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檔貧困戶需要什麼條件
❶ 建檔立卡戶是什麼什麼條件才能達到
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就是要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對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掌握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為扶貧開發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
達到標准:
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用途
支持范圍包括產業發展、就業培訓、易地搬遷、危房改造、教育資助、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和生態扶貧等方面。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按照建檔立卡貧困戶同等標准享受醫療保障待遇:提高普通門診報銷比例、慢性病特殊病種門診報銷比例、住院報銷比例。
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住院醫療費不設起付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和疾病應急救助後,農村低保戶和特困人員個人仍無能力支付的剩餘醫療費用,由各市縣從醫療救助專項資金中支付;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在危房評定標准、補助標准、危房改造面積標准、危改質量安全標准等方面享受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同等的待遇。
(1)建檔貧困戶需要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對扶貧開發對象建檔立卡是實施精準扶貧的基礎和前提。中辦、國辦《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3〕25號)明確指出:「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國家制定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
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專項扶貧措施要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就是要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對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掌握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為扶貧開發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
建檔就是建立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電子信息檔案,立卡就是向貧困戶發放《扶貧手冊》。 (電子檔案的軟體和《扶貧手冊》由國務院扶貧辦統一開發和印製)
❷ 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什麼要求
符合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要求。
貧困戶:生活標准低於國家貧困標准,還未解決吃穿、教育、住房安全、醫療衛生、飲水安全保障(即兩不愁三保障)的農村戶籍人員,納入貧困戶需要到當地村委(居委會)申請,然後按照審核程序納入,不過貧困戶納入一般都是在年度國家發布動態調整指示文件後開始啟動納入程序。
識別對象:農村戶籍人口,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國家農村扶貧標准,2017年底為3335元,2018年大概3535元,以農戶收入為基本標准,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
(2)建檔貧困戶需要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申請流程:
1、首先,申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必須要對照標准,准備把我政策。規定相關規定,生活困難年人均收入低於3300元(國家標准)的,吃飯穿衣問題得不到保障,住房、醫療、教育無法自我實現的人,都可以申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申請。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達到標准本人沒有書能力的可以請他人或者村委會工作人員代寫,有本人簽名或者按手印,交給村委會。
3、村民小組評議。申請提交後,村民小組要組織村民進行評議,就申請的事實是否存在,是否是真的貧困戶,如果有子女的,子女經濟條件等,都納入評議內容。得到村民多數同意,沒有硬性違反情況,就可以。
4、縣級信息比對。根據村民評議的情況,審核方要對該戶的經濟狀況,進行信息比對,包括、公安、交通、房管等多個單位的信息查詢,查詢人員包括貧困人口的直系親屬。如果發現直系子女中有經濟條件比較好,甚至在城市有車有房的,就不能通過。
5、村民代表大會。經信息比對沒有發現問題,村委會將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申請,進行再評議。如果沒有發現遺漏的情況,一般都會通過評議。村委會便將初選的名單在村委會招貼公布,進一步接受監督。
6、鄉鎮審核。初審公示結束後,村委會將初審通過人員上報鄉鎮,鄉鎮扶貧工作部門對村委會提交的報告進行再審核,審核的內容包括實地查看。審核通過之後,鄉鎮將審核意見,在村委進行張貼公示。
7、縣級復審。鄉鎮公示結束後,製作復審貧困戶報告,連同村委會提供的材料,一同上報縣級扶貧辦。縣級扶貧辦將一定工作日內,對於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作出同意決定並向社會公告。
❸ 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什麼要求
1、建檔立卡貧困戶要求:要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整戶識別。
2、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專項扶貧措施要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4、工作步驟和時間安排:
第一步:規模分解。按照《貧困人口規模分解參考方法》(見附件2),各省將報國務院扶貧辦核定後的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逐級分解到行政村。
第二步:初選對象。在縣扶貧辦和鄉鎮人民政府指導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貧困人口規模,農戶自願申請,各行政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評議,形成初選名單,由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核實後進行第一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第三步:公示公告。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進行審核,確定全鄉(鎮)貧困戶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辦復審,復審結束後在各行政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底前完成。
第四步:結對幫扶。在省級人民政府指導下,各縣應統籌安排有關幫扶資源,研究提出對貧困戶結對幫扶方案,明確結對幫扶關系和幫扶責任人。
第五步:制定計劃。在鄉鎮人民政府指導下,由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結合貧困戶需求和實際,制定幫扶計劃。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第六步:填寫手冊。在縣扶貧辦指導下,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大學生志願者對已確定的貧困戶填寫《扶貧手冊》。
第七步:數據錄入。在縣扶貧辦指導下,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大學生志願者等將《扶貧手冊》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並進行數據審核。《扶貧手冊》由國務院扶貧辦統一監制,各縣負責制發,貧困戶、村委會各執一冊。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第八步:聯網運行。由各省扶貧辦負責,將錄入數據在本省內試運行,並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第九步:數據更新。貧困戶信息要及時更新,並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實現貧困戶動態調整。此工作在縣扶貧辦指導下,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
❹ 什麼是建黨立卡貧困戶,標準是什麼
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是已經完成審批流程,建立了貧困檔案,並獲得貧困卡的貧困家庭。建檔立卡就是建立貧困戶的相關檔案,把貧困戶的困難程度記錄在案,並分發相應的貧困卡。
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至少有3類補貼可領,即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教育補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易地搬遷扶貧補貼。
扶貧建檔立卡採取規模控制,各省將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逐級分解到行政村。貧困戶識別要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整戶識別。
(4)建檔貧困戶需要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建檔立卡主要目的是,識別出農村貧困對象,搞清農村貧困戶的分布情況、貧困狀況、貧困類型、致貧原因,建立健全農村貧困村和貧困戶檔案。為建立完善新指標體系下對貧困戶、貧困村的動態監管和分類幫扶機制奠定基礎。同時,也為部門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搭建共享的扶貧工作信息平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專項扶貧措施要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參考資料:網路-建檔立卡貧困戶
❺ 建檔立卡貧困戶怎麼申請
按備注說明辦理:拿房主戶口本、身份證等到鄉、街道辦或扶貧部門辦理審批,再將審批表交民政局,一般一個月內完成。
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按照「戶主申請、村民小組提名、村民代表評議和票決、村委會審查、鄉(鎮)政府審核、縣扶貧辦復核、縣人民政府審批」的程序進行確定的。
村委會有扶貧對象民主評議和票決的會議記錄及代表簽名,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扶貧辦有扶貧對象審核的相關記錄和檔案資料,縣扶貧辦對鄉鎮上報的扶貧對象信息資料進行最後把關,確保沒有爭議或爭議解決後報縣人民政府批准,統一建立縣級檔案,並按要求錄入全國貧困農戶信息系統。
檔案資料由扶貧對象、採集人、審核人共同簽名確認,扶貧對象已完成簽名手續,是知道自己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可以由父母到村委會咨詢,並到鄉鎮扶貧工作站,通過全國貧困農戶信息系統查詢後,開具建檔立卡貧困證明即可。
建檔立卡戶的學生在校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初中、高中、大學都是有的。
(5)建檔貧困戶需要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專項扶貧措施要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就是要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
對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掌握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為扶貧開發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
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
原則上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規模8249萬人為基數(2013年各省貧困人口數量及貧困發生率見附件1)。
省級統計數大於國家發布數的,可在國家發布數基礎上上浮10%左右;個別省級統計數與國家發布數差距較大的,上浮比例可適當提高;具體識別規模經省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確定後,由省扶貧辦報國務院扶貧辦核定 。
採取規模控制,各省將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逐級分解到行政村。貧困戶識別要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整戶識別。
❻ 建檔立卡貧困戶怎麼辦理
個人帶著房主戶口本,身份證到各鄉鎮,街道或扶貧部門審批,然後把審批表內交給民政局審批,通常在一個容月內完成。
貧困戶的納入條件:
人均純收入標準是低於3026元(2010年2500元不變價計算)的全部納入識別對象;
吃穿有問題(包括安全飲水有問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等未得到有效解決全部納入貧困戶識別對象;
父母有子女,但將父母單獨分戶的,單獨分戶的父母不能成為貧困戶;
子女符合貧困戶識別對象的,父母可以與子女並戶,一並納入識別范疇;
父母是貧困戶,其中一子女為貧困戶,其他子女家庭條件一般,父母可與貧困子女家庭一並納入貧困戶;
父母是貧困戶,其中一子女為貧困戶,另一子女為公職人員或大中型企業工作人員的,父母不能納入貧困戶,本次按程序剔除;
父母為貧困戶,子女全部遷出本縣的,且子女家庭條件一般的,鎮村通過調查核實,收集相關佐證資料報縣脫貧辦備案認定後,父母可保留貧困戶。