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系統內控監
⑴ 企業怎樣進行稅務風險防控
企業稅務風險的防範措施:
1、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為避免稅務風險,企業財務工作者須把握財務會計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盡量做到正確納稅,這一客觀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業應致力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風險意識的增強,在嚴格把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對現代化知識技術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強、便於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
2、加強信息管理建設。
企業應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與溝通制度,明確稅務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建立和完善稅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統,及時匯編企業適用的稅法並定期更新。企業可以利用計算機系統和網路技術建立內、外部的信息管理系統,確保企業內、外部信息通暢,將信息技術應用於稅務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3、優化外部環境。
一是強化納稅服務,營造和諧征納氛圍,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納稅服務意識,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 善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發生爭議的稅務行政復議制度。二是認真開展稅法宣傳,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稅收宣傳的目的是讓人們知法、懂法、守法,而只有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才能談到守法。三是做好行政協調工作,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領導、稅務主管、部門配合、司法保障、社會參與」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綜合治稅體系。
4、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
國家稅收具有財政收入職能和經濟調控職能,我國制定不同類型的且具有相當大彈性空間的稅收政策、而且由於全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不同,稅務執法機關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合法性還需要稅務行政執法部門的確認。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注重對稅務機關工作程序的了解,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加強聯系和溝通,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稅務機關取得一致,特別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處理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從而避免稅務風險。在進行稅務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範措施,為稅務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5、管理人員應提高稅務風險意識。
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於稅務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6、加強對政策的學習,准確把握稅收政策。
成功的稅務籌劃應充分考慮企業所處外部環境條件的變遷、未來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國家政策的變動、稅法與稅率的可能變動趨勢、國家規定非稅收因素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我國稅收政策變化較快,許多稅收優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區域性,這就要求企業在准確把握現行稅收政策精神的同時關注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經營效益的影響。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審時度勢,正確利用國家稅收政策,降低不必要的納稅成本。
希望可以幫到您。
⑵ 稅務系統強化黨內監督的實踐與思考
加強黨內監督是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的重要職責,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必然要求。加強黨內監督,應從監督意識、監督重點、監督機制、監督渠道、監督平台五個方面著力。
⑶ 怎樣加強稅務會計的內部控制制度管理
一、內部控制制度不能等同於會計控制目前,不少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對內控制度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停留在內部會計控制上,參與內控管理的也僅僅是財務人員。其實,內部控制從管理結構上來看,可由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兩個方面構成。會計控制主要是對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及財務活動合法性的控制;管理控制則是為保證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業務活動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業務目標的實現進行的控制。內部會計控制是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層次,而內部管理控制是單位內部控制的框架層次。這兩個方面相互依託,縱橫交織,相互制約,形成了有效運行的單位內部管理的控制網路。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控制對單位的業務活動開展以及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指揮、調節、約束和促進,以使單位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但如果得不到管理層的有效執行,只能使內控制度形同虛設。為此,內控制度的建立,必須注意管理各層面權力配置合理、責任明確;建立有效的激勵、監督與制衡機制,以保障內控制度的有效運行,從而實現單位的總目標。二、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任何單位的控制活動都存在於一定的控制環境之中,控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單位內部控制的遵循和執行,以及奮斗目標、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現代管理觀念,設立並遵守內控制度。同時設立合理的組織機構,確認相關的管理職能和報告關系,為每個組織劃分責任許可權,明確建立授權和分配責任的方法,因事設人、視能授權、責任到位,且責任與權利對等,以增強組織的控制意識。靈活運用計劃控制、目標控制、預算控制、定額控制、規章制度控制等各種管理控制方法,重視控制點和控制措施。只有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才能保證制度的真正落實,才能真正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三、構築嚴密的內部控制體系一個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具體應包括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業務的全過程中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制度,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第二個層次是設立事後監督,即在會計部門常規性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其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第三個層次是以現有的稽核、審計、紀律檢查部門為基礎,成立一個直接歸上級主管部門管理並獨立於被審計部門的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通過內部常規稽核、離任審計、落實舉報、監督審查企業的會計報表等手段,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以上三個層次構築的內部控制體系對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和會計部門進行「防、堵、查」遞進式的監督控制,對於及時發現問題、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將具有重要的作用。四、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事後控制力度目前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方法似乎都側重於事前和事中控制,而對問題出現後的處置很少涉及。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是全過程的。事前控制的目的在於作出正確的決策,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事中的控制則是讓單位活動按照一定的決策方向、目標運行;而事後控制則應側重於分析結果形成的原因,考核並作出評價、落實獎懲,找出存在的弱點及隱患,進而達到對單位內控制度有效性的評估,並對欠妥部分作出相應的調整,從而為管理者提供製定未來計劃標準的依據。因此,必須加強事後控制,使單位及時、順利克服各種困難,以實現單位的最終目標。總之,內部控制是衡量一個單位管理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單位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李金華審計長要求加強管理,完善內部控制,的的確確是每個單位的當務之急。
⑷ 稅務部門的內控機制包括那些內容
稅務局查賬一般查哪些,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國稅查帳,另一種是地稅局查帳,這兩者查帳內容有所不同,各有側重點的。
一、如果是國稅局來查帳的,主要檢查增值稅的計交情況:
查賬具體內容包括:
(1)本年度的銷售收入
(2)銷項稅額分月總計
(3)進項稅額分月總計
(4)進項稅額轉出數的分月總計
(5)是否有留抵稅額
(6)本年度應交增值稅
(7)本年度已交增值稅
(8)是否有欠交現象
(9)每個月的進項抵扣聯、表
(10)每個月的使用明細表
(11)每個月的應交增值稅申報表
(12)計算一下本年的稅負率(本年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
(13)看一下去年全年的稅負率
(14)如果今年稅負率低於去年的稅務率,應該考慮一下原因,並准備一個書面的說明書
二、如果是地稅局來查賬,主要檢查所得稅和其他小的稅種的計交情況:
查賬具體內容包括:
(1)根椐《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對照一下自己的財務情況,主要有這么幾種問題:
A、是否有計稅工資已提未發現象?(如有會讓稅務局貼作利潤而補交所得稅)
B、臨時工工資問題:按照人數與工資同口徑計算;
C、向非金融借款時的利息率是多少?(稅務上的標準是6.39%,低於這個標准可按實列支)
D、供銷人員實行費用包乾的,按工資50%、差旅費30%、業務費20%的比例進行分解並分別進行稅前扣除
E、提而未繳的工會費,不得稅前扣除(對沒有設工會組織的,可憑工會專用憑證按標准按實列支
F、業務宣傳問題:沒有廣告專用的廣告支出,不能稅前扣除
G、勞保用品:勞保服裝按照不超過500/年、人的標准,現金發放勞保一律不予認可
H、業務費開支是否超過標准?
I、人均工資支出是否超過當地稅務部門的統一標准?
J、其他應付款和預提費用科目中是否有多計成本費用的現象。
K、其他當地稅務部門作為重點檢查的內容
(2)其他小稅種的計交情況:
包括城建稅、教育附加、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
總之,無論是國稅還是地稅查賬,都要准備好資料,做好准備之後,就不會到時手忙腳亂了。
⑸ 涉稅中介服務與監管屬於稅務機關內控么
不屬於。
對涉稅中介服務與監管,指稅務機關主要是對涉稅中介機構提供告知稅收政策和進行業務指導,受理稅務代理和涉稅鑒證報告,公告稅務師事務所名單,同時對他們的執業質量、執業行為等事項進行監督管理、檢查評價和反饋。
⑹ 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內控系統玩游戲能被發現嗎
可能會吧
⑺ 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如何建立
加強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建設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的制度規范,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建設方面的法律還是空白,有關部門應盡快將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建設納入國家法律范疇,使大企業在處理內部稅務風險時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稅務機關在開展對大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時有明確的執法依據。
二、提升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組織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對於行業跨度大和涉稅事務復雜的大企業設立相對獨立的稅務管理部門。對於經營行業比較單一、涉稅事務較復雜的大企業成立稅務風險管理組,隸屬於財務部。對於經營行業比較單一、涉稅事務較簡單的大企業設置稅務總監或者稅務管理崗位。
三、積極發揮稅務機關在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建設中的作用。在自願、平等、公開、互信的基礎上,稅務機關與企業簽訂稅收遵從協議,共同承諾稅企雙方合作防控稅務風險。稅企雙方確定稅收遵從協議簽訂意願後,依序進行共同磋商、起草協議文本、簽訂協議等工作程序。稅務機關通過掌握公司治理結構、機構設置、人員分工、內部審計等不同崗位職責,幫助企業了解稅收風險相關知識,並通過對人員培訓,使其熟悉潛在稅收風險及如何應對。
⑻ 稅收風險監控管理的基本環節和程序主要有哪些
一、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
1、全員參與
稅收執法風險管理必須要人人參與才能保證效果。從風險的排查識別、到風險的量化排序、風險應對方案的選取實施,都需要從上到下的一致關注、一致推進。各級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親自負責,積極推動,不斷督促。這是稅收執法風險管理貫徹落實的第一法寶。要注意調動基層一線人員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完善、落實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各種要求、流程,才能促進稅收執法風險管理體系的健全,切實取得成效。同時,基層一線人員又是執法風險管理的重點人群。
2、全面管理
稅收執法風險管理要通過完善內部流程、職責,使風險管理的目標和要求分步驟滲透到各項執法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逐步實現對稅收執法全過程、全部事項實行風險控制。要在關注操作層面風險的同時,實施全方位風險管理,拓展到外部環境、內部人員配備教育等層面。
3、簡單易行
稅收執法風險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理論的實踐應用,應堅持簡單易行、便於操作的基本思路。復雜的理論指導、過於繁瑣的程序、內容龐雜的表格不但給基層一線增加太多工作量,引來反感,更會嚴重損害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生命力和活力。在基層操作實踐環節必須貫徹精簡高效的思路。
二、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基本架構
稅收執法風險管理主要有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監控評價五個環節。
(一)風險規劃
風險規劃是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起點。通過制定風險規劃,准確定位稅收執法風險管理,明確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主要目標、主要原則,確立風險管理的主要流程、主要內容,開展環境分析,建立必要的運行機制以及明確各層級在稅收執法風險管理中的主要職責。確立一定時期內的重點工作、重點風險應對事項。
確定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主要目標:一是高效提升稅收管理,推動稅收改革和發展新戰略的建立與完善,促進稅收職責目標的達成;二是強化稅務機關應對稅收執法風險的決策、組織和控制能力,降低稅收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三是有效地促進稅收執法外部環境的改善和納稅人稅法遵從度的提高;四是提升稅務執法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處置能力。
(二)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運用因素分析法對稅收執法行為進行動因分析,根據確定的主要、根本風險動因,對稅收執法行為進行全面掃描診斷,對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整理,並對風險的性質進行鑒定,確定執法風險點的管理活動。風險識別的主要內容有:識別引起風險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因素,以及這些風險分布情況。
通過構造因果分析圖,對稅收執法行為各要素、各流程、各環節、表現出的風險形式和排查出的風險因素進行特徵歸納,定性分析風險動因,逐層尋找風險發生的因果關系,確定風險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動因。
根據合理適度的原則,在構成風險動因的多項指標中選取了後續關聯度、作業復雜度、監控制約度三個通用指標作為根本的、主要的風險動因,掃描考察所有稅收執法行為流程,進行風險識別。根據工作量、人員分布等情況各地也可以適當增加風險動因進行識別評估。
後續關聯度是指某項執法行為實質性觸發、直接影響後續其他執法行為的廣度和深度。如發票資格、優惠資格的確認、檢查行為的實施等。
作業復雜度是指某項執法行為在實際作業中經過的程序、需要的材料和條件、證據的收集、數據和事實的確認對稅務人員專業能力、態度以及時間等方面要求的高低程度。
監控制約度是指某項執法行為的啟動、實施、結果等受到程序制約、標准控制、系統監控、人為管制的嚴密程度和適時性。對執法行為做與不做、怎麼做、何時做、誰來做、作業標准、自由裁量權應用等有較為嚴格、規范、科學的監控和制約機制。
通過對稅收執法行為的全面分析,重點是對工作流的分析,明晰稅收執法事項經過的流程節點,把客觀存在的和潛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列出,建立風險因素清單。在此基礎上,制定稅務系統執法風險點、崗位、人員匹配表,形成完整的稅務執法風險分布圖。
(三)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指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對風險點進行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進行風險度量化、計算、排序、確定風險等級的管理活動。
在運用後續關聯度、作業復雜度、監控制約度進行風險識別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評分規則,對上述三項指標發生概率進行數值量化,判斷稅收執法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後續關聯影響范圍越廣、涉及後續執法行為越多、影響程度越深的,執法風險越高。反之,則執法風險越低。在具體量化時充分考慮某項執法行為是否是後續其它執法行為的前置條件、是否對後續執法行為帶來實質性影響或者直接影響環節多少。
作業越復雜,執法風險越高。量化時考慮經過的程序多少、時間跨度長短、材料、證據事實多少、數據確認事務多少、作業技術要求程度等因素。
監控制約越嚴厲,執法風險越低。反之,則執法風險越高。量化是考慮是否有嚴格的環節間制約、是否有系統自動控制、作業標准詳細程度、可復核性高低、監控頻度高低等因素。
上述三個指標均按照三檔標准區分,分別賦值3、2、1分。
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執法事項的歷史表現情況進行發生概率的最終等次確認。歷史表現來源於上級執法檢查、監控決策系統、管理員平台適時監控、目標管理考核、執法責任追究等多渠道、多形式發布的數據,統計分析各類執法行為在一定時期內發生違法違規行為的頻度,以修正執法風險發生概率的高低。對一定時期內未反映出有執法風險行為的賦值為1,發生違規執法行為的事項根據次數、追究層次、後果嚴重程度分檔。
危害後果是指某項稅收執法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情節輕重,帶來的後果危害程度。此處表現為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可能承擔的責任大小。根據違法稅收執法行為可能產生的三種直接後果對執法行為的風險後果進行區分,即觸犯刑法構成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的、一般違法應受承擔行政責任的、違反系統內部重大事項管理規定應承擔管理責任的進行等級劃分,分別賦予3、2、1分。
依據風險度=概率×後果這一通用公式,進行可能性和後果之間的計算,得到一張各類稅收執法事項風險量化表。
根據風險評分將所有稅收執法事項分為五個風險等級。級別越高,執法風險越大。級別越低,執法風險越低。高等級風險是應對的重點對象。一級風險可以容忍,不須應對。
(四)風險應對
從風險成因入手,各部門綜合防範,齊抓共管,綜合採取多種措施,提高風險應對效果。
風險應對綜合教育、制度、監督、考評等措施。主要包括管理流程設計、確定組織結構、管理制度和標准制定、人員選配、幹部培訓、崗位職責分工、分離不相容職務、增加記錄控制節點、交叉控制、復核抽檢、細化落實風險管理的責任等。
在風險應對中,結合風險動因選取方法,規范風險應對的主要目標、主要方法、主要崗位、主要流程和主要內容,規范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人員的職責和任務。在風險動因上,屬於人的因素,則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其素質,增強其規范執法、嚴格履行職責的意識和水平。屬於制度方面的因素,則通過上述方法加以制度設計和完善,通過程序制約和實體規范,完善制度建設,堵住漏洞。屬於監控制約方面的因素,則通過增加復核程序、備案制、系統中增加監控條件和監控點等方法,實現及時有力的監控制約。
對不同風險等級的執法事項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低等級風險採取容忍態度,不予關注;二三級級風險由基層分局層面研究確定應對措施;四五級風險由縣局層面審定風險應對方案。對於縣局無權採取的措施如完善上級規章制度等,則通過提交建議的方法加以應對。
風險應對主要採取建立和修正制度的方法,通過變更流程制約方式實現。界定權力行使過程中的選擇空間,減少環境中的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把阻礙合作的因素減少到最低程度。
(五)監控評價
風險監控評價主要是指風險應對過程的跟蹤監控和應對管理效果評價。
以風險管理辦公室為主體,監控各層級、各部門、各崗位是否按照規范的風險應對策略和既定的風險應對方案貫徹執行,履行過程中存在哪些偏差,及時予以指出和調整。
風險應對結束後,要分析、比較已實施的風險管理方法的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契合程度,以此來評判管理方案的科學性、適應性和收益性。按年對執法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綜合考核,根據考核情況對全局的執法風險管理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形成綜合考核評價報告。考核評價風險管理各環節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全面反思制度、流程、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環節,研究改進,不斷完善。
三、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初步實踐
(一)建立規范高效的機制流程,建立執法風險管理的運轉保障
建立風險管理運行機制,規范風險管理運轉流程,明確風險管理層級,細化風險管理職責,實現層級、流程、職責三結合,將稅收執法風險管理切實落到實處。
一是組織領導機制。該局執法風險防範分為三層,分布是縣局黨組(執法風險管理委員會)、執法風險管理辦公室、相關業務科室和基層分局。明確規定各層級、各部門和所有稅收執法人員在稅收執法風險管理中的職責、權力。
二是內控運轉機制。縣局執法風險管理辦公室提出長期、短期執法風險管理目標,經執法風險管理委員會批准後下發。年初管理辦公室組織進行全局層面的風險識別排序,梳理編制《執法風險清單》,確定一定比例的高等級風險作為當年應對重點,向各分局、科室下發。各部門根據各自工作實際,增加風險考量動因,適當擴大風險應對面。按季制定執法風險應對規劃、按月採取措施,落實應對規劃,按季進行自我考評。
三是風險信息採集與溝通機制。明確風險管理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有效使用,落實責任制,確保信息及時溝通,促進風險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行。由縣局風險管理辦公室牽頭,建立起風險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收集、反饋通道,規范各類表格、書證的格式和內容。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建立執法風險管理的計劃保障
一是選擇代表性的試驗點。該局選擇了兩個管理納稅人種類齊全、執法業務形式豐富的基層管理分局進行了試點。這就保證絕大多數基層稅收執法行為都被納入到風險考量的范圍之內,使得試點的全面性、代表性有了保證。
二是加大風險信息收集力度。縣局風險管理辦公室通過稅收數據管理平台、重大案件審理、執法檢查、執法監察、內部審計、執法預警等渠道,獲得內部執法風險信息。通過行風熱線、行風評議、12366熱線、來信來訪、復議訴訟、協查、司法協助、審計通報、網路媒體等渠道,獲得外部信息。將征管類風險信息、救濟類風險信息、司法類風險信息列為重點。這保證了風險信息的全面、完整,既為執法風險歷史表現系數的確定收集了數據,又可以有力地支撐、驗證風險管理的科學性。
三是不斷修正完善風險管理框架體系。在試點過程中,通過對驗證評分體系,進行信息交換反饋、風險方法庫的建立和風險應對方案制定評審等工作,不斷修正完善風險管理各環節的規定、制度、流程和方法,推動了該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健全。目前,全局已對208種稅收執法行為進行風險評級。已經下發《風險應對清單》5類,制定應對方案5種,編制完成風險管理規劃,發布風險應對指南4個。
(三)實施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幾點體會
一是執法風險顯性化。通過一系列工具和方法的運用,通過對風險動因的分析,對稅收執法風險的認識從表面現象發展到深層次、潛在因素。通過識別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使得稅收執法風險顯性化、特徵化,提高幹部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能夠更直觀、更科學的認識風險,衡量風險,進而科學應對風險。
二是內控機制體系化。稅收執法風險管理是國稅機關內控機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稅收內控管理的的重要內容。建立了嚴密完整的機制,實現宏觀與微觀結合、外控與內控結合、層級與流程結合、人員和事項結合,觸發啟動自我完善。同時,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納稅遵從風險管理和廉政風險管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稅務機關內控體系,將權力行使的職、權、利統一監管,形成圍繞權力運用的無縫監控體系,有利於提高稅務機關的內部控制水平,推動國稅目標的達成。
三是有利於納稅遵從度提升。稅收執法風險管理推動規范執法,嚴格程序制約,將更有利於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有助於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稅收違法行為,促進稅收管理的法治化和規范化,減少征納矛盾,提高納稅人滿意度,促使納稅遵從度的穩步提升。
四是能推進幹部隊伍建設。稅收執法風險管理制度化、流程化、規范化、系統化應對稅收執法風險,減少政策執行偏差和稅收執法的隨意性,減少執法人員不作為、亂作為,提升稅收執法水平和質量,切實維護稅務幹部的切身利益,最終降低稅務幹部的執法風險,有利於稅務機關打造一支規范、高效、文明、廉潔的執法隊伍。
稅收執法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系統上下聯動、部門互動、共同推進。要增強職能部門工作的統籌性,形成合力,加強對稅收執法風險管理工作的督導檢查、協調溝通,逐步發展為過程標准化、操作規程化、定量和定性結合的管理活動,最終形成以事前、事中監控為重點的執法風險管理機制,促進整體稅收執法水平的提高,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