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市場主體帶動貧困戶

市場主體帶動貧困戶

發布時間: 2021-01-30 05:27:28

㈠ 農商銀行如何開展精準扶貧

自扶貧開發攻堅戰打響以來,作為服務「三農」、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主力軍,宣漢農商銀行積極思考,主動作為,堅持精準扶貧總體思路,深入開展「惠農興村」、「扶微助小」、「融城旺社」三大工程,創新扶貧模式、助推產業發展,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隨著工作的持續推進,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對此,筆者就縣域農商銀行(農信社)如何持續做好該項工作,確保「扶真貧」、「真扶貧」,助推金融精準扶貧向縱深發展進行思考並提出幾點建議。
一、宣漢農商銀行支持精準扶貧的實踐
宣漢農商銀行立足於自身優勢,著力於農業產業扶貧,創新信貸模式,加強銀政合作,探索扶貧開發新路子,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大膽實踐,努力作為,成效顯著。
(一)深化銀政合作,優化信貸扶貧
宣漢農商銀行勇擔責任,主動作為,與地方政府簽訂《扶貧小額信貸業務合作框架協議》,《貧困戶住房建設貸款分險協議》,為確保扶貧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由地方財政安排擔保基金及風險補償金。一是縣政府首次注入貸款擔保基金及風險補償金3000萬元並專戶存入,後期將按扶貧貸款發放進度適時補充,用於解決貸款風險問題。二是對貧困戶貸款實行財政貼息。縣政府通過財政資金對貧困戶貸款按不超過5%的利率給予貼息。三是按1:10比例放大對扶貧小額信貸進行風險補償,在撬動信貸資源的同時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
(二)創新信貸模式,助力開發扶貧
一是創新信貸產品。結合現代農業特點,利用林權抵押、股權質押、最高額循環抵押貸款等方式,創新信貸模式支持新農村建設、鄉村旅遊、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發展,積極協調企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實現增收脫貧。二是創新信貸模式。緊扣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發展,積極參與種養殖業優化轉型,以支持龍頭企業為抓手,重點支持「公司+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運作模式,發揮輻射示範作用。三是簡化辦貸流程。結合農戶「小額、分散、急需」的資金需求特點,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則,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適當簡化小額農貸審批、發放流程,提高辦貸效率。
(三)加快產業發展,注重智力扶貧
一是積極引入優勢產業。利用宣漢農商銀行與企業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積極引入優勢產業,既「輸血」又「造血」,培育脫貧致富帶頭人,帶動周邊貧困戶創業脫貧。協調引入宣漢縣昌林中葯材合作社,為貧困戶送去葯材、成品種雞,為貧困戶提供種子和技術,同時,以保底價回收葯材,保證貧困戶收益;引入「養牛分成」模式,由養牛大戶為貧困戶提供小牛,待牛長大後,貧困戶按照比例進行分成。二是智力輸入扶貧。扶貧先扶智,我行在開展精準扶貧過程中,注重從源頭做起,以智力輸入為主,以物質幫扶為輔,引入企業定期舉辦培訓班,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講解種養殖技術,為貧困戶提供商品銷售信息。
(四)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創業致富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一是積極開辦了青年創業貸款,通過信貸資金幫扶,積極聯系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共發放青年創業小額貸款3825萬元,支持976人創業發展。二是積極開辦了婦女小額財政貼息貸款,加大對婦女創業就業支持力度,共投放貸款11,424萬元支持了3234位婦女朋友就業創業。三是積極投入對口幫扶,為幫扶對象號樓村改善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共同找思路、謀出路,引入中葯材種植、蜀宣花牛等特色產業,有效為當地群眾創收增收。
(五)踐行普惠金融,延伸服務觸角
為讓金融空白鄉鎮及偏遠山區群眾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宣漢農商銀行竭盡全力,強勢履行社會責任,確保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一是加大自助銀行設備布放力度,在涼風、南坪、龍泉、觀山等金融空白鄉鎮布放自助銀行,為方便群眾支取財政補貼資金,載入存摺模塊功能。二是聘請金融聯絡員568名,精準聯繫到村到戶,收集群眾金融服務需求,針對性地開展上門服務。三是利用流動汽車銀行及移動服務終端,開展定時定點服務,抽調專門人員利用節假日赴柳池、漆樹、漆碑等偏遠鄉鎮提供金融服務。四是大力推廣電子銀行服務,拓寬服務空間,截至5月末,個人電子銀行用戶數達27,230戶,企業電子銀行用戶數達276戶,簡訊銀行總量達95,334戶,電話支付終端425台,POS機459台。
二、深化金融精準扶貧的制約因素
作為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政治使命和現實責任,宣漢農商銀行踴躍投入到精準扶貧的具體工作中去,但由於一些天然的、歷史的、現實的問題和困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扶貧工作的推進,影響著扶貧效率的提高。
(一)自然條件惡劣,金融扶貧風險較大。貧困地區多地處偏僻,或高山峻嶺,或峽谷溝壑,可耕地不足從而毀林毀草開荒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脆弱,難以保證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這些地區致貧因素多,貧困程度深,扶貧難度大,災年返貧、因病返貧現象較為普遍。
(二)產業結構落後,金融扶貧難度增加。特困地區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缺乏競爭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產業構成以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為主,糧食生產佔主導地位,經濟作物等其他產業比重低,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留守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缺乏科學知識和市場經濟意識,底子薄、基礎差,扶貧工作基本從零開始,難度較大。
(三)農戶認識偏差,金融扶貧持續性降低。部分貧困戶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對扶貧開發和扶貧貸款認識不足,對依靠土地脫貧失去信心,以為精準扶貧只是走過場、搞形式,仍然抱有依賴政府「輸血」式救濟的老觀念,以為扶貧貸款是國家救濟資金,可以借錢不還,嚴重傷害金融扶貧的積極性和可持續性。
(四)政策配套單一,金融扶貧動力不足。部分地方財政資金設立風險補償金激發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扶貧動力,但風險分擔機制較為單一,針對貧困地區的差異化金融監管政策、貨幣信貸傾斜政策、稅收優惠減免政策、財政獎勵補貼政策配套不夠,更缺乏鼓勵先進的激勵政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特別是農信社作為地方金融主力軍的扶貧動力。
(五)業態環境限制,金融扶貧有力難使。貧困地區信用體系建設較為緩慢,市場主體信用等級偏低,合格的貸款主體較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需求期限長、額度大,同時其生產要素無法有效交易和流轉,要素價格發現功能難以實現,在此背景下創新「四權」抵押貸款仍面臨評估難、流轉難、變現難的現實問題及相應風險。
三、助推金融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
基於前期金融扶貧的有效經驗,隨著扶貧攻堅由易到難、由點到面,扶貧難度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重,如何實現金融扶貧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確保扶在點上、根上,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宣傳引導,樹立群眾對金融扶貧的正確認識
一是逐村召開金融扶貧動員工作會議,向廣大群眾宣講金融扶貧與目的、意義及措施,宣傳扶貧信貸政策規定、優惠條件、操作流程等,讓貧困戶自願貸款發展產業項目,放心使用貸款,到期歸還貸款。二是加快貧困地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以及「貧困地區示範戶」、「農村青年信用示範戶」等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不斷提高貧困地區各類經濟主體的信用意識,營造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三是持續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加大貧困地區金融知識宣傳培訓力度,捐贈科普、農業、創業、管理等文化書籍和光碟,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文化水平,增長金融知識。
(二)因地制宜,堅持發展特色產業
農村貧困的根本原因是在於產業基礎簿弱,未形成產業「氣候」。因此,發展產業是帶動貧困地區、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出路。建議把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戶一案」,推動農村產業化發展與金融資源緊密結合、協調發展,形成可持續的產業群體,利用多種模式,形成示範效應,發揮帶頭作用,讓貧困戶看到產業發展的希望,促進貧困戶想創業、敢創業,想貸款、敢貸款,通過產業發展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三)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精準扶貧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其所包含的基礎建設、產業發展、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等內容涉及財政、交通、農業、林業等多部門多條線,扶貧開發項目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對口部門的指導支持,農商行在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仍需牽線搭橋,多方聯動,以農商行金融扶貧為支點,撬動多方扶貧資源的高效運用,與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為扶貧項目服好務、找好路,通過協同作業建立聯動反應的工作機制,針對不同項目形成可操作性強的項目扶持方案,比如針對中草葯種植、果木栽培、畜牧養殖、鄉村旅遊等不同經營類別形成各具特色的聯動扶持方案。
(四)精準滴灌,深化產品服務創新
一是創新農村「四權」等生產要素擔保方式,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水域灘塗養殖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積極探索農村「三權」抵押試點,創新「三權」抵質押金融產品。二是根據不同項目不同產業在不同發展周期的不同金融服務需求,個性化定製金融產品及服務,如目前大力推廣並廣受歡迎的「稅金貸」產品。三是加強銀行、保險、政府間業務合作,形成三者之間的協同效應,充分發揮政府、市場、中介組織的作用,分散和緩釋三農信貸風險,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五)防範風險,確保扶貧開發健康可持續
農商行作為金融扶貧主體之一,同時作為經營風險的市場主體,其對風險的天然敏感和防控屬性決定了對扶貧開發的可持續性、微利性有一定內在要求,從而決定了金融扶貧既不是慈善救濟,又不是純粹的商業行為,而是在保持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通過信貸投放,啟動示範和帶動效應明顯的扶貧項目,支持有一定經濟效益的產業發展,激發貧困人群的內生發展動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的脫貧和發展。對風險的防控要求能實現扶貧項目的篩選功能,過濾低效甚至無效的信貸需求,在實現自身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保證精準扶貧工程高效可持續推進,最終達成互相促進的雙贏局面。

㈡ 四個融入是哪四個融入

近日,汾湖高新區召開「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推進會,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區委部署要求,深化、細化大走訪活動要求,力求活動取得更大成效。「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全體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

會議要求全體工作人員深刻認識「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的重大意義,准確把握「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的總體要求,各部門上下聯動,充分准備,結合走訪貧困戶、志願服務等不同形式,實事求是地為群眾、企業解決問題。會議明確,每名黨員幹部年內走訪不少於30個城鄉居民家庭戶(含普通家庭、貧困戶、創業戶)、不少於3個市場主體或重點項目。

按照會議要求,汾湖高新區率先成立了「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辦公室,統籌協調大走訪活動事宜,目前,該辦公室已經完成走訪人員、走訪對象信息錄入及配對事宜,為大走訪活動順利開展並取得實效做好了扎實的基礎工作。

三級聯動

建立大走訪信息庫

在召開「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推進會後,汾湖高新區迅速行動起來,廣泛摸排、三級聯動,基於戶籍管理信息和企業管理信息,建立了大走訪活動基本信息庫。

「『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的走訪對象為城鄉居民家庭戶及市場主體,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確保大走訪活動真正取得實效。」汾湖高新區「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基於戶籍管理信息,工作人員全面掌握了轄區內人戶分離等情況,將符合走訪要求的居民家庭戶篩選出來,建立了應走訪城鄉居民家庭戶基本信息庫,「基本信息庫包括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成員等,以方便下一步工作的開展。」

在應走訪市場主體的信息確認方面,汾湖高新區通過市場監管部門、各辦事處及村(社區),三級篩選,最終確定應走訪市場主體的信息,並建立了基本信息庫。

抽調骨幹力量

成立大走訪辦公室

為統籌協調大走訪事宜,汾湖高新區抽調骨幹力量,在吳江范圍內率先成立了「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辦公室。

「『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辦公室成員主要來自汾湖高新區黨政辦和組織人事勞動局。」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辦公室目前的工作主要為信息錄入、溝通協調、製作簡報和組織召開會議等。

在信息錄入方面,除已建立應走訪城鄉居民家庭戶及市場主體基本信息庫外,該辦公室還完成了走訪人員信息錄入,及走訪人員與走訪對象的配對事宜。

黨員幹部全參與

確保大走訪取得實效

「『四個融入』是指融入發展,訪生產經營情況;融入民生,訪實事工程情況;融入區域,訪基層治理情況;融入群眾,訪富民惠民情況。區委要求,『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必須突出察實情、重實效這一靶向,以發現問題、梳理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為重點,切實把下基層走訪融入當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來予以推進,為了更好地融入全局,汾湖高新區將動員全區黨員幹部加入大走訪活動,通過大走訪活動,找准問題短板、促進發展富民、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了解,在「四個融入」大走訪活動中,汾湖高新區近500名黨員幹部將全程參與。

「在大走訪活動中,我們將做到『六個不』, 不事先踩點,不層層陪同,不迎來送往,不重復走訪,不幹擾基層工作,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汾湖高新區將通過此次活動,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以嚴謹淳樸、善作善成的好作風,樹立新時期吳江黨員幹部融入群眾、服務群眾的良好形象。

㈢ 我國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有何作用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意見》,《意見》強調,大力倡導民營企業扶貧,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發揮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優勢,通過資源開發、產業培育、市場開拓、村企共建等多種形式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培訓技能、吸納就業、捐資助貧,參與扶貧開發,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

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扶貧開發,是我國扶貧開發事業的成功經驗,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重要特徵。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政機關、軍隊和武警部隊、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率先開展定點扶貧,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貧困地區結對扶貧協作,對推動社會扶貧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參與扶貧開發,社會扶貧日益顯示出巨大發展潛力。但還存在著組織動員不夠、政策支持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打好新時期扶貧攻堅戰,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全面推進社會扶貧體制機制創新,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興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社會風尚,創新完善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參與機制,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健全組織動員機制,搭建社會參與平台,完善政策支撐體系,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堅持多元主體。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作用,多種形式推進,形成強大合力。
——堅持群眾參與。充分尊重幫扶雙方意願,促進交流互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的積極性。
——堅持精準扶貧。推動社會扶貧資源動員規范化、配置精準化和使用專業化,真扶貧、扶真貧,切實惠及貧困群眾。
二、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
(三)大力倡導民營企業扶貧。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發揮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優勢,通過資源開發、產業培育、市場開拓、村企共建等多種形式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培訓技能、吸納就業、捐資助貧,參與扶貧開發,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
(四)積極引導社會組織扶貧。支持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組織積極從事扶貧開發事業。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對社會組織開展扶貧活動提供信息服務、業務指導,鼓勵其參與社會扶貧資源動員、配置和使用等環節,建設充滿活力的社會組織參與扶貧機制。加強國際減貧交流合作。
(五)廣泛動員個人扶貧。積極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開展豐富多樣的體驗走訪等社會實踐活動,暢通社會各階層交流交融、互幫互助的渠道。引導廣大社會成員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華僑及海外人士,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
(六)深化定點扶貧工作。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的單位要發揮各自優勢,多渠道籌措幫扶資源,創新幫扶形式,幫助協調解決定點扶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做到幫扶重心下移,措施到位有效,直接幫扶到縣到村。定期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掛職扶貧、駐村幫扶。定點扶貧單位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本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調研,加強對定點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
(七)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協作雙方要強化協調聯系機制,繼續堅持開展市縣結對、部門對口幫扶。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協作、社會幫扶、人才交流、職業培訓等多種形式深化全方位扶貧協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協作雙方建立定期聯系機制,加大協作支持力度。加強東西部地區黨政幹部、專業技術人才雙向掛職交流,引導人才向西部艱苦邊遠地區流動。各省(區、市)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本地區組織開展區域性結對幫扶工作。
三、創新參與方式
(八)開展扶貧志願行動。鼓勵和支持青年學生、專業技術人才、退休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扶貧志願者行動,建立扶貧志願者組織,構建貧困地區扶貧志願者服務網路。組織和支持各類志願者參與扶貧調研、支教支醫、文化下鄉、科技推廣等扶貧活動。
(九)打造扶貧公益品牌。繼續發揮「光彩事業」、「希望工程」、「母親水窖」、「幸福工程」、「母親健康快車」、「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春蕾計劃」、「集善工程」、「愛心包裹」、「扶貧志願者行動計劃」等扶貧公益品牌效應,積極引導社會各方面資源向貧困地區聚集,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雨露計劃」、扶貧小額信貸和易地扶貧搬遷等扶貧開發重點項目,不斷打造針對貧困地區留守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一對一結對、手拉手幫扶等扶貧公益新品牌。
(十)構建信息服務平台。以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信息為基礎,結合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按照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要求,制定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社會扶貧項目規劃,為社會扶貧提供准確的需求信息,推進扶貧資源供給與扶貧需求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提高社會扶貧資源配置與使用效率。
(十一)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加快推進面向社會購買服務,支持參與社會扶貧的各類主體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積極參加政府面向社會購買服務工作,政府部門擇優確定扶貧項目和具體實施機構。支持社會組織承擔扶貧項目的實施。
四、完善保障措施
(十二)落實優惠政策。按照國家稅收法律及有關規定,全面落實扶貧捐贈稅前扣除、稅收減免等扶貧公益事業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各類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帶動就業增收的相關支持政策。降低扶貧社會組織注冊門檻,簡化登記程序,對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給予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對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符合信貸條件的各類企業給予信貸支持,並按有關規定給予財政貼息等政策扶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
(十三)建立激勵體系。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名義定期開展社會扶貧表彰,讓積極參與社會扶貧的各類主體政治上有榮譽、事業上有發展、社會上受尊重。對貢獻突出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各界人士,在尊重其意願前提下可給予項目冠名等激勵措施。
(十四)加強宣傳工作。把扶貧納入基本國情教育范疇,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扶貧系列宣傳活動。創新社會扶貧宣傳形式,拓寬宣傳渠道,加強輿論引導,統籌推進社會扶貧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工作,宣傳最美扶貧人物,推出扶貧公益廣告,倡導社會扶貧參與理念,營造扶貧濟困的濃厚社會氛圍。
(十五)改進管理服務。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適應社會扶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需要,深入調查研究,強化服務意識,搭建社會參與平台,提高社會扶貧工作的管理服務能力。完善定點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考核評估制度。加強對社會扶貧資源籌集、配置和使用的規范管理。建立科學、透明的社會扶貧監測評估機制,推動社會扶貧實施第三方監測評估。創新監測評估方法,公開評估結果,增強社會扶貧公信力和影響力。加強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開發貧困地區人力資源,提高農村致富帶頭人和貧困群眾的創業就業能力。充分尊重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把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和外部幫扶有機結合,不斷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十六)加強組織動員。國務院各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密切合作,加強協調動員,按照職能分工落實相關政策,推進各項工作。扶貧部門要加強社會扶貧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服務。財政、稅務、金融部門要落實財稅和金融支持政策措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落實掛職扶貧幹部、駐村幫扶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相關待遇。民政部門要將扶貧濟困作為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支持社會組織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要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地方各級政府要完善工作體系,建立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要匯全國之力、聚各方之財、集全民之智,加快推進扶貧開發進程。

㈣ 黨支部+x+貧困戶 是什麼意思

始終堅持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貧攻堅中的核心領導作用,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脫貧深度融合,形成了「支部+X+貧困戶」模式,取得黨建扶貧「雙推進」的良好成效。

建強黨支部凝聚扶貧攻堅合力

該市堅持以村(社區)黨支部為核心和紐帶,發揮能人大戶和龍頭企業在特色產業鏈及專業合作社中的帶動作用,形成與貧困戶精準對接機制,把黨在農村的政治優勢與產業鏈建設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凝聚精準扶貧正能量。明確各級黨組織抓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圍繞發揮農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主體作用,著力加強農村支部建設。

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注重把優秀現任村幹部、後備幹部、致富能人、回鄉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中的優秀黨員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採取領導帶頭、派駐工作組、限時銷號等方式,縣(區)委書記親自抓、負總責,縣(區)委組織部長帶頭解剖一個問題最嚴重的村(社區),鎮(辦)黨委書記親自整頓一個問題最嚴重的村(社區),集中開展整頓,確保每個基層黨組織都能發揮作用,使之成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領導核心。

通過市級領導掛聯包抓、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派駐村工作隊等措施形成了村兩委會、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黨員幹部結對幫扶等「四支力量」。

做大「X」 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相得益彰

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核心領導作用,把龍頭企業、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作為產業脫貧的有效載體,撬動致富能人等市場主體的帶動作用。

創新龍頭企業帶動。黨支部牽頭組織,以產業為紐帶,引進龍頭企業流轉貧困戶土地建設特色產業基地,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不斷創新「支部+企業+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全市目前有11421戶農戶從此模式中受益。

擴大現代園區牽動。基層黨組織圍繞發展群眾脫貧致富帶動性強的富硒產業、生態旅遊、山林經濟、涉水產業、勞動密集型等生態友好型產業,通過引進企業建園區、支部牽頭自建園區、吸引能人大戶合建園區等方式,擴大「支部+園區+貧困戶」模式覆蓋范圍。

提升旅遊景區互動。村級黨組織依託安康「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南北過渡的獨特氣候和『兩山夾一川』的地貌」等政策優勢和旅遊資源稟賦,圍繞旅遊資源開發,聚焦改善交通條件,化解群眾與景區人地矛盾,保護生態環境、搞好衛生整治、開發旅遊商品、挖掘民俗文化等工作,引進工商資本開發本地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產業,推進「支部+旅遊景區+貧困戶」模式,發揮生態旅遊在脫貧攻堅中綜合帶動作用。

加快合作組織聯動。村級黨組織組織村幹部、能人大戶和龍頭企業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和各類產業協會,以黨支部班子成員、骨幹黨員與貧困戶、優勢企業結對,提高產業發展效益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推進「支部+合作組織+貧困戶」模式遍地開花。

通過推行「支部+X+貧困戶」模式,把扶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推動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找准了貧困村黨建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真正把培育發展產業、帶動脫貧致富落到實處,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真正實現了基層黨建與精準脫貧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㈤ 推進精準扶貧 縣委書記提出了哪些要求

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緊緊盯住制約貧困的瓶頸問題,以釘釘子精神著力予以解決,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一、實施整縣推進,解決如何釐清「思路」的問題。一是釐清整縣推進的動因。實現年度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目標,不僅要配套修路、架橋、供水等基礎設施,更要壯大村集體經濟,穩定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如果按照傳統的思維,一年啟動建設一批貧困村,那麼必有一批貧困村就要等到2020年來建設,當年啟動基礎設施還可能見效,但村集體和群眾收入不一定能在當年提高。所以,只有盡早地啟動扶貧措施,盡早地讓貧困戶享受到政策的扶持,才能夠有更多機會確保貧困戶整體脫貧。二是釐清整縣推進的內涵。整縣推進,就是要所有重點貧困村同步開展整村推進,同時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同步開展脫貧行動,同時享受到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並在脫貧後繼續享受一段時間的資金支持。三是釐清整縣推進的重點。從現在開始,同步啟動建設所有的重點貧困村,統籌謀劃路橋、水廠、學校、衛生室、廣場等基礎設施,堅持把每個鄉鎮建設成美麗鄉鎮、特色鄉鎮,把每個鄉村變成美麗鄉村、特色鄉村,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條件和基礎;從現在開始,對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脫貧行動,實施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特別要對貧困戶在發展產業、創業就業、小孩上學、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讓群眾盡早享受扶貧政策的紅利。
二、明確職責任務,解決如何夯實「責任」的問題。一是縣委政府的職責。加強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對各單位、各鄉鎮上報的規劃進行審批,對各重點村下達計劃單,檢查驗收後以計劃單來認賬;制定縣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類政策,如補助政策、獎扶政策等;提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類資金保障,確保各項政策的落實。二是縣直單位的職責。審查審核各單位上報的規劃;因地制宜確定鄉村路、供水設施、群眾服務中心建設、衛生室、學校、廣場等建設標准;為公路建設、供水設施等建設提供技術服務;督辦涉及到本單位、本行業的建設進度;鄉鎮申報建設項目以後,相關單位做好檢查驗收。三是鎮村的職責。總體職責是制定規劃、組織領導、項目實施、兌現政策、脫貧管理。具體來說,就是做好鎮村規劃;加強鎮村扶貧工作的領導;負責鎮村扶貧項目的實施,主要是路、水、教育、文化、衛生的項目,供電和通訊由專業部門來實施;各級扶貧政策的兌現;做好脫貧檔案資料的管理。
三、秉持科學精細,解決如何做好「規劃」的問題。一是規劃既要注重項目建設,又要注重收入增加。項目建設是基礎,貧困戶收入增加是目的,扶貧核心就是增加群眾收入。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找准方向、摸清市場,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增強「造血功能」,開掘富源,斷掉窮根。二是規劃既要注重基礎設施,又要注重公共服務。要找准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的契合點,在抓好貧困地區水、電、路、污水這些基礎設施的同時,確保文化教育衛生各個方面公共服務的硬體配套,徹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三是規劃既要注重內容的全面,又要注重區域的全面。內容的全面就是水、電、路、通訊、污水、文化教育衛生設施要全面;區域的全面就是要全域來謀劃、全域來思考。四是規劃既要注重基本建設,又要注重生態保護。建設是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一個方面,但生態保護更為重要,不能貪大求洋,搞大拆大建、大挖大改,要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五是規劃既要注重當地需求,又要注重服從大局。如:貧困村要求建教學點,但實際中對於這些教學點的合理性要進行科學論證,要符合當地教育規劃的大局。
四、立足同步脫貧,解決如何實現「增收」的問題。一是既要注重貧困戶的增收,又要注重村集體的增收。村集體經濟達到5萬元以上、貧困戶增收達到相對貧困線以上,才能真正讓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要在注重貧困戶增收的同時,抓好村集體經濟建設,兩者要齊頭並進。二是既要注重主導產業培育,又要注重鼓勵百花齊放。縣、鄉、村在培育主導產業的同時,也要注重「百花齊放」,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發展各種合作組織。三是既要注重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又要注重市場主體的帶動。要在積極支持農民發揮主體作用的同時,針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脫貧能力不足的問題,引導市場主體更多地帶動貧困戶脫貧。四是既要注重互聯網應用,又要注重產業基地建設。要充分搭建和利用「互聯網+」平台,搞好產業基地建設,提高產品品質,實現電商健康發展,通過電商服務於精準脫貧。五是既要注重鼓勵創業,又要注重支持就業。對於有創業願望的,要通過政策、資金等多種手段來支持;對於有勞動能力或者有勞動技能的要鼓勵、支持就業。六是既要注重新基地的興建,又要注重老基地的提升。在抓好茶葉基地、核桃基地改造升級的同時,興建一批新的產業基地,增強發展後勁。七是既要注重短期脫貧項目,又要注重長遠增收項目。要算清短期收入和長期收入賬,不能只重短期忽視長期增收問題。對於短期內靠打工、就業、搞養殖等能夠較快見收的項目要鼓勵支持;對於發展種植等見效周期較長的項目,也應高度重視,大力幫扶。
五、整體協調推進,解決如何統籌「平衡」的問題。一是通過「到戶不行,到村補」的辦法,解決思想不平衡的問題。在扶貧工作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能夠享受到很多國家優惠扶持政策,這就會導致部分非貧困戶思想上的不平衡。到戶的有些政策不能到,但通過把到村的項目實施好,使非貧困戶也能夠享受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把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這兩個群體共同的需求問題,通過到村項目的實施來實現公共服務群眾共享,讓他們同樣走上寬敞路、喝上安全水、給他們提供建房宅基地,來縮小享受政策的差異差別,減少矛盾。二是通過「原來未補,今後補」的辦法,解決扶持先後不平衡的問題。中央明確指出,對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以後還將繼續予以支持,支持政策不變。對於原來沒有享受扶持政策的貧困戶,現在、今後仍然可以享受扶持政策,通過持續扶持的資金來平衡脫貧管理的矛盾,縮小差距。三是通過「產業不補,服務補」的辦法,解決扶持方式不平衡的問題。對於沒有享受產業發展扶持的貧困戶,可在服務這方面補上,通過教育、衛生等進行幫扶。貧困戶脫貧了,小孩就學仍然可以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貧困戶家裡有重大疾病,也可以按照新農合的規定給予一定補助。

㈥ 如何做好農保與產業扶貧基地,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降低產業扶貧的風險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及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3〕25號,以下簡稱《意見》)、《貴州省扶貧開發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精神,總結規范基層創新的做法和經驗,提高產業化扶貧成效,現就創新產業化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思路
(一)目的意義
1、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扶貧開發精神的需要。《綱要》指出:要通過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互助資金組織,帶動和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生產。《意見》要求:更加廣泛、更為有效地動員社會力量,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積極培育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組織,提高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的組織程度;鼓勵企業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探索企業與貧困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貧困農戶穩步增收。《條例》明確: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提供就業崗位、訂單采購農產品、共建生產基地、聯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投資入股、科技承包和技術推廣等方式參與扶貧開發;對主要使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產業扶貧項目,在建立健全扶貧對象受益聯結機制後,可以協議由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扶貧龍頭企業或者專業大戶組織實施。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扶貧開發特別是產業化扶貧的精神,必須要用市場經濟的思路和辦法來推動產業化扶貧,既要精準扶貧又要提高開發成效,必須建立健全以貧困農戶為核心、以扶貧效益為關鍵的扶貧開發利益聯結機制,構建新型產業化扶貧體系,促進市場在扶貧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2、破除產業化扶貧瓶頸提高開發成效的需要。我省自然條件差、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產業發育程度低、農業勞動力老弱短缺,產業化扶貧難度大,存在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項目資金直接扶持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弱,難以應對市場、自然、技術三重風險,項目實施和產業發展效果差;二是項目資金直接扶持企業和大戶,缺乏規范有效的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約束,不能有效體現扶貧政策和扶貧效益;三是扶貧政策措施未能完全適應產業化扶貧的要求,扶貧資金項目成效需要進一步提高。實踐證明,產業化扶貧是扶貧開發的必由之路,也是精準扶貧的必然選擇;各類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專業大戶,是實施產業化扶貧、帶領貧困農戶脫貧致富不可替代的市場主體。進一步提高我省產業化扶貧成效,必須引入外力、激活內力,變簡單「扶持到戶」為重在「效益到戶」,堅持「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創新「政府扶龍頭—龍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扶貧體系,推動市場主體和貧困農戶雙贏。
3、規范指導基層創新產業化扶貧實踐的需要。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創新產業化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和模式,採取各種形式進行試點示範,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由於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不規范,一些機制和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及問題,如:假借貧困戶名義而貧困戶不受益,使用扶貧資金不承擔相應的扶貧責任義務,弄虛作假套取扶貧資金等。因此,必須認真總結推廣產業化扶貧利益聯結機制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問題,強化市場主體與貧困農戶利益的硬約束,積極扶持真扶貧、扶真貧、做實事、見實效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規范相關行為和標准,嚴格監督管理,使政府的扶貧意志真正轉化為各類市場主體的實際扶貧行動,有效避免和杜絕「脫靶、脫軌、跑調」等現象。
(二)基本原則
1、積極穩妥,漸次推進。先在點上取得經驗,經省級評審認定,成熟一批、規范一批、推廣一批。
2、互利多贏,重可操作。尊重產業發展客觀規律,兼顧利益聯結各方特別是貧困農戶的意願和利益,以項目的真實可行及模式的可操作性為前提,不定過高的虛假指標。
3、公平優先,兼顧效率。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能實現產業覆蓋到戶、扶貧效益到戶,在多種模式均可行的情況下,「到戶模式」優先。
4、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產業發展難度和風險程度,結合項目區實際,選擇不同的聯結模式,不搞「一刀切」。
(三)主要目標
1、大力推進「3578」和「3個1」計劃。大力發展十大扶貧產業,每個貧困縣培育3個左右主導產業,覆蓋50%的鄉鎮,專業鄉鎮覆蓋70%的村,專業村覆蓋80%的農戶;1個貧困村培育1個主導產業、引進培育1個龍頭企業或建立1個專業合作社。
2、大力推進「1戶1人」計劃。1個農村貧困家庭至少有1名青少年接受中職以上學歷教育、或1個青壯年勞動力接受技能培訓後轉移就業、或1人掛上1家龍頭企業或合作社。
(四)創新重點
1、創新扶貧精準制導機制。「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於「精準制導」,要下大力探索創新各種依靠市場手段帶動貧困農戶的有效機制。產業化扶貧既要避免再走片面、機械、簡單地分錢發物到戶「輸血式」扶貧老路,也要防止扶持企業、合作社、大戶而不輻射帶動貧困農戶的「壘大戶」行為。
2、創新扶貧效益到戶機制。要遵循市場規律,以項目成功和扶貧效益到戶論成敗,首先保證項目成功、產業發展,才能發揮扶貧的作用。同時,更加重視帶動貧困農戶的數量和效果,體現扶貧到戶的效益,使扶貧產業和項目效益真正惠及貧困農戶。
3、創新扶貧項目實施機制。找准政府、市場、社會在大扶貧開發格局中的定位。政府主要負責頂層設計、資源整合、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協調服務、營造環境、保護貧困戶權益等,讓各類市場主體實施專業化、產業化扶貧。產業化扶貧項目在明確扶貧責任的前提下,可通過委託、承包、采購等方式,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組織實施。
4、創新扶貧資金使用機制。扶貧資金主要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貸款貼息、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投入,要調整完善配套的資金項目管理辦法,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放大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的引子作用。同時,鼓勵直補到戶的扶貧資金與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合作,採取以資折股、入股分紅、租賃使用等形式,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5、創新扶貧項目產權經營機制。產業化扶貧項目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在明確產權歸項目農戶所有的基礎上,結合扶貧責任履行情況,鼓勵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託管、租賃、移交給有能力的市場主體經營,實現保值增值,長期發揮扶貧作用。
二、推廣模式
總結提煉點上取得的經驗,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業扶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鄉村黨政+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戶互助合作、技術部門+鄉鎮政府(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農戶」六種模式,各地可結合本地及產業實際示範推廣並進一步完善,同時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機制。
(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龍頭帶動,統分結合,兜底銷售,二次返利」;「直補到戶,折資入股,合作自願,入股分紅,退股還本」;「良種引領,三級經營,聯戶養殖,統分結合,全產業鏈推進」;「以場帶戶,流轉荒山,統籌種草,打工培訓,訂單種養」;「國土整治,公司建園,先建後補,農戶分包,保護價收購」;「公司+合作社+分社+微企+農戶」;「校企合一機構+雨露計劃培訓+回鄉生產實踐+訂單回收學員作品」等。農戶第一次收益=保護價定價收購+龍頭墊資發展得到的收益,第二次收益=龍頭經營利潤返利;合股經營的,一次投入,滾動發展,永久分紅。
各地要結合實際,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這一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產業化扶貧模式,完善運行機制和利益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統一計劃、供種、技術、收購、加工、銷售、質量、品牌等方面的引領作用,與農戶勞動力、土地、附屬設施等資源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合股組建合作社或分戶生產管理,加快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隊伍,帶動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企業等統分結合經營實體,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由一家一戶「各自為戰」的小生產到「抱團」對接大市場的轉變。同時,要全面摸清市場主體的經濟實力、經營能力和扶貧誠信,以協議、合同等明確扶貧「責、權、利」並加強監管,確保龍頭與農戶形成真實的利益共同體。
(二)農業扶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流轉土地,集約經營,外引內聯,先建後補」;「培訓示範,反租倒包,龍頭兜底,互利共贏」;「超市+園區+基地+農戶」等。以園區為平台,縣鄉政府統一流轉土地並建設基礎設施→招商引資龍頭建示範基地→對各龍頭所建基地及其設施實行先建後補。農戶初期收益=土地流轉費+工資,農戶可持續收益=經培訓掌握技能的農戶反租倒包生產經營的收益。
各地要圍繞產業扶貧園區建設,加強服務引導,縣鄉政府要抓住土地流轉這個關鍵和難點,選准主導產業,對相關設施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見苗澆水」,放大扶貧資金的引子效應。要大力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引進更多龍頭企業,提供生產計劃、農資和技術服務,實行產品銷售兜底,搭建進入高端市場平台,強化「三品」戰略,推動園區發展成「無煙工廠」,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要引導市場主體盡早發揮具體建設運營的主體作用,同時建立健全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避免與扶貧脫節。
(三)鄉村黨政+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村企合一,以債(資)轉股,村民持股,市場運作,保本付息」;「分類施策,退保扶貧,激活內力,龍頭帶動」;「引智引資,整鄉推進,全民培訓,滾動發展」等。以村辦企業為平台,爭取支持和融資→將各類借(貸)款折成股份→村民自願認股,以「三權」作為反擔保,保本付息;對現有低保人員實行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動員有勞力的退保人員參與扶貧項目開發,引進和培育龍頭帶動;招才引智帶動招商引資,幹部分片包干,實施全民培訓,層層示範,滾動發展,整村整鄉推進。
各地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扶貧開發特別是產業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培育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建立既符合市場規律又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產業化扶貧有效機制,破解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的難題,走出「等、靠、要」誤區,強化開發式扶貧,積極探索邊遠貧困山鄉培育產業、增加收入、提升素質、整村整鄉推進的成功路子。
(四)農戶互助合作
主要運作方式:「建園→運營→出租(移交)」;「五統一分,聯保互助,抱團出山」;「大戶帶小戶,聯戶發展,合作分成」等。扶貧資金補貼農戶建園(場)並管護到投產→出租或移交園(場)→有勞力的農戶或流轉土地的農戶租賃經營進行分成;社員聯保互助,有效爭取貸款;大戶流轉土地建園→傳授打工農戶技術→農民帶苗自建果園→以大帶小合作分成→統分結合形成規模。
各地要充分發揮能人大戶、返鄉創業等農村帶頭人的作用,引導農戶之間的土地、資金、勞力等資源的優勢互補,優化組合,提高農民自力更生、自我發展、合作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提高項目建設的成功率。要加強引導、規范管理,強化指導培訓,提高農民誠信意識。同時,建立必要的仲裁機制等。
(五)技術部門+鄉鎮(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技術部門建設示範基地或農戶以土地入股共建基地,統一規劃、種草、銷售,分戶飼養、管理、核算」;「借母還(母)羔,利益分成,滾動發展」;「建設示範育苗中心,開展商品化育苗→扶貧資金補貼種苗→分戶生產經營」等。
各地要積極發揮技術部門的專業化作用,引領產業基地結構調整和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及推廣培訓,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支持發展投資較大、技術難度大、設施要求高、經濟效益好的產業。要強化技術部門的自身能力、市場切入點和運行效益,實行企業化、效益化管理。
(六)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政府引導產業,企業申報貸款,專家銀行評估,扶貧資金貼息,農企利益聯結,企業承貸承還」;「四制一放大,政銀共管,風險補償」等。建立「四台一會」,縣鄉建立融資、擔保、管理、公示四個平台,村建信用協會;實行申請貸款、償還利息、借款義務「三統一」,借貸戶以房產、林權、工資等反擔保;政府、銀行、產業部門協同推進,建立風險補償金、貸款審核把關、聯保責任、共管責任等制度;貸款實行三戶聯保,由合作社集中使用,封閉運行,統一償還,金融部門發放貸款,扶貧資金給予貼息。
各級特別是縣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統一「政、銀、企、農」認識,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明確主導產業,生產、營銷、信用合作「三位一體」,在放大扶貧資金、推進產業規模發展的同時,提升貧困農戶誠實守信的素質,有效解決企業和合作社規模發展貸款難、農戶分散經營效率低的突出問題,做到「貸得出、用得好、還得上」。要規范管理辦法,確保實施項目的真實性、可行性和監管的有效性,落實龍頭企業、合作社的扶貧責任,保障貧困農戶的利益。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將創新利益聯結機製作為提高產業化扶貧效率的重要抓手,緊緊抓住扶貧項目成功率和扶貧效益到戶率兩個關鍵,協調產業發展和扶貧到戶、市場主體和貧困農戶利益之間的關系,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探索創新,完善配套措施,大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
(二)深入調研,完善政策
緊緊圍繞精準制導、效益到戶、實施方式、資金使用、產權經營五個創新重點,結合初步篩選推廣的典型模式,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增活力,以創新提效率。一要尊重規律,分類指導。對生產經營難度不大、市場風險較小、群眾積極性較高,貧困戶自己能幹、也能幹好的產業,原則上實行到戶模式為主;對技術難度大、市場風險高的產業,要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引導實行龍頭帶動。二要實行區域化發展,差別化補貼。各縣可按省定標准在不突破補貼總額基礎上,結合項目區實際,對同一扶貧項目區覆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插花非貧困戶、示範戶、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實行差別化補貼,具體補貼政策和方式,由本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報省扶貧辦備案。三要鼓勵有償使用,創新滾動發展機制。縣級政府可將扶貧資金折算為貧困戶股份,入股各類市場帶動主體,按股分紅,實現長期收益;可將扶貧資金作為「風險補償金」,在相關金融部門設立專戶,封閉運行,專項用於扶持貧困農戶貸款發展產業,放大扶貧資金效應。
(三)開放帶動,壯大主體
要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對口幫扶「民企入黔」等優勢,積極引進各類市場主體並培育強大的龍頭隊伍參與產業化扶貧,採取社會招標、脫貧包干制等形式,明確具體扶貧責任,創辦、領辦、承辦扶貧項目。要充分尊重貧困農戶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學習掌握市場經濟知識和技能,引導參與適合自身實際的產業化扶貧模式。
(四)規范運作,分級負責
全省推廣程序為:點上先取得經驗→縣推薦→市州核實→省認定。縣級對推薦模式的真偽負責並做好日常監管,尤其要加強已推出模式的完善和監管,確保兌現對貧困戶的扶持;市州加強統籌及監督;省級負責全省推廣模式的認定、指導和監管。先行先試的須經縣級人民政府同意並報省備案,局地取得成功的積極試點示範,省級認定的成功模式全省推廣。
(五)強化監管,防範風險
一要確保貧困戶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管理權、監督權,強化受益主體監督。二要改「事前控制」為「見苗澆水」。各類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參與實施扶貧項目的,可自主建設後再申請扶貧資金補助;各級可在申報項目中擇實、擇優、擇強,組織扶貧、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綜合驗收建設情況和帶動貧困戶實績並經貧困農戶確認後,再兌現補貼;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給予扶貧資金補貼的,可直接撥付各類市場主體並報賬。三要堅持和完善公示公告制度。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對各類市場主體享受扶貧資金補貼、實施項目規模、幫扶和帶動貧困農戶情況等進行公示公告,接受貧困農戶、專門機關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杜絕暗箱操作、優親厚友、虛報冒領、弄虛作假等現象發生。

㈦ 陝西省扶貧 助農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及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3〕25號,以下簡稱《意見》)、《貴州省扶貧開發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精神,總結規范基層創新的做法和經驗,提高產業化扶貧成效,現就創新產業化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思路
(一)目的意義
1、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扶貧開發精神的需要。《綱要》指出:要通過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互助資金組織,帶動和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生產。《意見》要求:更加廣泛、更為有效地動員社會力量,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積極培育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組織,提高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的組織程度;鼓勵企業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探索企業與貧困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貧困農戶穩步增收。《條例》明確: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提供就業崗位、訂單采購農產品、共建生產基地、聯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投資入股、科技承包和技術推廣等方式參與扶貧開發;對主要使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產業扶貧項目,在建立健全扶貧對象受益聯結機制後,可以協議由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扶貧龍頭企業或者專業大戶組織實施。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扶貧開發特別是產業化扶貧的精神,必須要用市場經濟的思路和辦法來推動產業化扶貧,既要精準扶貧又要提高開發成效,必須建立健全以貧困農戶為核心、以扶貧效益為關鍵的扶貧開發利益聯結機制,構建新型產業化扶貧體系,促進市場在扶貧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2、破除產業化扶貧瓶頸提高開發成效的需要。我省自然條件差、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產業發育程度低、農業勞動力老弱短缺,產業化扶貧難度大,存在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項目資金直接扶持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弱,難以應對市場、自然、技術三重風險,項目實施和產業發展效果差;二是項目資金直接扶持企業和大戶,缺乏規范有效的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約束,不能有效體現扶貧政策和扶貧效益;三是扶貧政策措施未能完全適應產業化扶貧的要求,扶貧資金項目成效需要進一步提高。實踐證明,產業化扶貧是扶貧開發的必由之路,也是精準扶貧的必然選擇;各類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專業大戶,是實施產業化扶貧、帶領貧困農戶脫貧致富不可替代的市場主體。進一步提高我省產業化扶貧成效,必須引入外力、激活內力,變簡單「扶持到戶」為重在「效益到戶」,堅持「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創新「政府扶龍頭—龍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扶貧體系,推動市場主體和貧困農戶雙贏。
3、規范指導基層創新產業化扶貧實踐的需要。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創新產業化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和模式,採取各種形式進行試點示範,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由於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不規范,一些機制和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及問題,如:假借貧困戶名義而貧困戶不受益,使用扶貧資金不承擔相應的扶貧責任義務,弄虛作假套取扶貧資金等。因此,必須認真總結推廣產業化扶貧利益聯結機制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問題,強化市場主體與貧困農戶利益的硬約束,積極扶持真扶貧、扶真貧、做實事、見實效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規范相關行為和標准,嚴格監督管理,使政府的扶貧意志真正轉化為各類市場主體的實際扶貧行動,有效避免和杜絕「脫靶、脫軌、跑調」等現象。
(二)基本原則
1、積極穩妥,漸次推進。先在點上取得經驗,經省級評審認定,成熟一批、規范一批、推廣一批。
2、互利多贏,重可操作。尊重產業發展客觀規律,兼顧利益聯結各方特別是貧困農戶的意願和利益,以項目的真實可行及模式的可操作性為前提,不定過高的虛假指標。
3、公平優先,兼顧效率。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能實現產業覆蓋到戶、扶貧效益到戶,在多種模式均可行的情況下,「到戶模式」優先。
4、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產業發展難度和風險程度,結合項目區實際,選擇不同的聯結模式,不搞「一刀切」。
(三)主要目標
1、大力推進「3578」和「3個1」計劃。大力發展十大扶貧產業,每個貧困縣培育3個左右主導產業,覆蓋50%的鄉鎮,專業鄉鎮覆蓋70%的村,專業村覆蓋80%的農戶;1個貧困村培育1個主導產業、引進培育1個龍頭企業或建立1個專業合作社。
2、大力推進「1戶1人」計劃。1個農村貧困家庭至少有1名青少年接受中職以上學歷教育、或1個青壯年勞動力接受技能培訓後轉移就業、或1人掛上1家龍頭企業或合作社。
(四)創新重點
1、創新扶貧精準制導機制。「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於「精準制導」,要下大力探索創新各種依靠市場手段帶動貧困農戶的有效機制。產業化扶貧既要避免再走片面、機械、簡單地分錢發物到戶「輸血式」扶貧老路,也要防止扶持企業、合作社、大戶而不輻射帶動貧困農戶的「壘大戶」行為。
2、創新扶貧效益到戶機制。要遵循市場規律,以項目成功和扶貧效益到戶論成敗,首先保證項目成功、產業發展,才能發揮扶貧的作用。同時,更加重視帶動貧困農戶的數量和效果,體現扶貧到戶的效益,使扶貧產業和項目效益真正惠及貧困農戶。
3、創新扶貧項目實施機制。找准政府、市場、社會在大扶貧開發格局中的定位。政府主要負責頂層設計、資源整合、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協調服務、營造環境、保護貧困戶權益等,讓各類市場主體實施專業化、產業化扶貧。產業化扶貧項目在明確扶貧責任的前提下,可通過委託、承包、采購等方式,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組織實施。
4、創新扶貧資金使用機制。扶貧資金主要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貸款貼息、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投入,要調整完善配套的資金項目管理辦法,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放大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的引子作用。同時,鼓勵直補到戶的扶貧資金與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合作,採取以資折股、入股分紅、租賃使用等形式,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5、創新扶貧項目產權經營機制。產業化扶貧項目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在明確產權歸項目農戶所有的基礎上,結合扶貧責任履行情況,鼓勵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託管、租賃、移交給有能力的市場主體經營,實現保值增值,長期發揮扶貧作用。
二、推廣模式
總結提煉點上取得的經驗,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業扶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鄉村黨政+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戶互助合作、技術部門+鄉鎮政府(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農戶」六種模式,各地可結合本地及產業實際示範推廣並進一步完善,同時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機制。
(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龍頭帶動,統分結合,兜底銷售,二次返利」;「直補到戶,折資入股,合作自願,入股分紅,退股還本」;「良種引領,三級經營,聯戶養殖,統分結合,全產業鏈推進」;「以場帶戶,流轉荒山,統籌種草,打工培訓,訂單種養」;「國土整治,公司建園,先建後補,農戶分包,保護價收購」;「公司+合作社+分社+微企+農戶」;「校企合一機構+雨露計劃培訓+回鄉生產實踐+訂單回收學員作品」等。農戶第一次收益=保護價定價收購+龍頭墊資發展得到的收益,第二次收益=龍頭經營利潤返利;合股經營的,一次投入,滾動發展,永久分紅。
各地要結合實際,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這一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產業化扶貧模式,完善運行機制和利益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統一計劃、供種、技術、收購、加工、銷售、質量、品牌等方面的引領作用,與農戶勞動力、土地、附屬設施等資源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合股組建合作社或分戶生產管理,加快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隊伍,帶動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企業等統分結合經營實體,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由一家一戶「各自為戰」的小生產到「抱團」對接大市場的轉變。同時,要全面摸清市場主體的經濟實力、經營能力和扶貧誠信,以協議、合同等明確扶貧「責、權、利」並加強監管,確保龍頭與農戶形成真實的利益共同體。
(二)農業扶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流轉土地,集約經營,外引內聯,先建後補」;「培訓示範,反租倒包,龍頭兜底,互利共贏」;「超市+園區+基地+農戶」等。以園區為平台,縣鄉政府統一流轉土地並建設基礎設施→招商引資龍頭建示範基地→對各龍頭所建基地及其設施實行先建後補。農戶初期收益=土地流轉費+工資,農戶可持續收益=經培訓掌握技能的農戶反租倒包生產經營的收益。
各地要圍繞產業扶貧園區建設,加強服務引導,縣鄉政府要抓住土地流轉這個關鍵和難點,選准主導產業,對相關設施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見苗澆水」,放大扶貧資金的引子效應。要大力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引進更多龍頭企業,提供生產計劃、農資和技術服務,實行產品銷售兜底,搭建進入高端市場平台,強化「三品」戰略,推動園區發展成「無煙工廠」,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要引導市場主體盡早發揮具體建設運營的主體作用,同時建立健全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避免與扶貧脫節。
(三)鄉村黨政+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村企合一,以債(資)轉股,村民持股,市場運作,保本付息」;「分類施策,退保扶貧,激活內力,龍頭帶動」;「引智引資,整鄉推進,全民培訓,滾動發展」等。以村辦企業為平台,爭取支持和融資→將各類借(貸)款折成股份→村民自願認股,以「三權」作為反擔保,保本付息;對現有低保人員實行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動員有勞力的退保人員參與扶貧項目開發,引進和培育龍頭帶動;招才引智帶動招商引資,幹部分片包干,實施全民培訓,層層示範,滾動發展,整村整鄉推進。
各地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扶貧開發特別是產業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培育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建立既符合市場規律又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產業化扶貧有效機制,破解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的難題,走出「等、靠、要」誤區,強化開發式扶貧,積極探索邊遠貧困山鄉培育產業、增加收入、提升素質、整村整鄉推進的成功路子。
(四)農戶互助合作
主要運作方式:「建園→運營→出租(移交)」;「五統一分,聯保互助,抱團出山」;「大戶帶小戶,聯戶發展,合作分成」等。扶貧資金補貼農戶建園(場)並管護到投產→出租或移交園(場)→有勞力的農戶或流轉土地的農戶租賃經營進行分成;社員聯保互助,有效爭取貸款;大戶流轉土地建園→傳授打工農戶技術→農民帶苗自建果園→以大帶小合作分成→統分結合形成規模。
各地要充分發揮能人大戶、返鄉創業等農村帶頭人的作用,引導農戶之間的土地、資金、勞力等資源的優勢互補,優化組合,提高農民自力更生、自我發展、合作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提高項目建設的成功率。要加強引導、規范管理,強化指導培訓,提高農民誠信意識。同時,建立必要的仲裁機制等。
(五)技術部門+鄉鎮(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技術部門建設示範基地或農戶以土地入股共建基地,統一規劃、種草、銷售,分戶飼養、管理、核算」;「借母還(母)羔,利益分成,滾動發展」;「建設示範育苗中心,開展商品化育苗→扶貧資金補貼種苗→分戶生產經營」等。
各地要積極發揮技術部門的專業化作用,引領產業基地結構調整和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及推廣培訓,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支持發展投資較大、技術難度大、設施要求高、經濟效益好的產業。要強化技術部門的自身能力、市場切入點和運行效益,實行企業化、效益化管理。
(六)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農戶
主要運作方式:「政府引導產業,企業申報貸款,專家銀行評估,扶貧資金貼息,農企利益聯結,企業承貸承還」;「四制一放大,政銀共管,風險補償」等。建立「四台一會」,縣鄉建立融資、擔保、管理、公示四個平台,村建信用協會;實行申請貸款、償還利息、借款義務「三統一」,借貸戶以房產、林權、工資等反擔保;政府、銀行、產業部門協同推進,建立風險補償金、貸款審核把關、聯保責任、共管責任等制度;貸款實行三戶聯保,由合作社集中使用,封閉運行,統一償還,金融部門發放貸款,扶貧資金給予貼息。
各級特別是縣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統一「政、銀、企、農」認識,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明確主導產業,生產、營銷、信用合作「三位一體」,在放大扶貧資金、推進產業規模發展的同時,提升貧困農戶誠實守信的素質,有效解決企業和合作社規模發展貸款難、農戶分散經營效率低的突出問題,做到「貸得出、用得好、還得上」。要規范管理辦法,確保實施項目的真實性、可行性和監管的有效性,落實龍頭企業、合作社的扶貧責任,保障貧困農戶的利益。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將創新利益聯結機製作為提高產業化扶貧效率的重要抓手,緊緊抓住扶貧項目成功率和扶貧效益到戶率兩個關鍵,協調產業發展和扶貧到戶、市場主體和貧困農戶利益之間的關系,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探索創新,完善配套措施,大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
(二)深入調研,完善政策
緊緊圍繞精準制導、效益到戶、實施方式、資金使用、產權經營五個創新重點,結合初步篩選推廣的典型模式,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增活力,以創新提效率。一要尊重規律,分類指導。對生產經營難度不大、市場風險較小、群眾積極性較高,貧困戶自己能幹、也能幹好的產業,原則上實行到戶模式為主;對技術難度大、市場風險高的產業,要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引導實行龍頭帶動。二要實行區域化發展,差別化補貼。各縣可按省定標准在不突破補貼總額基礎上,結合項目區實際,對同一扶貧項目區覆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插花非貧困戶、示範戶、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實行差別化補貼,具體補貼政策和方式,由本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報省扶貧辦備案。三要鼓勵有償使用,創新滾動發展機制。縣級政府可將扶貧資金折算為貧困戶股份,入股各類市場帶動主體,按股分紅,實現長期收益;可將扶貧資金作為「風險補償金」,在相關金融部門設立專戶,封閉運行,專項用於扶持貧困農戶貸款發展產業,放大扶貧資金效應。
(三)開放帶動,壯大主體
要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對口幫扶「民企入黔」等優勢,積極引進各類市場主體並培育強大的龍頭隊伍參與產業化扶貧,採取社會招標、脫貧包干制等形式,明確具體扶貧責任,創辦、領辦、承辦扶貧項目。要充分尊重貧困農戶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學習掌握市場經濟知識和技能,引導參與適合自身實際的產業化扶貧模式。
(四)規范運作,分級負責
全省推廣程序為:點上先取得經驗→縣推薦→市州核實→省認定。縣級對推薦模式的真偽負責並做好日常監管,尤其要加強已推出模式的完善和監管,確保兌現對貧困戶的扶持;市州加強統籌及監督;省級負責全省推廣模式的認定、指導和監管。先行先試的須經縣級人民政府同意並報省備案,局地取得成功的積極試點示範,省級認定的成功模式全省推廣。
(五)強化監管,防範風險
一要確保貧困戶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管理權、監督權,強化受益主體監督。二要改「事前控制」為「見苗澆水」。各類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參與實施扶貧項目的,可自主建設後再申請扶貧資金補助;各級可在申報項目中擇實、擇優、擇強,組織扶貧、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綜合驗收建設情況和帶動貧困戶實績並經貧困農戶確認後,再兌現補貼;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給予扶貧資金補貼的,可直接撥付各類市場主體並報賬。三要堅持和完善公示公告制度。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對各類市場主體享受扶貧資金補貼、實施項目規模、幫扶和帶動貧困農戶情況等進行公示公告,接受貧困農戶、專門機關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杜絕暗箱操作、優親厚友、虛報冒領、弄虛作假等現象發生。

㈧ 脫貧攻堅中產業扶貧如何強化對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貧困戶通過自身造血發展產業或者市場主體帶動貧困戶年增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