部書記的時候,我對農村工作、全村貧困戶基本情況除了材料上的文字,幾乎一無所知。

經過一段時間的到村鍛煉,我對全村26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大事小情,做到張嘴就來,情況全掌握、困難全清楚、貧困戶全熟識,貧困戶們對胖乎乎的「小林書記」也印象深刻,都知道有個經常來家裡噓寒問暖,積極解決問題的「小林書記」。

在農忙的時候,凌晨五點就到村上帶領村屯幹部走訪貧困戶,核查核准貧困戶相關信息。知道貧困戶徐國春的大米見底了,便自掏腰包給徐國春家買了自家吃的大米,一直因為腦出血後遺症行動不便經常喜怒無常的徐國春見到「小林書記」總是笑嘻嘻的。

知道徐國春的妻子照顧徐國春在收苞米時精力不夠,便協調村幹部幫助借用收苞米的機器;知道貧困戶徐銘浩在讀書,便積極幫助研究教育幫扶相關政策;知道貧困戶吳亞山的妻子因為拉苞米途中摔下來住院,便去看望並自掏腰包送上慰問金……

雖然走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我能做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我願意懷揣著年輕人的「脫貧夢」,帶著對困難群眾真摯的關懷以及對脫貧攻堅志願服務工作由衷的熱愛,用真心收獲真情,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

第2篇:

生活中處處需要愛,愛,無處不在。它也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樹的一片新綠;是生病時的一聲問候;是夜空中一顆顆閃耀點綴的星星……教育扶貧便是這愛的種子。

我是小法儀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根據教育局、湯峪鎮教委、學校的統一安排,我跟學校的二十多名教師一樣都被安排了入戶幫扶。吳詩曼便是我幫扶的一名學生。

年初,我與同學校的眾多同事一樣,拿著扶貧宣傳資料,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在第一次去吳詩曼家之前,我心裡多少有些忐忑。

因為在學校時我就從吳詩曼口中了解了一些她家的情況:其爺爺是位聾啞人,奶奶從小便患有小兒麻痹,父親也患有小兒麻痹症,並且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鑒於這樣的家庭情況,我這次上門扶貧會不會吃個閉門羹呢?

步行20多分鍾後,我們終於通過打聽來到她家,果不其然,她家大門緊鎖,於是我通過打聽在村子裡玩耍的孩子群中找到了正在嬉戲的吳詩曼。

我通過詢問得知,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也見不上幾次面,爺爺奶奶這幾天在果園干農活還沒有回來,在無人監管的處境下,她自己也就沒有自覺得去完成家庭作業,而是在和同學在玩耍嬉戲。

正在我了解情況的時候,她爺爺奶奶幹完活回來了,急忙招呼我和一行的同事去家裡坐坐。就這樣,吳詩曼才回到了家裡,在向家長了解了家庭實際情況宣傳完教育扶貧政策後,看到她還沒有完成家庭作業的想法。

我就主動詢問她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她才告訴我她在學校做了一點,還有很多沒有完成,有些題她還不會做,我就開始給她講解當天的作業,講解中我發現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乘法口訣還沒有記熟!我就主動幫她分析乘法口訣表的規律,幫她記憶,並告訴她要抽時間盡快背熟……

通過入戶走訪,我近距離得深入了解到了吳詩曼的家庭情況和學習困難,在接下來的時間了,我一有時間就找吳詩曼談心,了解她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利用課間及閑余時間幫她復習數學學習中的知識,同時在班裡也指定了兩名學優生對她進行學業、學習習慣上的幫扶。

第3篇:

大學好友現今是一名忙碌而又充滿激情的扶貧駐村幹部,平時和她的通話多在五分鍾內結束,昨晚她卻破天荒找我煲了一個小時的「電話粥」,聊天內容無不表達著她對脫貧攻堅的信心以及決心,也「泄露」了部分扶貧幹部「走」「罵」「觀」「花」的工作方式。扶貧幹部的「走」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扶貧幹部有三條路要「走」,一是走最偏遠、艱難的路,跋山涉水、風雨兼程,走向最需要幫助的群眾家中,了解群眾最真實的情況;二是走最真誠的路,通過走訪、談心、拉家常的方式,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聽民意、解民憂、聚民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真正做到走實走心;三是帶領群眾走致富路,俯下身子、挑起擔子,了解當地實情,發掘當地資源特色,爭當產業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帶頭羊」。

扶貧幹部的「走」,帶著「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勇氣和「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他們腳踏實地,一條路走到底,走向基層、走向一線、走向群眾心裡。

扶貧幹部的「罵」是「忠言逆耳利於行」。2019年10月,一條題為「雲南一扶貧工作者『罵』貧困戶」的視頻,引起網友紛紛點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為何視頻中扶貧幹部指責貧困戶並未被罵,反倒好評如潮?細品不難發現,「愛之深而責之切」,扶貧幹部的「罵」更多的是其一顆以群眾為出發點的赤誠之心。

在這攻城拔寨關鍵時期,扶貧幹部要在「罵」中將「授之以漁」的奧秘「破譯」,將懶漢和「裝睡」的貧困戶「罵醒」。要敢「罵」,並通過「罵」的「激將法」,引導貧困戶講道理、轉變思維,真正振作起來,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用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扶貧幹部的「觀」是「一枝一葉總關情」。觀世間百態,品人生百味。扶貧幹部更是要在實踐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認清形勢,細查民情,做到不被浮雲遮眼,亦不錯過任何細枝末節,始終堅持群眾事無小事。

要聚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痛點、難點、熱點、堵點,找准精準施策著力點,抓實責任,堅持目標,以解決突出制約脫貧攻堅問題為突破口,列出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針對問題精準發力,強化責任體系支撐,聚焦政策效應,逐一突破,全力補齊短板。

扶貧幹部的「花」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這就要求扶貧幹部們多花時間、多花心思、多花精力、多下功夫。

要樹立起愚公移山之志,把脫貧攻堅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攻堅任務緊緊抓在手上,不畏困難,躬身實干,久久為功。始終保持真抓實干、務實擔當,走上田埂、踏入泥地、心繫群眾、不務虛功。

除了「走」「罵」「觀」「花」,扶貧幹部們也在勤找路子、想法子,「解鎖」更多方式,不斷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磅礴力量!

第4篇:

4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考察調研。這里安置了全鎮11個村的1346戶高山危住戶、地災戶和貧困戶,共4173人。在同搬遷戶拉家常時,他指出,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樂業。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貧搬遷就成了改善群眾生活的重大機遇。但易地扶貧搬遷不能止步於「移得出」,還要答好「穩得住、住得下去」這道「加試題」。而穩得住、住得下去就要靠穩定就業,就需要廣大黨員幹部真抓實干、多向發力,實實在在做好易地搬遷的後續就業工作。

發揮組織作用,夯實就業保障。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易地搬遷一定要按照「搬遷到哪裡,支部就建到哪裡;移民在哪裡,黨的組織就覆蓋在哪裡」的模式,建強基層黨組織,著力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夯實就業保障。

基層黨組織要加強摸底,建立台賬,對搬遷點勞動力情況進行全面摸排,對失業情況、崗位需求、技能培訓需求等詳細情況逐一登記造冊,做到「底數清」。

要加強協調,精準對接,深入周邊企業了解用工需求、崗位條件、工作環境等信息,通過就業形勢分析研判、台賬數據對接比對等方式,「一人一策」幫助勞動力精準就業;要主動開發崗位,通過設置綜治勞動保障崗、公益專崗等崗位,解決一批就業問題。

強化技能培訓,築牢就業基礎。勞動技能和就業能力是穩定就業的基礎,況且當前我國產業價值鏈正處於向上游轉移階段,對勞動者技能要求不斷提升,因此,強化技能培訓必須得到高度重視。

要站在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的高度,整合培訓資源,多部門、分時段、多輪次對搬遷點勞動力開展全覆蓋就業技能輪訓。

要突出因材施教,探索分層次就業培訓,針對不同層次的勞動力,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針對性培訓,提升培訓效果;要探索建立補貼制度,對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人員發放一定生活、課時、技能鑒定補貼,免去其培訓期間的生活之憂。

大力發展產業,拓寬就業渠道。產業興,則百姓富。解決就業問題,根本上還是要靠大力發展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收。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生命線,著力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推進扶貧項目開工建設,吸納周邊貧困勞動力就業,收獲長期穩定的收益。

要加強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建設,緩解搬遷點勞動力就業問題,並出台相關金融政策,支持貧困勞動力入股,享受分紅;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搬遷點優秀農民工返鄉,帶領群眾創業增收。

要通過建設用工、收購農戶原材料等多種有力措施,持續擴大產業扶貧項目的帶貧效應;要大力發展電商產業,通過電商平台解決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

就業穩,則收入穩;收入穩,則生活安。我們一定要緊盯「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的目標,在做好就業工作方面花力氣、下功夫,切實答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加試題」。

第5篇:

「叮咚叮咚」,微信群里下達了飲水安全排查工作任務,我自己下載列印好摸排表後就去搞排查了。我從村北往村南走,「轉角遇到愛」,老徐竟然從村南往村北摸排飲水安全任務,排查任務出乎意料地快速完成。

工作上的搭檔,就像是「談男女朋友」,要雙方主動才有結果。脫貧攻堅兩人都願意主動擔當作為,遇事積極敢為,不逃避、不退縮,把責任扛肩頭,把任務抓手中,把困難群眾放心頭,那麼一定能做一個合格的扶貧幹部。

2019年底,我們負責幫扶的獨居建卡戶賣半邊豬肉賺了2000元,聽到消息的我和老徐開心得像個孩子。「我已經70歲了,老伴又有眼疾,感謝黨和政府關心,給我們辦了低保,要不然生活都成問題了。」

建卡戶的感激讓我感受到只要自己用心用情幫扶建卡戶取得成效,他們就願意和你敞開心扉主動交流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且有了建卡戶主動分享的「Buff加成效果」,會讓扶貧幹部心情變愉快、工作更努力,對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更足。

第6篇:

「你好,我是你家新的幫扶幹部,現在我們在調查建卡戶的扶貧小額信貸資金使用情況,請問你家小額信貸資金是怎麼使用的?」「你是騙子吧……」

由於8月份才參加工作,我與這戶外出務工的建卡戶並未在實際生活中見過面,是第一次通過電話聯系,故而造成誤會。此事嚴重打擊了我的工作積極性,當時心中甚至想過「真是好心被當成驢肝肺,吃力不討好啊」,甚至一度想放棄駐村扶貧工作。

老徐安慰我道:「她利用小額信貸資金在隔壁縣跟朋友合夥養山羊,估計你這突然來的陌生電話讓她以為你惦記她家山羊。我現在就給她撥個電話,讓她知道你是誰,以便開展工作。」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有兩戶建卡戶住在縣城,老徐駕駛技術不好,就需要我這個「司機」專職接送,我與老徐常常在行車途中探討哪一戶建卡戶最困難、最符合具體幫扶政策,該怎樣著手才能幫到他。

有一家建卡戶養有10桶蜜蜂,但是因為他腿有殘疾,所以經常便是我和老徐二人提前與建卡戶聯系後約定時間驅車前往養蜂地了解情況。

扶貧工作不光是有任務才聯系建卡戶,才與村幹部合作,更要與搭檔的村幹部思維「同頻」想到一塊,情感「共振」相互理解,唯有如此扶貧新手方能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第7篇:

第一次參加村裡會議,難免緊張。「會不會讓我來一個自我介紹啊,沒准備怎麼辦?」坐在圓形會議桌前的我握緊了手中的筆。村幹部老徐彷彿看出了我的緊張,拍拍我的肩膀,遞了一杯涼茶給我並說道,「夏天喝口茶容易涼快些。」

散會後,我與參會的村幹部們挨個打了招呼,說得最多的還是「你好」。我和老徐分在了同一個組,就此成為駐村工作的搭檔。大學剛畢業就參加工作、尚未褪去稚氣的我工作本領很不足。

記得第一次與老徐走訪建卡貧困戶時,我帶著筆記本與老徐在建卡戶家中了解情況,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我,此時發現我竟然無法與建卡戶自然地搭話,只能聽老徐與建卡戶交談,自己做一個「旁聽生」。

那時起,我便明白要向老徐學習請教如何與建卡戶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老徐常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扶貧幹部、駐村工作要有所成效的前提就是要先獲取建卡戶的信任,就是要放下大學生的架子,常往村裡走,多與建卡戶交流,增進感情。

在符合政策條件的情況下,用心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不「空口放炮」「亂表態」,踏實做事才能建立信任關系。

第8篇:

從2018年11月到現在,與貧困戶建立幫扶關系近一年半了,在這短短的18個月中,從懵懵懂懂、不諳世事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成長為現在面對農村工作和幫扶工作駕輕就熟的基層幹部。

這份心態的成長,這份生活的歷練,這份歲月的積淀,仔細想來,或許正是那扶貧路上的「一張獎狀」「兩顆雞蛋」「三聲謝謝」所賦予。

一張獎狀,是與小濤攜手努力的現實見證。小濤是一名孤兒,寄居在其伯父家裡,生活上有困難,學習成績也不甚理想。

與小濤建立幫扶關系的第一刻起,我就仔細了解其生活情況、學業情況和心理情況,到家和學校逐一進行走訪,盡量掌握最准確的第一手資料。

最初和小濤溝通時,他極其靦腆和內向,幾乎不怎麼說話,想要和他交心談心也無從下手,還想要幫他重塑自信,這又是何其艱難!

面對小濤的排斥和抗拒,我只得慢慢靠近,利用放學時間和周末,我盡可能抽時間到他家和他聊聊天,談談學校的事,聊聊所憧憬的未來,終於在為期兩個多月的溝通中,他慢慢接納了我,也開始親切地喊我一聲「哥哥」。

幫扶的這一年多,經過我和小濤每個周末的互學互助,小濤的成績漸漸有了起色,上學期期末也得到了上小學以來的第一張「優秀學生」獎狀。看到這張獎狀,小濤笑了,我卻哭了,原來奮進的小濤是這樣可愛,原來我真的能夠幫助他人,幫助他人的感覺真好。

兩顆雞蛋,是胡奶奶對我工作的認可和生活的關懷。在所聯系的四戶貧困戶中,胡奶奶是獨居老人,還是視力一級殘疾,基本屬於盲人,生活上存在很多不便。

面對胡奶奶的生活情況,幫扶措施的制定,肯定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收入達標就可以,而要更多關心她的生活質量和精神生活。面對生活上的不便,我幾乎隔兩天就要入戶一次,幫她提提水、掃掃地、清理下環境衛生,讓她有一個干凈的生活環境。

在勞作之餘,我會和她嘮嘮嗑,聊聊她生活上的一些事,聽聽她年輕時候的故事,讓她的聲音有人聽,讓她的故事有人記,因為老人的故事就是成長的歲月。

與此同時,胡奶奶經常煮好兩顆白水雞蛋,在我准備離去的時候,直直塞在我的口袋裡,連忙說,「村裡條件不好,你是年輕小夥子,吃點雞蛋補哈」。

摸著這熱乎的雞蛋,心中感慨萬分,這兩顆熱乎的雞蛋是群眾對我扶貧工作的認可,這兩顆熱乎的雞蛋是群眾對我生活的關心,這兩顆熱乎的雞蛋溫暖了我的扶貧生活。

第9篇:

三聲謝謝,是基層工作落地落實的真實回應。在這一年半的扶貧生活中,「謝謝」這個詞語,幾乎每一天都出現在我的生活里,不過這幾聲「謝謝」卻成了我基層工作落地落實的真實回應。

一聲謝謝,貧困戶對我說,「小何,謝謝你,沒有你,我們的生活都不知道怎麼辦了。」這聲謝謝,是我給聯系貧困戶申請低保、辦理大病救助、申報老齡津貼的現實寫照,是為貧困戶解決生活困難的現實回應。

一聲謝謝,群眾對我說,「小何書記,你來了,我們村的風氣都好多了,謝謝你的付出,不過你還要繼續待下去哈。」這聲謝謝,是我清理村裡低保亂象、組建治安巡邏隊伍的現實寫照,是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現實回應。

一聲謝謝,是村幹部對我說,「小何書記,不錯,看來大學生也是能適應農村生活的嘛!謝謝你來幫助我們提升了思想認識。」

這聲謝謝,是我協助村幹部處理村上遺留問題、組建學習班的現實寫照,是我融入農村、走入群眾的現實回應。這三聲謝謝,也成為了我這一年半基層工作和扶貧工作落地落實的真實回應。

「一張獎狀」很小,「小」到我為群眾的幸福感到幸福;「兩顆雞蛋」很少,「少」到讓我不能忘卻為民服務的初心;「三聲謝謝」很輕,「輕」到我能夠聽到群眾的心聲。

扶貧工作只是基層工作極小的一個部分,不過它卻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接下來的生活里和工作中,我會繼續落實扶貧措施,做實扶貧工作,夯實扶貧成效,竭力幫助貧困戶們脫貧奔康,共享美好生活,力爭在以後的扶貧路上收獲更多的「一二三」,乃至那無數的「四五六」。

第10篇:

從橫沖直撞的23歲走來,到如今篤志成長的25歲,3年的脫貧歷練,3年的基層實踐,從少不經事的畢業大學生到脫貧攻堅的小幹部,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賽道上,我和所有一線扶貧幹部都奔跑著、沖刺著、收獲著,用拼搏的汗水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三朵花。

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了一朵名叫實踐的花。接觸扶貧從全面摸排開始,當時還是扶貧小白的我跟著同事入戶走訪,卡著一厚沓農戶摸底信息表和民政部門導出的收入數據敲響農戶的大門,學著同事的樣子一項一項詢問,一條一條核實,一戶一戶記錄。

14天的時間里,我和單位其他同事一同完成了領導布置的6個行政村的摸排任務,匯總到最後一個數字的時候覺得自己無比驕傲,這些數據都是我們一步一步走出來、算出來的啊!

後來慢慢接觸扶貧調研,經常跑到村裡和村裡的百姓交流,問問他們對於扶貧政策的滿意度,聽聽他們對於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思路,自己去地里看看經濟作物的長勢如何……

脫貧攻堅的工作經歷教會了我,實踐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唯一途徑,生木造屋是不可行的,坐在辦公室里想當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基層的問題還要從基層群眾身上入手,最真實的數據也要從基層群眾上獲得,第一朵實踐的小花在我心裡生根發芽。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我們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一朵希望的花。苗志剛是張全營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雙腿殘疾靠輪椅行動,還記得初次去他家的時候那間雜亂的屋子、有些遲緩的眼神和略帶些自暴自棄的樣子。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失去雙腿不能自由行動的他對未來的生活並不抱有太多的希望,眼看年幼的兩個兒子還等著他撫養長大,我和村裡的第一書記商量著給他一筆啟動資金,讓他和家人選擇傳統豆腐加工項目合作經營,全家人「報團取暖」開起了小作坊。

苗志剛負責日常財務管理,父親和兄弟負責生產和跑外銷售,母親和妻子協助製作豆腐,一家人的日子變得越來越「紅火」,苗志剛的臉上也開始出現了笑容。2年下來,他用豆腐作坊盈利的資金購買了10隻羊和6頭肉牛,建起了標準的養殖基地。

他還想利用殘聯的殘疾保障資金和小額金融貸款的政策,承包附近100畝土地種植苜蓿等草料作物,將豆腐坊生產剩餘的豆渣、漿水以及紫花苜蓿作為牛羊的增肥飼料,形成互利發展的種養產業鏈。

讓貧困戶從自暴自棄到心存希望,這大概是扶貧幹部最大的成就,第二朵希望的小花在每個人的心底破土抽芽。

⑶ 扶貧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扶貧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沈為明,男,漢族,1964年9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阿榮旗農牧局工作。該同志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扶貧工作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扶貧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勤學思考、精準識別,不斷提升扶貧工作能力。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沈為明同志積極學習上級扶貧相關政策、參加扶貧培訓,強化幫扶意識、拓寬幫扶思路、落實幫扶項目。為了准確把握他所包扶堆糧山村曹守禮、盧國喜等4戶貧困戶基本情況,多次上門走訪。

有針對性地做好扶貧施策工作。他經常輕車簡出,深入村裡調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村「兩委」和黨員群眾代表意見。同時結合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和該村的實際情況,幫助村裡制定了年工作規劃,明確工作目標,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幫扶措施。

使幫扶工作扎實有序開展,有效的增加了貧困戶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體經濟。並且他同扶貧工作隊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幫助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實事做好事,得到群眾的好評。

不計得失、默默奉獻,甘當後勤「服務人」。沈為明同志利用堆糧山村自然優勢,結合專業知識協助農牧局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購買40隻雞雛。

他親自組織養殖戶集中到村主任家為其講解如何科學飼養雞雛、怎樣預防疾病、選配飼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能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550元錢購買中草葯種子讓貧困戶種植。

記得2016年6月22日早上8點正在下鄉去堆糧山村途中沈為明突患心梗住進醫院治療,住院一周後他就要求出院,因為心裡惦記自己幫扶的貧困戶還有工作沒完成;還積極參與全旗貧困戶編寫《科學養殖手冊》;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著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熱衷於扶貧工作事業的堅忍不拔精神。

找准路子,依託優勢,發展扶貧產業。沈為明同志帶領村幹部,駐村引領隊和鄉幹部,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願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養殖業為主的脫貧致富的路子。

一是2018年底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致富能人」來村裡流轉土地,發展中草葯種植,使堆糧山村群眾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通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

二是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做文章,積極參與旗里扶貧產業(發展肉牛養殖),沈為明同志在2018年8月前往澳大利亞為我旗挑選安格斯肉牛。

求真務實,急群眾之急,為群眾辦實事。2016年初沈為明同志剛到堆糧山村時,看到村裡從村部通往四組的路缺一座橋,他暗暗記在心頭。與局領導匯報後,經多方協調為該村新建一座12米鋼筋水泥橋,目前已建成達標驗收投入使用,切實解決了群眾出門難的問題。

針對該村五保戶、低保戶居住條件差的問題,他與村兩委一同與旗民政局溝通協調後將李春英老人送到公費養老院。目前,沈為明同志正與村「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旗扶貧引領隊和鄉幹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

今明兩年,將重點實施兩個項目,發展中草葯種植業和養殖業,幫助貧困戶搬離「窮根」。他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就是這樣一個想群眾之所想。

急群眾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和服務群眾的真感情,用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幫助困難群眾,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懷。

情系農村,情系農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是沈為明同志奮斗目標和永遠追求。他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獻愛於農村,服務於農民。在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的進程中,時刻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真正本色。

⑷ 寫一篇關於貧困家庭,《我的成長故事》1500字

我們都已進入14歲,開始退去兒童時的稚氣,迎來一生最美好的時光—青春歲月。這意味著我們要學習、成熟、承擔。青春當自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眼界需開闊,目標要高遠。14歲的我們如同一艘新下水的輪船,緩緩離開風平浪靜的港灣,駛向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港灣的燈依然為我們亮著,就像父母老師充滿關愛期待的眼睛。前方還有燈塔,為我們指引方向,提醒我們要避開危險的暗礁。未來的航程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要時刻准備著迎接狂風暴雨。只有經過大風大浪的考驗,我們才能走得更遠。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勇往直前,充滿信心地駛向下一個港灣。有一種力量推動我們前進,有一個聲音呼喚我們努力,有一種信念激勵我們堅持,這就是夢想,這就是目標。青春應逐夢。夢想就是遠方的港灣。初二的我們站在人生的路口,面臨著新的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之路不止一條。沒有夢想,就會不知該如何取捨;沒有目標,就可能偏離方向。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聽好每一堂課,多讀幾本好書,我們的目標將會越來越清晰。追逐夢想就不可能坐享其成,需要自己全力拚搏,付出汗水。有的人漫無目的地四處轉悠,有人的還沒有起航已被海浪嚇倒。我們要用青春的力量,一往無前地沖過海浪、避開礁石、穿越風暴,得到寶貴的人生體驗,收獲成功。青春要承擔。我們將開始承擔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我們已經有了自主行為的能力,必須承擔起自我管理的義務。學習是我們的本份,我們有學習的權力,也有學習的義務。從現在起,我們應該主動學習,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學習。我們還要意識到,自己已不再是一切靠父母照顧的小孩,而是要為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一名成員。在社會上,我們更要遵法律、守規則、懂禮貌、盡義務,開始培養公民意識。青春是體驗。我們要和同學們一起成長,共同度過這難忘的青春歲月。我們要珍惜這一機緣,認真走好每一步,樂於分享,懂得感恩。我們要聽從老師的教誨,接受家長的指導,讓人生經驗通過我們代代傳揚。我們要團結同學,愛護集體,讓友誼溫暖我們的心田。只要我們自強不息、願意承擔、樂於奉獻,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絢麗的青春,無悔的青春!

⑸ 給我幾個貧困家庭生活下來的例子

困難總是有的,樂觀些吧!未來屬於愛生活懂生活的人

⑹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開播,近兩年脫貧取得了多少成果

脫貧攻堅是我國近兩年的主要活動,在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之後,“鏡頭中的脫貧故事”也正式開播了。“鏡頭中的脫貧故事”中講述的故事都是實際發生在貧困地區脫貧的故事,從這些故事當中我們也能看得出這些年脫貧攻堅帶來的巨大改變。近兩年的脫貧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很多貧困地區的人民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很多貧困縣區鄉鎮都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進一步得到了改善。接下來,我就一起聊一聊近兩年脫貧取得的成果。

三、近兩年脫貧讓生活環境得到了巨大改變

脫貧攻堅不僅僅是改善人民的收入狀況,脫貧工程也走進了人民的生活。很多破舊的房屋,很多無法通車的道路都被國家整修了起來,不僅讓人們賺到錢,也讓大家生活在了一個舒適的環境里。

你怎麼看,給我留言吧。

⑺ 關於中國古代貧困家庭自強不息的故事

鑿壁偷光。西漢 匡衡鑿穿牆壁引 鄰舍之 燭光讀書,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匡衡,西漢經學家。家貧,他的鄰居比較富裕,為了學習, 匡衡便將牆壁掏個洞,引 來鄰居家的燈光讀書。

囊 ( náng )螢映雪:原是車胤(chēyìn) 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反光勤奮苦學的 故 事。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懸梁刺股
東漢孫敬讀書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 想 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綁在房樑上另一頭繩子牽住頭發,。當 他讀 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蘇秦,政治家。在年輕時,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 想 了 一 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 樣,猛 然 間感到疼 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後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⑻ 有關於特困戶的故事誰知道

4月12日,一位白血病兒童患者的母親在京城求醫陷入絕境之際,慕名來到新華社,遞給記者一封沾滿淚水的求救信,這封信的題目是四個字:救救孩子!

「孩子剛會叫媽媽,竟查出得了白血病……」這位名叫曹妮娜的母親緊緊抱住只有三歲半的兒子,眼裡除了淚水和痛楚,就只剩下茫然。

曹妮娜是吉林省靖宇縣第一參場的特困職工,其父母也雙雙下崗,生活十分困難。為了救活孩子,全家人賣了房子,借遍了親戚的錢,住進了北京東四醫院。因付不起治療費,一度只能在京城街頭行乞……

「父母怎能忍心不救自己的孩子?」

這個不幸的孩子名叫劉同和,前年底,才剛剛26個月的小同和,被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確診為急性淋巴白血病,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把一個特困家庭嚇呆了,她們不敢相信天真活潑的孩子將面臨死神的威脅。抱著一絲僥幸,家人帶著孩子到天津一家大醫院重新做了骨穿檢查,結果仍然是白血病。想到家徒四壁,無錢救治,全家人抱著孩子失聲大哭。

「可天下哪有父母忍心不救自己的孩子?」,曹妮娜扶住疼痛的心口說,「家裡人下決心,就是大人賣血,也要救活可憐的孩子!」因為天津治療費用高,一家人只能回吉林老家治療。

作為特困職工家庭,曹妮娜的父母十年前就下崗,全家的生活來源就是父親和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每月千元左右。這樣的收入維持基本的生活還可以,給孩子治病就談不上了,怎麼辦?

先是小同和的姥爺默默地把家裡取暖的木柴賣了,換回600元;接著全家又借了親戚朋友5800元;最終連居住的房子也賣了。2004年12月4日,小同和總算住進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化療,從此開始了艱難的求醫之路。

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小同和的病有了好轉,但曹妮娜一家也花掉了20多萬元醫療費,再也找不到可以借錢的地方。這其間,盡管曹妮娜及父母所在的吉林省靖宇縣第一參場和縣工會組織捐助了2萬多元,但仍是杯水車薪,為治病,全家已背上沉重的債務。

2006年春節,家家戶戶鞭炮齊鳴,喜氣洋洋,但曹妮娜一家卻冷冷清清,凄楚不堪。「家裡已揭不開鍋,連過年的糧食、麵粉和花生油都是縣民政局救濟的,眼看著治療過程難以為繼,全家人再一次抱著孩子大哭一場……」說到這里,曹妮娜的母親幾乎暈倒。

為籌錢治病,流落京城街頭行乞

今年春節過後,因為缺錢,小同和在治療過程中一度耽擱療程,導致病情惡化。在走投無路之際,曹妮娜一家偶然從中國紅十字會網站上看到一則消息,稱紅十字會定點醫院北京東四醫院(北京中西醫結合血液病醫院),承諾為10名白血病患兒免費治療,這讓全家人喜出望外。

3月26日,一家人立刻來到北京東四醫院,但事情並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院方領導表示,選擇10名困難患兒免費治療的事尚未列入日程,目前做的只是中國紅十字會給11名住院的白血病患兒每人補助1萬元。

「我們來時只籌得了4500元,其中吃『低保』的姥姥給了300元,大姨賣了戒指湊了800元,這些錢本打算當作來京看病的生活費,沒辦法,最後只好按醫院要求拿出4000元交了住院費。」曹妮娜的父親曹樹銀說。

但小同和住院幾天後,4000元押金就用光了。為保證治療不中斷,曹妮娜的丈夫劉志敏和年邁的父母曹樹銀、房立雲三人商量,默默寫了一塊牌子就出了病房。他們來到北京華普超市附近的天橋上跪地行乞,牌子上寫著:「只要孩子能治病,我們可以捐獻角膜、肝、腎,能捐什麼捐什麼」。

北京東城區朝外城管大隊的執法人員發現後,本欲以非法行乞處理,但他們的遭遇和淚水打動了城管人員。在城管大隊的協調下,小同和的遭遇得到了北京一些好心人的資助,先後收到社會捐款4萬余元。「這些錢給我可憐的孩子帶來了第二次生命」,曹妮娜說,「它使孩子得以在東四醫院繼續維持化療」。

但據北京東四醫院院長韓永科、住院部主任牛小培介紹,小同和的病情十分嚴重,因多次化療,病情復雜,血小板過低,完全緩解的可能已很小。韓院長說,孩子在這里化療已花了2萬元,還有十來天的化療期。「實話實說,我們找來大醫院的專家會診,結果顯示這孩子基本沒救了,我們治不了!」

小同和的親人並不這樣認為。曹樹銀拿出一張北京軍區總醫院的診療單說,4月8日他們將孩子帶出東四醫院到北京軍區總醫院兒科檢查,大夫明確表示可以進行臍血移植手術,成功率較高,但費用高達30萬左右!這樣高昂的費用對於一個特困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誰來救救我可憐的孩子!」

3月13日,記者來到北京東四醫院301病房,曹妮娜正獃獃地抱著打點滴的孩子,孩子的姥姥眼圈紅紅地站在旁邊,臉上明顯有些浮腫。看見外面來人,老人淚水奪眶而出,竟哭出聲來。每天晚上,曹妮娜和兒子、母親擠在1號病床上睡,丈夫和父親就在醫院頂樓上「湊合」,他們每頓吃的就是從吉林老家帶來的煎餅。「一年多來四處求醫,我們全家沒吃過一像樣的飯」,曹妮娜低頭說。

現在,全家人的希望就是籌錢轉到北京軍區總醫院為孩子做臍血移植手術,可他們一家連2萬元的轉院入住費都付不起,更不知道昂貴的手術費向哪裡籌!

「每當看到別人的孩子嬉笑玩鬧,而我的孩子只能每天躺在病床上掛點滴,我的心就一陣陣刺痛。看著他那蒼白的小臉一天天瘦下去,我真想替兒子生病」,曹妮娜在求救信中說,「同樣是未來的花朵,難道孩子只能在痛苦中度過童年嗎?想到孩子對我說的話——媽媽,媽媽,以後我給你洗碗——我的眼淚就往外竄。孩子呀,你的『以後』在哪裡呢?」

專家:兒童白血病患者呼喚社會救助機制

據北京兒童醫院血液中心的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兒童白血病的患病率為十萬分之五,全國每年新增的白血病患兒高達兩萬人。治療白血病兒童一般情況下需要十幾萬,如果發生嚴重感染,需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費用一般需要二三十萬。這個數字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數字,因此,能得到社會救助也成了很多患兒繼續治療的最大支持。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於2005年7月設立了中國首個白血病基金——「愛心小天使基金」。基金會項目合作部部長歐陽里對記者說,截止到今年4月2日,小天使基金共收到捐款428萬多元,救助了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31個患有白血病的兒童。

歐陽里說,幾乎每天,都會有患者家屬到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請求幫助,有的家屬把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當作政府機構,甚至哭著、鬧著一定要得到資助。實際上目前基金會的捐款來源都是社會大面積的個體捐助,幾十元的居多,而企業的捐助極其有限,到現在還只有一家醫葯企業捐助100萬元。對那麼多可愛孩子的救助,需要更多人行動起來。

北京市政協委員降麗娟認為,社會中的貧弱者是一個相對固定的人群,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穩定、健全、有效的社會救助機制,光靠社會上人們的愛心捐助,要想解決每個患病孩子面臨的問題,是不可能的。這需要政府做更多的工作。

⑼ 求一篇自己寫的作文《我身邊的脫貧故事》1500字,初一的謝謝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在根據我縣教育局扶貧工作安排下,我們幼兒園成立了專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李園長還帶我們再次認真學習了教育扶貧文件精神,為了切實抓好扶貧幫困工作,我們各班級也先後開展我園建檔立卡幼兒家庭的摸底工作調查,摸清貧困幼兒家庭狀況和孩子的一些基本信息,做好貧困幼兒建檔工作,明確扶貧思路,力爭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各項工作。

開展工作前,首先我制定了一個《困難幼兒幫扶計劃》,我們班我負責兩戶檔立卡貧困孩子,這兩戶孩子一個叫xxx,另一個叫xxx,這兩個孩子都是今年新轉入我們班的,兩個孩子都有點內向,我還記得剛開學的時候,xxx是爺爺奶奶帶來報名的,因為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的原因吧!上了一層樓氣喘吁吁,奶奶牽著孫子,爺爺提著被子,看到此情景,我趕快接過了爺爺手中的被子請二老先坐下休息,而孩子則在旁邊低著頭躲在奶奶身後。後來通過走訪孩子家庭我才知道,這個孩子是一個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家裡只有年邁爺爺奶奶照看,父母常年不在家,知道這一情況我也會經常QQ聯系孩子遠方打工的父母,給孩子父母說一說孩子情況,或者抽空發一些孩子在幼兒園活動游戲視頻圖片。

記得第一次去xxx家是因為孩子生病了,請了一個周的假,我有點擔心孩子的病情,不知孩子怎麼樣了,老人能看的過來嗎?帶著這些擔心,於是就跟xx老師商量好,下午放學一起去孩子家看看情況。到了下午我們送完班裡的孩子,把班裡整理好了後,我們按照開學登記的家庭住址找到了孩子的住址,孩子家住在三星農貿市場5樓,站在孩子家門樓下,我看見的是一個黑漆漆的樓洞及又窄又陡的走廊樓梯,上了樓敲開了門,奶奶一看是我們連忙激動的招呼我們倆進門坐,

一進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套四五十平方的廉租房,家裡有點亂,放著破舊的傢具,奶奶忙著給我們泡水,我說:「奶奶你別忙了,我坐一會兒就走,孩子病了好多天了,我來看看孩子病好點沒,看看有沒有什麼我能幫到忙的」!奶奶說孫子好了自己又感冒了,家裡孩子他爺爺出門去給別人做活兒去了,所以一直沒人送孩子去上學,說到這里奶奶淚水沒忍住留了下來,為了讓奶奶不要再傷心,我把xxx叫了過來,坐在自己的腿上,望著孩子說:「奶奶生病不舒服,要聽奶奶的話,多照顧奶奶,看我給你帶什麼東西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